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其實那不是愛:勇敢放手,走向愛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謝謝你曾經為我生命帶來的一切。
謝謝我自己,選擇在這裡放手,繼續前進。
●12種偽愛關係檢測,認清不愛你的人。
●12項離愛醒悟練習,學會好好分手。
●12步為愛深層療癒,迎接心的重生。
隨書收錄:蘇絢慧精選「自我心理增強」心語12句,伴你向幸福啟程!
親愛的,請想起你自己,
想起你自己的耗損、苦痛、硬撐及矛盾,
也想起了──你真正渴望的,是愛。
感情的挫折,並不能終結你成為一個勇敢去愛的人。
你的生命,會因為懂得如何離開,
而真正的往屬於你的前方邁進。
──蘇絢慧
●你不敢承認「那不是愛」,而其實只剩習慣和依賴? ………>逃避型關係
●在這段關係中,你一直在委屈自己,討好對方? ………>好女人型關係
●你要求自己「必須」堅強,維繫感情全是你的責任? ………>照顧型關係
●他最愛「自己」,你永遠得不到他平等的關注和肯定? ………>主角型關係
●雖然他就在你身邊,你卻感受不到他對你的在乎? ………>空洞型關係
這些「偽愛關係」,你是否似曾相識?
你傾盡一切去愛,卻也一再受傷害,那不斷的錯待和失望使你離幸福越來越遠。在「你以為」的愛裡,只剩下抑鬱、哀傷、憤恨,還有無止境的困惑,壓得你好痛好痛。
但你始終難以開口提分手。主動離開的人,彷彿成了關係的劊子手……
親愛的,不是這樣的。
愛到讓你失去自我的感情,既不健康、也不真實,那只是經不起考驗的虛假連結。
透過12種常見的偽愛類型分析,蘇絢慧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從認清所處關係開始,進而付諸行動,學會堅定的放手,更以無盡的理解伴我們迎向下一段真切的幸福。
讓我們把那個「可愛」的自己,重新找回來。
◎認清、放手、重生,蘇絢慧伴你走向愛!
◎隨書收錄:蘇絢慧精選「自我心理增強」心語12句。
◎本書不但撫慰,而且實用:
.【Part 1 令人受苦的偽愛關係】每一種偽愛類型分析的最後都附有一個「偽愛關係檢測」,運用5個是非題、4個問答題,測驗自己:「對於關係,是真實交流的愛?還是習慣性的依賴?」
.【Part 2 我該如何真實面對?】每一項放手學習,都伴隨著一個「離愛醒悟練習」,引導你學會好好分手。
.【Part 3 我如何療傷?又如何能真實去愛?】本篇的每一章,都將陪著你一步一步的療傷、止痛,而後學會為自己,真正的重新啟程。
對於處於偽愛關係中的你,絢慧老師贈予你的「自我心理增強」心語:
◎【逃避型關係】
關係的意義,是心與心的連結及靠近。
愛早已空洞的關係,剩下的將是耗損,直到走至垂死臨終。
◎【好女人型關係】
你,不等同於所背負的角色;親密關係,也不該是兩個戴著角色面具的人的合夥。
用角色定義自己,也用角色框架對方,勢必會讓關係只剩相互的要求及指責。
◎【照顧型關係】
照顧者,是源自於在原生家庭學得的角色及責任,也是習慣維繫關係的方法。
但建立親密關係時,若還是以照顧者自居,以堅毅形象來承擔另一人的生命責任,則兩人的生命課題必然混淆,雙方的個體界線也將混亂,從而產生情緒混淆(分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對方的),在關係裡,兩人皆無法得到滋養性的成長。除了自認無法卸下照顧責任外,在關係中,也很難真正經歷到親密感和安心感。
謝謝我自己,選擇在這裡放手,繼續前進。
●12種偽愛關係檢測,認清不愛你的人。
●12項離愛醒悟練習,學會好好分手。
●12步為愛深層療癒,迎接心的重生。
隨書收錄:蘇絢慧精選「自我心理增強」心語12句,伴你向幸福啟程!
