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關鍵特色
★以非常口語化的詞彙注解《論語》,跳脫出傳統文言文方式,非常淺顯易懂。
★從現代的觀念來解讀《論語》,重新解釋經典,更加生動有趣。
內容說明
《論語》是舊的
但是讀法可以是新的
儒學經典裡的智慧
用現代人的語言重新解讀
再現孔夫子及其弟子的
課堂問答現場
《論語》記載著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紀錄,是本語錄體。
更是研究孔子學說暨儒家思想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始資料。
四書五經,乃儒家學術思想中心、固有文化之寶典:如《中庸》為本體論,《大學》為方法論,《易》是知識論,《詩》《書》是文學論,《春秋》是歷史論,《禮》《樂》是文化論,《孟子》是民生論;唯有《論語》最生活化、實用化,常在「詩云、子曰」的字裡行間,收到潛移默化之效,達到移風易俗之用,是為生活論,其「功力」比之《聖經》常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者以創意式概念,注釋孔子與弟子間的對話,重新賦予新氣象、新生命,使得「孔家店」諸子們,擺脫嚴肅的聖賢外殼,賦予更親切、更活潑、更生動的形象,永遠深入在我們的生活裡。
★以非常口語化的詞彙注解《論語》,跳脫出傳統文言文方式,非常淺顯易懂。
★從現代的觀念來解讀《論語》,重新解釋經典,更加生動有趣。
內容說明
《論語》是舊的
但是讀法可以是新的
儒學經典裡的智慧
用現代人的語言重新解讀
再現孔夫子及其弟子的
課堂問答現場
《論語》記載著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紀錄,是本語錄體。
更是研究孔子學說暨儒家思想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始資料。
四書五經,乃儒家學術思想中心、固有文化之寶典:如《中庸》為本體論,《大學》為方法論,《易》是知識論,《詩》《書》是文學論,《春秋》是歷史論,《禮》《樂》是文化論,《孟子》是民生論;唯有《論語》最生活化、實用化,常在「詩云、子曰」的字裡行間,收到潛移默化之效,達到移風易俗之用,是為生活論,其「功力」比之《聖經》常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者以創意式概念,注釋孔子與弟子間的對話,重新賦予新氣象、新生命,使得「孔家店」諸子們,擺脫嚴肅的聖賢外殼,賦予更親切、更活潑、更生動的形象,永遠深入在我們的生活裡。
作者簡介
作者 韓廷一
浙江省蕭山縣人。花蓮師範學校普師科畢業,政治大學邊政學系畢業,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畢業,美國西太平洋大學政治學博士,英國倫敦南灣大學博士後研究。五十五年高等考試及格。曾任教於海洋、實踐大學。
著有:《韓昌黎思想研究》(臺灣商務)、《老子新解讀》、《莊子內七篇新解讀》、《孫子十三篇新解讀》(萬卷樓)。
延伸閱讀
《今註今譯叢書》
浙江省蕭山縣人。花蓮師範學校普師科畢業,政治大學邊政學系畢業,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畢業,美國西太平洋大學政治學博士,英國倫敦南灣大學博士後研究。五十五年高等考試及格。曾任教於海洋、實踐大學。
著有:《韓昌黎思想研究》(臺灣商務)、《老子新解讀》、《莊子內七篇新解讀》、《孫子十三篇新解讀》(萬卷樓)。
延伸閱讀
《今註今譯叢書》
目次
目錄
代序
學而第一(共十六章)
為政第二(共二十四章)
八佾第三(共二十六章)
里仁第四(共二十六章)
公冶長第五(共二十八章)
雍也第六(共二十八章)
述而第七(共三十七章)
泰伯第八(共二十一章)
子罕第九(共三十章)
鄉黨第十(共十八章)
先進第十一(共二十五章)
顏淵第十二(共二十四章)
子路第十三(共三十章)
憲問第十四(共四十七章)
衛靈公第十五(共四十一章)
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
陽貨第十七(共二十六章)
微子第十八(共十一章)
子張第十九(共二十五章)
堯曰第二十(共三章)
跋
代序
學而第一(共十六章)
為政第二(共二十四章)
八佾第三(共二十六章)
里仁第四(共二十六章)
公冶長第五(共二十八章)
雍也第六(共二十八章)
述而第七(共三十七章)
泰伯第八(共二十一章)
子罕第九(共三十章)
鄉黨第十(共十八章)
先進第十一(共二十五章)
顏淵第十二(共二十四章)
子路第十三(共三十章)
憲問第十四(共四十七章)
衛靈公第十五(共四十一章)
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
陽貨第十七(共二十六章)
微子第十八(共十一章)
子張第十九(共二十五章)
堯曰第二十(共三章)
跋
書摘/試閱
學而第一(共十六章)
第一章 做個快樂的學習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注釋:
1、子:有五種解釋:
(1)尊稱:意即先生、老師,通常放在姓氏之下;如:孔子、孟子、荀子……等。《論語》中的「子」,通常指孔子。
(2)人名:子貢、子路、子游……等。
(3)專稱:天子、君子、弟子,二、三子……等。
(4)當代名詞用:「子亦有異聞乎?」(季氏)。「子為誰?」(微子)。
(5)通子女的子。
2、曰:開口吐舌為曰。
3、學:(1)學習,包括學道、學禮、學文、學詩、學各種技藝。
(2)學,效也、通傚。
