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圖書分類法 / 美術類 / 中國戲劇

925筆商品,2/47頁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250 元, 優惠價:79 987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150 元, 優惠價:79 908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界的「湯沈之爭」。第玖章論述明末詞律三名家袁于令、吳炳及孟稱舜。袁于令代表作為《西樓記》、吳炳代表作為《粲花五種曲》、孟稱舜代表作為《嬌紅記》。 第拾章進入清代傳奇,述評李玉及蘇州劇作家;其中李玉《一笠庵傳奇》場上案頭兩宜,是晚明清初第一大戲曲家。第拾壹章論述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李漁在明清易代之際選擇以文化商人謀生,自組家班演出自編的喜劇,或不容於儒雅之士,但其所作屬場上之曲,廣受歡迎,其戲曲理論亦頗具卓見。 第拾貳、拾參章論述清代曲壇盛名的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案頭場上皆宜;孔尚任《桃花扇》費時十五、六年,三易其稿始成,為智慧才華最燦爛的結晶,歷史劇不祧之典範。第拾肆章論蔣士銓《藏園九種曲》為乾隆以後第一。第拾伍章敘崑曲漸走下坡,「有曲無戲」的《帝女花》尚有可觀。第拾陸章以吳偉業《秣陵春》、尤侗《鈞天樂》等六種傳奇簡評作結。綜覽全冊,可明瞭明清傳奇的發展趨勢及盛衰現象。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79 790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戲曲演進史》是我從事戲曲研究以來,最後想要寫的一部書。 因為那當是我研究戲曲的總成果。」——曾永義 ★研究傳統戲曲的學術巨擘、中研院首位戲曲院士曾永義最後遺作 ★耗費五十年心血,八十五章《戲曲演進史》正式完結 ★傾戲曲權威之力校訂,海峽兩岸無出其右的戲曲鉅著 【系列特色】 .研究功夫札實,立論剖析嚴謹 1. 曾永義教授筆耕五十餘年,以二十八種著作成果為基礎,進行新舊論題之刪補與寫作,將戲曲史的種種問題,逐一研究突破和探討辨明。 2. 重新建構體系、分章設目,聯鎖融會其相關論述;又或補其不足,或修訂其疑義,或更創發為新論。 .中國戲曲研究的新里程碑 1. 條理論述「戲曲」劇種體製規律、理論主張、文學藝術等方面之演變發展的歷程。 2. 打破向來以朝代為制約的書寫角度,而以「劇種」之源生興衰的論述為始末,更切合「戲曲演進史」的意義。 《戲曲演進史(一) 導論與淵源小戲》 曾永義教授《戲曲演進史》包含十編,首尾為〔導論編〕、〔結論編〕互為起結,起為引導讀者進入「戲曲」,結為對「戲曲」全面之觀照;中間八編為:〔淵源小戲編〕、〔宋元明南曲戲文編〕、〔金元明北曲雜劇編〕、〔明清南雜劇編〕、〔明清戲曲背景編〕、〔明清傳奇編〕、〔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全書考述戲曲劇種的源生、形成與發展,是兼顧小戲、大戲,南曲、北曲和詞曲系曲牌體之雅、詩讚系板腔體之俗等三大對立系統本身之滋生成長歷程,以及其間之交化蛻變現象。 〔導論編〕與〔淵源小戲編〕合併為第一冊,先探討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再進入戲曲之源生,以「演故事」者為「戲劇」;以「合歌舞用代言演故事」者為「戲曲小戲」,則「戲劇」實為「戲曲」之前奏,因就文獻考述先秦至唐代文獻所見之「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以此作為梳理統緒之定錨,往下建構脈絡系統,打破時代之制約而貫穿時代,航向戲曲演進之「長江大河」。 《戲曲演進史(二) 宋元明南曲戲文》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貳章從見諸文獻之南曲戲文的各種名稱為切入點,詳究其名義,梳理南曲戲
庫存 > 10
