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智慧的階梯:通往幸福的密道
滿額折

智慧的階梯:通往幸福的密道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達賴喇嘛已經為我們指出通往幸福人生的密道,
只要你願意踏出一步,登上智慧的階梯,
自然就能照見心性的奧祕。

達賴喇嘛以一位長久修行過來人的身分,分享在菩提心的修行中如何化困境為轉機。他開門見山地告誡我們,不能期待生活中所遭遇到的挑戰會自動改變,但只要我們改變對這些情境的態度,就能不再躲避困難,勇敢面對,把危機視為自我改善提升的良機。

照見心奧祕
文/翁仕杰

這是一本有關佛教哲學的書,很難一讀就懂。由於蘊藏了深厚的精神奧祕,需要不捨不棄的持續鑽研,才能領略出內涵豐富智慧的微言大義。也許一開頭這樣說,會讓你產生挫折感。但請你不要馬上放棄,因為只要你認真研究,用心思維,一定會有先苦後甘的回味無窮,開始嚐到智慧的甜頭,因而愛不釋手,一讀再讀,溫故知新,進而心領神會,有所證悟。這就是當今世界心靈導師達賴喇嘛所出版的每一本書特有的法力與魅力。

達賴喇嘛不僅是身為持有西藏佛教古老教法傳統的最高權威,也是全球佛教徒最被景仰崇拜的佛教導師。他使用口語白話,把深奧嚴謹的佛教義理說明到非佛教徒都聽得懂,可以說是最能以通俗方式推廣佛法的大師。這個成就來自於他完成了最嚴格的藏傳佛教經論教育,然後又以最開放的胸襟學習現代科學知識,通曉當代人類各種主流議題,使他成為兼具傳統與現代學養、開啟溝通東西文明的最佳管道。
達賴喇嘛所解說的佛法,沒有拗口難解的專門術語,一般人都能聽得懂。即使是像本書的主題:佛教宗派義理哲學,已屬專業的佛教學術研究範圍,他都能用現代人能理解的日常用語,精確解釋艱深的抽象理念,其邏輯推理的一致性以及與生活經驗的契合度,連沒有宗教信仰的西方科學家也對他的廣博學識由衷敬佩,甚至真心追隨這位深藏古典精髓的現代智者哲人。

這位著作已經超過等身的偉大上師,擅長把古老的佛教哲學轉換成生活的智慧,再次闡明佛陀轉法輪的真正目的在於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不是落入皓首窮經的文義爭辯,或是口頭禪式地天馬行空高來高去。所以達賴喇嘛的教導總是帶有直指人心的實際可行性,提綱挈領又理路清晰,顯現出這些法語都是他畢生修行的證悟所得,源自他內心一再印證的智慧寶庫。他不厭其煩地重複強調沒有令人立即開悟的速食佛法,總是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應該依聞、思、修的進程按部就班修行,一語道破修行的進步動力主要來自於自己的努力,不該只是祈求外來力量的神祕加持,這才是佛陀教導佛法的真正用意。

達賴喇嘛在本書開宗明義地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宇宙的中心。連我們所建立的時空座標與人生價值,都完全以自己所處的位置來定義。這個自我觀是我們了解和連結所有存在的基本參考架構。我們所謂的痛苦快樂,說到底都是因自我的觀念而產生的結果。痛苦是沉溺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的結果,這種行為又迫使我們做出造成更多痛苦的各種行為。我們似乎就在這個自我中心的循環中一直轉個不停,構成了一己的輪迴。快樂就是讓這種的痛苦停止。
達賴喇嘛解釋佛陀成正覺後最先教導的苦、集、滅、道四聖諦,就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明苦、苦之因、苦的寂滅狀態和得到寂滅狀態的修行道。佛陀教導我們首先得要認知自己的痛苦狀態,然後承認苦因,接著努力修道,才能停止痛苦的循環。其中,對自我的錯誤認識和愛執是苦因。為了去除苦因而滅止苦果,所有不同的佛教派別都倡導要培養無我的見解是最根本的修行道。所以我們可以說,無我的觀點是佛陀教法的核心本質,在無我的見解上衍生出對治苦因的大小乘修道方法。

