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66折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人體三通:享受不生病生活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6621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健康靠自己

現在不養生,將來找醫生
學會養生,不花錢養醫生

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擺脫大病小病、生活習慣症候群
最好的醫生就是你自己!

●沒有生病就是健康嗎?
●很多毛病都是「坐」出來的?
●要治病,找醫生;要健康,該找誰?
●為什麼一身老毛病,醫都醫不好?
●你知道的保健觀念,其實是錯的?
●明明身體不舒服,健康檢查卻說正常?

現在學養生,將來不必找醫生
力行養生祕訣,做自己的良醫

真正的養生
在於了解身體發出的警訊,從根本遠離疾病
透過精神狀態、身材變化、代謝情況、睡眠品質
聽懂身體說的話!

● 傾聽身體的聲音,要健康真簡單
本書解開種種迷思,探索健康的真諦。只要拋開習以為常、似是而非的健康觀念,重新回歸自然狀態,視健康為終身責任。小心身體給你的警告,靠自己成功找回「不生病的人生」。
● 吃對食物,吃出健康
正餐、下午茶、宵夜和各式零食點心,送進肚裡的食物,讓口腹之慾獲得無上滿足。但您是否想過「對」或「錯」的問題?這些都是身體需要且必要的嗎?各種年齡、族群,營養成分需求也不同,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吃對」才能真養生。
● 人體三通,健康活天年
遍布人體全身的三大通路:消化代謝、脊椎神經、血液循環系統,任一處阻塞,相連或行經的器官、組織,都會深受影響。若要真健康,就從「健康促進」角度,讓身體通路既「通」又「暢」!

本書特色
壞習慣再見,健康逆轉勝
文明病、慢性病、老毛病難以治癒,就在於致病原因和生活、飲食習慣脫離不了關係。若無法從根本改善,問題會一再出現。
要想徹底擺脫頻繁出現的不舒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好自主健康管理,戒除壞習慣,將健康視為自己的責任。

「預防型健康管理」養生自療法DVD
●與癌共舞─慢性病和健康管理

吳老師傳授「養生不生病」的觀念

慢性病、老毛病等「現代文明病」難以治癒,關鍵就在於:致病原因和「生活、飲食習慣」脫離不了關係。
徹底擺脫「現代文明病」很簡單:落實「預防型健康管理」,戒除壞習慣,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作者簡介

健康管理師
吳世楠

現職
●台北市文山、松山、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講師
●健康促進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經歷
●台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理學會 副祕書長
●中華民國脊椎矯正學會 祕書長
●台北市衛生局認證 職場健康管理師
●中國一級健康管理師
●中國一級公共營養師

名人/編輯推薦

強力推薦
總統府國策顧問&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紀政
中華民國脊椎矯正學會創會會長 謝慶良
台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張蓓貞
完全優整合醫學診所院長 林承箕
北京最貴的中醫師 武國忠
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心靈的春天」主持人 丁美倫

輕鬆享有「不生病的人生」

「想要生病的人請舉手!」每回在社區大學授課或演講時,我總習慣拿這個問句來做開場白,想當然爾,現場聽眾的反應不是鴉雀無聲,就是一片譁然,底下的學員或聽眾大概都覺得:「咦?這是什麼問題?」
是的,誰會想要生病?維護健康都來不及了,尤其是特地來聽課、聽講的人,多半格外重視健康,自然更渴望遠離疾病。但若是接著問「有頭痛困擾的人請舉手」、「血壓偏高的」、「經常便祕」,不出10道問題,在場者幾乎各個有份,從頭到尾都沒舉手的人,實在少得可憐。
生病的頭號兇手─觀念、生活習慣不對
沒有人想生病,但真正健康、無病無痛的,卻沒有幾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就出在「觀念不對」、「生活習慣不對」!
「觀念不對」,讓我們連「為什麼生病」都不知道,不知道原因,自然無從防範,就像戰士全副武裝,準備好了要打仗,卻連敵人在哪裡都摸不清楚,如何能獲得勝利?
「生活習慣不對」,看看周遭的朋友,或者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坐就不站,有車坐就不走路,飲食越來越精緻,卻也越來越沒營養。習慣帶來問題,諸多小問題日積月累,終於形成各種生活習慣病,也就是所謂的慢性病,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甚至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而這些慢性病在50年前,比例可是很低的,現在不但盛行,患病年齡還大幅度降低,讓大家不得不正視這現象。
人體三通,迎向不生病的人生
疾病威脅如影隨形,想要健康真有那麼難?其實一點也不,我說「健康靠自己」!古今中外多少養生經典,共通概念就是健康靠自己,只是現代人每每提及養生、保健等議題,總是讓它變得過於複雜而流於無效。
多年授課經驗讓我發覺,學員們初來乍到時,幾乎都帶著共同的疑問與困擾,我將這些問題整理成冊,並提供對應的解決方式,將主要觀念化繁為簡,以人體三通來作說明,只要身體三通,人自然健康沒毛病。希望藉著本書,讓更多沒有辦法來上課或聽演講的朋友們,也能體會到,追求不生病的人生,沒有您想像中的難。
透過文字和諸位讀者分享「健康靠自己」的個中訣竅,書中保健方法或許常見、或許平凡無奇,甚至您可能已經試過其中好幾項,卻不見成效,問題大多出在缺乏身體力行!在我過往的教授經驗中,還未曾見過持之以恆,健康卻毫無起色的。請牢記,時時關心自己、導正健康觀念、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再配合書中提及的各種保健、自療法,人人都能一天天邁向健康,活到天年,絕不病死!

