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烽火巴黎眾生相:麗池酒店內上演的諜報密謀與生死愛欲
滿額折

烽火巴黎眾生相:麗池酒店內上演的諜報密謀與生死愛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00 元
優惠價
90360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間傳奇酒店也是一座歷史舞台。當法國戰場烽火連天,這些傳奇人物——將軍、女伶、作家、酒保、富商、間諜——也齊聚麗池,淋漓盡致地上演他們對國家的忠誠與背叛,人性的良善與卑劣,還有男男女女永難掙脫的愛欲執迷。

「一九四○年六月十三日星期四,也就是巴黎接下來四年多遭占領前的最後一天,麗池酒店一場難忘的晚宴上,新舊兩個世界的人在那脆弱的一刻集體屏住呼吸,共同舉杯,向巴黎不確定的未來致意。明天,巴黎也許就將陷入一片火海。」

巴黎,凡登廣場十五號,這是傳奇的麗池酒店所在,也是歐洲歷史的舞台
一八九八年六月,當世界即將邁入二十世紀前夕,位在巴黎古老市中心、日後將成為歐陸傳奇的麗池酒店開幕在即。在此前夕,「德雷福斯事件」這起政治醜聞讓法國知識分子公開與貴族階級決裂,成為現代法國文化的轉捩點,麗池酒店見證了這段巴黎世紀之交的社會騷動。一九一七年夏天,德軍轟炸巴黎。門外戰火正盛,物資缺乏,酒店內的上流住客卻不受影響,仍能安穩享受高雅生活;他們不談壕溝與戰爭,而是大聊藝術、旅遊和醜聞。這座酒店旁觀著門裡門外的兩個極端世界。

名流、間諜、富商、貴族因緣際會齊聚在此,合演一場人性善惡愛憎的大戲
二十多年後,當德軍在二戰時期占領巴黎,高階軍官、美豔女星、歐洲貴族、戰地記者、藝術家、調酒師、旅館經理、地下反抗分子,紛紛匯聚在麗池酒店這個戰時的灰色地帶,各懷鬼胎心機,彼此暗中角力; 當中包括著名的海明威、攝影師卡帕、溫莎公爵夫婦、邱吉爾、香奈兒、英格麗褒曼、瑪蓮黛德麗、西蒙波娃和沙特、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以及最後違抗希特勒命令,讓巴黎躲過焚城厄運的納粹軍官馮・蕭爾蒂茨軍等人。他們的慾望、野心和勇氣,無聲卻猛烈地碰撞出段段交雜纏繞、充滿危險與光輝的人性故事。麗池酒店看盡這些名人住客戰時戰後的潮起潮落,繁華落盡……他們留下的不僅是一則巴黎百年酒店的傳奇,更是烽火時代下的歷史見證。

作者簡介

緹拉.瑪潔歐 Tilar J. Mazzeo
文化歷史學者,傳記作家。著有《香奈兒五號香水的祕密》,以及講述法國香檳女王寡婦凱歌故事的The Widow Clicquot,此外還有其他二十多本書籍、報導、散文,和美酒、旅遊與奢華史的評論。目前擔任科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英文系副教授。

譯者簡介 吳緯疆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自由譯者,曾任國家地理雜誌資深編輯。譯有《旅行的異義》、《不安的山谷》(以上兩書獲2015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翻譯類年度好書)、《一口漢堡的代價》、《成為黃種人》、《自戀時代》、《設計解剖全書》、《美國世紀締造者》等書。

