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非人在不同類別、不同結構、不同型態下成為「眾罔兩」共同體想像,並與中間物一起作為方法「罔兩」,原本的意涵(影外微陰)即諭示雙重邊緣位置(邊緣的邊緣),是被層層稀釋的(類)主體。其指涉之難,即造就了互為參照之不可能。本書各篇文章延展了十五年前《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的諸多歷史、思考的限制,重訪懸宕的命題,指認面目依舊模糊的各種存在;因為「罔兩」的影外微陰之義,已不在狹義的性少數,而是擴及到更多無以名狀之物——與人為主體的妖、妾同行的,還有物質的罔兩(道路、核廢料、斷指、科幻文體),情感的罔兩(負面性、控白、古老鬼魂)。本書繼續開展罔兩的發問,在「晷景遷馳,分陰不駐」(語出章太炎〔1869-1936〕)與「凡物之非此非彼者」(語出嚴復〔1854-1921〕)罔兩寓言閱讀所提供的難以捕捉的時空位置,重新反思亞洲現代性與其思想的「中間物」軌跡。以「眾罔兩」作為方法,重要的在於「問」即思考、叩問邊緣的能量形式本書試圖把魯迅來自尼采的「中間物」概念喻說放在殖民-歷史-地理的認識向度中,作為一個啟導性與中介性的概念,集結九位作者各自的九篇論文,共同探索亞洲當下批判性知識生產的可能性。各篇文章展開的問題意識,似乎一環扣著一環,而可以「中間物」作為環中,以輻輳知識生產的問題性。而在學術工作日益個人化的當下,期待透過本書探索一種在集體「中/之間」共同工作的可能。▍本書特色1. 展現時間悖論─遲滯的未來,而非以線性歷史或「邊緣-中心」來理解,進而展現跨時空、跨類別的內涵,以及「中間物」非空間性的過程與過渡性。2. 透過「中間物」的概念喻說,使得各篇假以不同的概念與能指,產生彼此之間相互的連結,進一步相互詰問,產生新的閱讀與情感。3. 在「殖民與冷戰的歷史—地緣關節」下,提供讀者進一步思索中間物的起點,成為亞際知識情感解殖工作之「未-來」的中間橋梁。▍學界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Cindy Patton(裴新)Professor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The University of Simon FraserTeri J. Silvio(司黛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王 蘋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智明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丘延亮 社運流浪犬何春蕤 
一、熱身篇Ukulele歷史、種類、家族、結構介紹、彈奏姿勢、彈奏方式二、彈唱篇(共24課)第1課 如何讀譜、Ukulele調音第2課 Ukulele音階、單音練習第3課 常用的四個和弦 C Am F G7 第4課 音樂型態:Soul靈魂樂—拍擊法 第5課 音樂型態:Soul靈魂樂—指法第6課 音樂型態:Waltz華爾滋—拍擊法第7課 音樂型態:Waltz華爾滋—指法第8課 音樂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