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憂慮是一種高能量的情緒,是生命中不可迴避的事實,
如果內心深處感到憂慮,
生活就會為之所困擾,行為就會為之所拖累。
憂慮是人類最難消滅的負面思想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憂慮,沒有任何人是生存在毫無憂慮的日子裡。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憂,必有近慮。」沉重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壓力使我們常常被憂慮捆綁,被越來越多的憂慮擠壓。
研究發現,人會產生憂慮情緒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無法忍受對事情的不確定感。憂慮者對所憂慮的事情通常都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百分百的肯定答覆或得到完美的解決之道,恰當地說,憂慮是人們思想中的某些因素作祟而導致的。對此,我稱之為期望模式。
憂慮,可說幾乎都是關乎我們「將來的事情」;是有關一些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也是有關我們「無法確知的事情」。憂慮,都是我們對事情的結果是否能走向令我們滿意的過度遐想,這也就是憂慮會把我們弄至心神不寧心煩意亂的原因。
憂慮,同時也是心理缺乏安全感的產物。適當的憂慮是促使我們奮發向上的助力;沒有了它,大多數的人就失去了激發自己向上的原動力,也就是沒了奮鬥動機。但是,過度憂慮却也不是件好事,只會讓我們成天憂心,久而久之成了習慣,甚至於內化成個人的性格,變成無事不憂、無事不慮,反而綁手綁腳,讓你什麼事也做不了。
事實上,不管是人對人或是人對事,任何關心也都可能演變成憂慮,而且多數也都會如此。關心沒有錯,關心可以說是一種責任感的表現。一個人,凡事盡職盡責、盡善盡美,這不是過錯,而是有責任心有理想的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這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開始。然而,如果過分追求,超過合理限度,則容易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引起情緒疾病。這些患有「責任憂慮症」的人,卻往往還沒意識到原因所在。
如果當淩晨三四點的時候,你還憂慮在心頭,全世界的重擔似乎都壓在你肩膀上:到哪裡去找一間合適的房子?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怎樣可以使那個囉唆的主管對你有好印象?兒子的健康、女兒的行為、明天的伙食、孩子們的學費……可憐!你的腦子裏有許多煩惱、問題和要做的事在滾轉翻騰!牆上貼的紙好不好?女兒的男友配得上她嗎?食物會不會又要漲價了?可憐!你的思緒東飄西蕩,你彷彿永遠不會再入睡了。
如果你的憂慮,能幫你提早預防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有助於驅策自己事先提防並做準備,那麼這類憂慮將被你轉換成為「考慮」,便算是正面性、是好的。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憂慮,自己根本無能為力,不論你做怎麼樣的努力、改變,也於事無補,只會把自己的時間白白浪費在憂慮身上,那麼這類憂慮便算是負面性、沒意義的。我們就必須想辦法克服這樣的憂慮,因為負面性憂慮是快樂的敵人。請記住,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憂慮的。因為無論你如何憂慮,甚至憂慮而死,你也無法改變目前的現實,也只會浪費目前的時光。
美國一位著名的內科醫生曾說:「憂慮不安是普遍的現象,但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緊張憂慮可能會引起許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對於憂慮,心臟有多種反應:心跳速度加快、心律可能會受到影響、強大的壓力或憂慮也會導致心律不齊;眾所周知,憂慮也可能導致心臟陣痛,這便是平常所說的『心絞痛』,尤其是中年人容易患這種病。而緊張也可能會造成心血管血流不暢,即一般所說的『冠狀動脈血栓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憂慮,不但無法改變事情的發生,也無法影響事情的發展,卻會浪費人的寶貴時間,消磨人的健康身體,可以說憂慮是人們「自找麻煩」的一種心理狀態,而且是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做的一件非常錯誤的行為。因此,我們絕對有必要學習具體的方法來抵制它、排除它。
如果內心深處感到憂慮,
生活就會為之所困擾,行為就會為之所拖累。
憂慮是人類最難消滅的負面思想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憂慮,沒有任何人是生存在毫無憂慮的日子裡。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憂,必有近慮。」沉重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壓力使我們常常被憂慮捆綁,被越來越多的憂慮擠壓。
研究發現,人會產生憂慮情緒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無法忍受對事情的不確定感。憂慮者對所憂慮的事情通常都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百分百的肯定答覆或得到完美的解決之道,恰當地說,憂慮是人們思想中的某些因素作祟而導致的。對此,我稱之為期望模式。
憂慮,可說幾乎都是關乎我們「將來的事情」;是有關一些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也是有關我們「無法確知的事情」。憂慮,都是我們對事情的結果是否能走向令我們滿意的過度遐想,這也就是憂慮會把我們弄至心神不寧心煩意亂的原因。
憂慮,同時也是心理缺乏安全感的產物。適當的憂慮是促使我們奮發向上的助力;沒有了它,大多數的人就失去了激發自己向上的原動力,也就是沒了奮鬥動機。但是,過度憂慮却也不是件好事,只會讓我們成天憂心,久而久之成了習慣,甚至於內化成個人的性格,變成無事不憂、無事不慮,反而綁手綁腳,讓你什麼事也做不了。
