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用心了解韓國:通往韓式心靈的十二個關鍵字
滿額折

用心了解韓國:通往韓式心靈的十二個關鍵字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2
促銷優惠
聯經出版全書系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本讓台灣讀者同時深入了解
韓國與日本這兩個東亞鄰國
迥異性格的絕妙好書

‧日本人有著「真心話」和「場面話」的雙重性,經常因此被韓國人討厭,日本人自己很清楚這一點;但是,「白天的韓國人」和「夜晚的韓國人」這種令人不知該如何應對的雙重性也確實存在著,而且韓國人並沒有自覺!
‧韓國人是充滿「道德意向」的人們。無論是運動選手、歌星,還是演員,都不會僅憑他們自身的「技術」來論斷,還要用這個人的品德如何來評價他,韓國就是這樣的社會。所以,以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韓國人的交流方式,怎樣都會覺得「太可疑」了—─為什麼必須三不五時就強調自己是「好人」、「有道德的人」呢?
‧韓國足球代表隊的球風粗魯、蠻幹、一點都不聰明,但是在世界盃裡終於攻破義大利球門時,球評這麼說:「不顧後果、全力以赴,運氣就是會落在這種人身上啊!」而這裡頭竟深藏著來自古中國的儒教精神?
‧深具儒教性格的韓國社會,在整形這件事情上,為什麼違背了《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訓示呢?其實,他們也深信《孝經》裡另一段話:「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如果可以用整形換取成功的人生,這才是大孝啊。
‧一旦發現眼前的大門深鎖,日本人可能就垂頭喪氣地回去了,韓國人則是眼神一變,非撬開它不可;如果是日本男性就絕對幹不來的事情,韓國男人也能毫無顧忌地做出來,韓國就是這樣勇猛進取的社會吧。
‧日本已經進入「後現代」太久了,幾乎完全拋棄了「前現代」和「現代」階段裡正面的、進取的倫理價值,變成飄散著虛無氣味的沉悶社會;而韓國卻正處於「前現代」、「現代」、「後現代」三者激盪競爭的階段,是個活力充沛的儒教性格上進社會。

韓國人與日本人是如此的不同,追根究柢到底是甚麼深層因素造成的呢?作者小倉紀藏深通韓國文化、社會、思想、哲學,他選取「心」、「身體」、「愛」、「美」、「文化」、「人際關係」、「社會」、「語言」、「宗教」、「空間」、「時間」、「他者」等十二個關鍵字切入,從十二個面向徹底剖析這個鄰國的謎團,對於「為什麼?怎麼會這樣?」這類因韓國人而產生的疑問,《用心了解韓國》充滿了啟發。

 

作者簡介

小倉紀藏(おぐら きぞう)
1959年出生於東京都。東京大學德國文學系畢業後進入日本電通公司,1988 年赴首爾大學哲學研究所留學,研究以儒教為主的韓國思想,修畢博士課程學分。曾任日本東海大學教師,現為京都大學研究院人間‧ 環境學研究科教授。專長為韓國思想、韓國文化社會論;另擔任NHK電視教育節目「您好 韓文講座」講師。主要著作包括《韓国は一個の哲学である》、《韓国、愛と思想の旅》、《ハイブリッド化する日韓》、《創造する東アジア 文明・文化・ニヒリズム》。

譯者簡介
何源湖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暨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愛好美食、單車、ACG及日本歷史文化。譯有《明治維新》、《日俄戰爭的時代》。

