商品簡介
大量從未破解的機密資訊
51區,是美國政府從未承認其存在的軍事禁地。
很多人以為51區的命名出於隨機,實際上它與1947年羅斯威爾墜毀飛碟的殘骸有關。機艙內印著一行從未對外公開的文字,殘骸旁還有幾具畸形屍體,它們是外星人還是飛行員?安妮對此深入調查,竟然牽扯出第三種觸目驚心的答案……
雅可布森走訪74位擁有“按需知密”權的官員、軍事情報人員、科學家、飛行員以及工程師等,首度披露51區秘史。
21 二戰後,美蘇大肆掠奪前納粹科學家,為何德國工程師霍頓兄弟是關鍵獵物?
22 51區竟與古巴導彈危機有著極深的淵源?將二者聯繫起來的竟是領先時代40年、驚世駭俗的新型飛機?
23 1969年以前,每九架美軍飛機就有一架被蘇聯米格戰鬥機擊落,讓美軍聞風喪膽的米格-23緣何出現在51區的跑道上?
24 當51區附近的居民投訴,當地供水系統中出現核裂變的致命放射性物質,原子能委員會竟將其歸咎于中國人?
25 21世紀的高空偵察成了無人機的天下,但技術的高速發展緣何又給五角大樓和中情局帶來新的“有害問題”?
無疑,51區已經變成一個舉世矚目的符號。經由此書,嚴守60年的國家機密就此炸開……
作者簡介
《洛杉磯時報雜誌》特約編輯
全球知名的調查記者
全美最暢銷圖書作家
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在大學期間,曾與美國作家喬伊絲?歐茨以及保羅?奧斯特合著出書。
在美國多本國際雜誌上發表關於商業、金融和恐怖主義的文章。曾在《國民評論》和《達拉斯晨報》工作。在洛杉磯時報網站上有“幕後故事”專欄。《紐約時報》、《外交政策雜誌》、《每日電訊報》、《上海日報》上都有刊登關於她的報導。她曾受邀參與超過600個廣播、電視節目,包括ABC、CNN等。
其作品《通往51區之路》被《洛杉磯時報雜誌》評為全美最暢銷圖書之一。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警告!你即將翻開的是美國政府極力掩蓋的秘檔!
51區的神秘就在於它特立獨行的思維方式,天馬行空而又極具前瞻性;或許在這裡能找到人類未來的階梯。“羅斯威爾事件”讓51區浮出視線但仍舊神秘莫測,這個基地有無“綠色小矮人”不得而知,但很多尖端軍事技術從此處誕生。
——《軍事前哨站》節目策劃人、第二炮兵退役教官、軍事評論員 宋忠平 美國政府最不想讓人知道的軍事秘密
採訪74位掌握第一手絕密材料的官員、科學家、飛行員……
榮登亞馬遜軍事類暢銷書榜首!
《51區》必將掀起軒然大波!它並非科幻小說,而是一部真實的揭秘性作品。雅可布森女士呈現了有關51區的隱秘歷史,眾多強有力的事實……對被列為最高機密的空中諜戰世界,她展開的深入研究震驚世界。作者在其研究中投注的大量心血,使得本書極具閱讀價值。
——《紐約時報》
媒體評論
《51區》必將掀起軒然大波!它並非科幻小說,而是一部真實的揭秘性作品。雅可布森女士呈現了有關51區的隱秘歷史,眾多強有力的事實……對被列為最高機密的空中諜戰世界,她展開的深入研究震驚世界。作者在其研究中投注的大量心血,使得本書極具閱讀價值。
——《紐約時報》
這是關於60年來,在CIA、美國軍隊以及“原子能委員會”隱秘操縱下的51區的敘述,記錄了政府的秘密專案,並同時記錄了策劃執行者的軼事。
——斯萊特?瑞秋?拉裡莫爾
51區的神秘就在於它特立獨行的思維方式,天馬行空而又極具前瞻性;或許在這裡能找到人類未來的階梯。“羅斯威爾事件”讓51區浮出視線但仍舊神秘莫測,這個基地有無“綠色小矮人”不得而知,但很多尖端軍事技術從此處誕生。
——《軍事前哨站》節目策劃人、第二炮兵退役教官、軍事評論員 宋忠平
序
安妮?雅各森,《洛杉磯時報雜志》特約編輯,全球知名的調查記者,全美最暢銷圖書作家。
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在大學期間,曾與美國作家喬伊斯?歐茨以及保羅?奧斯特合著出書。
在美國多本國際雜志上發表關于商業、金融和恐怖主義的文章。曾在《國民評論》和《達拉斯晨報》工作。在洛杉磯時報網站上有“幕後故事”專欄。《紐約時報》、《外交政策雜志》、《每日電訊報》、《上海日報》上都有刊登關於她的報道。她曾受邀參與超過600個廣播、電視節目,包括ABC、CNN等。
其作品《通往51區之路》被《洛杉磯時報雜志》評為全美最暢銷圖書之一。
目次
序言
第1章 勇闖51區
第2章 “世界爭霸戰”真實上演
第3章 瞞天過海
第4章 破解謎中謎
第5章 鬼城復活
第6章 終結貓鼠遊戲
第7章 核戰一觸即發
第8章 侵犯中國假想敵
第9章 血染高空
第10章 黑盾行動和普韋布洛號事件
第11章 逆向分解米格戰鬥機
第12章 瘋狂機制
第13章 登月陰謀
第14章 秘密開拓52區
第15章 51區大揭秘
後記
致謝
訪談人物
書摘/試閱
勇闖51 區
導語:無論是科學家、工程師還是保安人員、清潔工,能在51區工作都是一種榮耀與特權,都必須進行嚴格的保密宣誓;沒有最高安全級別或軍方最高邀請, 誰也別想得到關於51 區的任何真相;51區究竟是什麼,它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無人知曉……然而,鮑勃?拉紮爾的出現卻讓51 區長達40 多年的秘密神話戛然而止。
1.直擊內幕
51 區是一個不解之謎。雖然發生在那裡的事情鮮為人知,但是仍有不計其數的人們想要一探其中的究竟。對於很多人來說,51區無異于先進間諜技術和作戰系統的代名詞。對另外一些人來說,51區是被俘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的一個地下世界。事實上,這裡坐落著美國赫赫有名的聯邦秘密基地,以推動軍事科學和技術迅速深入發展,並且始終領先於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那麼,為什麼要將其隱匿于內華達州南部群山環繞的高原荒漠之中?其中的原因正是揭開51區之謎的關鍵所在。
要想進入51區,不僅需要擁有高度機密的安全級別,而且必須接到來自美國軍方最高層或情報機構精英分子的邀請。任何人在造訪該基地之前都必須進行保密宣誓,這一宣誓不僅莊嚴神聖,而且具有嚴格的法律效力。如果得不到相關人士的邀請,即使駕駛一輛四輪驅動的汽車,穿上一雙質地上乘的遠足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崇山峻嶺之間跋涉10個小時,也難以一窺51 區全貌。在位於51 區以東26英里開外的提卡布峰頂,借助望遠鏡,間或可以看到那裡的一絲動靜。白天不適合進行觀測,因為沙漠上不斷蒸騰的空氣會造成視覺失真,所以很難從漫天黃沙中分辨出飛機庫的準確位置。夜晚才是目睹51區尖端技術的最佳時間。縱觀美國歷史,秘密飛機和無人駕駛機在前往世界各地執行任務前,都要在夜色的掩護下進行試飛。如果你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登上提卡布峰,朝著黑漆漆的山谷那端連續眺望幾個小時,不知在什麼時候,51區機場上的燈就會突然亮了起來。一架飛機滑出停機棚,出現在微光一現的跑道上。片刻之後,飛機開始起飛,而當起落架的輪子剛剛離開地面,燈光就會立刻熄滅,整個山谷於是又重新陷入一片死寂之中。這裡是一個黑暗的世界。
根據那些熟知51 區歷史的大多數黑暗世界成員的說法,1955 年,當中情局的2名官員理查?比斯爾和赫伯特?米勒選中這裡,作為他們第一架偵察機U-2 的試飛地點時,這個基地才打開了自己的大門。51區的歷史之所以神秘莫測,正是因為早在中情局將其作為理想的秘密試驗場所前,所謂的“第51 號區域”就已經存在了4年之久。在此之前一個不為人知的事實就是,51 區的第一個主顧不是中情局,而是原子能委員會。從1951年起,原子能委員會利用類似的保密制度,在毫無有效監管和道德約束的情況下,對有關飛行器甚至飛行員的項目進行了一系列極端的、頗有爭議的研究、開發和設計。
然而,有關飛機和飛行員的專案並不在原子能委員會的管轄許可權之內,他們的職責只限於核彈和原子能,僅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51區黑色行動掩人耳目的一面。如果把一個爭議巨大的秘密專案置於某個與該專案風馬牛不相及的部門之中,那麼人們到這個部門進行調查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在過去的60多年中,誰也沒有想到要從原子能委員會入手去解開51 區之謎。
1955 年,在中央情報局進駐51區以後,隨之而來的還有美國第一個和平時期空中間諜專案的合作方:美國空軍。此外,其他幾個與這項偵察機計畫有著利益瓜葛的關鍵部門也因此獲知了51區的存在以及中情局與空軍在這裡進行合作的消息。為了遮掩事實,美國宇航局的前身“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和美國海軍不得不編造故事,對外界解釋為什麼會有飛機在一個從未正式存在的軍事基地飛進飛出。此外,國家照片解讀中心由於需要對U-2飛機在執行海外偵察任務時搜集到的照片進行解讀,所以也得知了51 區的相關訊息。從1955 年起至20 世紀80年代末,這些部門與其他幾個在此期間產生的秘密政府機構,包括國家偵察局、國家安全局和國防情報局,在保密制度的屏障後就51區的有關專案進行了通力合作。但是,除了聯邦雇員的高層人物和具有最高安全級別的秘密項目承包者之外,很少有人確鑿無疑地知道51區是否真正存在過。直到1989 年11月,一個戴著眼鏡、語氣和藹、年屆而立的佛羅里達州居民鮑勃?拉紮爾與一個名叫喬治?納普的調查記者在拉斯維加斯的《新聞直擊》節目上露面,才終於向世人揭開了51區的真實面目。幾十年來,在數以萬計曾經在51區工作過的人員中,拉紮爾是唯一一個在公眾場合違背誓言打破沉默的人。無論是科學家還是
保安人員,無論是工程師還是清潔工,能夠在51區工作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特權。這裡的保密宣誓無比神聖,而一旦違背就意味著要面臨監禁的危險,因此人們才選擇了三緘其口。但是,鮑勃?拉紮爾的出現卻讓51區長達40 多年的秘密神話從此戛然而止。
鮑勃?拉紮爾能夠進入51區,得益於匈牙利裔核子物理學家愛德華?泰勒博士的引薦。泰勒是世界上最具威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熱核彈的發明者之一,並且在內華達試驗場的數位分區內一處距離51區僅有數英里的山頭上對這種殘酷無情的武器進行了多次試爆。內華達試驗場既是美國本土唯一一個原子彈爆炸試驗點,也是51區的合作夥伴。此外,位於內華達該試驗場法定邊界以內的12 區、19 區和20區也都留下了泰勒博士的手筆:大片大片的焦土、深不可測的彈坑以及遭到鈈元素污染的地下隧道。但51區卻是個例外。
1982 年6 月,年僅20歲的鮑勃?拉紮爾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第一次遇見愛德華?泰勒。當時,拉紮爾正作為柯克-邁耶公司的承包者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核子試驗室裡從事放射性微粒的探測工作。有一次,泰勒將要在該實驗室的禮堂裡進行演講,拉紮爾提前來到會場,並且注意到泰勒正在流覽《洛斯阿拉莫斯觀察報》。無獨有偶,在這份報紙的頭版有一篇報導對鮑勃?拉紮爾和他的新發明火箭車進行了專題介紹。拉紮爾立即抓住了這個機會:“您看到的這個人就是我。”他試圖和泰勒搭訕,而這句話也在隨後不脛而走。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科學家與一個筋疲力盡、心灰意懶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山祖師之間的會面。不過在事後看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這一刻產生的最終結果對拉紮爾有害無益。
