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10)
政府出版品 (110)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05)
無法訂購商品 (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1)
無庫存 (99)
商品定價

$200~$399 (18)
$600~$799 (92)
出版日期

2023~2024 (5)
2021~2022 (20)
2019~2020 (19)
2017~2018 (20)
2017年以前 (46)
裝訂方式

平裝 (110)
作者

蕭瓊瑞 (12)
潘襎 (10)
陳長華 (7)
劉永仁 (5)
鄭芳和 (5)
黃冬富 (5)
賴明珠 (4)
廖新田 (3)
陳水財 (3)
徐婉禎 (2)
施慧明 (2)
曾長生 (2)
李欽賢 (2)
楊永源 (2)
王偉光 (2)
王耀庭 (2)
白適銘 (2)
盧梅芬 (2)
陶文岳 (2)
黃光男 (2)
出版社/品牌

藝術家 (110)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10筆商品,1/6頁
明心.墨采.文霽(附DVD)
滿額折
作者:陳長華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1/12/14 裝訂:平裝
文霽1924年出生於河北省東明縣書香世家,從小受到飽讀詩書的秀才祖父及擅長女紅的祖母影響,因而喜歡書寫與塗鴉。然青年時期卻因戰爭爆發必須離鄉背井,成為流亡學生。雖須在數度更換的學校中學習,但文霽並未因此放棄,反而更加嚮往藝術創作學習之路;在那段顛沛流離的時期,喜愛文藝的他,有幸在書店裡讀到《芥子園畫譜》、《子愷漫畫》等書籍,成為他的慰藉,也對他日後影響深遠。學習道路幾經波折的文霽,於1950年來到臺灣後,懷抱藝術夢想的他,在小學教書之餘,於馬白水畫室學習水彩畫;1952年,憑藉天分及後天努力,文霽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接受山水畫大師黃君璧等人的教導,名師指點加上自我砥礪,為日後藝術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畢業後文霽投入美術教育領域,曾在北一女等多所中學任教,直到1982年功成退休。期間因曾在臺中擔任美術教師,得以就近多次拜訪北溝故宮,閱覽許多院藏中國名畫真跡,成為日後從事創作的重要養分。綜觀文霽藝術創作歷程,早年偏重水彩風景寫生,後因對荷花情有獨鍾,中晚期創作大量荷畫作品。而在傳統國畫上,由於深入探究諸多名家,造詣頗高,其中最為心儀八大山人圓厚中鋒饒富韻味的作品風格,從此文霽開始鑽研抽象水墨創作,並與過去吸收的西畫技巧相輔相成。他使用毛筆,混用中西顏料,表現剛強之外的幽深柔美。時而如冰雪沉鋒,時而如落花幽柔,運用筆觸與色彩的變化,深富個人特色的創作風格,使作品受到各界好評。文霽性格質樸,待人溫厚有度,所畫從不計較功民,而是為神往的藝術。其創作與展示生涯始於1952年,亦是1950年代臺灣現代水墨畫壇健將。他的藝術成就在於以墨線書寫、山形暗示,展現物我交融和雄渾流暢的筆觸;成為一幅幅具有符號性特色的抒情抽象水墨作品。
庫存:1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激流.厚土.林惺嶽(附DVD)
滿額折
作者:倪又安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1/12/14 裝訂:平裝
林惺嶽1939年出生臺中,為留日雕塑家林坤明的遺腹子。六歲時母親因感染瘧疾去世,曾先後被二伯父、大伯父收養;後因大伯父經商失敗,為免拖累,他毅然提出願意去孤兒院。童年坎坷的他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藝術才華,其後考入師大藝術系就讀,並確立以藝術作為畢生志業。於1975年起遊學西班牙三年,1978年為了策劃西班牙與中華民國美術交流展,預備攜帶相關文件回臺交涉,但他所搭乘的韓航客機卻誤入蘇聯領空,遭到軍機射擊後迫降冰湖。「韓航客機事件」成為他一生的轉捩點,歷劫歸國後,他一時成為熱門的新聞人物,也在《聯合報》連載五日,一抒韓航見聞與感想。1982年國立藝術學院成立,林惺嶽應聘至美術系任教。此時繪畫風格逐漸從早年特色鮮明的超現實主義,轉為深入關注臺灣土地,畫出一系列情感濃厚的本土溪流與山岳,成為亮麗的巨幅風景。