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00 元優惠價
:90 折 270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德國銷售百萬冊的育兒寶典,2015年全新改版推出!
★ 專業性強:由德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與小兒科醫師合力撰寫,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堪稱德國育兒寶典。
★ 容易吸收:語言簡單鮮明,每章均有言簡意賅的重點整理,科學研究觀念易於理解,行動策略清楚明晰。
★ 實用性高:內婦幼兒睡眠紀錄表範例,透過實際案例解析,協助不同階段的孩子好好睡、規律睡,幫助父母擬訂具體可行的寶寶睡眠學習計畫。
★全系列包括「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解決所有父母必定會面對的教養問題!
孩子睡不好,一個晚上我得要起床應付他好幾次,把我累壞了,怎麼辦?
孩子的睡覺時間到了,卻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怎麼辦?
孩子一定要和我們擠一張大床睡,把他抱到小床上他就大哭大鬧,怎麼辦?
孩子半夜醒來就不肯睡,不是要我抱抱就是吵著要喝奶,怎麼辦?
孩子常常睡到一半就做惡夢,有時候還會在夢裡大哭大叫,怎麼辦?
睡覺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對許多嬰幼兒和他們的父母而言,「好好睡覺」幾乎是「運氣好」的同義詞。如何讓孩子睡得飽、睡得好,是許多父母最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
本書兩位作者分別是資深行為治療師以及小兒專科醫師,他們根據在兒童睡眠治療與輔導上累積多年的專業經驗,清楚分析了孩童的睡眠模式和睡眠問題,並提出有效的睡眠學習計畫與其他輔助方案供父母學習參考。在愛與關懷支持下,透過本書,每個孩子都可以經由學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好好睡覺!
專業推薦 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教師培育科主任 陳昭惠醫師
知名親職部落客推薦 小雨麻、Ashley、水瓶面面、彭菊仙
★ 專業性強:由德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與小兒科醫師合力撰寫,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堪稱德國育兒寶典。
★ 容易吸收:語言簡單鮮明,每章均有言簡意賅的重點整理,科學研究觀念易於理解,行動策略清楚明晰。
★ 實用性高:內婦幼兒睡眠紀錄表範例,透過實際案例解析,協助不同階段的孩子好好睡、規律睡,幫助父母擬訂具體可行的寶寶睡眠學習計畫。
★全系列包括「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解決所有父母必定會面對的教養問題!
孩子睡不好,一個晚上我得要起床應付他好幾次,把我累壞了,怎麼辦?
孩子的睡覺時間到了,卻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怎麼辦?
孩子一定要和我們擠一張大床睡,把他抱到小床上他就大哭大鬧,怎麼辦?
孩子半夜醒來就不肯睡,不是要我抱抱就是吵著要喝奶,怎麼辦?
孩子常常睡到一半就做惡夢,有時候還會在夢裡大哭大叫,怎麼辦?
睡覺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對許多嬰幼兒和他們的父母而言,「好好睡覺」幾乎是「運氣好」的同義詞。如何讓孩子睡得飽、睡得好,是許多父母最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
本書兩位作者分別是資深行為治療師以及小兒專科醫師,他們根據在兒童睡眠治療與輔導上累積多年的專業經驗,清楚分析了孩童的睡眠模式和睡眠問題,並提出有效的睡眠學習計畫與其他輔助方案供父母學習參考。在愛與關懷支持下,透過本書,每個孩子都可以經由學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好好睡覺!
專業推薦 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教師培育科主任 陳昭惠醫師
知名親職部落客推薦 小雨麻、Ashley、水瓶面面、彭菊仙
作者簡介
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 Kast-Zahn)
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諮商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甚豐。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看診經驗中,歸納了深入淺出的教養指南,寫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並與小兒科醫師哈特穆.摩根洛特合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本本暢銷,堪稱德國育兒聖經。
哈特穆.摩根洛特(Hartmut Morgenroth)
小兒科醫師,曾在印度與坦尚尼亞行醫、於多所兒童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亦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九八年自行開業,每天在診所都會遇到父母詢問該如何引導孩子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二十五年來,他診治了許多有睡眠與飲食問題的兒童,並將豐富的諮詢經驗集結在本書之中,與父母分享。
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諮商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甚豐。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看診經驗中,歸納了深入淺出的教養指南,寫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並與小兒科醫師哈特穆.摩根洛特合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本本暢銷,堪稱德國育兒聖經。
哈特穆.摩根洛特(Hartmut Morgenroth)
小兒科醫師,曾在印度與坦尚尼亞行醫、於多所兒童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亦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九八年自行開業,每天在診所都會遇到父母詢問該如何引導孩子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二十五年來,他診治了許多有睡眠與飲食問題的兒童,並將豐富的諮詢經驗集結在本書之中,與父母分享。
目次
作者的話
中文版推薦
人氣部落客推薦
1 睡覺真美妙
我的孩子不肯睡
小兒科門診經驗
「救命啊,我不行了!」
故事的開始:我的親身經驗
令人驚訝的知識
睡不好的小孩vs.倍受壓力的父母
睡眠狀態研究
重點整理
孩童睡眠知多少?