6 年以後,拉紮爾的人生陷入了空前的低潮。他失去了自己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並且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在和比自己年長13歲的妻子卡蘿爾?斯特朗搬到拉斯維加斯以後,他們開了一家照片洗印店,但是兩人的婚姻卻很快宣告破裂。後來,拉紮爾與他們的店員特蕾西?默克結了婚。在鮑勃?拉紮爾與特蕾西舉行婚禮2天以後,他的前妻卡蘿爾在一間門窗緊閉的車庫中吸入一氧化碳自盡。拉紮爾隨即宣佈破產,並且開始尋找高級工程工作。為此他找遍了自己能夠想到的每一個人,包括時任雷根總統戰略防禦計畫即“星球大戰”帶頭人的愛德華?泰勒博士。1988年,泰勒為拉紮爾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份工作遠非尋常意義上的高級工程項目。愛德華?泰勒將鮑勃?拉紮爾推薦給了51 區勢力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EG&G公司。在內華達試驗場和51 區數以萬計從事機密與黑色計畫並且擁有最高安全級別和忠貞調查合格資質的承包者中,EG&G公司不僅位高權重、神通廣大,而且幾乎無人監管。在泰勒的授意下,拉紮爾撥通了一個電話號碼。電話那頭有人讓拉紮爾在12月的某一天前往位於拉斯維加斯市中心麥卡倫機場EG&G公司的辦公樓裡報到。這個人還告訴拉紮爾,他會乘坐一架私人飛機到格魯姆湖去。拉紮爾感到興奮不已,並按照指示找到了EG&G公司的辦公大樓。有人將他介紹給一個名叫鄧尼斯?馬里亞尼的男人,此人便是後來拉紮爾的上級主管。他們一起來到機場南端的一個秘密飛機庫裡,飛機庫的四周圍著保安護欄,外面還站有不少荷槍實彈的衛兵。EG&G公司的737 機群就是在這裡和格魯姆湖之間來回飛行的,時至今日仍然如此。因為機群的飛行呼號為“珍妮特”,所以這趟往返于51區的私人航班就成了鼎鼎大名的“珍妮特航班”。經過安檢以後,拉紮爾和他的新任主管登上一架白色的飛機,機身上沒有任何花紋或標誌,只有一條長長的紅線貫穿前後。
從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向北飛往51區,所到之處無不呈現出一派典型的美國西南部風光:冰封雪覆的山巒、綿延起伏的丘陵、黃沙茫茫的深谷。但是,在通向格魯姆湖的航程中,鮑勃?拉紮爾卻什麼也看不到,因為每逢有人初來乍到,珍妮特航班上的舷窗就會全部關閉。自20世紀50 年代起,51 區的上方就被列為空中禁區,這就意味著除了盤旋在外太空的人造地球衛星外,任何人未經授權都不得從51區的頂空向下窺視。早在拉紮爾抵達這裡之前,這塊方圓575平方英里的領空就被人們謔稱為“盒子”。距離此處不遠內利斯空軍基地的飛行員都知道,他們絕對不能染指該區。在這個“盒子”的正中心,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幾近完美的直徑約6英里的內流盆地,或者說是一個乾涸的湖底。中情局看中的也正是這個湖床,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一直充當著51區秘密偵察機的天然跑道。
在前往51 區的途中,凡是能夠從空中看清的地方都屬於政府限制區域。這裡既沒有民用公路和購物中心,也沒有20世紀城市擴張的任何痕跡。在層巒疊嶂之間,除了約書亞樹,就是絲蘭屬的植物,它們鋒利的葉子仿佛一把把刀劍直插天際;而在地勢平坦之處,除了沙漠中零星可見的石炭酸灌木叢和風滾草,到處都寸草不生、一片荒蕪。整個基地的實體飛機庫、跑道、宿舍和塔樓:始于格魯姆湖床的最南端,然後一排排繼續向南延伸至移民谷的谷底。飛機庫的屋頂是金屬的,所以會將陽光向上反射到進入“盒子”裡的珍妮特航班上。一座巨大的電線塔從荒漠中拔地而起,接著映入眼簾的是發電站的冷卻塔,還有位於兩條相互垂直的滑行跑道其中一條的盡頭處無線電操作室房頂上的天線。這些雷達天線不停地旋轉,其中一個直徑60英尺的碟形天線始終朝向空中,它發出的射線威力強大到足以將任何生物的內臟化作焦土。由雷神公司設計的專門用來偵測來犯導彈信號的“快殺系統”(QuickKill System )坐落在乾涸河床的一側,不遠處就是洛克希德公司宣傳照上聲名赫赫的電纜塔架,但是官方卻從未承認它存在于51區。內部人士將其稱之為“杆子”,隱形飛機雛形的雷達截面就是在這裡進行測量的。許多技術尖端、價值連城的秘密飛行器被高高地倒懸在這根“杆子”上,從遠處望去,它們在格魯姆湖一馬平川的河床裡顯得異常渺小,就像一截木樁上的一隻只小蟲。
隨著珍妮特737 航班逐漸駛近,上面的乘客可以輕而易舉地目測出這裡的距離。軍事基地最北端的格魯姆峰高達9 348英尺,仿佛一座參天巨擘聳立在那裡,其間遍佈著51區的歷史和傳奇。每逢週末,不計其數的指揮官們會來到山間獵鹿。在海拔較低、崎嶇不平的山峰裡隱藏著兩座古老的鉛礦和銀礦,即黑礦和希恩礦。在20世紀50年代,一位長居此地的礦主曾異常頑固地堅守著自己的合法採礦權,無論政府如何施壓也無法說服他搬離,最終政府不得不給予他一定的安全級別,並且就51區內開展的活動對其進行了通報。但是這位礦主終生守口如瓶,最後將51 區的早期機密帶入了自己的墳墓。
在基地的最南端有一個采礫坑和一些可以迅速臨時搭造起來的混凝土建築。從坡度平緩丘陵的另一側一直向西是一個老式的燃料庫,這裡曾經儲存著中情局偵察機專用的JP-7燃料,這種燃料可以經受90華氏度至285華氏度的溫度變化。再往南去是一個天然的高臺,這裡是組裝和貯存軍械的地方。如果從空中俯瞰,就會發現這個平臺的四周圍佈滿了高高的土堆,一旦發生意外事故,這些土堆就可以減輕爆炸造成的危害。在這座軍械庫的背面,有一條單行的土路通往山頂,然後急轉直下,一路延伸至內華達試驗場隔壁的800關口處(有時也被稱做700 關口)。U-2 偵察機時代的老派人士一度將其稱之為385 關口,如果不是從天而降,這裡是進入51區的唯一入口。在這個關口51 區的一側還可以看到一個貨物裝卸處,在如火如荼開展核子試驗的20 世紀50 年代和60年代,從原子能委員會車庫開過來的卡車經常需要在這裡的停車場待上幾個小時,而在這段時間裡,那些通過安檢的駕駛員就可以借機大快朵頤,盡情享受51區聞名遐邇的美食了。
1988 年12 月,假如拉紮爾在珍妮特737航班著陸之前透過舷窗向外望去,他就會看見西北方向不遠處在穀底呈對角虛線狀排列的EG&G 公司雷達點。這些雷達設施屬於1968年成立的空軍外國技術部,其中包括令人覬覦的蘇聯雷達系統,這一雷達系統是在中東戰爭期間俘獲的,而相關技術則來自東方陣營的某些國家。如果繼續往北,就能看到以海軍上將斯萊特命名、越南戰爭期間挖掘的斯萊特湖。湖畔傾斜的堤岸上栽滿了高大蔥蘢的樹木,這些樹木是51區唯一一種不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植物。這一景象在這裡不能不說極為罕見,因為刹那間令人仿佛置身於歐洲或者美國東岸。如果把時間推遲到1998年12 月,在平坦乾涸穀底的另一端距離斯萊特湖大約5英里的地方,就會看見一隊身著“危險物品應急處理”制服的人們正忙著清除這裡一塊面積為269 英畝土地上層厚約6 英寸(1英寸約等於2.5 釐米。——譯者注),被鈈污染過的土壤。這片區域被命名為13 區,13 區雖然位於51區的領空內,但是卻擁有自己的象限。至於他們究竟在這裡做什麼,知悉內情者寥寥無幾。發生在51區內的任何事情,如果某個人沒有按需知密的許可權,他就會知道自己決不應該過問。
載著拉紮爾的那架飛機很可能降落在最東端的跑道上,然後滑行到珍妮特航班的終點,即安檢大樓的附近。拉紮爾和自己的主管鄧尼斯?馬里亞尼需要在這裡接受安全檢查。根據拉紮爾的回憶,他首先被帶到了基地的一個自助餐廳,當有巴士在這裡停靠時,他和馬里亞尼一起上了車。拉紮爾說,因為所有的車窗都拉上了窗簾,所以他看不到自己將要被帶去哪裡。假如當時拉紮爾有機會朝窗外眺望,他就會看到51區棒球場的綠色草坪。從20 世紀60 年代中期開始,地下核子試驗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時,51區和內華達試驗場的工作人員每週都會在這裡舉行一場壘球比賽。接著,拉紮爾乘坐的巴士很可能開過了戶外網球場,這裡是51區的前任鎮長阿爾伯特?惠隆博士最喜歡在半夜舉行網球比賽的場所。隨後,拉紮爾又經過了中情局對飛行員進行海上跳傘訓練的地方。在這裡,飛行員們要穿著自己的高空飛行服縱身躍入湖中。拉紮爾很可能還路過了51區唯一的一家酒吧,這個酒吧名為“薩姆之家”,是由51區傑出的導航員薩姆?皮佐建造並命名的,酒吧裡面掛著一張足以令所有男人瘋狂的索菲亞?羅蘭近乎全裸的照片。
1988 年12月,拉紮爾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經跨進了一段深不可測、錯綜複雜、不為人知的歷史。他之所以無法提前預知,是因為在接下來的20年裡,文中講述過的所有人都對此諱莫如深,直到中情局的有關計畫解密之後,他們才在本書中吐露了51 區的真相。但是,拉紮爾來到51區本身就是這段歷史中的一筆,儘管他的這一筆可謂驚世駭俗而且爭議不斷。正是他將51區的隱秘大白於天下,讓這個進行研發和試飛的黑暗基地變成了人們競相揣測的全民之謎。從拉紮爾在拉斯維加斯《新聞直擊》節目上一鳴驚人的那一刻起,數十年來公眾對51區的癡迷一直大行其道。有關這一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唱片和電子遊戲像雨後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人們都對這個局外人士永遠無法涉足的秘密基地致以敬意。
根據拉紮爾的回憶,在他抵達51區的第一天,有人帶他在一條顛簸不平的土路上行駛了二三十分鐘之後,來到了一處頗為神秘的飛機庫區,這個庫區建于格魯姆湖畔的一座山峰之中。拉紮爾還記得,他在一個被稱作S-4的崗哨前接受了安全檢查,但是這一次比此前剛剛進入51 區時經歷的那次安檢要嚴格得多。接著,他分別簽署了2份檔,一份是同意有關部門監聽自己的家庭電話,另一份是表示自願放棄美國憲法賦予自己的權利。隨後,有人帶他來到一架飛碟前,告訴拉紮爾他的職責就是逆向開發它的反重力推進系統。拉紮爾稱,在S-4地區一共有9架飛碟。有人拿給他一份說明書,上面顯示這些飛碟來自另一個星球。拉紮爾還記得,自己看到了一些類似外星人的照片。①這些大概就是外星飛船的飛行員了,他在心中暗想。
據拉紮爾回憶,接下來的那年冬天,他一直在S-4 一帶工作,不過大都是在夜間,加起來共有10天左右。這份工作雖然強度很大,但卻時有時無,為此拉紮爾感到十分苦惱。有時他一周只要工作一個晚上,所以他想要更多的任務。他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在S-4是做什麼的,即使是對自己的妻子特蕾西和摯友吉恩?赫夫也不例外。1989 年3 月的一天夜裡,拉紮爾在2名荷槍實彈衛兵的護送下走進了S-4內部的一條通道,衛兵命令他只能向前看。然而,出於某種強烈的好奇心,鮑勃?拉紮爾用餘光朝著過道兩側偷偷望去,透過一扇9英寸見方的小窗,②他看到了一個表面上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房間。拉紮爾恍惚看見,在2個穿著白領制服的男人中間,站著一個個頭矮小但腦袋碩大的灰色外星人。當他想湊近看個究竟時,一名衛兵猛地推了他一把,讓他的目光朝前下方看。
