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殷海光書信錄
滿額折

殷海光書信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20 元
優惠價
9046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殷海光喜歡以筆代言,與朋輩、門生們神交翰墨。殷海光的書信,或抒懷言志,或論學傳道,或品鑑人生;時時發出妙趣之語,亦偶有現實處境艱辛之喟歎。其書信,理性與感性交織並融,其筆鋒則秉持一慣的特色──詞義縝密而餘蘊蕩漾。

本書是在盧蒼、林正弘與賀照田等人整理編輯殷海光書信基礎上,再大量地補闕增佚,盡可能匯總於一帙。本書是到目前為止,輯錄最完備的殷海光書信集,分為「致本國友人」、「致外國友人」、「致學生及後輩」三大部分,共收錄了一百七十多封信,另酌情取錄相關之書信與資料。

本書收錄最早的一封信,為1953年8月17日寫給雷震的。最晚的一封,為1969年8月24日寫給徐復觀的,此時離他過世不到一個月,而當時「與癌魔奮鬥」的殷海光於信中仍討論著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問題。(這封信的原稿,可參看本書封面及書名頁)。本書收錄諸信函中,尤為珍貴的是多封為第一次披露,包括寫給胡適、雷震、徐復觀……等人的。此外,本書書首亦選錄數封信的原稿,以饗讀者。

殷海光的書信世界,是一無限寬廣的想像空間。《殷海光書信錄》不但具體反映了一代知識人的思想和情懷,也是研究殷海光的思想世界與生命歷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讀者展卷閱讀,猶如超越時空的限制,直接和他親切對話,可啟發思考、感染心懷;讀者掩卷深思,遙想當年殷氏風範,更能鼓舞驅動一己永不止息的生命熱情。

作者簡介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湖北黃岡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出版界時採用的筆名。他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年赴台後於臺大哲學系任教,先後開設課程有:邏輯、邏輯經驗論、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現代符號邏輯、歷史與科學等。他亦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

時至今日,殷先生已成為臺灣某一世代的象徵人物。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或臺灣的自由主義,必然會談到殷先生及他著作。而殷先生的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其著作,數十年來影響了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產。

編者的話

《殷海光全集》最初於一九八九年由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當時適逢殷海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台灣方甫解除「戒嚴」,逐步走向殷先生期盼的自由民主之路。這二十年來,台灣人民享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未曾在「戒嚴體制」下生活過的青年,閱讀殷先生的著作,或許不容易有切膚的感受。然而,這二十年來卻出現了許多以殷先生為主題的論著,「殷海光研究」已漸為顯學。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學界也開始注意殷先生的著作,並同樣逐漸形成研究風潮。凡此可見,殷先生的文字獨特的感染力,超越時空的限制,是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產。二○○九年,時值殷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台灣大學出版中心開始發行《殷海光全集》重編本,正是希望讓殷先生的著述,能以更完善精美的面貌,貢獻於世,啟沃永久。

將近二十年來「殷海光研究」的豐富成果,讓我們發現當年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存在不少的闕失,尤以未能比較完備齊全地整理收錄殷先生的文字,是最嚴重的缺點。涉足於「殷海光研究」領域的學者,發掘了殷先生的大量佚文,其中絕大部分是他在中國大陸時期所寫的文字,也有一些在香港刊物發表的文章。這些文章,既有助於瞭解殷先生在來台前後思想轉變的軌跡,也是「殷海光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我們非常感謝這些學者的貢獻,特別是賀照田、何卓恩及黎漢基教授的成果,對我們進行《殷海光全集》的重編工作,助益極大。《殷海光全集》重編本基本上維持桂冠版的原先架構,並做了些許變動,謹此分別說明如下:

一、 專書仍印成單行本。
二、 單篇文章仍以「政治與社會」、「學術與思想」、「書評與書序」及「雜憶與隨筆」四大分類,集結成冊;原先缺漏的文章,依其類別及寫作時間,編入原先的架構之內。增補的文章,以政論文字居多,因而「政治與社會」一類的篇幅增加最多,冊數也隨之增多。
三、 《殷海光全集》重編本,增補《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一冊。該書原先因著作權問題,未能收入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現已徵得原出版者同意,加以收錄。《殷海光全集》的《殷海光書信集》部分,原則上只收錄殷先生寫給他人的信函,不收錄他人致殷先生的信函;由於殷先生與林毓生的通信,情況特殊,絕大部分是論學信函,必須兼讀往返信函,才能瞭解其內容,因此將這些信函單行成冊,以便讀者。
四、 《殷海光全集》重編本的《到奴役之路》一書,與桂冠版相同,皆據文星出版社的版本排印,惟另做增補工作。因是書之譯文與按語,與最早在《自由中國》半月刊連載者,頗有出入。本次重編,仍以文星版為據,另與《自由中國》版覈校,詳細註明其間相異出入之處。
五、 桂冠版《殷海光全集》專書部分之排序,以當年出版時間之先後為序;《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之排序,則大體上依類別略予調整。
六、 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集結他人所寫關於殷海光先生之紀念及評論文章,列為全集之一卷,不合體例。本次重編,除大幅擴充內容,增收近二十年內發表的重要紀念及評論文章以外,另列別冊,不再列入《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之序號。
七、 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除《邏輯新引》一書採取橫排格式之外,其餘各冊均採直排格式。《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一律採取橫排格式。

