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至1945年,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奇跡般的發展道路」:由剛剛結束長征、在夾縫中求取生存的貧弱力量,迅速成長為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勢力之一。不唯如此,這一時期由特定歷史現實所鍛造的黨的特性,在戰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持續對這個政黨、乃至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產生深刻的影響。 本書將對抗戰時期黨組織的分析和對黨員個體的觀察結合起來,為中共政治文化的形成和革命體系的締造提供了「最詳密的近距離特寫」和「具有突破性的總體理解」,展示幹部規訓、政策執行、生存和抵抗等系統的運作與演進,如何為中國共產黨帶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和凝聚力,將之打造成一支「鋼鐵般的政治力量」。 ------------------------------------------------------------------------- 黃道炫是以社會與心理研究著稱的頂尖黨史學家。自關於江西蘇區的出色研究之後,他的《鐵水流》轉向了抗戰時期。這一內容詳實、引證嚴密的卓越研究,幫助我們理解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從革命黨崛起為執政黨。通過引述形形色色的幹部日記呈現出的個人思想轉變,黃道炫細緻地解釋了參加抗戰的愛國知識分子如何轉而服務於黨更宏遠的目標—— 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革命。要了解中共崛起,這是必讀之書。 —周錫瑞( Joseph W. Esherick),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 黃道炫教授展現了非常難得的特質—別開生面、激動人心的歷史之聲。在《鐵水流》中,通過廣泛運用包括時人日記在內的多種新史料,黃教授提供了在檔案開放之前所能實現的最詳密的中共內部近距離特寫。這是一部超越前人的一流作品。 —方德萬( Hans van de Ven),劍橋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 《鐵水流》聚焦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將作為整體的中共黨組織之摸索與作為個體的底層黨員之心路歷程相結合,探討黨的重生與特性。不僅闡明了共產黨在戰時的組織力與凝聚力的形成機制,還以一種大膽的、盡可能逼近研究對象的內在研究方法,呈現了當時黨內生活的風貌,塑造了具有真實感的歷史敘述,令人讀至緊張處不覺屏氣凝神,猶如身臨其境。這是一部一流的學術佳作。 —石川禎浩,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 黃道炫教授對史料獨具眼光,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同時他有機結合政治史、軍事史、心靈
乘風破浪來到中國的英國商人如何參與十九世紀帝國衝突的零和遊戲作者使用未曾與世人見面的太古集團檔案,為這間公司撰寫它度過動蕩不安中國近代史兩百年的迷人故事。民族崛起,帝國衰落,而太古集團這艘船航行穿越風暴。這是英國史和中國史一流史家的上乘之作。──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帝國暮色》(Imperial Twilight)畢可思把英國在中國的歷史寫得無可匹敵。在《綁定中國》,他講述一段橫跨兩百年動蕩歷史的非凡故事,關於一個來自利物浦的家族企業如何把自己變成亞洲的一部分。這是家庭的故事,帝國的故事,也是關係網的故事。──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高馬可(John M. Carroll),著有《帝國夾縫中的香港》(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這是亞洲其中一間重要英國公司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它包羅萬象的內容包含關於帝國如何形成,在鼎盛時期運作,然後被迫重塑自身。畢可思使用各式素材,其中許多是學者們從未見過的史料,他講述太古在亞洲創造新的貿易路線和商業關係,還有亞洲接著也被帝國商業塑造,然後面對戰爭和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影響。這是一部強而有力又重要的歷史,將在英國與亞洲關係走上全新且不可預測的變化之際留下印記,其敘事風格和活力就連最鋌而走險的大班都會滿意。──芮納.米德(Rana Mitter),著有《中國的抗日戰爭,1937-1945》(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一個西方家族商行——也是擁有諸多商行的家族——如何在亞洲生存並蓬勃發展兩個多世紀?一間開路先鋒般的私人企業如何巡航穿越現代中國的戰爭、革命和改革開放?畢可斯把這個太古集團的故事講得精彩絕倫。這本書有很多身分:這是一本讀起來像小說的權威商業史。這是一部帝國衝突與競爭的大戲。這是關於商業創造我們今天生活的現代世界及其機構的故事。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段中國和香港的迷人歷史。這本書適合研究現代中國及其外交關係的讀者,以及今天在中國做生意的人。這段歷史有很多教訓值得今人汲取。──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哈佛大
In most non-democratic countries, today governing forty-four percent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the power of the regime rests upon a ruling party. Contrasting with conventional notions that authoritarian regime parties serve to contain elite conflict and manipulate electoral-legislative processes, this book presents the case of China and shows that rank and-file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llow the state to penetrate local communities. Sub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in 'red areas' with high party saturation, the state is most effectively enforcing policy and collecting taxes. Because party membership patterns are extremely enduring, they must be explained by events prior to the Communist takeover in 1949. Frontlines during the anti-colonial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continue to shape China's political map even today. Newly available evidence from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8–1961)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shows how a strong local party basis 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