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圖書分類法 / 美術類 / 中國戲劇

925筆商品,4/47頁
《大城歌仔》影音藝術紀錄片(DVD)―藝以人揚in Taipei 系列
滿額折
二十世紀初期在臺灣興起的歌仔戲,除了自身的傳統歌仔調之外,吸收如北管、南管等傳統劇種的音樂,以及西洋樂器與舞臺燈光等現代元素,運用寫實的表演風格與技巧,崛起後迅速成為席捲全臺的重要娛樂。歷經不同時期的歌仔戲,其饒富歷史意義與反映生活情趣的舞臺藝術,百年來依舊傳唱於戲曲舞臺。在文化底蘊濃厚的臺北,歌仔戲更是伴隨臺北這個城市一起成長的舞臺記憶,導演吳耀東邀得孫榮輝、王金櫻、陳鳳桂(小咪)等多位藝師們現聲/身說法。時至今日,年輕世代積極投入熱情與汗水,一同傳承這項珍貴的傳統表演藝術。
優惠:各地風俗政府書展
庫存:1
定價:300 元, 優惠價:85 255
《梨園尋夢》影音藝術紀錄片(DVD)―藝以人揚in Taipei 系列
滿額折
京劇在臺灣發展具有獨特的重要性,不但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也與政治、社會環境變遷息息相關,而它的表演藝術對其他傳統劇種也產生重大影響。本片以「梨園尋夢」為主題,透過專家、藝師們娓娓道來這部臺灣京劇發展史,以及在京劇面臨觀眾人口老化、凋零式微之際,如何因應與嘗試創新,為京劇在現代社會延續舞臺藝術。
庫存:2
定價:300 元, 優惠價:88 264
戲劇叢談【全五期合刊本】
滿額折
作者:陳璵璠; 劉豁公-原編; 蔡登山-導讀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日:2022/07/06 裝訂:精裝
本書特色1.《戲劇叢談》雜誌原書五期,今完整復刻,穿線精裝,絕版後重新問世。2.刊載大量有價值的戲劇解析和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序熱愛京劇的劉豁公及其著作/蔡登山 說到劉豁公的名字在臺灣研究京劇的或許聽過,但沒人看過他的著作,因為他晚年在臺灣寫過不少京劇的文章散見各雜誌中,但從未集結出版過。我是無意間在圖書館翻閱老雜誌,而發現他寫了如此多的精彩文章,然後才開始追蹤其人,問了許多研究京劇者,大多數僅聽過其名,而沒見過其人,更不知其生平大事,直到去年(2021)底和包珈女士打聽,她因他父親包緝庭是京劇資深名宿,她不僅見過劉豁公,而且劉豁公和包緝老、陳定山等人是熟稔的,這點我也知道,因為我在編《陳定山文存》時,定公有提到劉豁公的,可惜定公也去世四十餘年了,根本無從打聽起。據包女士和我說她見到劉豁公晚年是有些窮困,似乎沒有親人在身邊,她推測當年很可能是隻身渡海來臺的,也因此我遍查新聞媒體竟然找不到他去世的真正日期,這讓我感慨萬千,這樣一位傑出的京劇理論家、編劇家竟然就默默地離去!而他早年在中國是何等的精彩,在兩年前山西大學竟然有兩本研究劉豁公的碩士論文出現,當然他們都是研究他早年在中國京劇界的成就,對於一九四九年他們都同時寫「他去了臺灣」,再沒有任何隻字片語,因此更讓我決心要蒐集此書並出版它,歷經半年以上的時光終底於成。而且同時把他晚年主編的《戲劇叢談》五冊也同時復刻出版,當然這要感謝好友百成堂主人也是藏書家林漢章兄的大力協助,在我從圖書館找到《戲劇叢談》第一集後,他提供了我後面的四集,我相信這是臺灣任何圖書館,甚至是全世界的圖書館都沒有收藏的,因為它後面的四期是不定期的而且每期只有薄薄地二十頁,保存甚為困難,可能有人看完就把它扔了,但在史料上的意義它卻是十分重大。 劉豁公(1889~1971?),原名達,字豁公,別署夢梨、哀梨室主,以字行。安徽桐城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安徽陸軍小學升送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畢業後,任安徽將校講習所區隊長、教官等職。後參加辛亥革命,任南京鐵血軍馬隊營連長,福建警備隊連長和都統副官等職。一九一二年後脫離軍界,任安慶《民碞報》主筆,一九一四年,擔任《江南報》主筆。據雜誌編輯家王鈍根說一九一六年劉豁公為陳某誘騙至上海為其編《滑稽報》,陳則向軍政兩界招股斂財,席捲而遁,劉豁公連薪水都無所得,王鈍根延之為新《申報》寫
庫存:1
定價:3000 元, 優惠價:9 2700