目次

前 言.麗池酒店,巴黎之鏡
第一章.巴黎的瑞士:1940年6月
第二章.巴黎物語:1898年6月
第三章.凡登廣場上空的混戰:1917年7月27日
第四章.如麗池般耀眼之鑽:1940年9月1日
第五章.遊蕩到巴黎的美國人:1944年
第六章.法國女伶與她的納粹情人
第七章.猶太酒保與德國反抗分子
第八章.美國人妻與瑞士經理
第九章.德國將軍與巴黎的命運
第十章.記者團與前往巴黎的競賽
第十一章.海明威與麗池的解放
第十二章.那些資深女記者們:1944年8月26日
第十三章.來自巴黎的最後列車
第十四章.香奈兒的戰爭與其他家醜
第十五章.金髮尤物與核子科學家
第十六章.柏林之愛與巴黎的最後戰役:1945年
第十七章.巴黎失勢的權力人物:1951年6月
第十八章.揮之不去的戰爭陰影:1969年5月29日
後記
致謝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二章・全城熱議 (節選)
……巴黎麗池酒店開幕是一八九八年六月轟動社會的大事。《費加洛報》當天早上報導:「每個人都在談論今天開幕的麗池酒店。」可是,那個小專欄擠在引起全國矚目的爭議新聞之間──這起醜聞此時已經被稱為「德雷福斯事件」。它已經動搖了國本,將輝煌耀眼的法國貴族社會與政府,和法國最偉大的作家、思想家及藝術家等階級區隔開來。這件事也導致貴族階級發生內訌。一邊是貴族傳統主義者,這些人繼承的財富與特權象徵了所謂的「美好年代」──即一八八○、一八九○年代,以及二十世紀前十年,法國戰前的黃金年代。另一邊則是藝術家與知識分子,提倡法國的未來應該開創出嶄新願景的人士。
接著,普魯斯特必須做出決定。他必須選擇,是要當個舊日鍍金年代框架中的社交花花公子,或是成為一個藝術家,致力於打破僵化文化的界線,擁抱眾聲喧嘩的現代性。那個星期的種種事件已經讓人不可能維持中間立場。
從統治菁英的觀點來看,那件醜聞根本不應該成為醜聞。一八九四年,法國軍方發現有人將機密傳給巴黎的德國大使館。應該有人為這項叛國行為接受司法審判,於是法院急著要找到代罪羔羊,便指控名叫阿佛瑞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的年輕砲兵軍官有罪。他們之所以挑上他,只因為一個單純的理由:他是猶太人。
整件事原本可能就此落幕。但是在一八九六年出現了證據,指出德雷福斯是無辜的。第二次調查於是展開。資深官員與政府一心想證明,被他們單獨囚禁在魔鬼島(Devil’s Island)上的那個人罪有應得,並未蒙受不白之冤。此時,他們發現了解決困境的新方法:捏造對這位倒楣軍官不利的證據,並利用深植於法國文化中的偏見,激起反猶太的情緒。
一八九八年,德雷福斯事件終於發展到最不堪的低點。那年年初,隨著新內幕與一手遮天的傳言四起,法國文學界與知識界公開與貴族階級決裂,開始聲援德雷福斯。六月一日晚上,在麗池酒店的開幕典禮上,全國上下都在注意即將公開的結果。

……從開幕的那一刻開始,麗池酒店就成為現代的先驅──那個年代所有的「新」事物,接下來二、三十年所有令人陶醉、神奇的巴黎萬象,都以它為中心。巴黎之所以成為二十世紀的傳奇,麗池酒店功不可沒。挨餓的年輕藝術家、學生與追夢者,依然在這座城市裡找到心靈上的狂喜,麗池酒店堪稱箇中原因之一。
從一八九八年開始,麗池酒店就成為這種現代族群的據點與聚集地──包括藝術家與知識分子;逐漸走紅的電影明星與舞台女演員;電影導演與前衛設計師;攝影師、雕刻家,以及即將來臨的二十世紀的浮誇與古怪作家。它也變成那個新世界中「無家可歸者」的首選住處:被舊貴族圈逐出的人;焦躁、有創意,時而瘋狂的伯爵夫人;因為歷史而變成無國家流亡者的王子與公主;還有不愛江山愛美人(例如辛普森夫人)的國王。數十年後,不令人意外地,它依舊是剛離婚的黛安娜王妃與其伴侶的最後藏身處。
不久之後,麗池酒店也變成抵達巴黎的大批美國人眼中的地標──新富階級與使節人員短暫聚居的地方,而他們都來自自始就充滿現代色彩的大都會。舊巴黎貴族大多瞧不起這些新來者,對其厭惡程度幾乎不輸他們對法國猶太人的鄙視。
麗池酒店成為這些現代新社交名流的遊樂場,或許是不得不然。建築界有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那就是設計創造文化。麗池酒店的設計秉持的就是創新的前衛思維。事實上,那也正是美好年代的頹廢派作家王爾德隨即對其表達輕視態度的原因。
創辦人西薩‧麗池親自規劃了麗池酒店的格局。身為瑞士農民之子,他白手起家,從服務生、飯店經理,一路爬升到現在的合夥人地位。他與奧古斯特・艾斯寇菲耶攜手合作,藉由倫敦的薩伏依酒店重新定義奢華酒店的概念。一八九八年春天,他攀上事業最高峰,開設一家又一家的新穎豪華飯店。