目次

【作者序】輕鬆享有「不生病的人生」

保健養生9大關鍵
Q1 為什麼一身老毛病,醫都醫不好?
Q2 為什麼長年吃素,還是罹患慢性病?
Q3 為什麼女性較常吃蔬菜水果,但是不少人仍受便祕問題困擾?
Q4 吃什麼才健康?
Q5 健康檢查報告說身體健康,但是為什麼仍然不舒服?
Q6 如何「養生不生病」?
Q7 都說運動對身體最好,但是為什麼對我沒效?
Q8 如何減肥才能成功?
Q9 吃什麼保健食品最有效?

第1篇 不可不知的健康促進觀念─人體三通
1 人體三通的重要性
2 水路通─口到肛門通暢無阻
3 電路通─脊椎神經無壓迫
4 油路通─去除血管中油脂、毒素

第2篇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1 你知道的保健觀念,其實是錯的?
2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
3 中國老祖宗的養生順序
4 錯誤習慣造成現代文明病

第3篇 有效易行的自我保健法
1 簡單有效的養生自療法─拉筋拍打
2 強身健體靠按摩─十總穴
3 要活就要動─運動
4 簡易足部保健法─泡腳
5 腰椎保健隨時做─正確坐姿
6 體內環保排毒法─乾刷皮膚

第4篇 您吃對了嗎?
1 病都是吃出來的?
2 各族群救命飲食法則

第5篇 常見毛病VS.健康自我管理
1 感冒─休息是最好的治療
2 皮膚過敏─補充益菌清腸胃
3 高血壓─維持血管、腸道健康
4 糖尿病─高纖低脂+簡單生活
5 鼻塞,鼻子過敏─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
6 便祕─喝水、運動、多纖維
7 腹瀉─食物不油不冷,好菌多多益善
8 四肢冰冷─暖身食物驅寒,運動調節體溫
9 腰痠背痛─良好姿勢保健脊椎
10 失眠─紓壓、蔬果、拉筋三管齊下

第6篇 要健康,真簡單
1 投資健康 預防疾病
2 常見卻傷身的養生法
3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4 健康管理新概念
5 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師

書摘/試閱

保健養生9大關鍵
Q 吃什麼才健康?
吃「來自大自然的生鮮食物」最健康!
這是一個可以極大化,也可以化繁為簡的問題,最直接的答案是:吃來自大自然的生鮮食物最健康!生鮮食物,指保有食材原始樣貌,且非經冷凍、長途運送而來,以符合節令、在地生產的當季食材為優選。
從烹調手法來說,程序越少、工法越單純的料理,會比功夫菜來得健康許多。過於繁複的炒、炸、煸、烤、煨,容易讓食材中的營養素,在高溫中遭受破壞,甚至流失殆盡,不僅喪失食材天然的原味,吃不出口感,也吃不到養分,僅有舌間味蕾,獲得暫時性的心理滿足,對身體實則無益。
由於無法過度烹調,因此食用蔬果時,我們往往能吃到最多未被破壞的營養,而非調味料。若要想吃得更健康,請記得:簡單吃,多吃當地當令的新鮮蔬果,少吃肉!

保健樂活新主張
什麼是「百哩飲食」?
「百哩飲食」是一項起源於2005年的飲食文化運動,由兩名加拿大人發起,目的是為了提倡節能減碳,反對為了飲食而過度虛耗資源。在這項飲食文化運動中,響應者主張,每日的飲食所需,無論是吃、喝,其原料食材都應該取自方圓百哩之內,簡單來說,就是「在地人吃在地食物」。
雖然「百哩飲食」的出發點,是經濟與環保考量,但其本質概念也很符合健康原則。當地生產的食物不僅最新鮮,絕非長途運送者可比擬,再者,食材的選用必須符合節氣與地理,吻合老祖宗提倡了千百年的養生之道。俗諺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正是呼應「食材選用應當符合節氣」的觀念。從地理的觀念來看,生長在熱帶地區的蔬果,大多具有清涼消暑的作用,如果熱帶地區的人們,平時無事選擇寒涼地帶的人參來進補,恐怕會補出兩道鼻血。同理可證,寒帶地區的居民若時常吃西瓜、喝椰子水,恐怕也會以鬧肚子收場,這都是因為食材的食性,與身體的體質不合所致。
為了促進自身健康,支持在地農業,以及保護全人類的環境,我們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飲食結構,找出最符合經濟效益和健康概念的新選擇。

Q 健康檢查報告說身體健康,但是為什麼仍然不舒服?
沒有紅字不等於健康,只是身體問題還不嚴重,尚未達到疾病標準。
健康檢查報告無論是厚厚一本,或是薄薄幾張,上頭印滿密密麻麻的項目與檢查數據,一般人能看懂幾項?在缺乏專業解說的情況下,多數人只好參考顏色的標準,沒有紅字就等於健康。但事實上,身體並非毫無問題,只是問題還不嚴重,尚未達到疾病標準。雖然在醫學定義上,你沒有生病,但從保健觀點來說,這樣的身體也不算是健康的,而是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
身體的異狀,唯有當事人的「感受」最精準。這並不是提倡「棄醫療檢驗,只著重個人感覺」,而是提醒您注意,在相信醫療檢查的同時,也應該聽從身體深處的聲音,不能光看檢查報告沒有紅字,就大剌剌地忽略身體發出的微弱警訊。好比腸胃道時常感覺不舒服,就該好好分析自己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別非等到透過胃鏡,發現得了胃潰瘍之後,才接受藥物的治療。秉持著這樣的原則,你很快會發現,健康靠自己,一點也不難!