目次

大韓民國概要
第一章 韓國人的心理
第一節 「恨」與「情」
第二節 至高的「道德」
第三節 「理」與「氣」
第四節 與日本之間的比較

第二章 韓國人的身體
第一節 作為整體性的身體
第二節 作為「身體」的朝鮮半島

第三章 韓國人的愛
第一節 愛
第二節 家族的愛
第三節 年輕人的戀愛

第四章 韓國人的美
第一節 四種審美觀
第二節 普遍的美與自由的美
第三節 色彩的世界

第五章 韓國人的文化
第一節 飛向「普遍」
第二節 文化的自尊與複雜情結
第三節 文化的傳遞者
第四節 五花八門的文化面貌
第五節 運動與文化性

第六章 韓國人的人際關係
第一節 禮儀與管教
第二節 家族
第三節 這點與日本不同

第七章 韓國人的社會
第一節 當前政治情勢
第二節 了解社會的關鍵—兩班
第三節 上進意向
第四節 媒體

第八章 韓國人的語言
第一節 偉大的文字,한글(han-geul,韓文)
第二節 日本語與韓語
第三節 語言與民族主義

第九章 韓國人的宗教
第一節 儒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佛教
第四節 巫教

第十章 韓國人的空間
第一節 雙重性的空間
第二節 雙重構造的結構

第十一章 韓國人的時間
第一節 延續,還是斷絕?
第二節 時代精神

第十二章 韓國人的他者
第一節 看待日本的態度
第二節 看待中國的態度
第三節 看待美國的態度
第四節 看待北韓的態度

終章 聖城首爾
後記
岩波現代文庫版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韓國人的心理
「韓國人的心理」是什麼?
雖然都稱作「韓國人」,但光是大韓民國的人口就有五千零四十二萬三千九百五十五人(韓國統計廳二○一四年十月一日資料)。況且,想要不明就裡地來談論「韓國人的心理」,完全就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也不能淪為那種試圖聚焦在「民族性」上頭的慣用招數。
人心這種東西,每個人都不一樣;正因為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心境也是時時刻刻都在改變的。
但是在看過韓國的電影或連續劇之後,總是會覺得有種跟日本人很不一樣的心情起伏,就像是韓國人的內心想法,而這也是事實。
當然,心理狀況這種東西每個人都不同,這件事我十分清楚。話雖如此,但不管怎樣還是相當在意「如果是日本人的話,才不會有這種心情起伏呢」這一點。而我一旦放在心上,就會無時無刻地只想著這件事情……果然一定存在著韓國人特有的內心想法吧?思索到最後,我對此深信不疑。
絕不是搞錯了方向,也不是要絕對性地歸納出「A國人是懶惰的」或「B國人是開朗的」,而且還說不可能存在著「不符合這種歸納的A國人或B國人」,那樣確實是過於草率了。但是,想到像韓國人這樣,由長期堅守本土語言及文化的、高度均質性民族所構成的人群,還認為他們完全不具備某種程度的共同文化特質,很明顯也是過於武斷了。
因此,我們若能針對「韓國人的心理」這方面謹慎考察,應該能從中分析出一定程度的特質。不過,無庸置疑的,這些特質並不是絕對吻合每一個韓國人而且絕對不會改變的定律,不管怎樣都會有例外發生。
重要的是要先確認這一點。

韓國連續劇全都是「大河劇」
前幾天,我與某位日本電視連續劇製作公司的相關人士談到了韓國的連續劇,那位先生是這樣說的:「在韓國,連續劇最前面幾集都是主角小時候的故事,因此經常要找童星來飾演主角,但是在日本就不能這樣做了。」問到為什麼沒辦法這樣做,他回答說,如果以「某某大明星主演」為主要宣傳手法,但是最前面幾集卻沒有讓這個大明星出場,在日本除了大河劇以外,是不會被允許的。
這可能是日本與韓國演藝體系不同的緣故,不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觀眾對連續劇的期望不同,與此相關的就是韓國人的「恨」(한)這種情緒。
韓國的連續劇,不管是愛情劇、社會劇,還是其他類型,前面幾集固定就是主角小時候的故事,若不這麼安排,這齣連續劇就沒辦法演下去。也就是說,即使是愛情連續劇也要用大河劇的製作方式。
最前面主角小時候的那幾集究竟要講什麼呢?這個階段的作用,是要充分說明主角從小與周圍人物的不幸遭遇,但有時候是過於充分了。出生的祕密、疾病、事故、陰謀、生離死別……等等橋段,也在這幾集大量地使用。NHK在二○○五年推出大河劇《義經》,雖然也在開頭兩三集詳細呈現源氏棟樑之子牛若丸所背負的重大不幸,十分令人動容;但是韓國連續劇主角命中注定要承受不幸的密度,大致上是牛若丸的三倍左右。