大龍鳳時代: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滿額折
作者:岳清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平裝
本書全面解說大龍鳳劇團的成員、發展與經典劇目,從「鐵三角」麥炳榮、鳳凰女和譚蘭卿說起,到「超級班主」何少保,重量級演員林家聲、陳好逑、阮兆輝、高麗,編劇家劉月峰、潘一帆,音樂領導麥惠文、高潤權等;再介紹劇團代表性的演出如「六一八雨災」義演、保良局百周年籌款義演,戲寶如《十年一覺揚州夢》、《鳳閣恩仇未了情》、《燕歸人未歸》等。輔以近二百張劇照、定妝照、戲橋、特刊、唱片封套等珍貴圖片,讀者可由此走進光彩耀目的舞台世界。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定價:940 元, 優惠價:9 846
紙上戲台:粵劇戲橋珍賞(1910s-2010s)(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岳清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電子書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84 元, 優惠價:1 384
《新選合併明朝三春演義大全》研究(一)
滿額折
作者:王三慶  出版社:成大中文系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精裝
早期所見明代泉腔曲本悉以手抄形式傳唱南管社團,罕有明互劇本見存。1986年,筆者赴天理大學教授閩南語時,承蒙圖書館金子和正教授惠贈景印館藏明嘉靖刊本《荔鏡記》,又知吳守禮教授(1909/03/17-2005/10/14)已作研究。其後,再見龍彼得教授(P. van der Loon 1920/04/27-2002/05/22)將其歷年收集之《新刻增補戲隊錦曲大全滿天春》、《集芳居主人精選新曲鈺妍麗錦》及《新刊絃管時尚摘要集》彙集景刊,並附加研究,是為南管曲本最重要之研究成果。唯筆者有幸獲覩崇禎六年(1633)仲秋忠義堂梓刻之《新選合併明朝三春演義大全》一書,蓋為海內外僅存孤本,因此筆者特將全書整理成現代化的讀本,共得出上層十五種戲文、廿一套曲文,若持與龍彼德收輯刊印的《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明刊三種選本之研究》進行比較,則有十一套曲文為該書所未收,實具輯佚補闕之用。 至於下層的三齣戲劇,如《正德戲文》、《劉瑾戲文》為佚失之泉腔戲文;而《魏監戲文》則是十多種《冰山記》唯一僅存的時事戲文。前兩部戲文還保留濃厚的民間文學趣味,作者未明;《魏監戲文》第一作者可能是陳開泰,然後經過張岱的刪訂、增補,再經改動後出版的傳奇本,屬於文人創作;故三書相隔時間約近百年,恰可看出閩南戲文此段期間的一些變革,逐漸與明傳奇化靠近。最後,今日南管社團傳唱之手抄曲本,以及鄭國權等對梨園戲的普查或口述本整理而成的《泉州傳統戲曲叢書》資料,證明自有所本,值得相信,並可考察三百年間的流變。
庫存:2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9 900
劉豁公文存
滿額折
作者:劉豁公-原著; 蔡登山-主編  出版社:新銳文創  出版日:2022/06/27 裝訂:平裝
本書特色1.集合數十位梨園名伶京劇演出專文評論,合起來可看成是一部京劇的演出史。2.劉豁公在臺灣唯一的一本合輯著作。序熱愛京劇的劉豁公及其著作 蔡登山 說到劉豁公的名字在臺灣研究京劇的或許聽過,但沒人看過他的著作,因為他晚年在臺灣寫過不少京劇的文章散見各雜誌中,但從未集結出版過。我是無意間在圖書館翻閱老雜誌,而發現他寫了如此多的精彩文章,然後才開始追蹤其人,問了許多研究京劇者,大多數僅聽過其名,而沒見過其人,更不知其生平大事,直到去年(2021)底和包珈女士打聽,她因他父親包緝庭是京劇資深名宿,她不僅見過劉豁公,而且劉豁公和包緝老、陳定山等人是熟稔的,這點我也知道,因為我在編《陳定山文存》時,定公有提到劉豁公的,可惜定公也去世四十餘年了,根本無從打聽起。據包女士和我說她見到劉豁公晚年是有些窮困,總是穿著同樣的衣物,沒有太多的裝扮,也因此我遍查新聞媒體竟然找不到他去世的真正日期,這讓我感慨萬千,這樣一位傑出的京劇理論家、編劇家竟然就默默地離去!