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
簡體書 (1)
電子書 (3)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6)
無法訂購商品 (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
無庫存 (5)
商品定價

$200~$399 (4)
$400~$599 (3)
出版日期

2024年 (2)
2022~2023 (1)
2020~2021 (2)
2018~2019 (2)
裝訂方式

平裝 (4)
作者

凱特‧曼恩 (3)
凱特.曼恩 (3)
(澳)凱特‧曼恩 (1)
出版社/品牌

麥田 (6)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7筆商品,1/1頁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
滿額折
作者:凱特‧曼恩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1/05/29 裝訂:平裝
最難解的父權模式從不在檯面上進行,它是一套關於男性特權的潛規則,叫「我有資格」。╳醫療研究內的性別不正義|照護體系內的性別不正義|家務勞動裡的性別不正義政治場域中的性別不正義|知識資格感的性別不正義|身體自主權的性別不正義╳被譽為「21世紀的西蒙‧波娃」、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繼近年最具突破性的女性主義經典論著《不只是厭女》後,又一重磅新作犀利剖析「男性資格」如何作為社會潛規則,全面打
庫存:2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滿額折
作者:凱特‧曼恩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平裝
在健康假設和審美文化的外衣下,到底包裹了多少東西?為何現代人不分胖瘦,都對體重增感到如此恐懼,罪惡滿懷? ◢◤◢◤面對假「健康」之名合理化的*集體恐懼*與*內化歧視*,肥胖不是醫療議題,是關乎正義的社會議題◢◤◢◤ ★★★★《不只是厭女》《厭女的資格》作者凱特‧曼恩最新力作★★★★ ▼生活中,胖孩子的瘦父母會被假設飲食起居照護不周,而受到指責和羞辱。▼校園裡,教師經常認為肥胖兒童有學業上的挑戰,卻忽略嘲笑、霸凌等造成拒學的社交影響。▼職場上,其餘條件相同時,肥胖求職者較難獲得僱用。肥胖女性受到的工資懲罰高於肥胖男性。▼社會面,肥胖者背負耗費公共醫療資源的汙名,與此同時,吸菸、酗酒或熬夜則只被視為個人行為。▼醫療上,肥胖病患較容易因假設病況「減重就會改善」,而延遲醫療或遭到誤診。▼司法上,肥胖女性不會遭到性侵的迷思和隱形歧視,可能使加害人被輕判。 肥胖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外在條件,變成對一個人在智識、性格、乃至道德上的判斷依據? ◇◇◇◇◇◇◇◇◇◇◇◇◇◇◇◇◇◇◇◇ 曼恩因兩本前作成為廣受注目的女性主義新星,她卻用各種方式逃避露臉宣傳,因為她覺得自己「太胖」。她坦言自幼因身材而受到欺凌和貶低,導致她極度節食,時而暴食。她細數自己人生的重要時刻:婚禮、當上教授、女兒出生的時候,腦子想著的都是自己「太胖」。作為一名女權哲學家,她想要相信自己不受文化煤氣燈的影響,但她無法。曼恩以本書揭露自己長年與內化的「體重羞恥」拉鋸的生活。她發現,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從種族到貧富到性取向,每一個類別中的隱性偏見都在減弱,除了一項例外:體型。曼恩將個人故事與其擅長的嚴謹研究、標誌性的尖銳分析結合,對各種肥胖汙名一一提出反證,揭露人們是如何以「健康」之名合理化體型歧視,進而導致我們對一個人的吸引力、毅力、智力做出毀滅性的假設,以及這如何與其他壓迫系統相交叉,甚至造成工資差距、醫療忽視、教育成果不佳。曼恩提出一種新的「身體反思性」政治——徹底重新評估我們的身體在世界上存在的目的:它只為我們存在,不為其他人。當談到肥胖恐懼症,解決辦法不是更愛我們的身體。相反,我們必須瓦解控制和約束我們的力量,重塑世界以適應各種體型的人們。 吳嘉苓│醫療社會學研究者鄭斐文
優惠:秋末獻禮
庫存:2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1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凱特.曼恩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1/05/27 裝訂:電子書
