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在那裡:全球唯一14座8000米雪山攝影紀行
商品資訊
系列名:On the Road
ISBN13:9789869055550
出版社:啟動文化
作者:陳業偉
出版日:2014/06/12
裝訂/頁數:精裝/240頁
規格:26cm*19cm*2.3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那僅有十三個人完成登頂十四座的獨立高峰,
有個人,耗費十年,瀕臨多次生死邊緣,
完成全球第一本完整挑戰世界十四座最高八千米雪山攝影紀行!
地球上海拔超過八千米的獨立高峰共有十四座。這十四座高峰皆坐落在喜馬拉雅與喀喇昆侖山脈之上。
迄今為止,全世界僅有十三人完成了登頂十四座獨立高峰的壯舉,更多勇士在奔向聖殿的途中成為了悲愴的休止符,甚至沒有任何一人完整拍下這十四座山。
1924年,世界著名登山家喬治.馬婁裡隨英國登山隊第三次來到珠穆朗瑪峰的北坡。
一名隨隊記者在營地追問馬婁裡為什麼還來珠峰,不耐煩的馬婁裡為了打發這個記者,沒好氣地留下了一句話:「Because it is there.」(因為山在那裡),然後掉頭而去。從此所有「山迷」聽見這句話時,都不免會心一笑。
陳業偉,一位癡迷於山間的攝影師,他花了十年,十萬公里路自費攀援獨走,
成為拍攝這十四座雪山的全球第一人,完成了這本完整拍攝完八千米雪山攝影紀行。
他用相機記錄了少有人看見的美,用極高卻心甘情願的代價走了一條少有人能走的路。把世界盡頭的那個冷酷仙境分享給無法抵達或者暫時沒有抵達的所有人。相信無論是熱愛雪山,熱愛旅行,還是熱愛登山、熱愛攝影的人們,都能從本書中窺見仙境,獲得啟發。
正是因為「山在那裡」所以陳業偉才起了這個願望,在一次次生命危急與大自然的挑戰中,完成了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簡介
為全球首位獨立完成十四座八千米雪山行走拍攝的攝影家。
48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國際攝影學會會員。全球頂尖攝影器材飛思和阿爾帕特邀中國區講師。全球最大中文影像生活門戶網站色影無忌特邀專家。已應邀舉辦過多次講座和展覽。
序
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3年六月的一天上午,我習慣性地坐在電腦前。二十年來,如果可以,我都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一天生活。當時,我剛從西藏珠穆朗瑪峰(註一)東坡徒步出來,回到上海辦理簽證,準備前往巴基斯坦拍攝巴爾托洛冰川。巴爾托洛冰川坐落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巴爾蒂斯坦,長六十六公里,貫穿喀喇崑崙山脈,是世界上極地地區之外最長的冰川之一。突然,網上的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改變了我接下來的行程,好朋友著名民間登山家楊春風在巴基斯坦南迦帕爾巴特峰山腳下的酒店裡被塔利班武裝分子槍殺!老楊的離去,是中國民間登山界的損失,在哀痛的同時,我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尋夢之途。
自從2003年我揣著未知,第一次踏上西藏、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已經過去了十個年頭。隨著年紀漸長,每一次出行,都是危險的開始。幾次遇險的經歷,更是讓我有劫後餘生之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心底就有一個聲音,提醒我,拿起筆,整理照片,對自己的這十年做一個總結,老楊的離去增加了我的緊迫感。
