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
滿額折

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傳統迷思:只要考進好學校、用功念書、並取得優異的畢業成績,成功人生就已然勝券在握

面對現實:學校「沒有」教給你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如何靠專業能力成功

作者訪問各行各業沒有大學文憑的百萬富翁及億萬富豪,闡述小人物翻身大富豪不為人知的成功秘辛。受訪人物包括時尚大亨羅素‧賽蒙斯(Russell Simmons)、臉書共同創辦人達斯汀‧莫斯克維茲(Dustin Moskovitz)及創辦人兼總裁西恩‧派克(Sean Parker)、WordPress創始人穆倫維格(Matt Mullenweg)等等。

《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一書引導你在現實世界培養務實成功技巧的指南。如何尋覓良師益友、建立世界級的人脈、學習真實世界的行銷和業務方法、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有意義、建立自我品牌、一手打造搶錢力等等最重要的成功技巧,都是你在課堂上學不到的。

18歲的你閱讀本書,你會更清楚自己的路要怎麼走。

22歲的你閱讀本書,讓你不再浪費寶貴的青春年華,漫無目的地遊蕩。

假如你30有餘,事業正步上軌道,你更需要立即翻開本書,練就所向披靡的競爭力!

作者簡介

麥可‧艾斯伯格 Michael Elsberg

美國羅德島州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畢,主修國際關係。從事擅長、但與所學無關的文案寫作,過著年收入倍數成長的生活。在受到妻子自學旅程的啟發後,耗費兩年的時間,向各行各業沒有大學文憑但最頂尖的成功人士請益,將之歸納成本書的成功七式,並且被時代雜誌譽為「對高等教育的譴責」。經常於富比士網站(Forbes.com)發表與創業精神、職涯發展及教育相關的部落格文章。

譯者簡介
黃怡芳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系畢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主修市場行銷學,曾任職於外商科技及資產管理公司,目前專職從事翻譯與行銷專案工作。譯作包括《總裁座上賓》、《9堂課,做自己的財務顧問》、《這樣想就會有錢》、《這樣做就會有錢》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榮獲《商業周刊》選書

現今的名校畢業生,己經不再持有保證畢業後能找到工作的黃金入場券,希望在你的領域勝出,就必須培養的動力、積極精神、堅持,以及為別人生活帶來貢獻的能力,是在大學教育裡學不到的。何不跟著作者跳脫傳統教育的框架,進行自主式的學習,為世界帶來影響力!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李紹唐

我十六歲就出社會工作,從真實經歷中學習每一個成功要義,也因此體認到,基本的學術知識固然必要,但是,從實務中汲取經驗,才是更實際且有用的學習。誠摯邀請20、30世代的年輕人細讀本書的成功法,你將獲得立足社會、出人頭地的競爭力。
―奧爾思服務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嚴心鏞

一本顛覆思考之作,不是因為它論述的是財富(這本書和理財致富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它談的是自由、膽識與責任。麥可賣力地鼓舞我們切莫坐以待斃,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振翅高飛。
賽斯‧高汀(Seth Godin)
暢銷書《紫牛》(Purple Cow)《部落》(Tribes)一書作者

麥可‧艾斯伯格的書充滿了挑釁與智慧。學費飛漲、工作前景黯淡、假文憑競賽已演變成一場脫軌的地位財之爭。本書為每個想要不必背負學生貸款的千斤重擔就能獲得重大技能的人,指出一條驚世駭俗之路。
彼得‧席爾(Peter Thiel)
PayPal共同創辦人、臉書首位外部投資人及「帝爾創業基金會」(Thiel Fellowship)創辦人

想要在知識社會飛黃騰達,憑藉的是軟實力和實戰智慧的掌握,不過這些技能的培養都沒有納入大學或高中課程的規劃。艾斯伯格這本離經叛道之作,提出一套街頭智慧的教育法則,來補充正規教育不足的野戰訓練。
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zzi)
紐約時報暢銷書《誰在背後挺你》(Who’s Got Your Back)一書作者

