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靈性伴侶關係:不是普通朋友,也不是靈魂伴侶,適用於所有關係的療癒新起點
滿額折

靈性伴侶關係:不是普通朋友,也不是靈魂伴侶,適用於所有關係的療癒新起點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此生,我們不一定能成為靈魂伴侶
卻可以發展靈性伴侶關係
支持彼此療癒人格中的恐懼部分

媒體天后歐普拉 二十年來始終推崇的心靈導師、
「美國科學圖書大獎」(The American Book Award for Science)得主 蓋瑞・祖卡夫
另一本撼動時代鉅作

你坐在一口井旁邊,卻在喊渴,
水就在那裡,你卻看不見,一輩子都在喊渴嗎?
從尋覓「靈魂伴侶」的幻夢中,醒來吧!
你內在的恐懼未獲療癒,再多的Mr.Right、百分百女孩,都無法使你感受愛。

「靈性伴侶關係是人類集體意識裡頭一次出現,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關係原型。」
——蓋瑞・祖卡夫

靈性伴侶關係是因應新人類意識而生的「非典型」伴侶關係,為了共同的靈性成長而建立的平等關係。靈性伴侶的結合,不是為了各取所需、相濡以沫,純粹是為了鼓勵並支持彼此,去認識自我、釋放恐懼、獲得療癒。

創造靈性伴侶關係,有賴於三股深層動能:(1)承諾一起追求靈性成長;(2)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角色;(3)勇於說出最難啟齒的實話。靈性伴侶關係,讓人體驗到真實無偽的親密感,在相處中重建彼此真實的力量。

作者蓋瑞・祖卡夫,是美國知名心靈導師及暢銷書作家,其著作總銷量高達六百萬冊,共被譯成三十二種語言。他在本書中,首度完整說明「靈性伴侶關係」的概念,並提出四個具體行動指南,及諸多步驟指引;其中,也分享了他與其靈性伴侶琳達.法蘭西絲之間的真實互動經驗,以便讀者了解靈性伴侶關係的內涵,並能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為什麼我們需要「靈性伴侶關係」?

在關係中,我們往往不自覺帶著許多恐懼:你害怕愛你的人不高興,你害怕你最需要的人不開心,你害怕對方將他的意志強加於你,你害怕你所擁有的被別人奪去。你害怕自己得到的太少,又在得到越多之後,越害怕失去。

傳統的伴侶關係,往往建立在兩個人對彼此內在恐懼的輪流安撫上,卻無法根除恐懼之因。而靈性伴侶關係,則教我們放下改變對方的企圖,放下用來操控對方的溝通技巧,只將焦點放在「自我的療癒」上:覺察自己一貫的「情緒化反應」,並有意識地選擇反其道而行,以慈愛的方式回應對方、看待自己。

◎什麼是「靈性伴侶關係」?

這是因應新人類意識而誕生,為了雙方共同的靈性成長而建立的平等關係。靈性伴侶的結合,不是為了相互取暖、相濡以沫,更不是為了同仇敵愾;相反地,純粹是為了鼓勵並支持彼此釋放恐懼,獲得心靈的平靜與真正的幸福。

建立靈性伴侶關係,有賴於三股動能:(1)承諾一起追求靈性成長;(2)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角色;(3)勇於說出最難啟齒的實話。

◎創造「靈性伴侶關係」的四個行動指南

1、承諾
・許下願心:永遠把自己的療癒排在第一優先。
・留意喉嚨部位、胸腔、太陽神經叢等能量中心的身體感覺,辨識自己的情緒。
・覺察自己的念頭:評斷、分析、比較,或是感激、欣賞、對生命敞開。
・覺察自己的意圖:怪罪對方、力爭對錯,或是合作、分享、一起創造。

2、勇氣
・為自己的情緒與經驗負完全責任,不怪罪他人。
・挑戰自己人格裡的恐懼面向,例如:在因為不安而不敢發言時,開口說話;或在因為不安而想要說話時,暫時閉嘴。
・當對方人格中的恐懼部分開始活躍時,分享你所注意到的事,並說出難以啟齒的實話。

3、慈悲
・將自己的念頭從恐懼轉為慈愛,從欣賞、感恩的角度看待自己與他人。
・當你與人保持「距離感」時,代表你人格裡的某個恐懼部分正在活躍。
・聽別人說話時要專注於當下,不要忙著盤算如何答話或評斷他人。

4、有意識的溝通與行動
・聆聽直覺的指引。
・說話或行動之前,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意圖(是出於愛,或出於恐懼)。
・依據自己人格裡最健康的部分,來說話與行動。
・放下對結果的執著,信任宇宙的安排。

