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SO,夠了!教育:笑裡藏道的親子演說家另眼看教育
滿額折

SO,夠了!教育:笑裡藏道的親子演說家另眼看教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你還在相信「千萬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嗎?
贏在起跑點真的就贏了嗎?
有沒有想過,考100分真能代表著什麼?
汲汲營營地辛苦賺錢,只為了讓孩子的成績UP UP UP的你,真的收到成效了嗎?
自古以來的教育方法正悄悄地被改變,你,跟上時代了嗎?
顛倒你對教育的思維,震撼你根深蒂固的觀念,
這個小時候嚴重口吃,中年以後卻以說話為業的演說家,
談教育,讓校長、老師猛搖頭,讓家長時而蹙眉時而會心一笑,
但卻讓孩子個個笑開懷!
他是誰?他就是綽號「黑又強」的親子演說家──胡國強!

他喜歡與家長、老師面對面,
發明「ㄅ、ㄆ、ㄇ」法則、希望將每個學習的歷程都變成一種享受。
他對現代的教育,有許多新奇又獨到的見解──
他說:「SO,夠了!教育」

為什麼建構式數學一推出,他就說:注定要失敗?!
為什麼他說填鴨式教育其實沒有錯,那錯的是什麼?!
為什麼他說考試跟進度是教育的兩大殺手?
而為什麼他不贊成月考,卻又建議考試應該天天考、堂堂考?!

他說:不管你是哪一科的老師,想盡辦法讓孩子愛上這一科就對了!
不管你是什麼資質的孩子,千萬別搞得樣樣通樣樣鬆,努力發揮所長就對了!

作者簡介

胡國強

顛倒你對教育的思維,震撼你根深蒂固的觀念,
這個小時候嚴重口吃,中年以後卻以說話為業的演說家,
談教育,讓校長、老師猛搖頭,讓家長時而蹙眉時而會心一笑,
但卻讓孩子個個笑開懷!
他是誰?他就是綽號「黑又強」的親子演說家──胡國強!

他喜歡與家長、老師面對面,
發明「ㄅ、ㄆ、ㄇ」法則、希望將每個學習的歷程都變成一種享受。
他對現代的教育,有許多新奇又獨到的見解──
他說:「SO,夠了!教育」

為什麼建構式數學一推出,他就說:注定要失敗?!
為什麼他說填鴨式教育其實沒有錯,那錯的是什麼?!
為什麼他說考試跟進度是教育的兩大殺手?
而為什麼他不贊成月考,卻又建議考試應該天天考、堂堂考?!

他說:不管你是哪一科的老師,想盡辦法讓孩子愛上這一科就對了!
不管你是什麼資質的孩子,千萬別搞得樣樣通樣樣鬆,努力發揮所長就對了!

自序

我們是教育的受益者,更是其中的受害者
終於要出書了,古人認為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這出書也算是立言,人生又跨出了一大步,去年2012 年,講了338 場的演講, 幾年來累積的經驗與領悟,終於有機會可以透過書籍與大家分享。
接觸「教育」算是無意中的事,卻是在演講過程與不斷精進、進修的過程中,發現教育本身就是個大錯誤,而且每天都在製造這些錯誤,我常比喻,孩子們都是麵粉,進了學校出來之後,都成了餅乾!
學校只是生產工廠,不是因材施教的地方。

俯瞰整體教育的問題,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大家弄錯目標,因為目標錯誤,也就變的全盤皆錯,不但錯,而且錯得離譜。有趣的是, 從這個錯誤一路追蹤下去,可以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教育的所有癥結錯在「考試」
因為以考試為導向,學校用考試來評定好壞;因為考試,老師就只能把焦點放在「如何考好試」,因此所有只要無關考試的,一律少教,於是學生一個個成了考試的機器,因為這個考試機制,讓考好的人變得驕傲,考不好的人引發自卑,甚至成了被辱罵、嘲笑的對象,可悲的是,從小學到大學一路考試,卻有個現實的問題在後面等著這些孩子,那就是出社會的那一天,就沒地方可以考試了,夠諷刺吧?一輩子被教如何考試,出社會就沒地方可以考試以一展所長,試問,我們給了孩子什麼?

