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00 元優惠價
:90 折 270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全面品質管理是邁向卓越經營的重要方法。曾經借調台積電三年的主任秘書簡禎富教授引進企業管理思維並推動全面品質管理與全面資源管理,並以爭取國品獎為策略目標來整合各種努力,使各單位朝向共同願景邁進。
參加國家品質獎可以刺激教育界提升自主管理的概念、跳脫傳統教育評鑑的想法。每個大學的構成面向和競爭優勢都不同,不能用教育評鑑或大學排名的單一標準看待。準備國品獎的過程,其實就是全面性體檢,可以盤點自身的不足。另外,國品獎重視的是流程而不僅是內容,所以「不一定要成為清華才能得獎」,重點在於全面品質管理和持續改善的機制。
參加國家品質獎可以刺激教育界提升自主管理的概念、跳脫傳統教育評鑑的想法。每個大學的構成面向和競爭優勢都不同,不能用教育評鑑或大學排名的單一標準看待。準備國品獎的過程,其實就是全面性體檢,可以盤點自身的不足。另外,國品獎重視的是流程而不僅是內容,所以「不一定要成為清華才能得獎」,重點在於全面品質管理和持續改善的機制。
目次
邁向華人首學--清華全面品質管理的創新與實踐
目錄頁
推薦序 提升全面品質的堅持從不間斷 劉兆玄
緣起 為突破逆境,找尋精進實力之解方 陳力俊
第一章 卓越經營與全面品質管理
追求卓越、全員參與,是成為世界級頂尖大學的王道!
第二章 策略規劃與全面資源管理
建構策略目標,為提升資源綜效與精實管理之關鍵!
第三章 精實管理與品質管理手法
善用企業管理模式運用資源、改善品質,以最大效能創造價值。
第四章 學校治理與校務推動
以良好基礎發展自由民主之校風,造就活潑多元的教育形態。
第五章 創新與研發
掌握市場脈動、縮短產學差距,開創台灣 轉型契機!
第六章 人才培育與社會責任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培養社 會公民和未來領袖。
第七章 人力資源與知識價值提升
強化競爭力勇於創新改革,積極延攬培養優秀人才。
第八章 資訊運用策略與管理
打造友善校園網路環境,提升行政效率與教學互動!
第九章 基礎建設與永續經營
放眼未來,落實校園環保與節能減碳,水清木華、地靈人傑!
第十章 校友經營與資源網絡策略
維繫校友人脈與結合國內外資源,有效推動學校永續發展。
第十一章 結語
積極應對未來挑戰,持續追求卓越發展而努力不懈!
參考文獻
目錄頁
推薦序 提升全面品質的堅持從不間斷 劉兆玄
緣起 為突破逆境,找尋精進實力之解方 陳力俊
第一章 卓越經營與全面品質管理
追求卓越、全員參與,是成為世界級頂尖大學的王道!
第二章 策略規劃與全面資源管理
建構策略目標,為提升資源綜效與精實管理之關鍵!
第三章 精實管理與品質管理手法
善用企業管理模式運用資源、改善品質,以最大效能創造價值。
第四章 學校治理與校務推動
以良好基礎發展自由民主之校風,造就活潑多元的教育形態。
第五章 創新與研發
掌握市場脈動、縮短產學差距,開創台灣 轉型契機!
第六章 人才培育與社會責任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培養社 會公民和未來領袖。
第七章 人力資源與知識價值提升
強化競爭力勇於創新改革,積極延攬培養優秀人才。
第八章 資訊運用策略與管理
打造友善校園網路環境,提升行政效率與教學互動!
第九章 基礎建設與永續經營
放眼未來,落實校園環保與節能減碳,水清木華、地靈人傑!
第十章 校友經營與資源網絡策略
維繫校友人脈與結合國內外資源,有效推動學校永續發展。
第十一章 結語
積極應對未來挑戰,持續追求卓越發展而努力不懈!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二章 策略規劃與全面資源管理
建構策略目標,為提升資源綜效與精實管理之關鍵!
