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漫畫大師「馬那哈」&文壇大師「艾可」兩位天才聯手打造圖像小說的巔峰之作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歷史驚悚小說《玫瑰的名字》改編成漫畫名家推薦――廖咸浩(台大外文系教授)-陳慧(作家)傅月庵(作家、資深編輯人)韓良憶(作家)常勝(漫畫家)臥斧(作家、《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作者)薛西斯(推理作家、《不可知論偵探》漫畫編劇)鸚鵡洲(漫畫家、《不可知論偵探》作者)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漫畫研究者)中世紀、宗教、哲學、懸疑、解謎……透過一位年輕僧侶之死,一步步揭露隱藏的修道院之謎,一場場宗教思想、知識控制與慾望真理的辯駁,新思想如何與封建權威抗衡?透過馬那哈的詮釋,將給我們什麼答案?「米羅‧馬那哈」是我最喜歡的義大利漫畫家,細看每一頁、每一格都像是完成度極高的一幅畫作,而稍放開些距離來看,又能發現那不斷變化的色調,影響著故事調性與讀者感受。細細品味,緩緩閱讀或能看見漫畫藝術性的可能。――常勝(漫畫家)看過小説,看過電影,更應該看看漫畫。「玫瑰不管叫什麼名字,都同樣芬芳。」更何況它一直都叫《玫瑰的名字》。——雋永經典,無與倫比;非讀不可,更應收藏!——傅月庵(作家、資深編輯人)「就跟雪地足跡等於馬這個概念一樣,只有事證不足的時候才會用上符號及符號的符號。」然而一個豐富繁妙的故事永遠都是事證不足的,對於《玫瑰的名字》,我們樂於看見再出現這樣細緻優美如聖詩的另一種符號。――薛西斯(推理作家、《不可知論偵探》漫畫編劇)《玫瑰的名字》的原著是以文字建構的迷宮,大概也唯有馬那哈才能以圖像駕馭。全書就像譽為連環圖畫起源的貝葉掛毯(Tapisserie de Bayeux),將龐雜的文字線索,一一提綱挈領,既呈現原著的精神,也保留著馬那哈獨有的魅力,打造出真實與虛幻共存的精巧世界。這年頭要大家看原著真的太辛苦了,可能連上世紀80年代電影都看不太下去,幸好有馬那哈,可以帶我們進入或重溫艾可文字的精巧與美好。――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漫畫研究者)《玫瑰的名字》漫畫版,完美地解決了傾向用圖像溝通的這個時代閱讀文字耐性不足的問題,當然也完美地補足了我們面對中世紀歐洲,因為陌生而可能欠缺的想像力。好的小說,可以從文字出發想像圖像,好的漫畫反其道而行,可以從圖像出發想像文字。更何況執畫筆的人是米羅.馬那哈。――倪安宇(本書譯者)義大利最有名艾可大師的小說《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