因為考試,國文不用認識中文字之美、因為考試,數學教運算、背公式,不求邏輯的清晰與融會貫通,因為考試,歷史就不停的記人名、地名、年代,忘了學歷史的真義是鑑往知來,不要重蹈覆轍。連單純以欣賞為主的音樂課,都拿來考豆芽菜。台灣沒有適合培養音樂家的環境,所以音樂,懂得欣賞與享受就夠了。因為考試,學英文以文法為主,卻忘了學語言是為了溝通,我們學英文卻只是為了考試!

因為考試,所以有了貴賤之分,可笑的是,考不好的固然放棄自我, 考得好的,相信也不是真正喜歡閱讀與學習,只是不喜歡掉到第三名之後的感覺吧?因為考試,所以孩子們為了考試而讀書,當一考完試,也就將之前所學的全部還給學校、還給老師,因為目標達成, 任務結束了。
因為考試……

看了這些敘述,別以為我不贊成考試,這不是贊不贊成的問題,而是堅守我個人「一切知悉意義、目的再行動」的原則,也就是說考試到底為了什麼?我試著去找到考試的目的,可以找出三個原因:
一、考試只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哪裡會,哪裡不會?
二、考試是協助老師與家長,讓他們知道這孩子哪裡會,哪裡不會?
三、考試是幫孩子複習所學。
但是台灣的考試同樣也有三個目的:
一、區隔好學生、壞學生
二、區隔好孩子、壞孩子
三、看一個人未來是否有前途的標準
考試如果真那麼神奇,也就罷了,偏偏這世界上很難有人證明,小時候因功課卓越,長大後就能有一番成就。無獨有偶,很多人小時候功課不好,長大後卻一鳴驚人的故事,俯拾皆是。

我常在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不就是讓孩子樂於閱讀與學習嗎?所以我認為,老師的責任只有一個,那就是不管教的是哪一科,老師的責任就是讓孩子愛上這一科!偏偏我們在考試壓力下,老師遂成了不管教哪一科,都讓孩子厭惡那一科。
教育不就希望協助孩子找到專長或訓練他有所專長,然後給他生存、甚或貢獻國家、社會的能力,但是我們把孩子教到樣樣通、而後樣樣鬆,也等於是教出了一群迷惘的孩子。

我只能再三呼籲,回到教育的本質吧,我相信,如果國小的教育目標只是讓孩子,在六年中去體驗閱讀和學習的樂趣,我想未來對學
習一事,一定是熱衷而深具成效的。只可惜,孩子的學習樂趣,早在國小時,就被所有的大人與老師們給扼殺光了。

既然教育是百年大計,既然知道要寓教於樂、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又知曉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那就去做吧,老老實實、紮紮實實地去做,別再只是喊口號,口號治國的日子過久了,也該為下一代好好思考一番了。

笑裡藏道演說家 胡國強

書摘/試閱

1-3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目標」,也就是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畢竟,人只要有了目標就不會亂的。

我們一直都在作夢!從小時候老師要我們寫「我的志願」、「我的夢想」開始,這是我們第一次將志願、夢想化成文字。事實上比這更早之前,我們小小的腦袋瓜已經做過無數次的夢,夢境也不斷更迭。我們夢想成為騎士、超人、總統、美麗的公主、歌手…。人類是因為夢想而進步的,可惜的是,能達到夢想的人只有5%,其他95% 的人,經過驗證與時間的累積,知道「平凡」才是正道,於是放棄了夢想,「不死心」堅持下去的人,可能就要被貼上「不切實際」甚至是「瘋子」的標籤了。

