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5)
電子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4)
無庫存 (2)
商品定價

$200~$399 (2)
$400~$599 (2)
$600~$799 (2)
出版日期

2023~2024 (3)
2021~2022 (1)
2019~2020 (1)
2017年以前 (1)
裝訂方式

平裝 (5)
作者

戴伸峰 (2)
大淵憲一、戴伸峰 (1)
楊士隆、戴伸峰、曾淑萍、顧以謙、朱日僑、李宗憲、賴文崧、劉子瑄、馮齡儀、藍郁青、李志恒、衛漢庭、陳亮妤、林鴻智、許俊龍、許華孚、吳吉裕、梁信忠、馬躍中、鄭凱寶、吳林輝、張惠雯、蘇郁智、巫梓豪、郭鐘隆 (1)
楊士隆、李思賢、朱日僑、林春秀、戴伸峰、曾淑萍、李宗憲、徐倩、蔡孟璋、石倩瑜、束連文、巫梓豪、顧以謙 著楊士隆、李思賢 主編 (1)
許春金、呂宜芬、楊士隆、林育聖、周愫嫻、鄭瑞隆、沈勝昂、陳玉書、黃翠紋、謝文彥、黃富源、戴伸峰、曾淑萍、賴擁連、邱獻輝、董旭英、林明傑、孟維德、許華孚、黃蘭媖、郭佩棻、譚子文、陳巧雲、駱麟榮、劉于華、鄭凱寶、馬躍中、陳慈幸、侯崇文 (1)
出版社/品牌

