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救贖:遇見自己的瞬刻
商品資訊
系列名:藝術札記
ISBN13:9789866049682
替代書名:Quand la Beauté nous sauve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作者:沙爾.貝班
譯者:周明佳
出版日:2014/09/09
裝訂/頁數:平裝/224頁
規格:21cm*14.8cm*1.5cm (高/寬/厚)
版次:1
適性閱讀分級:593【九年級】
商品簡介
變成更好的人、變成更糟的人、變成另一個人或是變成自己都是可能的,
這就是美感旅程之所以危險又神奇之處;
我們需要美,好讓自己跟自己和平相處。
這一次,他不想追上這個女人,也不想找什麼漂亮的句子,只想這樣看著她,她的步態還有身影。他發現了一種不需要跟她上床,只要看著她,就能產生的獨特愉悅感……他感受到自己不只是一隻狗瘋狂地在人行道上尋求新奇身體。他站著好一段時間,一動也不動,感到著迷,而當她遠走時,他嘴上揚起了一抹微笑。那隻狗也是有審美觀的。
美是藝術品、小說、音樂、海景或是一位陌生女子的微笑?讀著卡繆的《異鄉人》,即便你會咒罵主角的淡然,卻仍會為那種荒謬的存在吸引?老實的你在看著《教父》這種幫派電影時同樣感到某種美感愉悅?為什麼美會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讓我們覺醒,讓我們得到救贖,讓我們感到憂傷?又以生動的方式緩和我們的情緒?
美其實是某些剎那的停歇,那時你會返回某種最初、或不太認識的自己,被抛向遠方、卻又喚起當下,瞬間卻又永恆,彷彿能從否定自己的現實中拯救自己!那時,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不同,也沒有棄你而去;而你其實不只是你。
本書邀請你進行一場危險又迷人的美感經驗旅程,以意識流書寫筆調帶入,穿梭重要哲學家康德、黑格爾的概念,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並援引古典與現代藝術家作品,兼以小說、電影、音樂作品交錯解析美感經驗對於人的影響。在這趟旅程裡,當你被美召喚,即便周圍所有人都說著蠢話,你卻可以好好聆聽自己。
本書特色
1. 以類極短篇小說、意識流方式書寫,不著痕跡令讀者理解生活中的美學、哲學及其功用。不去定義美,不去找尋美的標準,書寫出每個人都能在某種情境中找到對照並顫動的美感經驗。令人讀之彷如喚起彼時那似曾相識、卻又得到某種「我之為我的存在」,這種情緒是無法延續的,但卻又像是永生永世。
2. 揭露人們在尋常的生活裡,領略美感產生的內在旅程,聆聽自己因而可能生出不同的觀點與生活方式。這比任何教你如何過美好生活的心理書籍,更優雅的引領出因這些微小、容易流逝而忽略的美感,拓展你與這世界的關係,而在人迷失時能看見那光,反芻出面對困頓與生活必要之惡時的厚實基礎。
3. 穿梭重要哲學家康德、黑格爾的概念,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並援引古典與現代藝術家作品,兼以小說、電影、音樂作品交錯解析美感經驗對於人的影響。沒有難懂的哲學概念、沒有望而生畏的美學名詞,在細膩而微妙、不容讀者離開目光的情狀描述下,令讀者明白:原來美學離自己很近,而且自己一直在其中得到某種療癒。
作者簡介
沙爾.貝班Charles Pépin
1973年生,哲學家與作家,其著作已翻譯刊行於十多個國家。最近他出版了《長沙發上的哲學家》(Les Philosophes sur le divan)、《這不是一本哲學指南》(Ceci n’est pas un manuel de philosophie,Flammarion出版社),以及與朱爾(Jul)合著的暢銷書《智者的行星》(La Planète des sages,Dargaud出版社)。
【譯者簡介】
周明佳
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碩士,南澳大學文化與藝術管理碩士。熱愛閱讀、旅遊與瑜珈。譯有:《艾蜜莉的日本求生記》、《拉美西斯二世》、《血與聖杯之謎:公審達文西密碼》、《時尚頑童》及《法國人帶你遊羅浮宮》等書;另有合譯《攻其不備》、《一生必遊的500秘境之旅》等書。目前為自由譯者與文字工作者。
序
