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殷海光(平)
滿額折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殷海光(平)

定  價:NT$ 230 元
優惠價:79181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0元
庫存:6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全書四章,首先系統敘述殷海光的生平與著述,包括他的思想、學術演進的脈絡以及他生息於其中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給予殷海光「五四後期人物」的自詡比較確定的內涵。然後通過現代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趨向, 以五四以來中國思想界所形成的基本理路為關照,分別討論殷海光一生的主要工作,包括引介邏輯經驗論與倡導認知的獨立,賊予自由主義理知詮釋與道德尊嚴,以及足立於「傳統之外」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疏濬與重構,在現代中 國思想演進過程中的歷史性意義與階段性貢獻。

作者簡介

 章 清

四川瀘州人,一九八九年獲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專業碩士學位,現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從事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論著有《胡適評傳》、《亭子間:一群文化人和他們的的事業》,編校多卷本《胡適學術文集》,並在海內外發表了〈中國自由主義:從理想到現實──胡適與殷海光簡論〉、〈自由主義:啟蒙與民族主義之間〉、〈胡適與現代中國學術轉型〉等有關現代中國思想文化方面的論文二十餘篇。

 自 序

關於知識者所成就的知識與成就的道德不可混為一談,而各自具有不同意義,已經是歷時久遠的老話題。在我決定以殷海光先生為考察對象,查閱前人的評析、並不失時機地訪問殷先生的友朋與學生們的時候,最初所得來的印象也由此而來。那就是對殷先生一生的奮鬥,在道德與知識層面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並以這樣的區分為殷先生蓋棺論定。無庸諱言,筆者也是因為深深體驗著殷先生基於純真理想奮鬥的那份苦志與情懷而進入他的世界及其所屬的時代的,只是在系統考察了殷海光思想成長的脈絡,既希望能溝通其在大陸與臺灣不同階段的思想,又試圖結合現代中國思想演進的問題結構與發言模態作為討論的基點,才深信殷先生可以有另一種更為豐富的形象。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悼念瑪麗‧居里(Marja Curie)的一篇演講中,曾耐人尋味地道出,那些取得卓越才智成就的偉大人物,其在道德方面的成就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或許相似的情形也出現在那些富於道德力量的偉大人物身上,他們在才智方面的努力常常為人們所忘卻。從某種意義上講,殷海光大致可歸於後一種人。
 
殷海光先生五十年的生命歷程,恰好前三十年在大陸度過,後二十年生活於海峽對岸。雖說三十年的生命歷程對於一個思想家的思想進程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但由於離開大陸時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學術上殷海光都還只是默默無聞的邊緣人物,留下的歷史印痕並不多;其俗世聲名如日中天主要發生在五○、六○年代的臺灣社會,而到臺灣以後殷海光的形象與在大陸時代相比不啻如天淵之別。這樣儘管只是試圖打通一個人的前半生與後半生,也並不是易於為之的。
 
大陸與臺灣1949年以後三十多年的隔絕,也實際造成了探討像殷海光這樣曾經生活於海峽兩岸的思想家思想演進歷程的困難。從大陸這邊來說,殷海光作為自由主義思想家的形象,是近年來才為學界所知的。五○年代初,金岳霖在一篇自我批評的文字中,曾提及殷海光與沈有鼎、王浩是他三個跟不上時代的學生,或許這也是相當一段時期大陸有關殷海光的唯一記錄。直到八○年代,情況才有所改變。這主要是由於殷海光的學生林毓生先生的論著在大陸出版時,其中收有論述殷海光的文字。以後,隨著殷海光本人的代表作《中國文化的展望》一書在大陸出版,大陸思想界對殷海光的思想也有所瞭解。去年上海的遠東出版社還出版了殷、林二人的論學書信《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而反觀臺灣方面,結合殷海光在大陸時期思想成長的脈絡來討論其思想的文字也並不多見,對於殷海光在大陸時期的活動,人們知之甚少,其中尚有不少得自於印象的模糊認識。這也並不足奇,因為主要所依據的材料──殷海光本人口述的自傳,不僅過於簡略,本身還有不少回憶有誤的地方。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漸漸深入,結合殷海光在大陸與臺灣的活動進行系統的考察也才有了可能。而且經由這樣的溝通,殷海光另一種更為全面的形象也得以凸顯,或許這也是促使筆者從事這項工作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結合五四以來現代中國思想發展的理路,為殷海光一生的主要工作進行評析。就殷海光生活的時代來說,他在大陸的三十年不僅是其思想成長的基礎,而且當他來到陌生的臺灣社會,其實也並沒有從生活於其中的社會中抽離出某種特殊的問題意識,他的發言模態及問題結構都與現代中國思想演進的歷程密切相關。因此將殷海光的思想置於現代中國思想演進的脈絡中進行系統的考察,似乎也是必要的。
 