事實上,不管是人對人或是人對事,任何關心也都可能演變成憂慮,而且多數也都會如此。關心沒有錯,關心可以說是一種責任感的表現。一個人,凡事盡職盡責、盡善盡美,這不是過錯,而是有責任心有理想的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這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開始。然而,如果過分追求,超過合理限度,則容易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引起情緒疾病。這些患有「責任憂慮症」的人,卻往往還沒意識到原因所在。
如果當淩晨三四點的時候,你還憂慮在心頭,全世界的重擔似乎都壓在你肩膀上:到哪裡去找一間合適的房子?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怎樣可以使那個囉唆的主管對你有好印象?兒子的健康、女兒的行為、明天的伙食、孩子們的學費……可憐!你的腦子裏有許多煩惱、問題和要做的事在滾轉翻騰!牆上貼的紙好不好?女兒的男友配得上她嗎?食物會不會又要漲價了?可憐!你的思緒東飄西蕩,你彷彿永遠不會再入睡了。
如果你的憂慮,能幫你提早預防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有助於驅策自己事先提防並做準備,那麼這類憂慮將被你轉換成為「考慮」,便算是正面性、是好的。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憂慮,自己根本無能為力,不論你做怎麼樣的努力、改變,也於事無補,只會把自己的時間白白浪費在憂慮身上,那麼這類憂慮便算是負面性、沒意義的。我們就必須想辦法克服這樣的憂慮,因為負面性憂慮是快樂的敵人。請記住,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憂慮的。因為無論你如何憂慮,甚至憂慮而死,你也無法改變目前的現實,也只會浪費目前的時光。
美國一位著名的內科醫生曾說:「憂慮不安是普遍的現象,但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緊張憂慮可能會引起許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對於憂慮,心臟有多種反應:心跳速度加快、心律可能會受到影響、強大的壓力或憂慮也會導致心律不齊;眾所周知,憂慮也可能導致心臟陣痛,這便是平常所說的『心絞痛』,尤其是中年人容易患這種病。而緊張也可能會造成心血管血流不暢,即一般所說的『冠狀動脈血栓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憂慮,不但無法改變事情的發生,也無法影響事情的發展,卻會浪費人的寶貴時間,消磨人的健康身體,可以說憂慮是人們「自找麻煩」的一種心理狀態,而且是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做的一件非常錯誤的行為。因此,我們絕對有必要學習具體的方法來抵制它、排除它。
作者簡介
心理學碩士,資深撰稿人,在處事為人、人文哲學上有很深的造詣。曾在報刊、雜志上發表過多篇關於成功方面的文章,見解獨到,很受讀者的青睞。
目次
目錄
PART 1 憂慮是人類最難消滅的負面思想
1.即始你沒有遠憂,也必定有近慮 016
2.人多多少少都有杞人憂天的習性 022
3.人的個性,是造就憂慮的啟動器 029
4.過於關心與責任感容易產生憂慮 036
5.無所事事胡思亂想也會導致憂慮 042
6.憂慮有時來自錯誤的堅持與執著 048
7.憂慮,是每個人都會得的一種病 055
PART 2 不管你憂慮什麼都是在浪費時光
1.無論怎麼擔心,該發生的依然會發生 062
2.憂慮除了擔心害怕,你還能做什麼? 069
3.憂慮,你只會得到精神的折磨與痛苦 075
4.憂慮不僅浪費時光,更浪費你的生命 082
5.擔憂無法改變未來,卻會影響現在 090
6.正面憂慮與負面憂慮的實質差異 097
7.不要再因小事而想的太多太複雜了 105
PART 3 如何面對憂慮的不確定感
1.學會不在意,就可以少憂絕慮 112
2.眼不見心不煩,真的可以這樣嗎? 118
3.改變導致你憂心忡忡的思維模式 127
4.未來需要我們考慮,而非是憂慮 133
5.榮辱不驚是消除憂慮的一道防線 139
6.用樂觀的思想替代悲觀憂慮的思想 146
7.積極行動是化解憂慮最直接的方法 153
PART 4 如何有效克服心中的憂慮
1.最糟糕的結局你能接受嗎? 162
2.用「分析」和「做決定」來解除憂慮 172
3.了解憂慮的類型,適時的減輕壓力 179
4.利用睡眠,讓你無憂無慮的減壓法 186
5.營造滿足的心境,清空憂慮與煩惱 194
6.讓別人高興,也能讓憂慮遠離你 201
7.想擺脫憂慮就別再跟自己過不去 208
PART 5 當你開始憂慮時的自救方法
1.改變想法是克服憂慮的第一步 214
2.自己創造一個沒有憂慮煩惱的心理 220
3.自我改善及減輕憂慮習慣的方法 227
4.讓自己忙碌起來可及時排除憂慮 232
5.列張憂慮清單,煩惱就會自動消失 236
6.用日記寫下擔憂的事能減輕憂慮 241
7.當你對成功的渴望而陷入焦慮時 247
PART 1 憂慮是人類最難消滅的負面思想
1.即始你沒有遠憂,也必定有近慮 016
2.人多多少少都有杞人憂天的習性 022
3.人的個性,是造就憂慮的啟動器 029
4.過於關心與責任感容易產生憂慮 036
5.無所事事胡思亂想也會導致憂慮 042
6.憂慮有時來自錯誤的堅持與執著 048
7.憂慮,是每個人都會得的一種病 055
PART 2 不管你憂慮什麼都是在浪費時光
1.無論怎麼擔心,該發生的依然會發生 062
2.憂慮除了擔心害怕,你還能做什麼? 069
3.憂慮,你只會得到精神的折磨與痛苦 075
4.憂慮不僅浪費時光,更浪費你的生命 082
5.擔憂無法改變未來,卻會影響現在 090
6.正面憂慮與負面憂慮的實質差異 097
7.不要再因小事而想的太多太複雜了 105
PART 3 如何面對憂慮的不確定感
1.學會不在意,就可以少憂絕慮 112
2.眼不見心不煩,真的可以這樣嗎? 118
3.改變導致你憂心忡忡的思維模式 127
4.未來需要我們考慮,而非是憂慮 133
5.榮辱不驚是消除憂慮的一道防線 139
6.用樂觀的思想替代悲觀憂慮的思想 146
7.積極行動是化解憂慮最直接的方法 153
PART 4 如何有效克服心中的憂慮
1.最糟糕的結局你能接受嗎? 162