美?是的,所有的美。山嵐間天空的美、斷崖直入海中的美,就像廣播電台中流瀉出音樂一般。如同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座教堂或是一個物品的美。一種美、各種美以及所有的美:我們感興趣的不是為什麼會這樣美,而是美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不會去追尋美的標準、不同年代對美的定義。我們也不是要發現巨作的祕密,或是發現那些作品中的黃金比例,更不是要尋求上帝的臉龐是否隱藏在這些白雪靄靄的山峰裡。不論如何,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是,看上去美的就是美。我想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呈現到底美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如何幫助我們生活。我還記得在青少年時,在這個所有人偶爾會產生迷失的年紀,某些音樂的美幫助我找到自我,甚至讓我進行創作。記得在某個我喜歡的人的葬禮上,我觀察到,在棺木之上,天空中有種讓人悸動之美,而這個景象讓我充滿了出人意料的力量。於是我回想起我們在一起時所喜歡的事物,那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歌、風景或是態度。對我來說,在這樣的美當中,有某種東西,未必比死亡更強而有力,卻能夠讓人因之抬頭挺胸。
之後成為哲學教授,美逐漸成為研究的主題,我並沒有刻意這樣選擇,但如同我的課程內容主體一樣:為什麼美會讓人如此着迷?為什麼美會吸引我們?美是幸福的承諾嗎?在信仰中的美?在行動中還是在愛裡的美?美能夠指引我們的人生嗎?應該發展出美感,因之能夠自主且有做決定的能力?我每次都藉此收集各種見證:美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對我們有益,都會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讓我們覺醒,讓我們得到救贖,讓我們感到憂傷;以一種生動的方式來緩和我們的情緒。不論在何處,美都讓生命更熱切、更開放且更完整。美在各處都能產生療癒功能,或至少看起來會讓人得到療癒、獲得救贖,或是一種「出口」,一種免於困境或苦難,免於狹義的現實或理性主義、免於苦澀的諷刺或缺乏自尊的可能,這也是該書得以成書的原因。
美?應該要說的是:美感情緒。這種獨特的樂趣,既不單純是感官上的,也不盡然是智識上的。這種不值錢、沒什麼趣味的樂趣,這樣明確的事實在你說出:「這真美」這句話時就倏地讓人感到舒緩。我邀請你們來進行這趟存在於各位內心的旅程。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件奇特的事。
作為一個人,大家都會被有深度的事物給吸引:生命的意義、上帝、事實等等。然而,這種讓人們目瞪口呆的美是很表面的。是的,十分表面。梵谷的《夜晚露天咖啡座》,不過就是在畫布上塗了一點橘色、一點藍色,幾種不同形態與顏色塗抹在白色的畫布表面。這樣表面的事物是怎麼能夠讓我們產生深度的感動呢?同樣地,這個黑髮、穿著套裝走出麵包店的女人,那個衝動的男人到底在她身上看到了什麼?他並沒有跟自己永生的靈魂面對面,也沒有觸碰到自身那些甚至可能讓他準備好犧牲自己的價值觀。事實上,讓他感到驚嘆的美是很表面的:一些動作形態、一種在空間中的模樣、一種就在她轉過身去之前臉部剎那即逝的表情。法國歌曲的美也是,首先是很表面的:鋼琴上的三個和弦以及一個男人唱著簡單的詞句。所以讓我們如此感動的力量來自何處呢?而海這種景色的美更是如此:色彩與形態,僅此而已。所以它的美有什麼值得留戀呢?光線較暗,水色變得比較深,我們根本不會注意到這種變化。但光線較亮,海水就突然間一片光亮透明,突然出現一道深藍,於是我們掉入了美的凝視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可能和美的形態之間有種特殊情感。因此這裡所談的應該就是我們的「祕密」,我們的謎:「唯有人類」才有的謎。當我們被問及關於生命的目的時,我們常會說:幸福(我們自己、或是我們周遭親人以及我們的孩子)、健康、成就與愛情等等。再深入挖掘一些的話,我們就能得到其他的答案:權力、喜樂、長生不老等等。但從沒有人會表達是為了美而活著。
然而,如同我們已提過的幾個例子,美,並非我們所追求的,卻在我們汲汲營營的生命中讓我們停下腳步。我現在建議你們出發追尋並與這個謎相遇。為什麼這種表面的形態會讓我們有這樣深的感動?為什麼我們如此希望被美感動?為什麼我們這樣需要美呢?