而他早年在中國是何等的精彩,在兩年前山西大學竟然有兩本研究劉豁公的碩士論文出現,當然他們都是研究他早年在中國京劇界的成就,對於一九四九年他們都同時寫「他去了臺灣」,再沒有任何隻字片語,因此更讓我決心要蒐集此書並出版它,歷經半年以上的時光終底於成。而且同時把他晚年主編的《戲劇叢談》五冊也同時復刻出版,當然這要感謝好友百成堂主人也是藏書家林漢章兄的大力協助,在我從圖書館找到《戲劇叢談》第一集後,他提供了我後面的四集,我相信這是臺灣任何圖書館,甚至是全世界的圖書館都沒有收藏的,因為它後面的四期是不定期的而且每期只有薄薄地二十頁,保存甚為困難,可能有人看完就把它扔了,但在史料上的意義它卻是十分重大。 劉豁公(1889~1971?),原名達,字豁公,別署夢梨、哀梨室主,以字行。安徽桐城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安徽陸軍小學升送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畢業後,任安徽將校講習所區隊長、教官等職。後參加辛亥革命,任南京鐵血軍馬隊營連長,福建警備隊連長和都統副官等職。一九一二年後脫離軍界,任安慶《民碞報》主筆,一九一四年,擔任《江南報》主筆。據雜誌編輯家王鈍根說一九一六年劉豁公為陳某誘騙至上海為其編《滑稽報》,陳則向軍政兩界招股斂財,席捲而遁,劉豁公連薪水都無所得,王鈍根延之為新《申報》寫長篇小說,並受聘於上海公論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臺灣京崑劇場述評:劇目傳承、解構與歷史紀述
滿額折
作者:劉慧芬  出版社:國家  出版日:2022/06/10 裝訂:平裝
本書具備「地域性」(臺灣觀點)、「劇場性」(劇場影像)、「真實性」(歷史文獻)三大特性,作者針對京劇與崑劇在臺灣發展的劇目傳承、劇場演出歷史紀錄、經典崑劇當代詮釋與臺灣京劇教育等實務性議題展開論述,紀錄了臺灣京劇文化保存之獨特現象與歷史軌跡,亦開闢了當代臺灣京劇學研究之新領域。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四文,記錄、歸納並分析部分「臺灣京劇劇目傳承」的歷史現況,驗證臺灣京劇的特殊地位及價值。中篇二文,選擇青春版《牡丹亭》與《桃花扇》兩部古典戲曲,進行「古典解構、臺灣演繹」之探討;雖以明清傳奇為題,也以「臺灣觀點」分析經典古劇,面臨現代社會「改弦歌之」的創作策略,並對其實驗觀點與執行手法進行細部的分析與深入的省察。下篇四文為「臺灣戲曲文獻與歷史紀述」,撰析臺灣京劇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故宮珍藏之戲曲相關檔案。書中並採用數百幀珍貴的圖片以為佐證,俾於形象化地使讀者認識京劇劇目的歷史演化與傳承經過。
庫存:2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9 900
戲曲演進史(四)金元明北曲雜劇(下)與明清南雜劇(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2/05/11 裝訂:精裝
本書包含〔金元明北曲雜劇編〕第拾肆至第拾陸章(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與〔明清南雜劇編〕。而明初百二十年間,雖然劇壇蕭索,但也出了幾位北曲雜劇作家,如谷子敬、羅本、康海、馮惟敏在文學上都有成就,但真正可以稱作大家的,只有一位周憲王朱有燉,他的《誠齋雜劇》三十二種俱存,音律諧美,詞華精警,以故能風行一時,而其大量突破北曲雜劇體製,極力講求結構排場,更使得雜劇得到改進,且開出向前發展的途徑。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就好像詞中的柳永,居於轉變的關鍵和樞紐。而與北曲雜劇相關之曲論,芝菴《唱論》之說曲唱已如此精到,周德清《中原音韻》已知以官話統一北曲聲韻,鍾嗣成《錄鬼簿》殷勤登錄一代文獻,夏庭芝《青樓集》能著眼於為一代優伶存典型,寧憲王朱權及其門下客不厭其煩為北曲立下譜式;凡此如無超人之眼識,焉能著成此佳製鴻篇。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79 790