2.用「分析」和「做決定」來解除憂慮 172
3.了解憂慮的類型,適時的減輕壓力 179
4.利用睡眠,讓你無憂無慮的減壓法 186
5.營造滿足的心境,清空憂慮與煩惱 194
6.讓別人高興,也能讓憂慮遠離你 201
7.想擺脫憂慮就別再跟自己過不去 208
PART 5 當你開始憂慮時的自救方法
1.改變想法是克服憂慮的第一步 214
2.自己創造一個沒有憂慮煩惱的心理 220
3.自我改善及減輕憂慮習慣的方法 227
4.讓自己忙碌起來可及時排除憂慮 232
5.列張憂慮清單,煩惱就會自動消失 236
6.用日記寫下擔憂的事能減輕憂慮 241
7.當你對成功的渴望而陷入焦慮時 247
書摘/試閱
Part 1
憂慮是人類
最難消滅的負面思想
憂慮是什麼?一個人如果反覆不停地想一件事、一個問題,不斷地關心它的發展方向,這就是所謂的憂慮了。憂慮是一種高能量的情緒,是現代人的通病,是生命中不可迴避的事實,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就要發生,但後果令我們擔心的事件上。在思想中最難剷除的就是憂慮,如果內心深處感到憂慮,生活就會為憂慮所困擾,行為就會為憂慮所拖累。
1.即始你沒有遠憂,也必定有近慮
你是否有過考試或比賽前一晚擔心第二天的表現失常而憂慮到輾轉難眠呢?你是否有過擔心孩子將來的前途而皺緊眉頭呢?你是否擔心過自己未來的發展及生活而悶悶不樂呢?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憂慮,沒有任何人是生存在毫無憂慮的日子裡。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憂,必有近慮。」沉重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壓力使我們常常被憂慮捆綁,被越來越多的憂慮擠壓,為明天憂慮,乃至為後天甚至將來憂慮。而且,每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也都常常會感到憂慮,也多多少少都會面臨一些難以抹去的憂慮擔子。 比如:
※十八歲前擔心能不能上個好高中,考個好大學。
※上大學後擔心能不能順利畢業?
※畢業之後擔心能不能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
※工作時擔心會不會被裁員、能不能晉升?
※三十歲時又擔心能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
※找到理想伴侶又為將來生活擔心。
※有了孩子後,又為了孩子的教育及健康而擔心。
※等孩子長大了又為孩子的前途擔心。
※到了五十歲左右又為自己及父母的健康擔心。
※六十歲過後又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憂慮。
……
※※※※※※※※※※
憂慮其實是身體給我們的一種提示,說明我們已不復平常,正嘗試某些新的東西——也許我們正在冒一定風險,也許我們正試圖推陳出新。我們時常會感到憂慮,擔心自己無法完成某些新的嘗試,擔心事情無法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自己會以失敗告終。
憂慮是心理缺乏安全感的產物。生活中有危險、恐懼、殺戮、暴力,一切事情都是未知數,明天總是變幻莫測,所以我們一直都在致力於為心靈追尋一個避風的港灣,一份安全感,那份安全不僅是心靈上的,還有外在的安全。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永恆,讓任何事情,任何恐懼、暴力、憂慮、不確定感和負罪感都不能打擾到我們。這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想要的狀態,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在內心和外在都追求的東西。但人在追求安全感的同時,內心必定總被憂慮與恐懼的陰影籠罩。
但人類卻始終容許種種無謂的煩悶、憂慮來榨盡青年人的生命,使人未到中年即現老相,尤其是學生時期發生頻率較高的情緒問題。
不少學生在遇到學習成績不理想、失戀、生活受挫、家庭出現意外等刺激後,心理上無力承受由此帶來的壓力而出現劇烈情緒反應。憂慮在這些學生的行為上表現為喪失學習和工作的興趣及動力,反應遲鈍,無精打采,拒絕交際,迴避朋友,並伴隨著食慾減退、失眠等不良反應。大多數學生多少都有過這種消極情緒,持續的時間比較短暫。但其中也有少數性格內向、孤僻、自尊心強、懷疑心重、承受挫折能力低的學生容易長期陷入憂鬱狀態,導致憂鬱性精神症的出現。有些患者會認為人生無味而有過自殺的念頭,甚至採取過自殺行為。
女性朋友們也特別容易產生憂慮與煩惱,促使她們衰老的是她們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們每天花費在處理家常事務的精力,遠不如花費在對於子女的無謂操心與憂慮,以及其他無謂的精神緊張上的多,一到夜晚她們就覺得精疲力竭,然而她們不曾覺悟到,這是因為她們浪費了大部分精神的緣故。
「憂使人老。」憂慮煩悶是在人們的臉上刻劃出皺紋的殘酷刀鋸!有人為了重大的憂慮煩悶在三個星期之內,容貌一變,像看見了兩個前後完全不相同的人一樣。
※※※※※※※※※※
讀過《聖經》的人,對於古代猶太國極盛時期的君王所羅門,有很深的印象。所羅門被稱為充滿智慧的君王,他領導的猶太國,國強民富。他個人的聰明才智,超過歷代的學者智士,他的財富名位,也是得心應手,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物質的享受,算得上達到了極點。但是,所羅門他滿足了嗎?他是否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我們看看他自己寫的一段話就能明白:「空虛而又空虛,萬事全是空虛。太陽底下沒有一件可以留念的東西。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所羅門又描寫到:「智能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從所羅門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充滿智慧又極有財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滿足於現實,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呢?