第五章・遊蕩到巴黎的美國人 (節選)

……諾曼第登陸原本計畫在一九四四年六月五日發動,利用滿月與漲潮的短暫空檔進行,可惜天公不作美。因此,同盟國部隊在黑暗中離開英格蘭,第一批部隊在六月六日日出後登陸。
從海明威所在的地方觀看,大砲「聽起來宛如將一整列火車拋過天際」,他看見海岸線上的步兵「費力地緩慢前進,彷彿他們是希臘神話中的亞特拉斯巨人,肩上扛著整個世界。」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們的確是。戰後法國的未來就仰賴這次行動的成敗了。
海明威在英國陸地上安然無恙地發稿給《柯立爾》雜誌,那篇文章也成為該雜誌諾曼第登陸報導的領銜文章。但是,他沒有跟著那些軍人衝鋒陷陣,通過陸岬。他根本沒有踏上諾曼第的陸地。一直要到六個星期之後,海明威才回到法國,最後終於到達巴黎和麗池酒店。
對於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和新聞記者瑪莎‧葛爾霍恩而言,諾曼第登陸日結束的方式南轅北轍。卡帕總是這麼說戰地新聞攝影:「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就是你靠得不夠近。」當美國第一步兵師在那個六月清晨登陸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三十歲的卡帕也身在其中,為《生活》雜誌進行採訪。而且,他可不是跟在後頭。「戰地特派記者的賭注──他的生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後來解釋說,「我是個賭徒。我決定在第一波就跟著E連前進。」
六月五日漆黑的英吉利海峽上,特派記者們和一些軍官在運輸艦上擲骰子、打撲克牌,度過那一夜。「輸贏並不重要,」艦上的一名中士記得,「那只是打發時間的方式。反正你也知道自己大概沒有機會把錢贏回來。」凌晨三點鐘,所有官兵集合,享用最後一頓早餐──菜色有煎餅、蛋、香腸,以及咖啡,並由戴白手套的伙食兵端上桌。到了凌晨四點鐘,運輸艦距離海灘十英哩,艦上所有人都靜靜站在甲板上。「我把所有的一切都想了一遍,」卡帕後來說,「綠色田野、粉紅雲朵、吃草的綿羊,所有的美好時光,差不多都是那天最好的畫面。我們所有人都充滿耐性,不介意在黑暗中站上好久好久。」
擴音器中傳來最後的命令:「努力讓你的部隊上岸……如果你還有力氣,奮力拯救自己……全體船隻進攻!……我們在天上的父,願爾名見聖。」清晨五點五十分,砲擊開始。
後來,卡帕記得「我們小艇的平坦底部碰觸到法國陸地……我美麗的法國看起來骯髒而醜陋,一把德國機關槍射出子彈……徹底破壞了我返回法國之路。」與部隊待在水中時,他的底片膠捲利用陸軍發的保險套來防堵濕氣。子彈不斷射中他身邊的浪花,但他仍舊開始拍照。他拍了一百零六張作戰照片,然後爬上一艘步兵登陸船,被一個名叫查爾斯‧賈若的十九歲海軍機械士拉起來。隨著船開始駛離岸邊,他心想:「這是我返回海灘的最後機會。」「我並沒有去,」他後來坦承,「那些在凌晨三點鐘穿著白色夾克、手戴白色手套的伙食兵渾身是血,將死者裝進白色麻布袋裡。」他在水中待了九十分鐘,此時因為筋疲力盡而昏倒在甲板上。
六月七日一早,當他登上英格蘭的碼頭時,一架飛機正等著將他迅速送往倫敦。全世界都想聽聽那些親眼見證諾曼第登陸的人,第一次透過廣播述說當時的情形。然而,卡帕卻做不到。他將底片交給一名快遞員,送到倫敦沖洗,然後搭乘他所能找到的第一艘船,回到諾曼第。隔天早晨,他回到那裡的海灘。因為一名粗心的暗房助理的疏失,在那一百零六張照片中,只有十一張倖存。那些存留下來的照片,成為諾曼第登陸行動的代表性影像。