保健樂活新主張
聰明看檢查報告數值,正確掌握健康狀態
為了公正、安全,所以醫療診斷必須標準化,未達到一定的檢驗標準,就不能給予醫療處理。但從實際狀況而言,所謂的標準值,卻從來都不「標準」,它只是一項項經過嚴密計算程序,所得到的平均值,並非人人適用的絕對值。照理說,應該是僅供參考,卻有太多人將標準值視為絕對值,最簡單的例子是「發燒」。
按照現行標準,只要中心體溫大於或等於攝氏38度(不同測量部位有不同標準,僅以此為例),就算是發燒,但有人天生體溫比較低,雖然測得溫度為37度,卻早已燒得頭昏腦脹,若真等到符合標準的38度,才用藥或處理,不僅危險,也讓患者白白受苦。
「血壓」也是另一種常受標準所害的問題。為了方便大多數人,即時瞭解自己的血壓狀態,避免不必要的遺憾,有關單位透過多種方式,頻頻進行衛教宣傳,現在已有不少人知道,血壓有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分,且各有一定的標準值。可惜,卻不是人人都瞭解,血壓高低也會因為年齡、環境壓力等因素而改變。
年紀大一點的人,因肌肉組織衰退、血管彈性自然硬化等原因,血壓會比年輕人高一些。另外,也有一群人因為「白袍症候群」,每回在醫療院所測得的血壓,都會比在家中自行測量的結果來得高。我們可以說上述兩種狀況,就是高血壓,就該服用血壓控制的藥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健康檢查到底是醫學名詞,還是商業名詞?檢查的重點到底是「健不健康」,還是「有沒有生病」?如果您的直覺反應是:健康就是沒生病,沒生病就是健康,這樣的健康概念,恐怕需要再進化!

Q 如何「養生不生病」?
吃得好、拉得出、睡得著、笑得出。
只要能做到「吃得好、拉得出、睡得著、笑得出」,就能不生病,保持最佳養生狀態。這幾點說難不難,說簡單倒也不簡單。
吃得好並不是大魚大肉,而是清淡、新鮮,且定食、定量。可是現代人作息不正常,三餐時間常不固定,且外食當道,不僅高油、高糖、高鹽,還吃進許多人工添加物,雖然物資早已不虞匱乏,但卻吃得一點也不「好」。
吃得進卻拉不出,也很容易產生大問題。現代人肉類吃得太多,一旦產生宿便,或有便祕困擾,好比將一條魚、一塊肉,丟在攝氏37度(人體腸道溫度)的馬路上,結果會怎樣?答案是迅速腐壞、發臭。便祕就是讓這些高蛋白有機會在體內腐敗,產生各種毒素,因此絕對不可以便祕!
工作、學業、經濟、愛情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讓人成天深陷煩惱,睡不著是常有的事情。現代人失眠比例偏高,尤其是30~45歲之間的青壯年,其問題更是嚴重。
如果連睡覺都不能好好睡,身體無法從疲倦中解脫,日復一日,心情怎麼可能會愉悅?笑不出來就一點也不奇怪了。您說,上述幾點,是不是沒有想像中簡單?
健康狀態不佳的根源,似乎與飲食脫離不了關係,因此調整飲食結構,是必要且首要動作。吃得對,吃得好,身體獲得所需的養分;拉得出,少了廢物囤積,可以讓代謝更有效率,使體力變好。體力一旦充沛,人顯得有精神,要應付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壓力,就不再是困難事。朝健康邁進的正向循環,便能在這樣的狀態下有效啟動。

第1篇 不可不知的健康促進觀念─人體三通
人體三通的重要性
血液循環系統遊走於全身上下,主要負責輸送養分,就像油管為汽車、機械,帶來可供運轉的燃料,所以稱為「油路」。脊椎神經系統與大小器官、組織均有聯繫,負責掌管運動與感覺,發出訊號,如同傳導電流的「電路」。消化代謝系統,等同於身體的環保單位,資源分類是它的管轄範圍,舉凡是對身體有益者,系統便予以吸收利用,對身體無用的則打包排出,角色好比屋內有進有出的「水路」。
3大通路遍布全身,如果任何一處不順受阻,其相連或行經的器官、組織,怎麼會不受影響?只是程度輕重有別。
再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談拉筋拍打時所提及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不僅可用於全身經絡,其原理、原則也適用於此。「通」屬於正常生理狀態,「不通」則是病理的,所以我們可以說「通則不病,病則不通」。不過光是「通」還不夠,「通」只能讓人不生病,就像亞健康,距離真正的健康,還差一步,而這一步可稱之為「暢」。
「通」,如果是代表上述3大系統能發揮作用。「暢」,代表的不只是發揮作用,而是發揮100%的作用,絲毫無礙。記住,唯有「通暢兼具」,才能為人體帶來真正的健康。
為了讓「健康促進」的概念更易懂,我們化繁為簡,將上述理論歸納為「人體三通策略」,並以筆劃簡單的中文字「川」來連結。望文生義,可知「川」字是指「貫穿通流,水也」,我們人體的3大系統通路也一樣,必須貫穿通流,健康才有保障。

水路通
自來水管堵住了,打開水龍頭卻無水可用,短時間尚可忍受,但時間一長,乾淨的水進不來,屋內環境必定髒亂不堪,衛生狀態堪慮,如同人體消化功能不佳。如果是排出廢水的水管堵住了,狀況也不會比較好。想想看,要是所有髒水都流不出去,往屋內溢流,情況會有多可怕,此情形好比人體代謝功能失調。
一間屋子的水路必須暢通,住起來才舒適,人體的水路也相同。上從口腔,下至肛門,其間的消化代謝系統通暢,腸道垃圾與宿便,全部清除不殘留,人才會感覺清爽、無負擔。

