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833)
簡體書 (10)
港版書 (3)
電子書 (193)
雜誌 (7)
文具禮品 (4)
政府出版品 (814)
設計文創 (18)
影音商品 (3)
紅利兌換 (15)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779)
無法訂購商品 (28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541)
無庫存 (1523)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57)
$200~$399 (886)
$400~$599 (619)
$600~$799 (157)
$800以上 (245)
出版日期

2024年 (65)
2022~2023 (253)
2020~2021 (218)
2018~2019 (196)
2016~2017 (202)
2016年以前 (1077)
裝訂方式

平裝 (1385)
精裝 (335)
線裝 (3)
軟精 (55)
盒裝 (13)
適讀年齡

學齡前 (7)
小學低年級 (3)
小學中年級 (5)
小學高年級 (8)
小學 (23)
國中 (3)
高中 (5)
作者

林獻堂 作;許雪姬 編註 (45)
吳永華 (13)
王學新 (11)
蕭瓊瑞 (9)
許俊雅 (9)
闞正宗 (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7)
王泰升 (7)
許錫慶 (7)
黃武達 (7)
吳文星、廣瀨順皓、黃紹敏、鍾淑敏、邱純惠 主編 (6)
新史學雜誌社編輯委員會 (6)
松浦章 (6)
江寶釵 (6)
溫國良 編譯 (6)
全臺詩編輯小組編撰,施懿琳主編 (5)
施懿琳-主編 (5)
楊士賢 (5)
楊蓮福 (5)
出版社/品牌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99)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76)
博揚文化 (65)
國立臺灣文學館 (52)
前衛 (44)
臺大出版中心 (43)
稻鄉 (37)
國史館 (35)
玉山社 (35)
南天 (31)
時報文化 (31)
藝術家 (30)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9)
秀威資訊科技 (26)
遠足文化 (26)
聯經 (24)
文津 (23)
晨星 (23)
五南圖書出版 (22)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064筆商品,4/104頁
《日治時期傑出台灣人士簡傳匯編》:『基層總管─保正篇』(第一輯)
滿額折
作者:楊建成  出版社:漢世紀數位文化EHGBooks  出版日:2014/11/01 裝訂:平裝
●卷頭語●日治時期台灣的「保甲制度」係辜顯榮為陳秋菊(1896)率兵圍攻台北城案事件後,獻策而創設的「保甲總局」;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1898年2月﹣1906年4月),訂定了《保甲條例》,規定每十戶為一甲、每十甲為一保,每個「甲」都設置「甲長」作為領導者;而「保」則設置「保正」,任期皆為兩年,為無給職。《保甲條例》中規定了所謂的「連坐責任」制度,意思就是,如果某個保甲中的某個人犯罪,則該保/甲中
定價:750 元, 優惠價:79 593
庫存:1
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劇運動系譜(1921-1936)
滿額折
作者:白春燕  出版社:新文豐  出版日:2023/06/30 裝訂:精裝
本書是以台灣文化協會為起始的新劇運動和社會運動之綜合研究,關注「新劇運動者大多數是社會運動者」的特殊現象,跳出既有的新劇運動史研究路線,從社會運動史找尋線索,釐清劇人和劇團的社會網絡,考辨劇目來源,描繪台灣文化協會的演劇系譜。同時,本書指出台灣新劇運動的意義:它不但以新的載體傳播思想現代性,也達到戲劇現代性的傳播作用;亦即它從台灣人的主體性出發,進行戲劇再生產,創造日治時期台灣獨有的戲劇風貌。(典範集成.藝術3)
定價:828 元, 優惠價:95 787
庫存:1
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
滿額折
作者:陳翠蓮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0/08/04 裝訂:平裝