在印度佛教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四個主要佛教教義宗派:說一切有部、經量部、唯識宗和中觀宗。這些宗派的印度佛教論師雖然全都認同真實恆常的自我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們對無我的定義與詮釋方法卻各有不同。僅管他們在究竟的存在上駁斥了對自我觀念的錯誤認識,但在世俗現象上並不完全否定有自我觀念的存在。於是在佛教教義中就有一系列不同的無我學說,包含拒斥常我的存在到拒斥自性我的存在都有,他們彼此爭辯自己宗派所主張的無我理論才是最正確的見地。
西藏佛教在接受印度佛教所發展出來的各種無我觀後,不再強調不同宗派之間的爭論對立處,反而把各佛教宗派對無我的不同解釋統合成導向究竟無我見地之階梯。做為後起之秀的西藏佛教論師,認為此無我見階梯中的每一個梯級可以幫助我們辨認更微細的無我觀念,特別是在說明有關無我的多重面向中,其存在的面向是什麼,不存在的面向又是什麼。因而,這四個宗派的學說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依次第順序去除錯誤的我見,最後證得和佛無二的完美覺悟。

說一切有部和經量部是此階梯底層的兩派小乘佛教。這兩個宗派都把人的現象定義為無我,但是他們主張其他現象如構成人的身心蘊體卻不是無我的,具有真實的特性。他們對無我的了解著重於人不具有自足與獨立的性質,這些小乘宗派的修行者努力證悟人的存在只是一種相依相待的狀態,沒有恆常絕對的性質,也就是沒有常我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人無我」。

 這個階梯中更高段的唯識宗和最高段的中觀宗論師們不表同意地認為這個無我的定義太狹窄了,只包含了人的範圍。這些大乘佛教論師認為無我的觀念必須擴大到包括組成個人的身心五蘊以及存在的每件事物上。中觀宗的開山祖師龍樹菩薩指出,一旦我們覺得自己的身心蘊體具有某種本有的自然體性,就沒辦法完全斷除某種執著自我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身心蘊體是建立自我的基礎,而這些蘊體本身又由更細小的部份和心識所組成。對龍樹菩薩而言,下部佛教哲學宗派對人無我所達到的了解並非是佛陀教導無我的最高境界,因為還留有執著自性真實觀念的痕跡。
大乘佛教的論師主張,我們為了對自己身上的人無我擁有更深的洞察力,就必須對組成人的蘊體之法無我也要培養出同樣無自性的洞察力。這是因為任何對境只要還被以為具有自性存在的性質,心識就會對它產生貪愛或嫌惡的感受。所以光只是斷除人的實有性認識,並不足以證悟解脫涅槃。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對最微細空性意義的洞察力,了解一切現象都是無自性的、空的,才能根除把我們束縛在輪迴中的執實有根本無明。

現象的真實狀態是空,就如同我們說房間是空,不是實有的。但這空不是指一間空房間的空,而是說這個房間只是依待組成部份構成的概念,在其中找不到有任何房間自性的品質,所以沒有真實存在的房間,這是房間的真實狀態--空性。達賴喇嘛進一步解釋空性的意義,他呼應龍樹菩薩的主張,從緣起的角度最能正確理解空性的內涵。他說:「一旦我們從緣起的角度來了解空性,而且特別是從相依相待的指稱去理解空性,我們就會知道事物只是唯名假立的存在。世界之中所存在的每一件事物,不管是被製造產生的或只是概念化的存在,都只是唯名假立的存在。」

佛教認為唯有透過因果緣起的角度了解空性,我們才能解釋在現象上為何事物具有作用。由於因和果是相依相待的關係,所以因和果一定是彼此不同的存在。如果某一事物無任何原因本來就存在,那就會變成一種自我封閉的真實,不可能再和其他的現象產生關係。所以沒有自性存在的空性才使得事物有作用,事物才能被製造出來,也才能繼續製造其他東西。因此,達賴喇嘛說,佛教中最關鍵的修行就是經由深刻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而進洞見現象的本質--空性。這可以使我們認識到在所有的現象中都沒有獨立而可被確認的自我之存在,一切只是相依相待的緣起存在。

