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4)
電子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
無法訂購商品 (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
無庫存 (3)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
$400~$599 (2)
$600~$799 (2)
出版日期

2021~2022 (1)
2019~2020 (1)
2017~2018 (1)
2017年以前 (2)
裝訂方式

平裝 (4)
作者

于君方 等著;釋果鏡、廖肇亨 主編 (1)
沖本克己、菅野博史 編輯;釋果鏡 中文版總主編 (1)
辜琮瑜,陳定銘,釋果鏡,楊蓓,林火旺 等 (1)
釋果鏡、廖肇亨-主編 (1)
釋果鏡、廖肇亨-主編;李志鴻、張旭、黃庭碩、郭珮君、雲惠遠、周延霖、釋見歡-著 (1)
出版社/品牌

法鼓文化 (4)
法鼓學校財團法人法鼓文理學院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筆商品,1/1頁
興盛開展的佛教:中國II隋唐
滿額折
作者:沖本克己; 菅野博史 編輯; 釋果鏡 中文版總主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2016/03/04 裝訂:平裝
穿越古絲路傳至中國的印度佛教,在隋唐時期已經成為中國所容受的佛教,達到了空前的開展與轉型,並形成今日我們所知曉的「宗派」樣貌。 此書其中有三論、唯識、天台、華嚴、淨土、禪、密教等有關教學、弘化的內容,作者細膩勾勒出隋唐帝國時期的皇室和民間,在與佛教的微妙關係之下,展現出各宗派獨特的教學理念與弘化儀禮。同時,以多元的視角觀察整體的脈絡,將隋唐時期佛教興隆發展的軌跡,詳細地述說全貌與始末,藉此讓我們一
庫存:1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撞倒須彌: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滿額折
作者:釋果鏡; 廖肇亨-主編; 李志鴻; 張旭; 黃庭碩; 郭珮君; 雲惠遠; 周延霖; 釋見歡-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2020/10/01 裝訂:平裝
漢傳佛教青年學者,是中華佛學研究所與研習漢傳佛教的青年學子,一次近距離接觸的嘗試。年輕學者對於漢傳佛教研究的熱情與創意,遠超想像;續佛慧命是漢傳佛教最重要的使命與任務。「如何是第一要?」 (天隱圓修)師雲:「鐵牛橫古路」「如何是第二要?」 師雲:「撞倒須彌峰」「如何是第三要?」 師雲:「金鞭打入藕絲竅」過去的佛教研究往往具有籠罩性傾向的格局,用傳統禪宗的說法形容,近乎「鐵牛橫古路」。新世紀以來的漢
庫存:1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作者:釋果鏡; 廖肇亨-主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2018/09/01 裝訂:平裝
中國文化歷史許多重要轉型時期,佛教經常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由於新文獻大量問世,以及各種研究方法深化,促使漢傳佛教研究大幅進展。中華佛學研究所成立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提供青年學者共同論學的平台。本書主要探討漢傳佛教的聖山文化與性別研究兩大專題,共收錄八篇論文,包括文學、藝術、歷史、文化人類學等,除了田野調查,也有文獻考證,研究範圍涵蓋中國至東亞,正是漢文佛典廣泛流傳的主要區域。儘管研究主題各異
絕版無法訂購
作者:于君方 等著; 釋果鏡; 廖肇亨 主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2015/09/25 裝訂:平裝
文化交流過程中,宗教是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漢傳佛教以漢譯佛典為根本,其影響之深遠,至今不減;教理教義固不在話下,種種儀軌、文藝,乃至日常生活以及節慶文化,莫不如是。 本論文集收錄了專題演講兩篇、研究論著十二篇,包括理論反思、歷史文獻、乃至管理實踐,儀軌與義理兩不偏廢,並以日本、韓國的佛教發展為參考對象,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省思漢傳佛教的歷史源流與發展軌跡。這是中華佛學研究所的新嘗試,希望能為漢傳佛教
缺貨無法訂購
心靈環保講座選輯(六):化育之美(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辜琮瑜; 陳定銘; 釋果鏡; 楊蓓; 林火旺 等  出版社:法鼓學校財團法人法鼓文理學院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電子書
教育本為生命相遇中,極為珍貴而特殊的經驗。無論是師生抑或同儕,彼此在朗闊的殿堂中相互提昇,成就化育之美。 雖然當代的教育場域未必能全面體現此種理念或理想,然而秉持創辦人聖嚴法師之期許,以「心靈環保」為辦學理念,則不免揣想,是否可藉由「心靈環保與當代教育」為題,探索二者之間的可能對話與跨界反思。 於聖嚴法師,所倡議的「理」為「心靈環保」,「事」則藉由三大教育的面向予以推展與實踐,此三大教育涵蓋大學院、大普化及大關懷,亦即從學院的專業知識建構與研究,推而廣之,成為普遍化的參與與學習系統的落實,另外亦就關懷層面,從事自他身心安頓的鍛鍊與支持。 而上述的教育思維,對當前的教育模式、現況與重要議題,能否產生對話空間與批判反思?則為課程規劃的精神與目的。 故而本期講座以「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與整體教育觀」(辜琮瑜)為導論,開啟兩個主要的方向。其一為本校五個教學學術主軸──佛教教育(鄧偉仁:「佛教教育之現代化與佛教現代主義」)、生命教育(楊蓓:「生命,在教育行動中開展」)、社會企業與創新(陳定銘:「心靈環保管理學」)、社區關懷(校外邀請陶蕃瀛:「從我的社區與社區工作觀談起──社區工作是文明的政治與文化工作」)及環境教育觀(黃信勳:「環境教育中的身土不二觀」)作為先導,讓初入學之學生一窺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思維之具體落實與內在連結。 其次則以聖嚴法師所推動之「心靈環保」教育觀中,涉及當代教育批判反思或建構理論系統的探索,深化二者之間的跨界思維。其中包括:博雅教育(釋惠敏校長:「心靈環保與博雅教育5X5倡議」)、品德教育與幸福(林火旺教授:「品德與幸福人生」)、人格理論與人格統整(林以正教授:「人格心理學與人格統整」)等;同時邀請法鼓山體系三大教育專業帶領人分別就大學院(釋果鏡所長:「大學院教育傳承與實踐」)、大普化(釋果毅:「佛光普照三大教育大普化教育」),以及心靈環保核心實踐方法──禪修教育(釋果光:「心靈環保與禪修教育」)等,進行整合式的全面理解。 此二面向邀請之講授者,及其各自開展之主題,既引導學生生發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批判反思之能力,同時藉由跨域對話,開啟多元與深化的學習歷程。感念所有參與教授們對當代教育的熱情與殷切的用心,特挑選9篇文稿出版選輯並於此之際,致上最深切的感恩。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