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
電子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2)
庫存狀況

無庫存 (2)
商品定價

$200~$399 (2)
出版日期

2019~2020 (2)
裝訂方式

平裝 (1)
作者

凱瑟琳・山德森 (2)
出版社/品牌

商周出版 (1)
商周文化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筆商品,1/1頁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
滿額折
作者:凱瑟琳・山德森  出版社:商周文化  出版日:2020/08/08 裝訂:平裝
為什麼人們面對暴行卻不願挺身制止?道德勇氣並非與生俱來,無所作為才是人性!2011年,中國佛山市一名兩歲的小女孩被車輾過,在她倒地流血的十七分鐘內,至少十八個行人路過,卻無人伸出援手。1964年,美國紐約市一名叫凱蒂.吉諾維斯(Kitty Genovese)的女子在街上被歹徒持刀攻擊,期間總共有三十八位目擊者聽到呼救。有人開窗查看、有人從窗台大聲呼喝,卻沒有人真正站出來制止暴行,甚至沒有人報警,凱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390 元, 優惠價:9 351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凱瑟琳・山德森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20/08/06 裝訂:電子書
為什麼人們面對暴行卻不願挺身制止? 道德勇氣並非與生俱來,無所作為才是人性! ──不是現代人冷漠,而是人類天生明哲保身── 2011年,中國佛山市一名兩歲的小女孩被車輾過,在她倒地流血的十七分鐘內,至少十八個行人路過,卻無人伸出援手。 許多惡行、暴舉發生的當下,並不是沒有目擊者,但大多數的人選擇保持沈默、無所作為、不去介入。 根據研究,這種狀況並不是單純的冷漠,而是肇因於同樣因素: 對事件本質感到困惑、旁觀者不覺得對此有個人責任、誤判社會規範、害怕插手的後果。 ──好人袖手旁觀,來自誤判狀況與權衡風險── ●旁觀者效應:69%人在有旁人在場時不會主動伸出援手。他們假設別人會出手相助。 ●評價顧慮:81%人不會介入夫妻即將暴力爭執的情境。他們怕搞錯狀況會很尷尬。 ●社交代價:69%護理師曾看到同事未遵循規範卻沒指正。他們擔心被當成告密仔。 ●從眾壓力:37%人會故意給出錯誤答案,以求與其他組員一致。他們寧可犯錯也不願被排擠。 ●生理機制:腦部活動對被社交排擠的反應,相當於經歷肉體疼痛。 本書作者凱瑟琳・山德森教授,將從心理學、腦科學、生物學、經濟學等不同角度, 探究惡行發生當下,這群「良善之人」為何受制各種因素冷眼旁觀,又如何成為惡行背後的隱形推手。 ──從學校到職場,人人都有能力挺身而出── 只要情境得宜,即使好人也可能不自覺地作惡,或是面對他人惡行沉默無為。 本書將會檢視校園霸凌、大學性騷擾、職場不當行為等特定現實情境, 有哪些因素會克制旁觀者的行動,並提供實用的應對方式與技巧, 學習那些勇於發聲的「道德叛客」的共通特質,克服生理與心理上的機制, 使我們能在別人亟需救援時更勇於採取行動,找到破解「無所作為」的最後防線。 【挺身推薦】 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副教授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黃益中/公民教師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是探究人性與道德拉扯的精彩之作。作者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文獻為基,揭示人們面對他人惡行或困境時,為何多保持沉默,僅少數挺身而出。本書也戮力觸及三個旁觀沉默充斥的領域—校園霸凌、大學不當性行為及職場惡行,提出務實的對應見解。對於當前屢見不鮮的道德爭議,本書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副教授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70 元, 優惠價:1 27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