親愛的,請想起你自己,
想起你自己的耗損、苦痛、硬撐及矛盾,
也想起了──你真正渴望的,是愛。
感情的挫折,並不能終結你成為一個勇敢去愛的人。
你的生命,會因為懂得如何離開,
而真正的往屬於你的前方邁進。
──蘇絢慧
●你不敢承認「那不是愛」,而其實只剩習慣和依賴? ………>逃避型關係
●在這段關係中,你一直在委屈自己,討好對方? ………>好女人型關係
●你要求自己「必須」堅強,維繫感情全是你的責任? ………>照顧型關係
●他最愛「自己」,你永遠得不到他平等的關注和肯定? ………>主角型關係
●雖然他就在你身邊,你卻感受不到他對你的在乎? ………>空洞型關係
這些「偽愛關係」,你是否似曾相識?
你傾盡一切去愛,卻也一再受傷害,那不斷的錯待和失望使你離幸福越來越遠。在「你以為」的愛裡,只剩下抑鬱、哀傷、憤恨,還有無止境的困惑,壓得你好痛好痛。
但你始終難以開口提分手。主動離開的人,彷彿成了關係的劊子手……
親愛的,不是這樣的。
愛到讓你失去自我的感情,既不健康、也不真實,那只是經不起考驗的虛假連結。
透過12種常見的偽愛類型分析,蘇絢慧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從認清所處關係開始,進而付諸行動,學會堅定的放手,更以無盡的理解伴我們迎向下一段真切的幸福。
讓我們把那個「可愛」的自己,重新找回來。
◎認清、放手、重生,蘇絢慧伴你走向愛!
◎隨書收錄:蘇絢慧精選「自我心理增強」心語12句。
◎本書不但撫慰,而且實用:
.【Part 1 令人受苦的偽愛關係】每一種偽愛類型分析的最後都附有一個「偽愛關係檢測」,運用5個是非題、4個問答題,測驗自己:「對於關係,是真實交流的愛?還是習慣性的依賴?」
.【Part 2 我該如何真實面對?】每一項放手學習,都伴隨著一個「離愛醒悟練習」,引導你學會好好分手。
.【Part 3 我如何療傷?又如何能真實去愛?】本篇的每一章,都將陪著你一步一步的療傷、止痛,而後學會為自己,真正的重新啟程。
對於處於偽愛關係中的你,絢慧老師贈予你的「自我心理增強」心語:
◎【逃避型關係】
關係的意義,是心與心的連結及靠近。
愛早已空洞的關係,剩下的將是耗損,直到走至垂死臨終。
◎【好女人型關係】
你,不等同於所背負的角色;親密關係,也不該是兩個戴著角色面具的人的合夥。
用角色定義自己,也用角色框架對方,勢必會讓關係只剩相互的要求及指責。
◎【照顧型關係】
照顧者,是源自於在原生家庭學得的角色及責任,也是習慣維繫關係的方法。
但建立親密關係時,若還是以照顧者自居,以堅毅形象來承擔另一人的生命責任,則兩人的生命課題必然混淆,雙方的個體界線也將混亂,從而產生情緒混淆(分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對方的),在關係裡,兩人皆無法得到滋養性的成長。除了自認無法卸下照顧責任外,在關係中,也很難真正經歷到親密感和安心感。
作者簡介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璞成全人發展中心總監。
曾任醫學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前後經歷13年。專業助人工作年資19年。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專業領域在自我心理發展、早年傷痛療癒、自我覺察與探索、失落悲傷諮商及陪伴工作、情緒關照及自我照顧。
長期帶領專業學習課程、心理成長工作坊及團體,觸及台灣各地區的機關、單位外,也長期在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進行心理專業工作,推動華人社會及個人的心理健康及成長。
●已出版書籍: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已絕版)入圍金鼎獎最佳文學類圖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圖文書)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一段父親帶我回家的路》(2009,寶瓶文化,半自傳)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圖文書)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2013,寶瓶文化)
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練習以愛,重新陪自己長大》(2014,寶瓶文化)
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2014,寶瓶文化)
《為什麼不愛我》(2015,寶瓶文化)
《七天自我心理學──找回原本美好的你》(2015,究竟出版)
《你過的是誰的人生?──如實長出生命力量的5種鍛鍊》(2016,究竟出版)
●Facebook粉絲專頁:【蘇絢慧的文字隨想空間】.【璞成全人發展中心】.【同哀傷】
●痞客邦部落格:【蘇絢慧的療癒之邦】
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璞成全人發展中心總監。
曾任醫學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前後經歷13年。專業助人工作年資19年。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專業領域在自我心理發展、早年傷痛療癒、自我覺察與探索、失落悲傷諮商及陪伴工作、情緒關照及自我照顧。
長期帶領專業學習課程、心理成長工作坊及團體,觸及台灣各地區的機關、單位外,也長期在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進行心理專業工作,推動華人社會及個人的心理健康及成長。
●已出版書籍: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已絕版)入圍金鼎獎最佳文學類圖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圖文書)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一段父親帶我回家的路》(2009,寶瓶文化,半自傳)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圖文書)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2013,寶瓶文化)
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練習以愛,重新陪自己長大》(2014,寶瓶文化)
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2014,寶瓶文化)
《為什麼不愛我》(2015,寶瓶文化)
《七天自我心理學──找回原本美好的你》(2015,究竟出版)
《你過的是誰的人生?──如實長出生命力量的5種鍛鍊》(2016,究竟出版)
●Facebook粉絲專頁:【蘇絢慧的文字隨想空間】.【璞成全人發展中心】.【同哀傷】
●痞客邦部落格:【蘇絢慧的療癒之邦】
序
自序──
當關係只剩空洞,你可以選擇離開嗎?
