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海運記》元代趙世延、元代揭傒斯等纂修,清代胡敬輯,兩卷,清抄本。元代至順元年(1330) ,詔世延、揭傒斯等纂修《皇朝經世大典》,《大元海運記》即其中之一。《皇朝經世大典》已失傳,《大元海運記》由胡敬自《永樂大典》輯出。此書為元代海運相關檔案筆記集,分上、下二卷,上卷以海運職官、職級、待遇、糧食價格、漕糧供給方式、船戶的收入等內容為主,分年紀事,收錄有關海運漕糧案牘文件;下卷分類紀事記錄了元代海運的歲運糧數、江南糧鼠耗則例、海運路線變化、海運沿途風險、海運船隻數量等,可以說是元朝海運的記錄彙編冊。此書是明代比較珍貴的海運記,不僅記載了當時海運航行路線以及變化,還有航海知識,例如季風變化、暖流、以及指南針使用等,對於當時官民船隻使用也有詳細的記載,對於研究元代航運情況,航海技術,海運制度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獻價值,比較全面的反應了元代海運漕糧的歷史。對於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也起著珍貴歷史文獻支撐的作用。《西使記》元代劉鬱撰,一卷,清《欽定四庫全書》本。劉郁,字文季,別號歸愚,山西渾源人,元憲宗九年(1258),常德奉命西使波斯覲見旭烈兀大王,至中統四年歸國。時劉鬱為中書省都事,筆錄其紀行而成《西使記》,是常德奉使波斯經歷中西亞地區的行紀。此書作為一部旅行遊記,雖然內容簡短,但雜述所聞十國。作者出於對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征的揄揚武威,記下了當時我國西部和中西亞國家的山川名城、異域奇聞,有助於我們瞭解蒙元時期中國西北廣闊疆域和中西亞汗國的歷史情況、土風民情,成為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文獻。對於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中西交通史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定價:540 元,
優惠價:87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