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
電子書 (2)
紅利兌換 (2)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
無庫存 (2)
商品定價

$200~$399 (2)
$400~$599 (2)
出版日期

2017年以前 (4)
裝訂方式

平裝 (2)
作者

明驥-編著 (2)
明驥 (1)
明驥(遺稿),彭壽山,鄒青蓮,譚再利 (1)
出版社/品牌

三民書局 (2)
黎明 (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4筆商品,1/1頁
中俄關係史(下)
滿額折
作者:明驥-編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08/06/01 裝訂:平裝
資深外交官陸以正、知名政治學者吳玉山序文推薦!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遭受外國侵略的災難史。中俄兩國接壤處長逾四千三百公里。兩國接觸最早,相互的影響,數百年歷史的糾纏,從而使中俄關係更趨複雜和重要。 帝俄基於東進擴展的政策。當侵佔西伯利亞後,其勢力即叩向中國北關。中俄《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所造成的效應,暴露了清朝的顢頇與積弱,影響了國際政治對中國的覬覦,中國淪為列強之殖民地。 帝俄如何掠奪我
優惠:2025國際書展-單79三75
庫存 > 10
定價:500 元, 優惠價:79 395
中俄關係史(上)
滿額折
作者:明驥-編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06/11/01 裝訂:平裝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遭受外國侵略的災難史。中俄兩國接壤處長逾四千三百公里。兩國接觸最早,相互的影響,數百年歷史的糾纏,從而使中俄關係更趨複雜和重要。 帝俄基於東進擴展的政策。當侵佔西伯利亞後,其勢力即叩向中國北關。中俄《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所造成的效應,暴露了清朝的顢頇與積弱,影響了國際政治對中國的覬覦,中國淪為列強之殖民地。 帝俄如何掠奪我領土?清朝與俄國如何過招交手? 中俄兩國
優惠:2025國際書展-單79三75
庫存 > 10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璦琿史話(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明驥  出版社:黎明  出版日:2011/06/08 裝訂:電子書
自 序 一、寫作的動機 自少立志要寫中俄關係史方面的書籍,關於寫作的動機需要分兩方面來講: (一)研究近代史的啟發 歷史是前人經驗累積的寶庫。研究歷史,是研究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興衰演變,以及各民族奮鬥與成長的歷程,並藉以明瞭其因果關係。研讀歷史,就是要從歷史演變中汲取各種寶貴的教訓,避免重犯以往之錯誤,防止人類戰亂災禍之重蹈覆轍。 作者在學生時期,研讀近代史時,即深刻感受到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遭受外國侵略壓迫的災難史。這其中尤以俄羅斯帝國與中國接觸最早,對中國領土侵略最多,也使中俄關係日趨複雜和重要。 因而啟發作者研究中俄關係之意念,並開始學習俄國語文及研究俄羅斯歷史、地理、文化、民族與外交等方面之問題。至於寫書的動機,則是作者於大學教授俄國語文蘇聯外交史及俄情研究等課程二十年後,才開始構思的兩部書:一是《蘇聯外交史》,一是《中俄關係史》,並以此列為個人人生重要使命之一。《蘇聯外交史》約四十五萬字,已於二○○三年九月由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出版;第二部《中俄關係史》(上、下兩冊約六十六萬字)上冊於二○○六年十一月完成,下冊於二○○八年六月完成,均由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二)閱讀外交史的感觸 外交是一種政治的最高藝術,它可以伸張國權和增強國力。在縱橫捭闔的國際環境中,一個國家對外的一切關係,可以說是以外交之能否操縱運用自如而決定其成敗。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最後決定外交勝利的關鍵,還是操之於其國內經濟、政治的實力。但是我們必須瞭解,即使一個國家處於弱勢不利的國際地位,卓越的外交家所施展的超人外交政策和方略,未嘗不可以發揮驚人的力量,而獲得力挽狂瀾的勝利。歷史事實說明不僅弱國有成功的外交,甚至戰敗國在外交上也可以打勝仗。 一九○五年日俄戰爭結束,俄國處於戰敗國的地位,但俄國既不付賠款,亦不割讓重要土地,就是由於俄國有精明的外交手腕。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二日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的會議,有二十九個國家參加,實際上是由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和日本握有主控權。而蘇維埃國(以下簡稱蘇俄)曾是一個背棄協約國單獨與德國媾和的國家,德國則是一個戰敗國,這兩個國家在此次會議中可說毫無地位。但蘇俄代表團副團長齊切林在熱那亞會議期間深入洞悉和巧妙利用德國和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乃與德國代表團積極地在熱那亞郊區的拉巴洛進行秘密談判,終於年四月十六日簽訂了所謂俄德傑作的《拉巴洛條約》。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90 元, 優惠價:7 203
伊犁史話(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明驥(遺稿); 彭壽山; 鄒青蓮; 譚再利  出版社:黎明  出版日:2013/12/25 裝訂:電子書
綜觀中國歷代外交史,沒有一個朝代,比晚清政府簽訂的條約更多更頻繁。從1842年8月,在南京下關江面英國軍艦「康華利」號上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算起,接下來是《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及《中俄璦琿條約》⋯⋯直到1915年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幾十年間共二十多個條約,這些條約不是賠款,就是割讓土地,不是開放商埠、通商口岸,就是讓外國人獲取某種特權。它們都叫不平等條約,有道是:自古弱國無外交,可想而知,那時外交使節的談判往往有如在懸崖之間走鋼索,然而在光緒7年1月26日(1881年2月24日),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以二等外交使臣身分,百般艱難的終獲俄國人同意,修改了由前任外交大臣崇厚與之所簽訂的喪權辱國《里瓦幾亞條約》,改簽《中俄伊犁條約》取代之。從而使中國成功的從沙俄的血盆大口中,奪回西北邊陲的要塞之地。 這個伊犁問題交涉,從沙俄1871年乘回亂藉口強占伊犁,直至1881年曾紀澤改簽《中俄伊犁條約》,前後費時十年之餘。這是一個讓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外交才能刮目相看的條約,到今天我們在翻閱這段歷史資料時,仍然能很強烈的感受到當時世界列強對此事的震驚與讚許。這也是本書出版之目的除敘明沙俄覬覦中國東北領土外,嗣後即思侵略中國西段邊界。而本書自各方材料證實西域(含部分今中亞細亞)係中國固有疆域,並還原中俄西段邊界之史實與真相。此其中涉及國人鮮少關注的古浩罕國阿古柏軍官,於1870年在新疆宣布獨立建國,從而發生與英俄及清朝的複雜國際局勢,而清廷於1875-1877年派遣左宗棠西征阿古柏收復新疆,即於1878年先派崇厚,再於1880年改派曾紀澤赴俄,重開與沙俄之外交談判,交涉沙俄歸還伊犁。研究這段歷史,旨在期盼後人能從歷史演變中吸取寶貴經驗,避免重犯以往之錯誤,防止人類戰亂災禍之重蹈覆轍。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遭受外國侵略壓迫的災難史。此其中尤以俄羅斯帝國與中國接觸最早,對中國之領土侵略最多。然而,晚清到民國中俄間近百年卻未發生戰爭。此外,本書重點第五篇詳論曾紀澤使俄之始末,其目的除彰顯最後決定外交勝利之關鍵,固然是操之於國內經濟與政治實力。但史實證明,即使一個國家處於弱勢及不利的國際地位,卓越的外交家所施展的超人外交才能與談判策略,未嘗不可以發揮驚人的力量,而獲得力挽狂瀾的勝利。歷史事實說明弱國不僅有成功的外交,甚至戰敗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30 元, 優惠價:7 23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