全球高等教育競爭激烈,面對世界各國的積極推動,台灣的學校經營面臨艱困挑戰。近幾年更因政府補助經費降低、教研環境與基礎設施需要改善、少子化導致招生面臨威脅,再加上全球名校對優秀師資、高潛力學生的強大拉力等等,讓人才延攬更顯困難。台灣高等教育在高度競爭且資源不足的困境下,追求卓越之路面臨極大挑戰。
清華大學雖然擁有良好的基礎優勢,但規模相對受限,為了讓資源有效發揮,清華採取策略性規劃與全面資源管理,提升資源綜效。
簡禎富說明,一般組織的資源配置常常是層層往下,容易造成分配不均、互搶資源的困境,全面資源管理則是從組織或系統的角度分析資源配置,以全面支援管理橫向跨組織合作,將資源綜效發揮到最大。清華大學希望透過有系統的策略規劃與資源管理,採取有效方式保障教育和研發所需的各種資源,將學校內部行政、教學資源做最充分妥善的運用和管理,並結合外部資源,藉以提升品質、追求卓越,有效達成目標。
全面資源管理四步驟
資源是學校持續運作的必要條件。「資源」一詞,可定義為任何可供做生產財貨或服務的物質或方法1;而全面資源管理,則是以全面提升營運資源效能為目標之卓越經營與決策方法,藉由對各項營運資源的有效配置、管控與使用效益評估,使資源運用達到最佳效能,減少資源的浪費,以提升整體營運績效2。
全面資源管理的執行過程是透過不斷循環以持續提升、追求卓越。其中,在設定資源管理的目標時,決策者必須適時地依據當前的狀態與需求,協調目標間的衝突。在目標規劃、方案執行、績效評估及檢討改善的過程中,不僅能持續提升資源效能,也可讓全體充分了解資源與營運活動的關聯,對資源管理有更深的認知與重視,驅動持續改善的力量。
全面資源管理流程包括「資源目標規劃」、「資源管控執行」、「資源績效評估」和「資源績效檢討與改善」四個步驟3,請參見圖2-1。
一、 資源目標規劃
首先確認營運的關鍵資源,包含人力、基礎設施、資本、資材及方法服務等五項資源類別,進一步檢視各項資源的運用及相關作業程序;接著可針對各項資源建構根本目標層級,據此建立工具目標及評估指標。架構根本目標層級的方法有「由上而下的層級解構法」(Top-down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of Objectives),以及「由下而上的合成歸納法」(Bottom-up Synthesis of Objectives)。前者是由決策者將涵蓋範圍較大的目標,分解成較具可行性且具體的低層目標;後者則是將基層目標由下而上地組織整合的過程4。
接下來,可依據根本目標,透過調查、訪談或架構基本目標層級的方式建構績效指標,以確實反映目標所達成的績效,進一步根據市場狀況或產品發展的趨勢,定期制訂資源管理方針及週期內各項資源應達成的目標值,以持續改善或維持資源效能水準。
二、 資源管控執行
針對根本目標和目標績效值建立工具目標。工具目標是幫助決策者達成根本目標的途徑。建立工具目標網路的方式,可分為「遠離根本目標發展」、「朝根本目標發展」兩種。前者是透過詢問達成目標的途徑與方式,逐步找出可協助達成根本目標的因應對策與階段性目標;後者則藉由詢問工具目標的重要性去檢討其存在的必要性5。
之後,依據工具目標擬出可執行的方案,再應用決策分析架構產生方案與評估決策,並將有效的決策方案納入資源管理作業典範。在實行管理作業和改善方案時,必須注意計畫的進度,妥善規劃目標、時間及工作負責人,並在過程中記錄所發生的問題並蒐集整理相關資料,以因應後續績效分析的需求。
三、 資源績效評估
制定管理方案並確切執行後,可用先前建立的績效指標,進一步衡量資源運用的效能。由於績效指標與資源管理的根本目標是相互連結的,因此可明確反映根本目標的績效。同時,在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對資源運用詳加記錄,包含作業管理的過程、資源狀態的變化等,以做為資源績效指標值的評估資料。這個步驟除了幫助決策者更加了解資源的績效表現外,也可反映管理決策的品質。全面資源管理著重於持續改善資源效益,其中的管理核心就是決策力,管理者必須持續累積決策經驗、善用決策分析方法,在提升決策品質的過程中,有效達成全面資源效益的總目標。