◎將重要關係轉化為「靈性伴侶關係」

●親子關係

你可以遠離原生家庭,但是你無法遠離你人格裡的恐懼部分。你可以拒絕和家人說話,但是你人格裡的恐懼部分將會不斷和你說話。沒有一個家庭是毫無痛苦的,因為沒有任何家人的人格中沒有恐懼部分。親子關係是最能為你帶來靈性成長的契機。

●朋友關係

將朋友關係蛻變為靈性伴侶關係並不需要改變他人,需要的是改變自己。靈性伴侶之間也和朋友之間一樣,會彼此討論孩子、健康、工作、教育、時尚與家庭等等問題,但是會從不同的觀點來探討。他們會期待更認識自己和對方人格裡的恐懼部分,並對此付出慈愛。

●同事關係

同事關係的本質是既競爭又合作的。在職場中,有些人格中的恐懼部分會受到獎賞,例如:工作狂、完美主義;有些則會受到懲罰,例如:拖延、逃避退縮。那些一週五天挑戰你人格裡恐懼面向的人,就像是完美的鏡子,可以映照出你內在的深層恐懼,像是:我不夠好、我沒價值、沒有人會肯定我。

●伴侶關係

一般的婚姻或戀情關係,大多渴望在對方身上找到自認缺乏的特質,戀人們會說:「你讓我的生命變得完整。」事實上,那只是安慰自身無力感的手段。沒有任何戀情或個人可以完整你,可以無止盡地滿足你人格裡的恐懼部分。即使起初濃情蜜意,假以時日,憤怒、嫉妒、怨尤等等情緒,終會逐一浮現在看似理想的關係裡。

作者簡介

蓋瑞・祖卡夫(Gary Zukav)

一九四二年出生,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主修國際關係;於越戰期間,擔任美國特種兵綠扁帽軍官。年輕時曾長期飽受易怒、性成癮問題所苦,之後透過靈修自我療癒,轉而成為暢銷心靈書作家和知名靈性導師。

他是歐普拉談話性節目的常客,受邀參與其電視訪談多達三十次以上;著有《物理之舞》、《新靈魂觀》、《靈魂之心》等多本暢銷書,其中《物理之舞》曾於一九七九年榮獲「美國科學圖書大獎」(The American Book Award for Science),首開跨心靈與物理學之先河。

歷年來,其著作銷量高達六百萬冊,共被譯成三十二種語言,深受他教導惠澤的人不計其數。現與其靈性伴侶琳達.法蘭西絲(Linda Francis),定居於美國奧勒岡州。

【譯者簡介】

蔡孟璇

自由譯者,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加州州立大學語言學碩士,任職出版社編輯多年,曾獲兩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譯有:《告別娑婆3:愛不曾遺忘任何人》、《真正的靜心》、《覺醒之後》、《在生命的盛放處》、《釋放更自在的自己》、《靜心的療癒力量》、《空性之舞》、《心靈能量》等書。


