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終於自在了:羅爾醫師的「心靈掃毒」,移除讓你卡關的負面心靈程式,人生脫胎換骨
滿額折

終於自在了:羅爾醫師的「心靈掃毒」,移除讓你卡關的負面心靈程式,人生脫胎換骨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為何你很有成就卻仍不快樂?
為何你感到一直在勉強自己?
為何別人好像幸福快樂,而你卻窒礙難行?
 
如果人生是一部精良機器,

而你卻感到它目前運行不太順暢,
該檢查一下,你的機器程式是否太過陳舊或中毒了……


本書探討人的自我的價值感對人生影響深遠,而許多負面的自我觀感,都是從小受父母或他人的影響,深植心中,一生不揮之不去。
其中,有三個破壞力最強的自我價值評判:
1. 我不受歡迎
2. 我不夠好
3. 我得到的太少
 
根據德國心理學專家羅爾醫師的研究,這些負面信念就像祕密的「心靈程式」,默默控制我們的行為,而它的反作用力,則不斷使人產生心理障礙,例如:低潮、憂鬱、恐懼、工作狂、渴望他人肯定、過度討好別人等等現象,甚至會發展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書中有許多個案:
-G先生經營童書事業,銷售數字頂尖,但每天都在恐懼壓力中醒來。「我不夠好」的程式不斷鞭策他要更努力,然而不管事業多成功,都因受恐懼所擾,無法享受他的成就......
-X先生內在有「我沒有得到足夠的愛」的程式,他常不自覺地用任性與激烈的情緒對待他人,以平衡自己的內在缺憾與不安,卻使問題更惡化......
-T小姐有「我不夠好」的程式,她試圖透過追求好成績,來掩飾自卑感......
 
羅爾醫師幫助這些個案透過自我價值分析,揪出隱藏的負面心靈程式、解除負面程式的破壞,並同時自行灌輸新程式,將人生升級成想要的樣子。這套方法,也適用所有深受慣型負面情緒而苦的人。本書也適合注重小孩身心健康的父母閱讀。

作者簡介

海茲-彼得•羅爾
一九四九年出生,於富雷德堡(Fredeburg)專業醫院擔任成癮性心理治療師超過三十年。著名的研究是透過閱讀治療心理疾病,發表許多有關成癮治療與飲食障礙的著作,包括《戰勝邊緣型人格障礙》與《在幸福中愛自己》等書。
 
張淑惠
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德國慕尼黑口筆譯學院肄業,從事德文翻譯工作,譯有《愛,一切從簡》、《經濟蕭條中:7年賺到15,000,000》、《VW總裁心》、《集書人》、《成交!讓兩性都買單的行銷術》、《死亡閱讀者》等。