賦予殷海光在現代中國思想脈絡中一定的位置,是本書關照的重點。基本上,筆者希望能給予殷海光「五四後期人物」的自詡有比較確定的內涵,即通過比較思想史的觀點,以五四一代所形成的基本理路與相應的問題意識,作為討論殷海光思想的基點。就五四一代來說,他們的學業養成以及由此形成的關於中西文化的觀點,學界大致形成了這樣的共識,那就是他們大體上屬於跨文化的一代。作為出生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一代人,其初年的文化養成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係,差不多都是在接受了數年、十數年傳統教育後才進入新式學堂或負笈海外接受西方近代型知識體系,可以說傳統文化的基本特性在他們身上留有不可磨滅的印記。由此五四一代所確立的基本發言模態與問題意識,一方面建基於對傳統文化在精神上有深刻的把握,他們特殊的生活際遇,無疑也決定了無論是批評傳統,還是借助於傳統,首先取決於傳統於他們來說是可以藉典籍文獻或親身的經歷予以實實在在把握的,其運思也無法完全游離於傳統之外。另一方面五四一代對西方文化的瞭解還處在相當浮泛的階段,西方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各方面經他們的化約成為輕易就被理解的綜合體。於是承襲了西方啟蒙運動理性精神的五四思想,對於科學理性、進步觀念所抱持的高度樂觀,甚至超過西方對理性主義尚不乏批判意識的啟蒙運動。而反觀殷海光,作為生平意義上的五四之子,是誕生於一個以告別過去文化為榮光的年代。由於1919年在中國文化史上所具有的特殊的象徵意義,因此殷海光初年的文化養成,足以使他成為一代文化新人,所接受的完全是西式近代型教育,而生活本身也已昭示了與文化傳統的疏離。亦即是意味了,殷海光學業養成的土壤,更具實質性意味的是五四以來在中國思想舞臺所形成的那套發言模態與問題意識。只是由於傳統的思想學說是他所不甚熟悉的,難以作為認知對象,這樣,殷海光只能努力於對西方文化的瞭解上傾注更多的精力,建構一套新的認知模式來表達其見解。我們也將重點討論到,無論是殷海光引介邏輯經驗論與倡導認知的獨立,還是賦予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理知的詮釋與道德的尊嚴,抑或是其所確立的立足於「傳統之外」省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發言位置,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意味著殷海光沿著五四所形成的基本理路,作了推衍性的發揮,代表著五四思想新的進程。更有意義的是,在其生命的晚年,逐漸擺脫了對於西方似乎是確定無疑的已知量的認同,在現代中國思想界實現了某種轉型,對於西方理性精神、現代性內涵以及進步觀念,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簡言之,筆者大致是將五○、六○年代臺灣的思想形態納入現代中國思想演進的脈絡中,並希望藉著傳統與現代在殷海光那裏較之五四時代人物具有的不同蘊涵,為其「五四後期人物」的身分定位,也由此獲得討論殷海光思想的恰當背景。
 
筆者並不諱言殷海光在學術性建構方面的嘗試並不很成功,但對於現代中國徘徊於政治與學術之間的知識分子,吾人差不多都可從知識與道德兩方面進行相應的評判。問題正在於,沒有學術上的意義,並不意味著同樣就沒有歷史上的意義。對於殷海光來說,當我們立足於現代中國思想的演進,就可發現,無論其所確立的為學的基石邏輯經驗論,還是其對自由主義理想的捍衛,以及反思中國文化傳統的發言模態,都有其歷史性貢獻,而他的悲劇性命運,也足以構成這一歷史轉型期彌足珍貴的遺產。如果通過本書的揭示,能夠有助於理解殷海光的思想在現代中國思想學術演進歷程中的位置,並彌補殷海光單一的道德英雄的形象,則余願已足。
 
注意到殷海光先生和他的論著,約在1989年夏天,起因於撰寫《胡適晚年思想研究》的碩士論文。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了系統考察殷海光思想的願望。但那時我的主要精力差不多全部放在胡適思想的研究上,及至這項工作告一段落,才轉而投入對殷海光思想的研究。
 
1991年胡適百歲誕辰時,我以〈中國自由主義:從理想到現實──胡適與殷海光簡論〉的論文出席了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舉辦的「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因此機緣,我的這項研究有幸得到港臺學界的一些前輩學者的熱情鼓勵。由於他們的幫助,我能夠較為完整地搜集到包括《殷海光全集》在內的殷海光本人的著述,以及海外研究殷先生的論著;在1992、1993年兩度赴香港訪問研究期間,還有機會系統研讀在殷海光生活的時代港臺思想文化界流行的報刊雜誌(這些報刊雜誌在大陸各大圖書館是極不完備的)。或許到那個時候,研究殷海光的思想才真正有了可茲憑藉的基礎,不再為基本資料的匱乏而倍感艱辛。
 