這本書,是寫給長期困在空乏及虛耗關係裡的愛人們。
讓你離開偽愛的關係,真正的往愛及健康的方向,移動。
***
如果是兩個相愛的個體,即使關係裡有失落、挫折和失望,也能化危機為轉機。但若是,關係裡早已腐爛空洞,成了惡病質的關係,那麼,放手及離開,或許才能是療傷的開始。
我們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人來來去去。許多時候,我們會想:「是不是就是這個人,會陪我走到人生的最後?」卻在時間催化、歲月的衝擊下,關係中的兩人漸行漸遠,無話可說,直到走至關係的槁木死灰,不得不宣告──臨終。
然而,即使曾經歷過關係的臨終,從此人我殊途,各奔東西,我們也未必能真正透澈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關係要走到這麼一步?為什麼,本來相愛相屬的兩個人,要走到面臨關係的終點時刻?
過往那些弄不清楚為何分離的各種關係,總是留給我們許多痛苦的感受:遺憾的、懊悔的、愧疚的、心碎的、憤恨的、沮喪的……記憶,這些記憶一次次,像浪潮一樣,在腦海裡一波波的湧起,再退去,湧起,再退去。每一次浪來,我們無處可跑,被席捲入海,再從深陷的苦海裡,奮力的搏命爬上岸邊。
每當回想起關係的分離記憶,情緒就像一首首沒有結尾的歌曲,在心頭繞呀繞,唱呀唱,始終無法在心裡真正的唱完,真正的休止下來。
以致,我們越來越不敢分離、害怕分離。害怕要再面臨那分離後的情緒痛苦,害怕那永遠得不到答案的:「為什麼會這樣?」害怕一個人所要面臨的孤單,害怕自己無力承擔那結束關係後的挫敗及沮喪。
於是,就算內心早已像是兩個沒有在一起的人,各自過著各自的日子,相處時連要說一句話,都顯得困難,只剩下無言和冷空氣,我們也難以坦誠的面對:這一段關係,是不是只能走到這裡?是不是該好好的結束?
究竟為什麼我們那麼怕分離、怕孤單?怕到寧可消耗彼此、磨盡了愛,也要撐在關係裡,直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能否認的,關於離別,真是讓人很吃不消的歷程。糾結的、難以釐清的、混亂的、受傷的、委屈的、倔強的,這些沒有辦法好好照顧的情緒及感受,總是排山倒海而來,無法壓抑,讓人必須回頭檢視:為何不得不走到必須分離的關卡?究竟是誰對誰錯?究竟誰是關係的殺手?是我?是你?還是有了第三者?
離別的課題與放手的功課,總是那麼難。而放手過後的重新開始,也讓人在痛徹心腑後,用盡心力才能真的向前跨出一小步。生命在離別之後,有時,真的難以預料到底什麼時候,自己才能真正有了勇氣,走向下一段的人生。
唯有對生命有深深的一份信任,以及來自內在的自我關愛力量,這樣的力量,才能生出真實的勇氣。
無論遇到的是可接受的失去,或不可接受的失去,都要願意以「理解」來面對這一切,同時也是接納、寬容了自己。停止因為這些失去,而殘忍的對待自己、苛責或傷害自己。不要將自己推入苦痛的深淵,讓自己陷落在無情與無意識的自我罪咎中,無法自拔。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從分離中,學會生命要我們承擔及學習的課題。
好的告別,需要以祝福為基礎,深深的向那要離開人生的部分(無論是人、事、物),說聲:「謝謝你曾經為我生命帶來的一切。謝謝你讓我懂了很多事、很多生命的面貌。」然後,真誠說聲:「對不起,對於沒有彼此善待的部分、來不及懂得珍惜的部分、有所失誤的部分,真心抱歉!」
最後,允許自己真正的鬆開曾經緊握的手,好好祝福那必須分離的,讓生命不是再留有一身的怨懟和仇恨,而是選擇讓一切能有所善終、善了。
並且,為自己選擇讓心靈走向修復及平靜的所在。
當我們真心想要找回心靈的平靜力量,那麼,好好的向那需要告別的對象說聲再會吧!