4、時:按時、及時、時時,適應時代,時勢。
5、習:(1)溫習、複習、練習。
(2)習:鳥數飛也。
6、說:同悅,古文中「喜悅」與「論說」,均同一字,漢以後才分。
7、朋:泛指朋友,細分之:同文、同門曰朋;同志、同業曰友。泛指志同道合之人。
8、樂:(1)ㄩㄝˋ:音樂、禮樂;姓氏。
(2)ㄌㄜˋ:快樂、悅在心,樂在外。
(3)ㄧㄠˋ要:喜好,敬業樂群,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有樂器行,名曰:「樂樂樂」,應讀作ㄌㄜˋ ㄧㄠˋ ㄩㄝˋ,快樂的人喜好音樂;
或讀ㄧㄠˋ ㄩㄝˋ ㄌㄜˋ ,喜歡音樂的人很快樂。
9、人不知:有兩種解釋:
(1)人家不知道我,不了解我,不認識我。
(2)人泛指學生,學生教不會,老師不生氣,不打人,才是真君子。
10、慍:惱怒也,惱在腦,慍在心,怒在形。
11、君子:有四種解釋:
(1)有德之人指老師;反之,小人指無德之人指學生。
(2)在上位的人指君子,小人在下在位的人指百姓。
(3)指成人;小人則指小孩。
(4)古時妻稱呼丈夫,曰君子。
語譯:
孔子說:「學了新的東西,經常複習它,練習它,不也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兒?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看我,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兒?
人家不知道我,我不惱、不怒,不也是個君子人物嗎?」
(學生教不會,我不發脾氣,不也是個很稱職的老師啊!)此又一解也!
說明:
1、學,看學的是什麼東西?如果是技藝性的,如駕車、跳舞、彈琴、繪畫、書法…要「及時」演練,則終生不忘,若是學道、學文、學詩……則要時時溫習之。
2、「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入;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荀子.學記〉)所以才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之說。孔荀兩說互相發明、印證。
3、孔子乃萬世師表「學不厭,教不倦」故有「學生不知道(教不會)而不發脾氣,才是真正的老師。
4、古者「學」分:辭章之學,訓詁之學與儒者之學三個層次。學者必也循序漸進,不可躐等、超次。前者,學四術,春秋兩季習禮樂,冬夏兩季溫詩書;後者,儒者之學,乃大學之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5、悅、樂、君子乃「學」之三個階段、三種滋味。其始也,獨善其身的求學方法;其次,推己及人,與人分享樂趣,最後止於至善,滿腹經綸。
第二章 君子務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注釋:
1、有子:姓有名若、又名求,字子有,魯國人。孔子學生《論語》中,有子與曾子,並稱子,蓋曾子大孝,顏淵早死,夫子以曾子為其師承;孔子歿後,因有若言似孔子,貌如孔子,門人有欲以二子承夫子之學。孔子若受命組閣,有若是他的行政院發言人。
2、弟:(1)同悌:對父母之愛曰孝,對兄弟之愛曰悌。
(2)為弟之道,尊崇長上。
3、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意即從來所沒有的。
4、本:根本。
5、鮮:稀少。
6、道:泛指事務當然之理。真理、宗旨、原則等。
7、仁:(1)從人,從二,二人相處之道即為仁。
(2)仁即人。
8、與:同歟。
9、其:豈,莫非。
語釋:
有若說:「有這麼一個人,他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卻好冒犯上級,那是少有的;凡是不喜歡冒犯長官,卻喜歡作亂的人,那是從來沒有的。君子為人,專心致志於根本,根本確立了,道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重長上,就是行仁(做人)的根本啊!」
說明:
1、君子事親以孝,忠也;事兄以悌,順也。移孝作忠,忠於君國;移悌為順,順於長上。忠順之人,得「道」生「仁」絕不會犯上作亂。
2、本節文字或許是有若的學生所記,故特稱「有子」。
第三章 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注釋:
1、巧言:巧者好也,花言巧語之意。
2、令色:令者善也,刻意裝出好顏(臉)色。
3、鮮:少也。
語譯: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一付諂媚的好臉色,這是少有仁德之人。」
說明:
1、顏面皮膚,非常敏感,據說身體機能的末稍全都顯現於此。因此,人之所以巧言令色,定然對內心有所隱蔽,因而這種人,缺乏「仁」心、「仁」德。仁者,兩人相處之道,意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基本關係乃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也。
2、朱子以為,天下之不仁者有二:一為好犯上作亂之人;一為巧言令色之人(見《日知錄》)。
第一章 做個快樂的學習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注釋:
1、子:有五種解釋:
(1)尊稱:意即先生、老師,通常放在姓氏之下;如:孔子、孟子、荀子……等。《論語》中的「子」,通常指孔子。
(2)人名:子貢、子路、子游……等。
(3)專稱:天子、君子、弟子,二、三子……等。
