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愛默生(精)
滿額折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愛默生(精)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79237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愛默生是活躍於十九世紀的美國文化巨人。他把哲學的深邃、宗教的虔誠、演說家的激情、詩人的睿智和美冶為一爐,營造了一種瑰偉奇麗如夏夜的星空、汪洋恣意如無邊的大海、催人奮發如奔湧的火山的神奇意境。本書在簡短描摹愛默生作為詩人與哲學家的一生後,依次探討了他關於自然、個人、社會、意識的理論,「超靈」作為一根紅線貫穿始終,使它們成為相互關聯的整體;而「個人的自立與自助」則是他反復論證與強調的主題。最後則探討了愛默生的哲學淵源、特質與影響。

作者簡介

 陳波

一九五七年生,湖南常德人。先後畢業於湖南師大政治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糸,最終獲哲學博士學位。一九八四至一九九二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任教,九○年晉升為副教授。一九九二年九月調入北京大學哲學糸任副教授。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哲學系任訪問教授。現為中國邏輯學會理事和北京市邏輯學會理事兼副祕書長。其著作有《蒯因》、《馮‧賴特》等書。並在《中國杜會枓學》、《哲學研究》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近五十篇。先後獲得「金岳霖學術獎」(邏輯學類,一九九○;現代西方哲學類,一九九五)、「北京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一九九二)等。

 自序

對體系化的哲學漸生厭倦、被只見概念不見人的哲學分析弄得有些疲憊時,由於一個並非偶然的機緣,我遭遇到愛默生,讀了他的〈論自然〉、〈美國學者〉、〈神學院高級班致辭〉和〈自助〉等名篇。他的文字把我帶入一個瑰偉奇麗如夏夜的星空、汪洋恣肆如無邊的大海、催人奮發如奔突的火山般的境界。從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哲學家的深邃、宗教家的虔敬、演說家的激情以及詩人的睿智和美。我的情感和心弦被撥動了,與愛默生的「姻緣」因此結下。具體時間是在1990年秋季。
 
正如愛默生所言,「萬物都是雙重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兩面」。他的文字的神奇美感也帶來了某些另外的特質:有些散漫,有些堆砌,有點漫無邊際,充滿了比喻、象徵和喑示,但很少有嚴格意義上的「論證」;其思想缺乏透明性和系統性,有些難以把捉。初讀愛默生的有些篇章,覺得每一句、每一行都很美,但讀完以後,掩卷而思,他究竟要對我說什麼,或者究竟說了些什麼,則常常是一頭霧水,甚是茫然。我逐漸找到了原因,即我看到題目之後產生的閱讀預期與實際讀到的文字之間的反差。後來多次潛心再讀,愛默生的思想主旨及其內在結構慢慢地在我腦海裡清晰起來。實際上,他反復強調和論證的是如下兩點:「超靈」作為宇宙萬物之根源與歸宿;人的無限性與個人的自立自助。這兩個核心要素最終被納入到具有某種內在統一性的鬆散體系中,誠如愛默生所言:
 
我本人不能運用在討論心智科學時被認為至關重要的體糸化形式。但是,假知人們可以這樣說而不嫌自吹自擂的話,我可能會說:他本人滿足於描摹曲線的片斷,只記錄他已觀察到的事實,而不企圖把它們排列在一個構架裡。但他也追求一個體系──一個任何其他體系一樣宏大的體系,……
 
他所不信任的只是「形而上學家所急欲達到的那種完善的體系」。我們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理解愛默生對「完善的體糸」的這種懷疑。
 
對愛默生思想的上述看法決定了本書的結構:在對他作為詩人哲學家的一生及其思想歷程作了簡短描摹之後,依次探討了他關於自然、個人、杜會和意識的理論,其中有一條統一的線索即他所謂的「超靈」貫穿其中,從而使它們成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最後一章則對他的哲學的淵源、特質、地位及其影響作了概略式討論。考慮到本書很可能是第一本系統介紹和研究愛默生哲學的中文著作,因此書末列出了關於愛默生的相當詳盡的文獻目錄,以供有同好者作為入門參考。
 
讀寫愛默生,對於我個人來說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我已年逾不惑,人到中年,頭頂的毛髮漸漸稀少,人生的閱歷漸漸豐厚:經歷過一些事件,遭遇過各色人等,受到過公正或不公正的對待。個中滋味,雖少與人言,但吾心自知。讀寫愛默生,使我對此類際遇有一種哲人式的了然與領悟,因而心境仍趨平靜。他的「人應當自立自助」的諄諄教誨,則幾乎給我不屈的魂靈中注入了一種強心劑:
 
人生在世,如若不能兀自獨立、被人當作有個性的漢子,不能結出按其天性應有之果實,反而與眾人混為一體,被成百上千地看,接我們所屬的黨派來集體評估,以我們所屬的地理區域,如南方或北方,來推測我們的意見──那豈不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不能這樣啊,我的兄弟們和朋友們!──看在上帝面上,我們不能這樣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雙足行走;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勞作;我們要說出我們自己的心裡話。
 
固守住你自己,千萬不要模仿。每時每刻你都可以用終生積蓄的力量表現出你自己的天賦;而你只能臨時地部分地占有別人獲得的才幹。每個人幹得最出色的事,除了他的造物主誰也不能教給他。除非他將它表現出來,否則沒有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它是什麼。……
 
