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456 元優惠價
:90 折 410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曾一度被視為「真理之化身」,而今仍被尊稱為「學問之父」、「智者之大師」的亞里斯多德,乃人類有史以來最傑出的思想家之一,為西方知識界的巨擘,其思想影響世人歷久不衰。由於其所處之時代距今甚遠,且於彼時科技 、資訊之貧乏,其有關實驗性之知識難免有落伍之感;但其有關純理論性之知識,仍極具時代價值,影響世人既深且鉅,故世界各國介紹其思想之書籍不勝枚舉。反觀國內,卻不易找到一本頗具完整且有系統地介紹其思想之書籍, 實乃一大遺憾。若能將其有關邏輯、宇宙、人類、存有者之為存有者、上帝、倫理、政治、教育及藝術各方面之言論加以忠實與有系統的介紹,想必足以彌補此一遺憾,而這亦正是本書之宗旨,盼能對研究其思想有興趣者具有參考 價值,進而加以發揚光大以建立健全的哲學體系及肯定人生之真諦。
作者簡介
曾仰如(1935~1991)
學歷/
香港亞爾伯學院哲學系
美國烏克蘭亞爾伯學院宗教學項士
義大利羅馬多瑪新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曾任教於臺灣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世新大學等校
著作/
《柏拉圖的哲學》
《宗教哲學》
《十大哲學問題之探微》
《形上學》
《杜會倫理學》
《倫理哲學》
序
自 序
英國名歷史學家兼小說家威爾斯(H. G. Wells, 1866-1946)當被問及世界歷史上三大偉人為何許人也?曾經一番思索之後,肯定地指出,非耶穌基督、釋迦牟尼、亞里斯多德莫屬,由於前二者對人類意志的影響至深至鉅,而亞里斯多德乃對人類理性方面的影響最為深遠。
的確,亞氏曾引導人們作有系統的思考,如何根據客觀事實作分析、綜合的工夫,以成功地達到追求真理的目的,從而決定了西方學術的發展方向,直接或間接地塑造了西方人的思想模式,其功厥偉,無可倫比。
「人天生有求知慾」,此乃亞氏在《形上學》上開宗明義之言,亦為千古名句,所以他對各種事物鉅細靡遺,付諸極大的興趣與關懷,並加以鑽研與探微。因此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亞氏即能把在他之前和同時代的人所思、所言,及所提出的問題做通盤的討論、思考、徹悟之後均能提出相當正確的解決之道。
亞氏還發明了科學研究方法與嚴謹的推理模式,以便有條不紊地整理、推論與分析當時所有有關於全部人類的廣泛知識。由於在其時科技的不發達,資訊之貧乏,研究對象距當時年代的久遠,考證遺賢文獻之不易,他所能利用的工具與資源亦甚有限,是以,亞氏的知識領域亦受某種程度的限制,故在天文學與其他自然科學上難免有所偏差。縱然如此,他仍力圖克服環境上的困難,以銳利的觀察力、豐富的閱歷、出類拔萃的才智、客觀的態度、冷靜的思考、無比的毅力在各種學科上,為全人類作了最大的貢獻,因而能成為一位史無前例的一代宗師,集天文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史學家、哲學家於一身。「他的著作汗牛充棟,而這些著作實在包含了人類各項優美的才華,因此,我認為它們是很合適於編排成一個目錄。」以上是寫哲學家生平的傳記作家狄奧黎詩烏斯(Diogenes Laertius)對亞氏的讚語。的確,亞氏對人類文化與文明影響之大,雖不敢言絕後,然確實是空前的,吾人若要詳作敘述,恐怕要寫成一本如同西洋思想史那般的長篇著作。
亞氏也是首先研究比較政治及分析各種政體之優劣的學者,並深入的探討人所具有的心理、生理和倫理活動。他對個人與國家、教育與法律、德行與幸福的關係所作的分析,使他成為舉世無雙、無可匹敵的第一流倫理、政治、教育學家。他對文學、詩詞和戲劇的透視與評論所產生的影響力更是不同凡響、歷久不衰;自然他對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的貢獻更是無人可出其右、堪與比擬。因此,研究亞氏思想的發展史專家耶克爾(W. Jaeger),當其評估亞氏的歷史地位時所作的評論堪稱中肯:「亞里斯多德這個名字乃意味客觀、永恆、長久以來的整個抽象思想界之知識巔峰,及士林哲學家心目中之偶像。……雖然今日已不像過去一樣,把他視為真理的化身,然而,作為西方知識界的巨擘,其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與影響力,的確並不因著過去五百年,人們為了擺脫其思想之窠臼,給歐洲文化所帶來的哲學成就而減低。」所以亞氏永遠是大詩人但丁心目中承先啟後的「智者之師」(il maestro di color che sanno)。「哲學家的代表」(The Philosopher)、「學問之父」、「真理的化身」、「智慧的象徵」、「知識的結晶」等尊稱,對亞氏而言,誠為實至名歸也。
緣於此,吾人委實對他有加以研究之必要。筆者鑑於國內介紹其思想的書籍寥寥無幾,是故即使個人才疏學淺,仍大膽著手進行撰寫之工作,雖然其間經歷諸多困難,夜闌人靜擲筆而嘆,然而仍奮力不懈,期能對讀者作周全的介紹與忠實的交代,但限於篇幅難免有遺珠之憾,尚祈前輩高明指正,不勝銘感。
曾仰如謹識
民國七十八年一月