定價:7600 元, 優惠價:85 6460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電子書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150 元, 優惠價:75 863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電子書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050 元, 優惠價:75 788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電子書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界的「湯沈之爭」。第玖章論述明末詞律三名家袁于令、吳炳及孟稱舜。袁于令代表作為《西樓記》、吳炳代表作為《粲花五種曲》、孟稱舜代表作為《嬌紅記》。 第拾章進入清代傳奇,述評李玉及蘇州劇作家;其中李玉《一笠庵傳奇》場上案頭兩宜,是晚明清初第一大戲曲家。第拾壹章論述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李漁在明清易代之際選擇以文化商人謀生,自組家班演出自編的喜劇,或不容於儒雅之士,但其所作屬場上之曲,廣受歡迎,其戲曲理論亦頗具卓見。 第拾貳、拾參章論述清代曲壇盛名的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案頭場上皆宜;孔尚任《桃花扇》費時十五、六年,三易其稿始成,為智慧才華最燦爛的結晶,歷史劇不祧之典範。第拾肆章論蔣士銓《藏園九種曲》為乾隆以後第一。第拾伍章敘崑曲漸走下坡,「有曲無戲」的《帝女花》尚有可觀。第拾陸章以吳偉業《秣陵春》、尤侗《鈞天樂》等六種傳奇簡評作結。綜覽全冊,可明瞭明清傳奇的發展趨勢及盛衰現象。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900 元, 優惠價:75 675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150 元, 優惠價:79 908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界的「湯沈之爭」。第玖章論述明末詞律三名家袁于令、吳炳及孟稱舜。袁于令代表作為《西樓記》、吳炳代表作為《粲花五種曲》、孟稱舜代表作為《嬌紅記》。 第拾章進入清代傳奇,述評李玉及蘇州劇作家;其中李玉《一笠庵傳奇》場上案頭兩宜,是晚明清初第一大戲曲家。第拾壹章論述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李漁在明清易代之際選擇以文化商人謀生,自組家班演出自編的喜劇,或不容於儒雅之士,但其所作屬場上之曲,廣受歡迎,其戲曲理論亦頗具卓見。 第拾貳、拾參章論述清代曲壇盛名的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案頭場上皆宜;孔尚任《桃花扇》費時十五、六年,三易其稿始成,為智慧才華最燦爛的結晶,歷史劇不祧之典範。第拾肆章論蔣士銓《藏園九種曲》為乾隆以後第一。第拾伍章敘崑曲漸走下坡,「有曲無戲」的《帝女花》尚有可觀。第拾陸章以吳偉業《秣陵春》、尤侗《鈞天樂》等六種傳奇簡評作結。綜覽全冊,可明瞭明清傳奇的發展趨勢及盛衰現象。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900 元, 優惠價:79 711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050 元, 優惠價:79 829
倩影紅船:九十風華譚倩紅從藝錄(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廖妙薇  出版社:懿津出版企劃公司  出版日:2023/09/30 裝訂:電子書
逾九十高齡的譚倩紅回顧她跟任劍輝、芳艷芬學藝和成名的過程,道出當代粵劇界和電影圈真實狀況,其後成為電視甘草藝員。晚年退出演藝舞台,又踏進粵曲歌壇,保健康,常歡笑,就是她的養生之道。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20 元, 優惠價:7 224
大舜耕田:台灣唸歌有聲書
滿額折
作者:丁秀津  出版社:遠景  出版日:2023/09/25 裝訂:平裝
「大舜耕田」述說大舜孝順感動天,神仙、土地公、鳥類、野獸挺身相助,台灣唸歌以「歌仔白」唱唸交互運用,活潑巧妙的呈現大舜耕種稻穀的神話傳奇。透過唱唸,微妙微肖詮釋各種動物特色、習性,賦予每一種動物栩栩如生的生命,極富卡通趣味。本畫冊為有聲書,包含:1.唸歌CD、2.歌仔冊歌詞、3.歌詞注音、 4.歌詞註解、5.譜例,有聲書除了提供讀者學習「台灣唸歌」,也可做為家庭親子活動讀本。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