戲曲演進史(四)金元明北曲雜劇(下)與明清南雜劇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2/05/11 裝訂:平裝
本書包含〔金元明北曲雜劇編〕第拾肆至第拾陸章(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與〔明清南雜劇編〕。而明初百二十年間,雖然劇壇蕭索,但也出了幾位北曲雜劇作家,如谷子敬、羅本、康海、馮惟敏在文學上都有成就,但真正可以稱作大家的,只有一位周憲王朱有燉,他的《誠齋雜劇》三十二種俱存,音律諧美,詞華精警,以故能風行一時,而其大量突破北曲雜劇體製,極力講求結構排場,更使得雜劇得到改進,且開出向前發展的途徑。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就好像詞中的柳永,居於轉變的關鍵和樞紐。而與北曲雜劇相關之曲論,芝菴《唱論》之說曲唱已如此精到,周德清《中原音韻》已知以官話統一北曲聲韻,鍾嗣成《錄鬼簿》殷勤登錄一代文獻,夏庭芝《青樓集》能著眼於為一代優伶存典型,寧憲王朱權及其門下客不厭其煩為北曲立下譜式;凡此如無超人之眼識,焉能著成此佳製鴻篇。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920 元, 優惠價:79 726
孽子舞台劇二○二○全紀錄
滿額折
作者:白先勇-策畫; 許培鴻-攝影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2022/05/10 裝訂:精裝
這套全紀錄的出版以精彩的舞台劇照影像,搭配劇本情節的推進,讓錯過現場觀賞的廣大群眾得以紙上觀賞並回味。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3000 元, 優惠價:9 2700
太平戲院紀事:院主源詹勳日記選輯(1926-1949)(共二冊)
滿額折
作者:程美寶-編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2022/04/01 裝訂:平裝
太平戲院,創建於1904年,曾為香港最大的戲院之一。這部日記的主人為太平戲院第二代院主源詹勳先生。源先生,清末生於香港,1980年代初逝世,生於斯,長於斯,逝於斯,銘於斯,可謂地地道道的“香港仔”。本書選輯的日記,由程美寶教授費時十餘載整理校注,內容始於1926年,終於1949年,除日據時代外,基本貫穿20世紀20至40年代。日記內容豐富,不只有院主多姿多彩私人生活的記錄,也留下包括戲院和劇團的運作,與馬師曾等戲劇名伶的合作、交往等珍貴記錄,直觀展現出20世紀一個“香港仔”在商海浮沉的鮮活故事。此外,日記也反映了香港當時諸如電影、報紙、留聲機等媒體的應用,以及衣飾、飲食、娛樂等物質文化的歷史,是 20 世紀上半葉香港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後人了解及研究當時香港社會極具參考價值的歷史資料。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定價:2380 元, 優惠價:9 2142
戲曲演進史(三):金元明北曲雜劇(上)(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2/01/20 裝訂:電子書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金元明北曲雜劇編〕前拾參章,截至金元奪魁之作《西廂記》止。 北曲雜劇乃相對南曲戲文而言,雖然南戲成立的時間比北劇早約二十數年,但由於蒙元統一南北,北劇發達的時代就比南戲早得多。首章耙梳北曲雜劇的先後「名稱」,考究名實,分為七期,以見其逐次演進之歷程。再以五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剖析政治社會、藝文理論與交通宗教等時空背景,其二綜觀其劇目、題材與內容,其三概述雜劇流布六大中心及簡述作家作品,其四述論元明雜劇之曲論觀點,其五針對北曲雜劇外在結構「體製規律」之淵源與形成、劇場與劇團、穿關與裝扮、樂曲、樂器與科白,乃至於內在結構「排場」之概念及搬演前後和過程皆予以考述。 第柒章起進入作家與劇作之述評。於此先檢討所謂「元曲四大家」之爭論始末與定論,以作為其後論說關馬鄭白之依據。第捌章至第拾貳章逐一述評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及喬吉、高文秀、李文蔚、康進之等作家作品。於拾參章重新釐清《錄鬼簿》所著錄的《西廂記》及今本北曲《西廂記》的源流與差異。 明初百餘年北曲雜劇進入餘勢期,留待下一冊與〔明清南雜劇編〕合觀之。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990 元, 優惠價:75 743