電路通
燈泡忽明忽滅、車子發不動、遙控器按鈕失效、電線走火等,從輕微到嚴重,任何一種電器製品,可能發生的短路狀況何其多。這些問題十之八九,都是從「電路不通」開始。有時電路阻塞太久,無法順利傳導的電流長期累積,甚至還會使零件受損。一個小小的問題不解決,到最後讓整台機器報銷不能用,是否和人們輕忽健康的情形很類似呢?
原本只是小症狀,卻沒有及時處理,最終釀成重病,真是得不償失。千萬別在脊椎神經系統上,重覆這種錯誤。從頸椎、胸椎到腰椎、尾椎,33塊脊骨與椎間盤,應保持姿態正直,不歪斜、無壓迫,使其間密布的神經均可導通無誤,這麼一來,與神經緊密連結的器官、組織也將能正常運作,不容易短路或故障。

油路通
所有管路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沉積物。以油路來說,就算選用質地精純的油品,管線系統還是可能被積累的雜質堵塞,需要定期清理。如果任由其堵塞,小零件逐漸失靈是第一反應。機器開始運轉不順,成天某處故障,或無法發動,此類警訊若持續被忽略,引擎、馬達,甚至是整台機器徹底損壞,也是意料中的事。
同理可證,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也是一樣。血液暢行的血管,若缺乏保養,便可能被毒素、脂肪等雜質堵塞。起初可能以皮膚暗沉、精神不濟等細微症狀反應,時間一長,問題層級會漸漸提升為「惱人的小毛病」,或「久治不癒的老毛病」,最終帶來各種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動脈硬化、中風等。反之,如果體內的油路通暢,各種養分、燃料運補無誤,循環代謝的效率會更好。少了負擔,又多了幫助,還能強化體內各項機能。
「健康」是生存基本條件,重要卻被視為理所當然,人們往往將許多精力與時間,用來照顧外表,卻鮮少有人注意「內在」的需求。這裡說的「內在」,並非單指心靈層面,而是生理上的內在。即使是略有保健觀念者,也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症狀論健康,缺乏整體健康促進的概念。
健康並非天生必然,而是需要後天的維持與照料,且應從根本做起,由小處著手。優先顧好體內3大通路,全身上下會自然而然地獲得好處,並自內而外顯現,讓人不僅擁有健康、不生病的內在,也有超越實際年齡的青春,與容光煥發的外表。

第2篇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你知道的保健觀念,其實是錯的?
拜科技進步之所賜,全人類的平均壽命逐年增加,各種與銀髮族相關的議題,越來越受重視,其中最熱門的首推「養生保健」。因為光是「活得久」還不夠,「活得健康快樂」才值得追求。想一下,如果人生的最後20年,都在醫院內插管度日,您要不要?千金難買早知道,不如就從現在起,好好瞭解讓自己不生病的方式吧!
提及「保健」,你會聯想到什麼?多次在演講或課堂上,做過簡單的調查,發現一般人,尤其是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提出的答案不外乎「吃保健食品」、「持之以恆的運動」、「投保健康險,買份保障」。除了「持之以恆的運動」正確,其餘皆錯!很意外嗎?一起來瞭解個中緣由吧!

保健食品不保證健康?
探討這個問題前,可能必須先釐清「何謂健康食品」這個問題。在商業競爭與行銷考量下,保健市場的大餅,是相關產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傳統藥廠、生技公司、食品飲料公司,甚至是通路企業,紛紛推出各種以保健為名的產品。將這些不知道是營養成分多,還是熱量與添加物多的商品,篩選一輪後,真正具有保健效用者,恐怕所剩無幾。就算消費者慧眼獨具,挑出真正的保健食品,但要如何確保自己不吃錯?每回吞下的,都是身體所缺乏的呢?
市面上許多強調養生保健的食品,有的內容成分極為精細,強調補充單一元素,像葉黃素、花青素等,也有主打某種食材,例如靈芝、冬蟲夏草等,該選哪種比較好?
有一派主張,強調保健食品屬於食品級,且內含成分均對身體有益,就算多吃也無礙。姑且不論其成分是否真對身體有益,就算是,誰說多吃無礙?要知道,再好的成分或食材,只要攝取過量,好東西也會變成壞東西。
就以許多銀髮族習慣補充的鈣片為例。吃鈣,是因為覺得身體缺鈣,希望能透過鈣片,緩解骨質疏鬆或其他骨骼方面的毛病。「缺鈣補鈣」乍聽之下沒有問題,可是您想過嗎?吃進去的鈣,身體是否能完全吸收呢?如果無法吸收,攝取過多的鈣要怎麼辦?會不會反而造成負擔,影響身體健康?
假使無論吃多少都吸收,結果可能更麻煩,因為它必定在體內造成不自然的變化。這些「吃錯」與「過量」,其實通通可以避免。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事實上,人體運作所需要的養分,只要透過均衡飲食,食用當地、當季盛產的食材,就可以100%獲得。保健食品不是不能吃,但如果將身體健康,寄望於保健食品上,認為光吃保健食品就能獲得健康,結果恐怕會大失所望。