我一直堅持稱自己是 「業餘」攝影師,對攝影愛好者這個身份十分愛惜。因為「業餘」,才讓攝影的目的變得更為純粹,它展現的是一個普通人的夢想,求證了堅持就一定能實現的美好,曾經世俗的人生因此變得沒有任務的壓迫、沒有利益的誘惑,一切只為了夢想出發。
我出生在廣西嶺南一個小山村,祖輩都是不經市面的小人物,父親是郵遞員,因為工作關係,他非常喜歡看看報刊,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晨光中父親擺弄報刊的身影總是那麽高大。但是,即便他深處小山村中也知天下大事,但雪域高原對他來說,仍舊是那麽遙遠的一個不可知世界。我從事高山攝影這麽多年來,在我的刻意隱瞞下,父親無從瞭解兒子的瘋狂舉動。每次當我在電話中,故意用平淡的語氣說起前往尼泊爾、巴基斯坦或是印度的時候,電話那頭,年邁的老父親總是沉吟半晌,不知該叮囑什麽,半天,才淡淡地說:「兒啊,小心點!」或許,對父親來說,因為他在遙遠的地方,他所不知曉的那個地方,不能再像我兒時,用父親的臂膀為我撑起一個安全的天空,所以,他只能如此。我從來沒有問過他是否會為我的遠行擔心,但是我一直認為他知道兒子每次出行,都是與危險相伴,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對他編織一個又一個善意的謊言。
我是因為對山的痴迷而走上對攝影痴迷這條路的。我是大山的兒子,從兒時開始,我就夢想著自己能够把它們的影像留存下來。在上海工作後,由於從上海到黃山的距離可以支持我短時間內快速往返,所以我把大部分的休息時間都灑在了黃山的土地上。二十幾來,我已經無法統計自己登上黃山的次數。正是從黃山開始,我逐漸地從謀生的職業中剝離,四川、西藏、新疆,一個個令人倍感誘惑的地理名詞進入了我的人生軌跡。現在回想,我猛然意識到,痴迷攝影之前,曾經工作了十幾個年頭的證券行業是我完成的第一個夢想。從它在中國生根發芽,年輕的我就一起陪伴它一起經歷風雨,當中國已經擁有億萬股民的時候,也正是我離開的日子。記得當我最後一次離開辦公場所,回望夕陽下的熟悉環境,那一刻我告訴自己,我該告別年輕時的夢想,開始新的人生了。從此,非物質追求的純粹攝影成了我這十年的唯一追求,沒有其他愛好,攝影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內容,成了我信仰的宗教。背上相機,等待一張去往遠方的特價機票變成我新的生活內容。我成了很多家航空公司的金卡會員,在飛機上,我不時會遇見熟悉的笑臉。我終於可以自由地進入屬於自己的領域。雖然我離開城市漸行漸遠,但興奮與滿足與日俱增,從未有些許的黯淡。
每年,我都會花七、八個月的時間,在各個季節出現在日喀則去往獅泉河的塵土中,在康馬往亞東路邊的七月還在盛開油菜花的多慶錯的岸邊,在薩嘎到吉隆的5,000多米的吉隆山埡口,在伊斯蘭堡去往吉爾吉特的塵土飛揚、顛得五臟六腑都挪位的大巴車上。對未知的興奮是鼓舞我每天都在籌劃新的旅程的重要動力。
有一首歌這樣唱到:「很多事來不及思考,就這樣自然發生了。」自2003年,我開始了無數次從上海到尼泊爾的飛行,從拉薩到加德滿都的顛簸。喜馬拉雅山脈成為我的拍攝重點,而加德滿都也逐漸成為我熟悉的城市。尼泊爾是一個很成熟的旅遊國家,尼泊爾人大都善良而樂觀,以大山為生。每年,加德滿都都會聚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背包客和登山者。世界上大部分登山者都會選擇從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登頂。同時到來的還有世界各地的攝影師,他們都聚集在EBC(註二)記錄喜瑪拉雅山脈的南坡故事。
