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報表,你就別想當主管!:就算數學白痴也能輕鬆上手的會計入門
商品資訊
系列名:Start+
ISBN13:9789866006562
替代書名:いくらやっても決算書が読めない人のための 早い話、会計なんてこれだけですよ!
出版社:如果
作者:岩谷誠治
譯者:劉佳麗
出版日:2014/05/29
裝訂/頁數:平裝/204頁
規格:21cm*15cm*1.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只有搞懂會計,才能讓你從報表裡看出別人看不到的經營真相!
即使你不是會計師,你也必須看懂財務報表!
看不懂報表裡的數字玄機,你就搞不清楚公司真正的營運狀況,
想要晉身決策階級、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你一定要擁有看懂報表的能力!
無論你是想當上高階主管、投資股票,或是未來想創業當老闆,
你的第一步,就是搞懂會計原理,看懂財務報表!
了解基本的財務報表運用和處理法則,是每個人在現代社會都必須具備的基礎財務知識。
只要看懂財務報表,就能讓你洞悉現金流的運用,制定出最佳獲利的決策,準確掌握公司的業務狀況與實際績效。不管是執行業務、籌備計畫、管理公司,或是投資股市,會計你都非懂不可!
看不懂資產負債表,你就……
無法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不知道正確的經營方向在哪?
看不懂損益表,你就……
無法知道公司到底是賺錢還是虧錢?也不曉得該如何控制成本?
看不懂現金流量表,你就……
無法知道公司在短期內有沒有足夠的現金去應付開銷?
看到報表永遠覺得頭昏腦脹、想學好會計卻怎麼學都學不好?
本書是專為無論怎麼努力也看不懂報表的人所寫的一本簡單會計書。
會計的重點是理解,不是背誦,更不用數學好
不需高深的數學演算,只要會加減乘除
不用死背強記會計專有名詞,只要理解簡單的概念就能應用自如
掌握五個重點,讓你輕鬆搞懂會計!
●不死記會計名詞,先搞懂會計原理
●掌握「時間順序」或「交易對象」
●按部就班地反覆練習
●放下繁瑣的細節,先掌握整體的架構
●先從與自己業務相關的會計項目下手
看完本書,一次搞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
作者簡介
岩谷誠治
(株)會計意識公司董事長、會計師、稅務會計師、系統稽核員。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曾任職於資生堂、朝日監查法人(現為KPMG AZSA LLC)。二○一一年獨立門戶,成立岩谷誠治會計師事務所,現任(株)會計意識公司董事長,指導商業界對會計知識的應用。
著作有《會計的基本》(日本實業出版社)、《創造獲利的「會計公式」》、《國語、算術、理科、工作》(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盈收識別流程與會計的接點》、《系統工程師用的會計教科書》(中央經濟社)、《十二歲也能懂!決算報表的解讀法》(FOREST)等。
譯者簡介
劉佳麗
輔大日文系畢業。從事IT產業多年後投身出版界,現為專職翻譯、口譯,兼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特約日文編譯。譯作有《和狗幸福生活》、《西日本鐵道旅行》(人人出版)、《鬼來電完結篇》(角川出版)、《下一秒,優勢還在嗎?》、《每星期四都是翻身的機會》(先覺出版)、《業務員要像魔術師》(知識流出版)、《第一眼就愛對狗》(如果出版)。
序
死記硬背,不管怎麼背,一輩子也搞不懂會計
即使念了會計書籍也很難學會會計的理由,說穿了其實很簡單。
因為縱然看的時候記住了,時間一久又忘得一乾二淨。
而忘掉的事情,是不可能運用在工作上的。
如果強迫讀者們「至少記住這些」,不僅無法學會會計,反而會使讀者對會計的恐懼意識愈發強烈。
筆者認為,要記住跟日常生活毫不相干的事物,原本就是強人所難。這跟筆者好不容易才在之前的倫敦奧運期間記住西洋擊劍中「鈍劍」(Fleuert)、「軍刀」(Sabre)和「銳劍」(Epee)的差別,但現在早已拋到九霄雲外是一樣的道理。
會計並非「只要下過苦功就能學會」
努力雖然是美德,然而為了學會會計,下苦功背專有名詞卻往往徒勞無功。因為會計的機制與架構,必須靠「理解」,而非「死記」。
因此,本書的目標是「不靠死記就能學會派得上用場的會計知識」。
而且不是只有「試著理解」的程度,而是「雖然只有這些,卻是十分必要的知識」。
只要了解會計與時間的關係,財務報表就會在腦海中浮現
沒有必要刻意將看懂財務報表、學會會計架構,甚至是活用管理會計,這三件事分開學習。
因為只要能掌握會計與時間的關係,會計的所有領域便能串聯起來。
本書將讓您在一邊意識到時間與財務報表的關係,一邊學習到會計的全貌。
看完本書後,你應該能學會下列三項本領:
●領悟「呈現過去結果之財務報表」的能力
●理解「現在的行動將影響財務報表」的能力
●預測「公司未來狀況」的能力
或許您會懷疑「怎麼可能有這種如意算盤呢?」但是與其這麼想,何不先放下您心中的疑慮,繼續看下去呢!