※※※※※※※※※※
誠然,人類已經擁有了數不盡的豐富的物質,而我們還想擁有更多的、我們還想讓生活更好。雖然很多人也許並不想像現在一樣拼命,但生存的壓力逼迫著我們因對未來的不定性憂慮,而使自己不停地工作、賺錢,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處境:隨時隨地都充滿著無盡的煩惱和憂慮。
2.人多多少少都有杞人憂天的習性
杞國有一個人,膽子很小且有點神經質,他常常會想一些莫名其妙,不切實際的問題。一天晚飯後,他拿個大扇子在門前乘涼,自言自語地說:「如果有一天,天塌下來把我們都壓在下面,活活壓死了,那可怎麼辦呀!」於是他就天天琢磨這個問題,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覺得危險。結果日子長了,他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一天比一天消瘦。
朋友們看到他整天恍恍惚惚、神不守舍的樣子,都很替他擔心。當朋友得知他是因為擔心天塌下來才弄成這副模樣的時候,就都勸他說:「老兄呀,你何必為這種事憂慮呢?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可就沒有發生過啊!即使哪天天真的塌下來了,也不是你一個人所能解決的啊!還是不要為這種事自尋煩惱了。」可無論別人怎麼勸說,他也不相信。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天始終也沒有像他擔心的那樣掉下來,連日月星辰也都好好的,可是杞人卻始終為這個問題所困擾。據說,直到臨死時他仍在為這個問題擔心。
從此,那些自尋煩惱,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人就有了共同的名字——杞人憂天。
※※※※※※※※※※
丹麥有個民間故事,說的是一個鐵匠,家裡非常貧困。於是鐵匠經常擔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麼辦?」「如果我賺的錢不夠花了怎麼辦?」結果這一連串的擔心像沉重的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使他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身體一天天地越變越弱。
有一天鐵匠上街去買東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個醫學博士路過。博士在詢問了情況後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條金項鏈並對他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別賣掉它」。鐵匠拿了這條金項鏈高興地回家了。從此之後,他經常地想著這條項鏈,並自我安慰道:「如果實在沒錢了,我就賣掉這條項鏈。」這樣他白天踏實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覺,逐漸地他又恢復了健康。後來他的小兒子也長大成人,鐵匠家的經濟也寬裕了。有一次他把那條金項鏈拿到首飾店裡估價,老闆告訴他這條項鏈是銅的,只值一元錢。鐵匠這才恍然大悟:「博士給我的不是一條項鏈,而是治病的方法!」
這則民間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深奧的道理,世界上有很多的人,都是過著像這個人一樣憂慮的生活。
※※※※※※※※※※
許多人都有這類的杞人憂天。他們常常猜想到大不幸的臨頭:要喪財失位、要遭遇不測、要面臨火災水害。假使在他們的兒女離家出門的時候,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會看到種種的災難——火車出軌、輪船沉覆——他們總是想到最壞的一方面。
你曾經有過杞人憂天的經驗嗎?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舉個例子來說好了,假設有一天早晨起得太晚,你不禁心想:「糟糕!起得太晚了,一定會碰上大塞車,上班鐵定會遲到。如果到的太晚,老闆肯定會對我不高興;要是他氣炸了,搞不好會要我走人。萬一我失業了,房屋貸款、還有一大堆等著支付的信用卡帳單該怎麼辦?要是不能及時找到工作的話,不但信用破產,房子也會被查封。房子如果沒了,我要往哪兒去?沒錢又沒地方可去,我一定得挨餓,搞不好還會橫死街頭呢!而這些都是起因於今天這麼晚起!」
也許你會覺得這一路推演下來未免太誇張了點,沒錯,是稍嫌誇張了點,不過,類似這樣的杯弓蛇影你絕不會沒有過。
有這樣一些人,自小就十分膽小。他的生活沉浸在疾病的恐懼中。他時常為了預期到某種在實際上決不會發生的疾病而煩惱痛苦。假使他受了些微寒冷,他會以為是要犯傷寒重症了;假使他喉頭有些痛,他一定以為那是要變為扁桃腺炎;假使他心頭有些悸動,他就要惶惶然以為患了嚴重的心臟病了。這些人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用在想像最壞事情的發生。
一個叫馬堤的人,患有長期咳嗽的毛病,連醫生也束手無策。馬堤對此很擔心,認為自己得到絕症。老是跑不同的醫院去請教不同的醫生。有一天他又要去醫院看病,而一場暴風雪正席捲整個城市。馬堤不聽家人的勸告,拒絕與醫生改約時間而硬是冒著大風雪出門。
大風雪讓道路上的車况變的很糟。車子在轉彎的時候一個不小心便發生了意外,馬堤摔了出去,壓傷手臂。「當然了我最後還是到了醫院,只不過我當時想,應該換成去掛外科門診。」他說。
結果馬堤摔斷了胳膊,在醫院用鋼板鋼釘固定並打上石膏後回家修養。在家修養幾個星期之後,他發現自己咳嗽的老毛病好了,可是胳膊仍舊裹著石膏。
經歷這件事,馬堤學到兩個教訓。
1.大風雪時要乖乖的待著家裏。
2.過度的擔心只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
時下也正流行提前消費,什麼都提前使用,但憂慮煩惱卻不應提前消費。其實,人生苦短,何必要預支明天的煩惱呢?快樂充實的過好當下的每一時刻不是要比煩惱明天該怎麼過要強很多嗎?哈里伯頓說:「懷著憂愁上床,就是背負著包袱睡覺。」天天為明天的事憂慮而煩惱,又怎麼會有快樂的時候呢?