你的孩子睡多久?
寶寶的睡眠時間
缺乏疲勞
太早上床
睡眠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深睡期和作夢期
嬰兒睡眠型態的改變
睡眠模式:入睡、甦醒、繼續睡
睡醒就哭
為什麼孩子半夜常會醒來哭鬧?
重點整理
2 讓你的孩子成為「好睡寶寶」
出生後的前六個月
寶寶怎麼睡才安全?
睡眠時間與入睡習慣
換尿布和哺乳
找到規律性週期
「愛哭寶寶」
搞定你的「愛哭寶寶」
寶寶自己入睡的成功關鍵
重點整理
從六個月到學齡前
睡前儀式
良好的習慣
唸故事和講話
讓改變更容易
在爸媽的床上睡?
優點與缺點
該固定睡眠時間了
固定時間就寢有助入睡
有益的規律性
重點整理
3 如何幫助寶寶好好睡覺
養成孩子規律的睡眠時間
我的孩子太早醒
孩子早起,父母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太晚睡
如何幫助孩子早點上床睡覺?
我的孩子半夜很清醒
夜晚是用來睡覺的
重點整理
讓孩子學會一覺到天亮
不良的入睡習慣
奶嘴的幫助
在爸媽懷裡
身體接觸
母奶與奶瓶
其他的助睡方式
改變入睡習慣
任由他哭?
睡眠學習計畫
計畫的適度調整
利用睡眠紀錄監測成效
替寶寶做睡眠紀錄
可能的問題
更多的建議
幫寶寶戒宵夜
一些案例
我的孩子不睡自己的床
在門口安置柵欄
回自己床上去
設定界限:「暫停」
獨創的解決之道
疑慮與省思
疑慮與利益間的衡量
睡眠學習計畫FAQ
重點整理
4 特殊的睡眠干擾問題
「夜晚不是我的朋友」: 夢遊、夜驚、做惡夢
夢遊和夜驚症:深睡期中斷的半甦醒狀態
夢遊
夜驚
恐懼夜晚和惡夢
害怕上床睡覺
惡夢
是惡夢,還是夜驚症?
重點整理
特殊問題協助
撞頭與搖頭晃腦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特徵
疼痛
智能障礙兒童
藥物
重點整理
附錄
問卷總整理
我的睡眠紀錄表
床邊小故事
迴響
附錄:作者獨家專訪
中文版推薦
人氣部落客推薦
1 睡覺真美妙
我的孩子不肯睡
小兒科門診經驗
「救命啊,我不行了!」
故事的開始:我的親身經驗
令人驚訝的知識
睡不好的小孩vs.倍受壓力的父母
睡眠狀態研究
重點整理
孩童睡眠知多少?
你的孩子睡多久?
寶寶的睡眠時間
缺乏疲勞
太早上床
睡眠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深睡期和作夢期
嬰兒睡眠型態的改變
睡眠模式:入睡、甦醒、繼續睡
睡醒就哭
為什麼孩子半夜常會醒來哭鬧?
重點整理
2 讓你的孩子成為「好睡寶寶」
出生後的前六個月
寶寶怎麼睡才安全?
睡眠時間與入睡習慣
換尿布和哺乳
找到規律性週期
「愛哭寶寶」
搞定你的「愛哭寶寶」
寶寶自己入睡的成功關鍵
重點整理
從六個月到學齡前
睡前儀式
良好的習慣
唸故事和講話
讓改變更容易
在爸媽的床上睡?
優點與缺點
該固定睡眠時間了
固定時間就寢有助入睡
有益的規律性
重點整理
3 如何幫助寶寶好好睡覺
養成孩子規律的睡眠時間
我的孩子太早醒
孩子早起,父母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太晚睡
如何幫助孩子早點上床睡覺?
我的孩子半夜很清醒
夜晚是用來睡覺的
重點整理
讓孩子學會一覺到天亮
不良的入睡習慣
奶嘴的幫助
在爸媽懷裡
身體接觸
母奶與奶瓶
其他的助睡方式
改變入睡習慣
任由他哭?