/岩谷誠治
後記
筆者於撰寫本書之際,極力避免使用「借方和貸方」、「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
這兩者都是會計基本的重要名詞,但是從會計初學者的意見來看,我知道這些名詞只會成為學習會計的障礙。
首先,「借方和貸方」的問題在於名稱中的「借」和「貸」本身,都具有非常明確的意義。簿記發生初期原本具有意義的這個名稱,在現在的會計中,只不過是單純表示流水帳的符號罷了。
但是,無論如何都會讓人聯想到「借」和「貸」本身的意義。
「為什麼,借入款會在貸方呢?」
「相反地,借出款為什麼在借方呢?」
會產生很多直覺又簡單的疑問,因而傷透了腦筋。
另一方面,「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在說明財務報表時,我曾用過以下的表現方式。
「資產負債表示期末餘額,而損益表表示期中變化」。
但是,一開始的問題在於不懂「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這個名詞的意義的人,以老年人居多。
再者,即便了解名詞的意義,也會產生如下的疑問:
「資產負債表裡記載的借入款的增減,不就是流量嗎?」
在以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為財務報表中心的時代,透過「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的說明是最具效果的,然而到了導入新的現金流量表的現代,它反而成為讓人混亂的原因。
因此,本書將重點放在表示決算日時點「結果」的資產負債表,並試著重新整理表示「過程」的其他財務報表和時間軸的關係。
究竟是否真的如同前言所述,達成「不靠死記,就能學會能派上用場的會計知識」的課題呢?
我由衷地希望能聽到各位讀者的寶貴意見。
最後,對於盡力協助本書刊行完成的日本實業出版社的各位先進大德們,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岩谷誠治
目次
前言
序章 因為死背會計,所以馬上忘得一乾二淨
不斷重覆的徒勞無功,就到今天為止/學會會計的五個重點
第一章 絕對要掌握基本中的「基本」
比商業及金錢更重要的事/商業記錄,記錄「何時」?/說明「商業」需要規則/應於何時報告?/究竟要報告什麼?/有「結果」就會產生「過程」/第一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二章 如何記錄?