適當的憂慮是促使我們奮發向上的助力;沒有了它,大多數的人就失去了激發自己向上的原動力,也就是沒了奮鬥動機。但是,過度憂慮却也不是件好事,只會讓我們成天憂心,久而久之成了習慣,甚至於內化成個人的性格,變成無事不憂、無事不慮,反而綁手綁腳,讓你什麼事也做不了。要知道,最難克服的障礙不是你所憂慮害怕的事情,而是「憂慮害怕」本身的情緒。
3.人的個性,是造就憂慮的啟動器
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這些獨特的性格某部份是天生的,某部份卻是後天養成的習性。比如有人天性開朗樂觀,有人天生悲觀懦弱,有人處事大而化之,有人則小心謹慎……。然而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造就的,卻也都是造就人們形成憂慮性格的啟動器。例如悲觀懦弱者容易產生失敗的恐懼憂慮,小心謹慎者容易產生敏感多疑的憂慮,完美主義者易產生錯誤瑕疵的憂慮……;可以說,任何性格都會產生對應於性格上不同的憂慮。
其實,人天生都是會依循著「安全感」而前進,人與生俱來就有這種「趨吉避凶」的潛意志,比如,看到危險的事物,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便是躲避;明知哪個事業會失敗,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便是不投資……;如果明知有風險,我們還強迫自己去接受時,我們便會心生害怕與恐懼。所以當我們對於未知的、不確定的、無法掌握的人或事時,無法判斷吉凶時,便會使人失去前進的依據,從而產生種種的憂慮。這些憂慮主要反映了性格上的三種心理:
※※※※※※※※※※
一、畏懼交往的憂慮心理
人際交往憂慮的畏懼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1.陌生的恐懼憂慮。一見陌生人便臉紅、緊張、說不出話,感到渾身不自在,這便是陌生恐懼。
2.群體的恐懼憂慮。當你發覺眾人的目光都在投向你,便會感到一陣緊張,很不自在。因為對方是一群人,而你是單獨一人,自然而然就產生一種群體恐懼。
3.高位的恐懼憂慮。當見到某位高階主管或知名人士時,則往往會被他們的赫赫名聲嚇倒,一見面就會莫名其妙地緊張和不安,這就是高位恐懼。
為什麼會有人際交往畏懼呢?從心理因素來說,人都有或強或弱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他們會較多地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未來的發展,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某些缺點,特別是受到挫折後,為了維護自尊心,就會採取退避三舍的態度,表現出一種憂慮的畏懼傾向。
小麗是個靦腆的女孩,每次去應聘,都是輸在面試上,見了面試官,如履薄冰,手腳不知往哪放,頭不敢抬,眼睛也不看人,本來平時對答如流的問題,此時腦子卻一片空白,還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回來後又懊惱不已,自慚形穢。像小麗一樣,許多內向、自信不足的求職者,尤其是女孩子,都是因為憂慮的畏懼心理而表現不佳,從而丟掉了很多機會。越是這樣,就越是嚴重影響下次面試的心態,產生憂慮的畏懼心理,形成惡性循環,慢慢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想去面試了。
他們當然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可又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憂慮自己不能夠做到最好,彷彿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公眾面前演出,所以只要置身於陌生人面前,便會產生不知所措的驚慌。有的人會出現臉紅、低頭、乾笑、出冷汗等笨拙的動作,有的人還會出現喉頭顫抖、發音吐字不清,甚至嗓子突然失音、全身發軟等現象。這些缺乏自信的表現,往往給對方缺乏生氣、能力低下、適應性差的感覺,從而導致失敗。
※※※※※※※※※※
二、患得患失的憂慮心理
害怕得不到最好的,得到了又害怕失去,這就是患得患失,一種心理憂慮。不少憂柔寡斷性格的人在一些微小事情上猶豫不定。比如午餐吃什麼定不下來,為今天穿什麼衣服就要苦惱一個小時等等,這是典型的患得患失。
人生總是面臨著各種選擇,選擇的標準常常是「得失」。事實上,標準只有失而不是得,對於「得」人們是不會拒絕的,人們更多的更根本的是考慮「失」,也就是說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是患失不患得的。之所以患得是因為此得可能意味著更大的失。
「就要A吧,可是B也不錯」。為此而苦惱的心理背景是:對於什麼事,「不想受損失」、「也不想遭到失敗」。換句話說,憂柔寡斷的人,就是那種處於「心理憂慮狀態的人」。比如,自己花一千元買到了一套衣服,卻看到別人才花了五百元在打折店就買到手了,無論是誰都會感到自己吃虧了。但是正常人過一陣也就算了,患得患失者卻在以後的生活中,即使看到很喜歡的衣服也不敢買了,總是想著再便宜點就好了、別的地方也許打折呢。這時候,這件衣服可能已被別人買走了,於是陷入更加後悔與憂慮的心情之中。
※※※※※※※※※※
三、敏感多疑的憂慮心理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敏感多疑的人絕不在少數。問題的核心在於他們內心的自我概念不夠清晰,缺乏一套內在的、屬於自我的行為規則和評判標準。一旦離開了外界的評價,就無法判斷自己是對是錯,行為是否合適,表現是否正常。
其實每個人在成長中幾乎都經歷過一段「過敏」時期。小時候,依靠著解讀別人的反應你才知道哪些行為是正確的、被允許的、被贊同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被禁止的、不受歡迎的。但是,隨著心智的成熟,自我概念也逐漸清晰和穩定,自信心的完備使外界的評價作用逐漸下降。此時可以依靠內心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得當,而不是一定要看別人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等到長大成人,回過頭去,才能明白其實當時的觀眾和演員都是自己。