前言
 彼此相伴、向內洞察的親密新體驗

人我關係的互動型態已然改變

新型態的關係是從人類的經驗形成的,它會取代其他所有型態的關係,這是一個好消息。過去的關係型態是為逐漸消亡的人類物種而設計的,而全新的人類物種正在誕生,我們就是其中一份子。這個新物種有它對關係的要求,有它自己的價值觀,也有它自己的目標。相較於那個正在消失的物種,它的潛能遠遠高出許多,對人類做出建設性貢獻的能力也遠遠超出許多。
有數百萬的人都是這個新物種的一份子,更有另外數百萬的人正在成為它的一份子。它的數量逐日增加,因為擁有這些新能力的嬰孩,每天都在誕生,而且有數百萬的人已開始覺察到他們自己內在的這些能力。你就是這些人之一,否則你不會受到這本書的吸引,否則「靈性」這個詞對你而言將只是個概念,或是一種宗教、一種信仰系統,你會以宗教、詩意或哲學的角度來看待靈性,或對它充滿了關於天堂或超昇至高層次經驗(或被貶入低層次經驗)的想像,你會在聖壇或壁爐架上放一座十字架、供奉佛像,或擺上克里希納(Krishna)的畫像、放一顆水晶或任何能為你帶來光明與靈感的圖像。你會持咒念經,唱誦聖歌,享受那些和你發現相同真理的同行道友們的陪伴,從中尋求慰藉。
新型態的人類關係會將「靈性」與「宗教」分開看待。靈性非關因襲傳統、遵守戒律、實踐教導或接受他人的權威,它也和建築物無關,和穿著方式、經典以及聖典無干,不過它的確是關乎理解並欣賞萬事萬物的神聖性,同時努力依此原則過生活。究竟而言,靈性非關對自己或他人的評斷,它關係的是在你自己內在發現,並從內在轉化那些導致痛苦經驗與毀滅性行為的內在因素,而且在你內在發現,並從內在培養那些促成喜悅經驗與建設性行為的內在因素。
新型態的關係、對靈性的全新理解、以及全新的人類物種這三件事,是一起誕生的,也是為彼此而設計的。靈性與宗教之間的區別對舊人類來說並不明顯,但是對數以百萬計的人而言,這兩者的區別正變得越來越顯而易見。儘管如此,仍有一些困惑存在,不僅僅是因為從舊人類到新人類的轉化仍在進行當中且尚未完成,也是因為有許多宗教虔誠人士同時也是靈性人士,或是相反的情況,許多靈性人士同時也是宗教虔誠人士。這是個很重要的過渡期,舊的逐漸凋零,新的逐漸成型,在數個世代的時間裡,這兩者將會重疊──舊人類的影響力及其價值觀會逐漸減弱,新人類及其大不相同的價值觀與目標則會逐漸增強。
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執著於舊人類型態及其目標不但完全無益,反而可能製造出痛苦的經驗與後果。每天早晨為了太陽的昇起而哀傷,或為了潮起潮落而苦惱,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啊!這麼做除了製造個人的不幸之外,有任何建設性可言嗎?人類歷史上除了人類起源以外的最重大事件正在發生,無論我們是接受或拒絕、歡迎或排斥、擁抱或抗拒,我們依然是其中的一份子。一種全新的人類關係互動型態是這整個發生的必要部分,因此,無論我們是接受或拒絕,歡迎或摒棄,都無法忽視它,否則後果堪慮。人我關係是人類努力追求的領域中,難度最高的一項,既然人類關係的本質已經起了變化,那些忽略這種變化的人,他們關係將會變得更加困難。

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絡

人們有各種不同的共同目標,因此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舊式關係。商業關係和戀愛關係不同,也和同儕之間的關係、鄰居之間的關係,以及親子關係大相徑庭。你和你的修理工人之間的關係,不同於你的醫生和他的辦公室經理之間的關係,不過那種關係與你和你的會計師或修理工人之間的關係較雷同。房東與房客有他們的關係,員工與同事和老闆有他們的關係,老師與學生也有他們的關係。
這些關係裡的個體,努力想要達成一個共同目標。這些關係讓關係裡的個體有機會完成一些單靠自己無法完成的目標,例如競選團隊、大企業、社區合作等等,都是這類關係的產物。有一些關係相當非個人化,以致其中個體之間的連結皆互不相干,例如指揮交通的警察和接受指揮的汽車駕駛人之間的關係。然而,所有的參與者皆共同創造了單獨一人無法完成的事,這是一種順暢的交流。有一些關係大多是非個人的,但是會有相互的欣賞感謝,例如你和店員之間的關係。在其他關係裡,個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更為重要,例如你和姻親之間的關係,儘管那些關係不一定非常親密或具有實質性。
要達成建立一個健康家庭或相互支持地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關係裡個人之間的連結上,因為若是那份連結喪失了,或流於表面化,就無法達成目標。董事會成員可能互看不順眼,這種事屢見不鮮;員工之間彼此競爭,這種情況也很普遍;政治盟友可能會彼此剝削,他們通常會這麼做,但儘管如此,他們依然能完成共同的目標。這些關係既困難重重又令人痛苦,但是卻能發揮功能。事實上,多數的關係都落入這個類別。有無數的婚姻和同居伴侶關係都是痛苦而煎熬的,然而,其中的個人依然維持著那樣的關係,因為它們能提供一種每個伴侶都害怕失去的安全感,至少是熟悉感,而這麼做能讓伴侶們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一個讓伴侶能專注於創造正面連結並完成共同目標的關係,是最富挑戰性的關係。
所有舊式關係的功能,姑且不論參與者之間的連結是微不足道或非常重要,都是為了操弄或控制環境(包括他人),以達成參與者的共同目標。換句話說,是為了改變外在世界,例如選出一位市長、籌組一項運動或創立一個事業等。這類型的關係能讓其中的夥伴一起購買一棟房子、生養孩子、建立家庭,讓彼此不再孤單,或滿足他們彼此在情感、心理、身體或性方面的需求等等。他們的共同目標永遠都是這份關係成立的理由。當目標達成,或當他們無法達成目標時,關係隨即面臨破裂。舉例而言,一個競選團隊關係會在對手贏得選舉之後結束,團隊成員即各奔東西;一個事業若失敗了,合作夥伴們會各奔前程,而若成功了,他們也可能會出售事業,各自發展。