導言
 
 
靈魂迫使我們面對內在最深處的自己。
——達賴喇嘛
內在最深處的我是誰?真正的我究竟是誰?我們必須正視自我價值感,才能更接近這個問題的核心——而基本上,自我價值感深受成長過程的影響。自我價值感終其一生與我們形影不離,不分晝夜。它操控著我們的情緒、決定我們快樂與否、成功或失敗。也就是說,它以特殊的方式,掌控我們幸福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它。
然而,我們以為竭盡所能考取好成績、努力獲致成功、用化妝或華麗服飾打點光鮮亮麗的外表,就是在建構自我價值感。其實不然,這種努力不管做多少,對自我價值感毫無幫助。甚至過度的努力有害無益,反而造成反效果。現今成就型、消費型的社會,灌輸大眾錯誤的觀念:擁有得多的人,就會快樂;擁有較少的人,注定不快樂。外表光鮮亮麗的人比較有價值,失業的人一無可取,這種觀念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但大家都了解,其實成功、財富、權力等等,說穿了只不過是一種「鎮靜劑」罷了。
究竟該如何有效建立自我價值感?是該放手讓命運決定?還是真有有效的方法呢?利用本書介紹的自我價值分析,可進一步了解造成我們自我價值感低落的內在負面程式,揪出害群之馬後,便能明確知道該導入何種新程式加以矯正,然後才能延伸我們的觀點,發展並轉換我們對生命的新視野。
大部分的心理疾病都是因為自我價值感受損所致,其中包括沮喪、焦慮、成癮性疾病和人格障礙等。有過被霸凌經驗的受害者或心力交瘁的過勞者,同樣也能利用自我價值分析,重新認識自己,並將新的自我認同導入日常生活中。
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醫學上如此,心理治療領域上也是如此。只要能確實找到問題,了解原因,並能描述出來,就能找出真正的解決方法。但有太多情況找不到引起症狀的真正原因,因此也無從適當地評斷。很多心理問題的禍因,早在幼年時期就已種下。人格的發展是非常敏感的過程,特別是人類成長的初期階段,特別容易受到影響。這種早年形成的障礙具有影響深遠的特性,因為心理一旦烙下某種印記,特定的模式就會「跟著」進入成長後的生活裡。心理問題必須長期治療,因為要修復童年時期的創傷以及受損的自我價值感。心理治療中所說的「強迫性重複」就是某些問題和障礙反覆出現的現象。人內在為什麼無法改變,而必須如此反覆,會在稍後說明自我價值分析時,有更詳盡的解說。
人要有勇氣才能面對自我價值感的問題。很多人害怕探究自己內心的世界,畏懼造成自己內在問題的那股力量。這就是知名心理分析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說隱藏在人內心的「陰影」,那是每個人最不願被看見的那部分的人格,也不適宜出現在我們對自己的形象畫面,以及想介紹給他人的形象畫面中。這些神祕的程式就像陰影一樣,跟著我們,如影隨形。只有在我們提起勇氣,面對它們、了解它們的時候,才能拿出有效的策略,來對付它們。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但總能在心理學中找到不同的性格結構。人類常見的典型模式包括沮喪、自戀、依賴、強迫、神經質或精神分裂。大多數人會有多種不同人格模式的特性,如果某種模式的現象特別明顯,例如:沮喪,此人便會出現屬於這類模式的典型問題,自我價值感方面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不同模式的特定問題詳述於本書第二篇,希望讓讀者認識不同的模式現象。
本書第三篇為自我價值分析以及自我價值發展的實務練習,同時也涵蓋心靈層面的觀點。聖經新約全書裡有很多地方就像是發展新的自我價值感的導言,其中隱藏著自我療癒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強化治療過程。此外,第三篇也提及自我接納和愛自己的觀念——這是每個心理療法的最終目標。那是來自內在的滿足,也是建立人際關係、與人和諧相處,以及快樂生活的先決條件,能夠自我接納和愛自己的人,才能自我實現。
我希望藉由本書讓讀者學會愛自己。原則上這本書是我另一本著作Wegweiser zum Gluck. Die geheimen Programme der Seel Entschlusseln(直譯:《幸福的指標:解鎖心靈的祕密程式》)的進階延伸版,同樣也是德國帕特模斯(Patmos)出版社發行,在此對出版社致上我最誠摯的謝意。自我價值分析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能迅速觸及深層的自我價值感障礙。許多熟悉該療法的人強調,他們藉由此法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自身內在的情緒問題。
在此我要再次誠摯感謝我的個案,他們勇敢地全然坦誠自己,讓我得以了解他們內在障礙的狀態。感謝我的女兒米雪艾拉(Michaela)給我許多的刺激和靈感,並協助處理手稿。我特別要感謝我的太太安娜咪(Annemie)不厭其煩地傾聽,並提出重要的提醒和許多建議,陪伴我完成這本書。
海茲—彼得•羅爾
二○一三年五月於德國巴特弗雷德堡(Bad Fredeburg)

 

目次

導言
第一篇:自我價值分析
1.自我價值感的形成
三個基本問題
何謂自我價值分析?
總結
 
2.祕密程式
祕密程式:我不受歡迎
祕密程式:我不夠好
祕密程式:我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我被忽略了
其他的祕密程式
總結
 
3.反程式
反程式:追求成就/成功
反程式:渴望認同
反程式:樂於助人
反程式:屈服/矯枉過正
反程式:戴著面具
其他的反程式
總結
 
4.新程式
如何學習新信念?
新程式:我很受歡迎
新程式:我(一直)很優秀
新程式:我的內在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新程式:我是贏家
哪些方法有助於安裝新程式?
總結
 
5.新行為模式
 
 
第二篇:自我價值分析和人格類型
1.沮喪型人格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新程式
我思如我感─—感覺形成的方式
憂鬱症或沮喪情緒?
總結
 
