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時間標記與判讀,如何改變人們生活習慣,切換四季色彩?織品麻布的繽紛紋路,象徵何種階級複製與區隔慣俗?家庭女傭為何既是「資產階級最親密的外人」,亦是「無產階級的特洛伊木馬」?首都巴黎,如何從大革命的人頭滿地,幻化為美好年代的歡愉享樂?當代感官史巨擘阿蘭‧柯爾本「最偉大的小書」!十三篇精妙論文,述說歡悅與血腥共舞的十九世紀法國常民生活萬象。從歡場、劇場、洗衣場到斷頭臺,欲望與恐懼在時間中流轉搖擺!===========社會關係的研究發展至最深入的層級:有機整體的層級。由於不同社會階級間的距離,以及其對立程度之緊張,這些龍蛇雜處的身體空間,便同時迸發反感以及欲望。在這荒謬的劇場當中,遐想是如此深入滲透實際日常經驗,若企圖不顧一切區分真實與幻想,或許只是徒勞。*調查研究若回溯過往,必須考量當時的慣習行為,它劃下了「被感知」與「不被感知」兩者之間的界線;亦需理解當時的規範準則,它決定了「言表之事」與「不可言說之事」兩者之間的比例分配。歷史學家永遠無法完全確認他在研讀文獻時突然發現的某種感覺革新,究竟代表情感體系與感官運用方式的轉變、抑或只是新的修辭形式,使原本已存在的感受終於能被具體描述。這些新詞的傳播普及,亦會塑造人們的言行舉止。──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書籍簡介】阿蘭‧柯爾本在這冊十九世紀研究的「起點論文集」中,提出一系列關於時間、身體、欲望、恐懼的嶄新思考與細密分析,重塑了我們對十九世紀的凝視方法,還原了這個被「錯誤幻想」所扭曲的時代的真實面貌:「色彩」與「氣味」在歷史舞臺上粉墨登場,生理焦慮與性產業的糾纏,構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愛恨根源。在審查制度的箝制之下,欲望會遵循何種路徑?為何洗衣女工的身體能激發男子的幻想,而女僕之身卻被視為「無產階級的特洛伊木馬」,屢屢不被信任?劇院觀眾的現場騷動,竟能引爆社會動盪與政治派系的爭嚷與苦鬥?革命時期人頭滿地的首都巴黎,在路面血痕打理清洗之後,一夕化為煥然一新的現代清潔樣貌?柯爾本持續關注日常生活結構中銘刻每一樁事件的所有標記,不讓自身被既定的印象與認知所阻。於是,本世紀的祕密將不得不在「時間、欲望與恐懼」的十字路口密切交會。他提倡對於「已逝情感與感官覺察」的追尋,不斷雕鑄一套嚴謹緻密的論述分析,費心鑽研花色各異的「社會想像」,邀請讀者共同打造出一部再現史(histoire des représentatio
Netflix夯劇《艾蜜莉在巴黎》沒告訴你的,都在這本法國人親揭的《法式幸福學》裡!你一定聽過「C'est la vie-人生如此」和「La vie en rose-美好人生」,在刻板印象和美好想像之外,更應認識──法式幸福學-Le bonheur à la française。個人品味+感官愉悅+地方靈魂+思想辯證+工藝美學=法國的一切, 內行人的在地視角終極導覽,一窺法式幸福堂奧。◆本書講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