因共同目標而聚攏的舊式關係,已成為一種妨礙

這個主題有無數的變化方式:婚姻裡的伴侶會在了解到配偶無法或不願意滿足自己在心理、身體、情感或性方面的需求時,訴請離婚。一個人若成為素食者,他可能彷彿「重生」一般,開始靜坐,或開始信仰另一種宗教,而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類似改變的人,他便不再追求或接受自己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任何一種讓人在信仰、外貌上出現變化,或產生不同價值觀、不同目標的轉變,都將終結一段舊式關係,因為關係底下作為基礎的共同目標已經不復存在了。無論那個共同目標是同質性所帶來的安全感,例如相同的膚色、信仰或語言,或是日益增加的市占率、一個新的公司監事會或一個快樂的家庭等等,它們都是關係成立的理由,也是讓關係維持凝聚力的黏膠。若缺乏了共同目標,關係便不再有意義,參與者彼此之間的吸引力將會消退,關係亦隨之瓦解,或是會有其他更相關的人前來取而代之。
無論目標為何,它都將決定誰的吸引力足以成為潛在的夥伴,誰又不能,以及誰是受歡迎的,誰是遭到排斥的。同質性是被接受的,多元性卻是遭排斥的。比方說,如果共同的目標被接受了,那麼那些無法在言行舉止、穿著打扮或信仰上符合該關係要求的人,就沒有資格成為會員;想要一個未來能養家的伴侶的人,就不會考慮某個失業或拒絕工作的人;一個戲劇導演不會考慮聘用一個不會演戲的人;一個需要行銷總監的企業老闆,也不會考慮一個缺乏這方面能力或資質的人,依此類推。
共同的目標決定了關係裡的參與者是誰,而那些參與者都是可取代的。一位木匠可以被另一位取代,一位競選總監可以由另一位取代,一位義工也可以由另一位取代,而且正如許多人已經發現的,配偶也是可以被另一位取代的。
這類型的關係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因為它們隨處可見,我們也不斷在親身體驗著這樣的關係。它們對逐漸消亡的人類物種有其用處,但是現在,它們再也無法給予我們支持了,因為新物種有著與舊物種截然不同的知覺與價值觀。隨著越來越多人體驗到新人類物種的新知覺與新價值觀,我們也開始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看待這個世界與我們生命的意義。我們與他人在一起的理由改變了,因此,我們彼此之間所創造的關係型態也隨之轉變。舊式關係是我們物種用來求生存、擴張一己勢力至整個地球的一種手段,但是它們已經妨礙了我們的靈性成長。