2.自戀性人格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新程式
自戀情緒
自戀型濫用
總結
 
3.依賴性人格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新程式——新行為模式
愛情成癮性
霸凌
總結
 
4.歇斯底里型人格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害怕被否定和拒絕
病態嫉妒
自我價值分析與性
自主與依賴性衝突
總結
 
5.強迫性人格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強迫性人格障礙
強迫症
總結
 
6.精神分裂型人格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新程式
總結
 
7.邊緣性人格異常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新程式
總結
 
8.性創傷
祕密程式和反程式
持續的性創傷——性臣服
新程式
總結
 
 
第三篇:自我價值分析及自我價值發展的實務練習
1.自我原諒的療癒力量
新約聖經中的療癒意象
罪或責任?
原諒的藝術
與內在諮商師或治療師對話
 
2.踏上自我發展之路
心理治療是一種鼓舞
關於人生意義的問題
在冥想中發現新意識
 
尾聲:擁有「先見之明」!
附錄
「我不受歡迎」祕密程式的問卷
「我不夠好」祕密程式的問卷
「我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我被忽略了」祕密程式的問卷

書摘/試閱

(摘自本書第一章)
祕密程式
 
祕密程式:我不受歡迎
自我價值分析一定會從這個問題開始:「我受歡迎嗎?」這個問題回答「是」的人,原則上自我價值感的基礎優於回答「否」的人。
孩子是父母的「投射」。也就是說,父母有意識或潛意識將一種價值感傳達給了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僅可以用言語表達,也能透過態度、身體姿勢和臉上表情來傳達:正面的投射,透過情感的關心表達:我很高興看到你,我喜歡跟你在一起,你對我很重要⋯⋯。
而負面的投射,總伴隨著負面情緒而來:你是我的負擔,我對你很失望,你還不夠好⋯⋯。這種投射會深深滲入一個人的靈魂,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我們這裡所說的「祕密程式」。有些人的腦海裡不時跳出那些根深柢固埋在靈魂裡、左右自己情緒世界的關鍵言語,諸如:我們沒計畫要生你,沒有你該有多好,你真沒用……。即便這些言語是一時氣憤脫口而出,說的人當時或許並不是那個意思,但卻大多表達了父母任一方對孩子的真實態度和情感。這種言語真的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父母雙方的疼愛,如果只得到其中一方的愛,還是有缺陷。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注意力只聚焦在自己無法得到的,卻會忽略其他擁有的一切。因此內心深處始終抱著一種有缺陷的感受。
很多人一直帶著「自己不受歡迎」的感受生活,他們終其一生承受著這種缺陷之苦,內心隱藏著祕密程式「我不受歡迎」。這種不受歡迎的感覺可大可小,而其作用和負面後果也不盡相同。
「我不受歡迎」祕密程式變成了生命中最明顯的特色,它們在當事人身上表現出其他人基本上都不值得信任的態度,在伴侶關係上也是如此。因為當事人不相信自己被愛、受歡迎,於是他的想法是:他根本不可能真的這樣對我,我不相信我真的被愛了。不斷地去找對方不愛自己的證據。人會在自己內在感受到的這種不確定性,通常也是基於一種原始信任感的缺乏。這種不信任感甚至會破壞任何一種親密關係,如下述案例(原註:本書所有案例中當事人皆已匿名處理,個人相關資料也已變更。):
 
「我覺得這都是我的錯,因為我的存在。」這是A小姐的想法。她認為由於她不受歡迎,所以在大多時候她總覺得都是自己的錯。她認為無法滿足父母的期望,和另一半離婚後無法成為孩子的好母親、事業一事無成等等,一切都是她的錯。她曾數度試圖自殺,因為她相信,世界上如果沒有她這個人存在,她的家人或許會過得更好。
 