五南圖書出版 (3)
麥田 (2)
雙葉書廊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6筆商品,1/1頁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滿額折
作者:戴伸峰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平裝
你是不可能犯罪,還是還沒犯罪?社會新聞造成的人心惶惶,「你我都推了一把」嗎?犯罪的人和被害的人是什麼模樣?以上這些問題,答案可能跟你想得都不一樣!「我參加一些鑑定工作了解犯罪人的想法以進行研究後發現:犯罪人在犯罪當下,絕大部分是理性的。他們是說:『我花錢買刀子做這件事,就能把我最痛恨的人幹掉,其實挺划算!』這稱之為「理性抉擇」、「風險抉擇模型」,這個模型建立在這些犯罪人的大腦裡,他會覺得——投入一點點的成本,獲得的成果如果收益夠大,那我就去從事犯罪行為。」——戴伸峰原來,罪的定義除了法學,也跟心理有關;原來,每個人都可能變成罪犯;原來,犯罪背後的原因是這樣……跟著台灣第一位拆除犯罪心理學知識門檻、第一位被開槍的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戴伸峰從心理學洞悉犯罪的根本,解密「罪」與「犯罪者」的產地「隨機殺人」、「路怒症」、「故意殺人」、「情財仇」……每當社會新聞登上媒體版面,人們就試圖透過各種標籤,去追尋與定義這些罪惡的樣貌,但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嗎?罪的面相有哪些?什麼是「罪」呢?你也許曾經在電線桿上看到這樣的字句——「人都有罪」,難道生而為人就有「原罪」嗎?隨著社會演進,人類在共同的價值觀或信仰觀之上建立出一套屬於「罪」或是「不應該做的事情」的標準。但,「標準」從何而來?我們都知道傳世經典「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源於《漢摩拉比法典》,但這是基於何種原理因應而生的概念呢?「故意」和「過失」有什麼差別?心理學做為「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又該如何解釋犯罪?再說,如果有罪就當罰,那麼……根據中華民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明定「手槍、空氣槍、獵槍及其他槍砲、彈藥專供射擊運動使用者,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製造、販賣、運輸、轉讓、出租、出借、持有、寄藏或陳列。」但2013年台東的「孝子獵人案」為何可以免除其刑之執行?犯罪人到底長啥樣? 為什麼人們對於犯罪人的長相、外型、個資等等,這麼有興趣?竟然與稀有性有關?義大利犯罪學家切薩雷·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就建立了一套「天生犯罪人」說,羅列出犯罪人的18種代表長相,你我是否有中了哪幾項?或者,在更古老的時期,人們相信壞人的腦袋裡有一些壞東西在作怪,不如把他的腦袋打開,讓壞東西飛走吧?這種將頭蓋骨切開的「環鋸術」竟還真的是當時的主流療法?然而在醫學進步的現代,人們開始探討犯罪是否與基因有關,那麼犯罪基因是否真的存在
優惠:城邦年終暢品書展
庫存:1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藥物濫用、毒品與防治
95折
鑑於毒害日益嚴重,戕害國人身心健康且造成嚴重治安與公衛問題,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特聘教授兼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計畫召集人楊士隆教授邀集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李思賢、行政院衛生署簡任視察朱日橋、高雄市毒品防制事務基金會執行長李宗憲等,就藥物濫用與毒品之防治議題,彙整新進研究文獻與心得,撰寫成專門論著,以供關心毒品與藥物濫用防治之學者與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庫存:1
定價:780 元, 優惠價:95 741
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
95折
近年社會急遽變遷,青少年學生吸毒事件陸續發生,不忍心青少年年紀輕輕即遭受毒害,認為有必要從青少年階段積極進行預防舆輔導,而針對校園教師舆相關輔導人員強化藥物濫用防治專業,始能提供較高品質之預防與輔導措施。因此,植基於近年學者與專家研究與輔導心得,及閱覽、考察國際間各國輔導藥物濫用之經驗,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召集人,台灣藥物濫用防治學會榮譽理事長楊士隆特聘教授及國立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特聘教授郭鐘隆邀請學生藥物濫用防制相關業務部會主管及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各領域學者專家,包括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正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八里療養院、臺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昆明防治中心、台灣藥物濫用防治學會、台灣成癮科學會等,合力編寫專書,以供提升各級學校校長、學務主任、教輔人員、教官、教師及各縣市政府少輔會、社安網心理師、社工師、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個管師、少年矯正學校等與藥物濫用相關人員輔導學生之參考。本書之特色在於廣泛地介紹少年藥物濫用之意涵、新興類型、毒害症狀與影響及吸毒成因外,並針對藥物濫用國際間有效之預防策略與輔導方法加以介紹,最後亦提供適切之治療處遇方法供參考。
庫存:2
定價:550 元, 優惠價:95 523
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方法
95折
「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方法」係各國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所必修之課程,其對於犯罪防治學術研究與刑事司法工作之品質提升具關鍵影響。同時,優質刑事政策之擬定有賴周延完善之研究方法,始能達成有效抗制犯罪之目標。因此,本書邀集台灣犯罪防治相關領域教授、研究方法與犯罪統計之學者專家近30名執筆,撰寫華人社會第一本中文研究方法專書,以供犯罪學、刑事法學、社會學、社會工作與心理輔導等相關科系博碩士研究生暨犯罪防治研究人員參考。本書計有26章,內容主要包括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之發展與倫理、抽樣與測量、研究設計、資料蒐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特別議題、刑事法學研究方法概論與新思維及研究報告之撰寫等,這些議題為當前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研究之核心內容,有助於研究人員精進研究方法與技術,達成優質犯罪防治研究之目標。
庫存:3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5 618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戴伸峰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7/25 裝訂:電子書
你是不可能犯罪,還是還沒犯罪? 社會新聞造成的人心惶惶,「你我都推了一把」嗎? 犯罪的人和被害的人是什麼模樣? 以上這些問題,答案可能跟你想得都不一樣! 「我參加一些鑑定工作了解犯罪人的想法以進行研究後發現:犯罪人在犯罪當下,絕大部分是理性的。他們是說:『我花錢買刀子做這件事,就能把我最痛恨的人幹掉,其實挺划算!』這稱之為「理性抉擇」、「風險抉擇模型」,這個模型建立在這些犯罪人的大腦裡,他會覺得——投入一點點的成本,獲得的成果如果收益夠大,那我就去從事犯罪行為。」 ——戴伸峰 原來,罪的定義除了法學,也跟心理有關; 原來,每個人都可能變成罪犯; 原來,犯罪背後的原因是這樣…… 跟著台灣第一位拆除犯罪心理學知識門檻、第一位被開槍的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戴伸峰 從心理學洞悉犯罪的根本,解密「罪」與「犯罪者」的產地 「隨機殺人」、「路怒症」、「故意殺人」、「情財仇」……每當社會新聞登上媒體版面,人們就試圖透過各種標籤,去追尋與定義這些罪惡的樣貌,但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嗎? 罪的面相有哪些? 什麼是「罪」呢?你也許曾經在電線桿上看到這樣的字句——「人都有罪」,難道生而為人就有「原罪」嗎?隨著社會演進,人類在共同的價值觀或信仰觀之上建立出一套屬於「罪」或是「不應該做的事情」的標準。但,「標準」從何而來?我們都知道傳世經典「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源於《漢摩拉比法典》,但這是基於何種原理因應而生的概念呢?「故意」和「過失」有什麼差別?心理學做為「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又該如何解釋犯罪? 再說,如果有罪就當罰,那麼…… 根據中華民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明定「手槍、空氣槍、獵槍及其他槍砲、彈藥專供射擊運動使用者,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製造、販賣、運輸、轉讓、出租、出借、持有、寄藏或陳列。」但2013年台東的「孝子獵人案」為何可以免除其刑之執行? 犯罪人到底長啥樣? 為什麼人們對於犯罪人的長相、外型、個資等等,這麼有興趣?竟然與稀有性有關?義大利犯罪學家切薩雷·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就建立了一套「天生犯罪人」說,羅列出犯罪人的18種代表長相,你我是否有中了哪幾項?或者,在更古老的時期,人們相信壞人的腦袋裡有一些壞東西在作怪,不如把他的腦袋打開,讓壞東西飛走吧?這種將頭蓋骨切開的「環鋸術」竟還真的是當時的主流療法?然而在醫學進步的現代,人們開始探討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80 元, 優惠價:1 280
犯罪心理學
滿額折
作者:大淵憲一; 戴伸峰  出版社:雙葉書廊  出版日:2013/01/01 裝訂:平裝
「犯罪」是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的一個問題。從震撼社會的弒親、分屍、無差嘟殺人,到生活常見的竊盜、扒手或是飛車搶奪等等,犯罪就像是個無形的黑影,不斷的從心理層面、生活層面影響著?一個人,到底為什麼會發生犯罪?犯罪人是否具有一些常人所沒有的特質?還是其實犯罪人只是社會制度下的少數聲音?本書從臺灣地區犯罪趉勢分析出發,結合日本犯罪心理學學會理事長大淵憲-對於犯罪心理學各學派理論的整理,最後提出對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390 元, 優惠價:95 37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