邁向靈性成長的旅程

這相當重要,因為我們當前正在藉著靈性成長而進化。靈性成長之於我們,猶如太陽之於植物,是絕對必要的。我們要尋找的夥伴是能讓我們獲得靈性成長的人,而不是讓我們完成共同目標的人。求生存已經不是我們唯一的目標,對我們也已經不再足夠了。我們渴望更多東西,而在我們努力尋求滿足的同時,我們也重新定義了靈性、關係以及進化這些事。
舊人類、由求生存獲得進化、為改變環境而設計的關係型態,以及宗教等,都是由同一本質的結構所組成。它們一起孕育而成,也正一起被另一種本質的結構所取代,這種新結構將構成新人類、由靈性成長獲得進化、為靈性成長而設計的關係型態,以及靈性。舊式結構正在瓦解,新式結構的輪廓則已經漸漸清晰、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見。
靈性關乎的是靈魂,它要求你必須與人類經驗中最高貴的驅策力產生共鳴,例如和諧、合作、分享、對生命懷抱敬意等。這個目標卻無法由一個人,甚或一群他人為另一個人實現,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靈性成長負起完全的責任。靈性是一趟邁向自我覺察與自我負責的旅程。舊式關係讓參與者的注意力焦點轉向外在環境與人,進而改變它們,以此幫助了舊人類生存下來。新式關係則讓我們將注意力焦點轉向內在那些造成痛苦經驗與破壞性行為的內在原因,進而改變這些因素,也轉向內在那些造成我們幸福經驗與建設性行為的內在源頭,進而培養這些因素。
尋求靈性成長的舊人類,會透過避居寺院道場來跳脫外在環境與人事物的干擾,遁入隱居生活。在小密室或山洞裡隻身一人的靜修者,儼然成為追求靈性成長的最著名象徵,他們追求的是超越五官感覺的限制、超越文化習俗的束縛,進入生命中一種不受恐懼所纏擾的自由境界。然而,隨著新人類的誕生,遺世獨立反而造成反效果,因為它會阻礙我們靈性發展所必要的互動。過去只有寥寥無幾的人對靈性成長感興趣,而且每一份關係都是圍繞著共同目標而形成的;如今卻有數百萬的人都深受和諧、合作、分享、對生命懷抱敬意等概念所吸引。在幾個世代之內,所有的人類都將努力追求靈性成長。我們已經創造出與舊型態十分不同的關係了,它們的目的是支持我們的靈性發展。
人我關係對舊人類物種的進化是不可或缺的,對我們的進化亦同樣不能缺少,只是其中的理由有著顯著的差異。關係能幫助舊物種生存下來,幫助我們在靈性上成長,但是隨著新物種的知覺與價值觀在數百萬人身上出現,舊式關係也隨之越來越無法滿足我們了,我們對自我探索、自我覺察與如何自主,越來越感興趣。自我實現、內在的滿足、意義、目的、愛,以及為生命做出貢獻的喜悅,變成了比職業生涯、生活方式與金錢更重要的優先選項。
我們發覺,為了自己的痛苦經驗而怪罪他人的這種作法,越來越令人不滿(無論我們多想這麼做)。與其這樣,不如往自己內在找出造成痛苦經驗的原因,並且著手改變。對於我們所做的事、所說的話及其理由,我們開始認知到情緒與意圖的重要性。我們在尋找一己的選擇與經驗之間的關聯,以此改變自己的選擇,進而改變我們的經驗。我們努力成為我們想要他人成為的那種人,而不是努力去改變他人;同時,我們也正逐漸改變自己在家庭、工作與玩樂上的關係,將它們轉變為新的型態。
關係正以令人驚訝的方式出現在每一個地方。這種在關係之功能、本質與經驗上的轉變,規模巨大無比,而它背後的原因甚至更加強大。

 

目次

目錄

【自序】一種新的可能性正在發生
【前言】彼此相伴、向內洞察的親密新體驗

Part 1. 為什麼我們需要「靈性伴侶關係」?

第1章 新人類意識:地球學校的一門嶄新課程
第2章 靈魂視野:愛的三個宇宙法則
第3章 無盡的痛苦:你誤解了什麼是愛
第4章 蝴蝶效應:你的意圖決定你的體驗
第5章 情緒囚籠:從覺察你的情緒反應開始解套
第6章 無意識模式:導致破壞性結果的互動慣性 
第7章 幸福的障礙:你人格裡的恐懼面向
第8章 真實的力量:放下對外在事物的操控

Part 2. 什麼是「靈性伴侶關係」?

第9章 非典型友誼:鼓勵你檢視人格裡的恐懼面向
第10章 非典型伴侶:支持你療癒人格裡的恐懼面向
第11章 平等心:不優越也不自卑的互動原則
第12章 靈性伴侶關係動能一:一起追求靈性成長
第13章 靈性伴侶關係動能二:有意識地選擇角色
第14章 靈性伴侶關係動能三:說出最難啟齒的話
第15章 體驗真實無偽的親密感 

Part 3. 如何創造「靈性伴侶關係」?

第16章 靈性伴侶關係指南:開啟真實力量的四把鑰匙
第17章 靈性伴侶關係指南(一):承諾
第18章 承諾實作:自我療癒永遠是第一優先 
第19章 靈性伴侶關係指南(二):勇氣
第20章 勇氣實作:去說或去做最困難的事 
第21章 靈性伴侶關係指南(三):慈悲 
第22章 慈悲實作:消弭你與對方的距離感
第23章 靈性伴侶關係指南(四):有意識的溝通與行動
第24章 有意識的溝通與行動實作:聆聽直覺的指引
第25章 透過練習,讓關係不斷進化
第26章 實作範例(一):對談的步驟與問句
第27章 實作案例(二):如何應對對方人格裡的恐懼面向

Part 4. 誰是建立「靈性伴侶關係」的對象?