思考記錄方法/疊方塊/區別自己的持分與他人的持分/「獲利」跑去哪了?/「獲利」是誰的?/計算「獲利」吧/利用方塊記帳/第二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三章 利用肖像畫捕捉生意的結果──資產負債表
前面章節復習/來看看實際的資產負債表吧/從B/S可以知道什麼?/「B/S肖像畫分析法」/是右上?還是左上?/試著畫肖像吧/第三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四章 報告商業的過程──損益表
做為商業過程,報告「獲利」/來看看實際的損益表吧/獲利的種類有五種/有賺錢嗎?/從機制捕捉會計技術/第四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五章 追踪金錢的動向 現金流量表
商業的過程除了「獲利」之外還有別的/來看看實際的現金流量表吧/怎麼看現金流量表/「獲利」與「現金流量」的差異/另外一個過程/第五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六章 挑戰未來──管理會計
將「直覺」轉化為具體的實物,並做決策/向未來邁進/第六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本書整理
後記
書摘/試閱
序章 因為死背會計,所以馬上忘得一乾二淨
第1章 不斷重複的徒勞無功,就到今天為止
擺脫「哪個是哪個?」的牢籠
因為工作需要會計知識,便急就章地挑了一本入門書。
「資產負債表顯示期末的財務狀況。」
「折舊攤提乃是將取得價款分配於使用期間。」
機械式地背了一堆會計名詞,然而一個月後這些記憶便無跡可尋,結果又花錢買了剛上市的會計新書。
我的腦海裡浮現了上面的情景。
因此,本書並非只是單純地解說會計。
而是希望讀者真的學會,
「只要看過一次,絕對忘不了的會計知識。」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重點必須放在:
減少「哪個是哪個?」,換句話說,
也就是不需要「右邊和左邊」、「上面與下面」這種單純的記誦。
學習新知識時,之所以會感到混亂,通常是因為弄不清楚兩個互相呼應的定義,亦即「哪個是哪個?」所致。說到會計,最典型的例子有「借方與貸方」、「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流動與非流動」等。例如:
「資產負債表表示資產,而損益表表示獲利?」
「借方在右邊,貸方在左邊?不對,應該是借方在左邊?」
等等,即使看書的時候懂了,但是之後,一旦遇到「哪個是哪個」的論點,只要沒有背下來,只能舉雙手投降。
由於本書以「不靠死記就學會實戰的會計知識」為目的,因此會以能達到下列各點的方式來進行說明。
•從理由開始學習與理解。
•增加連結關係式的學習。
•階段性的反覆學習。
第2章 學會會計的五個重點
理解「時間」與「人」的連結關係
1如果能從理由開始學習,便不需要死記硬背
「如果能真正理解,就不用死記硬背」,是準備入學考試時的不變定律。
由於會計是基於商業的必要性所衍生出來的規則,因此所有的項目都有其原因和理由。所以,只要能從其基本理由去理解,就不需要靠背誦「右邊和左邊」、「上面與下面」等,便能學會會計。
愈想記住的愈容易忘掉,如果能用心地去理解,就沒有必要硬背。即使忘了「準備金」或「折舊攤提」等專有名詞,只要能理解這些項目在會計上的「機能」,也能看懂財務報表。
2讓「時間」和「人」產生連結 ,深刻烙印在記憶中
自古以來,人類發明各式各樣的記憶法,這些記憶法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應該記住的內容,和已經知道的東西加以連結。此時,「時間」與「空間」是十分有效的連結對象。
尤其是與時間的連結,人們通常會下意識地採用這個方法。例如,工作文件或買過的書籍,比起雜亂的分類整理,還不如依照時間排序來得容易找到,其原因是在人們的腦子裡已經和時間畫上連結。
此外,商業裡的「空間」,則是被置換為形成交易場域的生意往來客戶,以及原料採購廠商等交易對象。
本書將藉由「時間」與「人」的連結,來說明會計。
3如果能階段性地反覆學習,即使忘了也無所謂
在說明會計過程中,本書將會反覆使用具有會計基本概念的圖示,這些圖表會依據說明的內容而有所變化,因此只要追蹤圖表的變化,就能使會計知識更加深化。
這和學習數學必須從其基本定理開始,並進而導出新的公式才算真正理解的道理是一樣的。
本書也將從「商業裡的必然」開始,依照順序導出新的會計知識。採用這個方法,即使忘了一部分的會計知識也無妨,只要再從基本開始導出即可。
同時,筆者在每一章的最後,特別整理出各章重點內容,並且只要看標上「記住這些」記號的圖表,就能輕易想起在本章中學習到的內容。
除此之外,針對會計初學者容易混淆的重點,也會用下列方式予以說明。