對於拉紮爾來說,這次事件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轉捩點。他的內心產生了某種變化,他覺得自己再也無法繼續保守飛碟和那些可能是外星人的秘密了。就像歌德筆下的悲劇人物浮士德一樣,拉紮爾渴望瞭解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情況和消息。但與浮士德不同的是,對於這筆交易,拉紮爾最終沒能信守自己的承諾。他忍不住把這些天來的所見所聞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和好友,這就意味著他違背了51區的保密誓言。因為拉紮爾對格魯姆湖飛碟試飛的排程瞭若指掌,所以他提議特蕾西、吉恩?赫夫和他的另外一個朋友——UFO研究專家、里爾噴氣飛機發明人之子約翰?李爾和他一起前去親眼看看那裡正在發生的事情。
隨後,他們帶著一副高倍望遠鏡和一台攝像機從375號公路進入格魯姆湖後面的山區。在那裡等了很久以後,他們說,山谷內終於有了一絲動靜。拉紮爾的妻子和兩位朋友看到,一個閃閃發光的飛碟從層巒峻嶺間騰空而起,擋住了51區的視線。他們看見飛碟在空中盤旋了一陣,然後緩緩著陸。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三,他們幾人再次來到這裡進行觀測。1989 年4 月5日,他們沿著通向秘密基地的格魯姆湖大道,第三次造訪該地,但卻以失敗而告終。51區的衛兵發現並且扣留了這群不速之客,要求他們出示證件。在接受林肯郡警察局的盤問之後,他們被無罪釋放。
第二天,拉紮爾按時來到了麥卡倫機場的EG&G公司辦公大樓。鄧尼斯?馬里亞尼早已在那裡等候,馬里亞尼告訴拉紮爾,他不用再去格魯姆湖了。隨後,拉紮爾被帶往印第安泉空軍基地。前一天夜裡抓住拉紮爾的那名衛兵也乘直升機從51區來到了這裡,並且認出拉紮爾就是那天晚上在叢林中到處窺探的4 個人中的一個。接著,拉紮爾被告知,他已經不再是EG&G公司的雇員了,如果他膽敢再次出現在格魯姆湖附近,不論是獨自一人還是和其他人在一起,都會立刻以間諜罪逮捕。
在印第安泉接受訊問期間,有人為拉紮爾播放了一段據稱是他妻子的電話錄音。拉紮爾這才知道,特蕾西已經與他人有了私情。此外,拉紮爾堅稱,自己還遭到了政府特工人員的跟蹤。他說,在他駕車前往機場時,曾有人射中了他的輪胎。由於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拉紮爾決定將這段經歷公之於眾,並且與《新聞直擊》節目的主持人喬治?納普取得了聯繫。1989年11月,拉紮爾在電視臺公開露面。雖然這次節目的收視率打破了該電視臺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但是觀眾卻僅限於當地居民。數月之後,拉紮爾的故事才變得舉世矚目,而這主要歸功於洛杉磯一個名叫早川紀夫的日裔美籍殯儀師。
2.羅斯威爾事件始末
雖然時隔數十載,早川紀夫仍然清清楚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在廣播中聽到拉紮爾故事的情形。“當時已經是深夜,”早川解釋說,“我正在殯儀館裡工作,廣播中傳來拉斯維加斯KVEG電臺談話節目《現場秀》(The Happening Show )主播比利?古德曼的聲音。要知道,那可是20 世紀90年代。直到很久以後才出現了阿特?貝爾和喬治?諾瑞的《覆蓋全美》(Coast to Coast)節目,”早川回憶道,“在聽到鮑勃?拉紮爾講述自己在S-4的故事以後,我的好奇心頓時被勾了起來。”早川一邊在位於“小東京”(位於洛杉磯市中心的日裔美國人聚集區——譯者注)的福井殯儀館忙碌,一邊收聽鮑勃?拉紮爾關於飛碟的談話。由於沒有電視製作方面的經驗,早川與日本因研究不明飛行物而著稱的《穆》雜誌社(《穆》即Mu,是日本一本旨在研究UFO、史前文明和超科學等神秘現象的著名雜誌。——譯者注)取得了聯繫。“《穆》雜誌社很快就與我取得了聯繫,告訴我不只是他們很感興趣,日本電視臺對此也十分關注。”數周以後,日本最大的電視臺從東京往洛杉磯派出了一個8人攝製組,由早川將他們帶到拉斯維加斯,然後安排他們對鮑勃?拉紮爾進行了採訪。這是發生在1990 年2 月的事情。
“我們特地選在星期三前往,因為我們從廣播上聽說他們會在每週三進行飛碟試驗,”早川回憶道,“對拉紮爾的採訪持續了三四個小時。他是一個怪人。即使是在自己的家中,他的保鏢也總是形影不離。但是對這次採訪,我們還是感到相當滿意。我們決定設法拍到一些51區的飛碟蹤跡。”早川問拉紮爾,是否能夠帶他們前往375號公路旁提卡布峰上的觀測點。拉紮爾斷然回絕了他們的請求,但是卻詳細地告訴了他們那裡的準確位置
和觀測的具體時間。“我們來到拉紮爾所說的地方,架設好攝像器材。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就在太陽剛剛落山時,一道亮橘色的光從格魯姆湖畔漸漸升起。我們不停地拍攝。這個東西出現以後迅速轉向,如此反復了3次。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早川說道。當時,他對拉紮爾所說的話深信不疑,認為自己看見的就是飛碟。
隨後,早川把這段膠片拿給了日本的雜誌社總編,電視臺也付給拉紮爾5 000 多美元的酬勞,並且將他在51區的經歷製作成一部長達兩個小時的短片。此外,他們還邀請拉紮爾和早川紀夫一起到東京進行一次15分鐘的採訪。但是,就在節目準備開拍的前幾天,拉紮爾突然致電東京電視臺台長,告訴他有幾名政府特工阻止自己離境。不過,拉紮爾同意通過電話採訪的方式參與他們的節目,並且回答觀眾提出的有關問題。“這檔節目在日本的黃金時間播出,”早川說道,約有3000 萬名觀眾同時收看,“讓日本認識了51 區。”
當拉紮爾在51區的故事變得家喻戶曉以後,各大媒體開始對鮑勃?拉紮爾這個人窮追不捨。他過去犯下的一絲一毫的錯誤都被媒體當做醜事揪了出來,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還有報導說,拉紮爾曾在自己的學歷問題上造假,他聲稱自己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學士學位,但該校卻聲明說並沒有此人的記錄。更有甚者說,拉紮爾還在拉斯維加斯被指控拉皮條而遭到逮捕。沒過多久,他就從公眾的視野之中銷聲匿跡了。但是,對於自己在51區S-4的所見所聞,鮑勃?拉紮爾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說法。那麼,拉紮爾是否真的目睹了外星人和地外科技呢?有關拉紮爾個人品行的種種指責是不是政府為了讓他保持沉默而在幕後一手策劃的?或者他只是一個信口開河的好事之徒,想要利用51區的所見所聞作為自己的生財和成名之道?1993 年,拉紮爾把自己故事的攝製版權出售給了新線電影公司。此外,他還接受了2次測謊試驗,但是每一次的測試結果都沒有定論。據進行測試的負責人說,對於他自己講述的那些故事,拉紮爾似乎深信不疑。“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早川紀夫說道,“在拉紮爾的事情過去多年以後,他對於51區的說法竟然與羅斯威爾的故事不謀而合。如果你在大街上隨便拉住一個人,問他知不知道51區的事情,他立刻就會提起外星人。”或者提起羅斯威爾。
對數以千萬計認為UFO 來自其他星球的美國人來說,羅斯威爾不啻他們心中的聖杯。但是,羅斯威爾並非從一開始就被人們視作UFO事件登峰造極的代表,多年以來,它同樣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當1978年羅斯威爾事件發生時,較之於其他不明飛行物墜毀的報告,其重要性在人們的心目中幾乎不值得一提。”年逾古稀的斯坦頓?弗裡德曼解釋說。從一名核子物理學家轉變為UFO研究專家,在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拉裡?金和其他許多人看來,弗裡德曼堪稱這個圈子裡的泰斗級人物。“在20 世紀80年代以前,關於UFO 最重要的資料就是一個名叫弗蘭克?愛德華茲的新聞記者撰寫的《飛碟研究》(FlyingSaucers,Serious Business)一書,”弗裡德曼說,“這本書探討了數千次關於不明飛行物的目擊報告,而涉及羅斯威爾的內容卻只有半段文字。當然,這種情況如今早已大為改變。”
在1978 年斯坦頓?弗裡德曼揭開羅斯威爾事件的真相之前,人們對它的瞭解僅限於官方對外界公佈的寥寥數語。在1947 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裡,雷電交加,暴雨傾盆,突然有東西墜落在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鎮W.W.佈雷澤爾農場主的牧場裡。佈雷澤爾在年輕時曾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牛仔。他把這些從天而降的奇怪殘骸裝進自己的敞篷卡車裡,然後開車到了羅斯威爾鎮上的警察局。在那裡,喬治?威爾考克斯警長把佈雷澤爾發現的東西向附近羅斯威爾陸軍航空基地進行了彙報。隨後,該基地509轟炸大隊的指揮官派出兩名軍官前來處理W.W. 佈雷澤爾一案:情報處官員傑西?馬塞爾少校和公關處官員沃爾特?豪特。
當天晚些時候,美國合眾國際新聞社記者兼羅斯威爾KGFL電臺播音員弗蘭克?喬伊絲接到了來自羅斯威爾陸軍航空基地的電話。公關處官員沃爾特?豪特告訴喬伊絲,他即將帶來一則非常重要的新聞稿,需要在當地電臺播出。豪特很快就趕到了KGFL電臺,然後將羅斯威爾聲明的原稿交給了弗蘭克?喬伊絲。這則稿件隨後於當天下午即1947 年7 月8日刊登在當地報紙上,並於次日在《三藩市紀事報》上轉發:
昨天,在當地某位農場主和查韋斯縣警察局的通力配合下,羅斯威爾陸軍航空基地第八軍509團轟炸隊情報處官員有幸獲得了一架飛碟的殘骸,使得近來許多有關飛碟的傳聞成為了現實。
該飛行物于上周某個時候在羅斯威爾鎮附近的一個牧場裡降落。由於缺少通訊設施,這名農場主暫時將飛碟保管,並且儘快與當地警察局取得了聯繫。在獲悉這一消息後,警察局局長立即通知了509團轟炸隊情報處的官員傑西?A.馬塞爾少校。
軍方火速採取行動,從這名農場主的家中搜集了飛碟的殘骸,經羅斯威爾陸軍航空基地檢查後,由馬塞爾少校交呈上級部門。
就在豪特播報了這則聲明的3 個小時以後,羅斯威爾陸軍航空基地的指揮官再次派遣沃爾特?豪特來到KGFL電臺,並且帶來了第二則新聞稿,表示此前發表的聲明有誤。他們聲稱,在位於羅斯威爾鎮附近W.W.佈雷澤爾牧場墜毀的東西只不過是一個氣象觀測氣球。作為證明,他們還提供了幾張情報處官員傑西?馬塞爾在氣象偵測氣球旁拍攝的照片。於是,這場風言風語很快就平息了下來。
在隨後的30 多年裡,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鎮很少有人再在公眾場合提起這段往事。1978 年,斯坦頓?弗裡德曼和自己研究UFO的搭檔比爾?莫爾一起出現在羅斯威爾,開始四下打探。“為了尋求事情的真相,比爾和我費盡了心力,”弗裡德曼說道,“當時還沒有互聯網。我們只能泡在圖書館裡,一遍又一遍翻閱電話記錄,然後與一個又一個知情者聯繫。”在2年的調查研究中,弗裡德曼和莫爾一共採訪了62個羅斯威爾事件的現場目擊者,其中包括情報處官員傑西?馬塞爾少校和公關處官員沃爾特?豪特。