(4)當代名詞用:「子亦有異聞乎?」(季氏)。「子為誰?」(微子)。
(5)通子女的子。
2、曰:開口吐舌為曰。
3、學:(1)學習,包括學道、學禮、學文、學詩、學各種技藝。
(2)學,效也、通傚。
4、時:按時、及時、時時,適應時代,時勢。
5、習:(1)溫習、複習、練習。
(2)習:鳥數飛也。
6、說:同悅,古文中「喜悅」與「論說」,均同一字,漢以後才分。
7、朋:泛指朋友,細分之:同文、同門曰朋;同志、同業曰友。泛指志同道合之人。
8、樂:(1)ㄩㄝˋ:音樂、禮樂;姓氏。
(2)ㄌㄜˋ:快樂、悅在心,樂在外。
(3)ㄧㄠˋ要:喜好,敬業樂群,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有樂器行,名曰:「樂樂樂」,應讀作ㄌㄜˋ ㄧㄠˋ ㄩㄝˋ,快樂的人喜好音樂;
或讀ㄧㄠˋ ㄩㄝˋ ㄌㄜˋ ,喜歡音樂的人很快樂。
9、人不知:有兩種解釋:
(1)人家不知道我,不了解我,不認識我。
(2)人泛指學生,學生教不會,老師不生氣,不打人,才是真君子。
10、慍:惱怒也,惱在腦,慍在心,怒在形。
11、君子:有四種解釋:
(1)有德之人指老師;反之,小人指無德之人指學生。
(2)在上位的人指君子,小人在下在位的人指百姓。
(3)指成人;小人則指小孩。
(4)古時妻稱呼丈夫,曰君子。
語譯:
孔子說:「學了新的東西,經常複習它,練習它,不也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兒?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看我,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兒?
人家不知道我,我不惱、不怒,不也是個君子人物嗎?」
(學生教不會,我不發脾氣,不也是個很稱職的老師啊!)此又一解也!
說明:
1、學,看學的是什麼東西?如果是技藝性的,如駕車、跳舞、彈琴、繪畫、書法…要「及時」演練,則終生不忘,若是學道、學文、學詩……則要時時溫習之。
2、「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入;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荀子.學記〉)所以才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之說。孔荀兩說互相發明、印證。
3、孔子乃萬世師表「學不厭,教不倦」故有「學生不知道(教不會)而不發脾氣,才是真正的老師。
4、古者「學」分:辭章之學,訓詁之學與儒者之學三個層次。學者必也循序漸進,不可躐等、超次。前者,學四術,春秋兩季習禮樂,冬夏兩季溫詩書;後者,儒者之學,乃大學之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5、悅、樂、君子乃「學」之三個階段、三種滋味。其始也,獨善其身的求學方法;其次,推己及人,與人分享樂趣,最後止於至善,滿腹經綸。
第二章 君子務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注釋:
1、有子:姓有名若、又名求,字子有,魯國人。孔子學生《論語》中,有子與曾子,並稱子,蓋曾子大孝,顏淵早死,夫子以曾子為其師承;孔子歿後,因有若言似孔子,貌如孔子,門人有欲以二子承夫子之學。孔子若受命組閣,有若是他的行政院發言人。
2、弟:(1)同悌:對父母之愛曰孝,對兄弟之愛曰悌。
(2)為弟之道,尊崇長上。
3、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意即從來所沒有的。
4、本:根本。
5、鮮:稀少。
6、道:泛指事務當然之理。真理、宗旨、原則等。
7、仁:(1)從人,從二,二人相處之道即為仁。
(2)仁即人。
8、與:同歟。
9、其:豈,莫非。
語釋:
有若說:「有這麼一個人,他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卻好冒犯上級,那是少有的;凡是不喜歡冒犯長官,卻喜歡作亂的人,那是從來沒有的。君子為人,專心致志於根本,根本確立了,道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重長上,就是行仁(做人)的根本啊!」
說明:
1、君子事親以孝,忠也;事兄以悌,順也。移孝作忠,忠於君國;移悌為順,順於長上。忠順之人,得「道」生「仁」絕不會犯上作亂。
2、本節文字或許是有若的學生所記,故特稱「有子」。
第三章 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注釋:
1、巧言:巧者好也,花言巧語之意。
2、令色:令者善也,刻意裝出好顏(臉)色。
3、鮮:少也。
語譯: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一付諂媚的好臉色,這是少有仁德之人。」
說明:
1、顏面皮膚,非常敏感,據說身體機能的末稍全都顯現於此。因此,人之所以巧言令色,定然對內心有所隱蔽,因而這種人,缺乏「仁」心、「仁」德。仁者,兩人相處之道,意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基本關係乃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也。
2、朱子以為,天下之不仁者有二:一為好犯上作亂之人;一為巧言令色之人(見《日知錄》)。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