☆★對於一九二○年代臺灣民主運動先行者們的致意☆★#本書原名《百年追求卷一.自治的夢想》那是智識解放、民主初萌的時刻;日治之下的臺灣知識青年們,喊出「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追尋島國自治的夢想。在嚴酷高壓的時代,少數人不計個人利害,勇於挺身對抗。雖然這一波民主運動遭到重擊,並未能達成改造臺灣社會的目標,但前人的勇氣與努力,足以讓我們產生信心,不致悲觀喪志。日治時期的民主運動過程也提示我們,積極公共參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2
日治時代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史:先行者及其台灣踏查
滿額折
作者:笠原政治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20/11/23 裝訂:平裝
追溯研究史的意義,在於喚起人們關注那些被忽略的歷史軌跡。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從日治時代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當代仍參考援引日治時代所留下之文獻者不計其數,卻不曾有人將此期間的研究者及其背景做過系統性的整理及解讀。作者笠原政治自選二十年來陸續發表與民族分類有關的論文,依日治時代先行者進行研究調查的時間為縱軸,追溯原住民族全體分類軌跡的議題,構成這本以研究史與民族分類為主題的專書。本書從原住民族研究先驅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庫存:5
去法院相告:日治台灣司法正義觀的轉型(增訂三版)
滿額折
作者:王泰升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22/11/01 裝訂:平裝
台灣於1895年改由日本統治,過去「去衙門打官司」的台灣人,也開始改口稱「去法院相告」。面臨傳統中國式與近代西方式兩種國家法制的更替,人們的「司法正義觀」是否已被引導至新的方向,或仍延續著舊有觀念?這項法律觀的轉型,會因不同的社經階層、地域、性別等而有差別嗎?本書先從制度面及其整體運作,指出「現代」的司法裁判相較於「傳統」的斷罪聽訟,存在著判調分立、審辯分立、審檢辯分立,以及行政司法分立等司法正義觀上的差異,但兩者在日治台灣國家法上卻不時相互交織。接著將《日治法院檔案》運用於法實證研究,收集日治時期台北地方法院數萬份民刑事判決所載個案資料,當做變數而為編碼。再藉由上述變數交叉分析的結果,詮釋人們的司法正義觀可能已有怎樣的轉變。此次改版,更將原本以一章闡述之國家法制上司法正義觀的傳統與現代交織,增訂擴充為四章,並以之為「上篇」;原本的第二至五章則作為「下篇」,即現今的第五至八章。關於民事紛爭「判調分立」觀念的導入及轉譯後法制、民事「審辯分立」的新制度與舊觀念、刑事「審檢辯分立」的模糊化或否定、「行政與司法分立」不受尊重等四項論點,從而大幅增加內容。日治50年確實開啟了台灣人司法正義觀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路徑,但前進的步伐,亦即轉型的程度,猶相當有限,處處可見傳統司法正義觀的遺緒。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 > 10
日治前期的族群語言調查:一個歷史GIS的解讀取徑
滿額折
作者:許世融  出版社:采薈軒文創美學  出版日:2022/09/01 裝訂:平裝
移民史和族群史,始終都是臺灣史研究的重要議題,特別是17世紀起渡海來臺的漢移民種類及其分布情形。日本治臺時期,進行過不少次重要的族群或語言調查,特別是在日本治臺最初十年間(1895-1905)所進行的全島族群、語言調查,不但首度揭開臺灣族群分布的具體樣貌,也決定了此後官方對臺灣住民的人群稱謂。不過這些調查大部分是平面的統計數字,以傳統文獻解讀方式不易觀察;加上百年來地名變化不斷,若不諳新舊地名對接,簡直如墮入五里霧中。本書運用當代的歷史地理資訊系統(HGIS)概念與技術,重新解讀1901-1907年間三份關於臺灣族群、語言的統計資料或圖像,希望可以透過圖像化之後進行「古今對話」,觀察百餘年來臺灣族群、語言的變與常。洪惟仁(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退休教授‧創系系主任)推薦序本書是研究二十世紀初期乃至清朝末葉的族群語言分佈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堪稱為臺灣語言學、地理學、歷史學跨領域研究的劃時代著作。他採用「歷史GIS」作為研究利器,結合歷史文獻與田野研究成果進行兼顧宏觀視野與微觀爬梳的跨領域研究,應該是現代臺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發展的新趨勢。