第七章・猶太酒保與德國反抗分子 (節選)

……麗池酒店位於康朋街上的酒吧裡,一切顯得明亮而平靜。桃花心木吧台閃亮耀眼,邁爾發現,有人一夜之間就把黃銅與鏡子擦到閃閃發亮,一如以往。
但是在麗池酒店,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一日絕非尋常的一天,邁爾很慌張。
自從前一個星期五以來,巴黎軍事指揮官卡爾─海因里希‧馮‧司徒普納格將軍與他的聯絡官凱薩‧馮‧霍法克爾上校便一直急躁不安。將軍住在麗池酒店的客房,上任以來就負責在酒店裡指揮德軍在巴黎的日常行動。
一名德國民族主義者在前一天企圖暗殺希特勒卻不幸失敗的消息,已經迅速傳遍巴黎。對德國反抗運動來說,那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失敗。
邁爾知道,那起暗殺陰謀大部分是在大家喝著他調的雞尾酒時逐漸成形的。他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也參與其中;至少有那麼一點關聯。
麗池酒店的大廳已經擠滿了希姆萊惡名昭彰的黨衛隊──就連對暗殺陰謀一無所知的德國人也受驚害怕。奉命立刻返回柏林的馮‧司徒普納格爾將軍,那天早上在離開巴黎的路上企圖自殺,此時則在蓋世太保的監護之下。馮‧霍法克爾和經常出現在凡登廣場的另一名德國上校漢斯‧史派德則告失蹤。
邁爾為他們所有人擔任某種密探。
有這麼多納粹高階軍官身陷風暴,蓋世太保不太可能馬上來訊問他。不,真正碰上麻煩的是白蘭琪‧奧傑羅。蓋世太保在六個星期之前的六月六日逮捕她,當時她已經倉促地出門慶祝同盟國登陸諾曼第。她是猶太人。邁爾知道,因為他曾幫她偽造過一本護照。此外,她也與反抗人士合作。
事實上,邁爾知道至少有另外兩名麗池酒店員工也在進行反抗行動。無論如何,不少員工都知道這個祕密。麗池酒店實在太小,隱瞞不了任何事情。如今,他們全都面臨忠誠與毅力的終極考驗:在恐怖的氛圍下,有人會背叛大家,向蓋世太保坦承那個祕密嗎?有沒有辦法向他們當中意志力最薄弱的那些人提出警告?
穿上白色的酒吧袍,調好夾鼻眼鏡,邁爾回想起前一個星期。上個星期五是七月十四日巴士底日,法國國慶日。當時出現了一個情勢迅速轉變的徵兆,十萬名巴黎人挺身而出,勇敢面對軍政府的裝甲坦克,並用槍火與篝火封閉街道。德國軍隊以威嚇手段平息了那場示威活動,但那是空中第一次出現明顯的煙霧以及慍怒的反抗。
那一夜,史派德上校意外回到巴黎。在戰爭初期,他有好幾年全天住在麗池酒店,因為他在一九四○年首度接掌軍政府參謀長一職。法國淪陷之後的頭兩年,史派德多多少少負責監督麗池酒店的運作,主要工作就是安撫憤怒的外交官,試圖解釋為什麼戰時魚子醬供應不足。那也是他執行第二項任務的完美地點:培養一群願意繼續讓巴黎文化保持活力的藝術家與科學家。那是希特勒宏大願景的一部分。事實上,當希特勒在占領後的第一個夏天造訪巴黎時,擔任他嚮導的正是漢斯‧史派德。

第十一章・海明威與麗池解放 (節選)