睡眠學習計畫
計畫的適度調整
利用睡眠紀錄監測成效
替寶寶做睡眠紀錄
可能的問題
更多的建議
幫寶寶戒宵夜
一些案例
我的孩子不睡自己的床
在門口安置柵欄
回自己床上去
設定界限:「暫停」
獨創的解決之道
疑慮與省思
疑慮與利益間的衡量
睡眠學習計畫FAQ
重點整理
4 特殊的睡眠干擾問題
「夜晚不是我的朋友」: 夢遊、夜驚、做惡夢
夢遊和夜驚症:深睡期中斷的半甦醒狀態
夢遊
夜驚
恐懼夜晚和惡夢
害怕上床睡覺
惡夢
是惡夢,還是夜驚症?
重點整理
特殊問題協助
撞頭與搖頭晃腦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特徵
疼痛
智能障礙兒童
藥物
重點整理
附錄
問卷總整理
我的睡眠紀錄表
床邊小故事
迴響
附錄:作者獨家專訪
書摘/試閱
【好評再版 獨家越洋作者專訪】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是德國二十年不敗的育兒指南經典,作者安妮特‧卡斯特尚繼此書之後又出版《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三好系列】至今已經翻譯成數十國語言,幫助了全世界無助的父母。
身為行為治療心理師的她,從三名子女身上學會:如何做一位相信孩子、不過度恐懼的母親。她曾為迎合七個月大女兒每晚七次的夜間喝奶需求,而讓孩子睡不好、自己也幾乎崩潰,直到學會調整彼此的需求後,情況才逐漸改善。在德國哈廷根(Ratingen)優雅安靜的家中,她接受了《親子天下》的專訪:
Q:《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這本書在德國是二十年不敗經典之作,初版在一九九五年,可否談一下當時的出版緣由?
我是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一九九五年我已經有自己的小診所。我家老三在七個月大時睡得很不好,我一晚得起來餵奶七次,清晨四點以後她就黏在我胸前沒好好睡了,白天她常在嬰車裡睡著,但時間也很短,我幾乎崩潰;老大、老二也有睡覺問題,但沒這麼嚴重。
當媽媽後,我大概有五年不能一覺睡到天亮。我的朋友哈特穆.摩根洛特是小兒科醫生,用一整套睡眠計畫教我如何調整,大概花了兩、三個禮拜,讓老三戒掉半夜喝奶的習慣,她反而多睡了三小時,尤其白天,她一放在床上就睡著了,完全不需要大哭吵著要喝母奶。
當年女兒不能好好睡覺,是我造成的。因為她晚上一哭,我就餵她母奶。我從女兒身上學到,必須將餵母奶和睡覺這兩件事分開:先餵奶、換尿布、親親、然後放上床睡覺;如果她哭,我就在旁邊安慰她,讓她慢慢學會自己入睡。這個成功經驗,我也分享在書中。
Q:你後來陸續寫了《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與《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也是起因於你在診所看到父母的無助之處嗎?
後來我們又出版了《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也很成功。二○○五年後,這三本書改由GU出版社(編按:GU為德國最大的實用書出版社)出版,一直合作至今。
九〇年代末,很多被子女搞得不知所措的父母來找我。德國那時有許多書籍談教育理論、孩童心理,但卻沒告訴父母可以立即採用的實際做法。《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首先指出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可能犯的錯誤,然後告訴父母如何一步一步設定行為界限、如何和孩子說話他會聽,以及萬一行不通時,如何和孩子討論。
吃飯問題也是從小兒科醫生那邊收集來的,大多數父母會跟醫生說:「我孩子什麼都不吃、吃太少。」他們因為太擔心,會拿著食物追著孩子跑、要孩子吃下去,這對全家都是一種災難性的壓力。
所以我們建議,父母決定用餐的時間和提供的食物──幾點吃三餐、或兩次點心?擺上桌的是有營養的蔬菜、魚、肉,還是巧克力、甜點?因此,父母需要知道哪些食物有營養、有益健康,但是由孩子自己來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把碗裡的東西吃光」是錯誤的想法與做法,因為這會引發後續很多問題,這做法早已被科學家證實無效。
Q:在近年的看診、諮詢經驗中,您覺得新一代德國父母對於寶寶在吃飯、睡覺、規矩等議題上,與上一代相較,最大的困擾與不同是什麼?
