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278 元優惠價
:90 折 250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全面展現當代重要詩人洛夫的心路歷程及其精湛的詩藝。從語言、意象、悲劇意識、莊與禪、歷史題材諸方面,闡述洛夫詩歌的美學意義及歷史價值;既有感悟式的具體解析,更有縱橫式的整體把握。
以五四以來漢語詩歌發展為背景,以西洋現代詩為參照,對於由洛夫詩作及其詩論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加以探究,並對現代漢語詩歌的演變及純正詩歌觀念之確立,提出了初步的、探索性的意見。
作者簡介
費 勇
一九六五年生於浙江省湖州市。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吉林大學文學碩士。現任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講師,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成員。著述以文學評論為主,兼及詩與散文的創作,作品見於大陸、臺灣、港澳及東南亞等地的報刊雜誌。
序
引 言
當代文學批評不僅有著一般文學批評所具有的靈魂冒險,而且還有著嚴峻的時間冒險。當代文學批評面對一大批與我們同時代的作家作品,如何從中判別有長久價值的或過眼煙雲的?為什麼選擇這幾位作家或這些作品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能夠確知這些作家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這都是任何一個嚴肅的當代文學研究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短見、粗淺的廣告式書評作風,使許多所謂的「當代文學批評」只有「一次性消費」的作用。批評文字要獲得生命力,首先要求與批評家具有歷史意識和審美能力相交融的品質。因為與對象生活在同一時代,人事的因素、時間的局限,幾乎無法超越,但真正的批評家恰恰要在這無法超越中超越,方顯出批評的純真與智慧。當代文學批評一向為學院派所指摘,主要的依據即在於當代文學批評的對象缺乏經典性,情況常常是這樣的:批評對象的毫無價值,決定了批評本身的低俗。學院派的指摘不是沒有偏頗之處,但足以引起每一個當代文學研究者的注意。媚俗是當代文學批評中的大敵;權勢、金錢或流行風尚諸因素束縛了「批評家」的心靈。對於當代文學的批評家來說,沒有比超越的情操更為可貴的了。超越人世的偏見,超越作家本身,超越時代本身,而以純粹的文學精神執著於文本本身,才可能得出純粹的判斷。實際上,真正的當代文學批評遠較學院式的研究更具革命性的價值,與當代的作品一起,它們反映出這個時代最深邃的人文精神和美學本質。批評來自創作,而又反過來影響創作;任何一種創作思潮,總是隨著理論的自覺而趨於成熟。所以,批評不是裁判,不是以幾條莊嚴但枯燥無聊的教條去規範最豐富最生動的創造活動。批評是理解、是發現,批評就是一種創造。
作家們往往因批評家的知音式評論而欣喜萬分,對於批評家而言,也往往因作家恰好為自己提供了一個可藉以進行理論發揮與創造的文本而激動不已。本書的批評對象之所以選擇洛夫先生,原因既簡單而又複雜,那就是,他的詩歌為本書的作者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可以對五四以來中國新詩的一些基本問題作一掃描式的回顧與探討;洛夫的詩歌具有這樣的承受力與包容性,是現代中國詩歌發展中的一個連結點。
劉登翰先生曾說:
在臺灣的現代詩運動中,洛夫是投入最自覺的一個。這種自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創作實踐中。因此,在對於西方現代藝術的探險裏,洛夫不一定是走得最遠的一個(我們注意到同時期比他更「荒誕」的商禽、管管、碧果等),但卻是能夠從中吸取最多有益藝術精髓的一個;同樣,在後來現代詩尋找自己的民族歸屬中,洛夫也不一定是省悟最早和最「中國化」的一個(我們更多注意到余光中),但卻是最善於以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來溝通「現代」,從而將傳統再造的一個。
洛夫從一九五七年出版詩集《靈河》到一九九○年出版詩集《天使的涅槃》,其間近四十年,共有九部不重複的詩集,還有六部詩選,四部詩論集。無論是詩風還是詩觀,都顯得既單純而又多變,反映出他個性的突出與探索詩歌藝術的執著。值得注意的是,他詩風、詩觀的變化折射出臺灣現代詩的發展軌跡,「從早期的純情甜美與親近中國三十年代詩人,到進入現代主義之後的走進西方現代主義,成為『超現實主義』的服膺者與傳播者,而到七十年代之後的『回歸傳統、擁抱現代』立場之確認,以至於近期關於建立『大中國詩觀』的動議,其間的每一步調整、每一次變化,都頗有耐人尋味的契機。基本上可以說,在他身上濃縮著臺灣現代詩的歷史,具體言地體現出臺灣現代詩發展的一種面貌和一個側面。」一九八六年,洛夫獲得吳三連文藝獎,當時的評審委員會給洛夫的評語精當地剖析了洛夫詩歌的前後詩風:
洛夫先生的詩風,早期銳意求新,意象鮮明而大膽,發展騰躍猛捷,主題不在靜態中展現,而在劇動中完成,如同詩人中的動力學家、重級拳手。
當時的洛夫先生,以前衛中堅分子自許,並運用超現實主義的技巧,為現代詩開拓一片新的領域。