同時注重社會參與,時常在報刊雜誌上針貶時事,成為臺灣藝術圈中數一數二的意見領袖。2002年將費時五年編著近六十萬字的鉅著《中國油畫百年史》出版,成為林惺嶽一生史筆的巔峰。此外,多年來亦陸續出版《陽光季節的陰影》、《藝術家的塑像》、《臺灣美術風雲四十年》、《渡越驚濤駭浪的臺灣美術》等著作,文化貢獻不容小覷。2003年再度提起畫筆記錄臺灣風情,直至2007年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人生首次的「歸鄉:林惺嶽創作回顧展」。此後身體雖因帕金森氏症而大受影響,然而他不畏病體侵襲,旺盛的創造力與彩筆從未停歇,陸續繪製多幅巨幅畫作,種種精神無不看出他的企圖,那份誓言要以油彩為臺灣土地樹碑立傳的懇切之情。
庫存:1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創見.省思.李小鏡(附DVD)
滿額折
作者:葉謹睿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1/12/14 裝訂:平裝
李小鏡1945年出生於四川重慶, 四歲時隨家人來臺,從此成長於臺灣眷村,落地生根,成為名副其實「外省第二代」。於1964年進入中國文化學院美術系就讀,主修西畫,大四期間在「光啟社」學習動畫,奠定往後創作新媒體藝術的基礎。二十六歲時前往美國費城藝術學院攻讀碩士,1972年取得畢業證書。碩士畢業後李小鏡深根紐約,不久即在競爭激烈的設計界立足,連年獲得國際創意及攝影大獎,成為極少數的亞裔創意人,順利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在青年時期就獲得商業藝術巨大成就的他,不但沒有因此自滿,反而激發出他向上提升、突破自我的慾望。1980年代李小鏡於紐約蘇荷區成立設計及攝影工作室,以紀實攝影展開純藝術創作生涯。隔年李小鏡應《中國時報》及《時報周刊》邀請,前往中國拍攝《今日古運河》攝影專輯;同年回到臺灣,在臺北版畫家畫廊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1993年起李小鏡因應數位科技浪潮,開始嘗試創作數位藝術;千禧年後更運用多元化技術,如影音媒材和場域裝置等,創造沉浸式的藝術體驗。2003年代表臺灣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這是他以多媒體型態呈現藝術理念的開端;2005年又以主題藝術家的身分受邀參加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從事數位創作多年,終於揚名國際。作為一位新媒體藝術領航者,李小鏡的作品於2005年被編入英國牛津大學藝術教科書,成為極少數享譽國際的華裔藝術家,也是眼光遠大的數位藝術拓荒者。李小鏡創作成果豐碩,重要藝術作品包括:「十二生肖」系列、「審判」與「108眾生相」系列、「自畫像」與「源」系列、「夜生活」系列、「成果」系列、「叢林」與「夢」系列、「馬戲團」系列、「N.E.X.T」系列等等。
庫存:1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蒔光.漆蘊.王清霜(附DVD)
滿額折
作者:江明親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2/11/01 裝訂:平裝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王清霜1922年出生於臺中州豐原郡。從小和機械接觸的經驗,萌生了對工藝喜愛的初心。1937年考上「私立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畢業後前往日本東京美術學校進修,經山中公的介紹,進入河面冬山的「體漆工坊」,正式學習日本正統的漆工藝「蒔繪」。1944年因戰事緊迫,王清霜被迫中斷學業,回到臺灣母校執教,又因戰局的影響,還未及教授專業,就要協助收拾關校。後來轉職到新竹漆器工廠,同樣面臨關廠的變局。到了1949年王清霜成立「美研漆器工藝社」,並獲得顏水龍的邀請,共同策辦「南投縣特產手工藝指導員講習會」,於是毅然決定加入。1956年王清霜前往日本,以竹籐製品的設計為題進行考察。歷經八個月之後,帶回尿素胎的開創性技術,得以解決當時臺灣木胎漆器生產的困境。 除了工藝產業的貢獻,繪畫方面王清霜也堅持創作不歇,他運用留日期間習得的膠彩和雕塑為媒材,創作出具有臺灣在地風土情感的作品。因受到畫家李澤藩的鼓勵,多次參加省展並獲得獎項。1991年受邀參加「從傳統到創新――臺灣工藝展」,展出作品〈雄獅〉獲得很高評價,自此決定全心投入漆藝創作。 七十歲以後,漆藝創作成為王清霜的重心,作品〈登高遠眺〉、〈天人合一〉廣受矚目。〈辟邪〉更獲得明治神宮「漆之美展」特別獎。這樣的成就,必須歸功於最忙的時候,也從未停止過繪畫與漆作,始終維持以寫生與攝影,紀錄周邊環境的習慣。從綿密觀察的曇花之蘊、悠然的田園風光,到壯闊的玉山峰巒,傳達的正是臺灣風土中領受的獨特生命震動。 如今,百歲高齡的王清霜,家族漆藝的傳承已經第三代,可謂是臺灣不可多得的工藝家族。