「恨」=「憧憬」+「懊悔」的情緒
「한」這個字,漢字寫作「恨」,而這個漢字的韓語念法念作「憾」。
換言之,「한」就是「憾恨」的意思,但是和日文「うらみ」(怨)的意思卻不太一樣。日語的「怨」是有對象的,是針對某人或某件事所抱持的情緒;而韓國人的「恨」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在自己內心醞釀生成的。此外,「怨」的相對詞是「開朗」(晴らす),而韓語「恨」則相對於「解開」。也就是說,對引發這種情緒的對象進行復仇,可以消除日本人的「怨」,韓國人的「恨」卻並非如此。在人生漫長旅途上,人們被無可奈何的命運玩弄、虐待、折磨,這條長路像繩結般糾結成一團就是「恨」。所以可以這麼解釋韓國人的「恨」:比起向特定對象復仇來消除怨恨,還不如某一天自己突然解開內心的死結以獲得解脫。
我認為,是先有「憧憬」,才形成了這種「恨」的情緒。對於自己的理想狀態、應有的形象、應該取得的位置……由於各式各樣的理由,被迫無法達成這些事物時,「恨」就會在韓國人心中累積起來。也就是說,對於理想狀態、應有的形象、應該取得的位置等等所抱持的「憧憬」,與希望接近這些事物卻遭受挫折的「懊悔」、「悲傷」合併在一起的情緒就是「恨」。
暗地裡支撐「恨」這種情緒的,就是儒教的思維。儒教,特別是朱子系統性善說的儒教,是一種徹底的上進意向思想。這種思想認為,不管怎樣的人都擁有百分之百的善性(道德性),只要努力鑽研發揮的話,就能提高社會地位,所以韓國社會是每個人都懷著強烈上進意向在作戰的嚴苛競爭社會。
但是實際上,每個人都各自有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並且因此無法提升自我,所以受到挫折。受挫時所生出的懊悔,雖然是人類共通的情緒,但是像韓國這樣因性善說而形成的上進意向社會,由於在理論上讓所有的人都相信自己有可能晉升,所以遭遇現實挫折時,懊悔情緒也就來得格外強烈。
換言之,理論上自己能夠前往理想中的境界、心嚮往之的地位,但現實中卻受到挫折,因為無法達成目標而形成的懊悔、悲傷情緒,這就是「恨」。
「憧憬」並不是韓語的固有詞,它是從漢語借來的。不存在「憧憬」這個重要固有詞的原因,一定就是因為「恨」這個字中已經隱含了「憧憬」的意思。

這種「不自然的感覺」是什麼?
了解以上這些事情之後,我們再來談談韓國連續劇。
應該還有會什麼新發現吧!
接觸過韓國連續劇、電影,或是看過韓國演員專訪的大多數人,都會對他們的臺詞或談吐之優美、直率及有力感到驚訝,然後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同時,大多數日本人也都注意到,這類話語在日語領域中很少被使用,假如用了,也一定會給人十分做作的感覺。

對於真心相愛的人來說,對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這是《冬季戀歌》中,女主角鄭有珍對男主角李民亨講的著名臺詞,這也因為是尹錫湖導演最為喜歡的臺詞而相當出名。當有珍(崔智友飾演)被民亨(裴勇俊飾演)問道「喜歡怎樣的家呢?好比廚房要這樣,客廳要那樣之類的」,有珍回答「家的外貌並不是問題」之後,便講出剛剛的臺詞。
的確是強而有力、優美且直率的的臺詞。
但是這裡頭卻存在著某種不協調的感覺,最起碼我有這種感覺。更明白地說,就是「很難喜歡上會說這種話的人」。
為什麼呢?
太不自然了!這種像是中學校刊上的社論,或課堂模範作文之類的內容,沒有特地請你講給我聽的必要,因為你講出這樣的話就等於嚴重地傷害到了你自身的智慧與品格。──嗯,是我的話就會這麼想。但是《冬季戀歌》的粉絲卻不是如此,他們反而從這段臺詞中感受到智慧與品格。
我認為這段臺詞一下子就將兩位成人之間的交流糟蹋殆盡,是段幼稚無知的言談。不光是我,只要是日本人的話,大部分人都會用這種美學標準來評斷。這種臺詞能毀掉一切,成人之間的交流,就是要刻意除去這種像是《小王子》般的認知基礎後才能成立的。對熟悉後現代思想的我來說,這段臺詞簡直就是在瞧不起對方啊。這並不是說有珍所要表達的「心靈高於物質」的「重要真理」不重要,而是驚訝於她居然用「你應該能理解我這種說法吧?」的姿態來評估對方。發言者本人在沒有察覺到這段話只是「是成年人都早該知道了」的陳腐真理的情況下,就將對方給牽扯了進來,根本就是個反應遲鈍的人。
可是民亨在聽到有珍說出這段話之後,做出了大吃一驚才回過神來的表情,心裡還覺得「這個人好棒」,彷彿他是第一次聽到這個人生真理似的。這實在是幼稚且讓人感到羞恥的場景。
不光只是這段場景,韓國的連續劇及電影全部都是這種情況,看到就讓人覺得臉紅害臊。
同樣地,《冬季戀歌》中,在有珍和民亨工作的工地現場裡頭,有工人酒醉不省人事後差一點就被活活凍死。於是民亨說出自己無法與這種連自我管理都做不好的人一起工作,想要中止雙方的雇用契約。於是有珍就向民亨放話說:

「我不想和理事這樣沒人性的人繼續共事下去!」 (直譯)

雖然日本版配音將臺詞中「沒人性的」替換成「冷酷的」,但原本的韓語臺詞確確實實就是「沒人性的」。
在日語的領域中,會這樣說話嗎?有珍與民亨簽有契約,是聽從民亨使喚的員工,彼此間是工作上的關係,而且是很清楚的上司與下屬間的關係。對具有上屬這種身分的民亨,下屬有珍嚴厲指責他「毫無人性」。這在日本是不可能發生的,而且如果被人這樣子地說,受到指責的一方一定會很明顯地感覺到不愉快。
但是希望各位讀者能仔細地看這一幕。仔細看就會發現,在有珍說出這段臺詞之後,民亨剎那間忽然露出了高興的表情!真的,他表現出來的反應,就和有珍說出「對於真心相愛的人來說,對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時,是完全一樣的表情。民亨反而認為「唉呀,這個人好棒,還充滿了人情味」。
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在韓語的領域中,卻不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二章 韓國人的身體
對身體的高度關心
韓國人對人的樣貌表現出極度的關切。
而且對於評論他人的樣貌這件事,是相當積極且毫不客氣的。
譬如說,儘管是初次見面,但是把對於對方外貌的看法確實且直率地表達出來的情況相當常見。很多日本人花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這一點。簡單地來說,這給日本人一種非常失禮的印象。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日本人對於談話的對象或是在場的人士,並不會直接了當地評論長相,不管評論的內容是讚美還是批評。但有很多韓國人對於這件事卻毫不猶豫,大叔、大嬸尤其如此,不過年輕人也是相當地不留情面。
這絕對沒有惡意,只不過韓國人是自己為主體,所以可以直率地評論他人而已。這與幾乎不以自己為主體,特別在意對方心情,並且依照彼此的緊張關係來建構世界的日本型溝通方式有所不同。

作為整體性的身體
好身材(몸짱)
「몸짱」這個詞在「韓流」粉絲之間相當流行。
韓語中,「몸」(mom)是「身體」,「짱」(jjang)用俗話來說就是「很棒」的意思,所以「몸짱」就是在說「身材真棒」。
過去,身材好壞這類話題,幾乎只會跟女性有關。至於男性這方面,雖然會對身高和臉型的美醜表達出強烈的關心,但是腹肌、腿長之類的身體性質,卻幾乎不會成為關注焦點。
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差不多是在進入九○年代,描寫光州事件1而大受歡迎的連續劇《沙漏》(一九九五)中,男演員李政宰飾演保鏢角色而一舉成名之後才開始的。從那時候起,女性的目光開始聚焦在男性的肉體美上面。這是一個男性中心社會終於想要開始蛻變的時刻,女性逐漸被認可可以成為性欲主體。在此之前的韓國連續劇男主角,幾乎都是用社會地位、學歷、上進意向之類的利器來武裝自己的人。有沒有六塊腹肌之類的,完全沒有被納入評價標準之內。
「難看的男性身體」的概念存在於女權主義之中。現代男性的目光,是在建構女性美麗勻稱的肉體美;同樣地,實際上女性的目光也想要排除「難看的男性身體」。
九○年代之前的韓國戲劇,縱使是「難看的身體曲線」也能夠勝任男主角。只要具有西方輪廓般清晰的面龐,或是高雅的髮型,還有滿滿的人情味以及強烈的上進心就足夠了。但是差不多從九○年代末期開始,就變成沒有「好身材」便當不了男演員的情況。
不過,雖然說提高了對男性美的關切程度,但當然並沒有因此就降低了對女性美的關心。
女演員黃新惠曾說:「在韓國,對於女性美容的興趣非常地強烈,已經到了可說是生活全部的程度。」(It’s KOREAL,Oakla出版社,二○○五年六月號)。「生活的全部」這句話雖看似誇大,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對身材好壞的關心程度,都比以往來得更高,這件事是千真萬確的。