最難解的父權模式從不在檯面上進行, 它是一套關於男性特權的潛規則,叫「我有資格」。 ╳ 醫療研究內的性別不正義|照護體系內的性別不正義|家務勞動裡的性別不正義 政治場域中的性別不正義|知識資格感的性別不正義|身體自主權的性別不正義 ╳ 被譽為「21世紀的西蒙‧波娃」、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 繼近年最具突破性的女性主義經典論著《不只是厭女》後,又一重磅新作 犀利剖析「男性資格」如何作為社會潛規則,全面打壓女性的應有權利! 陸品妃(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審訂 劉亞蘭(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導讀 尤美女(前立委、人權律師)、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康庭瑜(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楊婉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在《不只是厭女》中,道德哲學家凱特‧曼恩大刀闊斧地為厭女情結給出了一個前人未曾明確定義過的分析框架。而在新作《厭女的資格》裡,她則延續前書的論述骨幹,將觸角探入女人日常,不僅深入前作尚未提及的多重面向,並更進一步清晰描繪出厭女情結與其他壓迫體系交織運作的內在邏輯。透過不同領域的案例分析,曼恩犀利地指出在家務勞動、男人說教、性暴力與身體自主權等議題上,父權機制如何暗中運作,並造成實際壓迫。 關於醫療研究內的性別不正義▶▶▶醫藥實驗與醫學教育往往以男性生理為「基準」或「預設值」,女性病況則被歸類於「非典型」或「不正常」,導致女人更易錯過治療黃金期。 關於照護體系內的性別不正義▶▶▶早在社會化過程有可能讓男孩考慮到男性氣概、不願充分表達自身疼痛之前,人們就已經比較認真地看待男性喊痛,遠勝過女性疼痛。人們也預設男人過少使用照護資源、暗示女人使用過多,在假設男人更能忍耐疼痛之餘,他們又比女人容易獲得止痛藥物。 關於家務勞動內的性別不正義▶▶▶據統計,在二○○○年,全職母親承擔家中三分之二的育兒責任,男性伴侶則負責餘下三分之一,而過去二十年間,這些數字毫無改變。此外多項研究發現,工時長的父親擁有負責更多育兒照護工作的妻子,但工時長的母親則擁有睡眠時間較長且花很多時間看電視的丈夫。 關於政治場域內的性別不正義▶▶▶人們往往假設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94 元, 優惠價:1 294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凱特.曼恩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7/25 裝訂:電子書
為何現代多數人,不分胖瘦,都對體重增感到如此恐懼,多一分肉就如臨大敵,罪惡滿懷? 在健康假設和審美文化的外衣下,到底包裹了多少東西? 肥胖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外在條件,變成對一個人在智識、性格、乃至道德上的判斷依據? ◢◤◢◤面對以健康之名合理化的集體恐懼與內化歧視, 肥胖不是醫療議題,是關乎正義的社會議題◢◤◢◤ ★★★★《不只是厭女》《厭女的資格》作者凱特‧曼恩最新力作★★★★ ▼生活中,胖孩子的瘦父母會被假設飲食起居照護不周,而受到指責和羞辱。 ▼校園裡,教師經常認為肥胖兒童有學業上的挑戰,卻忽略嘲笑、霸凌等造成拒學的社交影響。 ▼職場上,其餘條件相同時,肥胖求職者較難獲得僱用。肥胖女性受到的工資懲罰高於肥胖男性。 ▼社會面,肥胖者背負耗費公共醫療資源的汙名,與此同時,吸菸、酗酒或熬夜則只被視為個人行為。 ▼醫療上,肥胖病患較容易因假設病況「減重就會改善」,而延遲醫療或遭到誤診。 ▼司法上,肥胖女性不會遭到性侵的迷思和隱形歧視,可能使加害人被輕判。 ◇◇◇◇◇◇◇◇◇◇◇◇◇◇◇◇◇◇◇◇ 曼恩因兩本前作成為廣受注目的女性主義新星,她卻用各種方式逃避露臉宣傳,因為她覺得自己「太胖」。她坦言自幼因身材而受到欺凌和貶低,導致她極度節食,時而暴食。她細數自己人生的重要時刻:婚禮、當上教授、女兒出生的時候,腦子想著的都是自己「太胖」。作為一名女權哲學家,她想要相信自己不受文化煤氣燈的影響,但她無法。 曼恩以本書揭露自己長年與內化的「體重羞恥」拉鋸的生活。她發現,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從種族到貧富到性取向,每一個類別中的隱性偏見都在減弱,除了一項例外:體型。曼恩將個人故事與其擅長的嚴謹研究、標誌性的尖銳分析結合,對各種肥胖汙名一一提出反證,揭露人們是如何以「健康」之名合理化體型歧視,進而導致我們對一個人的吸引力、毅力、智力做出毀滅性的假設,以及這如何與其他壓迫系統相交叉,甚至造成工資差距、醫療忽視、教育成果不佳。 曼恩提出一種新的「身體反思性」政治——徹底重新評估我們的身體在世界上存在的目的:它只為我們存在,不為其他人。當談到肥胖恐懼症,解決辦法不是更愛我們的身體。相反,我們必須瓦解控制和約束我們的力量,重塑世界以適應各種體型的人們。 吳嘉苓│醫療社會學研究者 鄭斐文│性別政治與身體社會學研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94 元, 優惠價:1 294