第28章 家人:家庭是你在地球學校的「固定教室」
第29章 朋友:只給你安慰劑,或真心為你好?
第30章 同事:一週五天挑戰你人格裡的恐懼面向
第31章 伴侶:激發你最大靈性成長潛能的人

【後記】蛻變的時刻,你可以重新選擇

【附錄】蓋瑞.祖卡夫「新靈魂觀學院」相關資訊

【靈魂療癒摘要索引】

摘要1:為什麼我們需要「靈性伴侶關係」?
摘要2:什麼是「靈性伴侶關係」的內涵?
摘要3:「靈性伴侶關係」能帶來什麼助益?
摘要4:「靈性伴侶關係」如何減少恐懼,培養慈悲?
摘要5:如何將「靈性伴侶關係指南」付諸行動?
摘要6:什麼是運用「靈性伴侶關係指南」的最佳作法?
摘要7:誰是發展「靈性伴侶關係」的重要夥伴? 

書摘/試閱

PART1 為什麼我們需要「靈性伴侶關係」?
第3章 無盡的痛苦:你誤解了什麼是愛

認清「愛」與「需要」的不同

「愛」是所有字彙裡面,一個受到最多誤解與濫用的字。愛,現在是我們進化的引擎,但是它的運作方式卻令人意外而苦惱。多官人類的進化需要學習去愛,探索愛的每一個面向,並且享受愛的每一種可能性。因此,我們現在唯一能進化的方式其實是簡單明瞭的:去發現、體驗,然後療癒我們身上不懂愛的那一部分,然後再發現、體驗、培養懂得愛的那一部分。
「無條件的愛」是一種累贅的描述,好比在說「濕的水」。愛是包含,條件則是排除。無論痛苦或喜悅,成功或失敗,健康或疾病,年輕或衰老,愛只是如其所是。愛不可能失望,因為它沒有任何期待。愛、宇宙、意識和光皆然。宇宙是萬事萬物──星星與浩瀚的太空、身體裡的細胞、街邊的人行道、種子、土壤、我們所有人,以及更多、更多的事物。萬事萬物都是一種生命、意識、光和愛的形式,因此不可能不被愛,也不可能沒有歸屬──萬事萬物絕不可能不是那光的、愛的、意識的宇宙之一部分。然而,每個人內在最深沉的痛苦仍是需要被愛、覺得不被愛、渴望去愛、覺得無法去愛,以及想要有所歸屬並覺得有價值。
學習去愛能帶給你無盡的慈悲,讓你能親密接觸到自己人格中不懂愛的部分、不想愛的部分與不在乎愛的部分,這些都是有待療癒的範疇。它們會想要報復、評斷、批評、指責等等,而愛會寬恕並且接受一切,不管是仁慈或殘酷、自私或無私、有愛或無愛的人,皆一視同仁。
「無條件的愛」會將需要與愛混為一談。「愛」本身就是至福,不要求任何事情;「需要」卻是痛苦而有條件的,而且永遠要求更多。比方說,你買了一部自己渴望已久的新車(或新房子、新西裝、新腳踏車),你對那部車的需求(痛苦的)就被你要保護它的需求(痛苦的)取代了。當你終於創造出一段關係,能為自己帶來你夢寐以求的安全感、性生活或家庭,你害怕找不到這段關係的恐懼(痛苦的),將會被害怕失去這段關係的恐懼所取代(痛苦的)。這些都不是愛的體驗,而是需要的體驗。對那些有需要的人而言,他們可能會看起來或感覺起來像是愛,但是執著的體驗總是揭露出其他東西,執著的體驗就是有所需要的體驗。
所謂「不求回報的愛」,是偽裝後的不求回報的需要──一個在寂寞裡日益萎靡、或在絕望中載浮載沉的人,空想著要透過另一個人而獲得滿足。痛苦的經驗不是愛,無論它表面上和愛多麼相像。舉個例子來說,我的一位朋友養了一隻小狗,從牠還是幼犬的時候就開始養牠。他每天晚上都期待見到小狗,在週末跟牠玩。那隻狗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有一天下午,牠跑走了,朋友大聲呼叫牠、吹著口哨,四處尋找牠。親朋好友都前來協助,就在眾人的口哨與呼叫聲之間,小狗突然出現了,而且就和以前一樣無憂無慮。我朋友連忙跑過去,氣得臉部扭曲。那隻狗流露出瑟縮的模樣,因為太害怕而不敢再往前跑。我朋友將牠舉起,在空中用力搖晃,把牠嚇得魂飛魄散,哀嚎了一下。朋友暴怒地對那隻驚魂未定的狗兒大聲斥責,要牠下次別再亂跑。當他的家人趕過來,想要他冷靜一點的時候,他大聲吼道:「那是我的狗,他媽的!」
後來,他不好意思卻沒有悔意地解釋道:「我愛那隻狗,就和愛我的任何一位家人一樣,所以牠跑走的時候,我才會那麼生氣。我必須讓牠知道,下次不要再這麼做了。」他將需要誤以為是愛了。他人格裡的一部分愛那隻狗,但另一部分是需要那隻狗,而且非常害怕失去牠,而那一部分就在狗兒跑掉的時候凸顯出來。
需要會要求投資要有回報,無論投資的是時間、金錢或「愛」都一樣。狗兒無法提供我朋友人格裡的恐懼部分所期待的回報。朋友雖沒有想到投資或回報的問題,但是他沒有覺察到的自己人格裡的恐懼部分卻做如是想,以致會在狗兒走失的時候勃然大怒。在他的暴怒底下,是害怕失去重要事物的恐懼。他以為那是他的狗,其實不然。那是他的狗兒為他帶來的東西(至少暫時是如此),也就是一種被愛、值得愛、有所歸屬,屬於生命一部分的感受。