夢想沒有達成沒關係,我們的下一代還有希望,於是小時候沒機會完成音樂夢的,叫孩子去學樂器,以前想學畫畫,卻被罵「會餓死」的,現在叫孩子去學畫畫了。結果呢?先不管孩子是否有遺傳到您「優良」的血統,這樣的學習除了補足您的遺憾之外,不過是很多家長為求學習上的「平衡」與「多元」的權宜之計罷了。
不信您看看,當孩子有一天開口說:媽,我以後要當偉大的畫家時,媽媽也搬出小時候打破他夢想時的那句話:「你想餓死不成!」 就這樣,歷史一再重演,即使現在生活比當時富裕了,即便大家觀念開放多了,在這方面卻毫無進步。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因為目標不明確!我們常說沒有目標,就像箭沒有了靶可瞄準一樣,所以目標是必要的,很多人也知道要訂目標,問題是該怎麼訂?訂了之後呢?該如何達成?會有一連串的問題困擾大家,讓大家無所適從。

演講中,我常會問家長,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有用的人?快樂就好?…」當大家舉手時,我總會問:「請問,您覺得什麼是『有用』!」有家長回答:「賺很多錢!」也有家長說:「對國家社會有貢獻!」以這兩個答案居多。再問到什麼是「快樂」,答案通常是:「他想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這就是快樂」。我會接下去說:「媽,我上學好痛苦喔,一點都不快樂,可不可以不要上學。媽,我打電動打得正高興ㄟ,明天放假,現在不過才十二點,為什麼就要我去休息?」家長大多啞口無言。

還記得有個笑話,讀小二的小明問媽媽:「媽,爸爸好忙喔,我都看不到他,爸爸晚上怎都不回家吃晚飯!」 媽媽無奈地對兒子說:「兒子,爸爸也是逼不得已,爸爸要應酬啊!」才讀小二的小明當然不懂其意,於是接著問:「媽咪,什麼是應酬啊?」媽媽想好久,
希望能讓孩子一聽就懂,想啊想,終於想到了,於是跟孩子說:「應酬啊!應酬就是你不想做的事,又非做不可就叫應酬呀!聽懂了沒?」 孩子點點頭說:「懂了。」 沒想到隔天一早,孩子吃完早餐,背起書包就跟媽媽說:「媽,我吃飽了,我要『應酬』去了。」是的,
這就是孩子們的學習心態,造成這樣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明確地定義「目標」。

舉例來說,要孩子成為有用的人,那孩子即使已經大學畢業,甚至拿了博士學位,卻回來告訴你們,他想當小丑,你也應當大方地鼓勵他,因為小丑對社會是有貢獻的。你要孩子快樂學習,那就把快樂定義清楚,如果把「快樂學習」定義在不影響學習課業基礎上的快樂,那就不會牴觸了,否則將會如我所見的,很多家長因為經濟問題,無法讓孩子們補習,就用「快樂學習」來安慰自己,到最後通常都只剩「快樂」沒有「學習」了。

為什麼要去定義目標呢?記得有一次,某所國中請我對老師演講,在校長介紹我出場之後,我先做簡單自我介紹,然後就以禮堂兩旁的精神標語做開場,因為這標語上面寫,我們的教學目標「培養深具人文素養的學生」,我就問:「有哪位老師可以跟我解釋,後面的『人文』是什麼意思? 」結果沒有人舉手,姑且不論是否有人懂但不願舉手,我還是接下去說:「如果我們連『人文』的意思都不能理解,試問:我們如何培育出具有人文素養的孩子來!」也因為這樣的開場,給了老師們小小的震撼,接下來的演講,大家都很認真地聽。教育孩子一定要有「目標」,也就是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畢竟,人只要有了目標就不會亂的。例如:希望孩子成為「正直、健康、快樂」的人,那基本上成績如果不盡理想,或沒有拿第一名,因為這樣受懲罰的機會應該是沒有的,可是如果今天孩子說謊了,就破壞了第一個目標:「正直」,那家長就應當讓孩子有所警惕、警戒。