作者:凱特‧曼恩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19/12/07 裝訂:平裝
▎本書特色 ▎◎ 近年來討論厭女(misogyny)結構最有力、最深刻,且提出開創性觀點的一本著作。◎ 本書出版後即刻席捲西方性別學術圈,國內外女性主義學者競相拜讀,引發討論風潮。 為何厭女始終不死?為什麼一個厭女反撲最劇烈的社會,往往會出現在表面最文明、最進步、最重視性別平權的國家? 厭女(misogyny)不是病態心理、不是人格問題,更非「男性專屬」它是結構的打手、父權的
絕版無法訂購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凱特.曼恩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19/12/05 裝訂:電子書
厭女從不是個人問題,更不需要真正厭惡女性, 重點在於權力結構。 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進步而平等的社會? 當性別平權看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厭女反撲才正要開始 近年拆解「厭女情結」唯一重磅經典 ◆ 性別學術界公認突破過往論述之作 一如漢娜.鄂蘭提出「邪惡的平庸」,我們也必須正視厭女情結無所不在的平庸性。 楊婉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審訂 ▎本書特色 ▎ ◎ 近年來討論厭女(misogyny)結構最有力、最深刻,且提出開創性觀點的重要著作。 ◎ 本書出版後席捲西方性別學術圈,國內外女性主義學者競相拜讀,引發討論風潮。 ▎國內學者專家齊聲推薦 ▎ 尤美女(立法委員)、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康庭瑜(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 每個男人心中都藏著一名厭女者嗎?絕非如此。 厭女不是病態心理、不是人格問題,更非「男性專屬」, 它是結構的打手、父權的機器,是一個強制女性不得踰越本分的執法機構── 而99%的人都深受其害,無論男女。 ◇ 為何談性別歧視之外還要談厭女情結?兩者有何不同? ◇ 厭女情結如何與性別歧視攜手合作,將女性分為好女人與壞女人,獎懲並行、分而治之? ◇ 為何在越是貌似性別平等的「後父權」國家,厭女的反挫越劇烈? ◇ 厭女者聲稱他們並非仇視全體女性,只厭惡「做出特定行為的女性」,謬誤何在? ◇ 為何女性特別容易原諒厭女的男性,有時還比男性表現得更加厭女? ◇ 為何大眾傾向於責怪厭女攻擊的受害者,甚至認為她們罪有應得? ◇ 厭女情結如何巧妙地偽裝成「理性中立客觀」,潛藏於集體意識之中? ◇ 政壇作為「有毒陽剛氣概」之傳統典型場域,使得當代女性政治人物面臨什麼樣的巨大挑戰? 本書為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一槌定音之作,出版後在性別學術界獲得極大迴響。其論述以女性主義分析哲學角度出發,另闢開創性觀點,且大幅討論美澳知名社會與政治案例,將過去許多曖昧難辨的厭女現象解析得更為透徹,不僅翻新了社會大眾對「厭女」一詞的既定刻板印象,更指出過往相關解釋的偏誤與不足。曼恩指出,厭女情結乃是一敵意系統的展現,與其採用心理學解釋,更應詮釋為一種社會政治現象,方能尋求解決之道。當厭女結合了社會慣習,深植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64 元, 優惠價:1 364
應得的權利:男性特權如何傷害女性(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澳)凱特‧曼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日:2022/05/01 裝訂:平裝
《應得的權利》是康奈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的振聾發聵之作。在本書中,她融合女性主義、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來引起高度關注的社會事件,案例涉及醫療系統、家務勞動、性暴力、公共事務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像之下,處處可見的性別不正義現象。從中我們將看到,男性如何僅僅因為性別而獲得系統性的優勢和特權,從而打壓女性應得的權利,並對女性造成傷害。通過本書,凱特‧曼恩不僅為我們理解厭女症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框架,也為我們構建了一個世界願景――在這個世界裡,女性和男性一樣有權得到關注和關心。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定價:348 元, 優惠價:87 30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