並不是說真的需要再見面。而是,不論後會有期或無期,都不再牽掛,因為相信一切自有上天最好的安排。過去的聚、如今的離,都有屬天最好的安排,即使我們無法參透這一切的原理及奧祕,我們仍接受相遇有時,離別有時;關係即使無法走到最後,或繼續走在一起,也不輕易抹滅這段關係中曾經的真心,也不輕言妖魔化及否定對方的存在。留給彼此最後的尊嚴,也給彼此生命一份溫柔的慈悲。
因為,相愛容易,但兩人相伴、相處卻萬分的困難,我們有各自的軟弱、各自的欲望、各自的性情義理、各自堅持的對錯,還有各自想過的人生。即使曾經堅定的要相守一起,但相守,卻不一定是兩人最好的結果。
如果,你已經清楚的感受到「不愛了」、「不對了」、「不適合」;而這之前,你已經努力的挽救,也努力的想要找到一條通道通往對方的心,卻始終找不到入口;甚至,你用盡了一切的辦法,卻仍無法得到對方的善意回應,你們仍像千世的仇人一樣,始終攻擊著彼此……這種種一切都令你痛苦不堪,像是置身在地獄,而憤恨及悲傷的巨大悲痛無時無刻撕裂著你,讓你分裂破碎,或憔悴萎縮,或猙獰發狂,幾乎要不認得自己……
那麼,請給自己另一種可能,還給自己生命的和平及寧靜,把一個可愛的自己,找回來。為了將這個自己找回來、愛回來,因此,你需要選擇放手,不再以為握緊的是愛,而是真正的承認,你的手心早已空掉、冷掉,因為對方早已收回他的手。
而如今,可以好好牽住你的手的人,是自己。
而我希望這一本書,是在你終於選擇了鬆開手後,能陪伴你、支持你,走向你個體的療傷和情感修復之書。感情的挫折,並不能終結我們成為一個勇敢去愛的人,而是對關係的麻痺和僵持,才會使我們越來越成為──一個無法再愛的人。
如果你知道,人生的任何歷程,都不能終止你學習愛、成為一個有愛的人,那麼,放開一段緣盡情了的關係,會讓你學會感謝,也學會珍愛自己。
你的生命,會因為懂得放開、懂得如何離開,而真的往愛移動,往屬於你的前方邁進。
請繼續相信生命,請開始珍愛自己……
當關係只剩空洞,你可以選擇離開嗎?
這本書,是寫給長期困在空乏及虛耗關係裡的愛人們。
讓你離開偽愛的關係,真正的往愛及健康的方向,移動。
***
如果是兩個相愛的個體,即使關係裡有失落、挫折和失望,也能化危機為轉機。但若是,關係裡早已腐爛空洞,成了惡病質的關係,那麼,放手及離開,或許才能是療傷的開始。
我們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人來來去去。許多時候,我們會想:「是不是就是這個人,會陪我走到人生的最後?」卻在時間催化、歲月的衝擊下,關係中的兩人漸行漸遠,無話可說,直到走至關係的槁木死灰,不得不宣告──臨終。
然而,即使曾經歷過關係的臨終,從此人我殊途,各奔東西,我們也未必能真正透澈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關係要走到這麼一步?為什麼,本來相愛相屬的兩個人,要走到面臨關係的終點時刻?