除了睡覺問題以外,我發現很多年輕父母不敢也不捨讓孩子生氣、哭鬧。當孩子不被允許做什麼時會不開心,孩子有權利生氣,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有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哭鬧、生氣,因為彷彿那代表自己不是好父母。於是父母就給孩子要的一切,只要他不吼不叫就好,我稱之為「氣急敗壞的放棄與妥協」。這會啟動後續更多問題,因為孩子會學到:只要我吵鬧,就可以得到我所要的。
更糟糕的是,那些總是用吵鬧為所欲為的孩子,根本無法建立自信,進了小學得長時間坐在教室裡聽老師的話、配合團體生活,這些孩子也許會說,這麼無聊,我才不要去這種笨蛋學校,若媽媽又妥協,就真的沒完沒了。
講到吃飯禮儀,在德國還有一種聲音:讓孩子做孩子。所以小孩要做什麼都 可以,例如在餐廳裡喧鬧、吵到別的客人等。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教養的界限, 孩子也必須學習,怎樣的行為會干擾別人。
Q:若孩子決定就等點心,而不吃正餐呢?
沒關係啊,幾次之後他就會餓了。父母當然不能因此就給很多點心,孩子點心吃飽了,當然正餐就吃不下了。而且父母有權決定點心要給水果、優格、兩片餅乾,還是一顆巧克力。所以,父母還是有某種程度的控制權。
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一兩天內就調整過來,正常吃飯了。當然也有很極端的例子,例如有的孩子完全拒絕吃午飯,那媽媽就要隨時準備麵包等代替主食。我有一個十一歲的小病人,他只吃小麵包、香蕉和蘋果,很偏食也不吃熱食,但他很健康,運動量也足夠。孩子有時比我們想的還要結實,小兒科醫師會看得出來孩子是否缺乏營養,但大部分孩子都沒有問題。
關於吃飯,我認為較嚴重的問題反而是過分擔心的母親。當她們擔心到拿食物追著孩子跑、逼迫他吃下去時,才真的變成問題。我看過一位媽媽,因為擔心孩子吃不夠,隨時在包包裡帶著麵包屑,只要女兒一不注意,她就把麵包屑塞進她嘴巴。這樣,孩子怎麼會對吃麵包有興趣呢?
Q:對你來說,理想的父母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不過於擔心、恐懼,把生育子女看成一件平常的事。當然,有了孩子,大人的生活會有很大改變,但真的不需要把孩子當成你世界的全部或唯一重心。當我們學會帶著孩子,卻依然能好好過自己的人生時,生養子女才會變得真正有趣、開心。我兒子今年三十一歲,兩個女兒分別二十九、二十五歲,我現在覺得不只養小小孩好玩,孩子長大成人了更有趣。
再舉個吃飯的例子:有些孩子很偏食,認真的媽媽就會專門做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但她自己卻不吃,就看著孩子吃,看他吃多少,這對孩子來說是多大的壓力!媽媽期待孩子喜歡,若孩子不吃或吃不多,媽媽是否覺得失望?正因為父母把養兒育女看得太複雜,德國的生育率也高不起來。〈撰文、攝影=賓靜蓀〉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是德國二十年不敗的育兒指南經典,作者安妮特‧卡斯特尚繼此書之後又出版《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三好系列】至今已經翻譯成數十國語言,幫助了全世界無助的父母。
身為行為治療心理師的她,從三名子女身上學會:如何做一位相信孩子、不過度恐懼的母親。她曾為迎合七個月大女兒每晚七次的夜間喝奶需求,而讓孩子睡不好、自己也幾乎崩潰,直到學會調整彼此的需求後,情況才逐漸改善。在德國哈廷根(Ratingen)優雅安靜的家中,她接受了《親子天下》的專訪:
Q:《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這本書在德國是二十年不敗經典之作,初版在一九九五年,可否談一下當時的出版緣由?
我是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一九九五年我已經有自己的小診所。我家老三在七個月大時睡得很不好,我一晚得起來餵奶七次,清晨四點以後她就黏在我胸前沒好好睡了,白天她常在嬰車裡睡著,但時間也很短,我幾乎崩潰;老大、老二也有睡覺問題,但沒這麼嚴重。
當媽媽後,我大概有五年不能一覺睡到天亮。我的朋友哈特穆.摩根洛特是小兒科醫生,用一整套睡眠計畫教我如何調整,大概花了兩、三個禮拜,讓老三戒掉半夜喝奶的習慣,她反而多睡了三小時,尤其白天,她一放在床上就睡著了,完全不需要大哭吵著要喝母奶。
當年女兒不能好好睡覺,是我造成的。因為她晚上一哭,我就餵她母奶。我從女兒身上學到,必須將餵母奶和睡覺這兩件事分開:先餵奶、換尿布、親親、然後放上床睡覺;如果她哭,我就在旁邊安慰她,讓她慢慢學會自己入睡。這個成功經驗,我也分享在書中。
Q:你後來陸續寫了《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與《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也是起因於你在診所看到父母的無助之處嗎?