保險只保生病,不保健康
同樣是因為保健意識高漲,再加上人口高齡化的問題,令人不免擔心,萬一年老之後,病痛纏身怎麼辦?是不是應該有份健康險或醫療險比較好?而且保得越多,保障越高,相形之下似乎也就更無後顧之憂。
於是你我身邊都有不少這樣的人,每年付出高額的保費,拼命買健康險,1張保單不夠,再買第二、第三張保單,並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不用害怕生病,因為有了這些保單,生病時不但能就醫,甚至還能有錢賺。割掉盲腸可以拿到10萬,切除乳房將獲得100萬的理賠,就算是住院1天,還能有三千、五千元的進帳,但問題是:這種錢您要賺嗎?那可是得出賣健康才能換得的啊!
保險就是浪費錢,通通不應該保嗎?倒也無須矯枉過正,我們還是能透過保險機制,尋求一份保障,讓自己少擔一份心,可是絕非「保了健康險,就等同保障健康」。無論是哪一種保險,都無法令身體健康不生病,充其量只能讓人在生病時,獲得較好的醫療照護。嚴格說來,這些所謂的健康險、醫療險,保障的是生病,而不是讓您獲得健康。
真正能保證身體健康的,只有你自己!與其擔心生病時,得付出高額的醫療費,倒不如仔細想想,該如何讓自己不生病。個中關鍵不在那一張張的保單,將時間花在研究複雜的條文上,有什麼用?再怎麼清楚權利、義務,最多只能讓人在就醫、理賠時不吃虧。還是將心思放在關心自己吧!想想該做哪些運動,飲食方面該注意哪些地方,生活習慣有沒有哪裡該調整,找出符合自己的健康促進計劃,身體力行,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保健樂活新主張
都是科技進步害了您?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技之於健康,類似水與舟的關係。由於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疾病能在早期被發現,進而獲得良好的療癒效果,但是科技不只為健康帶來正面影響,人體活動量大幅降低,飲食與生活不分寒熱帶等情形,都是由於現代人不當使用科技,對身體健康造成的負面結果。
在摩托車、汽車等代步工具被發明前,人的移動大多依靠雙腳,就算騎乘自行車,也得出力使勁地踩。可是現在往往只要油門一催,一滴汗也不用流,即可到達目的地。諸如此類的案例不勝枚舉,各項新機器的發明,的確讓生活更便利,卻也在無形中,使人類的活動量大幅降低,加上飲食過剩、吃冰、吹冷氣,逐漸讓人體新陳代謝低落、氣血循環變差,久而久之,各種慢性病與文明病紛紛出籠,直接損害健康,這也是現代人罹患慢性病的主因之一。
再者百年前,何來所謂的進口水果或食材?就算有,也是極其稀少且昂貴,絕非一般大眾日常生活即可食用。反觀現今,由於空運發達,在超市或傳統市場,想看到或買到千里外的蔬果魚肉,一點也不難。可是這些食材新鮮嗎?不是當地原產,它的養分是在地人所需要的嗎?不是當令盛產,它夠成熟嗎?可以提供最佳的養分供人體吸收嗎?最重要的是,身處亞熱帶的您,淨吃些寒帶或熱帶的食物,它們的營養成分,能完全符合您的身體需求嗎?
蔬果魚肉的運送尚且如此,何況人體自身的移動。飛機票一買,就能當空中飛人,今天在北半球,明天就在氣溫迥異的南半球,有時身體不僅要適應氣溫劇變,還得適應時差,偶一為之尚且無妨,要是經常如此,生理機制必定紊亂不堪,免疫系統也跟著失調,如果此時選擇使用藥品來控制,長久下來,要不生病還真的很難!
上述情況為科技發達所造成,但卻不是科技的錯,錯的是不懂得善用科技的人類。記住,我們不應該被科技所侷限,遺忘人體最自然的本能與需求。在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之餘,更該學會如何避免,因科技發達而帶來的錯誤生活習慣,才能降低各種慢性病的罹患風險。

沒有生病,不代表就是健康!
許多人有頭痛、腸胃不適、胸悶、疲倦、肩頸痠痛、無力感等「老毛病」。提起這些老毛病,總有滿腹苦水吐不完,但說也奇怪,如果詢問:「有試著改善嗎?」有一半的人會回答:「沒用啦!已經這麼多年了,老毛病是治不好的。」另一半的人則會說:「這都是小問題,又不是生病,難道還要找醫生嗎?笑死人!」
以上描述足以顯現,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態有多麼輕忽,許多疾病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而當事人卻不重視,甚至根本未曾察覺。

第3篇 有效易行的自我保健法
簡單有效的養生自療法─拉筋拍打
「拉筋拍打」在中國傳統醫學上,就是一種能兼具保健與自療的養生妙法,已經通過歲月的考驗,流傳上千年。未見症狀時進行拉筋拍打,可以強化體內代謝,讓健康狀態更上一層樓。身體微恙時,拉筋拍打更具有緩解,甚至是症狀解除的作用。
其原理很簡單,以粗淺的概念來說,人體健康狀態取決於經絡運行,經絡通順,則健康無礙;經絡不順,則在何處淤積,外在即形成對應的病灶。常見的肩頸痠痛、腰痠、背疼,或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都與經絡阻塞脫離不了關係。為了保健,也為了自療,無論男女老幼,健康與否,人人都應該學習「拉筋拍打」。

1分鐘學會臥位拉筋
拉筋方式非常多,「臥位拉筋法」是最安全,最方便、最有效果的拉筋法,可以改善失眠,便祕、腰痠背痛、頻尿,尿失禁、經期不順、五十肩,同時也有減重效果。從未拉筋的人,第一次拉筋必定是又痠、又麻、又痛,拉到眼淚鼻涕齊發者,也大有人在。有不少人在初次體驗後,便視拉筋為畏途,不願再輕易嘗試。首先有個觀念要告訴大家,拉筋,若不痠、不麻、不痛,無效!再者,一般人普遍有個迷思,認為小孩與年輕女性天生筋軟,年長者或男子必定筋縮僵硬。
事實上,年輕女性筋縮狀況,比男子嚴重者並不在少數。也曾親眼見過,才13歲的國中學生,筋骨柔軟度不如80歲的老翁。可見筋縮與否,無關性別或年齡,主要還是看「生活習慣」與「身體狀態」。只要經過適當的練習,就算是60、70歲的老翁,照樣能日日拉筋,並且從中明顯感受到,身體一天比一天健康、舒服。