為什麼整形手術是可行的?
接著來談談整形手術。
韓國人輕鬆自在地進行整形手術,這件事在日本流傳了開來。的確以事實看來是如此。盧武鉉總統在做完雙眼皮手術後,還滿意地說:「看得更清楚了。」
「韓國明明是個儒教國家,為什麼絲毫不排斥整形手術呢?說到儒教,不是不能讓父母親賜予的身體有絲毫損傷嗎?」很多日本人都有這類疑惑。
的確,在儒教中,就像《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所說的那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是不應該毀損從雙親那裡得到的寶貴身體。雖然如此,但我們卻看到現代韓國人對於在自己臉上動刀進行手術這件事,反而比日本人還來得不抗拒。這不管怎麼想都覺得很奇怪。
關於這個問題,讓我們從以下這個角度來思考。
首先最重要的是「階級性」的問題。換言之,雖然說「韓國是儒教社會」,但認為《孝經》思想已經滲透進社會所有階層,就大錯特錯了。朝鮮王朝的兩班階級裡,的確存在著因為「不得毀傷雙親恩賜的身體」,所以就連指甲都不可修剪的嚴格基本教義派。但是庶民階級可沒辦法這樣慢條斯理地生活下去。庶民階級普遍認為,比起實踐孝道,「餵飽肚子」更加重要。也有為了自身利益而幹出違背儒家倫理行為的人,現代的整形手術也是這種觀念的延續。也就是說,如果讓自己或女兒變得漂亮,因此能夠得到「更高的地位」,或是「幸福的婚姻生活」的話,那麼「確保利益」就會優先於「孝的實踐」。就是這樣的想法。
實際上這可不是單純的功利主義,會這樣說是因為,作為孝道聖經的《孝經》已經明確地表示出這種想法的根據,先前引用的那段原文接下來是這樣說的:「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換句話說,小孩子進行整形手術後,成為明星或是成功找到工作,因而飛黃騰達、聞名於世,這本身就是種孝順。既然《孝經》都這麼說了,那麼這樣解釋也是行得通的。