滿額折
作者:劉慧芬  出版社:國家  出版日:2023/09/01 裝訂:平裝
湯湯江海可淘盡歷中英雄,卻洗不盡千古人情。一臺戲一場人一段情,總是唱不絕的新聲。《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針對戲曲劇場美學及戲文歷史,向讀者進行「說戲」式的戲理分析與戲劇人物之歷史神遊。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戲曲美學篇〉以十七個主題論述「戲理與劇場」;下篇〈戲文賞析篇〉則是以二十七篇戲文為例,分析「戲劇人物與歷史」。揮筆談戲,借題傳情。作者以另類「說戲」之筆法、生動地敘述戲曲表演的奇幻之美與五蘊人情。
庫存:3
定價:700 元, 優惠價:9 630
空谷幽蘭: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祝壽文集
滿額折
作者:李瑞騰-主編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3/07/01 裝訂:平裝
洪惟助教授長期致力於崑曲藝術之研究、保存與推廣,與曾永義教授二人共同推動崑曲傳習計畫,執行《崑曲選輯》錄影計畫,並遠赴大陸為崑曲老藝人與正當盛年的優秀崑劇演員留下珍貴的演出紀錄與藝術傳承。崑曲傳習計畫後,洪教授更成立臺灣崑劇團,持續崑劇藝術的傳承與推廣,成立崑曲博物館,進行文物保存與研究。洪教授緣此結識兩岸崑曲學者、表演家、曲家,而成為摯友。其用心贏得海內外人士的敬重。欣逢教授八十壽慶,特邀集教授門生、故交與共同為崑曲努力的摯友們,撰文四十餘篇,共分四輯:不畏浮雲、振興崑曲、師生善緣、崑曲路上,呈現教授為人與精神,學術研究之成果,與為振興崑曲所做的努力。有學者對教授學術成就的討論,學生們對教授孺慕之情,更有崑曲之路行來,與教授共同努力的夥伴們對教授的祝福與讚頌。卷首照片輯中收錄教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知交故友之留影,書後附錄教授小傳、年表與論著目錄。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660 元, 優惠價:9 594
此生無悔付氍毹
滿額折
作者:阮兆輝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2023/06/15 裝訂:平裝
從神童到泰斗,阮兆輝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二零二三年邁向從藝七十年的他,回望氍毹歲月,恍如昨天。七十年來,在氍毹上演盡大小角色,嚐盡甜酸苦辣,遍歷離合悲歡。一戲一人生,演出過萬場,邊式武小丑,鬚掛紅黑白,如此斑斕絢麗的戲夢人生,捨他還有誰人?《此生無悔付氍毹》是阮兆輝一生的藝術寫照,字裏行間蘊藏着他的藝術情懷,令人點滴回甘。今天的他雖已近杖朝之年,未曾有半刻想過離開舞台,能演的,他都去演,能教的,他都去教,能傳的,他都去傳。能知愚公心志者,問有誰人?
庫存 > 10
定價:800 元, 優惠價:79 632
香港粵劇在新冠疫情危機中的傳承(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鍾明恩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3/06/10 裝訂:電子書
2019 冠狀病毒病令香港粵劇界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劇場被迫關閉,演出全面停頓,從業員生計大受影響,業界前景呈現一團迷霧。本書是疫情對香港粵劇界影響的研究,研究歷時超過兩年,透過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及理論框架,深入訪談了超過60 位粵劇界從業員,當中亦包括研究人員的廣泛實地考察,旨在調查疫情對粵劇界構成的影響;檢視粵劇界從業員及各持份者在疫情間的應變及探討疫情有否或如何影響從業員的專業發展態度及對粵劇前景的信心。 透過本書,希望為這歷史時刻留下一些印記,也為未來粵劇的傳承及發展帶出一些啟示,並喚起社會各界對粵劇傳承的關注及重視。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64 元, 優惠價:1 264
尹飛燕談劇與藝-開山劇目篇
滿額折