吳學明(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榮譽教授)推薦序世融教授熟稔日治時期檔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是他研究的重要素材。世融教授勤於田野,精於史料文獻解讀,更擅於將地理資訊系統運用在歷史學研究,已經有很好的成績。最近他運用前述20世紀初期的兩種族群調查報告的數據,和語言分布地圖進行研究,探究20世紀初期臺灣的族群分布概況與族群、語言間的關聯性。個人幸運能先拜讀世融教授的大作,對他反覆比對史料,分析個中差異,繪製出一張張精緻細膩族群分布圖,令人敬佩。本書的出版,讓研究者更方便、正確的運用這三種文獻,對於日治初期臺灣族群圖像有更清晰的認識。韋煙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兼主任)推薦序本書是兼具理論與實證的學術論文,學術論文或專書的學術價值在於具備原創性、論述結構嚴謹、議題聚焦;善用跨領域的研究方法與工具,以圖像(地圖)的方式呈現研究成果,可謂圖文並茂,更重要的是獲致前人未及的整合性視野,且產出具體研究成果,對跨歷史學、語言學、地理學、臺灣族群研究各領域提供相當的學術參考價值,個人十分榮幸能有機會推薦這本扎實的著作。
定價:560 元, 優惠價:1 560
庫存:5
電掣雷轟動地來:臺灣日治鐵道古典詩精選輯注賞析
滿額折
作者:解昆樺-主編; 廖振富-總審訂  出版社:暖暖書屋  出版日:2024/02/26 裝訂:平裝
當火車遇到古典詩 日本治臺灣始於1895年5月,當時活躍於臺灣社會的領導階層,多半受過傳統漢文教育,甚至參加過科舉。日本統治臺灣之後,他們擔心漢學被消滅,於是紛紛籌組詩社,藉由聚會吟詩相互取暖,抒發精神苦悶,而日本官方為了攏絡臺灣人,也默許甚至鼓勵詩社的成立。因此日治時期的臺灣,詩社非常盛行,寫詩更成為時髦而流行的事,甚至是身分的表徵。 有趣的是,古典漢詩來自中國,有淵遠流長的發展歷程,而當時來臺的日本人,不論是官員、記者、教授、警察也都會寫「漢詩」,雖然他們是以名為「訓讀」的日語發音來朗讀漢詩,但文字卻同樣是漢字,也都遵守漢字古典詩的格律。 雖然古典詩是舊的文學表現形式,但當全新的事物或前所未有的經驗出現時,不論是臺灣人或日本人,自然會觸發詩人的寫作動機,甚至成為集體創作的題材,因此當時描寫鐵道或火車的臺灣古典詩,為數相當可觀,內容非常豐富而多元,這些古典詩不但是生動的時代切片,也是我們觀看當時鐵路沿線風景的精采視窗。 在臺灣火車鐵道史料的保存,除了硬體物件外,臺灣火車鐵道古典漢詩,因其混合著時空現象巨變、現代感覺生成、殖民經濟辯證,使其作為同樣刻不容緩,必須予以有意識進行收集、整編、詮釋的精神文件。 面對如此重要,帶現代╱古典╱殖民多重辯證意義的日治時期鐵道主題古典漢詩,如何進行收集,披沙瀝金,以至咀英嚼華,正是「日治時期鐵道古典詩輯注」計畫之源起。本計畫試圖透過有系統的收集、編輯、譯注、賞析的計畫,主題式的呈現臺灣日治時期火車鐵道之歷史、地理種種事件——如何被詩語言賦予當時主體的心理感受,以及思索。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4
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滿額折
作者:王曉鈴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2/01/12 裝訂:平裝
早在日治時期,臺北曾出現一條以石佛串起的「臺北遍路」!近年臺灣興起「遍路」風潮,前往日本四國八十八所靈場進行巡禮者漸多。早在日治時期,臺北曾出現一條以石佛串起的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倘若以「點」來看單一佛寺,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就是串連起弘法寺與鐵真院的「線」。佛菩薩以身相守,守護台灣……四國遍路,是日本四國傳統的朝聖活動,基於對弘法大師的信仰參拜「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活動。全程約1077公里,也有1200至1400公里的說法,遍路者全程步行需要40多天時間。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兩者在日治時期皆是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之一,弘法寺(今臺北天后宮)為第1番,鐵真院(今北投普濟寺)為第88番,恰巧就是起站與終點。不論在西門町商樓裡的臺北天后宮,或是日式建築鮮明的北投普濟寺,亦或是北投山間的石佛小祠,穿梭在大廟小祠間,你可以尋找日本佛教在臺北的足跡,以及的八十八尊石佛留下的遺跡,及發現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石佛群的現況。現今臺北已不見遍路者,靈場意義是否仍在?留下來的石佛遭逢什麼樣的際遇?這些日本佛教元素如何與臺灣信仰相容並「共處一室」?臺灣人又是如何看待前政權的諸神?衝突與融合?拜拜的人不在乎眼前所求的神祇原是日本籍,他們拿香拜拜、用擲筊溝通、打造金牌酬謝,也用臺語對著日本諸神訴說內心的憂愁與感恩。書寫日治時期日本佛教諸神以身相守,具像留在臺灣守護台灣人;重視歷史情感的臺灣人,成了日本諸神的守護者,表現臺灣民間對信仰的包容與變通。看見臺北的「弘法大師」、湯守觀音與石佛,跨越百年時間,之於臺北的珍貴價值!第一本詳細尋訪臺北遍路書籍。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1