一本書的寫作,總是包含著除形成的文字之外更為豐富的內容。這不僅是指個人在研究中體驗著傳主的那份苦志與情懷,還包含著為從事這項研究分享著許多師長的隆情高誼。要在這裏向所有對我慷慨幫助的師長一一致謝是不可能的,但對一些師長,我希望能藉此機會向他們表達由衷的謝意。
 
我很高興藉此機會向臺灣胡適研究會的陳宏正先生致以深深的謝意。感謝他為我撰寫這本書所做的一切。這些年陳先生是我與臺灣學界相聯繫的最主要的管道。作為卓有成就的企業家,在百忙的工作中,他一直為我撰寫這本書分心勞力,在多次見面與頻頻的通信中,他對我鼓勵有加,並解答了許多問題;還慷慨地惠贈了包括《殷海光全集》在內的許多書籍,並及時提供海外出版的最新材料和研究成果。如果沒有陳先生的盡心的幫助與熱情的鼓勵,這本書的寫作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我的研究生導師姜義華教授,一直以他的教誨與學識為我的研究樹立著富於熱情與洞察力的榜樣。幾年前,我在他的直接指導下,通過研究胡適思想進入了二十世紀中國思想文化的研究領域;為本書的寫作,他既以他的卓有成就的研究為我的工作進行著示範,還不斷地向我介紹海外的前輩學者和提供他所掌握的資料,尤其是提供了許多指導性的意見,並對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及其表述提出了必要的批評。與韋政通先生相識於上海。在出席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舉辦的「民族主義與現代中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他慨然邀請作為大陸的青年學人研究臺灣著名思想家殷海光的思想,並列入他與傅偉勳先生主編之「世界哲學家叢書」的一種。其中所包含的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與膽識,對我展開這項工作,是極大的精神鼓舞。而且在那次會上,韋先生除了向我積極引介熟悉殷海光的前輩學者,還為本書的撰寫提供了他個人思考的成果。
 
我也希望能向林毓生先生、墨子刻(Thomas Metzger)先生、張灝先生、陳鼓應先生、許冠三先生、傅樂成先生、夏道平先生、傅正先生、盧蒼先生、林正弘先生、張忠棟先生、傅大為先生等殷海光的友朋及學生們、或者是殷海光思想卓有成就的研究者,致以我的感激之情。有的我有機會親自向他們請教一些問題;而無緣識見的,我也在他們回憶與研究殷海光的著述中汲取了豐富的素材。
 
最後,我對妻子周毅的感激是難以表達的,這些年來,在我的這項必須傾注大量精力的研究工作中,她始終扮演著一個愉快的支持與協助者的角色。
 
如果沒有上面提到的這些前輩學者及友朋們的幫助,以及其他雖未提到但卻以他們的著述影響著我的寫作的師友們的幫助,這本書不可能問世。當然他們與我在書中所表達的觀點,尤其是在史實與評判上不可避免的錯誤,都不負任何責任。於我來說,本書在臺灣問世,或許只是研究殷海光思想的一個嘗試性的開端,遠不是追求一個結果。對於書中所討論的許多問題,生活於臺灣社會五○、六○年代的許多前輩學者,應該遠比我更有發言權。使我尤其感到遺憾的是,如同過去海外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極少有機會直接與中國接觸;我在完成這本書的寫作後,也才有機會有我的初次臺灣之行。因此,通過此書在臺灣的出版,能夠獲得師長們的批評指正,對我來說,也是這項研究工作最好的回報。
 
章 清
一九九六年三月於上海復旦大學

目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序
第一章 「五四後期人物」的心路歷程
一、早年生活和思想背景
二、問道於烽火連天的歲月
三、沈浮於國民黨輿論圈
四、走向現實的抗爭──《自由中國》的十年(上)
五、走向現實的抗爭──《自由中國》的十年(下)
六、「我不分享這個時代的價值」──現實抗爭幻滅後發言位置的轉換
七、「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晚年的思想與學術
第二章 邏輯經驗論的引介與認知獨立的倡導
一、現代中國實證主義思潮興起的歷史辯證
二、從邏輯到邏輯經驗論──臺灣科學實證論的浮現
三、「是什麼就說什麼」──從有顏色的思想到無顏色的思想
四、現代中國科學實證論述的新進展及其自我反省
第三章 自由主義的理知詮釋與道德尊嚴的賦予
一、自由主義思想由背景走向前臺
二、羅素、海耶克、波普爾──自由主義思想的源泉
三、自由主義思想理知基礎的建構
四、自由主義理想的「義理承當」
第四章 文化傳統的疏濬與重構
一、立足於「傳統之外」的發言位置
二、重整五四精神的切入點
三、尋求思考中國文化新的發言位置
四、重估傳統的思想片斷
結語:殷海光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的趨向
一、思想發展的階段性以及不斷臻於成熟的發言位置
二、「五四思想集大成的殿軍」
三、思想精髓與內在限制的二重性
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書籍報刊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81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