他們發現,1947 年7 月的前2個星期裡在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鎮所發生的事情遠非氣象探測氣球墜毀那麼簡單。一開始,有大批軍事人員來到鎮上,而W.W.佈雷澤爾則被囚禁了將近一個星期。有人看見基地的軍警把一些大號的盒子和箱子搬上了軍車,還有人看見一些大箱子被抬上了一架軍用飛機。當地的驗屍官曾經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要求預訂幾口兒童款式的、密不透氣的棺材。
此外,還有人威脅鎮上的人們,假如他們向外人透露了自己看到的事情,就會遭受牢獄之災。對於UFO 研究專家弗裡德曼和莫爾來說,這62名目擊者所講述的故事存在以下兩個共同點:
其一,這次事件的墜落地點不止一處,而且墜毀的東西中包括一架飛碟,或者說一個圓盤狀的物體;
其二,令人感到目瞪口呆的是,所有的目擊者都異口同聲地斷定自己看到了幾具人體形狀、身材像兒童的屍體。
這些屍體顯然來自飛碟的內部,他們長著碩大的頭顱和橢圓形的大眼睛,但是卻沒有鼻子。UFO研究專家認為,從大多數目擊者的描述中可以推斷,這些兒童身材的飛行員不屬於地球。
1980 年,根據弗裡德曼和莫爾的研究成果,③一本名為《羅斯威爾事件》(The Roswell Incident)的新書終於問世,從而揭開了羅斯威爾的神秘面紗。隨後,人們的種種揣測就像決堤洪水般地紛至遝來。“截至1986 年,共有92人帶著1947年羅斯威爾事件目擊者的敘述站了出來。”弗裡德曼肯定地說。正是這些研究者把羅斯威爾事件上升到了不可企及的高度,並且最終成為UFO界的一尊聖杯。
鮑勃?拉紮爾曾經向外界講述了自己在51 區邊界S-4看到幾架飛碟和一個身材矮小外星人的故事,可以想見,斯坦頓?弗裡德曼及其同事很可能會對這種說法表示支持,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鮑勃?拉紮爾純粹是個騙子,”弗裡德曼辯駁說,“作為一位科學家,他毫無誠信可言。他聲稱自己來自麻省理工學院,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自詡為一名核子物理學家,但他顯然不是。令人氣憤的是,他還試圖為自己辯解,說他曾經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但是卻負擔不起學費。如果你總是無中生有,怎麼能夠指望他人相信你說的話。”弗裡德曼說,他不在乎拉紮爾宣稱自己看到了些什麼,因為他無法原諒拉紮爾對自己的學歷弄虛作假。弗裡德曼也曾經設法與拉紮爾會面。“1990年,我和拉紮爾通過電話。我們約好了(在內華達州)共進午餐,但是他卻沒有露面。”弗裡德曼解釋說,“一般來說,科學家都有一定的學歷。他們需要撰寫論文,他們的名字可以從學術文庫中進行搜索。我想要問問鮑勃?拉紮爾,為什麼上面幾條他一條也不符合。我想要相信他,也並不打算與他的說法針鋒相對。毫無疑問,拉紮爾是一個聰明人,不僅是因為他發明了火箭車。但是,就個人而言,我的結論是,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
不幸的是,最終這兩人沒有共進午餐。假如拉紮爾和弗裡德曼有機會進行討論,他們就會發現自己距離真相只有一步之遙,這一真相不僅與外星人無關,而且其令人震驚的程度遠遠超出了世人的想像。在過去的70多年中,51 區的真實面目始終不為人知。實際上,羅斯威爾事件只不過是一條線索而已,51 區這座位於荒漠之中的秘密基地與遠在這片方圓50平方英里綽號“盒子”的空中禁區以外的一系列地點和事件有著極深的淵源。
3.飛碟還是飛機?
吉姆?弗裡德曼還記得在51 區第一次向自己EG&G 公司的主管提起UFO 時的情形。在20 世紀60 年代中期,“UFO是一個熱門話題。”弗裡德曼解釋說。從40年代末起,有關飛碟的目擊報導就不絕於耳,但是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在新聞上大行其道。“我聽到傳言說,有一架UFO來到了萊特-派特森空軍基地,隨後被運往內華達試驗場一處偏遠的地區,”弗裡德曼說,“我還聽說,那個地方就是22區。一天,當我和自己的主管開車穿過試驗場時,我告訴他自己聽到了一些傳聞,然後問他有沒有聽說過。但是他始終目視前方,過了一會兒才轉過頭來對我說:‘吉姆,如果你想要保住自己的工作,我不想再聽到你提起類似的事情。’”於是,弗裡德曼保證,自己再也不會在公眾場合提起有關UFO的話題。
20 世紀60 年代中期,當A-12 “牛車”偵察機開始飛出格魯姆湖時,經常會被人誤認為UFO ,因此有關在51區附近發現不明飛行物的報告幾乎在中情局分析員的辦公桌上氾濫成災。這種情況在U-2 飛機身上也出現過。1962 年4 月30日,就在“牛車”偵察機正式首飛的4 天后,中情局收到了第一份有關UFO 的目擊報導。上午10 點前,當國家航空航天局一架X-15噴氣式飛機在從加利福尼亞州德萊頓航空研究中心到內華達州伊利之間的空中通道進行試飛時,一架A-12也在毗鄰區域的不同高度航行。按照行動計畫,X-15 飛機的試飛員喬?沃克開始拍攝照片。由於X-15是一個公開專案,所以航空航天局經常向外界發佈有關情況,其中包括沃克當天拍攝的照片。但是在發佈這些照片前,航空航天局沒有進行嚴格篩選。人們發現,在沃克拍攝照片的一角,出現了一架小小的“飛碟”。實際上,這只是一架“牛車”偵察機,但是媒體卻誤認為是UFO。至於外星人為什麼要造訪地球,當時不明飛行物專家中最流行的一種看法是,這一定與人類在原子彈技術上的突飛猛進有關。在這些人看來,X-15是第一種能夠接近太空的有人駕駛航天器,其最高飛行高度可達354 200 英尺,④幾乎相當於海拔67英里,因此很可能引起了外星生物的興趣。
這次事件發生兩周以後,中情局新任局長約翰?麥科恩收到了一份秘密特急電報:“4 月30 日,一架A-12 於當地時間9 時48分至10 時6 分在3 萬英尺的高空航行,X-15 飛機也於同時試飛……有報導稱在X-15發佈的照片上發現了不明飛行物。”這份電報直至2007 年才得以解密,從中可以窺知,當時中情局收到的有關UFO的目擊報告雖然多如牛毛,但大都屬於此類。在6 年中,共有2 850 架次“牛車”偵察機飛出51 區,至於其中有多少與UFO的目擊事件存在關聯,人們不得而知。然而,正如10年前的“U-2計畫”一樣,對局外人來說,有很多現象似乎都難以解釋。內華達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商務班機飛行員可以遙遙看到“牛車”偵察機閃閃發光的底部,當這些物體以3倍於音速的速度從他們的頂空急速掠過時,他們腦子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UFO 。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可能?當“牛車”偵察機的時速達到2300 英里時,這一速度幾乎相當於商務班機的6倍,在當時可謂聞所未聞。太陽落山后,低層大氣空間變得昏暗起來,很多人就是在這時候看見“牛車”偵察機的。然而,在距離地面17英里的高空,也就是“牛車”偵察機的上方仍然烈日炎炎。當寬闊的鈦制機翼和後部三角形的機身將陽光反射到外太空時,可以理解的是,這一景象足以引起人們的警惕。
對於新一輪有關UFO 的目擊報告,中情局採取的措施與U-2 時代毫無二致。時任51區指揮官、人稱“瘦子”的休?斯萊特上校解釋說:“民航班機的目擊報告應該送往聯邦航空局。當這些班機在加利福尼亞州或者其他地方降落時,聯邦調查局的特工會在那裡守候,然後要求所有乘客簽署保密檔。”中情局本以為這樣就可以萬事大吉了。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公眾不僅對UFO的興趣有增無減,而且再次向國會施壓,想要知道聯邦政府是否在UFO 問題上有所隱瞞。但是,每當有國會議員詢問中情局是否與UFO事件有關時,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1966 年5 月10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聲譽卓著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播出了一期題為“朋友,敵人,還是幻想?”的特別新聞報導。面對數百萬美國觀眾,克朗凱特宣佈,中央情報局也參與了政府企圖在有關UFO問題上掩人耳目的活動。儘管該部門再三向國會表示否認,但是暗中一直在對UFO 的資料進行積極分析,克朗凱特說。事實的確如此。從20世紀50 年代起,中情局就開始對世界範圍內的UFO 目擊事件進行跟蹤調查,但是卻極力掩蓋自己的興趣。中情局不能洩露“U-2計畫”的有關細節,雖然加里?鮑維斯的墜機事件暴露了這個專案,但是大部分內容直至1998年才得以解密;也不能洩露“牛車計畫”與這些目擊事件之間有關聯。在2007年以前,“牛車計畫”的所有內容始終被列為高度機密。在克朗凱特的報導裡,中情局無疑成了一個騙子。
更為糟糕的是,克朗凱特的報導再次激起了12 年前人們對一則UFO報導的疑問。1953年,羅伯特森?帕內爾博士曾經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節目上露面,並且透露,雖然中情局的有關官員一再否認,但是他從1952年起進行的UFO調查實際上正是中情局發起的。1966 年7 月,在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就UFO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空軍將責任推到了中情局身上。“空軍方面……曾經與中情局交涉,要求解密有關文件。”空軍部長哈樂德?布朗證實。布朗還說,鑒於沒有證據顯示“來自太空的外星人”曾經到過地球,中情局應該坦白自己對UFO從事的秘密研究。
按照中情局歷史學家吉羅德?海恩斯的說法,“中情局再次斷然拒絕。科學情報處副主任卡爾?H.韋伯致信空軍部門,稱‘我們迫切希望,中情局發起的相關調查資訊不會進一步公開。’”海恩斯認為,韋伯的這番言論“目光短淺,考慮不周”,因為隨後空軍就向《週六觀察》的科學版編輯約翰?里爾透露了這一消息。1966年9 月,里爾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中情局UFO檔的虛實”的文章,再次讓中情局成為眾矢之的。里爾並不相信地外生命,並且要求將這些檔公之於眾,但是中情局卻堅稱這些資訊屬於機密。至於中情局在不明飛行物研究方面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全部事實真相仍然有待解密。