在二十一世紀要出人頭地,靠的是街頭智慧,而不是漂亮的文憑。動力、人脈、熱情以及讓別人相信你的能力,和你的成就息息相關。雖然你在大學可以學到東西,但是你沒辦法培養那些打造成功人生的必備技巧。不管你有沒有上大學,本書都能幫助你在現今這股創業性經濟的浪頭上學習成功的要素。
戴爾‧史蒂芬(Dale J. Stephens)
熱門網站Uncollege.org創辦人

麥可‧艾斯伯格在這本令人愉悅的作品中有著如此貼切的描述:我們的教育從襁褓時代就已經開始,直到你嚥下最後一口氣那刻才告終。一個人要充分實現人生價值,成敗全繫於終其一生的學習。
琳達‧雷斯尼克(Lynda Resnick)
Roll International、Teleflora、PomWonderful、Wonderful Pistachios、Cuties及Fiji Water等
各大品牌副總裁

自我教育是提升心靈與生命的關鍵。麥可‧艾斯伯格的書引導你如何去發現課堂外俯拾即是的教育機會。
馬特‧穆倫維格(Matt Mullenweg)
WordPress.org創辦人

一本曠世傑作,作者針針見血、筆鋒睿智,將徹底顛覆你對教育、成功的生涯以及成就之間的觀念。麥可‧艾斯伯格小心避免淪於「勵志性的口號呼喊」,更提出當頭棒喝的尖銳(幽默)又實質之建言,指引我們如何透過終身學習來贏得亮麗成果。
珍妮.布雷克(Jenny Blake)
《脫下學士服的人生旅程》(Life After College)一書作者

假如學校交由企業家來經營,而不是老學究式的官僚,學校一定可以教你更多在《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一書能夠學到的技巧和心態。既然事實並非如此,這本書便是對抗傳統大學教育弊病的必備良方。
史考特.班尼斯特(Scott Banister)
IronPort系統公司、Banister資本公司創辦人

《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是新世代教育的必讀圭臬。要追求甚至能夠大幅超越長春藤名校生的表現,你所需要的一切教育,都在這本書裡!它包含了睿智且容易套用的祕訣。
卡麥隆.賀羅德(Cameron Herold)
《倍數奇蹟》(Double Double)一書作者及1-800-GOT-JUNK公司前任營運長

就像麥可‧艾斯伯格在書中關注的那些企業家一樣,他要向為了生存必須付出高昂代價的傳統智慧挑戰。假如你有想法和幹勁,沒有任何事能阻撓得了你,麥可‧艾斯伯格證明了這一點。」
賽門.席聶(Simon Sinek)
《人生,從問號開始》(Start with Why)一書作者

你並不需要文憑,才能按照自己的條件過生活:你需要的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能力。麥可‧艾斯伯格這本書是企業家教育的範本。
喬許‧考夫曼(Josh Kaufman)
《自己搞定MBA:掌握商業藝術》(The Personal MBA: Master the Art of Business)作者

麥可‧艾斯伯格激進而適時地揭露他在許多傳統教育身上看到的巨大漏洞─強調『學業知識』,輕視實際上要出人頭地所需要的知識和技巧。麥可汲取許多成功企業家的訪談心得,歸納出能夠幫助你贏得一席之地的七大關鍵成功技巧。
強納森‧費爾德(Jonathan Fields)
《不確定性:化憂懼和疑慮為成功動力》(Uncertainty: Turning Fear and Doubt into Fuel for Brilliance)作者

「對數字輕鬆看待、切勿墨守成規、投注心力去做有意義的事─這些觀念你在商研所的課程是絕對學不到的。但是你可以從麥可‧艾斯伯格以及接受他訪問的那些富豪自學故事,學習到這些心得,並從中獲得充分的驗證:真正的、持續性的成功,只能靠你本身的條件去定義。」
丹妮兒‧拉波提(Danielle LaPorte)
《The Fire Starter Sessions》作者、WhiteHotTruth.com創辦人