無力感所帶來的痛苦

這種對自我價值的追尋,永遠都會帶來絕望,因為想要被愛卻感覺不值得愛、想要愛卻覺得無法去愛、需要有所歸屬卻覺得被排除在外的痛苦,是令人難以承受的。這就是「無力感之苦」,這種痛苦深深埋藏於人類經驗的核心。無力感是一種感到本質上有所缺陷、天生醜陋、沒有價值的體驗,那是害怕他人若看見你真正的模樣就不想和你在一起的恐懼,那是一種自我憎恨。事實上,那是一種不配獲得生命的體驗。沒有什麼比它更折磨人了。
即使你認不出無力感之苦,你或許仍會意外地在自己身上發現它。如果你檢視自己經驗的底下,特別是當你感到氣憤、嫉妒、仇視,或沉浸在其他令你如此熟悉而讓你認為它們「就是我真正模樣」的痛苦情緒時,你將會發現深層的痛苦體驗。這每一種體驗都能為你提供關於自己的實用資訊,而最底層永遠都是無力感之苦。舉例來說,在我朋友因愛犬走失而受苦的情緒底下,是他對那隻狗的需要,再往下一層是他對控制那隻狗的需要,再更往下一層則是他想要世界如他所願的需要(狗兒無視於此)。每一層都能短暫地粉飾無力感帶來的痛苦。
當世界不如我們所願時,我們總是能切身感受到無力感之苦,例如配偶離開、孩子過世、丟掉工作或覺得遭到背叛。為了掩飾痛苦,我們出現生氣、嫉妒、想要報仇、沮喪、退縮等各種情緒,卻不會從無力感或痛苦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我們反而大發脾氣,怪罪自己的境遇(就像我朋友勃然大怒,怪罪他的狗一樣),出現退縮情緒、淚眼汪汪、伺機報復,或大吃大喝、埋頭工作、看色情刊物或影片、濫用藥物、喝酒、賭博等等。我們總是將境遇(包括人)視為痛苦經驗與毀滅性行為的肇因。我們所見的一切都是外在境遇,而我們完全受到它們的支配。
對無力感之苦的逃避不斷主導著我們的知覺、意圖與行動。我們利用一些人事物讓自己覺得有用、有價值,是完整的、完成的,例如利用配偶、孩子或工作等。無論你利用的是什麼,它都對你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至關重要。有些人利用的是名聲,有些人利用財富,有些人利用教育,還有人利用的是聰明才智、幽默感、房子或政治見解等。當你利用了任何事來影響、操弄或控制他人,目的是讓自己獲得安全感或價值感,你就是在逃避無力感之苦。
若說人類這個族群就是缺乏安全感的,這是在說一件擺明的事實。我們對無力感之苦作何反應,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多官知覺出現之前與之後(現在)的人類進化程度的差別。五官人會藉由控制與操弄包括人在內的環境,來避免無力感的痛苦,例如當一個孩子過世,他們會再生一個孩子;事業失敗了,他們會再創立一個事業;一份關係瓦解了,他們會再找一個夥伴。他們選擇衣服、車子、房子等,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起來更具吸引力、更有能力或更性感。他們會為自己的長處、聰明才智、美貌、教育、財富、名聲、家庭、甚或滑雪板等感到驕傲,任何讓他們覺得有價值而且安全的東西,都能讓他們感到自豪不已。他們會強勢主導、取悅、反叛、血拼購物、大吃大喝、抽菸、喝酒,或做更多事以達到操弄和控制的目的,好讓自己覺得有價值、覺得安全。我們當中最富有的人和最貧窮的人,都同樣會受到無力感之苦的折磨,而所有人都透過努力操弄並控制環境來逃避它。這就是「追求外在力量」。

