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80 元優惠價
:90 折 342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評論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探討十八世紀法國的思考方式。書中試圖陳明的不只是人們想些什麼,而且包括他們怎麼思考--也就是他們如何闡明這個世界,賦予意義,並且注入感情。探究的途徑不是遵循知識史的高速公路,而是探入文化地圖尚未標示的一個領域,在法國稱之為「心靈史」(l'histoire des mentalités)。這個類別在英文仍然無以名之,為了單純起見,不妨稱作文化史(cultural history),因為那是以人類學家研究異種文化的同一方式處理我們自己的文明。那是人種誌(ethnography)觀察入微所看到的歷史。
「根據一名目擊的工人,賈克‧文森的印刷舖發生過最有趣的事情,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貓大屠殺。」羅伯.丹屯用這樣的破題句,開始探索十八世紀中葉法國技工所舉行的暴力儀式。在一系列妙筆生花的文章中,丹屯教授考掘啟蒙運動時代法國居住在都市、城鎮與鄉村的平凡人與不平凡人匪夷所思的世界觀。從法國農民陰森森的民間故事出發,一路逛到把盧梭和散佈省區各地的讀者扣在一起的浪漫情懷,丹屯引領讀者見識久遭誤解的思考與感受的方式。十八世紀法國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尋常的一面,丹屯一一召喚而出,藉以邀請讀者思索這一類的問題:為什麼巴黎的一群工匠覺得貓大屠殺那麼有趣?玩笑如何在舊制度的工人間發酵?《貓大屠殺》揭露一個文化的萬花筒視野,既熟悉又奇妙。羅伯.丹屯在本書提供了治療文化震盪所不可或缺而且入口難忘的一帖藥劑。
本書特色
「羅伯.丹屯具備新聞採訪記者追根究柢的好奇心,一絲不茍的學者窮本究源的敬業精神,以及小說家的敏感度。」——The New Republic
「慧心妙筆有創意,經常一針見血。」——Time
「文化震盪的一場演練。」——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內容摘要(引自作者序)
書中根據大異其趣的文本所帶出的驚訝,循聲窮追猛打。〈小紅帽〉的一個原始版本,貓大屠殺的一則記載,描敘一個城市的一段奇文,一名警探所保存的令人稱奇的檔案--這些文件不可能拿來代表十八世紀的思想,當作敲門磚卻綽綽有餘。書中討論的方式是從表達世界觀最含糊籠統的陳述著手,而後越來越精確。
第一章是民間傳說的考據,論及的故事在法國幾乎無人不曉,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第二章詮釋一群都市技工流傳的故事。循社會階梯往上爬,第三章說明都市生活對於地方上的資產階級到底有些什麼意義。隨後,場景轉到巴黎以及知識份子的世界--先是警方所見,他們有自成一格的方法形塑現實(第四章),其次是根據認識論從啟蒙運動的的主要文本挑選所得,這份文本就是《百科全書》的〈序論〉(第五章)。最後一章則說明盧梭和百科全書學派分道揚鑣一事如何掀啟思考與感受的新途徑,其要義可以從盧梭在世時的讀者的觀點重讀他的作品而體會出來。
目次
中譯序
插圖目錄
謝辭
原作者序
一、農夫說故事:鵝媽媽的意義
二、工人暴動:聖塞佛倫街的貓大屠殺
三、資產階級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
四、警探整理他的檔案:文壇解剖
五、哲學家修剪知識樹:《百科全書》的認識論策略
六、讀者對盧梭的反應:捏造浪漫情
結語
注釋
索引