加德滿都街道上到處都有中國餐館、戶外用品店,當然還有很多書店。書店是我每次都要光顧數次的地方,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最齊全的關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攝影出版物。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所有關於喜馬拉雅山脈的記錄,都只是圍繞著南坡,甚至有的只是尼泊爾境內的一小片狹長區域,關於北坡的記錄幾乎沒有。雖然同為喜瑪拉雅山脈,但是南坡與北坡的地理風貌大相徑庭。南坡植被豐富,常年鬱鬱葱葱;而北坡由於珠穆朗瑪峰與所屬數百座六千米以上的山峰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永遠留在了乾燥蠻荒世界中。並且,由於各種歷史因素,能够進入這個區域拍攝的外國攝影師少之又少。
難道迄今真的沒有一位攝影師為喜馬拉雅山脈做過一次全景記錄嗎?為了避免孤陋寡聞,我上網查資料,請朋友幫忙查找,還前往印度,從印控克什米爾到大吉嶺,那是喜瑪拉雅山脈位於印度境內的區域。但是我的搜尋一無所獲。
2007年的一天,我由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樟木口岸出境,輾轉二十多天後到達印度的大吉嶺。大吉嶺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小城,與中國、尼泊爾接壤,由於氣候溫和而成為著名的避暑聖地。
此時秋天已經接近尾聲,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別墅裡早已沒有了人聲喧嘩。我背著相機閒適地在有些殘頽的建築中遊蕩。在一家面朝雪山、沒有顧客的路邊書攤前,我坐下來要了一杯琥珀色的大吉嶺紅茶。從這裡向北方眺望,不遠處幾十公里外就是中國。突然,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湧上心頭:我要逐一造訪隱藏在喜瑪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中的十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為它們留存影像,成為一名世界上獨立拍攝全部8,000米以上雪山的攝影師。我當時也覺得自己是瘋了。要知道這兩座彙集了世界上最高的十四座海拔8,000米雪山的山脈,還有著上百座海拔7,000米及無數被冰雪覆蓋的不知名雪山,這些雪山,除了瘋狂的登山者曾經留下足跡,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是生命禁區中的禁區,憑我一己之力要完成這個唐吉軻德式的夢想,無疑是瘋了!尤其是喀喇崑崙山脈,有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位於巴基斯坦與中國接壤區域,進入這個地區的拍攝難度要比尼泊爾、印度甚至中國的西藏更加艱辛,而且這裡還有著很多非地理因素的危險,比如各股宗教勢力和政治勢力就在這些大山周圍角力。但是,正是這個喜瑪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與興都庫什山脈三座山脈交錯的區域,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叢,冰川縱橫的現實中的魔界,世界上被冰雪覆蓋最多的區域,才真正是一處男性氣息彌漫的區域!當然,更是自從地理大發現時代之後,獨一無二、未被攝影師完整探索的僅有的區域了。
我熱血沸騰!被這瘋狂的想法鼓舞著,在這個印度東北喜瑪拉雅山脈中的英式小鎮的路邊書攤前,確定了自己四十歲以後中年人生第一個明確而瘋狂的夢想。我知道這必定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但是我對雪山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讓我堅信自己一定會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後,站到這些海拔8,000米的雪山前,與它相對,喊出我對它的想念。我知道自己必須完成這個夢想!