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原因,有些人即使成年之後,還是未能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概念,表現得比較敏感,很容易因為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而緊張不安感到憂慮。
憂慮是人類
最難消滅的負面思想
憂慮是什麼?一個人如果反覆不停地想一件事、一個問題,不斷地關心它的發展方向,這就是所謂的憂慮了。憂慮是一種高能量的情緒,是現代人的通病,是生命中不可迴避的事實,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就要發生,但後果令我們擔心的事件上。在思想中最難剷除的就是憂慮,如果內心深處感到憂慮,生活就會為憂慮所困擾,行為就會為憂慮所拖累。
1.即始你沒有遠憂,也必定有近慮
你是否有過考試或比賽前一晚擔心第二天的表現失常而憂慮到輾轉難眠呢?你是否有過擔心孩子將來的前途而皺緊眉頭呢?你是否擔心過自己未來的發展及生活而悶悶不樂呢?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憂慮,沒有任何人是生存在毫無憂慮的日子裡。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憂,必有近慮。」沉重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壓力使我們常常被憂慮捆綁,被越來越多的憂慮擠壓,為明天憂慮,乃至為後天甚至將來憂慮。而且,每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也都常常會感到憂慮,也多多少少都會面臨一些難以抹去的憂慮擔子。 比如:
※十八歲前擔心能不能上個好高中,考個好大學。
※上大學後擔心能不能順利畢業?
※畢業之後擔心能不能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
※工作時擔心會不會被裁員、能不能晉升?
※三十歲時又擔心能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
※找到理想伴侶又為將來生活擔心。
※有了孩子後,又為了孩子的教育及健康而擔心。
※等孩子長大了又為孩子的前途擔心。
※到了五十歲左右又為自己及父母的健康擔心。
※六十歲過後又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憂慮。
……
※※※※※※※※※※
憂慮其實是身體給我們的一種提示,說明我們已不復平常,正嘗試某些新的東西——也許我們正在冒一定風險,也許我們正試圖推陳出新。我們時常會感到憂慮,擔心自己無法完成某些新的嘗試,擔心事情無法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自己會以失敗告終。
憂慮是心理缺乏安全感的產物。生活中有危險、恐懼、殺戮、暴力,一切事情都是未知數,明天總是變幻莫測,所以我們一直都在致力於為心靈追尋一個避風的港灣,一份安全感,那份安全不僅是心靈上的,還有外在的安全。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永恆,讓任何事情,任何恐懼、暴力、憂慮、不確定感和負罪感都不能打擾到我們。這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想要的狀態,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在內心和外在都追求的東西。但人在追求安全感的同時,內心必定總被憂慮與恐懼的陰影籠罩。
但人類卻始終容許種種無謂的煩悶、憂慮來榨盡青年人的生命,使人未到中年即現老相,尤其是學生時期發生頻率較高的情緒問題。
不少學生在遇到學習成績不理想、失戀、生活受挫、家庭出現意外等刺激後,心理上無力承受由此帶來的壓力而出現劇烈情緒反應。憂慮在這些學生的行為上表現為喪失學習和工作的興趣及動力,反應遲鈍,無精打采,拒絕交際,迴避朋友,並伴隨著食慾減退、失眠等不良反應。大多數學生多少都有過這種消極情緒,持續的時間比較短暫。但其中也有少數性格內向、孤僻、自尊心強、懷疑心重、承受挫折能力低的學生容易長期陷入憂鬱狀態,導致憂鬱性精神症的出現。有些患者會認為人生無味而有過自殺的念頭,甚至採取過自殺行為。
女性朋友們也特別容易產生憂慮與煩惱,促使她們衰老的是她們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們每天花費在處理家常事務的精力,遠不如花費在對於子女的無謂操心與憂慮,以及其他無謂的精神緊張上的多,一到夜晚她們就覺得精疲力竭,然而她們不曾覺悟到,這是因為她們浪費了大部分精神的緣故。
「憂使人老。」憂慮煩悶是在人們的臉上刻劃出皺紋的殘酷刀鋸!有人為了重大的憂慮煩悶在三個星期之內,容貌一變,像看見了兩個前後完全不相同的人一樣。
※※※※※※※※※※
讀過《聖經》的人,對於古代猶太國極盛時期的君王所羅門,有很深的印象。所羅門被稱為充滿智慧的君王,他領導的猶太國,國強民富。他個人的聰明才智,超過歷代的學者智士,他的財富名位,也是得心應手,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物質的享受,算得上達到了極點。但是,所羅門他滿足了嗎?他是否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我們看看他自己寫的一段話就能明白:「空虛而又空虛,萬事全是空虛。太陽底下沒有一件可以留念的東西。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所羅門又描寫到:「智能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從所羅門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充滿智慧又極有財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滿足於現實,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呢?
