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崇本息末」是王弼《老子注》中屢提不鮮,又在《老子指略》中特別標明為《老子》一言以蔽之的思想要義。這四字,代表王弼研治老學的心得,更代表他個人的思想綱領。而所謂的「本」「末」,實蘊涵著體用、有無、一多、言意、自然名教等哲學課題。故「崇本息末」一語,看似簡單,卻是王弼藉著分辨「體」與「用」的諸種關係所建立起來的,同時這也是他會通天人、調合儒道、消融自然與名教的分際,所獲得的思想原則。
本書第一、二章概述王弼的生平與家學,略及「崇本息末」觀的產生背景。第三、四、五章分治王弼《老》《易》《論語》三注,旨在展現「崇本息末」觀的思理內涵及其應用與發揮。第六章則總結全書,綜論王弼的思想特徵、學術成果及哲學地位。
作者簡介
林麗真
學歷/
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博士
經歷/
臺灣大學中文系暨中文研究所教授
美國史丹佛大學訪問學人(2002年)
捷克查理士大學客座教授
(2005年夏主講「老莊哲學」)
學術榮譽/
胡適紀念講座(2004年)
教學傑出教師獎(2006年)
專長/
中國思想史
《周易》《老子》
《莊子》《列子》
魏晉玄學
自然哲學與自然文學
中國宗教與基督教
著作/
《荀子》
《王弼及其易學》
《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
《義理易學鉤玄》
《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主編)
序
再版序言
魏晉玄學研究,自1957年湯用彤先生出版《魏晉玄學論稿》、1963年牟宗三先生出版《才性與玄理》之後,學界針對「玄學家」、「玄理」、「玄風」進行專題探討者,即日漸增多。而在針對玄學家的研究中,「王弼」可說是極熱門、也極受重視的研究對象。其主要原因,蓋在王弼所注的三部古書──《周易》、《老子》、《論語》──乃是中國學術思想界的首要經典;而王弼藉著注釋,開展出許多富有哲學意涵的命題──如本末、有無、體用、一多、動靜、言象意、名號與稱謂、性其情、有情與無情、自然與名教等,實是甚具思想史的意義與價值。其影響所及,不僅及於正始清談,更及於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乃至中國經典詮釋學的發展。
筆者於1970~1973年間著手進行碩士論文《王弼及其易學》的撰述時,當時以「王弼思想」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相當少見。除上舉湯、牟二先生的論著外,多數皆是概論性的文字或有關王弼注本的考校文章。其後,因基於《周易》、《老子》、《論語》學的鑽研興趣,筆者乃陸續發表探討王弼學術思想的幾篇文章,輯為《王弼老、易、論語三注分析》;承蒙收入傅偉勳與韋政通二先生所主編的《世界哲學家叢書》中,定名《王弼》。這本書自1988年出版後,頗引起學界的重視;1999年並經金白熙先生翻譯成韓文,由韓國清溪出版社出版。現在時隔二十年,欣聞此書中文版擬再版印行,筆者對於王弼玄學至今仍持續受到學界的關注,實感與有榮焉。
二、三十年來,隨著「魏晉玄學」研究群的增多,探討「王弼學術思想」的文章,殆如雨後春筍,已多達四、五百篇。光是專著就有三、四十種,學位論文也高達五、六十篇(詳參筆者主編之《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其研究群不僅廣及海峽兩岸、日本、韓國,甚至遠及歐美各地。在湯、牟二先生的開先引導下,其主要研究者,臺灣方面有戴靜山、戴璉璋、莊耀郎、曾春海、筆者等人及所指導過的博碩士研究生群;大陸方面有樓宇烈、朱伯崑、湯一介、余敦康、許抗生、王葆玹、王曉毅等人;日本方面有藤原高男、堀池信夫、關正郎、金谷治、內村嘉秀、仲?信、高野淳一等人;韓國方面有金忠烈、林采佑、李在權、金白鉉、李沅泰、金學睦、金周昌、金白熙等人。歐美方面,1977年,Lin, Paul J.即已著手《老子‧王弼注》的英譯;稍後,1979年Rump, Ariane又再重譯;1987年Wing, R. L.的《老子‧王弼注》德文譯本也問世了;而Lynn, Richard John於1994年譯成王弼的《周易注》後,1999年復再發表《王弼‧老子注》的英文新譯。藉著這一連串英、德譯本的出現,西方學人喜愛王弼哲學的情況可說與日俱增,晚近Wagner, Rudolf G. 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即相當引人注目。
中國歷史中最年輕的天才哲學家──王弼,他藉著詮釋《周易》、《老子》、《論語》三部經典所得的慧見,曾相當耀眼地活躍在魏晉清談界和思想界的舞臺。當他始見吏部尚書何晏之時,何晏即不禁讚嘆:「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其後,魏晉名士共相談辯之時,往往即會追思起那幾場以王弼為要角的正始之音。沒想到時隔一千七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研讀王弼的《周易》、《老子》、《論語》三注,竟然也會追思起「正始之音」呢!但願藉著此書的再版,可以共邀天下喜愛魏晉玄學的名士,再一次與這位中國歷史中最年輕的天才哲學家暢談「天人之際」吧!