目次
I. 和諧的微光
人只要能夠在世上一個純粹的美感關係中存在一剎那,就能重新找回自己所有的力量與所有的天分,這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
II. 活出意義來
每一次美的經驗都讓人想到一個失落的天堂,喚出一個承諾的天堂。
每一次這樣的美都讓我們「重新感受到世間早晨的清新」。
III. 將原慾昇華
美被賦予一種強大的力量:讓我們與這些無法被解決的事物面對面,並讓我們喜愛它。
而這也是美讓我們不再因為無法接受那些不能解決的事物而擔憂。
IV.接納這份奧祕
美在某種程度上挑起了死亡。
彷彿美看著面前的死亡然後說:
「你要來就來,但你永遠都無法去除我曾存在過的事實,至少這曾經發生過。」
終曲
書摘/試閱
序曲
先從想像一個女人開始。她在都市裡開著一輛小車,任由不規律的車潮帶著她向前。她有背痛的問題,現在比前幾天又更痛一些,特別是右下背部的一個點,這個點就像是個煩人的東西,揮之不去,連整脊師都束手無策。她再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工作,至於那些被迫與其他同事一起進行的計畫,她的忍受度更低,但是她很清楚改變需要力氣。可惜這樣想是不夠的,她可能會因此責怪那個晚上跟她差不多時間回到家的男人,沒能讓她有這樣的力氣;或許他會反過來責怪她自己找不到竅門,她已經不確定事實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她已經不知道兩個人相互指責對方是為了什麼。孩子都長大了,回家後已無法將他們擁在懷中,抱得緊緊地,只為了找到所有那些缺少的力氣。然而他們已不再是兩個小孩子,而是兩個高大的青少年了。她前面的那位車主非常突然地踩下剎車,她也急忙用力踩住剎車,險些撞了上去。就在這時,她更強烈地感受到右下背部那一點,痛得簡直是要她的命。這一下子,她幾乎快哭了,倘若她還有那力氣的話,她應該就會哭出來。她應該要哭的,但她卻沒有反應。她甚至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手指在收音機鈕上,從一個電台轉到另一個電台,她既沒有聽到快速的順口溜,也沒有聽到大型超市裡的那種流行音樂,她什麼都沒聽到,完全地心不在焉,甚至覺得自己不在這個人世間。突然間,就這樣碰巧地轉到一個電台,出現了米榭兒.伯傑(Michel Berger)的聲音:他的聲音立刻引起了她的注意。幾個琴音流瀉,她甚至沒仔細聽他唱的內容,他的聲音就這樣跟她說起話來,這道旋律讓她感到很完滿。就這麼一下子,彷彿有些東西集中起來,變得流暢起來。
這樣的舒緩很完整:「這真美。」這種美感情緒(émotion esthétique)產生的瞬間,其他的一切都消失了。她完全地醒了,投入,終於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真是太美了!可是到底什麼東西美呢?音樂,還是音樂在她身上產生的作用?我們晚點再談吧⋯⋯這樣的情緒是無法延續的,但卻又像是永生永世的。這種美感愉悅就是一種指標,一種保證。這首曲子的美在她耳邊細語,一切還不算太遲,燃起她心中那股尚未完全熄滅的火焰:她的存在。她對自己的要求,她對生命的期待。她叫作露西。彷彿這種美將她從否定自己中拯救出來。
在人行道上,離她不遠處,有一個她不認識的男人。他對勾引女人的興趣濃厚,幾乎可以算是種職業,一種病態。他掌握了所有能吸引人的句子,接近女性的策略,他也知道如何讓她們放下心防,再加上一些必要的驚嚇就能讓她們就範。他在路上、商店裡、晚宴中以及工作聚會裡都在搜尋這些女性。這種相遇就是他的毒品,他無法自拔。但這一下子,在人行道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事。
一個女人從麵包店走出來,快步走向她的車子;穿著套裝,一頭黑髮,一撮瀏海在面前晃動著。這一次,他不想追上這個女人,也不想找什麼漂亮的句子。他並不想誘惑她,而只想這樣看著她,她的步態還有身影。他感到一種愉悅,很奇怪地,似乎這樣看著她就夠了。他能夠接受這種不具趣味的樂趣。這個女人的美呈現在他的面前:他別無他求。他不會嘗試將她的身軀分成不同部分,也不要求自己思考該如何接近她,他發現了一種不需要想跟她上床,只要看著她,就能產生的獨特愉悅感。這就是美感經驗:美的凝視就能讓我們感到滿足。感受到不只是一隻狗瘋狂地在人行道上尋求新奇身體,而是另一種情況就能讓他感到舒暢。他站著好一段時間,一動也不動,感到著迷,而當她遠走時,他嘴上揚起了一抹微笑。那隻狗也是有審美觀的,只是他忘了。藉由美,我們提醒自己到底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