「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
滿額折
作者:陳培豐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1/12/04 裝訂:平裝
「同化於文明」、「同化於民族」日治時期結束之後,殖民仍給臺灣人和臺灣社會帶來重大的影響為了扎扎實實地轉換為「臺灣人」,我們必須不斷地冷靜省思這一段「同化」教育的歷史意義。 本書主要是透過日治時期「同化」教育的分析──有關近代化論述和實際政策內容,以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繼而去探討近代臺灣人認同意識之內涵、特質及意義。 由於掣肘於「國體論」這個近代日本的政治文化,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中含有相當程度的近代性,以及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而根據「國體論」,臺灣人取得平等待遇的條件取決於「同化」教育的程度。因此為了爭取平等待遇,臺灣人以選擇性、自律性的態度積極去接受「同化」中的近代化,應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抵殖民。因為如此對應「同化」的方式,必然會壓縮到殖民差別統治的正當性,或動搖到「國體論」。 跳脫出「漢賊不兩立」的傳統抵抗觀,我們發現臺灣人在日治時期不斷圍繞著近代文明這個議題,與統治者之間產生賦與、接受、希求、拒絕、自立、抑止的複雜互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統治者被迫不斷的調整其「同化」政策並大量普及教育機構。而在「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歷程中,臺灣人以機巧的抵抗方式達成了近代化。 不過臺灣人利用「同化」教育強烈追求近代文明的態度,相對的淡化了其保存或強調傳統文化的意願和形象。而透過如此的抵殖民過程和經驗,所形構出的漢民族共同體「想像」,成為戰後臺灣人認同意識的特質與基礎。
城邦全書系書展-單79雙75
定價:580 元, 優惠價:79 458
庫存:3
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之研究
79折
作者:蔡蕙如  出版社:博揚文化  出版日:2024/06/14 裝訂:平裝
民間文學可以說是先民所共感的情緒,從他們的詩的想像力的總計,也是思維宇宙萬物的一種答案,同時也就是民眾的思想行動的無形的支配者。(李獻璋 .1936)
新書特惠
定價:500 元, 優惠價:79 395
庫存:1
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
滿額折
作者:林欣楷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22/10/26 裝訂:平裝
臺灣真的是足球沙漠嗎?足球在臺灣的百年歷史,為何會被遺忘?什麼力量中斷它的發展?如何再續足球在本土的生命力?二十世紀初,劍橋大學畢業的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萬榮華,帶著一顆足球來到南臺灣。不久,日本教師也把足球帶進北部的學校。臺灣一度常見年輕人在公園、在街頭踢球的景象。長榮中學校隊也曾遠征日本挑戰足球強校。然而,一度蓬勃發展的足球運動,在戰後國民政府來臺後發生重大轉折。臺灣被納入中華民國的體育行政體制。受到國共對抗、國際外交處境影響,運動被賦予了功利的奪牌目標。足球運動在臺灣,從少年們的恣意奔跑,到在體制中夾縫求生,直到今天……一百年來,不同世代、族群、性別的人們,在臺灣懷抱過足球夢。我們的足球夢,穿越時代而綿延,與彼此共鳴。然而,這個夢也受到各種力量的干預。本書作者林欣楷挖掘出臺灣失落的足球記憶,勾勒深刻影響著足球發展的體制印記。這是一本歷史之書,也是一本為臺灣足球請命之書!找回足球生根於臺灣土地的生命力!★ 在「足球沙漠」的標籤下,臺灣不曾被看見的百年風景★ 跳脫競賽與運動明星光環,寫出一部屬於臺灣大眾的足球運動史★ 萌芽的足球全民運動、女足力量、移工足球,正為臺灣足球增添色彩★ 運動與足球在台灣,能否擺脫陳舊不合時宜的體制?