四、 資源績效檢討與改善
管理者應用績效指標,確實評估資源運用績效後,必須進一步檢討並提出改善方向。由於績效評估與改善過程是持續性的週期活動,在調整與更新目標績效值的同時, 也不斷改進資源管理作業和決策。查核績效結果若順利達成訂定的目標,可將其良好的管理知識與經驗,做為標準化的管理典範;若未達目標績效,則進行績效標竿評估比較。績效標竿是指,與在各項指標表現最好的對象互相比較與學習,從中分析績效落後的原因並思考對策,做為下次的改善目標。
除了具備分析績效結果、找出問題點的能力外,還必須持續發展及創新能力,才能不斷超越瓶頸、提升競爭力。創新改善力主要來自長久以來的知識累積及新知學習,而標竿學習為持續學習的機制,重點在於不斷跟良好典範進行比較,從中獲得靈感和啟發,並與績效評估系統結合,讓內部作業得以不斷地創新進步。
所有營運活動都需要資源,因此資源管理必須受到重視。透過全面資源管理可改善營運活動相關的資源運用效益,能有效產出滿足客戶需求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其中,資源可進一步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為投入和擁有的資源,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例如:人力、設備和原物料等;外部資源為外部環境和個體所提供的資源,常涉及環境的競合關係及經營策略,例如合作夥伴關係、供應廠關係和競爭者的影響等。然而,不論內部或外部資源,皆是影響營運發展的關鍵。
資源管理的策略目標與架構
清華大學的願景是成為「人文薈萃的學術殿堂、博雅專業的人才搖籃、前瞻創新的科技重鎮、社會進步的推動基地」。清華透過全面資源管理與策略規劃,首先進行SWOT分析,盤點資源並規劃資源目標、執行控管,評估績效,進一步檢討改善,透過系統化策略思維,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綜效。
經營模式SWOT 分析
清華透過了解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等現況,盤點目前所需行動策略,了解組織的競爭態勢,發展出具有競爭優勢的定位與經營策略。其中,組織優勢與劣勢包含組織能力、競爭優勢、資本與資源、經驗與知識等表現;機會與威脅則包含發展、環境趨勢、組織發展情勢、其他夥伴未來合作可能等。請參見表2-1。
藉由SWOT分析與整理,可以協助策略規劃者發揮組織優勢以追求機會,同時彌補內在弱點與抵抗外在威脅。具體而言,SWOT 分析的策略方向包括:
SO策略/Max-Max策略(Maximize Strength-Maximize Opportunity Strategy):投入資源以加強優勢能力並爭取機會,密切配合內外環境,充分利用優勢資源並擴充發展機會。
ST策略/Max-Min策略(Maximize Strength-Minimize Threat Strategy):投入資源以加強優勢能力減低威脅,善用自身優勢克服威脅。
WO策略/Min-Max策略(Minimize Weakness-Maximize Opportunity Strategy):改善劣勢並爭取機會,利用外部機會克服自身劣勢。
WT策略/Min-Min策略(Minimize Weakness-Minimize Threat Strategy):改善劣勢並降低威脅,為面臨困境時所使用的策略。
清華大學以整合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強化學校的經營模式,並根據清華四大願景分析優勢與機會,擬定相關策略與行動方案。
建構策略目標,為提升資源綜效與精實管理之關鍵!