庫存:1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心旅.手藝.奚淞(附DVD)
滿額折
作者:潘襎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1/12/14 裝訂:平裝
奚淞1947年出生於動盪的上海,隔年隨親人抵達臺灣,往後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早年醉心於存在主義思潮,與黃永松、姚孟嘉一起創辦UP畫會,摸索前衛藝術走向,並從事實驗電影,展現出跨域能力。1971年擔任《ECHO》雜誌特約採訪編輯,初次反思傳統與當代相互對話的議題,短篇小說〈封神榜裡的哪吒〉,在《現代文學》初露啼聲,獲得文壇的矚目。奚淞跨足文學創作,與白先勇、尉天驄等人相識,結為長年知交。1972年奚淞留學法國,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版畫,留學巴黎三年。因父親驟然去世,返回臺灣擔任雜誌社的美術編輯,其後長年擔任《漢聲》雜誌的編輯,並寫作、企劃與出版許多神話、兒童繪本,以及具有人道主義關懷的版畫與散文等。奚淞在戲劇創作上也有獨特成就,他與雲門舞集合作,創作出《夸父追日》、《我的鄉愁,我的歌》等編劇與劇幕製作,也參與新象文教基金會舞臺劇《蝴蝶夢》、蘭陵劇坊《九歌》編劇等。奚淞事母至孝,自從母親生病與去世,他透過抄經與畫觀音像,來為母親祈福,往後更成為日常功課。從「三十三觀音畫像」開始,用節制而樸實的線條,創造出他心目中的觀音形象。此後他的創作逐漸與佛學研讀與理解、日常實踐開始產生關連,洞悉到世間萬物的微妙變化,如同空中妙有,空氣、光影的細微變化與自己心中跌宕起伏的情緒漸漸化為一體。他與摯友黃銘昌共同探訪印度,追跡、體驗釋迦摩尼佛一生事蹟,同時也透過原始佛教經典的閱讀,克制感官騷動,體察其本質,降伏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些心靈歷程,促使他創造出「光陰十帖」系列靜物油畫、「大樹之歌:佛傳系列油畫」。奚淞創造出臺灣美術發展上鮮有的人道主義作品,以繪畫及文學去展現對人類的愛。他的手藝人精神,統合了全能藝術的特質,展現心靈與手之間的實踐關係。奚淞將藝術的關懷,與宗教的終極之愛合而為一,藝術成為關懷自己與他人價值的工具,生命之愛則成為奚淞的存在根源。
庫存:1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肖像.人生.邱亞才(附DVD)
滿額折
作者:陳貺怡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1/12/14 裝訂:平裝
邱亞才1949年出生於宜蘭,童年的生活坎坷,求學的過程也不順遂。退伍之後透過閱讀莎士比亞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文學經典培養了藝術家的胸襟,開始忘情於畫畫與寫作,並於1977年到美國新聞處申請個展,獲得展覽機會。從未受過學院訓練的他竟然從此步入畫壇,展覽不斷,並在藝術市場上屢創佳績,成為與洪通、林淵等「素人藝術家」齊名的藝壇傳奇人物。邱亞才終生創作不輟,卻總是畫肖像畫。在他的作品中,大部分的人物並非確有其人,比較像是從記憶與想像而來。而且總是刻意的抑制手部的描繪與表現,不管是半身或全身像的作品都給人僵直凝立的感覺;最特別的是他幾乎只畫單人像,空蕩的背景與木然獨立的人物,給人一種孤獨、抑鬱和頹廢的感受。雖然邱亞才不追求某特定對象的忠實再現,卻致力於刻劃想像人物的氣質與精神、心理與情緒、身分與社會階層等,使他創作肖象的主要目的似乎是暗示而非再現。他的肖像畫勾勒了人類集體潛意識裡的疏離與焦慮,以及個體無窮自我的內在世界。邱亞才雖然是以西方媒材創作,但其人物的臉型與五官,卻是來自東方水墨畫的白描勾勒技法,構圖方式也相當接近中國傳統人物畫。其肖像創作看似一成不變,實則透過彩筆,展現了當時代藝術家們的形象,並從而觸及他的自我認同。此外邱亞才也擅長「風景中的肖像」以借景抒情、表達心境,此外也留下了少量的「靜物畫」。繪畫之外,邱亞才還透過寫作來訴說人生。從1989年首度投稿於《自立晚報》刊登,到1993年第一本合集《痞子惡德》出版,可以說是左手畫畫,右手寫詩,之後更陸續出版多達十本的文學著作。邱亞才的生命歷經曲折,2013年因中風和阿茲海默症辭世,享年六十五歲,成為台灣美術史上殊異的傳奇人物。