過往那些弄不清楚為何分離的各種關係,總是留給我們許多痛苦的感受:遺憾的、懊悔的、愧疚的、心碎的、憤恨的、沮喪的……記憶,這些記憶一次次,像浪潮一樣,在腦海裡一波波的湧起,再退去,湧起,再退去。每一次浪來,我們無處可跑,被席捲入海,再從深陷的苦海裡,奮力的搏命爬上岸邊。
每當回想起關係的分離記憶,情緒就像一首首沒有結尾的歌曲,在心頭繞呀繞,唱呀唱,始終無法在心裡真正的唱完,真正的休止下來。
以致,我們越來越不敢分離、害怕分離。害怕要再面臨那分離後的情緒痛苦,害怕那永遠得不到答案的:「為什麼會這樣?」害怕一個人所要面臨的孤單,害怕自己無力承擔那結束關係後的挫敗及沮喪。
於是,就算內心早已像是兩個沒有在一起的人,各自過著各自的日子,相處時連要說一句話,都顯得困難,只剩下無言和冷空氣,我們也難以坦誠的面對:這一段關係,是不是只能走到這裡?是不是該好好的結束?
究竟為什麼我們那麼怕分離、怕孤單?怕到寧可消耗彼此、磨盡了愛,也要撐在關係裡,直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能否認的,關於離別,真是讓人很吃不消的歷程。糾結的、難以釐清的、混亂的、受傷的、委屈的、倔強的,這些沒有辦法好好照顧的情緒及感受,總是排山倒海而來,無法壓抑,讓人必須回頭檢視:為何不得不走到必須分離的關卡?究竟是誰對誰錯?究竟誰是關係的殺手?是我?是你?還是有了第三者?
離別的課題與放手的功課,總是那麼難。而放手過後的重新開始,也讓人在痛徹心腑後,用盡心力才能真的向前跨出一小步。生命在離別之後,有時,真的難以預料到底什麼時候,自己才能真正有了勇氣,走向下一段的人生。
唯有對生命有深深的一份信任,以及來自內在的自我關愛力量,這樣的力量,才能生出真實的勇氣。
無論遇到的是可接受的失去,或不可接受的失去,都要願意以「理解」來面對這一切,同時也是接納、寬容了自己。停止因為這些失去,而殘忍的對待自己、苛責或傷害自己。不要將自己推入苦痛的深淵,讓自己陷落在無情與無意識的自我罪咎中,無法自拔。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從分離中,學會生命要我們承擔及學習的課題。
好的告別,需要以祝福為基礎,深深的向那要離開人生的部分(無論是人、事、物),說聲:「謝謝你曾經為我生命帶來的一切。謝謝你讓我懂了很多事、很多生命的面貌。」然後,真誠說聲:「對不起,對於沒有彼此善待的部分、來不及懂得珍惜的部分、有所失誤的部分,真心抱歉!」
最後,允許自己真正的鬆開曾經緊握的手,好好祝福那必須分離的,讓生命不是再留有一身的怨懟和仇恨,而是選擇讓一切能有所善終、善了。
並且,為自己選擇讓心靈走向修復及平靜的所在。
當我們真心想要找回心靈的平靜力量,那麼,好好的向那需要告別的對象說聲再會吧!
並不是說真的需要再見面。而是,不論後會有期或無期,都不再牽掛,因為相信一切自有上天最好的安排。過去的聚、如今的離,都有屬天最好的安排,即使我們無法參透這一切的原理及奧祕,我們仍接受相遇有時,離別有時;關係即使無法走到最後,或繼續走在一起,也不輕易抹滅這段關係中曾經的真心,也不輕言妖魔化及否定對方的存在。留給彼此最後的尊嚴,也給彼此生命一份溫柔的慈悲。
因為,相愛容易,但兩人相伴、相處卻萬分的困難,我們有各自的軟弱、各自的欲望、各自的性情義理、各自堅持的對錯,還有各自想過的人生。即使曾經堅定的要相守一起,但相守,卻不一定是兩人最好的結果。
如果,你已經清楚的感受到「不愛了」、「不對了」、「不適合」;而這之前,你已經努力的挽救,也努力的想要找到一條通道通往對方的心,卻始終找不到入口;甚至,你用盡了一切的辦法,卻仍無法得到對方的善意回應,你們仍像千世的仇人一樣,始終攻擊著彼此……這種種一切都令你痛苦不堪,像是置身在地獄,而憤恨及悲傷的巨大悲痛無時無刻撕裂著你,讓你分裂破碎,或憔悴萎縮,或猙獰發狂,幾乎要不認得自己……
那麼,請給自己另一種可能,還給自己生命的和平及寧靜,把一個可愛的自己,找回來。為了將這個自己找回來、愛回來,因此,你需要選擇放手,不再以為握緊的是愛,而是真正的承認,你的手心早已空掉、冷掉,因為對方早已收回他的手。
而如今,可以好好牽住你的手的人,是自己。
而我希望這一本書,是在你終於選擇了鬆開手後,能陪伴你、支持你,走向你個體的療傷和情感修復之書。感情的挫折,並不能終結我們成為一個勇敢去愛的人,而是對關係的麻痺和僵持,才會使我們越來越成為──一個無法再愛的人。
如果你知道,人生的任何歷程,都不能終止你學習愛、成為一個有愛的人,那麼,放開一段緣盡情了的關係,會讓你學會感謝,也學會珍愛自己。
你的生命,會因為懂得放開、懂得如何離開,而真的往愛移動,往屬於你的前方邁進。
請繼續相信生命,請開始珍愛自己……
目次
自序──當關係只剩空洞,你可以選擇離開嗎?