現在,六年過去了,夢想已經接近尾聲。這期間,我拍攝了一萬多張底片,五萬張數位機背照片,記錄了從喜馬拉雅到喀喇崑崙這兩座世界上最高的山脈的衆多雪山風光,更記錄了當年源於瘋狂至今也不被大多數人理解的十四座8,000米雪山的夢想。
人的想法會决定他的人生走向,從事高山攝影,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時刻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對攝影師來說,每一次出行回來都是一次沮喪,我笑稱這是一種「失戀」,回憶著在光線來臨的時刻做得不够完美,心想著也許往前一步或者往後一步也許會更好,我相信這是每一個攝影師都有過的感情經歷——錯過了最完美的表達。但我卻從不會為這些煩惱,我會從過去的旅程中找到更好的路線更好的時辰帶上更美的想像,隨時再次出發,所以我想自己只適合光棍生活,沒有人願意嫁給我這樣的人,我也不忍心看著我的伴侶獨守空房擔驚受怕。不相信有絕望,不感覺到猶豫,像亡命的旅程,每天一樣繼續,這就是我的生活現狀,也是我的終生夢想。
註一:珠穆朗瑪峰,或稱聖母峰、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本書皆使用珠穆朗瑪峰。
註二:EBC,Everest Base Camp的縮寫,意思是珠峰大本營;ABC即是安納普爾那峰(Annapurna)大本營。
目次
【自序】
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一、喜馬拉雅之行:這個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
1.因為山在這裡──珠穆朗瑪峰
2.意外的驚喜──洛子峰
3.生命中的山峰──安納布爾納峰
4.你見,或者不見,我就在那裡──希夏邦馬峰
5.雪山之尊的故事──干城章嘉峰
6.把我帶到該去的地方──南迦帕爾特峰
二、喀喇昆侖崑崙山脈:遙遠的蠻荒之地
7.喬戈里峰,我來了!──喬戈里峰
8.在記憶中回憶遙遠的時光──加舒布魯木峰
【器材篇】
書摘/試閱
1.因為山在這裡──珠穆朗瑪峰
終於,小飛機衝上一處邊緣近乎垂直的絕壁平臺,然後戛然停住,降落在傳奇的盧卡拉機場(Lukla airport),機艙裡響起了一片歡呼聲。那是2007年,我告別了西藏境內的珠峰北坡,踏上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帶著對未知旅途的期待與興奮開始了EBC之行。那時候我並不知道自己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返這裡。海拔2,840米的盧卡拉機場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1964年由第一位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愛德蒙‧希拉里(Edmund Percival Hillary)自行集資興建,建在高山之間不足球場大的一塊勉强算是平整的地上,跑道前後都是萬丈懸崖,更讓人懸心的是周圍山谷裡變幻莫測的天氣,我們的第一次飛行就是因為天氣原因無法降落而折返加德滿都。雖然自上世紀七○年代以來,盧卡拉機場發生的事故不少,但是,對渴望與珠穆朗瑪峰親密接觸的人來說,這僅僅是挑戰勇氣的一個開始。
