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收集十一篇文字,分成三部:
第一部包括〈儒家大同思想的現代意義〉、〈恕道哲學〉、〈大有為的政治思想〉等三篇;
第二部包括〈我〉、〈高高興興的活著〉、〈生命的創造〉、〈我的摸索〉等四篇;
第三部包括〈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孟學要旨〉、〈憂患意識看老子〉、〈摒棄宋明理學的衰論,樹立大有為的政治思想〉等四篇。
第一部論傳統,第二部說自我,第三部講現代。這十一篇學術性文字,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散文家的生動筆調,二是哲人的生命歷練,三是儒者的現代關懷。本書跳開學究論文的死窠臼,而走出一條積極入世的活路來。
作者簡介
張起鈞
湖北枝江人。民國五年生于北平,北京大學政治系畢業。民國七十五年暑期,從師範大學國文系教職退休,同年年底因病去逝。首應邀前往美國華盛頓、夏威夷、南伊利諾各大學講學,是國際馳名之老子哲學專家。
氏著作極多,哲學專著有:《中國哲學史話》、《智慧的老子》、《老子哲學》等,哲理散文有:《大漢心聲》、《儒林逸話》、《道家智慧與現代文明》等。近十年來,用心於大同之學,期能融會中西文化,為人類未來開出一條大道來,惜天不假年,《恕道與大同》正是先生最後遺作之結集,可看出其一生心智生命之所在。
序
燈下哭師讀遺稿
這是吾師起鈞教授最後的遺著,也是代表他一生思想最重要的幾篇文字。
前年(七十五年)十二月初,老師匆匆的離去,留下了許多文稿。他的公子萬有先生來電,希望我們幾位弟子幫忙代為整理出版。正好去年十一月十二日,我和吳森教授相偕回國參加國際孔學會議。便於十四日晚上,約同王邦雄,曾昭旭教授一起整理。師母搬出了老師所收藏的文稿和遺著,大大小小有十幾包。其中除了兩包吳森教授和我寫給老師的所有信件(可見老師對學生關懷之深),及一包老師用端正的毛筆楷書所抄寫他在大陸辦報時的幾十篇時論社評(可見老師寫作的一絲不苟)外,其餘都是他最近幾年來,撰寫他一生思想的稿件。在這裏,我們發現了他寫作的一段艱辛的過程。
平時,我們常聽老師說:他的文章是哭出來的。但卻不知道他是怎麼樣的哭法?可是從他的遺稿中,卻發現了他構思之深,用心之苦,和下筆之細。任何一篇論文都是經過他長時間的推敲。譬如有關同一篇文字有許多大同小異的綱要,這說明了他在構搭一篇文章時,便下了很大的設計功夫。接著他收集了無數參差不齊的紙條,上面都寫著他零散的心得。現代學者寫論文,往往利用許多卡片,搜集了各種資料,而老師的這些紙片,卻是他隨手拈來,所寫下的心得記錄。可見他的文字都是從自己的心胸中流出來的。現在,我們讀他的文字,只覺得一氣呵成,非常順暢,又那裏知道在這一氣呵成之前,卻是經過他斷斷續續,千錘百鍊而成的。
在這些遺稿中,我們一共收集了十一篇文字,把它們分輯成三部:第一部,一共三篇。這些文字可說是老師一生學術上的結晶。雖然他生前出了好幾本有關老子哲學的著作,極有見地;又教了幾十年《老子》的課,被學術界公認為《老子》的權威。但老師的志不在此。他曾自嘲說:教《老子》只是騙飯吃罷了。他的志趣乃是要建立一套救世救人的學問。這一志趣,直到他五十九歲那年,創立了「大同學會」,及文化大學的「大同研究所」,才有了具體的表現。自此以後,到他臨終的十年,他可以說把全部的思想精神都投注在大同的學說上。「儒家大同思想的現代意義」一文,便是他呼籲大同學說的一篇世界性的宣言。歷來學者雖然對大同思想也有觸及,但都是限於歷史的、考證的,而老師這篇文字,卻是現代性的,世界性的,而且是為未來人類解決問題的。從這一方面來寫,本文恐怕還是古今中外的第一篇。然而只談大同的理想還是不夠的。任何學說如能站得住,傳得久的話,必然都有一個深厚的哲學基礎。於是老師便為大同學說找到了儒家的哲學基礎,就是一個「恕」字。在「恕道哲學」一文中,老師不僅從人性的深處來說恕,而且從天道的根源上來說恕。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恕」是孔子思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德行。可是學者們的論恕,幾乎都是引經據典而談。沒有一人能像老師一樣,從淺近的心理中,平凡的生活上娓娓道來,把恕引入我們心中;把我們引入恕中。這是理與情的相融。以我的愚見,在老師的所有作品中,這篇文字應是代表之作,而且是不朽之作。老師喜談「飲食之道」,就套句飲食的話來作譬。有些學者的工夫,好像是飯館裏的二廚,把菜分類切好,把香料分配放好,而老師正像大廚,經他那妙手一炒,便把那些互相獨立,甚至互相排斥的生菜之味,調和成一道可口的上品佳肴。然而單有哲學的基礎,仍然不夠,還須落實在實際的政治上,所以老師接著又寫「大有為的政治思想」一文,副標題是「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三民主義領導世界」。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標題時,著實大吃了一驚。因為老師雖然非常敬佩孫中山先生,但從來沒有和我們談起三民主義的理論,我也根本沒有聽過他要寫有關三民主義的文字。可是當我讀完了這篇文字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不願「大同學說」和「恕道哲學」成為空談的理論,所以把它們歸結到三民主義上,藉通過實際的政治,把儒家的偉大理想與思想實踐出來。這是老師用世的苦心。但他的這一歸結,絕不是一種理論的預設而已。凡是讀了這篇文字的人,我想都會有一種為三民主義而驕傲的感覺,也都會有一種為實踐三民主義以達到世界大同理想的使命感。