步驟1 立位拉筋鬆小腿
用臥位拉筋法前,先以「立位拉筋」方式來拉筋,此法也稱為「站樁」。透過此動作,鬆弛小腿後側的筋肉,還可以拉到腰椎、胸椎。之後再以「臥位拉筋法」拉筋,二者相乘會使效果更佳。
坊間很容易買到類似上圖的輔助工具,能夠調整角度。初學者可以從比較平緩的角度開始,慢慢練習,筋骨一天比一天柔軟後,就可以朝高角度挑戰。從基本的20度仰角開始,進步到25度,最高為30度。正常、健康的人,要能在30度的輔助工具上,讓身體站成一垂直線。但無論採用哪種角度,記得,每次都得連續站上10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效果。
「立位拉筋」是一種小範圍的拉筋,最初可能小腿會有緊繃感,再逐漸出現痠、麻,甚至是發熱、流汗等感覺,接下來有的人會感覺到一股氣,從小腿沿著大腿、腰部、脊椎,一直上升到後頸椎。如果上述感覺沒有出現,可能有兩種原因,第一,目前的角度太輕而易舉;第二,立位拉筋者姿勢不正確,例如膝蓋彎曲。若是前者,請直接調高腳板角度,應該就能體會痠麻感;如果是後者,立位拉筋時一定要將膝蓋打直,否則就不算是正確立位拉筋姿勢。
立位拉筋的完美姿勢,是從側面看身體成一直線,這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姿勢。許多人因為筋縮的緣故,只要站上輔助工具,感受到小腿後側筋肉的拉扯,就會不自覺地彎起身子,膝蓋彎曲,或是出現臀部翹起、上半身前傾的錯誤姿勢。此姿勢的確舒緩筋肉的緊繃與疼痛感,可是立位拉筋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立位拉筋時應特別注意,在可以忍耐的範圍內,盡量打直身體。
有時因為立位拉筋者的筋縮狀況嚴重,無法以全身挺直之姿的方式立位拉筋,起碼也要從膝蓋打直做起,讓拉筋的效果,慢慢從下半身的小腿,向上延伸,通過膝蓋骨、骨盆腔、腰椎乃至於整個脊椎。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筋縮狀況日漸好轉,會發現背部也能挺直。立位拉筋要見成效,必須持之以恆,每天最少要花30分鐘力行。待身體可以完全成一直線後,也要持續立位拉筋,藉此保養筋骨,維持在最佳狀態,對長短腳症狀亦有明顯改善。

步驟2 臥位拉筋─兩腳各拉筋10分鐘
經過10分鐘的暖身,就可以參考以下的動作,進行強化版的臥位拉筋運動。

臥位拉筋正確拉筋要點
1 上半身躺臥於拉筋椅,雙手向後平舉,肩膀、手肘盡量貼平於椅面。雙手可各拿1瓶裝滿水的600c.c.寶特瓶,加強肩頸伸展效果。
2 一腳向上抬起,緊貼於直立支架上,並且利用綁帶束緊。
3 另一腳自然向下垂放。利用2~8磅重(約0.9~3.6公斤)的調整型綁腿沙袋綁在小腿側,使其自然下垂。
4 10分鐘後,稍做休息,換另一腳重複相同步驟。

未到位的拉筋姿勢
拉筋姿勢未到位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做得到而未做到,另一種則是柔軟度上根本做不到,前者可稱之為「不正確」,後者則是「筋縮」的反應。兩種展現出來的結果很相似,但解決之道卻不同,一種需要透過姿勢矯正,另一種則需要透過持續練習。先一塊兒來瞭解,有3大類不到位的拉筋姿勢。

臀部未貼緊直立支架
姿勢矯正:
這是很常見的錯誤姿勢,只要在將腳往上伸直之後,稍微挪動臀部,確認已經移到底部即可。
持續練習:
確定並非姿勢不良所致後,只要盡可能地讓膝蓋與直立支架貼緊,使用綁帶,將大腿綁於直立支架上,持續練習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腰臀乃至於大腿之間的筋肉,會更加柔軟,臀部漸漸可貼緊直立支架。

上抬的腳未伸直,膝蓋屈起
姿勢矯正:
有時臀部沒有移到底部,與直立支架間產生空隙,就可能出現此姿勢。如果臀部位置無誤,則檢查綁帶的位置,可以試著將它綁在接近膝蓋下沿的位置,不可以直接綁在膝蓋上。
持續練習:
若非因姿勢性的緣故,膝蓋屈起無法直立,就是單純的筋縮問題,想改善別無二法,持續拉筋練習就對了。

另一腳無法自然下垂
姿勢矯正:
許多剛開始拉筋的人都會有這種狀況,有時是因為緊張,導致腿肌緊繃,只要深呼吸讓自己放鬆,就可以讓懸空腳自然下垂。
持續練習:
如果無法自然下垂的原因是筋縮,除了持續練習外,建議練習時,在小腿綁上調整型綁腿沙袋輔助。初期約從2~4磅重(約0.9~1.8公斤)開始,接受度變高後,慢慢提升至8磅(約3.6公斤)。

健康管理師Q&A時間
Q:如果沒有輔助工具該怎麼辦?是否就不能練習拉筋呢?
A:當然不是!
「拉筋拍打」是中國自古流傳的保健自療法,但是千百年前哪來現代的輔助工具呢?如果家中沒有這些輔助工具,我們也可以自行尋找作用相似的替代品。
例如把腳尖抵在門檻或小階梯邊緣,膝蓋要打直(注意站姿與所在位置,避免跌倒造成危險),這也是立位拉筋的一種方式,同樣可達到類似輔助工具的效果。只是少了固定角度的設定,會比較難以具體掌握練習的進步程度。
至於「臥位拉筋」的進行,可以考慮利用睡床與牆壁的相對位置,或者是將2~3張椅子拼組起來。但比較可惜的是,一般情況下,難有同時適合左右兩腳的替代方案,有時不是椅子高低不一,就是不穩固牢靠,有使用安全方面的疑慮。如果平躺於床上,雙腿就只能同時貼直於牆壁,無法達到拉筋之效。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學會正確拉筋,並從中改善健康,適當的輔助工具雖不見得不可或缺,但的確能達事半功倍之效。