對UFO 事件上的層層迷霧,公眾感到極為憤慨。1966年,越南戰事不斷升級,政府講真話的能力受到了強烈的質疑。為了瞭解更多資訊,公眾不斷向國會施加壓力。其結果是,就像20 世紀40年代末一樣,空軍部門再次受命對UFO事件展開正式調查。之所以要讓空軍負責,國會表示,是為了對已失去信任的中情局進行監督。然而在這項調查中,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於從51區進進出出的“牛車”偵察機,有資格瞭解情況的空軍將領屈指可數。這就是說,在大部分負責調查的空軍軍官看來,人們看到的A-12飛機就是不明飛行物。更有甚者,空軍內部負責對UFO事件進行調查的幾名關鍵人物認為,空軍方面也參與了對不明飛行物的掩飾活動。最終,其中幾個調查人員離開了軍界,並且出版了關於UFO的著作,協助公眾敦促國會採取進一步措施。
自熱氣球誕生之日起,即過去的200多年中,世界各國的人們就開始對不明飛行物感到驚恐不已,因為來自空中的敵人讓他們感到自己不堪一擊。廣播劇《世界爭霸戰》曾在美國引起大規模恐慌,這一事件絕不是沒有先例。第一次有圖片記載的類似事件發生在1783年8 月。在路易十六的資助下,法國的約瑟夫和艾蒂安?蒙戈爾菲耶兄弟(相當於18世紀的國防承包商)設計並放飛了第一隻熱氣球。在蒙戈爾菲耶兄弟進行的早期試飛實驗中,有一次,一隻熱氣球遭遇暴風雨後在法國一個名叫戈內斯的村莊墜毀。鎮上的農民把這只熱氣球當成了一頭從天而降的怪物。在當時的一張鋼筆畫上,人們紛紛拿起叉子和鐮刀,把這只熱氣球砍成了碎片。還有些人一邊在頭頂揮舞著手臂,一邊驚慌逃竄。從中可以看出,每當有新型的飛行器問世時,就會激起人們擔心從空中遭受攻擊的原始恐懼。在過去的200多年中,這種恐懼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戲劇性的變化。
在美國進入噴氣時代的20 年後,也就是20 世紀60年代中期,對於不明飛行物的擔憂不僅仍然影響著人們的文化思維,而且催生了大量產業。數以百萬計的美國民眾相信,政府部門的不同機構都一直在試圖掩蓋有關UFO和外星人存在的事實。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對於“火星人”的過度關注,只會分散他們對另外一些有關UFO事實的注意力。實際上,許多目擊報告涉及的並不是來自外星的飛碟,而是人類製造的尖端飛機。直至60年代末,最讓公眾感到憤憤不平的兩個政府機構,即中情局和空軍,一直利用各種手段,掩飾和欺騙,好讓他們的秘密專案遠離公眾的視線。掩飾是為了隱藏事實,而欺騙則是為了進行誤導。從對墜機事件的遮遮掩掩到試圖混淆視聽的公關運動,這兩個機構用謊言精心編織了一張錯綜複雜的羅網。至於這些騙術是如何在平民百姓身上運作的,從發生在噴氣時代之初陸軍航空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中便可窺一斑。
1942年,當噴氣式引擎剛剛發明時,對於這種新型的尖端飛機,陸軍航空隊始終秘而不宣,等待軍方按照自己的計畫公佈這項技術。噴氣引擎尚未問世時,飛機需要依靠螺旋槳來推動,因此在1942年前,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一架沒有螺旋槳的飛機是匪夷所思的。為了讓人們對這項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保持沉默,陸軍航空隊授意一批飛行員開展了一場試圖混淆視聽的戰略運動。每當有試飛員駕駛“貝爾”XP-59A噴氣式戰鬥機從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的繆羅克湖盆出發前,機組成員就會在這架飛機的鼻部安裝一個螺旋槳模型。雖然貝爾飛行員有自己專屬的試飛區域,但是P-38“閃電”戰鬥機的飛行員在進行訓練時,總會有意無意地飛到鄰近的領空,想要看一看這種新型飛機。有人看見飛機的後面拖著長長的尾煙,隨後這條消息很快就在當地的飛行員酒吧裡流傳了開來。飛行員們都想知道,他們被蒙在鼓裡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根據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歷史學家詹姆斯?揚博士的回憶,XP-59A“貝爾”戰鬥機首席試飛員傑克?沃勒姆斯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從好萊塢的一家道具公司那裡訂購了一個大猩猩的面具。在接下來進行試飛時,沃勒姆斯卸掉了裝在噴氣式飛機鼻部的螺旋槳模型,然後給自己戴上了大猩猩的面具。當P-38“閃電”戰鬥機的飛行員來到附近時,沃勒姆斯操縱飛機靠近了這架P-38,好讓對方能夠看到自己駕駛艙裡面的東西。然而,讓“閃電”戰鬥機飛行員大驚失色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沃勒姆斯,而是一隻大猩猩在駕駛飛機。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架飛機竟然沒有螺旋槳。這名飛行員頓時面如土色,他慌忙飛回基地,直奔當地的酒吧,然後坐下來點了一杯烈酒。隨後,他向其他飛行員講起剛才自己親眼看到的事情,但是其他人卻說他肯定是喝多了,讓他不要再信口開河,還是趕緊回家吧。與此同時,其他XP-59A“貝爾”戰鬥機的試飛員也開始紛紛效仿沃勒姆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又有幾名P-38“閃電”戰鬥機飛行員說他們看到大猩猩在駕駛一種沒有螺旋槳的飛機。據某些版本的記錄顯示,美國陸軍航空隊的精神病專家也介入其中,試圖向“閃電”飛行員解釋,即使對一名思維清晰的戰鬥機飛行員來說,在高空迷失方向時,也會認為自己看到了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大猩猩不可能操縱飛機。至於這些精神病專家是否真的涉及此事,以及他們是否提出了使用大猩猩面具的建議,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現任的歷史學家克雷格?盧瑟博士不置可否。但是至於這次戰略欺騙行動,其用意不言而喻,因為誰都不想被他人誤認為傻子。
奧卡姆剃刀原理是14世紀時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提出的。他曾經設問,當人們試圖解釋某種現象時,另一種說法是否較最初的說法能夠解釋更多跡象,或者這種說法只是對同一跡象更為複雜的一種解釋,因此也就更少有人使用?換句話說,在奧卡姆看來,對於任何謎題來說,其謎底應該比謎題本身更加簡單,而不是更加複雜。在解釋不明飛行物現象時,人們經常會用到奧卡姆剃刀原理。譬如,在大猩猩駕駛飛機的故事中,對於這種看似不可索解的現象,正確的謎底,實際上是飛行員戴著大猩猩的面具在駕駛飛機,往往是最簡單的解釋。對於羅斯威爾墜機事件來說,道理同樣如此,只不過這一謎底事隔數十年後才終見分曉。
在羅斯威爾之謎中,還有一個神秘莫測的人物就是中央情報局的第一任主管海軍少將羅斯科?H. 希倫科特。⑤從1947 年5 月1日至1950 年10 月7 日,希倫科特擔任中情局局長。離開中情局後,希倫科特回到了海軍部門,並於50年代末退休。隨後,他加入了一個名為國家空中現象調查委員會的UFO研究組織,成為其中的董事會成員之一,這一點不得不令人稱奇。希倫科特在董事會中出現本身就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在那裡的職責應該是瞭解UFO研究者們對不明飛行物究竟知道些什麼,不過他同樣熱衷於這裡的工作。雖然希倫科特並不相信UFO來自外太空,但是他清楚不明飛行物事關國家安危。在擔任中情局局長期間,希倫科特知道,羅斯威爾的飛碟是史達林派來的;他也知道,參謀長聯席會議擔心蘇聯人會故技重演。更為奇怪的是,1960年2 月,某前內閣成員一度透露,希倫科特曾在國會陳詞,表示對於空軍在處理UFO事件上的做法,他感到非常失望。此外,他還在參議院科學和航空委員會上聲言,“在幕後,某些空軍高級軍官對有關UFO的事情一清二楚。但是由於官方的故弄玄虛和冷嘲熱諷,很多民眾受到了誤導,認為不明飛行物純屬子虛烏有。”他進一步宣稱,“為了掩人耳目,空軍在內部下了封口令。”
作為國家空中現象調查委員會的高級成員,希倫科特突然於1962 年神秘辭職。同樣令人大惑不解的是,1969年,中情局第一任政治和心理戰略處主管約瑟夫?布萊恩三世接替他成為該委員會主席。由於布萊恩在中情局究竟負責哪些工作直至2011年仍未解密,所以他在UFO研究者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人們也不得而知。喬?布萊恩的名字在前文曾經出現過,他原本計畫要與理查?比斯爾的朋友以及中情局前任局長弗蘭克?威斯納一起外出打獵,然而1965年10 月29 日,就在布萊恩露面之前,威斯納舉槍自盡。
在20 世紀60 年代中期,中情局內部對於UFO 的看法開始出現了新的動向。從1947 年6 月現代UFO現象出現之日起,中情局始終認為,UFO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類:新型實驗飛機、偏執狂頭腦裡的幻想,或者是蘇聯發起的心理戰術,以在美國民眾中製造恐慌,從而對政府失去信任。到了1966年,中情局內一部分人士為上述分類增加了第四種可能:也許真的存在UFO 。這種假設源於中情局對蘇聯的監視,與此同時,後者對UFO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20 世紀40 年代起直至1953 年史達林逝世期間,中情局在對蘇聯的出版物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中僅在1951年莫斯科某報的一篇社論中公開提到了UFO。赫魯雪夫似乎也沿襲了中情局的一貫政策。此外,負責監視蘇聯媒體的中情局分析師還發現,在赫魯雪夫任職期間,蘇聯從沒有出現過有關UFO的報導。然而令人奇怪的是,1964 年,在赫魯雪夫下臺,列奧尼德?勃列日涅夫被扶植當權後,有關UFO 的研究開始初露端倪。1966年,莫斯科的官方通訊社俄新社發表了一系列關於UFO的文章。莫斯科航空學院的兩位頂尖科學家分別就此撰文,但是意見卻截然相反。對於由政府出資進行研究的蘇聯科學家來說,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其中一位科學家維倫?呂斯蒂伯格認為,美國政府不僅製造了UFO,而且“對其進行大肆宣傳,以便將人們的注意力從美國侵略行為的失敗上轉移開來”。但是,另一位著名科學家菲力克斯?齊格爾卻認為,⑥UFO確實存在。
據中情局當時的一份解密備忘錄顯示,如果蘇聯的頂尖科學家和天文學家認為UFO 是真的,那麼也許UFO 的確是真實存在的。1968年,中情局獲悉,蘇聯空軍將領波爾菲利?斯托利亞羅夫被任命為“全蘇宇宙航太委員會UFO部”主席,總部位於莫斯科。在得知蘇聯人建立了UFO 的官方機構後,中情局也開始拼湊起自己的UFO研究部門。這是美國間諜機構內部有史以來首次承認,UFO 或許來自外太空。“有關UFO源於其他世界及其來自其他星球而非地球的假設,應當進行嚴格審查。”在中情局分析師間傳閱的一份秘密備忘錄中這樣寫道。
這種看法之所以陰魂不散,是否與此前中情局對於“UFO事件”,即霍頓兄弟製造的飛碟在羅斯威爾墜毀一事上的刻意遮掩有關?中情局的分析師們之所以會認為自己也被蒙在鼓裡,是否與51區外內華達沙漠中在暗中實施後續項目時所採取的保密措施有關?難道政府部門想要極力隱藏的不可告人的秘密真的是UFO來自外太空?或者,那些具有需知許可權的內部人士是否別有用心地聽任甚至助長了分析師們的這種猜測,好讓他們只能水中撈月,而永遠無法讓51區之謎真相大白?