在和平咖啡館又喝了幾杯之後,大衛‧布魯斯上校與海明威爬回卡車上。擔任司機的還是外號「小紅」的培爾基,他將車子轉向南方,朝凡登廣場前進。不久之後,海明威的隊伍在他們沿路招募以及一位年輕美國女性賈桂琳‧泰佛尼爾(Jacqueline Tavernier)號召來的法國戰士陪伴下,在下午兩點鐘突然衝進寬廣的凡登廣場及其由文藝復興宮殿建築圍成的古老環區。
八月二十三日,馮‧蕭爾蒂茨將軍已經帶著最後一批德國人和他們掠奪而來的戰利品出發;他們一離開,漢斯‧艾爾米格和克勞德‧奧傑羅便立刻在酒店豎起法國三色國旗。但接著出現了一個變數,據說德國人出城時走錯路,即將再從大街上返回。麗池酒店的主管堅持立場,拒絕降下法國國旗,不在乎發生什麼後果。大約二十四小時後,國旗依然在微風中飄揚,大量的房間空了出來,準備供人挑選入住。
然而,率先抵達的並不是美國人,而且海明威也不是唯一嚮往奢華住宿體驗的人。某些具有遠見的英國部隊在一個小時之前就已抵達,打算下榻於此。
他們不會占用那些宮殿套房太久;只要老爹打定主意,他們就無法如願。不管是誰,他都準備與對方爭奪住宿的權利。
當海明威一行人在麗池酒店前停下來時,他們身邊響起一陣熱烈的歡呼聲。這是他期待已久的時刻。克勞德‧奧傑羅在入口相迎,以一套講究的麗池酒店儀式來歡迎海明威先生。畢竟,在任何情況下皆呈現優雅鎮定的姿態,就是麗池最著名的迎賓方式。海明威大聲宣布他的任務:他個人是到那裡從德國人手中解放麗池酒店的。「當然,海明威先生。」克勞德冷靜地表示,但他疲憊的眼睛卻閃著光芒。「可是勞煩您將武器留在門口,好嗎?」
艾爾米格的太太露西安就站在入口附近,英國士兵則在走廊上忙著布置他們的總部。那是一個緊張又滑稽的時刻。海明威特看了那些英國士兵一眼,迅速宣布麗池酒店是他的,隨即倉促展開他的進攻行動。「我即將占領麗池酒店,」他氣勢十足地對他們說,「我們是美國人,我們要像美好的過去那樣生活。」他厲聲表示。接著,他開始將英國人趕到街上,用德語對著他們大呼小叫。令人驚訝的是,那些嚇壞了的英國人竟然也乖乖聽話。
即使在幾十年後,露西安依然清楚記得那個情景:

「他像個國王一樣進入酒店,將一個小時之前抵達的英國人通通趕出去。他身穿卡其服,可是襯衫敞開,裸露胸膛,大肚腩底下繫著一條皮帶,槍抵著大腿……他風采堂堂,看起來的模樣就是人們認識的海明威,可是並不瀟灑帥氣。我先生並不樂見他的麗池酒店裡發生這種事。」

法蘭克‧邁爾的酒保副手喬治‧邵伊爾記得讓某些酒店員工不舒服的另一個原因。海明威身穿戰地特派記者常穿的正式非戰鬥人員制服,一邊咆哮一邊走進門來,手裡甩著一把英國九釐米衝鋒槍──大家都知道那樣不但「非常不恰當」,而且極為危險。短短幾個星期之後,老爹就因為這項違反中立行為的舉動而面臨軍事調查。
至於海明威,他記得自己在戰前就認識了邵伊爾,也很樂意在各地見到熟悉的面孔。「我在他十七歲時就認識他,他是我見過最有智慧的十七歲男孩,也是調酒功夫最快、最好的一個。」海明威回想。邵伊爾剛認識老爹時,海明威「身上只帶著能喝兩杯酒的錢,一個月頂多來一次,而且很開心在還沒出現不鏽鋼之前,就看到了不鏽鋼的扁酒瓶。」對於自己在巴黎的年輕歲月,海明威的懷念之情昭然若揭。


