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7)
電子書 (3)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0)
庫存狀況

有庫存 (6)
無庫存 (4)
商品定價

$200~$399 (5)
$400~$599 (2)
$600~$799 (1)
$800以上 (2)
出版日期

2023~2024 (5)
2021~2022 (2)
2019~2020 (2)
2017年以前 (1)
裝訂方式

平裝 (5)
精裝 (2)
作者

畢柳鶯 (8)
賴金鑫、畢柳鶯、王亭貴-總編輯;周立偉、陳文翔、蔡文鐘、劉燦宏、潘信良-執行編輯 (2)
出版社/品牌

麥田 (7)
合記 (2)
聯經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0筆商品,1/1頁
「斷食善終」生命尊嚴套書:《斷食善終》+《有一種愛是放手》(共二冊)
滿額折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3/21 裝訂:平裝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該如何抉擇?「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面對「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最後一段旅程該如何陪伴;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中村醫師在《大往生》一書中以科學和理性的角度描寫了自然死亡的無痛與安詳,海倫.聶爾玲(Helen Nearing)在《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Loving and Leaving the Good Life)中以智性和感性的筆觸描繪禁食而亡的平靜與自然。我在閱讀他們的作品中,體驗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再是令人恐懼、悲傷的,甚至可以欣然的去迎接,因為那是一個奔向自由的過程。對所有家人而言,母親在她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幫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生死學課程。讓我們見證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死亡可以是安詳平和的,對死亡不再有未知的恐懼,懂得珍惜、善用活著的時光,不要有遺憾,勇敢面對死亡。 ——畢柳鶯●感動推薦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平路(作家)江盛(婦產科醫師,安樂死立法推動者)李崇建(作家,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陳耀昌(醫師,《傀儡花》、《島嶼DNA》作者)賴其萬(和信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依姓氏筆劃排序)●關於本書藉著我的筆,母親繼續精采的活著。母親擅長瑜珈,在家積極復健,於八十三歲時惡化到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不會翻身、進食容易嗆咳的地步。因為生命失去了意義,每日要忍受各種痛苦與不便,病情只會更急遽惡化,選擇斷食自主善終。經過三星期的漸進式斷食後,在家人的陪伴中安詳往生。我帶著忐忑的心情陪伴、照護……——畢柳鶯行醫超過四十年的畢柳鶯醫師,親耳聽母親說:當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母親家族有小腦萎縮症病史,這是一種小腦退化的遺傳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二○二○年冬天,畢柳鶯帶著行李,從台中自宅前往一小時車程的台北娘家,赴一個最遙遠的生死之約。六十五歲的她,展開行醫以來最奇幻的一趟旅程──陪伴八十三歲的母親斷食,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這是母親教導她的最後一堂生死課。現代社會有許多意外、疾病以及醫療的介入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失去意識、重度癱瘓、依賴維生系統而沒有意義的歹活著。當生命僅餘痛苦,不再有樂趣,且造成家人和
庫存:1
定價:780 元, 優惠價:9 702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斷食善終》3,一百九十個台灣個案接觸經驗、十八個故事分享,斷食自然往生的執行步驟與觀念釐清,臨終者最需要的善終指引
滿額折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6/29 裝訂:平裝