本章注釋:
受訪者:吉姆?弗裡德曼,斯萊特上校,T.D.巴恩斯,斯坦頓?弗裡德曼,喬戈?阿努,喬治?納普,理查?明格斯,埃内斯特?厄尼?威廉姆斯,阿爾伯特?巴德?惠隆博士,肯尼斯?柯林斯上校,薩姆?皮佐上校,早川紀夫。
①語出喬治?納普對鮑勃?拉紮爾採訪第二部分。拉紮爾說,有人告訴他,他被派往進行研究的UFO來自另外一個星球。他說,有人向他出示了飛船外星駕駛員的解剖照片。對此,拉紮爾在訪談中對納普進行了如下描述:“我看到了兩張照片,其中一張很小的照片只有半身,包括頭、肩膀和胸部。這個外星人的胸部有一個T字形切口,其中的某個器官被摘除了。另一張照片上就是這個器官,有人將它全部切開,以展示內部的不同穴室。
“這些照片與我正在從事的工作毫無關聯,但是它看起來就像是UFO傳說中的‘灰色人’(美國俚語,指外星人),不過高度我無法確定,因為我只看到了照片的一部分。如果我看到的其他事情都是真的,那麼我猜它有3.5英尺到4 英尺高。但是,要知道,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張照片,所以並不確定。”參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XAfVZcAsTxk&feature=related 。
②語出喬治?納普對鮑勃?拉紮爾採訪的第二部分。納普問:
“在上次接受採訪時你曾經提到,你認為自己看到的是一個外星人。那麼它是外星人嗎?你看到了什麼?”拉紮爾回答:“我說過,當時發生的事情是這樣的。我走過一道門,門上有一扇九英寸見方的小窗,窗戶中間有一條電線穿過。我朝那裡掃了一眼,看到兩名……呃,技術人員或者科學家。不管那些是什麼人,當時他們正在向下看。就是他們看的那個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不過我根本沒有看清。
“沒錯,很多人會推斷那可能是外星人,而這個外星人還活著,或者諸如此類的事情。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為,誰知道呢。我就是這樣想的。要知道,在看到了這麼多奇怪的事情以後,你肯定會產生疑問。如果你只是用餘光掃了一眼,誰知道那時腦子裡會冒出什麼樣的念頭,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當時的想法肯定不能當做事實。”參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XAfVZcAsTxk。
③參見伯利茲和莫爾,《羅斯威爾事件》。弗裡德曼稱,他們共同決定,因為伯利茲家族與伯利茲語言學校有著極深的淵源,所以這本書由伯利茲執筆,從而增加書中爭議主題的可信度。查理斯?伯利茲會講25種語言,被譽為20 世紀最重要的語言學家之一。據估計,他於1974 年創作的《百慕大三角》一書已經售出100 萬冊。
④參見詹金斯,《太空梭出現前的超音速飛機》,第119 頁。U-2 偵察機的飛行高度為7 萬英尺,約相當於13 英里;A-12的飛行高度為9 萬英尺,約相當於17.5 英里。
⑤中央情報局官方網站顯示,根據《國家安全法》,中情局於1947 年9 月18 日成立,但是經過協商,海軍少將羅斯科?H.希倫科特從1947 年5 月1 日起就已經接管了這個部門。
⑥中情局對齊格爾進行了嚴密監視。中情局在他的個人簡歷中寫道:“菲力克斯?齊格爾,莫斯科航空學院技術科學博士,直至1969年仍在該學院擔任副教授。”中情局的分析師發現,1936年,齊格爾迷上了天文學和數學,並且參加了前往哈薩克斯坦觀測日食的一次探險之旅。從那以後,齊格爾就開始對UFO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隨後,齊格爾還參觀了西伯利亞通古斯卡大爆炸的地點。
1908 年,這次有可能是隕石撞擊產生的爆炸毀掉了西伯利亞森林中8 000 萬棵樹,將面積為830 平方英里的地方夷為平地。在20世紀60 年代,齊格爾曾經暗示,通古斯卡隕石坑有可能是外星飛船墜毀造成的,他的觀點讓很多同事都大感震驚。
第2章
“世界爭霸戰”真實上演
“火星人入侵地球,星際大戰一觸即發”“見血封喉的死光、殺戮成性的外星人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你還認為這是廣播劇,或者科幻小說描述的場景嗎?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當美蘇以各種手段爭奪德國科學家、爭相進行核子試驗、研發原子彈時,一場真正的世界爭霸戰正在以科學的名義拉開序幕……
不是科學幻想,而是科學真相
1938 年的萬聖節前夕,在哥倫比亞廣播電臺播出了一則根據維多利亞時代科幻小說《世界爭霸戰》(The War of theWorlds)改編的故事後,整個新澤西州陷入了一場巨大的恐慌之中。很多正在收聽這個直播節目的人們相信,火星人即將從新澤西州入侵地球,並且美國將會有大量人員傷亡。“女士們、先生們,”節目主持人說道,“現在我們暫停播放舞曲,插播一則特別新聞。”他告訴聽眾,一顆巨大的、熊熊燃燒的隕石在新澤西州首府特倫頓以北22英里處格羅弗磨坊(Grover’s Mill)地區的一座農場中墜落。
飾演卡爾?菲力浦斯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弗蘭克?雷迪克宣稱當時自己正在事發地點,並且立刻進行了現場報導:“這個物體看起來不太像隕石,”菲力浦斯聲音顫抖地說,“而更像一個巨大的圓筒,它的金屬外殼肯定來自外星!”很快,這起事件就從無傷大雅發展到了惡意作俑,菲力浦斯開始驚聲尖叫:“女士們、先生們,這是我有生以來看到的最可怕的事情!有人從空筒的蓋子裡爬了出來!”菲力浦斯接著描繪道,“這些外星生命開始扭曲著自己的身軀,鑽出了墜毀的飛行器。他們的個頭像熊一樣高大,而四肢是像蛇一樣的觸角。”“樹林著火了。”菲力浦斯高喊。“倉庫被付之一炬,停車場上汽車的油箱也燃起了沖天火光。”收音機旁的人們只聽到一片哀嚎,緊接著便是萬籟俱寂。顯然,那名記者已經死於非命。接著,一名自稱是內政部長的男子語調沉重地打斷了這次直播。“美國同胞們,”他宣佈,“我無意掩飾,當前局勢的緊急程度已經危及全國。”數十人在此次事件中喪生,其中包括新澤西州的警務人員。美國軍方已經開始採取行動。紐約市接到了全體疏散的命令。星際大戰一觸即發。
儘管這檔晚8點的廣播節目從一開始就發表了一則簡短的聲明,表示該故事是根據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小說改編的一部科幻作品,但還是有不計其數的美國民眾相信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許多聽眾在收聽過程中紛紛打來電話,以確認這則消息的真實性,結果卻獲悉其他電臺全部中斷了自己的節目,並且開始追蹤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對火星人入侵事件的獨家現場報導。成千上萬的聽眾打電話到廣播電臺和警察局,使得電話交換臺一度陷入癱瘓。各大醫院也說,因為情緒失控和震驚過度而入院的人數也在持續攀升。雖然新澤西州警察局通過內部通訊系統發佈了一份電傳,指出該廣播劇的內容“純屬虛構”,但是人們的恐慌情緒已經超出了當地執法部門的控制範圍。在紐約州和新澤西州,人們開著滿載貨物的車輛競相逃亡。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世界末日的前奏。
次日清晨,《紐約時報》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刊登了一篇題為“廣播劇以假亂真,諸聽眾一片恐慌”的報導。全國上下關於“人民流離失所、教堂人滿為患、交通嚴重堵塞、通訊信號中斷”的報導紛至遝來。整個晚上,從哈萊姆到聖達戈的教堂裡,人們紛紛祈禱上帝的救贖。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共有12500篇新聞報導對廣播劇《世界爭霸戰》進行了討論。聯邦通信委員會也對此事展開了調查。但鑒於對言論自由的尊重,最終決定不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進行任何處罰。聯邦通信委員會沒有權利“決定廣播節目應該說什麼和不應該說什麼”,T.A.M.克雷文委員解釋說,“公眾也不希望看到一個奴顏婢膝的廣播電臺。”
1938 年的《世界爭霸戰》節目導致舉國上下人們的恐懼感日漸增長。2周之前,阿道夫?希特勒的鐵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歐洲的安全前景變得撲朔迷離。對於處在大蕭條時期的大多數美國民眾來說,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雷達、噴氣引擎和微波等新發明層出不窮,他們深刻地意識到,在很大程度上,科技將會影響這場迫在眉睫的戰爭。1938年,見血封喉的死光(美國作家斯蒂芬?金恐怖小說《死光》中虛構的一種恐怖殘忍的生物——譯者注)和殺戮成性的火星人也許只是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場景,但這一場景卻與人們對遭到強敵入侵和滅頂之災的擔憂不謀而合。人們往往害怕他人突然偷襲,而這正是希特勒此前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日本隨後在珍珠港玩弄的鬼蜮伎倆。首次在二戰戰場上使用的武器,包括火箭筒、無人機和原子彈,都似乎在威爾斯的小說中見過。科技進步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的形式,從而使過去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場景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共造成了5000 萬人死亡。
從《世界爭霸戰》在電波中傳出的那一刻起,這部廣播劇就開始對美國軍方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在接下來的1個月裡,雖然要經過嚴格審查,還是有大量“軍中聽眾”就這一話題對美聯社記者談起了自己的看法。“最讓軍中聽眾感到震撼的是,這部廣播劇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情感效應,”這位元軍官告訴記者,“成千上萬的官兵相信,一場真正的侵略戰爭已經拉開序幕。因此,他們表現出了實戰當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症狀,比如恐懼、驚慌、堅定、絕望、勇敢、激動或者聽天由命等等。”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戰爭中,政府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與無線電臺進行密切合作。”然而,有一點這些軍官們全都隻字未提。
實際上,最讓戰略家和決策者們感到擔心的是,區區一個廣播節目竟然可以如此輕而易舉地顛倒是非、混淆視聽。對於這起純屬子虛烏有的風波,美國採取了實實在在的行動。整個局勢亂作一團。這種控制民眾的做法聞所未聞,但現在卻成了無可辯駁的事實。
讓政府官員感到震驚的是,一個廣播節目竟然可以對人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不僅是美國,阿道夫?希特勒同樣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在柏林的一次講話中提到了美國民眾對於廣播劇《世界爭霸戰》作出的失控反應,指出這正是“民主制度腐朽沒落的證據”。事後人們還發現,史達林也曾關注此事。對於這部科幻廣播劇造成的巨大影響,羅斯福總統的高級科學顧問萬尼瓦爾?布希也不禁感到憂心忡忡。後來,他曾經告訴自己在卡耐基學院的同事W.卡梅隆?福布斯,正是公眾驚慌失措的情緒為他敲響了警鐘。3個月後,廣播中再次傳出令人不安的消息,不過這一次不是科學幻想,而是科學真相。
1939 年1 月26 日,卡耐基學院舉辦了一場新聞發佈會,準備對外界公佈核裂變這一重大發現。當發言人宣佈2名德裔科學家成功地分裂了原子時,不少與會的物理學家立刻跑到了屋外。這一發現既意義深遠,又極具毀滅性。如果科學家能夠分裂一個原子,那麼他們一定能夠製造一系列分裂原子的連鎖反應,從而釋放巨大的能量。
3個月以後,據《紐約時報》報導,在這場新聞發佈會的一次後續會議上,人們曾就“某個科學家利用極少量鈾炸毀大片陸地的可能性”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世界正面臨著某種可怖的前景。《波士頓先驅導報》在一篇題為“科學界發現真正的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即“Frankenstein,or theModern Prometheus ”,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於1818年創作的一部小說,講述了瘋狂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在實驗室製造出一個人形怪物並且最終與其同歸於盡的故事,而弗蘭肯斯坦也成了科學怪人或作法自斃的代名詞。——譯者注)的報導中進一步解釋道,在當今世界,“一個肆無忌憚妄圖征服一切的獨裁者,完全有可能把波士頓、伍斯特和普羅維登斯從地圖上抹去。”但是,萬尼瓦爾?布希卻不同意輿論的這種看法。原子分裂這一發現帶來的“真正危險”,他告訴福布斯,“不在於原子能本身,而在於公眾對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產生的恐慌情緒”。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布希還提到了廣播節目《世界爭霸戰》所導致的結果作為例證。