「根據一名目擊的工人,賈克‧文森的印刷舖發生過最有趣的事情,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貓大屠殺。」羅伯.丹屯用這樣的破題句,開始探索十八世紀中葉法國技工所舉行的暴力儀式。在一系列妙筆生花的文章中,丹屯教授考掘啟蒙運動時代法國居住在都市、城鎮與鄉村的平凡人與不平凡人匪夷所思的世界觀。從法國農民陰森森的民間故事出發,一路逛到把盧梭和散佈省區各地的讀者扣在一起的浪漫情懷,丹屯引領讀者見識久遭誤解的思考與感受的方式。十八世紀法國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尋常的一面,丹屯一一召喚而出,藉以邀請讀者思索這一類的問題:為什麼巴黎的一群工匠覺得貓大屠殺那麼有趣?玩笑如何在舊制度的工人間發酵?《貓大屠殺》揭露一個文化的萬花筒視野,既熟悉又奇妙。羅伯.丹屯在本書提供了治療文化震盪所不可或缺而且入口難忘的一帖藥劑。
本書特色
「羅伯.丹屯具備新聞採訪記者追根究柢的好奇心,一絲不茍的學者窮本究源的敬業精神,以及小說家的敏感度。」——The New Republic
「慧心妙筆有創意,經常一針見血。」——Time
「文化震盪的一場演練。」——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內容摘要(引自作者序)
書中根據大異其趣的文本所帶出的驚訝,循聲窮追猛打。〈小紅帽〉的一個原始版本,貓大屠殺的一則記載,描敘一個城市的一段奇文,一名警探所保存的令人稱奇的檔案--這些文件不可能拿來代表十八世紀的思想,當作敲門磚卻綽綽有餘。書中討論的方式是從表達世界觀最含糊籠統的陳述著手,而後越來越精確。
第一章是民間傳說的考據,論及的故事在法國幾乎無人不曉,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第二章詮釋一群都市技工流傳的故事。循社會階梯往上爬,第三章說明都市生活對於地方上的資產階級到底有些什麼意義。隨後,場景轉到巴黎以及知識份子的世界--先是警方所見,他們有自成一格的方法形塑現實(第四章),其次是根據認識論從啟蒙運動的的主要文本挑選所得,這份文本就是《百科全書》的〈序論〉(第五章)。最後一章則說明盧梭和百科全書學派分道揚鑣一事如何掀啟思考與感受的新途徑,其要義可以從盧梭在世時的讀者的觀點重讀他的作品而體會出來。
目次
中譯序
插圖目錄
謝辭
原作者序
一、農夫說故事:鵝媽媽的意義
二、工人暴動:聖塞佛倫街的貓大屠殺
三、資產階級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
四、警探整理他的檔案:文壇解剖
五、哲學家修剪知識樹:《百科全書》的認識論策略
六、讀者對盧梭的反應:捏造浪漫情
結語
注釋
索引
評論 新增評論
偉婷 【2007/08/23 發表】
一部從心靈史角度出發,細看中世紀法國人的農村生活。作者即藉由列舉眾多童話,來再現當時的法國。從第三人稱全知觀點出發,運用分析式的文筆轉述,適時地徵引來加以證明,探討法國中下階層的社會型態。在鵝媽媽故事中,表達的不是眾大家的細緻分析,亦或恐怖心理研究,而是單純表現出當時農村社會生活,以及貧困的農民所求為何,藉由以訛傳訛的童話故事、戲劇等來舒發一般。時間如流水,童話內容也因此有些許的改變,但中心主旨是不會改變的,好比此書所提及的〈在荊棘裡的猶太人〉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有不一樣的版本,但主角所擁有的能力卻是相同的,一樣顯現貧困之人不願受富人的欺壓,期待自己能夠整整這些剝削者。他們的訴求往往是,擁有一頓美好的餐飲、有良田、有能夠百發百中的弓箭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因為長久壓榨下,所想到的這些東西,常是有些共同性──果腹和特殊的力量。不求馬上致富,但希望能有好的生產工具或條件,結局往往是幸福美滿的,在〈長靴貓〉中及可體會一二。 作者文筆清晰,論證鮮明,有理有據,對中下階層生活有一般見解,且如實再現當時之情景,想對此時之法國中下階層有所了解,不妨從此書著手。因此文字數有限,僅對此書第一章做簡略評論。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