※※※※※※※※※※
誠然,人類已經擁有了數不盡的豐富的物質,而我們還想擁有更多的、我們還想讓生活更好。雖然很多人也許並不想像現在一樣拼命,但生存的壓力逼迫著我們因對未來的不定性憂慮,而使自己不停地工作、賺錢,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處境:隨時隨地都充滿著無盡的煩惱和憂慮。
2.人多多少少都有杞人憂天的習性
杞國有一個人,膽子很小且有點神經質,他常常會想一些莫名其妙,不切實際的問題。一天晚飯後,他拿個大扇子在門前乘涼,自言自語地說:「如果有一天,天塌下來把我們都壓在下面,活活壓死了,那可怎麼辦呀!」於是他就天天琢磨這個問題,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覺得危險。結果日子長了,他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一天比一天消瘦。
朋友們看到他整天恍恍惚惚、神不守舍的樣子,都很替他擔心。當朋友得知他是因為擔心天塌下來才弄成這副模樣的時候,就都勸他說:「老兄呀,你何必為這種事憂慮呢?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可就沒有發生過啊!即使哪天天真的塌下來了,也不是你一個人所能解決的啊!還是不要為這種事自尋煩惱了。」可無論別人怎麼勸說,他也不相信。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天始終也沒有像他擔心的那樣掉下來,連日月星辰也都好好的,可是杞人卻始終為這個問題所困擾。據說,直到臨死時他仍在為這個問題擔心。
從此,那些自尋煩惱,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人就有了共同的名字——杞人憂天。
※※※※※※※※※※
丹麥有個民間故事,說的是一個鐵匠,家裡非常貧困。於是鐵匠經常擔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麼辦?」「如果我賺的錢不夠花了怎麼辦?」結果這一連串的擔心像沉重的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使他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身體一天天地越變越弱。
有一天鐵匠上街去買東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個醫學博士路過。博士在詢問了情況後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條金項鏈並對他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別賣掉它」。鐵匠拿了這條金項鏈高興地回家了。從此之後,他經常地想著這條項鏈,並自我安慰道:「如果實在沒錢了,我就賣掉這條項鏈。」這樣他白天踏實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覺,逐漸地他又恢復了健康。後來他的小兒子也長大成人,鐵匠家的經濟也寬裕了。有一次他把那條金項鏈拿到首飾店裡估價,老闆告訴他這條項鏈是銅的,只值一元錢。鐵匠這才恍然大悟:「博士給我的不是一條項鏈,而是治病的方法!」
這則民間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深奧的道理,世界上有很多的人,都是過著像這個人一樣憂慮的生活。
※※※※※※※※※※
許多人都有這類的杞人憂天。他們常常猜想到大不幸的臨頭:要喪財失位、要遭遇不測、要面臨火災水害。假使在他們的兒女離家出門的時候,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會看到種種的災難——火車出軌、輪船沉覆——他們總是想到最壞的一方面。
你曾經有過杞人憂天的經驗嗎?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舉個例子來說好了,假設有一天早晨起得太晚,你不禁心想:「糟糕!起得太晚了,一定會碰上大塞車,上班鐵定會遲到。如果到的太晚,老闆肯定會對我不高興;要是他氣炸了,搞不好會要我走人。萬一我失業了,房屋貸款、還有一大堆等著支付的信用卡帳單該怎麼辦?要是不能及時找到工作的話,不但信用破產,房子也會被查封。房子如果沒了,我要往哪兒去?沒錢又沒地方可去,我一定得挨餓,搞不好還會橫死街頭呢!而這些都是起因於今天這麼晚起!」
也許你會覺得這一路推演下來未免太誇張了點,沒錯,是稍嫌誇張了點,不過,類似這樣的杯弓蛇影你絕不會沒有過。
有這樣一些人,自小就十分膽小。他的生活沉浸在疾病的恐懼中。他時常為了預期到某種在實際上決不會發生的疾病而煩惱痛苦。假使他受了些微寒冷,他會以為是要犯傷寒重症了;假使他喉頭有些痛,他一定以為那是要變為扁桃腺炎;假使他心頭有些悸動,他就要惶惶然以為患了嚴重的心臟病了。這些人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用在想像最壞事情的發生。
一個叫馬堤的人,患有長期咳嗽的毛病,連醫生也束手無策。馬堤對此很擔心,認為自己得到絕症。老是跑不同的醫院去請教不同的醫生。有一天他又要去醫院看病,而一場暴風雪正席捲整個城市。馬堤不聽家人的勸告,拒絕與醫生改約時間而硬是冒著大風雪出門。
大風雪讓道路上的車况變的很糟。車子在轉彎的時候一個不小心便發生了意外,馬堤摔了出去,壓傷手臂。「當然了我最後還是到了醫院,只不過我當時想,應該換成去掛外科門診。」他說。
結果馬堤摔斷了胳膊,在醫院用鋼板鋼釘固定並打上石膏後回家修養。在家修養幾個星期之後,他發現自己咳嗽的老毛病好了,可是胳膊仍舊裹著石膏。
經歷這件事,馬堤學到兩個教訓。
1.大風雪時要乖乖的待著家裏。
2.過度的擔心只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
時下也正流行提前消費,什麼都提前使用,但憂慮煩惱卻不應提前消費。其實,人生苦短,何必要預支明天的煩惱呢?快樂充實的過好當下的每一時刻不是要比煩惱明天該怎麼過要強很多嗎?哈里伯頓說:「懷著憂愁上床,就是背負著包袱睡覺。」天天為明天的事憂慮而煩惱,又怎麼會有快樂的時候呢?
