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天朝秩序 VS 清帝國的互市秩序閉關自守、官方貿易 VS 開放交流、民間貿易以天朝為中心的朝貢體制,為何在明清二代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明代朝貢→造就倭寇及滿洲興起,最終促使帝國自身的衰亡!清代朝貢→締造東亞和平與貿易繁榮,奠定康乾盛世的基礎!五百年來的「朝貢秩序」演變,對東亞歷史的影響,究竟該如何解釋?◆日本中國史權威學者,深入漢、滿、日等多元史料從東亞國際交流的宏觀角度,探究明清歷史變遷的重量研究========================================================明朝在開國之初,建立了以「天朝」為中心的「朝貢體制」。但是,為何朝貢體制在明代中期開始無法維繫,引發各式貿易衝突與社會動亂,最終導致了帝國衰亡?滿清入關後,清朝雖然繼承明代朝貢體制,為何又開放海洋,發展出與明朝截然不同的跨國貿易盛況,締造了十八世紀東亞的長期和平與貿易繁榮?明清兩代的「朝貢秩序」,在十四到十九世紀的五百年間,為何會從原先打壓貿易的鎖國態度,轉向為重視貿易的開放風氣?對中國歷史又產生了什麼重要影響?真相到底是什麼?■官方獨佔貿易VS民間開放貿易要維持中國的天朝理想,帝國必須管控社會,壓抑民間的商業活動!所謂「朝貢貿易體制」,並非單純的外交禮儀制度,同時也是將跨國貿易限制在官方層級、由國家進行獨占的貿易政策。此制度起源於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在他的理想中,「番邦」各國除了定時遣使覲見、進獻貢品以外,其他一切交流形式皆非必要,頻繁的國際貿易往來更會傷害國家安全。因此,明王朝為了鞏固以大明皇帝為中心的「天朝秩序」,便從十四世紀的明代初期開始實施嚴密的「海禁」及「邊禁」政策──透過國家權力嚴密管控及壓抑民間的商業行為,並將明王朝與東亞各國的貿易往來,限制在官方層級的「朝貢貿易」上。明王朝透過這種「經濟制裁」和收買,最終迫使東亞各國屈從於「天朝秩序」之下,奠定了明代東亞國際關係的基本架構。■草原北虜興起+沿海倭寇來襲明帝國精心打造的抑商政策,何以引發邊境動亂,反而成為自身衰亡的原因?然而,朝貢制度及海禁、邊禁政策,雖然在形式上締造了明王朝主導東亞的「天朝秩序」,但是官方的嚴密管控,卻也引發了民間不滿及動亂的現實。從十六世紀的明代中葉開始,北方邊境地帶中許多原本以貿易為生的漢人,為了逃離官方管控,便前往塞外建立新的聚落,被官方稱為投降韃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