庫存:2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幻象.淨悅.陳世明(附DVD)
滿額折
作者:劉永仁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12/19 裝訂:平裝
陳世明1948年出生於彰化縣溪州鄉,少年時期的他即一心想學畫,在一次臺糖員工的美展中,他被圖畫中的光影變化所吸引,從此開始專研繪畫與光影的關係。中學時期,他學習素描、水彩,甚至到臺北參加救國團「美術戰鬥營」,來滿足他對畫圖的渴求。為了進一步追求藝術,1967年陳世明考進國立臺灣藝專。在學院的訓練底下,他也開始思索東、西方的繪畫問題,特別是對於畫面的變化與結構感興趣,並發現在線性與量體性之間,一旦切入不同的觀點思維,就會產生迥然不同的視覺圖像。透過深入的觀察、練習、比較和組構,陳世明迸發日以繼夜的創作能量,在不斷嘗試構圖組合中反思規格嚴謹的傳統繪畫。1973年陳世明進入西班牙馬德里聖費南度藝術學院,直探西方繪畫體系傳承的精髓,除了對構圖方法與繪畫技藝奠下深刻的體認,也盡可能吸納歐洲豐富的藝術養分。從歐洲的教學觀念中,陳世明比照臺灣國立藝專所承襲的日式教學方向,逐漸從兩種系統的相異中抽取吸收,進一步培養自我學習的藝術道路。1977年陳世明從西班牙返臺,並活躍於1990年代的臺灣藝壇,同時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任教至退休。他用抽象構成的繪畫,蛻變於扎實的具象寫實繪畫,以及物我凝視、心靈淬練之體悟。對陳世明而言,從具象轉變至抽象,期間有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甚至是一種內在需求的轉化。而由藝術哲學與修行導出的視覺語言,全然體現生命大美與藝術氣勢。從2004年以來,陳世明開啟了用相機當作畫筆、以影像紀錄心情的新頁。他潛心探討繪畫空間延展的可能性,以大量的攝影為媒介,拍攝從自然到都會的片斷,並將片斷重新組構成綿密的萬象空間,在影像互相交織下,表現出豐富的繪畫性。這些穿越時空的攝影繪畫,敏銳詮釋了藝術本質,以及感知幻覺的當代視野。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4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心韻.象徵.李元亨(附DVD)
滿額折
作者:彭宇薰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12/19 裝訂:平裝
李元亨1936年出生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1955年考取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並以雕塑第一名、水彩畫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其後,他多次在全省美展及全省教師美展中取得佳績。1966年李元亨前往法國,就讀於巴黎高等美術學校雕塑系,成為臺灣戰後首批留法的藝術家之一,並陸續以繪畫、雕塑作品,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及秋季沙龍。畢業之後,他加入法國藝術家公會,登錄為專業藝術家,在法國的創作生涯穩步提升 。1974年,李元亨以作品〈海邊少女〉榮獲法國藝術家沙龍繪畫部金牌獎,並被推薦為會員,是為藝術生涯中的轉捩點。這時候他的創作風格,已經奠定在西方象徵主義的脈絡當中,創作主題則包括:親情光輝、女性神話、故園夢境;而理想的女性之美,始終是他藝術關照的核心。獲得金牌獎的兩年後,李元亨又以作品〈故園初夏〉,在法國都城國際藝術大展中榮獲水彩第一大獎,透過風景的主題,作品展現出東西方文化元素自然融合的特色。1993年,李元亨當選法國藝術家沙龍繪畫部、雕刻部的榮譽評審委員,此後他持續參與並擔任評審前後長達二十五年。從1980年代起,李元亨開始在臺灣、法國之間頻繁往返,除多次於臺灣舉辦個展,也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學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以及私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此外,他與愛好美術的同伴共同創設「臺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學會」,鼓勵臺灣藝術家參與法國沙龍競賽、推廣理念並以藝術回饋鄉里。