每個人都想藉由操控來獲得安全感

試圖維持外在力量的存在,就好比試圖將水儲存在一個紙袋裡。外在力量可能獲得、也可能失去,可能繼承得來、也可能遭到竊取,可能掙得、也可能被毀滅。舉例而言,一場選戰可能打了勝仗(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也可能打了敗仗(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股票的投資組合淨值增加(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或淨值減少(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強壯的身體(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變得衰弱(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反應敏捷的頭腦(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退化了(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一種風格退流行(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另一種變得更受歡迎(較多操控與控制的能力)等等。
包括個人與集體的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追逐外在權力的編年史,無論它寫得壯闊或渺小,都是一樣的故事,亦即在有能力操弄與控制時感到安全舒適,在缺乏這種能力時感到危險而沮喪,並會投入獲得這種能力的競爭行列。對外在力量的追求並不限於年輕人或老年人、富人或窮人、都市人或鄉下人、受過教育的人或文盲,它是全體人類一致追求的,因為需要歸屬感、需要感覺安全、感覺被愛與感覺有價值是全體人類共通的特質。一旦你認出外在力量是什麼,就處處都會看見它的存在。每一個文化、宗教與國家都在追求它,企業、城市與社區也在追求它,手足之間、配偶之間與父母之間彼此爭吵的理由和大企業之間鬥爭的理由是一樣的,他們都想要控制彼此。
死亡是外在力量的終極失敗,因此也是最令人害怕的五官經驗。對外在力量的追尋是個沒有結局的故事,是人類經驗裡的黑洞,也是無止盡缺乏安全感的一種無止盡表現。
過去沒有人注意到或探索過外在力量的本質或起源,因為在多官人興起之前,人們對力量並無其他的理解方式。外在力量曾讓五官人得以生存下來,而現在,追求它卻只會製造暴力與毀滅,這是個巨大的改變。曾經是良藥的東西,現在已經變成毒藥了。
五官人類的發展潛能是一個不再有物質需要的世界,亦即一個人人都有遮風避雨的住所、都有衣服穿、都能溫飽、都健康的世界。這個潛能並未獲得實現,也已經沒有時間來實現它了。五官人類的階段已經來到了終點,它原本能創造出一個物質天堂,但是卻未能做到。除了他們所達成的建設性成就之外,他們也製造出生態浩劫、恐怖武器、種姓制度、種族滅絕,以及全球性的剝削。如果五官人類曾帶著敬意追求外在力量,它的短暫歷史與它和地球的關係可能會大不相同。
我在與北美原住民青年舉辦的第一次活動裡,遇見了一位深深感動我的長者。我從未見過一個人身上竟能如此天衣無縫地融合了輕盈、踏實、幽默、智慧、慈悲與清明等特質。他和年輕人一樣靈敏,卻是個已見識過七十個寒暑的長者。他是印第安人與牛仔的綜合體──一個戴著斯泰森(Stetson)牛仔帽和一條馬術分牛比賽(Cutting Horse Champion)冠軍皮帶的酋長。在活動結束之前,他收養我作為他的侄子,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直到他在十年後過世。我非常珍惜他、他的家人,以及我們這段關係。有一次他告訴我:「小水牛總是置身牛群中間,因為那裡最安全。老水牛會在牛群外圍移動,牠們將自己獻給牠們的兄弟,也就是狼群。」他停頓了一會兒接著又說:「侄兒啊,我就要像那些老水牛一樣了。現在,我的生命完全是獻給人們了。」他的意思是指所有的人。
原住民智慧帶著敬意向外在力量致意,但是對外在力量缺乏敬意的追求,已經毀滅了大部分的原住民文化。耶穌基督教導他的門徒要愛他人勝過自己的生命,但是對外在力量缺乏敬意的追求,已經將祂的教誨扭曲為一個幻想似的目標。這個故事不但漫長而且不斷重複。對外在力量缺乏敬意的追求,將人類經驗變成野蠻的暴行。有數百萬人但願自己不曾出生,還有數百萬人希望自己死去。無論是帶著敬意或毫無敬意的追求,外在力量的效用已經結束了,一如五官人類的歷史已經走到了終點。
多官人類的時代已經揭開序幕。多官人能看見五官人看不見的東西,能看見對外在力量的每一次追求,都是在試圖逃離無力感之苦。面對無力感帶來的痛苦,他們能以不同方式來應對,因為他們能看見另一種不同的力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