事實證明,原子能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種人工方式產生的能量。在科學家宣佈發現原子分裂的6 年7個月之後,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轉眼之間就將這兩座城市夷為平地,造成25余萬居民死亡。(由於當時日本官方沒有公佈廣島、長崎兩地平民、駐軍以及勞工、俘虜的準確人數,所以具體傷亡人數至今仍然眾說不一。——譯者注)羅斯福總統任命萬尼瓦爾?布希為“曼哈頓計畫”的主管,負責制造原子彈。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黑色行動,而布希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夫。
當日本帝國投降以後,萬尼瓦爾?布希並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欣喜若狂,而是開始考慮下一步計畫。在接下來的18天裡,萬尼瓦爾?布希眼睜睜地看著史達林揮師東亞,將蘇聯紅軍部署在庫頁島、朝鮮、中國及其陸路口岸滿洲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布希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他告誡杜魯門總統不要相信蘇聯人。要想在未來的戰爭中挫敗這個新的敵人,美國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上一場戰爭或許已經結束,但是科學研究絕對不能就此止步。
在國人對和平額手相慶之際(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後,民意測驗顯示,超過85%的美國民眾對這一行動表示贊成),萬尼瓦爾?布希和戰爭部的官員開始計畫再次進行核子試驗,並且希望能夠於次年夏天在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進行一次模擬水下核戰。他們將要在比基尼環礁一個深深的潟湖中使用核彈炸毀數十艘被俘的日本和德國軍艦,從而向世界展示美國這種新式武器強大的震懾力量。這就是“十字路行動”。從這個代號中可以看出,這次行動標誌著美國的戰略導向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美國向蘇聯暗示,它已經決意在未來的戰爭中使用核彈。
第8 章
侵犯中國假想敵
51 區的高原沙漠生存訓練還包含了中國假想敵及其實施的心理戰術。20 世紀60年代,中情局秘密開展“黑貓行動”,他們認為獲得有關中國核設施的確鑿資訊是關係國家安危的當務之急。然而“黑貓”中隊飛行員接二連三被中國擊落,對中情局和美國空軍在51區的下一步計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擊落“黑貓”飛行員
從1963 年開始,在為“牛車”偵察機執行任務作準備期間,所有飛行員必須經過嚴酷的生存訓練。這些訓練大都是在51區週邊的不毛之地進行的。這一次,肯尼斯?柯林斯要模擬在夜間從一架失事飛機上墜落到沙漠中,在他看來,這次訓練一定可怖至極。當他站在格魯姆湖的機場上,看著太陽逐漸在群山後消失時,柯林斯無形中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天色很快暗了下來,這裡頓時變得寒風刺骨。在登上一架C-47運輸機後,柯林斯發現飛機的舷窗都被遮住了。柯林斯和其他的“牛車”飛行員都不清楚他們將要前往何方。“我們全都上了飛機,然後開了一段時間,”柯林斯回憶道,“最後,飛機在沙漠中另一座偏遠的機場上降落。”這些人從飛機上下來,接著跳上另一輛卡車,卡車的窗戶也都被遮住了。他們行駛了大約有幾英里的樣子,柯林斯覺得司機一定在打轉。車門打開以後,他們來到了一處陰暗荒涼的沙漠高原。“有人告訴我們,這裡是中國領土。我們必須拼命逃跑求生。周圍的地面上佈滿了電子警報器、絆索和炸藥。”
柯林斯立刻跑到一片灌木叢下尋找掩護。在一片黑暗中,他一邊趴在地上,一邊緊張地思索。在為“牛車計畫”作準備時,他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求生訓練。有一次,他和另一名飛行員被帶往亞利桑那州的迷信山,以鍛煉他們在山地求生的能力。“在那次訓練中,我們每個人僅有少量食物、一個睡袋和一頂小型的帳篷。白天要不停地行走,晚上就在山區露宿,這樣整整過了五天。前三天沒有什麼,但是到了第三天夜裡,天氣突然轉陰,然後下起了傾盆大雨。”周圍的環境也變得異常惡劣。第二次訓練是在塞拉山的國王峽。在行進過程中,柯林斯和另外一名飛行員在雪地裡度過了三個夜晚。他們在地上挖了一個雪洞,然後用松枝作床。第三次訓練是在佛羅里達州的叢林中求生。“被帶到一片沼澤地後,有人遞給我一把刀。在接下來的四天中,我只能依靠自己。”柯林斯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食物,“我捉到了幾隻烏龜,但是發現龜殼很難撬開,因此我的主食就成了棕櫚樹的樹葉。如果有剛剛長出來的棕櫚樹葉,我會把中間的部分切下來。這種食物雖然難以下嚥,但是卻能夠維持生命。”與上述訓練不同的是,51區的高原沙漠生存訓練還包含了假想的中國敵人及其實施的心理戰術。
柯林斯一邊在黑暗中匍匐前行,一邊摸索著沙漠中的絆索,考慮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他從急救包裡取出一個小號的指南針,以辨別方向。“在剛開始的30分鐘裡,我小心翼翼地爬過荊棘、昆蟲和泥坑,但是突然觸到了一條絆索。四周頓時警報聲大作,一道耀眼的強光射了過來。十個身穿制服的‘中國男子’抓住了我,然後將我拖上一輛吉普車。”這些人銬上柯林斯的雙手,開車來到了一個地方,接著換乘另外一輛汽車,把他帶往“中國人的審訊總部”。柯林斯被剝光了衣服強行搜身。“毫不誇張地說,一名醫生從頭到腳檢查了我身上的每一個‘洞口’,與其說是為了搜身,不如說是為了進行羞辱,以突破我的心理底線。”柯林斯全身赤裸地通過一條光線昏暗的走廊,然後被人推進一間水泥囚室。囚室裡只有一張用薄木板做成的短床。“當時天氣十分寒冷,而我卻渾身一絲不掛,也沒有毯子可以遮蓋。他們遞給我一個水桶,但是只有在他們讓我用的時候才可以使用。”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柯林斯不僅要在獄卒的監視下赤身裸體地忍受寒冷,而且還要遭到各種各樣的“折磨”,比如不准睡覺、對他進行羞辱、溫度驟然升降和忍饑挨餓。“囚室的木門很厚,上面有一個用來探視的洞口。洞口上裝著一扇小金屬窗,可以從外面打開或者關閉。一道強光射了進來,當我昏昏沉沉快要睡著時,這道光線突然熄滅,讓我頓時睡意全消。”每頓飯只有一碗稀湯、兩根醃豆角和兩片不知道是什麼動物的肉。“我根本沒有水喝,而且一直有人看守。我已經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對時間也完全喪失了感覺。囚室裡忽冷忽熱,而視窗外經常有人對我厲聲下令。”
很快,柯林斯就開始出現幻覺。審訊的時間到了。他光著身子被兩名衛兵帶到一間矮小的房屋裡,然後站在一張桌子前,桌子後面坐著“中國”的審問者。他們反復逼問柯林斯的姓名、軍銜,以及他為什麼來中國進行刺探。柯林斯每天都會受到這樣的折磨,他估計,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天之久。直到有一天,他沒有被帶去接受審訊,而是得知自己可以離開了。
1963 年11 月1 日,遠在世界的另一端,中情局一個名叫葉常棣的飛行員在駕駛U-2飛機對中國的一處核設施進行偵察時被擊落。葉常棣是第35“黑貓”飛行中隊的一名成員,負責為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執行秘密間諜任務。1998年,中情局解密了大部分U-2 行動,“但是其中沒有任何關於葉常棣或‘黑貓’的資訊。”前“黑貓”飛行員華錫鈞說。直至2011年,整個“黑貓行動”仍然屬於機密。
在葉常棣墜機前,曾任51區指揮官、綽號“瘦子”的休?斯萊特上校還記得:“他的代號是特裡?李,我們經常在桃園基地打網球。葉常棣人很不錯,曾經是一名出色的雜技演員,所以在球場上表現得也十分靈活。有時候,我們會邊喝蘇格蘭威士卡邊打網球,因為運動和酒都有助於提高士氣。”一名“黑貓”飛行員已經被擊落,但是中情局的危險行動並有就此止步不前。
與加里?鮑爾斯墜機事件不同的是,美國媒體對“黑貓行動”毫不知情。但是在中情局看來,獲得有關中國核設施的確鑿資訊是關係國家安危的當務之急。在葉常棣被擊落前,他正在執行為期九個小時的偵察任務返回臺灣,U-2飛機卻突然被地空導彈系統鎖定。當時,斯萊特上校正與葉常棣在無線電中通話。“我正在說話時,突然聽到他喊:‘第12系統已打開!’隨後便沒有了聲音。”導彈擊中了葉常棣的飛機,右側機翼被整個炸掉。葉常棣隨
即啟動了彈射座椅,由於身中59 枚彈片,在安全降落後,他立刻昏死了過去。
中情局並不知道葉常棣在跳傘後死裡逃生,顯然也沒有設法對他進行搜尋。1965 年,另一名“黑貓”飛行員張立義少校在駕駛U-2偵察機執行任務時被擊落後,與葉常棣關在了一起。在被釋放後,這兩名飛行員向同為“黑貓”中隊成員的華錫鈞講起了自己的遭遇。在葉張二人淪為階下囚時,華錫鈞成了臺灣空軍的一名將軍。無論葉常棣還是張立義都沒有得到中情局的任何褒獎,但是“黑貓”中隊U-2飛行員接二連三被擊落,對中情局
和美國空軍在51 區的下一步計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轉眼之間,研發可以遠端控制的無人駕駛飛機成了美國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D-21 無人機墜毀西伯利亞
在獲取照片情報方面,凡是U-2偵察機能夠完成的任務,無人機不僅同樣可以勝任,而且不必擔心飛行員會被俘或者遇害。更為理想的是,無人駕駛飛機能夠在三種極其特殊的條件下執行任務,即沉悶、骯髒和危險。所謂沉悶,是指由於航程漫長,在遠赴異國他鄉時飛行員很容易感到疲倦。所謂骯髒,是指執行任務的地區可能存在核武器或生化武器。所謂危險,是指飛行員要深入諸如蘇聯、朝鮮和中國這樣的國家領土,而偵察機一旦被擊落,就要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1962年末,洛克希德公司拿到了研製無人駕駛飛機的合同。隨著葉常棣的U-2飛機被擊落,這個項目變得更加重要起來。代號為“塔格伯德”的無人機將在51區進行試飛,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項任務落在了剛剛離開桃園的斯萊特上校身上。
“洛克希德製造的D-21 不是普通的無人機,而是世界上第一架速度為音速3倍的無人偵察飛機。”洛克希德公司負責該專案的物理學家愛德華?洛維克說,“這種飛機的設計理念極為超前,因為其速度即使與A-12相比也毫不遜色。D-21使用的是衝壓式噴射發動機,也就是說它是依靠壓縮氣流推進的,因此這種無人機只能從另一架速度大於音速的飛機上進行發射。”由A-12改裝而來的母機被命名為M-21,其中M代表Mother(母親),上面增加了一個隨機工程師的座位,用於進行發射操作;而這種無人機被命名為D-21,其中D代表Daughter(女兒)。但是,要想在一架時速高達2 300英里飛機的背部發射另一架飛機,就必須攻克一系列難關。最大的問題首先是如何避免兩者在發射時相互碰撞,此外無人機的回收問題也需要經過縝密考慮。洛維克解釋說:“這種無人駕駛飛機主要用於飛往中國,它會按照既定的航線拍攝偵察照片,然後返回太平洋上空。”工程師們設想,利用降落傘將包括相機、膠片和無線電接收機在內的包裹一起投擲到附近的另一架飛機上。一旦包裹安全落下,無人機就會墜入大海,葬身太平洋底。
在51區將這一設想付諸實踐的過程中,有多架無人機先後失蹤。這些試飛行動由斯萊特上校負責,在格魯姆湖以北一個被稱為“特別行動區”或“育爾台德”的上空進行。斯萊特上校和弗蘭克?默里駕駛追蹤機尾隨M-21和D-21,以監測無人機的亞音速發射過程。“在發射出去後,這些無人機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斯萊特上校回憶道。直升機駕駛員查理?特拉普以及一支由傘兵組成的搜救隊被派出尋找這些飛機。“首先,我們要找到失蹤的無人機。接著我會將傘兵從繩索上放下,由他們把飛機掛在吊貨鉤上,然後從山上運走,”特拉普解釋道,“有時候事情會變得非常棘手,尤其是當無人機在山脊上墜毀時,傘兵差一點就會摔到懸崖上。”很快斯萊特上校就認為,“牛車”母機和D-21進行超音速測試的時機已經成熟,因此必須對飛行員進行海上求生訓練。
出於對公共安全的考慮,馬赫3 無人機的發射擬定於1966 年3月在加利福尼亞州沿岸進行。為了讓飛行員作好準備,斯萊特要求他們每天在51區的池塘裡游泳,最初穿著泳裝,後來換成了壓力服。“我們用滑車把他們吊在池塘的上空,然後再猛地丟下去。剛開始,在飛行員接觸水面的那一刻,壓力服會迅速膨脹,於是我們不得不加以改進。”斯萊特回憶道。接下來,當需要在大面積水域進行實地訓練時,51區職銜最高的中情局官員韋納?維
斯命令海岸警衛隊封鎖了米德湖的大部分區域。米德湖位於拉斯維加斯以東,是美國境內最大的一座人工湖。
時至今日,對於這次飛行員訓練,斯萊特仍然記憶猶新。“我們駕駛一艘小型的波士頓捕鯨船來到那裡,把身著全套壓力服的無人機飛行員用滑翔傘吊起來,然後再將他們投入水中。第一個下水的是中情局的飛行員米勒?沃伊沃迪赫,他的試驗非常順利。接下來輪到傑克?萊頓時,風力突然加大了。在萊頓跌入水中以後,捕鯨船拖著他漂了出去,降落傘裡也積滿了水,他開始迅速下墜。我立即下令取消試驗。‘快停下!’我大聲喝道,‘否則說不定誰就會沒命了!’”