2007年,七十二歲的李元亨再以油畫作品〈故園〉,榮獲瑞士世界名人錄所頒發的法國國家藝術家沙龍國際藝術大獎,標誌西歐世界對其終身成就之肯定。2020年李元亨病逝於臺中,綜觀他一生以畫家、雕塑家的雙重身分立足藝壇,也是極少數活躍於法國沙龍界的亞裔評審,可說是一位跨越世代、融合東西方傳統,不可多得的傑出藝術家。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4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蒼潤.墨韻.李重重(附DVD)
滿額折
作者:蕭瓊瑞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12/19 裝訂:平裝
李重重1942年出生於安徽屯溪,1947年全家跟隨父親李金玉來臺。李金玉出身於北平京華藝術學院,因此李重重從小便在父親指導下,學習寫字、畫畫。1961年進入北投復興崗政工幹校美術系就讀,受到林克恭老師的啟發,同時也到臺灣大學哲學系,旁聽方東美教授的美學課程。 畢業後李重重和父親合開「父女畫展」,1967年參加「奔雨畫會」、1968年再加入「中國現代水墨畫學會」,同時與擔任土木工程師的耿飛先生結婚、生子,到了1970年代她已經成為臺灣備受矚目的藝術家。李重重自述其畫是從傳統中走出來,以中國固有的精神與特質,表現現代人的生活與感情。父親去世後,她辭去復興商工的教職專心創作。 從1990年起,李重重的畫作強化了對人的關懷。1991年年滿五十歲,她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個展,更獲頒中國文藝協會「現代水墨創作獎」。李重重認為水墨是一種思想,是內在感悟及心靈思維的延續,蘊藏著詩情畫意,充滿感動與生命力,含有非常濃厚的民族文明情感。她在作畫時似乎恣意揮灑,但實際上是舉重若輕,墨色堆疊往往多達數十次,進行得相當緩慢。歷年來李重重曾多次舉行個展,可以看出她對創作的耕耘努力,以及作品深受眾人的喜愛。 李重重可謂是戰後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現代水墨畫家之一。她在作品中經常使用墨點,色彩鮮明,不會蓄意創造對立感,既具傳統的沉實穩重,又具現代的輕靈巧思,蒼勁中帶著婉約、柔美的墨韻,含蓄中散發著季節的色彩,筆觸中透露著歲月的痕跡。李重重是當今現代水墨畫壇中,不容輕忽、且具指標性意義的傑出創作者。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4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行彩.謳歌.倪朝龍(附DVD)
滿額折
作者:陳長華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12/19 裝訂:平裝
倪朝龍1940年出生於臺中,是戰後臺灣專業教育培育的第一代畫家。1957年考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在周瑛老師引領下進入版畫世界。畢業之後,倪朝龍返鄉服務,並開始推動兒童美術教育。1989年他前往日本進修,在取得國立兵庫大學藝術教育碩士之後,他返臺於中部的大專校院任教,並於2004年創設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一生在藝術教育崗位上付出心力。倪朝龍曾積極為學校與地方機構搶救前輩畫家的作品,經過修復、列冊、建檔保留珍貴的文化資產。作為臺灣中部美術協會的傳薪者,他凝聚了中臺灣美術人士的力量,提升地方藝術文化。少年時期即走上藝術之路,倪朝龍作品面相多樣,包括版畫、水彩、油畫、水墨等。而他的油畫創作題材,主要包括兩大主軸:首先是源自土地的濃烈愛鄉情懷,其次是來自留學日本、以及歐亞旅行的異鄉視覺衝擊。在他的油畫作品中,色調渾厚有力,並可見樸拙熱情的風采。近八十歲時,倪朝龍創作〈閃亮臺中港〉200號的巨幅油畫,此作品入藏為臺中市議會之公共藝術。在版畫方面,倪朝龍本著一貫的堅定信念,追求完美。1983年他以木刻版、銅版、絹印版等,複合創作作品〈觀自在〉參加第1屆國際版畫展,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獎」,同時得到「臺陽美展」金牌獎榮譽。