後來我們又出版了《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也很成功。二○○五年後,這三本書改由GU出版社(編按:GU為德國最大的實用書出版社)出版,一直合作至今。
九〇年代末,很多被子女搞得不知所措的父母來找我。德國那時有許多書籍談教育理論、孩童心理,但卻沒告訴父母可以立即採用的實際做法。《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首先指出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可能犯的錯誤,然後告訴父母如何一步一步設定行為界限、如何和孩子說話他會聽,以及萬一行不通時,如何和孩子討論。
吃飯問題也是從小兒科醫生那邊收集來的,大多數父母會跟醫生說:「我孩子什麼都不吃、吃太少。」他們因為太擔心,會拿著食物追著孩子跑、要孩子吃下去,這對全家都是一種災難性的壓力。
所以我們建議,父母決定用餐的時間和提供的食物──幾點吃三餐、或兩次點心?擺上桌的是有營養的蔬菜、魚、肉,還是巧克力、甜點?因此,父母需要知道哪些食物有營養、有益健康,但是由孩子自己來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把碗裡的東西吃光」是錯誤的想法與做法,因為這會引發後續很多問題,這做法早已被科學家證實無效。
Q:在近年的看診、諮詢經驗中,您覺得新一代德國父母對於寶寶在吃飯、睡覺、規矩等議題上,與上一代相較,最大的困擾與不同是什麼?
除了睡覺問題以外,我發現很多年輕父母不敢也不捨讓孩子生氣、哭鬧。當孩子不被允許做什麼時會不開心,孩子有權利生氣,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有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哭鬧、生氣,因為彷彿那代表自己不是好父母。於是父母就給孩子要的一切,只要他不吼不叫就好,我稱之為「氣急敗壞的放棄與妥協」。這會啟動後續更多問題,因為孩子會學到:只要我吵鬧,就可以得到我所要的。
更糟糕的是,那些總是用吵鬧為所欲為的孩子,根本無法建立自信,進了小學得長時間坐在教室裡聽老師的話、配合團體生活,這些孩子也許會說,這麼無聊,我才不要去這種笨蛋學校,若媽媽又妥協,就真的沒完沒了。
講到吃飯禮儀,在德國還有一種聲音:讓孩子做孩子。所以小孩要做什麼都 可以,例如在餐廳裡喧鬧、吵到別的客人等。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教養的界限, 孩子也必須學習,怎樣的行為會干擾別人。
Q:若孩子決定就等點心,而不吃正餐呢?
沒關係啊,幾次之後他就會餓了。父母當然不能因此就給很多點心,孩子點心吃飽了,當然正餐就吃不下了。而且父母有權決定點心要給水果、優格、兩片餅乾,還是一顆巧克力。所以,父母還是有某種程度的控制權。
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一兩天內就調整過來,正常吃飯了。當然也有很極端的例子,例如有的孩子完全拒絕吃午飯,那媽媽就要隨時準備麵包等代替主食。我有一個十一歲的小病人,他只吃小麵包、香蕉和蘋果,很偏食也不吃熱食,但他很健康,運動量也足夠。孩子有時比我們想的還要結實,小兒科醫師會看得出來孩子是否缺乏營養,但大部分孩子都沒有問題。
關於吃飯,我認為較嚴重的問題反而是過分擔心的母親。當她們擔心到拿食物追著孩子跑、逼迫他吃下去時,才真的變成問題。我看過一位媽媽,因為擔心孩子吃不夠,隨時在包包裡帶著麵包屑,只要女兒一不注意,她就把麵包屑塞進她嘴巴。這樣,孩子怎麼會對吃麵包有興趣呢?
Q:對你來說,理想的父母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不過於擔心、恐懼,把生育子女看成一件平常的事。當然,有了孩子,大人的生活會有很大改變,但真的不需要把孩子當成你世界的全部或唯一重心。當我們學會帶著孩子,卻依然能好好過自己的人生時,生養子女才會變得真正有趣、開心。我兒子今年三十一歲,兩個女兒分別二十九、二十五歲,我現在覺得不只養小小孩好玩,孩子長大成人了更有趣。
再舉個吃飯的例子:有些孩子很偏食,認真的媽媽就會專門做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但她自己卻不吃,就看著孩子吃,看他吃多少,這對孩子來說是多大的壓力!媽媽期待孩子喜歡,若孩子不吃或吃不多,媽媽是否覺得失望?正因為父母把養兒育女看得太複雜,德國的生育率也高不起來。〈撰文、攝影=賓靜蓀〉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