Part 1令人受苦的偽愛關係(12種偽愛類型:認清那個不愛你的人)
Type 1【逃避型關係】在一起只剩下習慣──你不敢承認的「那不是愛」
Type 2【好女人型關係】不被看見的溫柔──為了做好人(好女人),你不停忍受扮演討好的角色
Type 3【奴役型關係】只要他高興就好──害怕自己努力不夠的緊箍咒
Type 4【積怨型關係】忍到感情變了質──將錯就錯的陳年積怨
Type 5【混淆型關係】分不清是愛還是恨──錯亂混淆的情感
Type 6【汲取型關係】如幼兒般無止境的索求──依賴成性的關係
Type 7【照顧型關係】不允許自己軟弱──以強大的照顧形象維繫關係
Type 8【拯救型關係】誤把同情當愛情──你是「同情者」或「拯救者」,而不是情人
Type 9【幻想型關係】明知錯了也要繼續──不願接受當初的美夢幻滅
Type 10【空洞型關係】不存在的愛──從未真正進入關係
Type 11【主角型關係】其實他愛的是自己──你永遠是配角
Type 12【等待型關係】都是我的錯──無法擁有專屬的關係
*偽愛關係總檢測*
Part 2我該如何真實面對?(12個離愛醒悟:學會好好分手)
Lesson 1誠實──承認自己的情緒衝擊及失落感受
Lesson 2覺悟──面對自己的幻滅與面對的決心
Lesson 3分辨──試著瞭解自己需要分離的理由
Lesson 4正視──坦誠瞭解自己的性格,何以長久受困於難以分離
Lesson 5釐清──處理自己混亂的情緒:罪惡感及自責感受
Lesson 6思考──無法放手之清單v.s無法放手之代價
Lesson 7接受──接納失落的發生,面對自己的不甘心
Lesson 8擁抱──學習擁抱回自己,身體距離拉出界線
Lesson 9收拾──將依戀在對方的情感,漸漸收回
Lesson 10回顧──回看過程,承認自己的失誤與無能為力
Lesson 11離去──為自己停止自憐與離開受害者位置
Lesson 12行動──完成自己需要的告別歷程
Part 3我如何療傷?又如何能真實去愛?(12步為愛學習:自我療癒,走向愛)
Step 1祝你幸福──停止指責與埋怨的報復及攻擊
Step 2勇敢放開──留給彼此各自勇敢面對人生的祝福
Step 3和平落幕──找到維持友善卻不打擾的方式
Step 4重拾獨立──還給自己獨立的自我空間
Step 5遠離干擾──問候未必是需要
Step 6接納孤獨──這一次勇敢的為自己,接受真正的分離
Step 7理解分離──重新定義「分離」這件事
Step 8溫柔以對──感謝彼此的相伴,溫柔完成告別
Step 9心情歸零──不美化,也不醜化過去的關係,讓一切回到原點
Step 10陪伴自己──完成需要的療癒
Step 11擁抱自己──從受傷的關係中,懂得愛回真實的自己
Step 12重新啟程──為自己建立「真實的愛」經驗
結語──移動生命,才能真正的走向愛
推薦書目
Part 1令人受苦的偽愛關係(12種偽愛類型:認清那個不愛你的人)
Type 1【逃避型關係】在一起只剩下習慣──你不敢承認的「那不是愛」
Type 2【好女人型關係】不被看見的溫柔──為了做好人(好女人),你不停忍受扮演討好的角色
Type 3【奴役型關係】只要他高興就好──害怕自己努力不夠的緊箍咒
Type 4【積怨型關係】忍到感情變了質──將錯就錯的陳年積怨
Type 5【混淆型關係】分不清是愛還是恨──錯亂混淆的情感
Type 6【汲取型關係】如幼兒般無止境的索求──依賴成性的關係
Type 7【照顧型關係】不允許自己軟弱──以強大的照顧形象維繫關係