倪朝龍的版畫主要以臺灣鄉土風情、市井人物、宗教信仰,以及旅遊所見作為題材,在呈現主題與掌握神韻之餘,流露出創作者樸實、率直的一面。2006年以後,他開始實驗新創的水印版畫,近年來更嘗試組合拼貼,或是與油畫結合產生複合媒材創作,為版畫藝術的創作開啟嶄新的道路,更彰顯數十年來的創作精神,藉由不斷的淬鍊,追求自我超越的雄心。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4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詩詞.畫藝.盧雲生(附DVD)
滿額折
作者:施慧明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12/19 裝訂:平裝
盧雲生1913年出生於嘉義,本名盧龍江,號雲生、雲友。從1930年起跟隨林玉山習畫,之後加入春萌畫會,與嘉義地區文人及畫家交流。盧雲生曾多次入選臺展、府展,十九歲時就以作品〈佛果〉入選第6回臺展,1934年又以膠彩畫作〈梨子棚〉獲第8回臺展的最高榮譽「臺展賞」。 1942年他受聘赴中國汕頭擔任日軍翻譯,次年與李惠蘭小姐結婚,1946年攜眷回臺並定居嘉義。1948年他移居臺北,受邀參加「青雲畫會」。1950年應靜修女中之聘,開啟教職生涯,課餘擔任《學友》雜誌編輯。擁有「詩人畫家」稱譽的盧雲生也跨足音樂界,與音樂家呂泉生合作,編寫國、臺語歌詞,其中〈搖嬰仔歌〉曾入選為世界十大搖籃歌曲。盧雲生在戰後的省展表現傑出,分別以作品〈靜池〉、〈一團秋果〉與〈凝神聽鳥聲〉獲得「入選」,另以作品〈花間人〉、〈壘球之英〉獲得「特選主席獎第一名」的榮耀。後來又以畫作〈曉塘〉拿下省展首獎,是第一位經由三次特選而被擢升為評審委員的畫家。他的繪畫基礎扎實,畫風穩健,也勇於嘗試,擅長將生活中的元素引入畫中,繪畫題材多元,包括臺灣水果、蔬菜和鮮魚,以及走獸、飛禽、高山、人物和房屋等種類。 盧雲生溫文和善,是個有毅力、正義感和堅苦卓越精神的藝術家。他曾於「正統國畫之爭」中多次發聲反擊,努力為在臺國畫家爭取存在的空間與機會。1968年不幸因交通意外事故過世,兒子盧弘忠透過不斷的努力,從西班牙迎回盧雲生的遺作〈漁樵耕讀樂堯天〉,是他身前的最後巨作,也闡述出其人生觀:「生命隨處皆安,重要的是找到和諧與平衡之點」。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4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作者:王秀雄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2/04/20 裝訂:平裝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陳澄波(1895-1947)是第一位以西畫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之後更屢獲各種官方美展的肯定,在藝術創作之領域上成就非凡;然而不幸於二二八事件中遭逢厄運而犧牲性命,令人不勝唏噓。 本書著者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現為該校名譽教授,他於本
缺貨無法訂購
作者:李乾朗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2/04/20 裝訂:平裝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台南的歷史文化背景孕育了陳玉峰(1900-1964)的藝術生命,而其彩畫也忠實地反映了台南文化的特質。 陳玉峰在台灣近百餘年來的建築彩畫界,被認為是一位開山祖型的畫師,他的畫藝雖然係傳承自古老的中國畫,但在二十世紀初期,他吸收了西洋與日本的美
缺貨無法訂購
顏水龍:熱蘭遮城古堡
滿額折
