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作為20世紀初誕生於歐洲德語文化區的其中一個哲學流派,到後來發展成為一個跨世紀和跨文化的哲學運動,展現了人類思想史中罕見的強大生命力和持久性。這個現象,與現象學之父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對哲學真理不懈追求的過人毅力,和他以實現現象學哲學理念為職志的堅強信念,息息相關。從已出版的42卷《胡塞爾全集》(Husserliana: Edmund Husserl-
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可以培養出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本書摧毀了20世紀工作至上的迷思,顛覆當今世界對「閒暇」的觀念。《閒暇》(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一書輯錄德國當代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 1904-1997)的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均完成於一九四七年夏天,並曾在德國分別出版。第一篇原名〈閒暇與崇拜〉(Musse un
德國當代詩人貝恩曾說:「我們這一代所討論的企圖領悟的所有事情,實際上尼采早就說過了。他發現的是最後的準則,其餘不過是對這些準則所做的解釋罷了。」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0.15~1900.8.25),十九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是當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出生於普魯士的一個牧師家庭。一八五八年就讀於德國有名的普爾達寄宿學校。一八六四年入波昂大學學習神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