畢柳鶯醫師【善終三部曲】第三部自主善終最詳實的指引手冊個案故事,案例分析,執行步驟,觀念釐清 它將幫助我們——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如何好好告別生命面對家人的逝去,如何重啟新的人生 2022年,《斷食善終》出版後,在台灣引起很大的迴響,畢醫師開始接受需要斷食(自主停止飲食或終止人工灌食)才能得到善終的病人或家屬的諮詢。 2023年,出版了第二本《有一種愛是放手》,書中畢醫師回顧了醫療演變的歷史,並將協助的五十位病人斷食自然往生的過程,以及臨終照顧的資訊,收入書中。 2024年,因為第二本書《有一種愛是放手》出版後,引起民眾和媒體界更大的關注,更在醫界引起某些理念不同者的指教和質疑,但尋求協助的家庭卻快速增加,他們的經歷非常寶貴,促成畢醫師再寫第三本書作更詳細的說明。 /// 人生不是只有生與死的二元分法,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生命的意義何在?生活的品質如何?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是畢柳鶯醫師繼《斷食善終》、《有一種愛是放手》之後,有關「善終議題」的第三本書。畢醫師說:「十二年前我從臨床工作退休,僅負責教學的工作,離開醫療現場。沒有料到退休後十年,老天爺賦予我新的使命,以志工的身分推動善終實務,是另一種回饋社會的醫療志業。有人問我,過去的醫療工作和現在的協助善終,性質上有何不同?對我的意義有何不同?前者是增進『生命』的品質,後者是提高『死亡』的品質。增進生命品質的事情,大家都在做,提高死亡品質卻是較少人懂得,要達到目的也更加艱難,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熱情和巧思。台灣的醫療在『治療疾病』這方面,成就非凡,享譽國際。台灣的全民健保連先進國家都稱羨不已,但是最大的副作用卻是在台灣很難『善終』。因為死亡的禁忌,因為家屬不懂得適時放手,因為醫師不懂得適可而止,因為健保的給付沒有適切的規範,無效醫療不是金錢的浪費而已,是造成了無數人的痛苦、悲傷與遺憾。」 畢醫師在接觸了大量需要協助的病人及家屬後,發現台灣需要一本有關「如何善終更詳實的指引手冊」,因此動筆完成此書。 本書以一百九十個案例的臨床經驗,首先詳述兩個醫療死與十六個斷食往生案例的「全程經歷」,每個案例故事之後,有畢醫師針對該案例的「個案分析」,幫助我們從中理解應該有的應對與思索;接著說明哪些病人適合或不適
優惠:城邦年終暢品書展
庫存:9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9 379
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從第一手個案經驗、觀念迷思到法規醫療協同,拿回生命自主權,有尊嚴、無懼無憾的安詳離世
滿額折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3/05/30 裝訂:平裝
善終並非遙不可及,條件是必須有所準備第一手個案接觸經驗,最圓滿的生命自主實踐 拒絕無效醫療,傳達在宅善終、臨終照顧知識期待走向善終的讀者最佳指引參考 摯親的死亡,其實是在教導我們怎麼活,也教導我們如何善終。 斷食往生並非創新而是復古,恢復人類固有的傳統,數十年來現代醫療的介入中斷了這種傳統,我有幸參與了一些菩薩的斷食往生過程,體會了自然死亡的圓滿無礙,期待人們經由學習重拾這種陪伴家人在家善終的能力,一旦開始,就能傳承下去。 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希望人們正視死亡議題,去除對死亡的恐懼,對未來一定要面對的死亡能夠擁有充分的知識,需要醫療抉擇的時候,能夠理性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懂得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懂得如何做好臨終的舒適照顧與陪伴,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畢柳鶯醫師 ◎特別撰文推薦—— 本書具體呈現了畢柳鶯醫師對當前台灣生命臨終現場的反思,以及實際協助一些家庭以自主停止飲食(VSED)/停止人工餵食(SED) 走向善終之路的經驗,更大膽對醫界及社會提出許多建言。希望畢醫師這本書能夠協助家屬,從家屬本位和代理決定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學習尊重生命末期者的醫療自主權。——常佑康(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醫師) 畢醫師協助母親與病人走向斷食、拔管而自然善終的經驗,讓我看見一位斷食善終的布道行者,一面柔軟堅定地向社會與醫療體制呼籲,一面慈悲積極地向病患與家屬提供解方。畢醫師在書中援引各方證據與先進國家的作法,也分享拔管往生的細膩步驟,以及提供安寧居家護理所的支持系統,相信將接續帶動社會在安寧先進奠定的基礎上向前推進。——羅耀明博士(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副理事長) 畢醫師執筆完成《斷食善終》一書,大受好評。此後,許多受困的病人和家屬陸續找她求援,她總是盡心竭力幫忙,讓其達成自然善終、平和往生、生死兩安。隨著累積案例的增多,畢醫師決定再次動筆,用宏觀的視野,旁徵博引,匯總實例,完成這本體系完整、說理清楚的書——為眾生釋疑解惑,為自然善終奠定根基。——吳育政(大林慈濟醫院麻醉醫師) ◎聯名好評推薦——大師兄/《火來了,快跑》作者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創辦人,「腦闆podcast」主持人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法律白話文運動邱冠明/亞東醫院院長張瑜鳯/章魚法官畢恆
優惠:城邦年終暢品書展
庫存:3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滿額折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2/03/31 裝訂:平裝