戲曲演進史(二):宋元明南曲戲文(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2/01/12 裝訂:電子書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貳章從見諸文獻之南曲戲文的各種名稱為切入點,詳究其名義,梳理南曲戲文的源生發展史。再以三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考論其時代背景、劇目著錄與題材內容,其二剖析戲文之體製規律與唱法,其三概述南曲戲文重要腔調之質性。 第陸章起進入作家與劇作之述評。於宋元戲文舉《永樂大典戲文三種》與高明《琵琶記》;於明改本戲文舉「《荊》、《劉》、《拜》、《殺》」,於明人新南戲則舉無名氏《綉襦記》、邵璨《香囊記》、鄭若庸《玉玦記》、陸粲與陸采《明珠記》、四種《南西廂記》、李開先《寶劍記》、唐儀鳳《鳴鳳記》等詳加述評。而以其他明人新南戲丘濬《伍倫全備記》、姚茂良《雙忠記》、王濟《連環記》、沈采《千金記》、沈齡《馮京三元記》、鄭之珍《目連救母記》、華山居士《投筆記》、無名氏《玉環記》、《金丸記》、《四賢記》等十種和明代民間無名氏戲文《躍鯉記》、《古城記》、《草蘆記》、《白袍記》、《升仙記》、《十義記》、《鸚鵡記》、《魚籃記》、《高文舉珍珠記》、《商輅三元記》、《精忠記》等十一種,合計二十一種作為羽翼,予以簡述。 希望通過本編所建構之論述內容,對於以民間小戲「鶻伶聲嗽」為雛型所發展形成的大戲劇種,貫穿宋元明三代之「南曲戲文」,可以藉此了解其源生、形成、發展之背景與歷程;並對此劇種之表演藝術,可從其「體製規律與唱法」概括其現象與特色;更從其名家名作之述評中,見其「宋元南曲戲文」、「明改本戲文」、「明人新南戲」三階段體製規律及其文學之成就。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920 元, 優惠價:75 690
元明清戲曲資料彙編(共5冊)
滿額折
作者:千田大介; 山下一夫; 冰上正; 川浩二  出版社:博揚文化  出版日:2021/12/10 裝訂:精裝
《元明清戲曲資料彙編》是由日本中國城市戲曲研究會同仁(山下一夫、千田大介、冰上正、川浩二)編寫的資料集,由(一)〈劇說校箋、花部農譚校箋〉、(二)〈校正富春堂本傳奇四種〉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收集了至今未被整理、校正過的一些文本,是研究中國戲曲史方面的重要資料。《劇説》和《花部農譚》由清人焦循編輯,其中匯集了由漢代至清代與戲曲有關的各種資料。通過閱讀該書,讀者不僅能夠掌握中國戲曲史的全貌,而且還可以通過對個別記載的考察,對某一個戲曲問題展開具體的研究。〈校正富春堂本傳奇四種〉收錄了明末金陵富春堂出版的《劉玄德三顧草廬記》、《薛仁貴跨海征東白袍記》、《蘇英皇后鸚鵡記》以及《韓湘子九度文公昇仙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18000 元, 優惠價:9 16200
半島風聲誌:半島風聲相放伴〈耳朵劇場〉
滿額折
作者:吳明榮; 吳宗祐; 李昀芳; 彭瑞珍; 林佳燕; 李維睦; 周韋廷; 郭旂玎  出版社:屏東縣政府  出版日:2021/12/05 裝訂:硬頁書
本書為結合文字、影像及聲音的劇場有聲書,以「唱民謠的女人」為主題,結合廟口大哥講古形式,訴說恆春半島的故事,並以月琴作為引子,聽見她們相知、相伴走過的一甲子人生。全書完整收錄《半島風聲 相放伴》舞台劇獨家內容,包含劇場影像紀實、恆春半島傳統民謠原音收錄以及《半島風聲 相放伴》耳朵版。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450 元, 優惠價:85 383
