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
商品定價

$400~$599 (2)
$600~$799 (1)
出版日期

2023~2024 (3)
裝訂方式

平裝 (3)
作者

劉錡豫 (1)
林素幸 (1)
黃琪惠 (1)
出版社/品牌

衛城 (3)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筆商品,1/1頁
神明離去之後:臺灣神社的收藏物語
滿額折
作者:劉錡豫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24/01/31 裝訂:平裝
【獨家隨書附贈】1916年〈官幣大社臺灣神社境內之圖〉消失在臺北圓山大飯店底下的神殿竟是日出之國神明遠渡來臺的居所當世界戰局的大轟炸與炮火,震盪、重整了東亞秩序神明離去之後,神之器變成了敗戰物,又將流落何方? 一座世人陌生到幾近遺忘的臺灣神社,歷經鎮座、擴建、終結,乃至拆除的過程,在此透過離散於歷史、流轉人世之物,重新現形。本書將娓娓道來,自日本殖民至二次大戰後,曾因緣際會進入臺灣神社收藏的藝術品、文物,種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聚散、流離故事。 1901年以來,臺灣總督府陸續通過立法,將日本政教合一的神職、神社的制度,移植到臺灣,並動員臺灣在地仕紳,組織地方團體、學校參拜,籌辦神社的例行祭祀,最終在戰爭期間加速完成了日本深入海外殖民社會的帝國秩序。 如同許多宗教,在日本的神道教體制中,「物」同樣具有凝聚信仰和樹立權威的作用。臺灣神社(現址已改建為圓山大飯店)建築與空間布置,便藉由鳥居、植樹、紀念碑與兵器陳設,讓參拜民眾強烈感受到國家神道的存在;而排列於表參道兩側的狛犬及石燈籠,則是臺灣在地團體或個人參與神社事務的證明。同時,信眾與統治者也會以奉納、寄贈等名義,將精美的書畫、工藝品、裝飾品獻納進入神社,表達對神明/國家的崇敬與向心力,因此逐漸形成品質及數量可觀的臺灣神社收藏。 二戰後,這些臺灣神社收藏的文物、藝術品,部分被移交到省立博物館(今之國立臺灣博物館)鎖藏於庫房中,多年來罕見天日、不為人知;部分收藏以及神社相關部件則流落在外,有的被搬遷塗改,有的被銷毀,有的深埋地底,有的至今仍不知所終。 本書精選十件最具代表性,且能反映臺灣神社歷史時序性的「神社之物」作為各章的主題,包含繪畫、工藝器物、紀念碑,以及紀錄神社文物交接的「清單」,甚至神宮內最神秘不得見於世的供奉祭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御靈代(神體)」等。特別揭示1945年二戰結束,臺灣神社舉行「升神之儀」後,殖民者引進的神靈正式離開臺灣,涉及以往未曾受到關注的,有關神社信仰如何在臺灣經由舉行儀式、完成終結的具體過程。並且進一步探討後續留存在臺灣,原本屬於神社的器物,在轉變成為戰敗國遺物的身分後,如何面臨超乎想像的移轉、改作與再詮釋的意外命運。
庫存:2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戰爭中的美術:二戰下臺灣的時局畫
滿額折
作者:黃琪惠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24/02/06 裝訂:平裝