第五章 韓國人的文化
야구(yagu,棒球)
這是九○年代初期的故事。
那時候舉辦了「日韓明星對抗賽」,日韓職棒各自集結了明星球員,展開了對決。
第一戰、第二戰、第三戰都是由日本取得勝利,韓國在第四戰以八比二大勝。接下來的第五戰,韓國由王牌投手宣銅烈以及左投宋津宇主投,完全封鎖了日本隊的攻勢。宣銅烈帶傷先發上陣,賞給日本打者連續五次的三振,揚眉吐氣。
一言以蔽之,這對韓國人而言是一件非常暢意痛快的事情。
日本隊的主砲是落合博滿,他面對宣銅烈、宋津宇這兩名投手,吃下了連續四次三振,而且是連球皮都沒擦到的完美三振。
年薪三億日圓的打者,在年薪充其量只有幾百萬日圓,頂多兩千萬日圓的外國投手面前,對他們所投的球完全束手無策,這不叫痛快又叫什麼呢!
但是落合博滿做了一件讓韓國人這股痛快感打對折的事情──這位日本三冠王打者被三振之後,用一副沒趕上電車的上班族臉孔露出了微笑。
這對韓國人來說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我周遭的韓國人都對這點表達不滿並感到憤怒──都被三振出局了,為什麼不會覺得懊惱呢?為什麼還會露出牙齒傻笑呢?為什麼不是用球棒重擊地面後仰天長嘆呢?他們完全無法理解。
當然,這種表達情緒的方式是該名打者的性格特質,但在早已習慣了韓國人平常氣勢洶洶態度的我眼裡看來,也認為這不是身為選手應該有的行為。
職業運動比賽的本質倒底是什麼呢?不就是那些被每天的日常工作及壓力搞得全身疲累的人們,雖然他們自己辦不到,但就真的好像是自己在場上打球那樣地一邊投入感情,一邊掏錢出來欣賞比賽嗎?所以韓國棒球場的觀眾席有時會扭打成一團、引發火災、投擲瓶罐,球迷還會尖叫、跳舞、痛哭,確實變成了一個充滿超級狂熱及亢奮情緒洪流的巨大漩渦。配置在球場周遭的大量員警手持棍棒入場鎮壓時,反而讓場上的騷動變得更為嚴重。在媒體不斷宣導「投擲、打擊才是選手應該做的事情」,並持續呼籲觀眾遵守秩序之後,韓國球迷才終於安分了下來。九○年代初期,只有在看過職業運動比賽,對場上的某位選手或隊伍投入感情時,才會感覺到「啊!我還活著」的人們,在這個國家裡頭很多。即使是日本,在過去也有很多男性都醉得不省人事了,還做著阪神命、南海景浦先生的這種夢想。真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
儘管如此,選手遭到三振還面露微笑,這樣到底是要觀眾怎樣投入感情呢?站在觀眾的立場可是心情鬱悶到了極點,好想退票把錢拿回來。
在日本談到職業運動比賽,就會過於強調是為了欣賞選手一流球技的一面。感情的要素遭到了排除,日本人全都成了專業球評,僅對技術層面做冷靜分析。在日本,就連職業運動比賽都與發洩情緒扯不上關係的話,要期待這裡頭能出現真正的明星球員,或許是太過於勉強了。
還有一點也是韓國人無法理解的,而這也是日本的特徵││選手的周遭聚集了太多的「球評」,各自搬弄著一些籠統含糊的言詞。在轉播日韓明星對抗賽的日本電視臺上,球評脫口說出:「總之韓國是抱持著必死的決心而來。」言下之意好像是在暗示日本隊不認真打球的樣子。
不過這些都只不過是藉口罷了。
不管是友誼賽還是何種賽事,勝敗結果就是一切,比賽記錄會永遠地留下來。現在在日本,澤村榮治在草薙球場上壓制住包含貝比魯斯(Babe Ruth)、賈裡格(Henry Louis Gehrig)在內的大聯盟明星隊,只讓他們得到一分的「壯舉」,至今仍讓人們記憶深刻。儘管美國人辯解說:「那時候是參觀訪問之餘,順道隨便打打罷了。」但日本人是聽不進去的。
我想起日韓明星對抗賽第五戰的隔天早上,釜山車站有群五歲上下的小男孩,一邊爭相閱讀體育新聞,一邊大聲歡呼喧鬧的模樣。

第六章 韓國人的人際關係
隱私
為什麼韓國人會問一堆個人隱私的問題呢?有很多日本人都抱持著這種疑惑。
特別是女性經常會因為被初次見面的韓國人問到關於年齡、學歷、家族構成等事情而感覺到不舒服。她們認為這實在是太過於沒有禮貌了。
確實是這樣。韓國人即便是對初次見面的人也會想要接二連三地得到對方的私人資訊,因此毫無遮掩地詢問對方年齡(或者是生肖)、有沒有結婚、膝下有沒有小孩以及他的性別、學歷、職業、雙親的工作等,像連珠炮般地發問。
在傳統的韓國人際關係中,如果不清楚對方的年齡、社會地位、家族關係等資訊,就沒辦法圓滑地進行基本的交談,這是一種時代遺留下來的習慣。也就是說,沒能得知這些個人資訊的話,就會搞不懂該用怎樣的話語來應對對方才好,也不曉得自己與對方的上下次序關係是什麼樣子,如此一來就會被迫處在不安定的心理狀態之下來交談。
而且,在韓國社會中,如果自己和對方沒有「相同」部分可以當作連結點的話,雙方之間的關係就無法成立。因此才會有想從初次見面的對方身上,拚命找出和自己「相同」部分的這一面。
但是最近這種「刨根究柢型的交流模式」是不禮貌行為的意識,也在韓國社會之中滲透開來,尤其是對女性會特別地小心注意。儘管如此,在不清楚對方基本資訊的狀況下就要與陌生人打交道時的韓國人,那種不安的眼神都到了讓人覺得他們可憐的地步。