林麗真
謹識於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
2008年9月24日
自 序
就中國學術傳統的衍展而言,魏晉玄學實處於一重要的轉折地位。無論從內容上和形式上,都與兩漢時期有極顯著的不同。就內容上說,是天人交感的陰陽五行學的衰微,到《老》、《莊》自然主義的玄理形上學的勃興;就形式上說,是繁瑣支離的章句訓詁學的廢退,到得意忘言的簡易新學的流行。處在這種學風迅速遞轉的關鍵時代,王弼實是極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人物,且是魏晉玄學的主要開創者。
雖然王弼一生僅有短短二十四年(226~249),但其著作今存於世者,則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論語釋疑輯佚本》及《大衍論》中的兩小段佚文。由於這些著作並不算少,其所選注的古籍又甚重要:《易》、《老》、《莊》三玄,他就獨注其二;且於孔學要典的《論語》,也別發新見。歷來皆視其《周易注》為廓清兩漢象數學的代表,並視其《老子注》為發展《老子》「本無」思想的權威;至若《論語釋疑》,對於魏晉諸《論語》注家的啟迪作用,也不容忽略。可見王弼不只是時潮中人,魏晉的哲學思想與治學方法也因他的出現,而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與影響。
到底王弼思想基礎的奠立,與魏晉新學及正始談辯的關係如何?他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思維,把當代的哲學課題──如本末、有無、體用、一多、言意、性情、動靜、自然名教、孔老地位等,加以深思、反省,並集中地表現出來?對於當時儒道兩家的同異離合之爭,他是怎樣找到一條「統之有宗,會之有元」的思路?且在會通之際,孔老思想的真諦是否因為經由他的闡釋而使其中的內蘊思想部分遭到變轉?而在變轉之餘,是否也使得儒道兩家的發展獲得更寬廣的空間,並帶下日後學風的新方向?到底他是如何同時兼治《易》、《老》與《論語》之學的?對於這三部先秦典籍原有的性質差異,他究竟如何取捨?如何詮解?如何使二者的分際融合為一?有關他玄化《論語》、《周易》,並發展《老》學的真相、功過與影響,究竟怎樣?凡此即是本論著的研究重心。因此,本書雖採《老》、《易》、《論語》三注各別析論的方式,但這只是為了便於說明王弼涉及此三書時的學術成績;其實若依本書的撰述旨趣言,則在尋繹王弼的一貫思想──「崇本息末」觀,並據以檢視他在詮釋儒道兩家經典時所表現的思理內涵及其應用與發揮。文中排列的章次,所以先《老子》,後《周易》,再次以《論語》,乃因王弼的思想,基本上是近《老子》,而不近孔子的。這也就是說:他的「崇本息末」觀,是他根據《老子》,發展《老》學,進而建立起來的。職是之故,本書乃以此一思想綱領貫串王弼《老》、《易》、《論語》之學的脈絡。
近人研究王弼之思想者漸多,如湯用彤、牟宗三、湯一介、朱伯崑及先師戴君仁等名家的相關論著,皆有可觀,拙著乃在諸先輩學者的研究成果下,繼續進行王弼思想的研究。由於《論語釋疑》僅存四十一條佚文,其學術價值又每為《易》、《老》二注所掩,歷來學者較少從事其思理內涵之專門研究,而本文乃採行歷代《論語》諸注家的互較方式,藉以呈顯王弼《論語》學的特質與影響。至於王弼《易》、《老》二注的思想底蘊,勞思光先生曾說:「王弼之思想,只以《老子》之形上學觀念為主要內容;注《老》時,已不能正面接觸《老子》所言之『自我境界』;注《易》時,更不瞭解〈易傳〉思想之立場。嚴格論之,實屬貧乏淺陋。」本文則試圖提出另外一種看法:竊以為王弼所以「貴無而不賤有」,又力主「名教出於自然」,則其思想理路勢必經由「本體之無」的思辨,再回到「生活之無」的把握;而所謂「生活之無」,即要在消解執著與纏累。換句話說,他所關切的問題,實是「如何本著『自然無累』的心境,用以對待『刑名禮教』」的問題;如此,則於道家的「自我境界」,王弼並非沒有觸及。
