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最重要的哲學家,朱熹建立了一套“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的哲學體系,這一思想體系的形成離不開朱熹與同時代學者所進行的大量的學術交流。他的交流對象既包括長輩師長、同輩學友、後輩門人,也包括朝野官員士大夫甚至論敵和政敵;交流方式則既有面對面的訪問、同遊,又有神交和書信往來。在進行這些學術交流活動的同時,朱熹對學術交流的內在邏輯、形式過程和基本原則等方法論內容有自覺地思考。特別是在他流傳下來的將近三千封書信中,除了討論具體的學術問題,朱熹頻繁強調學術交流的正確方法和原則。本書通過梳理這些以往“邊緣化”的內容,展現朱熹對學術交流方法論的自覺探索,有助於推進學界對朱熹學術風格和思想發展動力的研究。朱熹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共同建構起了中國古代學術交流的基本範式,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對當代學術共同體的建設也有重要啟示。
定價:468 元,
優惠價:87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