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
港版書 (3)
電子書 (5)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4)
無庫存 (7)
商品定價

$200~$399 (2)
$400~$599 (3)
$600~$799 (6)
出版日期

2021~2022 (1)
2019~2020 (1)
2017~2018 (4)
2017年以前 (5)
裝訂方式

平裝 (6)
作者

劉瀾昌 (4)
劉瀾昌,何亦文 (2)
劉瀾昌、何亦文 (2)
何亦文,劉瀾昌 (1)
何亦文、劉瀾昌 (1)
雷鼎鳴、陳莊勤、邱立本、屈穎妍、邵盧善、楊志剛、阮紀宏、周八駿、劉瀾昌、潘麗瓊、陳文鴻、何漢權、陳建強、馮煒光、江迅 (1)
出版社/品牌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6)
秀威資訊科技 (3)
太平書局 (1)
香港明報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1筆商品,1/1頁
粵港澳共融:實現創新區域發展
滿額折
作者:劉瀾昌; 何亦文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7/12/01 裝訂:平裝
2017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內地與港深的合作,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此前的「十三五」規劃中,亦有「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簡稱「9+2」),可見粵港澳三地的合作定必頻繁,但三地各自擔當什麼角色?粵、港、澳三地優勢各異―廣東經濟貿易發展迅速,香港的金融地位保持領先,澳門則積極發展其旅遊業。在各自發展中,三地應該如何合作才能發揮各自優勢,互惠互利?本書邀請了粵港澳
庫存 > 10
定價:700 元, 優惠價:79 553
十三五規劃與香港:定位、機會與挑戰
滿額折
作者:何亦文; 劉瀾昌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6/07/01 裝訂:平裝
「十三五」,是作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佈局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其中的港澳部分更繼續單獨成章。對比「十二五」,字數略為減少,更重要的是遣詞造句發生了明顯變化。對中國而言,「十三五」是實現全面構成小康社會的奠基石,對香港來說,「十三五」則是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以及加強兩地交流合作的平台。未來五年,香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應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香港又應該怎樣利用自身優勢謀取新出路?本書由兩位資深
庫存 > 10
定價:740 元, 優惠價:79 585
一帶一路:香港再起飛的最後一次機會?
滿額折
作者:劉瀾昌; 何亦文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6/01/01 裝訂:平裝
「一帶一路」,亦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而言,這名詞的背後是自身經濟發展,以及對外經貿與外交關係的一次大轉身。對香港人來說,「一帶一路」可能藏有不少商機及政治元素,不應就此輕輕放過。香港如何破除「帶路」陳舊思維?海上與陸上孰重孰輕?究竟香港於「一帶一路」之中可擔當什麼角色? 本書由兩位資深傳媒工作者擔任主編,撰稿都是「一帶一路」之專家學者。全書分「機遇」、「宏觀」和「
庫存 > 10
定價:760 元, 優惠價:79 600
衝破香港暗夜的曙光
滿額折
在「佔中」案塵埃落定之時,反修例風波攪動起香江水,示威者從「和理非」走向「黑衣暴力」,幾個月的時間,香港變得滿目瘡痍。夜再長,也終會迎來黎明前的曙光。香港國安法的出現,成為香港政治局面變革的關鍵,這也只是第一步。本書收錄過往一年《亞洲週刊》「香港評論」專欄和零傳媒「獨家」微信公眾平台、十五位來自香港各界作者的六十餘篇時評,分析香港社會的深層問題,為大刀闊斧變革提供廣泛的視角和建議。
庫存:1
定價:440 元, 優惠價:9 396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新聞生態
滿額折
作者:劉瀾昌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日:2008/01/01 裝訂:平裝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主權由倫敦轉移到北京。北京承諾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在這樣的歷史轉變下,香港的新聞生態不可避免的發生變化:新聞自由、新聞的真實性、色情新聞的氾濫、新聞界的自律與社會監督、政府對新聞界的利用和調控,都出現前所未見的矛盾。儘管是一國兩制,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變,但北京的新聞觀和香港的新聞理念,還是發生不可避免的摩擦、衝撞,甚至對抗。本書嘗試對此作出介紹分析,並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370 元, 優惠價:9 333
在河水井水漩渦之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新聞生態【增訂版】
滿額折
作者:劉瀾昌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日:2018/07/03 裝訂:平裝
香港的媒體生態在九七回歸後如何變化?一國兩制對香港的新聞自由有什麼影響?「五十年不變」的政治承諾存在哪些變數?【全新增訂版】收錄香港網媒與佔中運動等變化*香港的媒體生態在九七回歸後如何變化?一國兩制對香港的新聞自由有什麼影響?「五十年不變」的政治承諾存在哪些變數?「全新增訂版」收錄香港網媒與佔中運動等變化!【自序】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整整20年。這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日子,香港始終還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港人爲何未能治港(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劉瀾昌  出版社:太平書局  出版日:2021/07/01 裝訂:電子書