全球高等教育競爭激烈,面對世界各國的積極推動,台灣的學校經營面臨艱困挑戰。近幾年更因政府補助經費降低、教研環境與基礎設施需要改善、少子化導致招生面臨威脅,再加上全球名校對優秀師資、高潛力學生的強大拉力等等,讓人才延攬更顯困難。台灣高等教育在高度競爭且資源不足的困境下,追求卓越之路面臨極大挑戰。
清華大學雖然擁有良好的基礎優勢,但規模相對受限,為了讓資源有效發揮,清華採取策略性規劃與全面資源管理,提升資源綜效。
簡禎富說明,一般組織的資源配置常常是層層往下,容易造成分配不均、互搶資源的困境,全面資源管理則是從組織或系統的角度分析資源配置,以全面支援管理橫向跨組織合作,將資源綜效發揮到最大。清華大學希望透過有系統的策略規劃與資源管理,採取有效方式保障教育和研發所需的各種資源,將學校內部行政、教學資源做最充分妥善的運用和管理,並結合外部資源,藉以提升品質、追求卓越,有效達成目標。
全面資源管理四步驟
資源是學校持續運作的必要條件。「資源」一詞,可定義為任何可供做生產財貨或服務的物質或方法1;而全面資源管理,則是以全面提升營運資源效能為目標之卓越經營與決策方法,藉由對各項營運資源的有效配置、管控與使用效益評估,使資源運用達到最佳效能,減少資源的浪費,以提升整體營運績效2。
全面資源管理的執行過程是透過不斷循環以持續提升、追求卓越。其中,在設定資源管理的目標時,決策者必須適時地依據當前的狀態與需求,協調目標間的衝突。在目標規劃、方案執行、績效評估及檢討改善的過程中,不僅能持續提升資源效能,也可讓全體充分了解資源與營運活動的關聯,對資源管理有更深的認知與重視,驅動持續改善的力量。
全面資源管理流程包括「資源目標規劃」、「資源管控執行」、「資源績效評估」和「資源績效檢討與改善」四個步驟3,請參見圖2-1。
一、 資源目標規劃
首先確認營運的關鍵資源,包含人力、基礎設施、資本、資材及方法服務等五項資源類別,進一步檢視各項資源的運用及相關作業程序;接著可針對各項資源建構根本目標層級,據此建立工具目標及評估指標。架構根本目標層級的方法有「由上而下的層級解構法」(Top-down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of Objectives),以及「由下而上的合成歸納法」(Bottom-up Synthesis of Objectives)。前者是由決策者將涵蓋範圍較大的目標,分解成較具可行性且具體的低層目標;後者則是將基層目標由下而上地組織整合的過程4。
接下來,可依據根本目標,透過調查、訪談或架構基本目標層級的方式建構績效指標,以確實反映目標所達成的績效,進一步根據市場狀況或產品發展的趨勢,定期制訂資源管理方針及週期內各項資源應達成的目標值,以持續改善或維持資源效能水準。
二、 資源管控執行
針對根本目標和目標績效值建立工具目標。工具目標是幫助決策者達成根本目標的途徑。建立工具目標網路的方式,可分為「遠離根本目標發展」、「朝根本目標發展」兩種。前者是透過詢問達成目標的途徑與方式,逐步找出可協助達成根本目標的因應對策與階段性目標;後者則藉由詢問工具目標的重要性去檢討其存在的必要性5。
之後,依據工具目標擬出可執行的方案,再應用決策分析架構產生方案與評估決策,並將有效的決策方案納入資源管理作業典範。在實行管理作業和改善方案時,必須注意計畫的進度,妥善規劃目標、時間及工作負責人,並在過程中記錄所發生的問題並蒐集整理相關資料,以因應後續績效分析的需求。
三、 資源績效評估
制定管理方案並確切執行後,可用先前建立的績效指標,進一步衡量資源運用的效能。由於績效指標與資源管理的根本目標是相互連結的,因此可明確反映根本目標的績效。同時,在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對資源運用詳加記錄,包含作業管理的過程、資源狀態的變化等,以做為資源績效指標值的評估資料。這個步驟除了幫助決策者更加了解資源的績效表現外,也可反映管理決策的品質。全面資源管理著重於持續改善資源效益,其中的管理核心就是決策力,管理者必須持續累積決策經驗、善用決策分析方法,在提升決策品質的過程中,有效達成全面資源效益的總目標。