從戰爭、戰敗、回歸,走向戒嚴,第一次以藝術的視野完整述說二戰下臺灣人難言的時局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政治、藝術與文化複雜難解臺灣畫家如何以美術創作,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懷努力挺過戰爭與政治衝突帶來的各種棘手難題 二戰期間,臺灣總督府在1941年引進了日本的「聖戰美術展覽會」來臺展出,期間還有奔赴前線描繪戰況的日本從軍畫家,他們中途經過臺灣,也間接推動了描繪戰爭題材的美術發展。「聖戰美術」輸入、日本當局的提倡,都在鼓勵臺灣的美術界也要致力在創作上,表現出支持和歌頌日本繼續打這場戰爭的「時局色」。 所謂的「時局」,是一個特殊的日語歷史詞彙,特別指二戰期間,日本發動戰爭的局勢。當時身在臺灣的日本畫家飯田實雄,積極宣告藝術與「時局」的關係:「畫家應該描繪的對象已經登場,那就是新母題──戰爭。」 然而,當我們回顧這段時期的臺灣美術界,包括在臺日本畫家與臺灣畫家的創作,雖然都籠罩在戰爭時局的陰影中,但是並不受到激昂的影響而讓自己的創作隨之起舞。 日本畫家在臺灣活動時,參與了臺灣美術多元的發展面貌,但大多仍受限於必須回應母國的風氣創作戰爭題材的宿命;不過卻也有畫家能夠巧妙順應當局需求,又能兼顧自己的藝術堅持。臺灣畫家們在面臨「時局色」干涉藝術創作的困境,表面態度上配合時局,但當他們思考美術創作如何反應時局時,也努力想辦法讓所屬的美術團體能夠繼續運作,持續推動美術創作與展覽風氣。 我們熟悉的臺灣畫家們,他們究竟是如何描繪與走過這緊繃又艱難的時局呢? 本書是第一本聚焦探討臺灣時局美術的著作,以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見證、述說那段令臺灣畫家身陷複雜處境的時局,為讀者解讀那些提煉自畫家在戰時的個人經歷,也與大時代中的社會相映共振的作品。
優惠:讀書共和國新年暢銷書展-單79雙75
庫存:1
定價:580 元, 優惠價:79 458
美麗的書來自臺灣:近代臺灣的書物裝幀
滿額折
作者:林素幸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24/12/25 裝訂:平裝
不只是外在的裝飾,也不只是珍貴的材質,必須是流露著愛的書,才是美麗的書。本書特色✦多本臺灣早期特殊與稀有裝幀書物清晰圖片公開✦全彩印刷、豐富的裝幀細節圖片 ✦從書籍裝幀的視覺效果,仔細解析臺日藝術家製作書籍的熱情、執著、與創意迸發所在✦從未被關注裝幀效果的工具書也那麼美: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灣名所寫真帖、臺灣歷史畫帖、金銀細工實用圖畫大全……裝幀,還能說什麼?✦從裝幀回望百年前的臺灣文化界,美術與文學聯手合作的出版力量✦隨書贈送精美復刻《貓寺》扉頁版畫藏書票,交付每一位愛書人百年前的裝幀家信念,願對美的追求,永不止息✦本書採精緻廣開裝訂,可完全攤平閱讀,透過美麗的書,閱讀美麗的書走進現代裝幀藝術東西文化交會的激盪時代一部讓人愛不釋手的東亞與臺灣書籍裝幀史看見各種書衣、裝訂、插畫、附件的設計巧思;遇見致力出版美書的狂人;看見製作一本書、珍藏一本書、每一次打開書本的怦然心動。臺南藝術大學教授、東亞書籍裝幀策展人林素幸,結合文化、藝術、物質、感官、歷史等不同角度,再現臺灣史上首次凝聚出「造書一輩子」的高度信念與熱情,華麗的裝幀時代。◆裝幀,是關於書的藝術,是人類思考如何以美善表達知識的結晶,也是文化品味與美感精神的展現。臺灣現代書籍裝幀藝術的起點,是在什麼樣的時代境遇下形成的?◆臺灣早期以漢式線裝書為主,直到日本藝術家如鹽月桃甫、西川滿、宮田彌太朗、立石鐵臣等人,將日本藝壇當時吸收轉化自歐洲,並大為流行的繪畫風格和書籍裝幀風潮帶到臺灣,結合臺灣特殊的在地文化,誕生了連日本藝文界人士也發出驚嘆的書。他們如何讓傳統的線裝書華麗轉身,成為充滿創意與想像力的書物? ◆臺灣藝術家,如林玉山、李石樵、藍蔭鼎等人,如何受到這股思潮浸潤,也參與了這波書籍裝幀的浪潮?本書收錄臺灣藝術家參與設計的文藝雜誌與書物,以解讀裝幀,看見編輯人與出版人的身影和理念。◆看書籍裝幀設計如何創造美感、參與社會互動,激發閱讀文化創造力。
優惠:0213悅讀日
庫存:6
定價:700 元, 優惠價:79 55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