第4篇 您吃對了嗎?
各族群救命飲食法則
傳播媒體的發達,促進資訊的流通與吸收。以往遭遇較專業的問題,如營養、健康、醫療等,不是透過書籍找答案,就是仰賴醫護人員提供解答。現在不一樣了,打開電腦,key上關鍵字,訊息立即出現眼前;打開電視,有關營養、健康的報導,一則則輪番播出,因此,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備一些營養知識,例如「五穀雜糧比白米好」、「女性要多補充鐵和鈣」。
多吸收知識絕對是好事,但不可諱言的,在資訊豐富的背後,藏有一些隱憂。有的報導不夠全面深入,提供的訊息不夠完整、太過片面,造成我們所吸收的內容存在缺失。更惱人的是,不少由產品廠商所提供的資訊,也混雜其中,以「資訊分享」為名,行產品銷售之實,不僅不教人如何不生病,反而產生誤導。
「五穀雜糧比白米好」、「女性要多充補鐵和鈣」原則上無誤,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五穀雜糧需要依照體質來選擇、鈣和鐵一起補充會相互抵消作用。為追求健康,我們遵循所謂「健康原則」過生活,不過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狀況下,有時候反而不小心害了自己,影響健康。
和大家分享一個重要觀念,營養的攝取,不是看食物,而是看人。光是能夠細數各種食材的營養素,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缺了什麼?需要什麼?才能對症下藥,補足所需營養。
接下來,針對4大族群─女性、上班族、銀髮族、兒童的飲食習慣,找出主要問題,並提出對策,讓大家能越吃越健康!

族群1 女性
主要問題1 怕胖,不吃飯
在物資缺乏的農業時期,澱粉性食物是主要熱量攝取來源,尤其是米飯,更是餐餐不可少的重要主食。不論性別,用餐時肯定人手一大碗米飯。曾幾何時,米飯(澱粉性食物)慘遭污名化(回想一下,是誰將米飯污名化,最終目的何在?),與肥胖畫上等號,彷彿多吃飯,體重就會狂飆。愛美的女性朋友們,紛紛視米飯為毒蛇猛獸。用餐時,飯越吃越少,肚子餓了再以小麵包、餅乾、零食果腹。
不知道愛美的女性朋友是否想過,如果吃米飯真的容易發胖,為什麼在農業時期,很少聽到有體重過重的問題?為什麼多數人即使吃米飯,還是顯得相當精實、苗條?
米飯雖然屬於澱粉類食物,卻蘊含較多的維生素B群、纖維質等營養素,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有益身體健康。適量食用米飯,根本不用害怕體重過重的問題。

對策:過重、過胖,該戒除的不是米飯,而是「錯誤的生活習慣」
現代女性會過重、肥胖的原因,是長期吃入過多的高熱量飲食,如甜點、飲料、油炸類等。還有在食材選擇上,肉類太多而蔬菜類太少。再來是活動量不足,新陳代謝差,當然也有一部分是藥物所導致的肥胖,例如類固醇等。
回想50~60年前,當時候幾乎沒有肥胖型的女性,最多只有中年因少動而發福的現象。當時的女性飲食習慣,絕對不像現在這樣,可以天天吃下高糖分的蛋糕、珍珠奶茶、含糖飲料,外加多種數不完的零食,如果能少掉這些身體不需要的糖分,過重問題就會減少一大半。
「油炸類食物及小吃」也是一大問題。此類食物含高油脂,通常要花費較多的活動量來消耗。反觀過去的人,吃油炸食物的機會非常少(50年前可沒有鹽酥雞或炸雞排),且日常活動量大,所以沒有相同的困擾。
最嚴重的問題,是大部分女性缺乏基本活動量,更談不上運動。以前男女老幼每天走路、整理家務、勞動,全靠一雙手腳流汗工作,現在紛紛仰賴機器處理。成天坐在椅子上不動、四季都待在空調環境下,氣血循環自然變差,完全不流汗。屯積在體內的高油脂、高糖量,哪有代謝的機會?當然瘦不下來。要想減重,就一定要活動、運動,而且要做到流汗才有成效喔!

第5篇 常見毛病VS.健康自我管理
便祕─喝水、運動、多纖維
「每天定時解便,只是糞便好像有點硬,每回排便都要用力」、「上完廁所,怎麼還覺得有便意?」、「糞便沒有很硬,可是肛門好像沒力,每次排便都很難使力,感覺真不好受」,別意外,這些狀況都算是便祕!很多人以為,便祕單指好幾天沒解便。2天以上沒解便,也屬於便祕的範圍,但這只是符合便祕定義的其中一項表現。
引發便祕的原因眾多,當我們食用的食物,長時間囤積在腸道內,慢慢腐爛,漸漸散發毒氣,對身體就是一種虐待。千萬別小看便祕問題,廢棄物待在體內過久,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一旦免疫力下降,身體防衛前線失手,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你也有便祕的困擾,趕快來檢討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情形:
1 纖維攝取太少:蔬菜水果吃太少,是便祕的元凶之一。
2 久坐活動量少:屁股長時間坐在椅子上,腸胃也會懶得動。
3 喜歡蹺腳:蹺腳容易壓迫神經,造成腸胃蠕動慢。
4 精緻糖類吃太多:你是蛋糕、甜點的擁護者嗎?小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加重便祕情況。