作者:黃光男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2/04/20 裝訂:平裝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如果站在以大力倡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今日來看,顏水龍(1903-1997)無疑是台灣實用藝術與環境美學發展的先驅者。他熱愛鄉土傳統與原住民文化,畢生努力保存此些文化印記,並將之體現於生活及藝術之中。顏水龍以社會關懷為出發點致力發展實用美術、擴大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作者:潘青林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2/04/20 裝訂:平裝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薛萬棟(1911-1993)的畫家生涯,同時也是一部台灣民國以來的時代動盪史。出生於民國前一年的他習畫過程不算順遂,國小一畢業即到台南火車站擔任驛手,休假時間才有機會作畫,十九歲開始向台南畫家蔡媽達學習東洋畫,二十一歲那年旋即以二件畫作入選台展
缺貨無法訂購
翰墨‧禪心‧呂佛庭
滿額折
作者:倪朝龍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1/04/01 裝訂:平裝
家庭美術館叢書,記錄十位台灣前輩美術家的丰采與成就台灣前輩美術家呂佛庭之歷程追溯與作品解析 呂佛庭(1911-2005)生長在動盪的年代,也和時代洪流中的離人一樣,在完全不能預知的環境中被推向未來,其近一個世紀的藝海人生,也同時披載了苦難中國百年藝史春秋,波瀾壯闊,跌宕起伏。 從青年時期,芒鞋竹杖,徒步萬里,隨緣放逸,寫生遍及大江南北;戰爭時期,組織抗敵宣傳、捐輸錢財、賑濟災民;三十八歲逃離家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使命‧關懷‧莊索
滿額折
作者:莊伯和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1/04/01 裝訂:平裝
家庭美術館叢書,記錄十位台灣前輩美術家的丰采與成就台灣前輩美術家莊索之歷程追溯與作品解析 莊索(1914-1997)的一生是愛國精神與藝術理想的結合。出生於日治時代的他,在台小學畢業後,少年時即隨父親返回祖籍泉州就讀中學,再於廈門美專完成美術專業教育;隨後抗日戰爭爆發,莊索投入前線,這一段對國家和個人而言均波折重重的時期,後來成為他創作的主要源頭之一。 戰爭結束返台後的莊索,儘管任職於漁會,這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簡練‧玄邈‧林克恭
滿額折
作者:賴明珠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1/04/01 裝訂:平裝
家庭美術館叢書,記錄十位台灣前輩美術家的丰采與成就提供台灣前輩美術家林克恭之歷程追溯與作品解析 林克恭(1901-1992)是20世紀前葉,唯一遠赴英倫及歐陸學院習藝的台灣畫家。由於優渥的家世背景及特殊的成長環境,使得他從小即獲得東西文化、藝術的薰陶。1930年自歐洲返鄉之後,因為戰亂,他曾徙居於鼓浪嶼、香港、澳洲及台灣之間,直至退休移居美國。 在台灣期間,他長期投入美育工作,栽培出無數的年輕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婉麗.典雅.金勤伯
滿額折
作者:沈以正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1/04/01 裝訂:平裝
家庭美術館叢書,記錄十位台灣前輩美術家的丰采與成就台灣前輩美術家金勤伯之歷程追溯與作品解析 金勤伯(1910-1998),被譽為台灣書畫界「院畫花鳥工筆風格第一人」。其家學淵博,為有名的藝術收藏世家。年少時即追隨大伯父勤習翎毛、花卉、山水等,雖然學的是生物研究,但醉心繪畫,後半生奉獻於美術教育。其畫風細膩婉麗,典雅傳神,對台灣工筆花鳥畫壇影響至深。 本書為金勤伯的生平與成就介紹,以六章追溯其藝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作者:王耀庭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1/04/01 裝訂:平裝
家庭美術館叢書,記錄十位台灣前輩美術家的丰采與成就台灣前輩美術家張光賓之歷程追溯與作品解析 台灣藝壇當中,以張光賓高齡九十七歲,猶能自在地筆墨揮灑,且老而碩健者,加以其書畫史家的身分,至今年資歷能相若、兼有如此成就者,可能難以舉出第二位了。 張光賓出生於四川,初中畢業後在家鄉小學教書,至二十多歲進入重慶的國立藝專,隨傅抱石、李可染等老師習畫,書畫訓練方正式起步。一九四八年後,張光賓來台,在海軍
缺貨無法訂購
  • 1
  • 2
  • 3
  • 4
  • 5
  • 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