4比起瑣碎的細節,首先要看全體
我們在財務報表的入門書籍,有時會看到下列敘述:
「資產負債表是財產目錄。」
然而,其他入門書籍卻寫著:
「資產負債表不是財產目錄。」
如果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初學者會產生混淆也是無可厚非,但是以上兩個記述說的都是事實,因為前者的意思是:
「(雖然不正確,但是簡單地說)資產負債表(類似)是財產目錄。」
而後者的意思則是:「(正確來說)資產負債表不是財產目錄。」
這些專家在寫文章時,無論如何都會不可避免地以正確性為第一優先,但這種考量有時會妨礙到初學者的學習。
因此,本書會以容易理解為最優先考量,所以我們有時會使用不同於最新會計準則的專有名詞,或省略某些例外的情形。為了不妨礙本文整體的流暢性,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會另外補充說明。
再者,對於許多作者常出現的獨斷性推論「這種程度的東西應該知道吧」,則會盡可能排除,並且從基本的部分開始說起。
5從與自身業務的關係開始學習
和會計一樣,讓許多商業人士在學習上吃到許多苦頭的,還有「英文」。
若等到將來實務上有需要時再學英文就來不及了,因此大部分人會在實際用到英文之前便開始學習。所以,常常會在學習階段,遇到實務上沒有機會接觸的英文結構上的問題。
結果,因為業務關係必須與外國人接觸而使用英文的人,與悶著頭學習英文的人,其英文嫻熟度會產生極大的差異。
會計也是如此,實務上會使用到會計的會計、財務部門的人,與實務上不會使用會計的人,其嫻熟度也會產生極大的差異。
可是,英文和會計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縱使大部分人實務上沒有機會接觸英文,然而卻很少人會沒有機會接觸到會計,只不過一般人沒有察覺到自己在處理日常業務時,與會計的連結罷了。
本書在釐清會計與業務之間的關聯下了很多苦心,在提升讀者學習意願的同時,也希望讓讀者學會在實務上能派上用場的會計知識。
在每一章最後的「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中,整理出該章所學到的內容與讀者工作上的關係,請各位讀者務必參考。
PART1 絕對要掌握基本中的「基本」
第1章 比商業及金錢更重要的事
從理所當然開始
1從事商業活動,需要什麼?
在說明會計之前,我們先針對基本要素,一個一個慢慢思索。
首先,如果「你」決定開始從事商業活動,什麼東西是不可或缺的?
「錢?商品?還是商業模式?」
錢雖然是重要的要素之一,但是商業行為的起源為收成品之間的以物易物,因此商業活動並非一定需要錢。
然而,即便是以物易物,仍然有一樣東西是不能少的。
也就是「對象」,一旦少了自己以外的「他人」,就無法交換東西。換句話說,生意的前提是除了「你」之外,還必須有「他人」。
2絕對無法避免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是無論你如何做都無法避免的。是「時間」。
雖然時間的定義有許多種,但是這裡我們先暫時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類。
商業行為中心的「你」和「他人」,是商業行為中的最小單位。而此時,大家都無法避免「時間」的制約。
「有自己,還有他人,時間不斷地流逝。」
至目前為止, 是不是都沒有問題呢?
第2章 商業記錄,記錄「何時」?
應該是現在。
接下來,「你」和「他人」之間開始了商業行為。一開始是互相交換各自的收成品,也就是以物易物。
無論是什麼樣的商品都無所謂,當交易的數量不斷增加,漸漸超出頭腦能記憶的範圍時,你會怎麼辦?
「先寫起來」。
沒錯。對於記不住的事情,就會開始記錄。內容或許是數量,也或許是重量。
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記錄都無妨,如果你開始記錄了,請問是進行「何時」的記錄?
「因為是記錄當下的時點,所以應該是指現在吧?」
是的。剛才,我們將時間區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類,但是通常記錄的時點,應該是記錄「現在」的狀況。
時間一旦消逝,以結果來看即變成「過去」的記錄。
然而,對記錄的當事者而言,記錄的目的還是在於掌握「現在」的狀況。
隨著交易的增加,你開始記錄以顯示「現在」的商業狀況。
第3章 說明「商業」需要規則
會計的誕生
1「他人」一旦增加,傳達方式必須用心設計
商業行為一旦開始,除了以物易物的「對象」之外,還會有採買「物品」的對象、租借場地的對象等,有關係的「他人」會逐漸增加。
再者,增加「他人」是讓商業行為擴大與穩定之際,不可或缺的要素。
這時,為了使新出現的「他人」了解你的商業活動,應該要怎麼做呢?