★ 當代足球俱樂部文化,將為臺灣足球界注入什麼樣的新生命力?「在作者林欣楷詳細地梳理下,從日治時期臺南長榮中學萬榮華校長將足球運動帶進臺灣開始,透過歷史、組織、國際關係與臺灣足球發展歷程,以及不同年代的臺灣足球參與者的介紹,鉅細靡遺地帶領讀者一起了解臺灣這塊土地與足球運動的百年因緣。這是我所知道第一本從歴史、國際觀點來剖析臺灣足球發展的書,我懇切推薦本書給每一位想更進一步了解足球運動是如何在層層積累下形成今日的樣貌的朋友。」──邱義仁∣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理事長、前行政院副院長「可以說,這本書的可貴之處,是以歷史的架構,訴說著足球的故事,開拓了臺灣的未來。史料的繁瑣與枯燥,欣楷已經幫我們整理好了,我們唯一,也必須要做的,便是坐下來耐心的閱讀,沉浸在豐厚的記憶之中,靜靜的沉澱與思考,尋覓那屬於台灣足球的過去與未來。很多人都覺得足球在地球上是個很熱門、很酷的運動,但彷彿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但是因為有了這本《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才發現其實足球離我們很近很近,夢想也並不遠。作為臺
讀書共和國全書系-單79雙75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1
印「相」中的讀冊年代: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寫真簿冊特色與文化意義
滿額折
作者:吳宇凡  出版社:國立臺灣圖書館  出版日:2021/10/05 裝訂:精裝
本書是和國立臺灣圖書館籌辦的「臺灣日治時期教育寫真簿冊暨裝幀特展」合作所撰專書。著眼於日治時期教育寫真簿冊的內容、結構到符號轉化,更藉由產生的方式探討簿冊的編輯與製作。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5 570
庫存:1
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0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
滿額折
作者:白適銘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9/10/31 裝訂:平裝
日治時期以來,隨著殖民政府全面性的現代化建設,臺灣美術界亦產生前所未有的質變,隨著美術教育、展覽等新型態的藝術機制出現,一個具現代文化特質的美術社會誕生,而由民間發起成立的美術團體,亦在美術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895至1945年間,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美術團體,不僅參與成員眾多、屬性多元,分布範圍更擴及臺灣各地,發展景況超乎想像。然而有關這些美術團體的研究,卻仍未被清楚認識。本書透過日治時
定價:900 元, 優惠價:9 810
庫存:1
福爾摩沙與扶桑的邂逅:日治時期台日文學與戲劇流變
滿額折
作者:吳佩珍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22/03/22 裝訂:平裝
本書重新省視台灣、日本乃至東亞區域之間「越境」的歷史、文學、戲劇現象,其中如何呈現移植、抵抗、消長、互補與易位的諸多面向。構成為三部八章,第一部主要以「敗者史觀」重新檢視參與「乙未戰役」而渡台的「敗者」集團,以及之後承襲「敗者」系譜的渡台日人其殖民事業與文業。第二部透過「戲劇現象」觀察日本帝國境內乃至東亞的人流與政治脈動共振下,如何產生錯綜複雜的網絡。我們看見日本戲劇的近代化透過「演劇改良運動」帶動戲劇改革,與日本帝國擴張的時程與日俱進,「新領土」台灣也成為展演帝國欲望的新舞台。第三部主要探討活躍於日本「內地」的台灣混血詩人饒正太郎與在台日人作家坂口䙥子的「易/異地書寫」。台、日重層與流動的歷史、戲劇與文學現象,有時強化,也有時顛覆二地的「政治力學」關係,甚至在東亞區域遊走,尋求連帶,企圖游離於「帝國霸權」之外。福爾摩沙與日本在歷史、戲劇與文學領域的「邂逅」與拾遺,是本書希望能從被禁錮於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樊籠中解放出來的一些斷片。唯有被解放,才能被看見。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7
你今天做苦力了嗎?:日治時代東台灣阿美人的勞動力釋出
滿額折
作者:賴昱錡  出版社:東臺灣研究會  出版日:2013/04/01 裝訂:軟精裝