消失的黃金入場券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李紹唐

《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作者麥可‧艾斯伯格在書中說明的案例,多為在念大學時就輟學去創業、且現在都是相當成功的企業家,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戴爾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也是屬於億萬富豪不上學的最佳範例。作者詳述擁有實力及街頭智慧的重要性,指導讀者必學的招式,以及如何跳脫傳統教育的框架,進行自主式的學習,為世界帶來影響力。此外,想在行動中找到幸福和成就,更要掌握一些事業技巧、習慣,以及心態。本書的中心思想在於:有些能力在大學裡是學不到的,例如你的動力,積極精神,堅持,為別人生活帶來貢獻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卻是你希望在你的領域勝出,就必須培養的技巧、態度和習慣。
 
事實上,作者並不是鼓勵大家不要念大學,畢竟他自己也是美國著名的布朗大學畢業生,作者撰寫本書的主要用意,在於提醒社會,現今的名校畢業生己經不再持有立即就業的黃金入場券,因為,現在的企業徵人時,往往是找有經驗的實力派,而不再找只具理論的學術派。

身為人力銀行的執行長,我深深覺得,目前台灣出現嚴重結構性失業。所謂結構性的失業,乃指大學畢業生或求職者在畢業後或換工作時所具備的專業知識,並不是企業目前需要的核心能力。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二○一一年,歐債問題造成製造商出口生意下滑,過去的科技新貴現象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無薪休假或裁員,反觀服務業,則是大幅招兵買馬,更在十二月底宣布於二○一二年加薪5%。讓我擔憂的是,在經濟部大力地支持與倡導六大新興產業(精緻農業、文化創意、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綠色能源、生物科技)之餘,內政部是否有人提醒相關機構,民國七十年出生的嬰兒,在民國八十八年入大學的人口數有四十一萬三千人,可是,民國九十四年出生的嬰兒人數,於民國一百一十二年進入大學的人數,竟降到二十萬五千多人!對於二十四年間下降了一半人數的現象,教育部的相關官員應該檢視,讓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人數,針對經濟部的六大新興產業去做一些調整,以俾促成國家專注投入六大新興產業,順利產出。

因此,我藉此機會呼籲相關單位,共同坐下來建立供需調查的整合機制,來適時調整人力資源策略。而在做此一供需調查時,更應及時擴大產業專業培訓班計畫及六大新興產業的職能培訓,進而加速企業與學校的育成中心設立,讓大學生在尚未畢業前,就可以透過育成中心的教育,提前知道企業需要哪些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最重要的策略乃是扎根策略--儘速啟動產業人力扎根計畫及教育制度彈性化,以建立更有效的技職教育體系,進而提升教育制度的國際化。

誠如作者所說,人生總會多次徘徊在十字路口,其中一條通常比較可掌握且變化少,另外一條路則給你發揮更大影響力的機會,但衍生的風險相對也更大。我認為,為了活出有意義的人生而去接受改變,即使得面對可能的失敗或拒絕,但最後仍能達陣,這條路亦為不錯的抉擇,不是嗎? 

目次

前言 大學文憑值多少,分類廣告告訴你
成功技巧第一式 讓你的工作變得意義非凡
我要和你分享一個非常具體的計畫,教你掙脫按照社會預先設定的劇本,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夢想,創造改變,讓工作變得意義非凡;與此同時,也減少你沒有遵循社會期待,而導致最後一貧如洗的機率。這項計畫稱之為「生財藝術」。

成功技巧第二式 建立世界級的人脈
在投資個人的人力資本上,正規的學校教育是一個缺乏說服力的形式。真正的人力資本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獲得來自市場或自身對生命感到滿足的回報。你必須與有影響力的導師為友,從中獲得行銷和銷售、創業和經營的技巧。

成功技巧第三式 無師自通變行銷大師
行銷的目的在於「立刻」把東西賣出去。我推薦多數的小型企業「直效行銷法」:站在潛在客戶的立場思考,用最大的誠信幫助客戶釐清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專心和他們談那件事,不要去談你想賣什麼,他們對你想賣什麼根本沒興趣。