我確切地知道此生我應做什麼和能做什麼,並且也確切地知道我所做的特別是將要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我將竭盡鄙誠,爭取成就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寫到這裡,我想應該提到《世界哲學家叢書》主編之一傅偉勳先生。我因拙著《蒯因》的機緣,與他發生交往。他要我把該書手稿寄至他美國家中,閱後給予熱情首肯,隨即邀請我再為此叢書撰寫兩本。我提出了處於我專業領域範圍內的馮‧賴特和當時正感興趣的愛默生,為他所接受。以後又多次書信往返。他在去世前不久,還從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寄送一篇他新近發表的論文給我。來信均以「陳波兄」相稱,開始時甚感不安,後來也以「這是一種中國式的文人傳統」而坦然接受。既然受惠於他,自然希望對他這個人及其學問有所了解。於是讀了他的自傳,獲悉了他的心路歷程;粗讀了他的幾本著作,知道他所涉專業領域極廣,儒、釋、道及西方哲學待別是歐洲大陸哲學皆在他的視野之內;掌握的語言工具也較多,至少英、德、日文能熟練運用;特別是有一副悲天憫人的學者情懷和「血濃於水」的中國情結。他是幾套大型國際性英文叢書的主編,我記得他在某套叢書的序言中明確寫道:若華裔青年有合適的研究成果,他願優先予以推介(大意)。他晚年罹患癌症,遂開始對死亡學(實即生命學)的探討。但據說他並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一次偶然的小手術事故。聽到此,對於命運之神的陰差陽錯、鬼使神差真是徒呼奈何!我這裡唯一能做的就是表示對先生的深深的懷念和悼念之情:傅偉勳先生,安息吧!
 
本書的寫作跨越了兩個不同的國家:在中國大陸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如搜集和研讀一批相關的文獻資枓,並寫作了一小部分初稿。去年9月到芬蘭國際交流中心(CIMO)資助,應邀到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哲學系作訪問研究。此行當然另有任務,我則抽暇將開了頭的《愛默生》一書寫完。赫大圖書館豐富的藏書,方便的檢索手段,以及寬鬆的借閱制度,大大方便了本書的寫作,對其速度和質量都產生了正面的影響。在此我謹對我的芬蘭主人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另外尚需提及的是,大陸近年來出版了三種愛默生著作的選譯本:
 
(1)《愛默生集:論文與講演集》,上下卷,趙一凡等譯,三聯書店1993年版。此書實際上收入了愛默生大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即他的全集中的一至六卷以及其他一些散見論文。
 
(2)《自然啟示錄》,博凡譯,上海杜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書選譯了愛默生的〈論自然〉、〈美國學者〉、〈神學院高級班致辭〉、〈自助〉、〈詩人〉、〈經驗〉等名篇。
 
(3)《愛默生文選》,張愛玲譯,三聯書店1986年出版,後又以《愛默生選集》之名納入《張愛玲作品集》,由廣州花城出版杜1997年出版。
 
總的來說,這些譯文都品質不俗,大大方便了本書的準備和寫作。本書所引譯文,大都根據上述三種之一核對原文酌改而成,少數則是由我本人新譯的。在此謹對上述譯者們的辛勤勞動表示誠摯的謝意。
 
陳 波
1999年3月15日於北京大學燕北園

目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 序
第一章 生涯:詩人哲學家
1.1 求索:青少年時期
1.2 成熟:中年階段
1.3 倦怠:晚年歲月
1.4 詩人哲學家
第二章 自然:「沉澱了的精神」
2.1 物用和美
2.1.1 物 用
2.1.2 美
2.2 對應和超靈
2.2.1 對應學說
2.2.2 訓 誡
2.2.3 唯心主義
2.3 補償和均衡
2.3.1 補償法則
2.3.2 有機整體論
2.4 變易和進化
第三章 個人:「廢墟中的神祇」
3.1 自立、自助
3.1.1 書 籍
3.1.2 歷 史
3.1.3 社會和習俗
3.1.4 「前後一致」的迷誤
3.2 個人主義
3.2.1 性格的魅力
3.2.2 修養和風度
3.2.3 友誼和愛情
3.3 命運和力量
3.3.1 自然之書是命運之書
3.3.2 力量反抗著命運
3.3.3 生活是對於力量的追求
3.3.4 命運和自由的相互關聯
3.4 代表性人物
3.4.1 學 者
3.4.2 詩 人
3.4.3 六位楷模
笫四章 意識:「透明的眼球」
4.1 生活的主宰
4.1.1 康德哲學基調
4.1.2 幻 覺
4.1.3 性 情
4.1.4 延 續
4.1.5 表 面
4.1.6 驚 奇
4.1.7 實 在
4.1.8 主觀性
4.2 智能的分析
4.2.1 認識的可能性
4.2.2 感受和建造
4.2.3 知性和理性
4.3 謹慎與科學
4.3.1 謹 慎
4.3.2 科學和技術
4.3.3 邏 輯
4.4 超驗的直觀
第五章 杜會:「起伏著的波濤」
5.1.1 政府的目的
5.1.2 財富的功用
5.2 宗教和崇拜
5.2.1 歷史基督教批判
5.2.2 全新的宗教觀
5.3 改革和保守
5.3.1 改革的必要性
5.3.2 對改革運動的距離感
5.4 社會的進步
5.4.1 循環或進步
5.4.2 英雄和民眾
5.4.3 「惡」的作用
第六章 結語:美國文化聖哲
6.1 愛默生哲學的淵源
6.1.1 唯一神教背景
6.1.2 古希臘羅馬文化
6.1.3 歐洲文學特別是浪漫主義文學
6.1.4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
6.1.5 歐洲近代科學
6.1.6 東方思想
6.2 愛默生哲學的特質
6.2.1 超驗主義
6.2.2 唯心主義
6.2.3 個人主義
6.2.4 人文主義
6.2.5 樂觀主義
6.3 愛默生哲學的影響
愛默生年表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7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