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該如何抉擇?「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面對「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最後一段旅程該如何陪伴;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中村醫師在《大往生》一書中以科學和理性的角度描寫了自然死亡的無痛與安詳,海倫.聶爾玲(Helen Nearing)在《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Loving and Leaving the Good Life)中以智性和感性的筆觸描繪禁食而亡的平靜與自然。我在閱讀他們的作品中,體驗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再是令人恐懼、悲傷的,甚至可以欣然的去迎接,因為那是一個奔向自由的過程。對所有家人而言,母親在她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幫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生死學課程。讓我們見證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死亡可以是安詳平和的,對死亡不再有未知的恐懼,懂得珍惜、善用活著的時光,不要有遺憾,勇敢面對死亡。——畢柳鶯●感動推薦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平路(作家)江盛(婦產科醫師,安樂死立法推動者)李崇建(作家,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陳耀昌(醫師,《傀儡花》、《島嶼DNA》作者)賴其萬(和信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依姓氏筆劃排序)●關於本書藉著我的筆,母親繼續精采的活著。母親擅長瑜珈,在家積極復健,於八十三歲時惡化到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不會翻身、進食容易嗆咳的地步。因為生命失去了意義,每日要忍受各種痛苦與不便,病情只會更急遽惡化,選擇斷食自主善終。經過三星期的漸進式斷食後,在家人的陪伴中安詳往生。我帶著忐忑的心情陪伴、照護……——畢柳鶯行醫超過四十年的畢柳鶯醫師,親耳聽母親說:當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母親家族有小腦萎縮症病史,這是一種小腦退化的遺傳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二○二○年冬天,畢柳鶯帶著行李,從台中自宅前往一小時車程的台北娘家,赴一個最遙遠的生死之約。六十五歲的她,展開行醫以來最奇幻的一趟旅程──陪伴八十三歲的母親斷食,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這是母親教導她的最後一堂生死課。現代社會有許多意外、疾病以及醫療的介入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失去意識、重度癱瘓、依賴維生系統而沒有意義的歹活著。當生命僅餘痛苦,不再有樂趣,且造成家人和社會的重大負擔時,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畢醫師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復健及物理醫學:基礎篇
滿額折
作者:賴金鑫; 畢柳鶯; 王亭貴-總編輯; 周立偉; 陳文翔; 蔡文鐘; 劉燦宏; 潘信良-執行編輯  出版社:合記  出版日:2020/08/01 裝訂:精裝
本書是繼2013年由台灣復健醫學界之領航者及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出版《復健及物理醫學》之後,作者再度大幅更新內容,使本書更具深度及內涵。全套書共分為「基礎篇」與「臨床篇」兩冊,囊括復健醫學所有範疇,內容包括作者的臨床診療經驗及台灣個案的珍貴資料,尤其近幾年來在超音波檢查之臨床應用,與超音波導引下注射技術之進步引起了軟組織疾病治療上之革命性改變,並帶動了再生醫學的進步與普及。此外,震波儀器之改良使得在臨
庫存:2
定價:1700 元, 優惠價:1 1700
復健及物理醫學:臨床篇
滿額折
作者:賴金鑫; 畢柳鶯; 王亭貴-總編輯; 周立偉; 陳文翔; 蔡文鐘; 劉燦宏; 潘信良-執行編輯  出版社:合記  出版日:2020/08/01 裝訂:精裝
本書是繼2013年由台灣復健醫學界之領航者及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出版《復健及物理醫學》之後,作者再度大幅更新內容,使本書更具深度及內涵。全套書共分為「基礎篇」與「臨床篇」兩冊,囊括復健醫學所有範疇,內容包括作者的臨床診療經驗及台灣個案的珍貴資料,尤其近幾年來在超音波檢查之臨床應用,與超音波導引下注射技術之進步引起了軟組織疾病治療上之革命性改變,並帶動了再生醫學的進步與普及。此外,震波儀器之改良使得在臨
庫存:1
定價:1500 元, 優惠價:1 1500
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從第一手個案經驗、觀念迷思到法規醫療協同,拿回生命自主權,有尊嚴、無懼無憾的安詳離世(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3/05/30 裝訂:電子書