有些人無法填補內心的那個洞,無法消除或解除不被愛的痛苦。愛著自己的另一半即使再努力,也只是對著假想敵在奮戰,於是誤解、衝突和痛苦不斷形成。心理治療中所說的「強迫性重複」就是當事人不斷重複痛苦的現象:老早出現在生命中的問題,現在換個角色,在另一個舞台和背景下重新上演。祕密程式以直覺性的確定性重新走上舞台。
「我不受歡迎」祕密程式造成了絕望和憤怒,一種當事人對著自己或他人爆發的毀滅性憤怒,而這通常是導致嚴重心理障礙和症狀的背景因素,首先要說的是邊緣性人格異常,詳情稍後會有更詳盡說明。但也可能造成成癮性疾病、重度憂鬱、恐懼和身心醫學方面的疾病。童年時期感覺自己不受歡迎的人,後來多數走向自殺一途。因為這種不受歡迎的感覺會牢牢刻印在生命中,似乎也不斷在印證自己「不受歡迎」的真實性,於是形成潛在的自殺傾向。既然我那麼不受歡迎,那我不如殺死自己。
有次演講活動上,一位聽眾問我,要怎麼看出一個人是否受歡迎?小時候的回憶已經模糊。其實重點是要去觀察這個人的整體生活:被拒絕的場景是不是不斷地發生?在群體中是不是感到不舒服和沒有歸屬感?當別人釋出對自己的好感時,是不是會出現典型的不信任感?當別人很高興看到你時,你是否能感受到自己受歡迎?或這時候會出現恐懼或憤怒,內心不禁湧起「他們究竟想動我什麼歪腦筋」的想法?不相信有人真的會對我存好意?親密關係總是變質,最後總落得分手收場(你早就知道這段關係一定無法長久)?不時出現吵架和紛擾的生活情況?能盡情享受親密接觸嗎?還是覺得親密接觸是負擔和壓力?常會強烈感覺自己是多餘和不討喜嗎?從上述這幾點可以看出,這些人不斷讓自己處於紛爭的狀態,他們相信必須不斷捍衛自己存在的正當性。
內在安裝著這項程式的人,總是將專注力聚集在自己不受歡迎的面向上,他們不斷尋找證據,來證實他們所認定的事實。由於他們的不信任感,也常造成他人也真的無法不信任。在尋找伴侶時,他們常會遇到不愛自己的人,而真正愛自己的伴侶卻無法與他們建立更深層的關係。
 
祕密程式:我不夠好,我無法符合期待
下一個童年時期可能會面臨到的可怕問題是價值評估問題:孩子符合父母的期望嗎?如果孩子不受父母歡迎,也很難滿足父母的期望。但也有些孩子是在父母的期待下出生,但卻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於是就會形成「我不夠好」祕密程式。世上有數以百萬人從小就安裝了這項程式,只是每個人的程度和鮮明特色不一。
很小的孩子就會努力希望從父母身上得到正面的投射。孩子希望受到疼愛,希望感覺一切都很好。孩子直覺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其中也包括父母對孩子外表的想法。漂亮的孩子基本上得到的關注多於外表不那麼出色的孩子,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能以孩子為榮。但如果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態度就會造成孩子內在的傷害,那是一種靈魂的傷口。孩子感覺被看不起,而出現所謂的「病態自戀」。自戀原本是一種愛自己的概念,卻因這樣的傷害而變質。孩子的內在世界沒有自我安全感和滿足感,而是隱藏著絕望、痛苦和憤怒,這些情緒會跟著孩子一起長大。「我不夠好」祕密程式一旦在童年時期設定了,一生都會深受影響。特別是它會造成自我不安全感,即便在當事人功成名就時,這種不安全感還是會跑出來作亂。當事人內心一定會產生這些疑問:這樣夠好了嗎?不能再更好了嗎?我不能再多努力一點嗎?我還可以再怎麼做,才能更創高峰?他們無法享受成功,因為「我不夠好」祕密程式會立即跑出來破壞,於是他們又會陷入追求更好的征戰中。
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潛藏情緒也會導致恐懼,這項程式是造成恐懼感和恐懼障礙的罪魁禍首。
 
G先生花了很大的心力經營兒童繪本事業,他的銷售數字幾乎是最頂尖的。但他每天早上總是在莫大的恐懼感中醒來,這股恐懼感鞭策他要更努力,創造更高的成績。無論他做什麼,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恐懼總伴隨著他。看來他遲早會因過勞而崩潰。但如果哪天他真的累倒了,那「我不夠好」祕密程式又會跳出來證實自己確實不夠好。
 