成功技巧第四式 無師自通變業務高手
將「何必學業務」心態徹底消滅,因為,不管你的人生在忙什麼,你都必須賣東西。有效的銷售,不是講一口漂亮的話術,而是問很多問題,正確的問題,然後傾聽客戶的聲音;讓客戶講愈多,他們就愈有可能想跟你做生意。

成功技巧第五式 一手打理搶錢力
你必須把時間和金錢投資在自己的搶錢力,一個一手打理自己的教育與成功的策略。首先,找出具體的人生目標,並且投入你有能力投資的教育訓練。接著投資你的人脈網絡,然後用這些投資增加的收入,去投資更多的搶錢力。

成功技巧第六式 建立自己的品牌
你的個人品牌,就是當別人聽到你名字時,腦中浮現的事情。公司和關鍵字會消失,只有用你名字的個人品牌會一輩子跟著你。你得藉由在真實世界做出成績的方式經營品牌,確認自己一直在做的正面的事情,已在Google留下軌跡。

成功技巧第七式 編織創業人生
成功人士具備創業家心態,不計任何代價去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他們專注於貢獻,而非權利;專注於成敗,而非產出;以需要為優先;為了退休而工作;即便沒人交代,也能大膽做出決定;視現狀為虛幻,知道自己可以把目前既有的現狀,修改成自己偏好的現實。

後記 高學歷泡沫即將破滅

書摘/試閱

十年前,艾羅德︵Hal Elrod︶應工作需要,在一場激勵大會發表完演說後,載著女友駕車奔馳在高速公路上,準備返回加州弗雷斯諾︵Fresno︶的家。艾羅德是一名新銳演說家,他剛剛贏得畢生第一次全場起立鼓掌的滿堂彩,為此他感到興奮無比。事實上,他的大獲全勝,讓他激動到想打電話給父母,和他們分享這份喜悅。但是他低頭看了一下錶,已經深夜十一點三十四分,他不想吵醒他們。

選擇你自己的人生故事

這是艾羅德記得兩個禮拜前的最後一件事。艾羅德的車與一輛逆向的卡車正面對撞(雙方時速都是七十英里,肇事前都沒踩煞車),艾羅德的安全氣囊彈開,保護他緩和了第一次的撞擊,但最不幸的還在後面。

艾羅德的福特車失控打轉,最後整個車身和馬路呈一條垂直線,艾羅德的車門朝向迎面而來的車流。跟在艾羅德後面的車,根本來不及煞車,就直接撞上艾羅德的車門。艾羅德的股骨應聲而斷,從大腿突出來;他的骨盆受到追撞車輛和他自己車子中央控制板的夾擊而碎裂;左手肘整塊骨頭斷裂,左臂的橈神經被切斷,左眼骨也全部粉碎,眼球根本整個掉出眼窩;耳朵和肌膚被分割了四分之一英吋;頭蓋骨到後腦勺則被車頂壓到變形,切成一個V字型。

艾羅德是那場車禍中,唯一受到重大傷害的人;那名酒駕者、艾羅德的女友,和所有捲入事故的人皆平安無事。當救護車用救生工具把車頂掀開時,艾羅德頓時鮮血狂噴。原來,他的大腿骨刺穿了一個大洞,是車門的壓力暫時壓住血從體內噴出來,他才能避免嚴重失血。但瞬間的大量出血導致他幾乎死亡,他在某些臨床的定義上,死亡達六分鐘。救護人員施行心肺復甦術,終於把他從鬼門關拉回來。

過了六天,艾羅德在醫院從昏迷中醒來,這中間還有兩度停止心跳。

變故發生時,他年方二十歲。艾羅德在高中的成績差強人意,他曾在紅杉學院(College of the Sequoias)就讀一年,念完大一就跑去做業務,他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並且在一年內就賺進六位數美元的年收。