「除了跟對方見面,別無他法吧。」
然而,光是見面就能傳達你的商業活動嗎?
雖然見面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從事商業活動的「你」本身,和你所進行的「商業」完全是兩件事。
你是男的或女的?身高多高?體重多重?你本身的屬性,對於說明你的「商業」沒有任何幫助。
即便是你兒時的舊識,對你現在所從事的「商業」活動也是一無所知。
這時,你所做的「商業記錄」就能派上用場。
2共通規則就此產生
本來,「商業記錄」是你為了自己的商業活動而主動開始,如果使用者只有你自己,那麼用什麼方法記錄其實是個人自由。
但是,當「商業記錄」是被「你」以外的「他人」所使用時,記錄方法就必須有共通的「規則」。
用語言記錄,或用數字記錄,或者用某種語言記錄,例如中文或英文等。如果沒有共通的規則,商業記錄便無法供其他人所使用。
而記錄商業的規則,即是「會計」。
(後略)
PART2 如何記錄?
第4章「獲利」跑去哪裡了?
挑戰會計最大的謎題
「獲利」不在「財產」中!?
前文中,我們說過「獲利」必須區分時間,因此它被包含在「商業過程」中。而含括於「商業結果」的「獲利」,則是從創業開始累積而來的金額。可是,在剛才說明的「商業結果」中,並沒有看到「獲利」。
我們一直不斷地努力工作,難道賺不到一分一毫的「獲利」嗎?還是,「獲利」跑到哪裡去了呢?
我們試著回頭看看,「獲利」究竟跑到哪裡去了。
你在一年前的報告日時,也報告了該時點的「商業結果」。其內容有現金一萬元、材料五萬元、設備為烤箱一臺一萬元。也就是說,財產總額為七萬元。
這時,你自己本身出的金額為二萬元,剩下的五萬元是向銀行借的。
針對一年前的報告日狀況,我們同樣用剛剛的方塊來表示。
在這個狀態下的之後一年間,烘培蛋糕並銷售。
為了讓事情單純一些,假設使用一萬元的麵粉,以及一萬元的牛奶,只能做一個大蛋糕,並以五萬元的價格賣出。請想想看,這家蛋糕店一年之間的「獲利」是多少?
「用二萬元的材料,賣了五萬元,因此獲利為三萬元。」
是的,沒錯。一年獲利三萬元。
蛋糕價格-材料費=獲利5萬元-2萬元=3萬元
接下來,因為生意逐漸步上軌道,於是用現金添購了之前一直想要買的三萬元冰052箱,之後一年一度的報告日到了。
一年後的現在,統計手邊擁有的資產,現金三萬元、材料三萬元、設備四萬元,合計十萬元。
一年前的財產是七萬元,因此僅增加了差額三萬元,剛好跟一年之間的獲利三萬元一致。
然而, 我們再重新檢視一次, 在「擁有的東西中」仍然沒有看到「獲利」。
是因為獲利包含在「現金」裡面嗎?
一年前的現金是一萬元,現在增加為三萬元,其增加的金額是二萬元,跟獲利的三萬元不吻合。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持分的變化。
向銀行的借款依然是五萬元,因此他人持分一樣是五萬元,沒有改變,而你自己出的錢也同樣維持在二萬元。於是,與財產合計十萬元產生了三萬元的差距,這個金額是否在哪裡看過呢?
「與獲利的金額一樣嗎?」
是的,沒錯。三萬元是這一年中「獲利」的金額,「獲利」的部分即表示財產增加,我想這樣的說明大家應該都可以理解。
換句話說,「獲利」並非在左側的財產中,而是包含於右側的持分中。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