目標還有一個很大的意義就是「檢驗標準」,這是很棒的一個功能。例如:一個銷售人員,設定目標當月要達到卅萬業績,如果業績尚未達成時,晚上回到家,即使累到想看個電視休息一下,他應該也會想:不行,還剩X天,業績就要截止了,我還沒達到目標,看電
視的時間應該可以用來打電話,開發客戶。這就是以目標來做檢驗標準的功能。

末了,順便告訴您一個好消息,當業績達成時,享受了完成目標的甜美果實後,相信以後也不會把時間花在看電視上了。因為基本上,看電視是比較不可能讓你獲得享受的樂趣,而用努力換取的果實總是特別甜美的。
 
2-4多看優點多鼓勵
ㄅ,就是要常常跟孩子"ㄅ"(褒獎)
ㄆ,就是孩子不能"打",而且要多擁抱。
ㄇ,就是還是不能罵,而是要多磨。
「為什麼你就是不能把話講好?」
「國文考得好又怎麼樣,英文呢?數學呢?」
我們是不是常常對孩子這樣呢?這不全是爸爸媽媽的錯,這是環境的問題之一,因為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在理所當然的情形下,就顯少有人去想,這樣對孩子不斷的嫌棄、刺激、挑釁,到底對不對?

我們來談「將心比心」,你認為,這世界上是喜歡被褒獎的人多?還是喜歡被責備、指責的人多?想必答案都是,喜歡被褒獎、鼓勵的多,那為什麼我們明知道褒獎、鼓勵是好的,何以就是不能對孩子多鼓勵呢?或許在儒家思想調教下,我們深怕,孩子一旦被鼓勵就容易驕傲、甚至目中無人,不懂謙虛了,所以能打壓就打壓,能不讚賞就不讚賞。
但是,人性就是喜歡被讚賞被鼓勵的呀!有太多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源於被鼓勵而不是被刺激的,就算被刺激而成功,很多人心態也起了變化,所以還是鼓勵來的好。

愛迪生因為媽媽的鼓勵與不放棄,成為發明家。國內的盧蘇偉,周杰倫也都是因為媽媽的鼓勵而有所成就,所以鼓勵太重要了。鼓勵是源源不絕的動力來源,有個理論叫「霍桑效應」,它指出不用刻意的鼓勵,只是刻意的被「注意」到而已,員工表現就會突出許多。
所以看成績不要先找低分的,看考卷也不只看答錯的,要多鼓勵,要不然大家真的都快樂不起來了。
來看看我們少看優點與輸不起的心態,帶給孩子多大的不快樂。世界少棒賽,我們贏了美國隊,美國隊可是慘敗啊,走出球場卻是笑嘻嘻的,隔天我們只輸了一分,卻每個人垂頭喪氣,如喪家之犬,無比難受。孩子還那麼小,應先讓他從「好玩」開始,若是扣上輸球是無比恥辱的大帽子,這些孩子情何以堪!

當今世界上有兩個人是沒有下半身,卻有無比的自信與快樂,一位是乙武洋匡,另一位是尼克胡哲,這兩個人是從周遭的人,不斷的刺激、辱罵、嘲笑中長大,是什麼力量,讓他們走過來的?就是家人的鼓勵,家人讓他們知道世界還有溫暖,也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可恥、更不可憐。
而今乙武洋匡、尼克四處受邀演講,現在他們去過的國家,比我們一般人都多很多。尼克甚至還可以滑水、高空彈跳。就如杏林子說的:「我們雖然身軀殘障,但我們心靈很陽光;而一般人卻是身體陽光,心靈卻是殘障的」。尼克和乙武洋匡講了一句很棒的話:「我只看我有的,我從來不看我沒有的」。試想,如果他們每天想的就是,我沒有腳,我沒有下半身,別說出國,他們連家門口都走不出去的。

鼓勵是最好的強心針,也是絕佳的催化劑,孩子因為受到鼓勵,而找到方向;年輕人因為鼓勵而堅持;創業者因為鼓勵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老人家因為鼓勵而有了生命的第二春;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因鼓勵而成就更完美的人生。