在他的業務生涯中,有一次,他向一位業務督導學到一個叫做「五分鐘法則」的概念。高中輟學、現在是成功業務經理的督導告訴艾羅德:「你一定會遇到不買帳的客戶,有些人可能會對你出言不遜或取消和你的約會,也會遇到目標無法達成的情形。偶爾沮喪沒關係,但是不要超過五分鐘,你必須靠這個五分鐘法則活下去。不爽、抱怨、發洩,盡情把情緒宣洩出來,不管怎樣都行,但只有五分鐘。時間一到,還老想著此事是沒有好處的。相反地,你要把百分之百的能量,放在你可以掌握的事情。你現在可以做什麼?你要怎樣從那次的經驗中學習與獲益?你要怎樣走下去?」

車禍後兩個禮拜,當他在醫院重新恢復意識和記憶,這個面目全非的艾羅德,想起業務訓練時學到的這個建議和經驗,來幫助自己克服遭逢的打擊。「我很快就有所覺悟,我必須接受事實才行。雖然在覺悟前,我對那次車禍也產生很多負面情緒,不過我一想到五分鐘法則,纏著我的負面感覺,幾乎一夜之間都消失了。」

「有一次,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我的主治醫師請我父母過去。他們對我父母說:『我們非常擔心艾羅德,我們相信他目前處於否認期,這對於遇到如此可怕意外、承受如此嚴重損傷的事故受害者來說,是很常見的,他們會經歷一個否認的階段,這段時期他們沒有辦法面對事實。每次我們看到艾羅德,他總是笑逐顏開,他會講笑話逗我們笑,那不正常,對於經歷像他這種變故的人來說不正常。我們需要你找他談談,坐下來了解他真正的感受,因為只有等到他接受事實和坦然面對,情緒的療癒才會開始。』」

醫生說,艾羅德一輩子將無法再行走。

但是艾羅德後來完全康復了,他寫了一本書《撞出生命的火花!》(Taking Life Head On!)。現在他擔任勵志演說主講人,四處演講為生,和全美各地的高中生與大學生,分享他的訊息─為自己的挑戰負責,打造你的夢想人生。

沒有人會選擇去經歷艾羅德遭遇的嚴苛考驗,也沒有人希望別人發生這樣的憾事。但是,艾羅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艾羅德從那場差點奪走他生命、把他撞得支離破碎的車禍中,所得到的收穫,或許比一般接受正式教育的人還要多。

我並不是說車禍是好事,但艾羅德選擇把這個極具挑戰的事件,轉變成深刻的正向影響力,終能幫助他的人生漸入佳境。因此,比起一般人被動地按照社會為他們鋪好的既定路線走,艾羅德憑著自己的意志,從這個可怕遭遇獲得的價值,遠遠大得多了。

那場車禍所引發的人生轉折,或許是艾羅德一輩子碰過最正面的事件之一,因為他選擇把它變成正面的力量。

我們無法選擇發生什麼事,但我們可以選擇它的意義,蘊含在那個選擇之中的,是一個巨大的力量。這一章,是本書最重要的一章,談的就是關於那個選擇:選擇成為你自己人生中的積極分子,我們把它稱為「創業家心態」,無論你是創業家、員工,抑或學生,你都可以運用它。

為了退休而工作,別為了保住飯碗而工作

確保自己在職場或事業上,絕對不會往上爬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就是死命抓住梯子的最下一級,彷彿它是你的保命符似的。

要如何成為職場或事業上的領袖?從現有職務退下來,謀求能發揮更大槓桿的職務;然後再淘汰現職,謀求更高槓桿的職務,如此反覆進行。

知名的企管作家川崎(Guy Kawasaki,擁有史丹佛學士和洛杉磯加州大學企管碩士學位),中肯地在《紐約時報》表達了他的看法:「理想的目標,就是淡化你的重要性,還有什麼事情,比公司沒有你也能照常運作更有成就的呢?也就是說你選出優秀的人才、讓他們做好準備、受到激勵。如果高階主管能這麼做,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這個主動放棄職務、讓自己變成可有可無的概念,似乎公然藐視了塞斯‧高汀主張的「關鍵人才」說,或是我在本書廣泛提出的無可取代的員工。事實上,一個不停把自己在組織內槓桿較低的職務變得可有可無和多餘的人,透過良好的招聘、外包、授權、系統化或任何方式,同時不斷尋求更重要的職務和更大的槓桿與領導地位,反而是組織不可或缺的人,這個就是關鍵人才的行動力。