第二部,一共四篇。這些文字乃是老師在追求大同理想,研究恕道哲學的過程中,返觀內心,體驗生命而寫成的。大同的「全」不是混然的一體,而重在個別的精粹;恕道的「推」不是只講以己度人,而重在自我的充實。在「我」一文中,老師強調了儒家自強不息的人生觀。所以該文副題為「自強人生的序曲」。所謂「序曲」就是說明在恕道運作中,這個「我」乃是第一步。在中國哲學裏,重視「我」的學說很多,如莊子講「真我」,禪宗講「本來面目」,這些思想都偏於空靈,而恕道的「我」卻是要活在人間,活在希望中。為了要使這個「我」積極的活著,老師在「高高興興的活著」一文中,提出一種悅樂的人生觀。這並不是要我們一味的追求快樂,而是要我們以悅樂的心情對付一切,而是要我們把自己的悅樂帶給別人。如果大同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悅樂,這不是大同,而是共產;如果恕道不是傳達人與人之間的悅樂,這不是恕道,而是霸道。為了使悅樂能向上的,更積極的表現,老師在「生命的創造」一文中強調了做人的道理。這個做人的道理,不是從外面加在人身上的教條,而是順著個體的悅樂,生命的上揚而建立的。這一篇在第二組的文字中是比較吃重的,它和「恕道哲學」正好是前後呼應。儒家思想裏常常忠恕連言,忠是盡己,而本文就是一篇盡己之學。最後一篇「我的摸索」,是老師逝世前半年,師大退休時,在師生朋友為他舉辦的茶會中提出的。這是老師以現身說法來實證這個「我」。這是一個哲學的自傳,也是一個哲學的自剖。他前面提出那套理論學說,都可以在本文中找到了源頭。
第三部,一共有四篇。這些文字分論孔、孟、老子和宋明理學,都是討論學術的作品。「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是為新加坡倡導儒學而作,這是老師向外宣揚大同思想的努力。「孟學旨要」一文是老師對孟子精神的遙契。老師一生最敬佩孟子,因為孟子有大抱負、大擔當,而能直承儒學的道統。「憂患意識看老子」一文,這是老師經過了對這「我」的體驗之後的一個新看法。因為「憂患意識」四字都是就儒家思想來論的。以前老師寫老子思想,雖然不承認老子是消極的,但都就自然主義、退化史觀、消散政術,和恬淡人生來論老學的特徵。而本文卻以儒家的意識,發揮了老子積極救世的一面。最後「摒棄宋明理學的衰論,樹立大有為的領導思想」一文,更是一篇極有震撼力的大文章。在《中央日報》登出後,各方的反應非常強烈。但多半都是認為老師講出了他們心中所要講的話,當然也有一些為宋明理學辯解的。其實老師本文在表面上是指出宋明理學的流弊,實際上,正是撥雲霧,而為了見青天。所強調的,乃是儒家救世救人的大有為思想。如果只以宋明理學的得失來討論本文,實在是錯會了本文的用意。程朱陸王如果地下有知,相信也會雙手讚成這種大有為的思想,因為這本是孔孟一脈相傳的道統精神。
老師在剛退休後,便遽然而逝,使得學術界都為他歎息;使得朋友學生們都為他痛惜,因為他還有太多的話要說,還有太多的東西要寫。可是當我讀完了這幾篇文字之後,卻覺得老師了無遺憾,因為單單這幾篇文字,已經夠好了,夠多了。在文化學術的接力賽中,老師這一棒是跑得這樣的快;這樣的漂亮!緊跟著的,是我們要怎麼樣的跑?才能使老師不為我們而感覺遺憾呢!
最後敬錄老師的詩一首,以誌我們對他永遠的懷念:
「能文未承時人戴,
韜略空懷不參單,
馮唐自幼即白髮,
李廣竟判難帶兵,
辦報結社經世志,
呼籲大同匡濟心,
天不喪文聊自解,
假假真真希聖人。」
(按:本詩為老師敬和陶希聖先生之詩而作。原載於《名人好書雅興》一書。當年老師考軍校十一期,因體檢被淘汰,轉而考入北大政治系。而陶先生正是該系主任。)
受業弟子
吳 怡 敬撰於
美國舊金山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一日
目次
燈下哭師讀遺稿
第一部
儒家大同思想的現代意義
恕道哲學
大有為的政治思想
第二部
我
高高興興的活著
生命的創造
我的摸索
第三部
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
孟學旨要
「憂患意識」看老子
摒棄宋明理學的衰論,樹立大有為的領導思想
附錄
論學書兩通
最後一場演講──發揮儒家生命的熱力
第一部
儒家大同思想的現代意義
恕道哲學
大有為的政治思想
第二部
我
高高興興的活著
生命的創造
我的摸索
第三部
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
孟學旨要
「憂患意識」看老子
摒棄宋明理學的衰論,樹立大有為的領導思想
附錄
論學書兩通
最後一場演講──發揮儒家生命的熱力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