善終並非遙不可及,條件是必須有所準備 第一手個案接觸經驗,最圓滿的生命自主實踐 拒絕無效醫療,傳達在宅善終、臨終照顧知識 期待走向善終的讀者最佳指引參考 摯親的死亡,其實是在教導我們怎麼活,也教導我們如何善終。 斷食往生並非創新而是復古,恢復人類固有的傳統,數十年來現代醫療的介入中斷了這種傳統,我有幸參與了一些菩薩的斷食往生過程,體會了自然死亡的圓滿無礙,期待人們經由學習重拾這種陪伴家人在家善終的能力,一旦開始,就能傳承下去。 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希望人們正視死亡議題,去除對死亡的恐懼,對未來一定要面對的死亡能夠擁有充分的知識,需要醫療抉擇的時候,能夠理性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懂得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懂得如何做好臨終的舒適照顧與陪伴,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畢柳鶯醫師 ◎特別撰文推薦—— 本書具體呈現了畢柳鶯醫師對當前台灣生命臨終現場的反思,以及實際協助一些家庭以自主停止飲食(VSED)/停止人工餵食(SED) 走向善終之路的經驗,更大膽對醫界及社會提出許多建言。希望畢醫師這本書能夠協助家屬,從家屬本位和代理決定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學習尊重生命末期者的醫療自主權。 ——常佑康(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醫師) 畢醫師協助母親與病人走向斷食、拔管而自然善終的經驗,讓我看見一位斷食善終的布道行者,一面柔軟堅定地向社會與醫療體制呼籲,一面慈悲積極地向病患與家屬提供解方。 畢醫師在書中援引各方證據與先進國家的作法,也分享拔管往生的細膩步驟,以及提供安寧居家護理所的支持系統,相信將接續帶動社會在安寧先進奠定的基礎上向前推進。 ——羅耀明博士(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副理事長) 畢醫師執筆完成《斷食善終》一書,大受好評。此後,許多受困的病人和家屬陸續找她求援,她總是盡心竭力幫忙,讓其達成自然善終、平和往生、生死兩安。隨著累積案例的增多,畢醫師決定再次動筆,用宏觀的視野,旁徵博引,匯總實例,完成這本體系完整、說理清楚的書——為眾生釋疑解惑,為自然善終奠定根基。 ——吳育政(大林慈濟醫院麻醉醫師) ◎聯名好評推薦—— 大師兄/《火來了,快跑》作者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創辦人,「腦闆podcast」主持人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法律白話文運動 邱冠明/亞東醫院院長 張瑜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80 元, 優惠價:1 280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斷食善終》3,一百九十個台灣個案接觸經驗、十八個故事分享,斷食自然往生的執行步驟與觀念釐清,臨終者最需要的善終指引(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6/27 裝訂:電子書
畢柳鶯醫師【善終三部曲】第三部 自主善終最詳實的指引手冊 個案故事,案例分析,執行步驟,觀念釐清 它將幫助我們—— 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如何好好告別生命 面對家人的逝去,如何重啟新的人生 2022年,《斷食善終》出版後,在台灣引起很大的迴響,畢醫師開始接受需要斷食(自主停止飲食或終止人工灌食)才能得到善終的病人或家屬的諮詢。 2023年,出版了第二本《有一種愛是放手》,書中畢醫師回顧了醫療演變的歷史,並將協助的五十位病人斷食自然往生的過程,以及臨終照顧的資訊,收入書中。 2024年,因為第二本書《有一種愛是放手》出版後,引起民眾和媒體界更大的關注,更在醫界引起某些理念不同者的指教和質疑,但尋求協助的家庭卻快速增加,他們的經歷非常寶貴,促成畢醫師再寫第三本書作更詳細的說明。 ◎特別撰文推薦—— 本書是畢柳鶯醫師累積多位臨床各種病例的成功案例,以及經年累月的為病家諮詢,甚至親自到病家訪視,給予正向助力及正念,幫助他們一路好走。畢醫師有鑒於臨床實務所遇見的問題與阻力,提出臨終醫療照護待改善之醫療環境,對醫院、養護中心、醫師端、急診及安寧病房作出針砭。最重要的是她提出了面對無效醫療,我們應有的省思。此書的記錄彌足珍貴,也發人深省。 ——張明志(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資深主治醫師) 這本書從十八個相關案例開始,為想認識自主斷食/停止強制人工餵食的民眾提供了全面性的實務建議,特別提醒不適用與誤用的情況,回應醫界的批評,可作為各界對話的基礎。如畢醫師所言,期待人人加入這個「拒絕醫療過度介入,還給病人自然死亡權利」的推廣善終運動,讓現今困難重重的善终,早日落實在你我的生活裡。 ——常佑康(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醫師) ◎聯名好評推薦—— 大師兄/《火來了,快跑》作者 吳育政/大林慈濟醫院麻醉醫師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創辦人 邱冠明/亞東醫院院長 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郭憲鴻(小冬瓜)/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 陳耀昌/醫師,《傀儡花》、《島嶼DNA》作者 賴其萬/和信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羅耀明/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副理事長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 人生不是只有生與死的二元分法,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生命的意義何在?生活的品質如何?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是畢柳鶯醫師繼《斷食善終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36 元, 優惠價:1 336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2/03/29 裝訂:電子書
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 該如何抉擇?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面對「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最後一段旅程該如何陪伴; 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 中村醫師在《大往生》一書中以科學和理性的角度描寫了自然死亡的無痛與安詳,海倫.聶爾玲(Helen Nearing)在《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Loving and Leaving the Good Life)中以智性和感性的筆觸描繪禁食而亡的平靜與自然。我在閱讀他們的作品中,體驗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再是令人恐懼、悲傷的,甚至可以欣然的去迎接,因為那是一個奔向自由的過程。 對所有家人而言,母親在她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幫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生死學課程。讓我們見證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死亡可以是安詳平和的,對死亡不再有未知的恐懼,懂得珍惜、善用活著的時光,不要有遺憾,勇敢面對死亡。 ——畢柳鶯 ●感動推薦 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 平路(作家) 江盛(婦產科醫師,安樂死立法推動者) 李崇建(作家,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陳耀昌(醫師,《傀儡花》、《島嶼DNA》作者) 賴其萬(和信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序) ●關於本書 藉著我的筆,母親繼續精采的活著。 母親擅長瑜珈,在家積極復健,於八十三歲時惡化到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不會翻身、進食容易嗆咳的地步。因為生命失去了意義,每日要忍受各種痛苦與不便,病情只會更急遽惡化,選擇斷食自主善終。經過三星期的漸進式斷食後,在家人的陪伴中安詳往生。我帶著忐忑的心情陪伴、照護…… ——畢柳鶯 行醫超過四十年的畢柳鶯醫師,親耳聽母親說:當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 母親家族有小腦萎縮症病史,這是一種小腦退化的遺傳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二○二○年冬天,畢柳鶯帶著行李,從台中自宅前往一小時車程的台北娘家,赴一個最遙遠的生死之約。六十五歲的她,展開行醫以來最奇幻的一趟旅程──陪伴八十三歲的母親斷食,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這是母親教導她的最後一堂生死課。 現代社會有許多意外、疾病以及醫療的介入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失去意識、重度癱瘓、依賴維生系統而沒有意義的歹活著。當生命僅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66 元, 優惠價:1 266
作者:畢柳鶯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03/05/01 裝訂:平裝
有人說復健醫院是地獄,有人說它是天堂,一如《雙城記》裡雷霆萬鈞的開場白:「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世界。它通往地獄,它通往天堂。」 幾千年來,人類的社會如此,我們所處的這個國家如此,復健醫院裡的人生百態更是如此。 作者擔任了二十幾年的復健醫師,在從旁輔助病友學會與疾病、傷殘共舞的同時,其實從許多因為疾病、傷殘,已經失去太多的病友和家屬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