《殷海光全集》重編工作的進行,得到多方人士的支持和鼓勵。我們要感謝殷夫人夏君璐女士提供珍貴的資料、撰寫序言,並不斷在精神上鼓勵我們。陳宏正先生是《殷海光全集》兩次編纂工作的幕後支持者;桂冠圖書公司的賴阿勝先生,為二十年前的桂冠版《殷海光全集》,曾付出極大的心血。台大出版中心主任項潔教授及其團隊的敬業精神與專業水準,使《殷海光全集》的重編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凡此一切,謹此深表謝忱。
我們以非常謹慎的態度來重編這套《殷海光全集》,惟遺漏、闕失之處,勢所難免,希望能夠得到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林正弘、潘光哲、簡明海(2009年7月8日)

目次

序 殷夏君璐
編者的話
編輯凡例
《殷海光書信錄》編輯說明
殷海光書信原稿

致本國友人
致王道(二封)
致朱一鳴(四封)
致何友暉(三封)
致於梨華(一封)
致洪耀勳(一封)
致胡越(二封)
致胡適(四封)
致孫太夫人(聶華苓母親)(一封)
致韋政通(五封)
致夏開元(三封)
致徐復觀(十二封)
致徐傳禮(三封)
致張春樹(一封)
致許冠三(五封)
致程積寬(一封)
致黃中(一封)
致雷震(二十封)
致蕭孟能(一封)
致錢思亮(一封)

致外國友人
致歐達偉夫婦(R. David Arkush)(一封)
致克里福神父(John W. Clifford, S. J.)(一封)
致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一封)
致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一封)
致卡根夫婦(Mr. & Mrs. Kagan)(一封)
致裴理哲(John C. Pelzel)(一封)
致羅素(Bertrand Russell)(一封)
致屈萊果(Donald W. Treadgold)(二封)
致楊教授夫婦(Ernest P. Young)(一封)

致學生及後輩
致玉仁(一封)
致伍民雄(二封)
致何步正(一封)
致何秀煌(六封)
致李敖(二封)
致李楣(一封)
致周堃(一封)
致林正弘(三封)
致林悅恆(一封)
致殷樂義(六封)
致張偉祥(一封)
致張灝(二封)
致郭博文(二封)
致陳平景(三封)
致陳鼓應(七封)
致黃展驥(五封)
致鄧文光(二封)
致盧鴻材(二十六封)
致羅業宏(十九封)
致軼名(一封)

書摘/試閱

書摘1
今日有心人最重要的事,在於樹立一超越現實的自我,對外界的成敗毀譽,頗可不必計較。際此是非難辨之世,吾人必須學習隔離的智慧,抖落一切渣滓,淨化心靈;然後跨大鵬之背,極目千里,神馳古今;但又同時能如現代的探礦師,對於中國歷史社會文化的發展形態,及去脈來龍,能有真實的了解。先生如能將認知模式稍加調整,也許在這方面可能作進一層次的努力。

光現與癌魔奮鬥。在不久的將來,果能康復,希與先生傾談上下古今,並請我吃腳魚與鰻魚。一笑!
(摘自殷海光1969年8月24日致徐復觀信)

書摘2
十餘年來,我們自由民主反共者一直在被壓抑之中。這次是我們抬頭的大好機運。如果民主黨上臺,我們底前景更看好。光以吾人宜趁此機會把言論自由更向前擴張一步。在這一原則之下,盡量發揮韓國政變的義蘊,乃重要工作之一項。循此前進,從各方爭取主動,則領導輿論之形勢可期構成。
(摘自殷海光1960年5月6日致雷震信)

書摘3
前幾天接到校方轉來的教育部的一紙通知,我想就這事表示幾點意思。在表示幾點意思之前,我要作一個說明。就是,您現在是臺灣大學的校長,我是教書先生。可是,您從前是西南聯大的教授,我是學生。我現在不從一位校長和教書先生的關係和您討論,而是回到從前的那種關係和您談談。因為這樣我覺得談論所受到的拘束會少些。

我常常想,我這樣使外界人士放心不下,一部分是由於我個人頗與眾不同;另一部分是由於這一社會文化頗與中國文化的正軌脫了節。其實,自雷案發生以來,加以近四五年我的種種切身經驗,風風雨雨,以及日漸增長的對中國社會人生的體察,我的思想逐漸發生若干的改變。和時下一般知識分子對照起來,我簡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然而,「生不逢辰」。在這樣的時代和環境,一般人既視理想為泡影,我就應該退隱到自己的天地裡。我少年時代本來就有孤獨的傾向。現在,這一傾向愈來愈強烈。除了買書之外,我連上街的興趣也沒有,還談什麼其他的呢?

實實在在,我對於我所在的這個社會氛圍,在我心靈最深處有一種說不出的厭倦。歸根究底,我那一觸即發的憤激吐放,幾乎完全是從這裡分泌出來的:並非我有意要和現實為敵。因此,對參加任何群式活動我都缺乏興趣。我只渴望到那遙遠而靜僻的角落,著作、沉思,作著心靈的安息。我在這鬧哄哄的地方,得不到我渴望的境界,我總想在別處得到。近四五年來,我曾不止一次設法易地謀生。可是,也許因拙於活動,到現在還沒有成功。

十幾年同事的經過應能使您感到,除對真正夠得上是學術思想的問題有所堅持以外,我根本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我對現實無求。我不與任何人身為敵,也不使人作難。我在以上所說的,除基於個人的原因以外,還是想多保存一點學術尊嚴。在目前的氣氛之下還談「學術尊嚴」,簡直是「天方夜譚」。您辦學的困難我是想像得到的。可是,我同時想到當年蔡孑民先生的偉大風範,不禁心嚮往焉!
(摘自殷海光1966年8月15日致臺大校長錢思亮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6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