第十七章・巴黎逐件式微的權力人物 (節選)
一九五一年春天,巴黎再次短暫成為全世界的矚目焦點。那年四月,六個歐洲國家通過一項名為《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的協議,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是讓法德兩國進行新經濟與外交合作的一項跨國協定。它是不過十年內的第二次,但這次的條件遠遠有利許多,看來大有可為。
一九五一年春天,溫莎公爵夫婦此時也在巴黎。那年六月,這對王室夫婦再度進行協商,希望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一個新的位置。那是一項不是只有鬼祟與背叛行動的計畫,但溫莎公爵夫婦還不知道的是,這即將讓他們兩人身敗名裂。那齣曲折大戲如同他們那一代的許多戲劇事件一樣,將在巴黎的凡登廣場上演。
打從一九三○年代開始,麗池酒店就是這對夫婦最喜愛的休憩地點之一。當公爵還是風格獨具的、年輕的威爾斯親王愛德華時,他就常在那裡盡情狂歡。眼光敏銳的麗池酒店經營者奧利維耶‧達比斯卡有一次就表示,在他的經驗裡,只有三個人真正懂得如何舉辦晚宴──匈牙利王子埃斯特哈齊(Prince Esterhazy)、愛爾莎‧麥斯威爾,以及威爾斯親王。溫莎公爵夫婦後來在一九三七年在麗池酒店展開他們的蜜月,陪同他們的是支持法西斯主義的美國朋友,查爾斯及芬恩‧貝多夫婦,後者位於康代(Candé)的城堡也是溫莎公爵夫婦舉行婚禮的地點。
直到占領前夕,他們都經常造訪麗池酒店。在一九四○年六月法國淪陷前的那段日子,溫莎公爵夫婦與其他法國上流社會人士一同逃離了首都。那年春天,上流人士大多逃往比亞里茲,在那裡等待通常不會核發下來的簽證,不過他們還是繼續歡樂地舉辦更多令人目眩神迷的雞尾酒會與晚宴,地點則選在租來的套房和豪宅裡。然而,在一九四○年春季,若要穿越邊界離開法國,溫莎公爵夫婦有一項特別的優勢:英國政府不會讓他們落入德國人手中,成為戰俘。英國領導階層同樣決定,不讓溫莎夫婦自行去找德國人。不時有令人不安的報告指出,這對夫婦私下得到戈林與希特勒本人的承諾,如果德國占領英國,他們就能重新掌權。溫莎公爵夫人是皮耶‧賴伐爾的老友,而美國情報檔案不安地指出,「溫莎公爵並沒有被德國列為敵人,同時也被視為希特勒願意與之協商和平條款的唯一英國人,戰後英格蘭命運的必然引導者。」對同盟國而言,就連這種傳言都是潛在的政治與公關災難。因此,英國在戰爭期間將這對王室夫婦藏匿在百慕達島,但他們依然讓邱吉爾頭痛不已。
戰爭過後,隨著反法西斯的情緒在遭到大轟炸後的倫敦日漸高漲,英王喬治六世也唯恐考驗他哥哥政治野心的極限,於是溫莎公爵夫婦再度返回法國。喬治六世如此謹慎是明智之舉:因為溫莎公爵夫婦絕對尚未放棄他們能在名義上統治英國及其領地的夢想。他們野心勃勃,打算奪得掌控英格蘭的權力。
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向全英國發表的退位演說中,愛德華毅然決然宣布:「現在我一併退出所有公共事務,卸下我的重責大任。」他聲稱,他無法想像少了他身邊心愛女人的生活。不到十年之後,他再也不堅信王位與愛情兩者不可能兼得。早在一九四六年,公爵與華莉絲便偷偷展開計畫,防止伊莉莎白公主(Princess Elizabeth)繼承王位,成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公爵在五十七歲時發現,尋歡作樂的悠閒生活,並非永不令人厭倦。維持世紀最偉大戀情的生活,有時也相當辛苦。
這項戰後讓溫莎公爵重返英國王位的祕密計畫,直到近期才讓人在王室的私人信件中發現,發現者是一位格外勇敢的檔案保管員。那些文件首度揭露的驚人事實是,從一九四六年一直到五二年,溫莎公爵夫婦在巴黎的對話以及一連串的信件中顯示,他們積極透過不公開管道和各種精心策略,企圖取代年輕的伊莉莎白公主(當今的英國女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