雖然佛陀在經典中教導了許多可以使我們得到快樂的修行,如布施、持戒、安忍和隨喜迴向的功德。但這些修行並未直接對治根除錯誤執著自我的觀念,因而所引生的功德並不能提供究竟的幸福快樂:免受一切痛苦的解脫自由。為了達成這個究竟幸福的目標,達賴喇嘛說,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期望自己的自性執著會自動消失,也不能期待經由他人的加持而成就。我們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基本扭曲認知,只能透過培養正確認識去對治錯誤認知而改變。這個正確的認識就是對空性的正確見解,也就是智慧的根源。

智慧和無明兩者都屬於心識的性質,但根本無明的力量主要來自於長久的錯誤習慣。無明抵觸事物的真實狀況,事實上,我們錯誤的認識是毫無立足點的,在理性上也缺乏正確有效的支持。達賴喇嘛指出,雖然空性一開始時也許很難了解,但空性的觀念與事實相符,建立在正確的經驗之上,也經得起邏輯的檢驗。洞察究竟真實的空性對執實有的無明錯誤認識能起根本對治的作用,就像在暗室中把燈打開那樣,立刻驅逐我們對自性存在的慣性執著,才能徹底斷除我見。

在清楚解釋無我與空性的關連之後,達賴喇嘛介紹如何以空性智慧結合慈悲利他的修行。他告訴我們,當對空性的了解有增長時,也必須加強利他菩提心的實踐。因為光只有智慧並不能直接引導我們成佛,還必須發展菩提道的善巧方便,藉由這些菩薩行的各種利他方法,我們才能服務其他眾生,引導他們從痛苦中得到解脫,走向快樂境地。
達賴喇嘛以一位長久修行過來人的身份,分享在菩提心的修行中如何化困境為轉機。他開門見山地告誡我們,一定不能期待生活中所遭遇到的挑戰會自動改變,但只要我們改變對這些情境的態度,就能不再躲避困難,勇敢面對,把危機視為自我改善提升的良機。這種建設性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原本難以承受的壓力,增長安忍與精進的力道,善用智慧,專注地去解決問題。

達賴喇嘛建議我們最好在生活的所有層面中,都要保有這種正向心。當我們在行住坐臥時,或是跟他人說話時,都應該熱心地體現這種為了幫助別人而追求覺悟的菩提心。他提醒我們,不是由於要得到他人的讚賞才去做這些修行。他說:「當這個態度都能伴隨我們每一個身、語、意行為而出現時,我們也許可以覺得自己有修行了。其實我們自己最了解自己有幾斤幾兩,當我們有機會生起這麼美好的菩提心時,我們要以勇氣和歡喜心努力修行。」
事實上,心識的本質是純淨無染的清明覺性。經由長久培養智慧慈悲,執實有的我見無明就有可能去除,連煩惱和習氣都可能去除。這種能夠去除所有障礙只留下純淨明覺的可能性,就表示了我們有得到完全覺悟狀態的潛能,也就是每個人本有的佛性--心性最本初的奧祕。

達賴喇嘛在本書中提到,佛陀曾說這個「我是」的想法是心魔。這是由於我們對自我的所產生的錯誤觀念造成了愛我心,因而構成所有苦難的根源。他再次強調,但佛陀也教導過:「我們是我們自己的主人」。雖然我們現在的處境是過去煩惱所造成的業果,但是我們有機會以利他心去行新善業。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所以,我是無我的。
達賴喇嘛已經為我們指出通往幸福人生的密道,只要願意你踏出一步,登上智慧的階梯,自然就能照見心性的奧祕。你會體驗原來所有的痛苦自性本空,因而也能幫助別人出離我見無明及其痛苦的循環,共同走向覺悟的境地。

目次

中譯者導讀
前言
導論

第一章 多元化的修行傳統
第二章 佛教與眾不同之處
第三章 佛教的宗派
第四章 四聖諦
第五章 業力的角色
第六章 辨認自我
第七章 小乘的觀點
第八章 唯識宗的看法
第九章 中觀見
第十章 修道的方法
第十一章 如何實修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