在高聳的十四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獨立高峰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珠穆朗瑪峰了,它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4.43米,地處中國和尼泊爾邊界東段,北坡在西藏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從十八世紀開始,便陸續有一些國家的登山隊前往珠峰探秘,但直到1953年五月廿九日,才由英國登山隊的紐西蘭人希拉里和夏爾巴人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兩人從南坡首次登上頂峰。
飛機降落後,最開心的是我的同伴亞丁。他有很嚴重的恐飛症,我們之所以選擇從盧卡拉開始EBC徒步,大半是為了幫助亞丁克服恐飛症。穿過機場候機樓一邊的小鐵門,只見門口早已站著一群攬客的夏爾巴人,他們衣著破舊,明亮的眼睛裡透露著渴望,靜靜的看著魚貫而出的未來主顧們。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傳說中的夏爾巴人,這個喜馬拉雅山深處的部族,因為「與生俱來的登山天賦」而聞名於世,是各國登山隊得以最後成功不可或缺的高山協作。亞丁上前跟其中一個夏爾巴人聊了幾句後,把他帶到我的面前,他叫尼瑪,會說英語。東方人的面孔上有些靦腆和滄桑。當他確定我們雇傭他後,非常開心,轉身從人堆裡找了兩名背夫。尼泊爾的規矩是由嚮導推薦背夫,這兩個背夫看上去都很年輕,其中一個叫丹巴的十六歲男孩還在上學,這是他第一次攬到這種工作,立刻用拿到手的第一筆預付款,興奮地在機場小商店裡買了一雙球鞋和一瓶可樂,當我得知這是他第一次喝可樂時,不禁觸動了我心底的脆弱神經,匆忙掏出錢,以請大家喝可樂的名義替丹巴付了款。當丹巴背起雖然我已精簡到一支牙膏重量都要考慮、但體積仍龐大的大背包時,我還是有些於心不忍。
EBC(珠峰大本營)是我走過的最壯美的徒步路線。不同於珠峰北坡景色相對單調,珠峰南坡的景色豐富,一路上珠峰總是在你左右,能見度很好時,遠遠的還可看到珠峰頂上的旗雲。第一次徒步時,是十一月,周圍的景色略有些單調,但穿流於高山峽谷之間的河水依舊奔騰不止。一路上徒步客川流不息,以歐美人居多,東方人很少。剛開始看到東方面孔遊客,我還有些興奮,常常試探著問「Chinese?」,數次碰壁之後我選擇放棄。但是三年之後,當我再次進入EBC時,放眼望去,中國遊客已經成倍增加。隨著海拔一步步升高,徒步變得益發艱難,徒步客也日漸减少,周圍風景卻漸入佳境,植物只剩下稀稀拉拉的灌木叢。漸漸的灌木叢也已成為昨天的記憶,進入視野的全是聳立的高大雪山,那些刀劈斧砍般的知名與不知名雪山離我如此之近,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幽冷的光澤,令我常常放下相機,屏氣欣賞。
海拔5,170米的Gorak Shep營地是前往珠峰大本營前的最後一個休息處,也是全程海拔最高的住宿點,相距不太遠的海拔5,545米的卡拉帕塔爾山口(kalapatthar)則是EBC途中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從Gorakshep營地到達卡拉帕塔爾山口要攀登一大段冰雪混合的陡峭山脊,海拔急劇上升讓攀爬變得非常艱難,每走幾步路都得喘一口氣,否則胸腔及肺部仿佛就要炸開似的。當我手腳並用的登上卡拉帕塔爾山口時,發現這裡其實更像是沒有什麽落腳點的石堆,想從一面到另一面,只有爬過去。站在山頂,極目遠眺,珠峰,洛子峰(Lhotse),努子峰(Nuptse,海拔7,856米),阿瑪達不來峰(Ama Dablam)等群峰盡收眼底,離我最近的海拔7,200米圓錐形的普莫里(Pumo Ri)峰更像是觸手可及。
與之前在國內珠峰大本營看到的相比,此時的珠峰尤其顯得雄偉壯觀。世界第一高峰領銜下的雪山環繞頂級美景讓時光變得非常寶貴,我把相機三腳架安穩架在懸崖前的一小塊空地上,不停地更換角度,不停地按動快門。