自《魔歌》以後,風格逐漸轉變,由繁複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由晦澀趨於明朗,師承古典而落實現實之企圖顯然可見,成熟之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地。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羲,且對中國文字錘鍊有功。
上面引述的這些看法,代表了人們對於洛夫詩作演變的普遍認知,其中有些說法似乎並不那麼嚴密,但至少反映出:洛夫的詩風不斷地變化著,並且在每一個階段他均有紮實的成績。事實上,洛夫的探索到寫作本文為止,仍在繼續著:一九九一年六月他創作了一首奇特的詩〈我在腹內餵養一隻毒蠱〉,這標誌著他又開始在實驗「一種新的詩體」。一九九一年十月又同時發表了四首,總題為「隱題」,在後記中洛夫說:「後現代主義之後,詩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這四首詩便是我思考的結果:一種新形式的實驗。標題本身是一首詩,而每個字都隱藏在詩內,故謂之『隱題詩』,若非細心的讀者,很難發現其中的玄機。你不妨把它視為一種設計的工程,但絕對是詩的。」確實,這些詩並不是靠奇巧才吸引我們的,而吸引我們的是詩本身顯現的魅力。這應當是洛夫著意追尋「禪境」以後的又一次創作高潮,既不同於《石室之死亡》的驚心動魄,也不同《魔歌》以後的平淡圓融;這幾首詩充滿激情,有著洛夫一貫的「豪壯」,但這幾首詩又充滿思辨,充滿著智者的犀利與透徹。且看幾首詩的題目:「我什麼也沒有說詩早就在那裏/我只不過把語字排成欲飛的蝶」、「危崖上蹲有一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鷹」、「做與不做,明天的太陽/和老人斑照樣爬上額頭」,真正是獨立的詩;本身即是一個意境與詩想。這幾首詩中均有警句式的詩句,如:
飛,有時是超越的必要手段,入土之後你將見到
蝶群從千塚中翩躚而出
老是這一套
人人這一套
駁的碎石上刻的還是這一套
照片在牆上,月光在井底
樣樣叫人記起樣樣叫人遺忘
透過洛夫稠密的文字,我們感到的,不僅僅是詩人沉鬱、無奈、莊嚴的生命意識,更是詩人與語言之間的對抗與掙扎,是詩人對於存在真實與語言,真實追尋的悲壯情懷:
我什麼也不想完成
只覺得靈魂比胰子沫稍重一些
不可否認,我們的言語乃
過河之後仍留在對岸任其暴露的一截白骨把玩再三,終於發現
語調不如琴聲,琴聲不如深山一盞燈的沉默
總的來說,這些隱題詩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底,要使每個句子的頭一字連起來是一句話,而又不失詩質,其中的艱巨是不難想像的,而更重要的是,這些詩在風格上又一次發生變化,使洛夫進入一個新的創作高潮。我們不禁想起任洪淵先生意味深長的一段話:
但是我期待的,是他還能夠在六十歲的時候再開始第二次二十歲的反叛。一個一生有好幾次二十歲的人是最幸運的。當代中國是太需要九十歲的歌德了:九十歲開始的又一屆青春,九十歲仍然不能平靜的浮士德精神與靡非斯特精神,信仰與懷疑、創造與破壞、青春與衰老永遠衝突的精神。雖然,洛夫五十歲改寫三十歲寫的《石室之死亡》的願望沒有實現,但是,六十歲應該開始他的《浮士德》了。(真可惜,我仍然不得不提中國現代文學的「外國笫二」,從誰開始世界現代文學的「中國第一」?)我終於在他一九八七年的〈湖南大雪〉和一九八八年的〈是耶非耶〉中聽到了寧靜下的喧囂。這將是一次比早潮更加激越澎湃的晚潮?我聽到了它的序曲和前奏?
儘管現在我們還很難得出什麼結論性的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作為一個詩人,洛夫生命力的旺盛、豐沛在現代中國是極其罕見的。
關於洛夫個性的突出,多半體現在奇崛、沉鬱諸特點上,以至於被稱為「異數」、「詩魔」等等。無論前期後期,洛夫的詩都表現出對哲理思辨的熱衷,他可能是臺灣詩壇上最具哲學意識的一位詩人,他的詩是詩化了的哲學沉思。他曾說:「對我而言,詩人的使命就是透過詩來解除生命的悲苦,這種詩是知性的、是批評的。詩絕不像一束花一樣使人愉快和感動而已,更重要的是使人對生命有所感悟。」洛夫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對於洛夫的詩,爭議很多,但不管哪一方,大概都會承認他「意象語之豐富、奇特與魄力」。詩人的悲哀,不在於遭受批評,而在於被遺忘。
詩人與時間相抗衡,仰仗的不是名譽、地位,而是他創造的文本,詩人的永恒只能借助文本而獲得。因此,我們只有走進洛夫所創造的文本之中,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個詩人的洛夫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後,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本書中的「現代中國詩歌」或「中國現代詩歌」泛指五四以來的中國新詩。
目次
引 言
第一章 洛夫詩歌的語言
第二章 洛夫詩歌的意象
第三章 洛夫詩歌的悲劇意識
第四章 洛夫詩歌中的莊與禪
第五章 洛夫詩歌與歷史題材
附錄一 洛夫詩論選
附鎵二 洛夫年譜
附錄三 洛夫著譯書目及作品評論索引
第一章 洛夫詩歌的語言
第二章 洛夫詩歌的意象
第三章 洛夫詩歌的悲劇意識
第四章 洛夫詩歌中的莊與禪
第五章 洛夫詩歌與歷史題材
附錄一 洛夫詩論選
附鎵二 洛夫年譜
附錄三 洛夫著譯書目及作品評論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