筆者不揣淺陋,謹將往年之碩士論文《王弼及其易學》重作刪定,汰蕪存精,納入本書第四章;並將七十五、七十六學年度蒙獲行政院國科會獎助之相關性論文(即〈王弼崇本息末義釋〉與〈王弼論語釋疑中的老子義〉二文)再作整理,納入第三、五章。全書經過整體會通之後,即採「崇本息末」觀為重心而步步展開。但願藉此研究,能對王弼「崇本息末」觀的思想體系及其獨創性,有所掌握;對《老》、《易》、《論語》三注的學術特點與價值,有所認識;對王弼發展《老》學、玄化儒理的歷史意義與功過得失,亦盼獲得持平之見。
林麗真
一九八八年五月於臺大中文系
目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再版序言
自 序
第一章 生平事略
第一節 才情個性
第二節 交遊狀況
第三節 仕宦經過
第四節 學術著作
第二章 家學淵源與時代環境
第一節 家學淵源
一、王弼的家世與荊州學派的關係
二、荊州學風的特質及其對王弼思想的啟發
第二節 時代環境
一、魏晉新思潮的興起
二、正始談辯與王弼思想基礎的奠立
第三章 老子注析論
第一節 「崇本息末」原則的提出
第二節 「崇本息末」義
一、「本」義
二、如何「崇本」
三、「崇本」與「息末」
第三節 「崇本息末」義所涵的重要觀念
一、貴無而不賤有
二、名教出於自然
三、忘言忘象以得意
第四章 周易注析論
第一節 王弼易的出現
一、王弼以前易學史略
二、王弼易注的底本問題
第二節 「崇本息末」原則在解易方法上的應用
一、就本理上看易──對主爻與卦義的把握
二、就作用上解易──論爻與爻之間的乘承比應等關係
三、就時位以明易──論卦時、辨爻位
第三節 「崇本息末」原則在易學思想上的發揮
一、以傳解經──不廢名教
二、援老入易──崇本貴無
第五章 論語釋疑析論
第一節 論語釋疑中的老子義
一、論道本
二﹑論性情
三、論名教與自然
四、論聖人
五、其 他
第二節 論語釋疑與何晏集解、皇侃義疏中老子義的比較
一、王弼釋疑與何晏集解中老子義的比較
二、王弼釋疑與皇侃義疏中其他注家所用老子義的比較
第六章 王弼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第一節 「崇本息末」觀的思想特徵與獨創性
第二節 發展老學、玄化儒理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參考書目
年 表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再版序言
自 序
第一章 生平事略
第一節 才情個性
第二節 交遊狀況
第三節 仕宦經過
第四節 學術著作
第二章 家學淵源與時代環境
第一節 家學淵源
一、王弼的家世與荊州學派的關係
二、荊州學風的特質及其對王弼思想的啟發
第二節 時代環境
一、魏晉新思潮的興起
二、正始談辯與王弼思想基礎的奠立
第三章 老子注析論
第一節 「崇本息末」原則的提出
第二節 「崇本息末」義
一、「本」義
二、如何「崇本」
三、「崇本」與「息末」
第三節 「崇本息末」義所涵的重要觀念
一、貴無而不賤有
二、名教出於自然
三、忘言忘象以得意
第四章 周易注析論
第一節 王弼易的出現
一、王弼以前易學史略
二、王弼易注的底本問題
第二節 「崇本息末」原則在解易方法上的應用
一、就本理上看易──對主爻與卦義的把握
二、就作用上解易──論爻與爻之間的乘承比應等關係
三、就時位以明易──論卦時、辨爻位
第三節 「崇本息末」原則在易學思想上的發揮
一、以傳解經──不廢名教
二、援老入易──崇本貴無
第五章 論語釋疑析論
第一節 論語釋疑中的老子義
一、論道本
二﹑論性情
三、論名教與自然
四、論聖人
五、其 他
第二節 論語釋疑與何晏集解、皇侃義疏中老子義的比較
一、王弼釋疑與何晏集解中老子義的比較
二、王弼釋疑與皇侃義疏中其他注家所用老子義的比較
第六章 王弼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第一節 「崇本息末」觀的思想特徵與獨創性
第二節 發展老學、玄化儒理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參考書目
年 表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