發育於珠穆朗瑪峰和洛子峰的孔布冰川(Khumbu Icefall)在山下延伸,孔布冰川是珠峰南坡最危險的地方,也是珠峰攀登史上奪走最多生命的地方,看似靜止的冰面,其實一直處於移動狀態。冰川下游是深不見底、縱橫交錯的冰裂縫,上游是落差近千米、讓登山者談虎色變的冰瀑布,險境總是與壯美並存,冰瀑布恢弘的氣勢足以讓任何人目瞪口呆。陽光下,冰瀑布陰影散發出迷人的幽幽藍光,有如夢境般挑戰著人類的色彩想像力。
日落時分,氣溫急劇下降,平日裡安裝底片這個很簡單的操作,也變得困難起來,雖然只是脫手套的短短一兩分鐘,但手指已經凍得無法動彈。陪同我上來的丹巴,只穿著一套單衣褲,即使躲在石頭縫裡,在寒風中也是瑟瑟發抖。儘管如此,他依然盡職盡責地守候著我,並略帶新奇地看著我的一舉一動。最後,在我登山杖的恐嚇中,他才一步三回頭極不情願地下山回旅館去了。夕陽西下,茫茫雪山根據高度依次告別太陽,籠罩在一片灰紫色的陰霾中。在其他山峰都處在陰影裡時,珠峰依然頑强地把最後一縷光線留在峰頂,以獨一無二的珠峰標志性旗雲昭示著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峰頂上不留積雪的火紅岩石同樣昭示著它的與衆不同。
「心上的草
漸漸地枯了
心上的雜事雜物
次第消失
我也隨之空下心來
這時,瑪吉阿瑪的臉
浮現在我的心頭
而月亮正在攀過東山
不留任何因果
此刻/除了這無邊的寧靜
還有什麽值得我擁有的呢?」
在那一刻,我的心中久久地迴回蕩著這首倉央嘉措的詩。
太陽落下後,山谷裡迅速升起霧來,淹沒了卡拉帕塔爾山口,但是很快又消散。我的手腳已經凍麻木了,只好先搓手取暖,恢復知覺後再收拾攝影器材。當我抱著結凍的三腳架,儼然成了個冰人,鼻涕一把、眼淚一把幾乎是撞進旅館溫暖的餐廳時,聚集在裡面吃飯聊天、打牌的多國徒步部隊都瞪大了眼睛瞧著我,在滿屋子瞬間的鴉雀無聲之後,隨之響起的是熱烈的掌聲和尖銳的口哨聲,讓我這從冰雪世界跌進溫暖鄉的人頓時有些手足無措。
考慮第二天到日出時分,太陽是由珠峰背後升起,拍攝意義不大,所以,當天晚上,我們决定踏踏實實地睡了個懶覺,一解連日來的疲累。第二天吃完午飯,由於從旅館到珠峰大本營這條路上沒有岔路,所以,我和亞丁讓尼瑪和丹巴他們在旅館休息,我們自己前往。走出旅館,因為是難得的下午休閒時光,有個不知哪個國家的大頑童居然在海拔五千米的不毛之地玩起了放風箏,僅有的微風、旅館門口有限的空地,風箏晃晃悠悠也沒飛起幾米高。而另一邊,有人在終積壟的兩塊大石頭之間玩起了走扁帶,看到此情此景,讓人著實感嘆人類的自娛自樂精神,長途跋涉在此時好像變成了一場悠長的、安靜的度假。
從高樂雪(Gorak shep)(註)到珠峰大本營並不遠,我和亞丁沿著孔布冰川終積壟一前一後地往珠峰大本營方向走去。位於海拔5,364米的珠峰南坡大本營是大多數EBC徒步客朝聖的目的地,然而十一月已經過了登山季,一路上往來者稀少。亞丁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午後的陽光乾熱刺目,山谷裡沒有一絲風,除了偶爾遠處傳來的小雪崩聲,就只有邊坡上小石子滾動下來的聲音,安靜得讓人毛骨悚然,仿佛深處孤獨的外星球。這時候,我不禁懷念起拉薩吉的日旅館隔壁小巷子裡販賣盜版DVD的噪音了,此時哪怕有一丁點能打破這真空的聲音也行。大概三個小時的徒步之後,就到達了大本營。大本營建在孔布冰川的最北端,三面環山,表面全是亂石,亂石下面就是貫通孔布冰川的冰脊地帶。沒有登山者和徒步客的大本營幾乎空空如也,遠處只有星星點點的兩三個空帳篷矗立,旁邊有幾個背夫正在收拾著行囊。
第二次我進入EBC時,由於正是登山季節,大本營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登山隊及登山愛好者,那一年在距離頂峰一步之遙的希拉里臺階,因為只能容一人通過,所以發生了六百多人擁堵的現象。亞丁轉了一圈就離開了,我則稍事休息了一會。