本文將東臺灣阿美族勞動力視為研究的主要視角,以歷時性的研究方式將歷史的縱深拉展開來,探討阿美族部落與阿美人的勞動力自部落讓渡給國家後,對東臺灣開發與建設的貢獻,以及阿美族傳統部落社會文化的持續與變遷。 過去,一般東臺灣開發史的研究成果,多側重於漢人與日本人為中心的歷史研究,而忽略了東臺灣「多族群」的人文特性,以及阿美人在東臺灣發展上的貢獻與重要性。然而,筆者認為透過本文的研究,並相當程度關照阿美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 180
庫存:1
台灣公宅100年:最完整圖說,從日治、美援至今的公共住宅演化史
滿額折
作者:沈孟穎;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2021/03/25 裝訂:平裝
國內唯一一本介紹台灣社會住宅演進史的圖文書完整記錄台灣公共住宅從1920年開始的發展背景、演進及轉換過程專文推薦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蕭宗煌台灣現代建築學會會長暨中原大學副教授 黃俊銘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王俊雄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名譽教授 傅朝卿住宅是集體消費商品?還是確保人民基本生存權利的物品?真的住者有其屋嗎?房地產商炒作土地、墊高地價,都市裡仍一屋難求,老人化讓居住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庫存:2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日治時期的230所台灣神社田野踏查
滿額折
作者:金子展也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2020/07/08 裝訂:平裝
最強田野調查!神社VS產業,還原台灣50年近代史。★全台第一本,從台灣在地日本神社探究日治歷史的調查記實。★450幅史料照片珍貴收錄。★耗時15年,查找超過400所,作者親自走訪並考證梳理全台從南到北230所,日治時期建造神社其來歷和現狀。從明治28年(西元1895年)到昭和20年(西元1945年),日治時期50年間,台灣興建了大大小小的神社,奉祀日本神明。本書完整收錄230所神社來歷和現狀:從地
讀書共和國全書系-單79雙75
定價:880 元, 優惠價:79 695
庫存:3
商跡:日治時期到戰後台商的海外拓展故事,管窺台灣在世界的影響力
滿額折
作者:曾齡儀; 謝濬澤; 許瓊丰; 楊子震; 陳尚懋; 王文岳; 郭忠豪; 楊豐銘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4/03/02 裝訂:平裝
一群漂泊他鄉的遊子一段影響台灣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橫跨中國、日本、泰國、越南、巴拉圭、法國以台商在世界各地經商的故事管窺台灣連結國際的軌跡「百年來台灣商人在不同地區,透過各式各樣的商業項目,包括製冰業、茶產業、真珠事業、機車製造、製鞋、五金百貨以及餐館等,不僅在經濟上有所貢獻,更重要的是,透過他們的在地深耕,建立了台灣在海外的影響力,開拓了台灣的國際空間。」——台北醫學大學教授曾齡儀主編你對台商的印象是什麼?舉凡財經議題到政治新聞,都不難看到「台商」二字,不同於其他國家,台灣商人面臨的不僅是商業層面的難題,還有時時變動的政治與國際情勢,每個決策都考驗著判斷的勇氣與冒險的膽量,然而百年前的台商是怎麼出走的?接軌國際的篳路藍縷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本書共分為兩個部分,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的台商,循著脈絡走到1980年代以後的台商,看時代背景如何影響台灣商業的運作模式?飄洋過海的台商如何挾帶著文化的浪,築出台灣與世界交流的航道?透過本書的八篇文章,走進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時代,在歷史的航線上重新認識「台商」。生活在他方的身分認同該怎麼看?是台灣人還是日本人台商是台灣的商人嗎?日治時期台灣人屬於日本帝國臣民,在海外(中國、東南亞)的台灣人被稱為「台灣籍民」,日本國籍的身分對台灣人相對有利,基於中日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台灣人當時在中國享有治外法權,甚至在汕頭開拓了屬於台商的社群,但1930年代中日關係惡化之後,那些台商該何去何從?他們如何走到今日?隨著歷史更迭的身分國籍的界定不只影響這些台商們的法律權益,一場二十世紀初的商業糾紛,竟然引起國與國之間的商戰?巖泉號與萬寶源號的茶葉帳款糾紛竟牽扯出身分認定的羅生門?中、日雙方會如何交手?自十九世紀開始,西方勢力不僅影響了亞洲軍事與貿易的發展,國際觀與外交體系也在此時悄然植入國家與人民的思想,那雙看不見的手在這場商戰中又如何發揮作用?日久他鄉是故鄉久居異鄉的台商,不免與當地產生了情感的牽絆,民族的向心力也促使台商們建立組織,藉此連結情感,在異鄉打造安身立地的第二故鄉。但越深耕他國是否就會越模糊了家的想像?2021高雄獎影像暨科技媒體藝術入選獎洪鈞元的作品「我與母親的民國六十四年」中所寫道:「家對我來說定義非常模糊。我不知道哪一個算是我家」。全球化的影響,對台商來說,異鄉是僑還是家?這些現象原來和台商有關係!搭起多元族群的橋樑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
