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1990年3月16日,他們在中正紀念堂靜坐,其中有學生,也有老師。
2014年3月18日,他們在立法院現場奔走,成了守護年輕世代的「大人們」。
這本書是野百合
為了催生下一輪民主盛世的靈魂而寫
──2010年版導言
2010年是個特別有意義的年度。二十年前,由於一場國民大會選舉總統的紛爭而點燃了野百合學運。這場表面上是萬年國會「老賊」需索無度的鬧劇,卻無意之中激發了二十年來民主化的契機。1990年代這整整十年,不僅各個領域蓬勃發展,也是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台灣社會可說充滿自信。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開始,台灣面臨國內外多重危機,內有藍綠對立,外有中國崛起。在此巨大變動的時刻,我們有必要對過去二十年進行一場批判性的回顧。除了給未曾經歷這段快速變遷的更年輕世代做一個歷史導讀外,也讓曾經歷過的世代更能看清未來的挑戰與方向。
作者簡介
總計二十位作者,二十篇文章
‧王金壽(成功大學政治系/中山大學社會系合聘教授)
‧王健壯(風傳媒發行人)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音寧(作家、農村工作者)
‧李道明(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廣均(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副教授)
‧林志明(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林國明(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林繼文(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邱毓斌(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范雲(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夏傳位(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
‧夏曉鵑(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郭力昕(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黃武雄(台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楊弘任(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潘翰聲(環境運動志工)
‧蕭瓊瑞(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
‧顧爾德(新新聞總主筆)
序
這個時刻,再版《秩序繽紛的年代》,特別具有傳承的意義。但此處的「傳承」,不是意味上一個運動世代對年輕世代的「指導」,而是運動世代間的切磋;是「批判性的傳承」與「傳承性的批判」。總的來說,是對台灣社會運動之「歷史意識」的養成,對自身認同感的共同探索。
經歷了太陽花的公民社會,或可一掃過去幾年來的政治陰霾,但橫隔在眼前的路途,仍處處險阻。這冊共同書寫的歷史記錄,仍然可以提供不少抵抗運動的靈感。畢竟,它記錄了一個消逝中的美好年代,而決心迎向另一個更加不確定的年代。
目次
‧從邊緣到風暴中心──司法在台灣政治地位之演變(王金壽)
‧梅杜莎──民主的另一張面孔(王健壯)
‧教改運動的驚奇冒險──人本主義、自由放任與社會正義(何明修)
‧第三種中國想像(吳介民)
‧從農村到都市,再到農村?(吳音寧)
‧從崛起到成為主流再歸於民間──台灣紀錄片1990-2014(李道明)
‧「想像的」感動與不安──我對族群政治的一些想法(李廣均)
‧藝術自主性的辯證開展(林志明)
‧全民健保與社會公平(林國明)
‧憲改大門的開與閤(林繼文)
‧當威權制度遺產遇上全球化──對台灣自主工運的歷史考察(邱毓斌)
‧細節中的靜默革命──掌握政治機會的台灣婦運(范雲)
‧金融資本財團的擴張與重組(夏傳位)
‧慢一點,比較快──新移民運動的形成與挑戰(夏曉鵑)
‧知識份子社會角色的消與長(郭力昕)
‧教改中的左與右(黃武雄)
‧以社區之名──九○年代的本土認同與草根民主(楊弘任)
‧最壞的全球危機,最好的在地契機(潘翰聲)
‧二十年一覺文化夢──在政黨輪替間掙扎的國家文化政策(蕭瓊瑞)
‧當媒體走出黨國巨靈的爪掌(顧爾德)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