作者:尹飛燕-口述; 梁雅怡-筆錄編著  出版社: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3/06/01 裝訂:平裝
"《尹飛燕談劇與藝——開山劇目篇》一書,既是燕姐藉著三套開山劇目——《花木蘭》、《碧波仙子》、《狸貓換太子》來展現她從藝六十年所歸納的藝術觀點、演出法門、舞台技巧等,亦是在粵劇傳承上,為後學、粵劇研究者及愛好粵劇的朋友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素材。好評推薦:「我樂見《尹飛燕談劇與藝——開山劇目篇》的出版,因為這書體現了燕姐對粵劇的薪火相傳,作出了無私的奉獻!」——林家聲慈善基金會主席-周振基教授「燕姐這本著作,正好成為這班年青接班人的教科書,讓他們有機會從這位成功的粵劇藝術家身上學習。」——影視紅星-黃日華先生「黑書白紙是最長久流傳的辦法,能將所學公諸於世是十分難得的,更願飛燕繼續傳揚藝術,我心之盼也。」——粵劇名伶-阮兆輝教授"
庫存:2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新選合併明朝三春演義大全》研究(二)
滿額折
作者:王三慶  出版社:成大中文系  出版日:2023/06/01 裝訂:精裝
早期所見明代泉腔曲本悉以手抄形式傳唱南管社團,罕有明互劇本見存。1986年,筆者赴天理大學教授閩南語時,承蒙圖書館金子和正教授惠贈景印館藏明嘉靖刊本《荔鏡記》,又知吳守禮教授(1909/03/17-2005/10/14)已作研究。其後,再見龍彼得教授(P. van der Loon 1920/04/27-2002/05/22)將其歷年收集之《新刻增補戲隊錦曲大全滿天春》、《集芳居主人精選新曲鈺妍麗錦》及《新刊絃管時尚摘要集》彙集景刊,並附加研究,是為南管曲本最重要之研究成果。唯筆者有幸獲覩崇禎六年(1633)仲秋忠義堂梓刻之《新選合併明朝三春演義大全》一書,蓋為海內外僅存孤本,因此筆者特將全書整理成現代化的讀本,共得出上層十五種戲文、廿一套曲文,若持與龍彼德收輯刊印的《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明刊三種選本之研究》進行比較,則有十一套曲文為該書所未收,實具輯佚補闕之用。 至於下層的三齣戲劇,如《正德戲文》、《劉瑾戲文》為佚失之泉腔戲文;而《魏監戲文》則是十多種《冰山記》唯一僅存的時事戲文。前兩部戲文還保留濃厚的民間文學趣味,作者未明;《魏監戲文》第一作者可能是陳開泰,然後經過張岱的刪訂、增補,再經改動後出版的傳奇本,屬於文人創作;故三書相隔時間約近百年,恰可看出閩南戲文此段期間的一些變革,逐漸與明傳奇化靠近。最後,今日南管社團傳唱之手抄曲本,以及鄭國權等對梨園戲的普查或口述本整理而成的《泉州傳統戲曲叢書》資料,證明自有所本,值得相信,並可考察三百年間的流變。
庫存:2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9 900
麥惠文粵曲講義:傳統板腔及經典曲目研習(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麥惠文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3/03/15 裝訂:電子書
麥惠文是香港著名粵樂家、資深音樂領導,曾與許多劇團及名伶合作,並為多家唱片公司擔任音樂領導,經驗豐富。他在八和粵劇學院及演藝學院任教多年,於粵曲教學及曲式分析領域極具專業和權威。麥氏撰寫的講義,既是粵劇學生常常研習的材料,對粵劇演員也很有助益。 本書的編寫目的,既為有意報考粵曲考級試及粵曲演唱文憑考試的考生提供可靠及具參考價值的教材,亦為保留麥惠文分析各種板腔、說唱曲式及經典曲目的珍貴資料,讓後學者研習時有所依循。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444 元, 優惠價:1 444
粵劇百年在金山(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陳小梨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電子書
本書介紹十九世紀以來,在美國華埠表演之粵劇名伶的生平、師承及演出風格,並從美西八和會館複印得大批珍貴的相片和「戲橋」,是一部生動展示粵劇百年來飄洋過海、於美國華埠發展的簡史。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896 元, 優惠價:1 89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