大本營很靜謐,靜謐得會令人以為這裡的一切在數十年來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是從資料上可以知道,由於全球暖化,雪線升高,導致一切都在發生著改變,以作為登頂之旅起點的孔布冰瀑來說,之前,目之所及全部都是藍冰,現如今,黑色的岩石裸露,據說現在登頂的登山者們在攀登過程中需要冰爪的時候並不多,因為很多地方都裸露著岩石,而在希拉里的時代則完全不是這樣。近些年來,隨著攀登珠峰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商業運作項目,越來越多的登山愛好者們從世界各地聚集到這裡,尼瑪告訴我,每年登山季過後,都會從山上運下幾十噸的垃圾。人類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也給大自然帶來了嚴重的負荷。
從大本營原路返回旅館的路上,在爬上終積壟前有一段小坡,坡頂上時不時有石頭滾落,我在猶豫中等待著有人結伴,十幾分鐘後終於有兩個背夫趕上來。尼泊爾背夫帶著特有的善解人意對我伸出援手,先是一個背夫在另外一人觀察指揮下快步通過,然後就是我了,在海拔5,300米的四十五度山坡上奔跑幾乎就是致命的,但是滾石也完全可以要人命,我心一橫,一口氣衝過危險地帶,等坐下來大喘氣時,心肺幾乎炸裂。回到旅館後,亞丁告訴我就在我們離開不久,有位外國人因發生嚴重的高原反應,不得不被救援直升機送到山下醫院救治,他嚴肅地提醒我自己要注意身體,記得當時我還信誓旦旦地誇耀自己是强驢的體質。
但是沒想到三年後再次回到EBC時,諸多因素讓我第一次高反了,高反産生的混亂感,讓我仿佛站在一個抽離身體的角度在看待自己的人生,原始的、哲學的、純淨的、狂野的想法互相交織著燒灼我的大腦,對錯是非,精彩或平庸都一晃而過,頑固不變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高山攝影。事後我很感激這次高反,它讓我自己瞭解到,即使在這種情况下,我的選擇依舊如一,那麽還有什麽理由不讓我為它堅持和瘋狂呢。
高原徒步行走,每一個埡口都值得期待,措拉埡口(Cho La pass)更是這樣。措拉埡口是穿越孔布冰川與卓奧友冰川(ChoOyu Glacier)之間的一個山口,翻過山口就距離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不是很遠了。埡口海拔5,300米,路非常陡,坡度大概呈垂直六十五度角。埡口兩面都是陡峭懸崖,石頭上還覆蓋著冰雪,難度非常大,很多徒步客寧願多走三天的路程都不敢翻越這個氣候惡劣的山口,但是對於我來說,惡劣的環境往往意味著精彩的攝影大片。
天氣如我所願,早晨,海拔4,860米的維京冰河(Vigne Glacier)營地下了一場小雪,雪花翻舞中,四周雪山環繞的小木屋在白雪皚皚的荒野中越發顯得遺世獨立。臨出發前,我看了看丹巴腳下的鞋子,經過近十天喜馬拉雅風雪洗禮,新球鞋已經顯得有些破舊,單薄的鞋面顯然難以阻擋寒氣與雪水的侵襲,可是我又沒有多餘的鞋子給他。丹巴顯然看懂了我的擔心,優雅地把腦袋水平轉了九十度,用典型的尼泊爾方式表示了自己的强悍。兩個小時後,我才真正見識了比丹巴更强悍的夏爾巴人,當我手腳並用、氣喘如牛地爬行在措拉埡口冰雪覆蓋的懸崖上時,迎面過來一個背著高過自己許多的行李的背夫,我趕緊側身讓路。經過幾個小時的爬坡,他顯然體力有些不支,給了我一個抱歉的笑臉後,喘著氣站住短暫休息,這讓我有機會仔細打量他,他身上破爛不堪的衣服早已分辨不出顔色,腳上赫然是一雙露出腳趾頭的解放鞋,儘管離我大概有兩米遠,但是他背上的行李卻依然讓我有小山般的壓迫感。顯然,單純以重量來計算報酬的方式必定會讓夏爾巴人透支自己的生命。