改善便祕,就從「多喝水」開始
排便其實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糞便刺激大腸,產生便意,大腦接到訊息後下達指令,我們自動到廁所報到。便祕時,腸胃道對於糞便的刺激不夠敏感,等到便意產生時,往往已經累積大量糞便。這些本來應該早被清空的廢物,因為停留在大腸時間過久,被吸收較多水分,顯得堅硬,要排出更費力了,長此以往便容易形成痔瘡。想要對抗便祕,就必須終結這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要改善便祕,「多喝水」是最簡單,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項目。早晨起床後,喝300c.c.溫開水,最好同時進行立位拉筋拉筋,將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體內水分,加速便意的出現,緩解排便的困難。養成喝水的習慣,能幫助固定排便時間,邁出改善便祕的第一步。

調整飲食、多運動,輕鬆搞定便祕
膳食纖維能刺激腸子的蠕動,增加糞便的體積,幫助糞便快速通過腸道,被排出體內。飲食西化、精緻化的現象,導致現代人多有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纖維主要來源,多吃新鮮蔬果,就能有效攝取膳食纖維。特別提醒,吃蔬菜時,別逕挑菜葉而捨棄菜梗;吃水果時,別只吸允果汁而不吃果肉、果皮。將果菜渣一起吃下肚,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
除了改變飲食外,生活習慣也要調整。坐太久不僅人會懶散,腸子也會。建議大家每天抽空走路,用「臥位拉筋法」拉筋,讓身體獲得舒展,腸子就會跟著動起來。另外提醒便祕一族,一定要戒掉蹺腳的壞習慣。女生蹺腳或許性感,男生蹺腳或許瀟灑,但蹺腳會壓迫骨盆腔神經,長期下來會便祕、身材走樣,同時也影響生殖器官的健康,得不償失。

失眠─紓壓、蔬果、拉筋三管齊下
「失眠」可說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困擾之一,內分泌失調,藥物因素,壓力緊張,頸椎神經壓迫,長期疲勞,喝刺激性飲料等,都是引發失眠的常見原因。雖然失眠只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但有失眠經驗的人都知道,「明明知道自己該睡覺,卻只能睜著眼睛、望著天花板發呆」的時間有多難熬。令人困擾的還不只於此,失眠換來的「精神不濟」才是大問題。它可能影響工作、人際關係,更嚴重一點,它可能影響健康。
有些人習慣服用安眠藥,對抗失眠問題。針對失眠,給予短期藥物協助,無可厚非也很安全,但安眠藥只能救急,無助於徹底解除失眠困擾。提醒大家,應該要設法找出失眠的原因,才能對抗失眠。另外提醒,失眠可能是某些物質(藥物)或疾病所引起的,如氣喘用藥、甲狀腺機能亢進、焦慮症、憂鬱症等。如果不積極面對失眠,找出原因,恐怕會錯過疾病治療的黃金期。

心情開朗好紓壓
「壓力」是現代人失眠的主因之一。每天忙著扮演不同角色,在家庭、職場、學校間穿梭,肩上所背負的壓力自然不在話下。對抗壓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如果壓力一直無法獲得紓解,總有一天我們會彈性疲乏。每個人紓壓的方式不盡相同,建議大家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好好釋放壓力,讓自己不斷擁有新能量。除此之外,時時刻刻保持開朗的心情,用樂觀、正面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個挑戰、挫折,也有助於解除壓力、解除失眠。

失眠剋星─當地當季盛產蔬果
「食物」也是對抗失眠的法寶。失眠者最需要的營養素,有維生素B群、鈣、鎂、維生素C等。維生素B群、鈣、鎂能安定神經;維生素C能幫助身體,製造對抗壓力的腎上腺皮質素。這些營養素,在新鮮蔬果中都找得到。要吃新鮮蔬果,當然首推營養含量最高、化學藥劑含量最低的「當地、當季盛產蔬果」。

臥位拉筋,肌肉血液狀態佳
臥位拉筋能使肌肉恢復彈性、加速血液循環。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中,身心顯得緊繃。肌肉緊繃會增加疲勞感,也會使血液循環速度減緩。透過拉筋,刺激全身血液循環暢通,消除疲勞。當身心感到舒暢時,失眠困擾便能獲得緩解,甚至是消失。

第6篇 要健康,真簡單
常見卻傷身的養生方法
不想生病,就要談「養生」,一般我們所熟悉的養生方法,不外乎與吃最相關,吃補、吃藥、吃保養品等,舉凡老祖宗傳下來的養生補方、親朋好友推薦的名貴良藥、電視媒體廣告的最新保健食品,通通一股腦吞下肚,彷彿吃得越多,對健康就越有保障,真的是這樣嗎?
吃了這麼多,您想過哪些真的是自己需要的?還是聽別人說「吃了感覺不錯」、「你也應該吃」,您就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反正都是對身體有益處的好東西,吃多應該也無害。
別人吃了有效,對您也一定是好的嗎?那可不見得。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比方來說,有人缺鈣所以要補鈣,但如果您不缺鈣,吃再多的鈣片也無用(反而可能傷身)。就算狀況一樣,體質也不見得相同,吃相同的補品或保健食品,所獲得的結果,卻可能南轅北轍。
無論是食補,還是藥補,吃進的東西全都再也拿不出來,建議您在每回張開嘴巴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了什麼目的而吃?」、「打算吃多少、吃多久?」、「期待有什麼效果?」、「是否可能帶來任何不良反應?」。「仔細思考」,就是為健康嚴密把關,全盤考量身體狀況,再採用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與產品,相信如此一來,「吃錯」或「吃而無用」的情況將大幅減少,避免花錢非但無益,反而傷身的窘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66 21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