自我價值感有問題一直都是恐懼障礙的原因,許多社交性恐懼大都起因於這項因素。「我不夠好」祕密程式也可能造成隔絕性格,因為不喜歡和他人接觸,或是因為想要避免衝突,這方面後續會有更詳盡說明。當事人會變得懦弱,因為他們無法處理自己的自卑感,最後只好將那股憤怒朝向自己,最後無可避免又造成了沮喪的情緒。
這種人常會與自己內在進行破壞性的自我對談,特別是以各種型態的自我貶抑來摧毀自己。自我貶抑的傾向是「我不夠好」祕密程式帶來的後果。自我貶抑的人,無疑會導致自我情緒低落,進而影響生理。他們會將憤怒轉而朝向自己,最後只是更強化了這項祕密程式的威力,造成惡性循環。
一開始就不是在父母期待下出生的孩子,也很難符合父母的期望。反之:當事人即便成功了,排斥他存在的父母,也不會讚賞他的成功。於是這兩種祕密程式彼此互相強化。
 
 
祕密程式:我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我被忽略了
第三個重要問題是:我得到足夠的愛嗎?親密的身體接觸、撫摸、感覺舒服、需要父母陪伴的需求是發展堅定的自我價值感的基礎。因為父母在做這些動作的同時也在傳達一種訊息:你是被愛的。從這裡也發現,所有重要的核心問題彼此之間是息息相關的。然而有人說:我雖然是在父母期待下出生,他們傳達給我的訊息是,我符合他們的期望,但我的母親或我的父親卻不願意擁抱我。
即使是年紀非常小的幼童,看到別人得到母親或父親較多的愛、溫暖以及親密的身體接觸時,也會產生嫉妒的情緒。我朋友家裡的氣氛不一樣,他們彼此之間比較熱情、快樂和溫暖。沒有感覺被愛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兄弟姊妹之間互相爭寵嫉妒。當事人必須忍受父母將哥哥或妹妹放在第一位,因為他們是父母比較鍾愛的小孩。
這些經歷造成了自己不受重視的感覺,尤其是嫉妒。於是他們的眼光無可避免會落在看似比較受寵的人身上,自動專注在自己所缺乏的部分。心裡不斷湧起不滿足感,渴求被喜愛、認同、物質的滿足和成功。
如果用「空虛」來比較應該更能理解:那種感覺彷彿就像一個真空,任憑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填滿。
這項祕密程式也是內在憤怒的起源,當事人最終會將這股怒氣朝向自己。就像我們所看見的,他們試圖利用不合適的方法處理內在的絕望,但卻適得其反,反而使問題更為惡化。這項祕密程式無所不在,無論你去哪裡,它也會出現在那裡。可能過了一段時間,你以為已經戰勝了它,但其實它隨著時間又更壯大了。而這種程式也是心理和生理症狀的始作俑者。
許多人對於內在不滿足感的原因並不清楚,他們尋找的大多是自己想像中認定的不滿足感的原因,以為是外在的因素。但他們也常發現,排除了一個原因後,新的不滿足感又出現。
其實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童年時期內化的程式:我被忽略了。該程式對生活感受的影響力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些人容易陷入惡劣的情緒中,或長期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他們的基本情緒被憤怒左右。他們專注在別人過得比較好、不公平、誰比較受寵、誰關係比較好、比較漂亮、比較有錢、比較聰明⋯⋯等等林林總總。但他們看不到自己擁有的「財產」,彷彿他們一無所有。然而當財富增加,這些問題也沒有因此變小,反之:就像個開口向上的漏斗,要求越多,貪慾也越大。
消費型社會當然會不斷出現新的產品和發展,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滿足,否則消費力就會下降,經濟成長也會停滯。客觀來看,工業文化是一種病態文化,因為它讓世界出現氣候災難,肆無忌憚地消耗資源,造成後人世代的負擔,然而沒有人能阻止這樣的發展。
心理個案不滿足感的程度不一,在心理分析中稱之為「口腔」問題。「口腔」的概念原意是:「把食物塞到嘴巴裡。」但這裡的食物泛指一切想要和想消費的東西。所謂的口腔問題,也就是沒有吃飽,無論嘴巴裡塞了多少東西,完成了多少目標或得到了多少禮物,就是無法產生滿足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