【核心賣點】 (1)作者以理性態度,梳理香港自回歸以來徘徊和蹉跎20多年的原因。 (2)作者在政治制度、管治、土地問題、大灣區政策及對台關係多方面,提出個人見解,希望香港重新再出發。 【一句話推介】 重新出發 成為嶄新東方之珠 【內容簡介】 香港回歸從中英談判、過渡期,一直到順利接收,經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當中最令人感慨的一個問題是:「港人未能治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在解放不久便踏入正軌,反觀香港的徘徊和蹉跎,原因在哪? 本書由政治制度、管治、土地問題、大灣區政策及對台關係多方面,梳理出問題的原因,找出讓香港重新出發的方法。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12 元, 優惠價:1 312
在河水井水漩渦之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新聞生態【增訂版】(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劉瀾昌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日:2018/07/03 裝訂:電子書
*香港的媒體生態在九七回歸後如何變化?一國兩制對香港的新聞自由有什麼影響?「五十年不變」的政治承諾存在哪些變數?「全新增訂版」收錄香港網媒與佔中運動等變化! 「井水」香港與「河水」中國,兩者如何互動? 新聞研究者劉瀾昌全方位探討香港的新聞文化、新聞自由、輿論調控與網路媒體,回顧百年來香港新聞生態的發展。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主權由倫敦轉移到北京。北京承諾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並以「井水不犯河水」作為最高指導原則。在這樣的歷史轉變下,香港的新聞生態不可避免的發生變化:新聞自由、新聞的真實性、色情新聞的氾濫、新聞界的自律與社會監督、政府對新聞界的利用和調控,都出現了前所未見的矛盾。儘管是一國兩制,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變,但北京的新聞觀和香港的新聞理念,還是發生不可避免的摩擦、衝撞、甚至對抗。在香港回歸超過二十年後的今天,本書嘗試綜合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的新聞理論,以此兩座標來對香港的新聞生態作出介紹與分析,並試圖從普世公認的新聞價值理論中尋求答案。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 336
「十三五」規劃與香港:定位、機會與挑戰(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何亦文; 劉瀾昌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6/07/01 裝訂:電子書
「十三五」,是作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佈局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其中的港澳部分更繼續單獨成章。對比「十二五」,字數略為減少,更重要的是遣詞造句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中國而言,「十三五」是實現全面構成小康社會的奠基石,對香港來說,「十三五」則是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以及加強兩地交流合作的平台。未來五年,香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應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香港又應該怎樣利用自身優勢謀取新出路? 本書由兩位資深傳媒工作者擔任主編,撰稿都是「十三五」規劃之專家學者。全書分「總論」、「領域及專業合作」、「粵港澳合作」和「專論」四方面,從大環境及各項專業領域分析「十三五」政策對香港的影響。香港在未來五年,能否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未來的香港,在粵港關係以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簡稱「9+2」)中應居何種位置?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675 元, 優惠價:7 473
一帶一路:香港再起飛的最後一次機會?(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劉瀾昌; 何亦文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6/01/01 裝訂:電子書
「一帶一路」,亦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而言,這名詞的背後是自身經濟發展,以及對外經貿與外交關係的一次大轉身。對香港人來說,「一帶一路」可能藏有不少商機及政治元素,不應就此輕輕放過。香港如何破除「帶路」陳舊思維?海上與陸上孰重孰輕?究竟香港於「一帶一路」之中可擔當什麼角色? 本書由兩位資深傳媒工作者擔任主編,撰稿都是「一帶一路」之專家學者。全書分「機遇」、「宏觀」和「策略」三方面,從歷史、文化、地緣、經濟、法律等不同領域,分析「一帶一路」政策對香港的影響。期望以務實進取、審慎樂觀的態度,檢視香港的優勢,並為讀者提供一個理性的結論。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675 元, 優惠價:7 473
粵港澳共融:實現創新區域發展(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劉瀾昌; 何亦文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7/07/01 裝訂:電子書
2017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內地與港深的合作,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此前的「十三五」規劃中,亦有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簡稱「9+2」),可見粵港澳三地的合作定必頻繁,但三地各自擔當什麼角色? 粵、港、澳三地優勢各異—廣東經濟貿易發展迅速,香港的金融地位保持領先,澳門則積極發展其旅遊業。在各自發展中,三地應該如何合作才能發揮各自優勢,互惠互利? 本書邀請了粵港澳三地資深的專家學者,從金融、創科、航運、法律等多個領域疏理港澳回歸前後政策的改變,分析三地的優劣,探討三地的合作模式。「前店後廠」已經過時,而三地優勢各異,三地應該如何自處,才能發揮優勢推動國家發展,又能避免惡性競爭,促進自身經濟?政策執行上,「粵港澳大灣區」、「9+2」等應該如何實現?除了創科以外,還有什麼領域三地可以合作? 粵港澳合作正邁步向前,本書拋磚引玉,望能激發更多思潮。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675 元, 優惠價:7 47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