適當的憂慮是促使我們奮發向上的助力;沒有了它,大多數的人就失去了激發自己向上的原動力,也就是沒了奮鬥動機。但是,過度憂慮却也不是件好事,只會讓我們成天憂心,久而久之成了習慣,甚至於內化成個人的性格,變成無事不憂、無事不慮,反而綁手綁腳,讓你什麼事也做不了。要知道,最難克服的障礙不是你所憂慮害怕的事情,而是「憂慮害怕」本身的情緒。
3.人的個性,是造就憂慮的啟動器
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這些獨特的性格某部份是天生的,某部份卻是後天養成的習性。比如有人天性開朗樂觀,有人天生悲觀懦弱,有人處事大而化之,有人則小心謹慎……。然而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造就的,卻也都是造就人們形成憂慮性格的啟動器。例如悲觀懦弱者容易產生失敗的恐懼憂慮,小心謹慎者容易產生敏感多疑的憂慮,完美主義者易產生錯誤瑕疵的憂慮……;可以說,任何性格都會產生對應於性格上不同的憂慮。
其實,人天生都是會依循著「安全感」而前進,人與生俱來就有這種「趨吉避凶」的潛意志,比如,看到危險的事物,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便是躲避;明知哪個事業會失敗,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便是不投資……;如果明知有風險,我們還強迫自己去接受時,我們便會心生害怕與恐懼。所以當我們對於未知的、不確定的、無法掌握的人或事時,無法判斷吉凶時,便會使人失去前進的依據,從而產生種種的憂慮。這些憂慮主要反映了性格上的三種心理:
※※※※※※※※※※
一、畏懼交往的憂慮心理
人際交往憂慮的畏懼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1.陌生的恐懼憂慮。一見陌生人便臉紅、緊張、說不出話,感到渾身不自在,這便是陌生恐懼。
2.群體的恐懼憂慮。當你發覺眾人的目光都在投向你,便會感到一陣緊張,很不自在。因為對方是一群人,而你是單獨一人,自然而然就產生一種群體恐懼。
3.高位的恐懼憂慮。當見到某位高階主管或知名人士時,則往往會被他們的赫赫名聲嚇倒,一見面就會莫名其妙地緊張和不安,這就是高位恐懼。
為什麼會有人際交往畏懼呢?從心理因素來說,人都有或強或弱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他們會較多地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未來的發展,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某些缺點,特別是受到挫折後,為了維護自尊心,就會採取退避三舍的態度,表現出一種憂慮的畏懼傾向。
小麗是個靦腆的女孩,每次去應聘,都是輸在面試上,見了面試官,如履薄冰,手腳不知往哪放,頭不敢抬,眼睛也不看人,本來平時對答如流的問題,此時腦子卻一片空白,還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回來後又懊惱不已,自慚形穢。像小麗一樣,許多內向、自信不足的求職者,尤其是女孩子,都是因為憂慮的畏懼心理而表現不佳,從而丟掉了很多機會。越是這樣,就越是嚴重影響下次面試的心態,產生憂慮的畏懼心理,形成惡性循環,慢慢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想去面試了。
他們當然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可又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憂慮自己不能夠做到最好,彷彿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公眾面前演出,所以只要置身於陌生人面前,便會產生不知所措的驚慌。有的人會出現臉紅、低頭、乾笑、出冷汗等笨拙的動作,有的人還會出現喉頭顫抖、發音吐字不清,甚至嗓子突然失音、全身發軟等現象。這些缺乏自信的表現,往往給對方缺乏生氣、能力低下、適應性差的感覺,從而導致失敗。
※※※※※※※※※※
二、患得患失的憂慮心理
害怕得不到最好的,得到了又害怕失去,這就是患得患失,一種心理憂慮。不少憂柔寡斷性格的人在一些微小事情上猶豫不定。比如午餐吃什麼定不下來,為今天穿什麼衣服就要苦惱一個小時等等,這是典型的患得患失。
人生總是面臨著各種選擇,選擇的標準常常是「得失」。事實上,標準只有失而不是得,對於「得」人們是不會拒絕的,人們更多的更根本的是考慮「失」,也就是說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是患失不患得的。之所以患得是因為此得可能意味著更大的失。
「就要A吧,可是B也不錯」。為此而苦惱的心理背景是:對於什麼事,「不想受損失」、「也不想遭到失敗」。換句話說,憂柔寡斷的人,就是那種處於「心理憂慮狀態的人」。比如,自己花一千元買到了一套衣服,卻看到別人才花了五百元在打折店就買到手了,無論是誰都會感到自己吃虧了。但是正常人過一陣也就算了,患得患失者卻在以後的生活中,即使看到很喜歡的衣服也不敢買了,總是想著再便宜點就好了、別的地方也許打折呢。這時候,這件衣服可能已被別人買走了,於是陷入更加後悔與憂慮的心情之中。
※※※※※※※※※※
三、敏感多疑的憂慮心理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敏感多疑的人絕不在少數。問題的核心在於他們內心的自我概念不夠清晰,缺乏一套內在的、屬於自我的行為規則和評判標準。一旦離開了外界的評價,就無法判斷自己是對是錯,行為是否合適,表現是否正常。
其實每個人在成長中幾乎都經歷過一段「過敏」時期。小時候,依靠著解讀別人的反應你才知道哪些行為是正確的、被允許的、被贊同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被禁止的、不受歡迎的。但是,隨著心智的成熟,自我概念也逐漸清晰和穩定,自信心的完備使外界的評價作用逐漸下降。此時可以依靠內心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得當,而不是一定要看別人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等到長大成人,回過頭去,才能明白其實當時的觀眾和演員都是自己。
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原因,有些人即使成年之後,還是未能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概念,表現得比較敏感,很容易因為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而緊張不安感到憂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