稍作停留後,背夫又起身趕路了,我也終於爬上了一段雪坡。口乾舌燥的我趕緊拿出水瓶,搖晃了一下,根本沒有聽到渴望中的水的聲音,這才想起來出門前,忘記灌水了。亞丁和尼瑪、丹巴等人已經走到了我的前面,火燒般熾熱的喉嚨與明晃晃的當頭太陽,讓人有一種絕望感,但我還是從背包中取出相機。此時雪坡上一個人也沒有,只靜寂無聲,天地之間一切都仿佛靜止了,只有頭頂飄過的一絲白雲提醒著我生存的地球尚有一息生機。在陽光的照耀下,雪坡反射出刺目的光芒,我的眼睛發疼,並開始流淚,我知道自己戴的是非雪地鏡,極易造成雪盲,這個環境不能久留,望了望幾乎呈垂直七十度角的下山路,我伸手抄了一把腳下淨白的雪,往喉嚨裡塞,希望能够讓喉嚨滅火,給自己下山的力量。上山容易下山難,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冰雪碎石陡坡讓人無暇顧及美景,我在四十分鐘裡連滾帶爬地經過了這段陡坡,回頭再望措拉山口,一隻山鷹在上空盤旋,山口顯得有些遙不可及了。亞丁和尼瑪、丹巴等人在下面已等待貪戀美景的我多時,只可惜他們身上也沒有水了。
翻過措拉山口後,浩瀚的冰川開始統治大地。在冰川之中行走是一件極為艱辛的事,冰川之舌鏟入大地,拱起了山石,大部分的路,都是在上上下下的亂石坡間行進,當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終於到達位於卓奧友冰川的宿營地海拔4,700米的多拉格纳克(Dragnag)時,居然在旅館餐廳裡看到一罐菠蘿罐頭,饑餓口渴的我幾乎是撕開罐頭,喝上一口冰冷的罐頭汁後,頓時找到一種重返人間的感覺。
發育於中尼邊境的卓奧友峰的長達二十多公里的格重巴冰川(Ngozumba Glacier),可謂是浩浩蕩蕩,如果說從營地多拉格纳克出發,用兩個小時橫跨行成的一個一個冰湖,宛如湛藍的寶石鑲嵌其中,奇麗壯觀,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格吉歐里格重巴,到達斜對面的卓奧友谷地時還領略不到這條冰川魅力的話,站在格吉歐里(Gokyo Ri)居高臨下看時,就只能以目瞪口呆來形容自己的切身感受了,只見冰川從山下蜿蜒南去,冰塔林立,冰塔消融而是一個孤零零的山頭,海拔5,400米,不遠處就是卓奧友峰營地,營地頭頂著巨大的冰川懸河,越發顯得營地渺小。如果說整個EBC環線中,卡拉帕塔爾山口是欣賞珠峰、楚空丘(Chhukhung Ri)是欣賞洛子峰的最佳地點,那麽格吉歐里(Gokyo Ri)則是欣賞位於中尼邊境、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的好地方,懸崖邊的機位永遠是最棒的,在被寒風吹得冽冽作響的經幡中架起相機,仰望著以北面的卓奧友峰和東面的珠峰為首的群峰環繞,貪婪地享受著絕美景致,所有千辛萬苦都有了回報。
在前來EBC不久前,我剛剛結束了位於西藏的珠峰東坡的徒步,目的就是拍攝一張珠穆朗瑪峰、洛子峰、馬卡魯峰這三座8,000米雪山湖面倒影的照片,命運總是眷顧我這樣亡命之徒,那幾天當地的天氣出奇得好,拍攝異常順利。拍攝結束後,我和朋友多方打聽輾轉前往地處喜馬拉雅大山深處的卡久寺。西藏的寺廟遍布各地,而地處大山深處的寺廟更富於傳奇,卡久寺就是其中之一,它位於山南地區洛扎縣與不丹交界處,氣勢不凡,建在一面懸崖峭壁上,崖壁幾乎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造成寺廟周圍鬱鬱葱葱,而背後則荒蕪蒼凉。我在這裡為不久的EBC之行進行了虔誠祈禱,而現在,一切如願以償。
「因為山在那裡」(Because it is there.),這是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George Mallory)裡對「你為什麽登山」的回答。當時他正努力想成為第一個攀登珠峰的人。同樣,山對於我來說,也充滿了誘惑,在先後三次EBC徒步中,我不停地告誡自己,像參加一場戰鬥那樣,一步接著一步,踏過厚厚的積雪,迎著凜冽的寒風,向心中的目標進發,因為山就在這裡。
註:高樂雪(Gorak Shep或Gorakshep)是尼泊爾薩加瑪塔專區索盧昆布縣的一個城鎮。該地海拔約5,140公尺,位於坤布冰河旁,鄰近聖母峰基地營。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