即便沒人交代,也能大膽做出重大決定

本書人物會成功,因為這些人不會眼巴巴等著別人教他們成功,不會眼巴巴等著別人教他們如何為人生做重大決定和發揮重大影響力。還有什麼事情,會比獲得恩准對社會發揮重大影響力,不必再百般討好和逐一完成社會對你的要求才能展開行動,更膽大妄為的?

法蘭克林對此提出解釋:「假如我在一家零售店工作,沒有獲得任何訓練、工具、授權或預算,而我相信自己有辦法拉抬業績,我只要放手做決定就好了。我不需要老闆交代,我努力要為那家店帶來貢獻和好的成果。我要承擔犯錯的後果,但任何聰明的老闆都看得出來,我的用意是要幫他賺更多錢,很快他就會把我視為不可取代的員工,並準備提拔我。」

「抱著工讀生心態的人,並不想為錯誤的決策負責,於是他們逃避所有做決定的責任。它有部分是基於保護自己的工作,但他們沒搞懂的是,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中,這樣的舉動正好和保住將來飯碗的希望適得其反,因為他們沒有實質的影響力,因此當主管開始考慮裁員時,他們就是第一個捲舖蓋走人的。」

視現狀為虛幻與過渡,而非真實與永久

最後這點可能太形而上了,不過我認為它很重要。

創業家心態有一個主要的特質,就是將你周遭的世界泰半視為虛構。當然,這個世界訂有社會規範,但那些規範通常不具約束力且不合時宜,因此它們經常可以被打破、調整、迴避或單純地略過,來產生好的結果。

我們在本書認識的懷有創業家心態的人物,是帶著韌性、靈活性、柔軟性、彈性來看待這個世界。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如何把目前受到認可的「現實」,修改成自己偏好的現實。反之,抱持工讀生心態者,眼中留意和看見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協議、規則、牢不可破的階級和確立的秩序。他們卑躬屈膝及墨守成規,希望只要自己聽命行事和揣摩上意,一切就會萬事太平。

高汀跟我說:「大部分的人最大的問題是,不了解自己可以選擇不做社會乖乖牌。他們以為,唯命是從是通往成功的捷徑。假如你任職於美國任何一家報社,你會發現報業一片死氣沉沉。對於開創新局,他們提出了什麼更好的企業願景?創新力嗎?但諷刺的是,報業從業人員全都認為,只要聽話就能步步高升,這真是荒唐。」

促成我撰寫本書的主要動機之一,是想鼓勵你,當你開始埋首閱讀此書時,不要用那麼死板的角度去看這世界,要多敞開一些心胸,去接納創意的形塑。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告訴世人,「理性的人迎合世界,不理性的人堅持改變世界,因此所有人類的進步,都是不理性的人促成的。」

艾羅德並沒有虛構在車禍中身體被撞到支離破碎的實情,那是一個痛苦、殘忍、逆轉不了的事實,他別無選擇。然而,變故發生之後,艾羅德憑自己的力量幾乎重建了一切,他確實一手編織了自己走過的人生故事。當絕大多數人把那場意外,看成劇烈衝擊自己人生品質的一大挫敗時,艾羅德選擇把它看成一次成長的機會,和生命培養更深刻的關係,成為更堅強的人,甚至實現更崇高的夢想。這是一項幾乎本書受訪的所有人,都很擅長的技巧: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假如你是自傳作者,你會寫出什麼樣的劇本呢?你會不會拒絕當因循苟且的社會規範接受者,勇於在人生中成為一個活躍分子?