車潮在奧賽美術館附近變得更擁擠。電台主持人在法文歌還沒結束前就插入了一個冷笑話。露西想到應該要幫女兒付舞蹈課的學費了,另外還應該去要回自己沒做的最後一次整脊費用。她不知道幾個小時前,她兒子在這個博物館裡尋找著庫爾貝(Courbet)的作品,腦子裡都是一個老師所說的話,尤其是針對寫實主義濫傷的作品《奧南的葬禮》(Un enterrement à Ornans)。然而站在庫爾貝著名的畫作前,他根本沒什麼感覺,即使他感受到了他人告訴他的一切,老師說過許多這幅畫為什麼美的理由,但他在這幅畫上卻無法找到美。沒有足夠的空間表現他的情緒,以及他的評斷。在走向美術館出口的路上,腦子裡滿是他出去後要做的事。無意間經過梵谷的《夜晚露天咖啡座》(Terrasse de café la nuit)這幅畫,這種橘黃、頂上的深藍,還有那些顫抖的形態⋯⋯他停下了腳步,感到被征服。他不認識這幅畫,也從來沒有聽人說過,但這種奇特的美讓他感到意外,急速往出口走去的腳步緩了下來。
他愛上了這個讓他產生美感的內在旅程,他愛上了在這個特定時刻所產生的自由:是他發現了這件作品的美,而不是他的老師。他也愛上了自己的果斷,他有了自己自由的評斷:毋庸置疑,這真是美。他經常對一切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在這特殊的時刻,他不再懷疑。這也是美偶爾會讓我們產生的反應:讓我們重拾自由與力量,並讓我們感到自信,我們要做的就只是聆聽自己。
美?是的,所有的美。山嵐間天空的美、斷崖直入海中的美,就像廣播電台中流瀉出音樂一般。如同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座教堂或是一個物品的美。一種美、各種美以及所有的美:我們感興趣的不是為什麼會這樣美,而是美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不會去追尋美的標準、不同年代對美的定義。我們也不是要發現巨作的祕密,或是發現那些作品中的黃金比例,更不是要尋求上帝的臉龐是否隱藏在這些白雪靄靄的山峰裡。不論如何,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是,看上去美的就是美。我想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呈現到底美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如何幫助我們生活。我還記得在青少年時,在這個所有人偶爾會產生迷失的年紀,某些音樂的美幫助我找到自我,甚至讓我進行創作。記得在某個我喜歡的人的葬禮上,我觀察到,在棺木之上,天空中有種讓人悸動之美,而這個景象讓我充滿了出人意料的力量。於是我回想起我們在一起時所喜歡的事物,那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歌、風景或是態度。對我來說,在這樣的美當中,有某種東西,未必比死亡更強而有力,卻能夠讓人因之抬頭挺胸。
作為一個人,大家都會被有深度的事物給吸引:生命的意義、上帝、事實等等。然而,這種讓人們目瞪口呆的美是很表面的。是的,十分表面。梵谷的《夜晚露天咖啡座》,不過就是在畫布上塗了一點橘色、一點藍色,幾種不同形態與顏色塗抹在白色的畫布表面。這樣表面的事物是怎麼能夠讓我們產生深度的感動呢?同樣地,這個黑髮、穿著套裝走出麵包店的女人,那個衝動的男人到底在她身上看到了什麼?他並沒有跟自己永生的靈魂面對面,也沒有觸碰到自身那些甚至可能讓他準備好犧牲自己的價值觀。事實上,讓他感到驚嘆的美是很表面的:一些動作形態、一種在空間中的模樣、一種就在她轉過身去之前臉部剎那即逝的表情。法國歌曲的美也是,首先是很表面的:鋼琴上的三個和弦以及一個男人唱著簡單的詞句。所以讓我們如此感動的力量來自何處呢?而海這種景色的美更是如此:色彩與形態,僅此而已。所以它的美有什麼值得留戀呢?光線較暗,水色變得比較深,我們根本不會注意到這種變化。但光線較亮,海水就突然間一片光亮透明,突然出現一道深藍,於是我們掉入了美的凝視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可能和美的形態之間有種特殊情感。因此這裡所談的應該就是我們的「祕密」,我們的謎:「唯有人類」才有的謎。當我們被問及關於生命的目的時,我們常會說:幸福(我們自己、或是我們周遭親人以及我們的孩子)、健康、成就與愛情等等。再深入挖掘一些的話,我們就能得到其他的答案:權力、喜樂、長生不老等等。但從沒有人會表達是為了美而活著。
然而,如同我們已提過的幾個例子,美,並非我們所追求的,卻在我們汲汲營營的生命中讓我們停下腳步。我現在建議你們出發追尋並與這個謎相遇。為什麼這種表面的形態會讓我們有這樣深的感動?為什麼我們如此希望被美感動?為什麼我們這樣需要美呢?