因為這樣我發明了一個簡單的「ㄅㄆㄇ」教育法則(ㄅㄆㄇ都要以閩南語發音):
「ㄅ:孩子要常常ㄅ(鼓勵),而不是只會指責或打擊,但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所以過與不及都不好,可別聽我這樣說,以後凡事都「ㄅ」,那可又從一件美事,變成了憾事了。

「ㄆ」:孩子不能ㄆㄚˋ(打),打而且孩子回來要ㄆㄜ(擁抱)。其實打是沒用的,即使有效也只是短暫的,更糟的是,對孩子身心都會有很大的不良影響。一般會在學校欺負同學、打人的,經了解,在家中也是常常被打的人。
為什麼我主張打是沒用的呢?就用成績來看這件事,不可否認,成績不好,打了之後,大部份成績都會有小幅提升,可是這進步能持續多久?打久了會不會麻木,變的完全沒有感覺。在六、七○年代,南部有一所國中很有名,是打孩子打到出名的,聽說這所學校,被打進南一中的孩子很多,可惜進去南一中之後,到了二年級,很多人都升不上去,原因是,沒人打了,成績就撐不住了。很多家長還是認為「打」是很好的方法,在此勸戒,少打為妙!

另外,親子間要多擁抱,這樣感情才會親密,中國人是「愛在心裡口難開」,更別說像擁抱這種親密的動作了。其實,在「愛」的條件中,其中一個就是擁抱。還好,現在孩子生得少,擁抱的動作很多家庭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對孩子要多做擁抱的動作,這也是安全感的來源,記住,要抱,從小就開始,否則不習慣,長大忽然有這舉動,孩子會嚇到的,如果沒有從小培養,又遇到爸爸抱女兒,這
爸爸可能還要被冠上「色狼」之名呢。

「ㄇ」就是孩子不能ㄇㄚˋ(罵),孩子要多ㄇㄛˊ(磨),台灣現在生的少,容易對孩子寵愛有加,不過,罵孩子還是免不了的,因為常看缺點、因為恨鐵不成鋼,這罵跟打都不會有甚麼好成效的,不過如果是要破壞親子關係,這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了。

孩子要磨練什麼呢?簡單講就是,該做的一定要讓他做,別再接手過來了!
例如,在台灣,家長只要覺得孩子長大了,就會叫孩子作生平第一件家事「洗碗」。我很喜歡問家長,孩子第一次洗碗都會怎麼樣呢?大家一定回答:「就打破碗囉!」。這真讓我啼笑皆非,哪有可能全都打破碗的,其實,孩子第一次洗碗不是打破碗,而是會噴的到處都是水,因為他不懂得控制水量大小。第一次你可能忍住,第二次、第三次,很快的媽媽就失去耐心:「叫你洗個碗,那麼簡單的事,你也可以洗的到處都是水,每次你洗完,我還要拖地,麻煩死了,以後我自己洗就好。」這是因為沒有耐性,又不懂磨練的真諦,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孩子一次洗不好,當然是洗第二次,第二次也不好呢?當然是第三次囉!哪有人直接就接過來做的道理?父母要做的事情,是每一次告訴他哪裡要改進,要怎麼洗,才可以把碗洗乾淨,更不會濺得到處都是水!孩子本來就在學習階段,久了,自然就會,幫孩子做太多,不過是剝奪了他學習的機會與權利而已。

其實,做任何事都要方法的,水不濺出來也有方法,你只要告訴孩子,水濺出來沒關係,媽媽教你拖地就行啦!我敢保證,下次水絕對不會再濺出來,因為孩子不想或不願意再花時間為你拖地。記住,「將心比心」是隨時都可以用上的寶典。
 
3-7聊聊考試!我對考試的見解
我敢保證,一個人如果為了考試而讀書,當他考完試之後,他就把所有學(背)來的東西,全部還給老師了。
我對教育一直想改變的第一項,就是「考試」,其實嚴格講起來,考試並沒有對錯(事、物本身沒有對錯,問題在人),我試著去想,考試最初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找到了三個答案:
考試不過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會?哪裡不會而已!
考試是要老師知道這孩子哪裡會?哪裡不會?然後協助補強不會的地方。
考試不過幫孩子複習而已。