然而,斯萊特的讖語很快就變成了現實。1966 年7 月30 日夜,格魯姆湖的第1129特別行動隊準備在加利福尼亞州沿岸進行無人機的首次夜間正式發射。在51區的停機坪上,當洛克希德公司的首席試飛員比爾?派克正要合上M-21“牛車”的艙蓋時,斯萊特上校過來進行最後叮囑。“我告訴他:‘比爾,這次行動十分危險。’”斯萊特回憶道,“因為無人機與A-12的機尾之間只有數英尺的距離。派克知道這一點。我們都知道。母機的後面坐著隨航工程師雷?托裡克,他當然也知道。派克合上了艙蓋,我也登上另一架馬赫3飛機,以便在他們旁邊進行監測。”兩架飛機離開加利福尼亞海岸一路向西駛去,在前150英里的航程中,一切都風平浪靜。比爾?派克駕駛的M-21 準備發射D-21 無人機,斯萊特飛機上的照相機會用16mm的膠片記錄發射瞬間。在他們的下方,大西洋上漆黑一片,一艘救生艇已經在那裡等候。派克按下點火鍵,無人機從M-21上發射了出去。但是,在分離過程中,無人機卻一頭栽了下來,頓時將母機一分為二。幸運的是,派克和托裡克都沒有受傷,而是被困在了機艙裡。
M-21 開始一邊在空中翻滾,一邊從近1萬英尺的地方迅速跌落。大概是鬼使神差,他們兩個竟然都成功地啟動了彈射座椅,僥倖從烈焰滾滾的失事飛機中逃脫,並且安全地打開了降落傘。更令人驚異的是,在下落過程中,派克和托裡克都沒有被燃燒的殘骸擊中,而是順利地落到了水面上。但是,斯萊特還記得,一場意料之外的悲劇突如其來。“救生艇很快就找到了派克,他一切安然無恙。但是當他們來到雷?托裡克的身邊時,發現他被系索捆住,已經溺水身亡。”①
對於這次事件,凱利?詹森感到極為震驚。“他感情用事地作出衝動的決定,不僅取消了整個專案,而且要將研發資金奉還空軍和中情局。”當談到“臭鼬計畫”時,詹森的副手本?裡奇在1994年出版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裡奇問詹森為什麼要這樣做。詹森回答:“我不能再讓任何試飛員或‘黑鳥’以身試險,這兩樣我哪個都丟不起。”但是,空軍部門絕不會如此輕易地放棄馬赫3無人機計畫,而是根據戰略空軍司令部的要求建立了一個新的專案,準備從B-52轟炸機下部發射無人駕駛飛機。林登?詹森總統的國防副部長塞魯斯?萬斯告訴凱利?詹森說:“這個項目一定要成功,因為政府絕不允許再次發生法蘭西斯?加里?鮑爾斯事件。今後我們對敵佔區進行的所有偵察任務都將由人造衛星或無人駕駛飛機執行。”
3 年以後,即1969 年,D-21 終於從B-52 上發射成功,並首次前往中國執行偵察任務。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D-21偏離了航線,來到蘇聯的西伯利亞,最終由於燃油耗盡而墜毀。據推測,這次事故的原因是D-21 的導向系統在途中突然失靈,在此後的20多年中,再也沒有人見到或聽說過這架無人機。20 世紀90年代初,一名中情局官員出現在本?裡奇位於“臭鼬計畫”工作地點的辦公室裡,並且為他帶來了一份神秘的禮物。“本,你還記得這是什麼嗎?”這名男子手中拿著一塊鈦制的金屬片問裡奇。“當然記得。”裡奇答道。在本?裡奇接過來的這塊合成材料上,塗著數十年前洛維克及其團隊首次為洛克希德公司研製出的能夠吸收雷達波的油漆。於是,裡奇問它是從哪裡得來的,這名中情局官員解釋說,西伯利亞苔原的一個牧夫在放羊時發現了這塊殘片,隨後被莫斯科的克格勃特工拿走,然後作為禮物送給了中央情報局。按照裡奇的說法,“蘇聯人錯誤地認為,這塊在幾十年前製作的材料代表了美國現在的隱形飛機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對我們的‘塔格伯德’無人機計畫不啻于一則佳音”。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起,無人駕駛飛機就已經開始出現在戰場上。甘迺迪總統的兄長小約瑟夫?甘迺迪就是在美國海軍對德國開展的一次秘密無人機任務中喪生。這次秘密任務代號為“阿弗洛狄特行動”,目的是為了摧毀納粹德國一處防守極為嚴密的導彈基地。按照計畫,小約瑟夫?甘迺迪駕駛著一架載有2.2萬磅炸藥、經過改裝的B-24轟炸機,從英國出發飛越英吉利海峽。炸藥安裝好以後,飛行員和機組成員會立即跳傘,然後由附近的母機對這架無人機進行遠端控制。此外,在B-24的鼻錐體內還裝有兩台照相機,可以引導無人機準確定位納粹的據點。
B-24上攜帶的炸藥叫托佩克斯,是一種極易揮發的新型化合物。就在小約瑟夫?甘迺迪和機組成員跳傘之前,炸藥突然起火,飛機在半空中轟然爆炸,致使機上所有人員當場斃命。隨後,海軍終止了該無人機專案,但是無人駕駛飛機的設想卻引起了人稱“哈普”的陸軍將軍亨利?昂諾德的注意。在日本投降當天,昂諾德將軍作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他說:“下一場戰爭將會在無人駕駛飛機之間展開。”雖然他所說的事情四場戰爭過後才得以實現,但是這一判斷無疑極有預見性。
之所以要在戰爭中使用無人機,其原因非常簡單,即避免對人類造成傷害。但是在發明之初,無人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1893年,早在其他科學家產生過類似的設想前,尼古拉?泰斯拉就已經掌握了無線遙控技術。在1898年麥迪森花園廣場舉行的電子博覽會上,泰斯拉大顯身手,通過無線遙控操縱一艘4英尺長的鋼船,讓所有在場觀眾歎為觀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人駕駛船與其說是科學上的重大突破,不如說更適合進行魔術表演。然而,泰斯拉卻極有眼光,預見到自己的發明將來有可能在軍事上大放異彩。泰斯拉寫道:“我打電話給華盛頓的某位官員,想要向政府部門出售有關資訊,但是當我談起自己的發明時,他卻啞然失笑。”這一結果雖然令人悲哀,但是卻在情理之中,因為當時軍中的運輸工具仍是馬匹。泰斯拉的朋友作家馬克?吐溫也預見到遙控技術在軍事方面的前景,於是自願充當泰斯拉的經紀人,四處兜售“這種令人恐懼的破壞性發明”。馬克?吐溫提議,因為德國當時的科技水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所以有可能對此感興趣。最後,任何國家都不願購買泰斯拉的發明或者為他的專利出資。1943年,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窮困潦倒地在紐約一家旅館中去世,而此時德國已經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遙控技術,並且對歐洲大陸進行了無情的蹂躪。納粹德國設計出的第一架戰爭機器人是一種名為“哥利亞”的微型坦克,其體積只有一輛雪橇大小,但是卻能夠攜帶132磅重的炸藥,通過遠端控制駛入敵方的戰壕。德國人一共製造了8 000輛“哥利亞”,主要被用於東線戰場,以抵消蘇聯在兵力上的巨大優勢。由於德國的兵源十分有限,所以必須確保所有士兵的人身安全。
在美國,空軍部門已經初步發展起了自己的第一支無人機隊伍。在1946年比基尼環礁上開展的“十字路行動”中,數架無人機被派往現場,由附近一架名為“果醬”的母機上的操作人員遙控穿越蘑菇雲。為了收集放射性沉降物的樣本,這些無人機還裝上了空氣收集袋和長方形的濾紙托。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無人機的操控變得十分困難。根據一份關於現場無人機情況的備忘錄記載,一架代號為“狐狸”的無人機被炸上“比原定路線高出60英尺的上空,炸彈艙嚴重變形,飛機內的所有坐墊都爆裂開來,檢查板和安全艙門也被炸飛”。然而,令人驚異的是,這架無人機仍然在遠程控制下飛出了數英里之遙。如果尼古拉?泰斯拉地下有知,一定會含笑九泉。
在接下來名為“沙石行動”的核子試驗②中,無人機被再次派出執行對飛行員來說異常危險的任務。但是,在一枚當量為1.8萬噸的原子彈“斑馬”爆炸時,一名飛行員駕駛飛機意外闖入蘑菇雲中,事後空軍認為由於該飛行員和機組成員“均未表現出任何不良症狀”,核沉降物採樣工作仍當由人工而不是無人機開展。至於在“斑馬”爆炸時以及其他數以百計的核子試驗中,是否有飛行員所接受的輻射量足以致命,沒有人給出準確的回答。有關核子試驗開展初期飛行員遭受輻射量以及死於相關疾病的記錄,據稱已被銷毀或失蹤。然而,當一名空軍飛行員意外飛越“斑馬”核彈產生的蘑菇雲時,這次事件成了隨後一系列人工採樣活動的肇端。
“人工採樣顯然更加高效。”1963 年,保羅?H.法克勒上校在一份關於空軍系統內開展原子雲採樣活動的報告中寫道,這份報告在1986年才得以解密。作為“沙石行動”中負責輻射安全的正式官員,法克勒的意見無疑產生了很大作用。他的同事科迪上校也認為,人工採樣比無人機更具有優勢。科迪說,利用無人駕駛飛機進行採樣完全是“碰運氣”,而飛行員的操作相對靈活,可以“對蘑菇雲最適合的部分進行採樣”。但是,這種冠冕堂皇的說法中卻蘊含著致命的危險,因為所謂“最適合的部分”就是“輻射量最高的部分”。在接下來進行的核子試驗中,空軍方面決定同時建立人工和無人機核沉降物採樣隊伍。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