I 和諧的微光
我們需要美,好讓自己跟自己和平相處。再回頭看看露西,試著了解為什麼那首法國歌曲的前幾個音符可以讓她感到如此平靜。如果你們不反對的話,我們從頭來過。快接近中午時,在打電話給她先生之前,露西面臨了兩難的情況︰要不要告訴他實話?這個情況的主題與各位無涉,但這樣的選擇卻與我們都有關係。一方面是說謊話,簡單、有效、沒有風險,可是讓人不快。即使對她來說這只是個小問題,然而一旦她開始撒謊,又該在什麼時候停止呢?另一方面則是講實話,解釋起來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意味著她要花更多時間與力氣;有點像是面對那種需要鼓起無比勇氣才能把事情說出來的情況,但對她來說似乎比較合乎道德。
她猶疑了一下,然後選擇說實話。她告訴自己:「這樣才對。」因為她做了正確的決定。可是這並不是她自己的選擇:這僅僅是她本身一部分的選擇,她的道德感所做的選擇。而她評斷說實話:「這樣才對。」表示她的道德感超越了她的自我或是有利益考量的角度。這個選擇,以及這個評斷在露西身上產生了一個內在衝突,但也讓她本身的一部分戰勝了另一部分。當天稍晚,即晚餐時候,餐廳侍者問她是否要提拉米蘇,她又面臨了選擇。一方面是幾天前她已做好要節食的決定,另一方面則是她對這個提拉米蘇的渴望,難道不該享受人生嗎,多幾公斤又如何?這是另一種兩難情況,另一個內在衝突。這不再是她的道德感與自我之間的對峙,這是她的理性與感性的衝突,她決定節食與渴望美食間的對立。我們的生命中將一而再、再而三地穿插著這樣的衝突,時而重要,時而不重要。
露西猶豫了一下,接著跟侍者做了個手勢。他端來了提拉米蘇,還有一杯香檳,這兩者可是很搭配的。她覺得這塊提拉米蘇很美味,且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即使這一次,也並不是她的選擇。或者講得更清楚些,這不是來自她整體而是一部分的決定:她的感性超越了她的理性。再一次,她的評斷不再是像之前「這樣才對」。而是根據內在衝突的結果產生了「這真好吃」。又一次,在進行評斷時,內在衝突由她的一部分超越另一部分而獲得解決。如同不久後在她辦公室,她檢查報告的結果時,又被另一個內在衝突給占據:一方面是她的想像,另一方面則是她思考後讓她不得不承認的情況。最後她對跟她一起看報告結果的同事承認,「這沒錯。」而這個評斷讓她的思考戰勝了想像。所以這三個評斷:「這樣才對」、「這真好吃」以及「這沒錯」,是三個內在衝突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背痛:這些衝突都會留下印記。
當我寫出這句話「我們的生命中將一而再、再而三地穿插著這樣的衝突」時,有些誇張。事實上,有些難得的當下,這樣的衝突會停歇,那些是內在征戰中一些神奇的休戰時刻。這首法語歌曲開頭幾個樂音流瀉時就是這樣的時刻。「這真美。」是的,這真美。這不是「對」,也不是「好吃」,「沒錯」,或是「錯」,而是這真美。因為這個評斷不再是一部分的露西戰勝另一部分的露西,而單純地是她內在各部分都一致同意,因之沒有內在衝突。這真美,仔細說來就是衝突停止,純粹地感受。「這真美」,既不是她感受的評斷,也不是思考後的評斷。露西的感受並沒有超越她的思考,她的思考也沒有戰勝她的感受,她的整體達到了共識。「這真美」,這個評斷是沒有任何標準的,這就是美在她身上所產生的作用。這個微小的奇蹟:剎那間的美感愉悅,她與自身達到了和諧一致。
「這樣才對。」這個判斷的標準是道德感。
「這真好吃。」這個判斷的標準是感官。
「這沒錯。」這個判斷的標準是理性。
「這真美。」這個判斷沒有標準。
「這真美」,就是如此,不需要跟他人或自身商量。這個我們之前提到豐富完滿的效果、這個「對自身」與「在世上」的存在:就在這裡,完完整整地。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