目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 序
代號說明
第一章 生 平
第二章 著 作
第三章 邏輯學
第一節 理智的行為
一、初步認識──簡單概念
二、判斷、命題和原理
三、推論
四、論證明
第二節 論學術
一、意義
二、特性
三、種類
第四章 宇宙論──物性學
第一節 物體的起源與結構
一、原質
二、原形
三、匱乏
四、組成體
第二節 物體的生與滅
一、意義
二、過程
三、個別物之形成──個體性之基本要素(原理)
第三節 論物性及其相關概念
一、物性
二、原因
三、目的
四、必然
五、偶然
第四節 變動及其相關概念
一、變動
二、分量
三、連續體
四、空間與真空
五、位置
六、時間與久暫
第五章 生物學與人類學(心理學)
第一節 植物生命
一、生命的意義
二、魂的意義和種類
三、生魂的功能
第二節 感性生命
一、感覺
二、感覺能力、感官與感覺物
三、外在感官
四、內在感官
五、感性欲望
六、移動能力
第三節 理性生命
一、靈魂的意義與性質
二、靈魂的起源
三、靈魂的能力
第六章 形上學
第一節 意義與對象
第二節 重要性與價值
一、對人而言
二、對學術而言
第三節 研究內容
一、存有者的特性
二、第一原理
三、存有者的類比
四、實現與潛能
五、存在與本質
六、範疇
七、原因
第七章 神 學
第一節 神的存在與性質
一、宇宙的秩序
二、事物完美的等級
三、心理經驗
四、宇宙事物的變動
第二節 神與世界的關係
第八章 倫理學
第一節 論目的
第二節 論善
一、善的定義
二、善與事物(存有者)的關係
三、至善
第三節 論幸福
一、構成幸福的條件
二、不具備真幸福條件之事物
三、具備真幸福條件之事物
四、伴隨幸福之事物
第四節 論德行
一、德行概論
二、德行細論
第九章 政治學
第一節 政治學在學問中的地位及所研究的課題
第二節 國家(政治團體)的起源與性質
第三節 國家的結構
第四節 國家的分子
第五節 成立國家(理想)的條件
第六節 國家的目的
第七節 達到國家目的之方法
一、正義
二、法律
三、教育
四、戰爭
五、財產及其私有與公有──共產主義
六、奴隸制度
七、國家的體制──政體
八、革命
第十章 教育哲學
第一節 教育目的
第二節 教育制度
第三節 教育內容
第四節 教育步驟
第五節 教學技巧
第十一章 藝術哲學(美學)
第十二章 亞里斯多德哲學之回顧及其對後代的影響
第一節 從亞氏逝世到西元前第一世紀
第二節 從西元後第一世紀到第五世紀
第三節 從第六世紀到第十世紀
第四節 從第十一世紀到第十五世紀
第五節 從第十六世紀到第二十世紀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內容索引
自 序
代號說明
第一章 生 平
第二章 著 作
第三章 邏輯學
第一節 理智的行為
一、初步認識──簡單概念
二、判斷、命題和原理
三、推論
四、論證明
第二節 論學術
一、意義
二、特性
三、種類
第四章 宇宙論──物性學
第一節 物體的起源與結構
一、原質
二、原形
三、匱乏
四、組成體
第二節 物體的生與滅
一、意義
二、過程
三、個別物之形成──個體性之基本要素(原理)
第三節 論物性及其相關概念
一、物性
二、原因
三、目的
四、必然
五、偶然
第四節 變動及其相關概念
一、變動
二、分量
三、連續體
四、空間與真空
五、位置
六、時間與久暫
第五章 生物學與人類學(心理學)
第一節 植物生命
一、生命的意義
二、魂的意義和種類
三、生魂的功能
第二節 感性生命
一、感覺
二、感覺能力、感官與感覺物
三、外在感官
四、內在感官
五、感性欲望
六、移動能力
第三節 理性生命
一、靈魂的意義與性質
二、靈魂的起源
三、靈魂的能力
第六章 形上學
第一節 意義與對象
第二節 重要性與價值
一、對人而言
二、對學術而言
第三節 研究內容
一、存有者的特性
二、第一原理
三、存有者的類比
四、實現與潛能
五、存在與本質
六、範疇
七、原因
第七章 神 學
第一節 神的存在與性質
一、宇宙的秩序
二、事物完美的等級
三、心理經驗
四、宇宙事物的變動
第二節 神與世界的關係
第八章 倫理學
第一節 論目的
第二節 論善
一、善的定義
二、善與事物(存有者)的關係
三、至善
第三節 論幸福
一、構成幸福的條件
二、不具備真幸福條件之事物
三、具備真幸福條件之事物
四、伴隨幸福之事物
第四節 論德行
一、德行概論
二、德行細論
第九章 政治學
第一節 政治學在學問中的地位及所研究的課題
第二節 國家(政治團體)的起源與性質
第三節 國家的結構
第四節 國家的分子
第五節 成立國家(理想)的條件
第六節 國家的目的
第七節 達到國家目的之方法
一、正義
二、法律
三、教育
四、戰爭
五、財產及其私有與公有──共產主義
六、奴隸制度
七、國家的體制──政體
八、革命
第十章 教育哲學
第一節 教育目的
第二節 教育制度
第三節 教育內容
第四節 教育步驟
第五節 教學技巧
第十一章 藝術哲學(美學)
第十二章 亞里斯多德哲學之回顧及其對後代的影響
第一節 從亞氏逝世到西元前第一世紀
第二節 從西元後第一世紀到第五世紀
第三節 從第六世紀到第十世紀
第四節 從第十一世紀到第十五世紀
第五節 從第十六世紀到第二十世紀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內容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