四、 資源績效檢討與改善
管理者應用績效指標,確實評估資源運用績效後,必須進一步檢討並提出改善方向。由於績效評估與改善過程是持續性的週期活動,在調整與更新目標績效值的同時, 也不斷改進資源管理作業和決策。查核績效結果若順利達成訂定的目標,可將其良好的管理知識與經驗,做為標準化的管理典範;若未達目標績效,則進行績效標竿評估比較。績效標竿是指,與在各項指標表現最好的對象互相比較與學習,從中分析績效落後的原因並思考對策,做為下次的改善目標。
除了具備分析績效結果、找出問題點的能力外,還必須持續發展及創新能力,才能不斷超越瓶頸、提升競爭力。創新改善力主要來自長久以來的知識累積及新知學習,而標竿學習為持續學習的機制,重點在於不斷跟良好典範進行比較,從中獲得靈感和啟發,並與績效評估系統結合,讓內部作業得以不斷地創新進步。
所有營運活動都需要資源,因此資源管理必須受到重視。透過全面資源管理可改善營運活動相關的資源運用效益,能有效產出滿足客戶需求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其中,資源可進一步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為投入和擁有的資源,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例如:人力、設備和原物料等;外部資源為外部環境和個體所提供的資源,常涉及環境的競合關係及經營策略,例如合作夥伴關係、供應廠關係和競爭者的影響等。然而,不論內部或外部資源,皆是影響營運發展的關鍵。
資源管理的策略目標與架構
清華大學的願景是成為「人文薈萃的學術殿堂、博雅專業的人才搖籃、前瞻創新的科技重鎮、社會進步的推動基地」。清華透過全面資源管理與策略規劃,首先進行SWOT分析,盤點資源並規劃資源目標、執行控管,評估績效,進一步檢討改善,透過系統化策略思維,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綜效。
經營模式SWOT 分析
清華透過了解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等現況,盤點目前所需行動策略,了解組織的競爭態勢,發展出具有競爭優勢的定位與經營策略。其中,組織優勢與劣勢包含組織能力、競爭優勢、資本與資源、經驗與知識等表現;機會與威脅則包含發展、環境趨勢、組織發展情勢、其他夥伴未來合作可能等。請參見表2-1。
藉由SWOT分析與整理,可以協助策略規劃者發揮組織優勢以追求機會,同時彌補內在弱點與抵抗外在威脅。具體而言,SWOT 分析的策略方向包括:
SO策略/Max-Max策略(Maximize Strength-Maximize Opportunity Strategy):投入資源以加強優勢能力並爭取機會,密切配合內外環境,充分利用優勢資源並擴充發展機會。
ST策略/Max-Min策略(Maximize Strength-Minimize Threat Strategy):投入資源以加強優勢能力減低威脅,善用自身優勢克服威脅。
WO策略/Min-Max策略(Minimize Weakness-Maximize Opportunity Strategy):改善劣勢並爭取機會,利用外部機會克服自身劣勢。
WT策略/Min-Min策略(Minimize Weakness-Minimize Threat Strategy):改善劣勢並降低威脅,為面臨困境時所使用的策略。
清華大學以整合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強化學校的經營模式,並根據清華四大願景分析優勢與機會,擬定相關策略與行動方案。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