等待
韓國人來到日本之後會認為是奇景怪事的其中之一,就是知名拉麵店前居然有數十人排隊的畫面。為什麼吃碗拉麵要排隊成這樣呢?即使是閒到發慌,韓國人也絕對不會排隊。
這種想法源於韓國人在傳統上對「店鋪」這類存在沒有絲毫敬意的個性。日本社會的情況是,有傳統、名聲好、販售知名產品的店家在社會上是屬於受尊敬的對象,但在韓國傳統上並沒有這種概念,「店鋪」被稱作「가게」(ga-ge),也就是「假家」,是比一般的「家」還要低上一階、兩階的存在。
還有另一個理由就是主體性的問題。
韓國社會從頭到尾都是以「自己」做為主體。他們會認為我是來這吃飯的,卻要讓我等你煮好是什麼意思?真是豈有此理的店家!所以,在韓國的餐館裡頭,會聽到「不能快點做好嗎」、「為什麼還沒好啊」這類催促的話語此起彼落,這樣一來這種會讓客人等候的店家就不會再有顧客上門了,就是因為「빨리빨리」(ppal-li-ppal-li,趕快趕快)的緣故。
像日本這樣,對老闆或廚師懷著敬意,懂得身為客人的分寸,因主客關係而建立起精神上的緊張感,並享受這種感覺的思想風氣,在韓國是極為稀薄的。主體終究還是身為客人的自己,認為端出料理的店家居於自己的下位。輕視「店鋪」這種概念的時代性格至今依然殘留著。
但要是認為韓國人無論何時都「討厭等候」就大錯特錯了。朋友之間的約會,會有所謂的「韓國時間」,遲到個十五分鐘或半個小時可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如果讓人等這麼久,一般的日本人早就抓狂了,韓國人卻會是一副不痛不癢的模樣,悠閒地慢慢等下去。
如果是像朋友、熟人這類「我們」的對象就會等下去,但像店家那種「他人」的對象就不會等待,韓國人對這兩者之間的不同區分得很清楚。

第九章 韓國人的宗教
復甦的巫俗
朝鮮的巫教被稱之為「巫俗」,雖然傳統上飽受鄙視,但是他們的勢力卻完全沒有遭到削弱,在這三十年來反而呈現出影響力增強的態勢。其背後因素可以列舉如下:對「巫堂」(무당,mu-dang,巫師)的歧視程度減弱;對於傳統文化的看法有所改變而使得巫堂被評估成為文化遺產;還有知名巫堂活躍於大眾媒體上,凝聚了相當高的人氣等方面。但從根本上來說,現代化及都市化過程中,人們不安心理的擴大才是重要的一個因素。而且巫俗的信仰者幾乎都是女性。
巫堂(男性巫師則被稱之為박수,bak-ssu)舉行被稱作為「굿」(gus)的巫儀,向死靈、祖神、山神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神明及亡靈獻上祈禱。透過「굿」與死者溝通的通靈術也十分盛行,最大的特徵就是無論服裝、音樂、動作全都充滿動感且華麗,像是在演戲一般。他們身穿不像是這個世界的華麗服裝,配合著隆重的音樂讓身體激烈地上下擺動,像是進入出神狀態般地一邊跳著舞蹈一邊繼續進行巫儀的流程。此時還會讓紙錢像花朵一樣地在空中飛舞,兼具濃厚的現世氣息。在舉行正式「굿」的時候會花費數百萬韓元,大型的巫儀還可以花掉數千萬韓元,但為了安撫死者的靈魂以及追求現世的利益,不惜耗費巨資的女性很多。現在也還聽得到從巫師住家或深山裡頭每天毫不間斷地傳來熱鬧的巫儀聲音。
首次對這種巫俗進行系統性研究的是殖民時代的日本學者,京城帝國大學教授赤松智城、秋葉隆共同撰寫的《朝鮮巫俗研究》(大坂屋號書店,一九三八)就是這領域最重大的成果。
一九三八年發行的這本書,有段時間成了我的愛書。特別是上卷收錄的「巫歌」,也就是巫師吟誦的神曲及祝詞,在基層的土著信仰之上覆蓋了儒教、佛教及道教的色彩並渾然合為一體,呈現出不可思議的世界。這本書還收錄了〈缽里公主〉(被丟棄的公主)的故事,這是韓國巫師的起源傳說,現在巫女們也還在巫儀當中一直持續地吟唱著這篇悠久的故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