但是,我們目前的考試,產生三個作用:
通常老師怎麼分好學生、壞學生?大多就用成績好壞去分。還記得我國小時,一到六年級的班長都是同一位,沒錯,就是每次都考第一名的那位同學。現在我常跟老師們說:通常畢業十年後會回來看老師的,大部份都是功課不好的學生居多呢!
家長怎麼分好小孩、壞小孩?是成績!出去講到成績,可以讓父母的頭抬得高高的,那就是好小孩,問到成績,讓父母感到羞愧的,就是壞小孩,我常開玩笑說:「媽媽們,信嗎?以後會養你的,可能是成績不好的那一個呢!」

我們怎麼看一個人有沒有前途?不就看成績嗎?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看不到小時候成績很好的人,長大之後成為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但是我們從這些大人物身上反推,成績不理想或休學的,大有人在。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這正好說明了,成績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未來,而這些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就也大多與功課無關,而是跟他們的態度有關,王建民、盧彥勳、曾雅妮、吳寶春以至林書豪、郭台銘,他們應該都是態度對了,才成就人生的。

考試還有哪些問題呢?我想從老師與學生兩方面的角度來分析:老師若是繞著考試內容而教學,那教學自然就變得不好玩,加上要趕進度,就更「玩」不起來了。從學生的角度,我敢保證,一個人如果為了考試而讀書,當他考完試之後,他就把所有學(背)來的東西,全部還給老師了。

台灣很多人愛看百萬小學堂,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些來賓很多都是演員、官員、甚至是大學高材生,為什麼會輸給小學生呢?原因當然如大家所想的,因為小學生現在記憶猶新嘛!但大家有沒有深刻的思考過,這些出社會的高材生們記不住的原因是什麼?答案是:沒有在用!因為沒有用,就不可能記得住,也不可能融入生活中,那就更別談學以致用了!

那麼,考試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呢?就在它的結果上。我再把考試分考得好跟考不好來解析:
基本上台灣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所以考得好的人當然不多,只是考得好的人容易有以下的三個缺點:
容易驕傲。
挫折容忍度很低。
找工作時容易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那考不好的呢?考不好的因為容易被責罵、被瞧不起,最後自己也放棄了。偏偏國中前,是國民義務教育,逃都逃不掉,所以只好每天拖著沉重的步伐與書包,走入校園。

那考試到底要不要考呢?我的答案是:「要!」不同的是,不要月考,但要天天考、堂堂考,不能打分數的考。考試的三個目的,既然是要讓學生自己及讓老師知道孩子到底會不會與複習而已,當然要考,也當然不必打分數囉!

有一句話講得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也有一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就是大器晚成」,這兩句說明了什麼?他正說明小時候考試優劣不一定對人生有太大的影響。

而我一直相信一個人態度若是對了,自然就容易成功。我一直試著想找出成功者的成功關鍵,找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成功的人,他的成功,竟然大多與夢想無關!是不是很訝異,不是都說「人因夢想而偉大」嗎?可是我細細去想,王永慶小時候應該不知道什麼是塑膠吧?郭台銘小時候不曉得什麼是3C 產業吧?他們那個年代,能溫飽就不錯了,哪敢奢望?那是什麼促使他們成功的,是「態度」!這態度源於他們不管做什麼都認真的把它做到最好,所以我敢說:郭台銘若一開始接觸到的是建築業,他現在應該是一位響叮噹的建築大亨,我這樣說應該沒人會反對吧?

相對地,態度對的人,學習上也不馬虎,功課也就不至於太差。所以我必須一再告誡所有的家長,即使你的孩子,8、9、10、11、12、13、14、15、16…歲,功課不盡理想,請不要罵他,你要做的是找出他學習上的盲點,以及鼓勵他繼續學習。如果沒這麼做,只是一味地責罵,當罵到他對讀書產生厭惡後,這輩子才真的毀了,請家長三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