城邦全書系書展-單79雙75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3
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隱藏地圖中的日治臺灣真相【典藏修訂版】
滿額折
作者:陸傳傑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2024/07/10 裝訂:平裝
暢銷文史作家 陸傳傑 深入解讀日本人留下的地圖遺產揭示統治者在臺灣推動的都市計畫、交通建設與經濟產業如何實現大日本帝國的願景與野心全新裝幀、排版設計,大幅提升易讀性與典藏價值地圖迷與臺灣文史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必收之作!|從精美如工藝品的90餘幅古地圖,理解臺灣邁向現代化最關鍵的半世紀| 繪製精美的地圖是日本民族追求精緻工藝的表現之一,也顯現了日本人對精密物件、技術不可自拔的迷戀。 早在現代三角測繪技術傳入之前,日本人便以傳統的辦法繪製了不少精緻的老地圖。和明清時代中國的老地圖相較,同時期日本人繪製的地圖精確的多了,製版、印刷也較講究。 古代中國繪製精密的地圖屬於至高無上的軍國機密,除了帝王將相,一般平頭百姓無緣得見。所以繪圖技術即使發展較早,也只在小範圍內流傳。古代如此,到了1987年國民政府解除戒嚴之前,較精密的地圖在臺灣也仍屬保密的範圍,不得公開發行。這對測繪技術的提升是相當不利的。 反之,日本地圖很早就成為流通的商品,即使在殖民地臺灣,1905年出版的〈臺灣堡圖〉,除了基隆、高雄、馬公三處軍事要塞的附近地區,其他地方的地形圖,全都交由〈臺灣日日新報〉公開販售。1895年日本佔領臺灣之後,基於統治與發展產業的需求,日本人繪製地圖的「癖好」得到大肆發揮的機會,測繪了都市計畫、鐵公路、軍需產業、水利設施、族群人口……等各式各樣的臺灣主題地圖。|地圖,是比文字更客觀的史料文獻| 這些主題地圖充分顯示日本政府在臺灣進行的統治進程、基礎建設與生產建設的方方面面。有些地圖比字面資料更能說明,日本政府統治臺灣五十一年的真實狀況。 文字述說的歷史常自覺或不自覺的夾帶撰述者的意識形態,地圖的繪製不能說可以完全避免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繪製地圖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與成本考量,單單是為了態度與意識形態的宣揚,以地圖的型式呈現,不僅不經濟,有時也未必可行。所以,地圖的可信度常常超過單純的文字資料,這也是本書出版的考量之一。|地圖遺產與戰後臺灣的復原建設| 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臺灣,臺灣人民從廢墟中,逐步修復的交通、產業基本設施,在往後的二十年間,基本上滿足了臺灣社會的需求。直到1960年代中期進口替代產業的興起,發展遇到瓶頸,才有了1970年代新一波的「十大建設」的需求。同樣的,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地圖也在這二十年間繼續發揮「餘熱」,為生產建設與社會建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服務。其中各
讀書共和國全書系-單79雙75
定價:650 元, 優惠價:79 513
預購中
東、西文化交錯下的小説生成:日治時期臺灣漢文通俗小說對東亞/西洋小說的接受、移植與再造
滿額折
作者:林以衡  出版社:稻鄉  出版日:2019/08/01 裝訂:平裝
本書旨在探討日治臺灣漢文通俗小説,如何在東/西文化的交互影響下生成;以及由東亞、西洋文學的脈絡出發,探究它對雙方小説的接受、移植與再造。日治臺灣文人對中國、日本或西洋翻譯小説閲讀後,將其透過傳抄、模擬的方法,再造為臺灣漢文通俗小説的形式與內容,最後傳達給日治臺灣讀者閲讀,日治臺灣閲讀者因此能從中接受到東、西文化交錯下多層次的閲讀體驗。同時,日治臺灣漢文通俗小説跨界容納多元文化,成就己身繁盛面貌的特
定價:510 元, 優惠價:9 459
庫存: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