《紫釵記》讀本
滿額折
作者:張群顯; 何冠環; 陳守仁; 合編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2021/11/01 裝訂:平裝
唐滌生改編自明代湯顯祖原著的《紫釵記》,可說是以歌妓為題材的粵劇作品中最成功之作,人物刻劃生動之餘,更彰顯了自由戀愛、不畏強權等價值觀,加上成熟的場口調度,以及文句、辭藻和唱腔音樂的配置,令此劇成了粵劇經典。 然而,礙於種種原因,當年唐滌生在改編此劇時,對劇中人名、稱號和地名出現些微缺失,部分含糊不清的文句和處境流傳至今。 本書編者除了敍述《紫釵記》的開山和劇情資料、分析劇中說白和唱腔音樂結構外,更考證唐代歷史,重新校訂全劇劇本,釐清了劇中人名、稱號和地名,釋放唐滌生未曾開發的細節,使此劇的歷史背景更為突出、劇情更加合理,還原了大唐盛世的面貌。 【核心賣點】(1) 編者為研究粵劇學者及唐宋史專家,旨在以簡明的寫法,讓有興趣欣賞粵劇的讀者掌握名劇的開山資料、唱腔及音樂編排,並修正一些與唐代歷史相違的細節。(2) 本書分析劇中每一場的說白、板腔、曲牌、說唱等部分,以表清楚列出,並會穿插解釋粵劇術語及句子中的典故。本書載錄的《紫釵記》劇本,是奠基於一九五七年唐滌生原劇、輔以一九五九年電影版裏唐滌生的修訂,並參考葉紹德在一九六六年唱片版的改良、對比一九七七年的電影版後,只作出少量刪減的一個「長版本」,比坊間常演的版本更合乎情理及史實。
庫存:2
定價:530 元, 優惠價:9 477
戲曲演進史(三)金元明北曲雜劇(上)(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1/10/01 裝訂:精裝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金元明北曲雜劇編〕前拾參章,截至金元奪魁之作《西廂記》止。 北曲雜劇乃相對南曲戲文而言,雖然南戲成立的時間比北劇早約二十數年,但由於蒙元統一南北,北劇發達的時代就比南戲早得多。首章耙梳北曲雜劇的先後「名稱」,考究名實,分為七期,以見其逐次演進之歷程。再以五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剖析政治社會、藝文理論與交通宗教等時空背景,其二綜觀其劇目、題材與內容,其三概述雜劇流布六大中心及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100 元, 優惠價:79 869
戲曲演進史(二)宋元明南曲戲文(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1/10/01 裝訂:精裝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貳章從見諸文獻之南曲戲文的各種名稱為切入點,詳究其名義,梳理南曲戲文的源生發展史。再以三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考論其時代背景、劇目著錄與題材內容,其二剖析戲文之體製規律與唱法,其三概述南曲戲文重要腔調之質性。 第陸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79 790
戲曲演進史(三)金元明北曲雜劇(上)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1/09/24 裝訂:平裝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金元明北曲雜劇編〕前拾參章,截至金元奪魁之作《西廂記》止。北曲雜劇乃相對南曲戲文而言,雖然南戲成立的時間比北劇早約二十數年,但由於蒙元統一南北,北劇發達的時代就比南戲早得多。首章耙梳北曲雜劇的先後「名稱」,考究名實,分為七期,以見其逐次演進之歷程。再以五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剖析政治社會、藝文理論與交通宗教等時空背景,其二綜觀其劇目、題材與內容,其三概述雜劇流布六大中心及簡
優惠:2025國際書展
庫存 > 10
定價:990 元, 優惠價:79 78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