沒有保障的最好賭注

每一個不幸出生於巴西里約(Rio)或肯亞奈洛比(Nairobi)貧民窟的人,透過創業家心態,都有機會可以成為百萬富翁,而那些依然困頓的人,只是因為他們抱持工讀生心態嗎?當然不是。那純粹只能說明人生存在著大量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每個人天生的人生際遇本來就大不相同,它會大大牽動一個人的致富機會。然而,我的心裡從來沒有一絲懷疑,不論你生在什麼環境、年代或國家,不管你是富裕或貧窮,採取創業家心態將會給你提升地位的最佳機會,而且也是你成就自己最大夢想的唯一機會。試著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比方說,認為一個專制的政府會去解救窮人,就如同是在幻想每一個人皆生而平等一樣。

創業家心態,或許是一個沒有保障的賭注,但它絕對是你最好的賭注。

抱持工讀生心態的人,工作或許很有拚勁,但充其量不過是在別人已經替他們造好的路上移動罷了,他們並沒有走出自己的路;他們自己沒有答案,而是等著別人告訴他們答案;他們希望,只要他們取悅在上位者,就會有穩當的一連串好處流向他們。假如遲遲拿不到獎勵,這些人就會抱怨連連,並且因痛苦和怨恨而停頓下來,就像一個沒有拿到媽媽糖果的小孩。

如果你總是在捫心自問,如何能為你的同事以及你面臨的局勢,創造更大、槓桿更高的貢獻;如果你能夠像雷射那樣,專注於你所參與專案的實際結果,而不只是關心你所投入時間及努力帶來的產出;如果你能持續不斷地顧好自己在職場上或團隊的真正需求,而非僅止於做好別人要求你做的事;不論這件事是否屬於你的工作範圍,如果你開始朝向組織內的重大決策靠攏,而非避之唯恐不及;如果你開始用符合社會實際的方法,變成一個具有更高彈性及伸縮性的勤奮學生,少一點先入為主的想法─假如這些事你統統都能辦到,你還有可能屈居人後嗎?

當然,無論如何,人總有遭逢失敗的機會,但是如果你不像數百萬抱持被動的工讀生心態者,老是拿一份長的和別人都一樣的履歷表、一樣的文憑,選擇儘速向可取代的小螺絲釘靠攏,而是做任何事情皆採取創業家心態,失敗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高汀告訴我:「安全是新的風險,風險是新的安全。你能做的風險最大的事情,就是打安全牌。人們因保守心態而失業的例子多到數不清,那些人全都想去華爾街工作,因為那曾是安全的選擇,只要照指示做就好了,但現在這些人全都丟了頭路。看一下職務名單,你會發現愈來愈多曾被定義為安全的工作,現在其實是充滿風險的。」

抱持工讀生心態者,會刻意以去除人性化的做法參與自己企業的活動,也就是抱持人多才安全的想法,而不願意承擔風險,在自己的工作上採取創業家心態。你以前就聽過「冒頭的釘子挨鎯頭」以及「槍打出頭鳥」這些警語,如今,工作外移潮與職務外包的斷頭台、和裁員縮編與自動化的大鐵槌,反而虎視眈眈等著要對那些不懂得把頭伸出來、挺身而出,以及發揮領導力的人開鍘和迎頭痛擊。

如果你採取創業家心態,你對自己在事業或職場上的影響力,以及自己人生的成就及進展,你會有一份責任感,因為你已經成為自己生命和職場中的積極分子。當你發現自己的人生或周遭環境出問題,你就會趕緊將它修復,你不會等著更高階的人來改善問題。不管有沒有人交代,你自己都會去改善問題。

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一路披荊斬棘;如果由別人當了開路先鋒,那條路便不具開創的價值。如果在路上遇到困難或路障,你會想辦法解決它或繞道前進。必要時你會尋求協助,但是你會承擔找到最佳救援、最佳答案的責任;你不會只是被動地接受任何的救援或答案。你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創造自己的社會和財務地位。

你準備好放手去飛了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