Type 8【拯救型關係】誤把同情當愛情──你是「同情者」或「拯救者」,而不是情人
Type 9【幻想型關係】明知錯了也要繼續──不願接受當初的美夢幻滅
Type 10【空洞型關係】不存在的愛──從未真正進入關係
Type 11【主角型關係】其實他愛的是自己──你永遠是配角
Type 12【等待型關係】都是我的錯──無法擁有專屬的關係
*偽愛關係總檢測*
Part 2我該如何真實面對?(12個離愛醒悟:學會好好分手)
Lesson 1誠實──承認自己的情緒衝擊及失落感受
Lesson 2覺悟──面對自己的幻滅與面對的決心
Lesson 3分辨──試著瞭解自己需要分離的理由
Lesson 4正視──坦誠瞭解自己的性格,何以長久受困於難以分離
Lesson 5釐清──處理自己混亂的情緒:罪惡感及自責感受
Lesson 6思考──無法放手之清單v.s無法放手之代價
Lesson 7接受──接納失落的發生,面對自己的不甘心
Lesson 8擁抱──學習擁抱回自己,身體距離拉出界線
Lesson 9收拾──將依戀在對方的情感,漸漸收回
Lesson 10回顧──回看過程,承認自己的失誤與無能為力
Lesson 11離去──為自己停止自憐與離開受害者位置
Lesson 12行動──完成自己需要的告別歷程
Part 3我如何療傷?又如何能真實去愛?(12步為愛學習:自我療癒,走向愛)
Step 1祝你幸福──停止指責與埋怨的報復及攻擊
Step 2勇敢放開──留給彼此各自勇敢面對人生的祝福
Step 3和平落幕──找到維持友善卻不打擾的方式
Step 4重拾獨立──還給自己獨立的自我空間
Step 5遠離干擾──問候未必是需要
Step 6接納孤獨──這一次勇敢的為自己,接受真正的分離
Step 7理解分離──重新定義「分離」這件事
Step 8溫柔以對──感謝彼此的相伴,溫柔完成告別
Step 9心情歸零──不美化,也不醜化過去的關係,讓一切回到原點
Step 10陪伴自己──完成需要的療癒
Step 11擁抱自己──從受傷的關係中,懂得愛回真實的自己
Step 12重新啟程──為自己建立「真實的愛」經驗
結語──移動生命,才能真正的走向愛
推薦書目
書摘/試閱
【Type 1逃避型關係】
在一起只剩下習慣
──你不敢承認的「那不是愛」
放手,為何那麼難?
你早已心知肚明,這一段關係早猶如一灘死水。沒有活力,沒有交集,各自在不同的世界裡。有的只是消耗、爭執,及明著來暗著去的攻擊。
但因為習慣依賴,或因為恐懼孤單、恐懼面對未知,你們都騙了自己,這段關係還沒壞到無可救藥。
你心裡仍然等待著一絲可能性:你們可以不再相互傷害,好好的在關係裡依存,即使這世界再糟,你們仍是彼此最終的庇護所、最穩固的守候。你仍希望,你們一起走到天長地久,沒有分離的發生。
但是,這份心願始終還沒到來,而迎來的是你越來越不認識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臉上猙獰、扭曲、憤恨及哀怨的表情。在咆哮及怒吼聲中,在歇斯底里的狂怒中,在冷漠的表情中,你開始不認得對方,也不懂:自己何以成為一個那麼被仇視、不被珍惜及在乎的人?
然而,離去,是那麼困難。
那些道德的、良心上的罪惡感,和害怕孤單的恐懼無助感,都讓你不敢就此放開手。
你不敢想像自己的離開,是否將帶給對方傷害?是否自己成了別人口中,只顧自己的自私人?而離開是否真的能解脫?還是換來下一場苦難?又或是只能與對方用盡生命,耗損到彼此枯竭,才是一種仁至義盡?
與其讓對方指責你的拋棄,不如乾脆放棄自己的人生,你這麼想。因為這樣再也不用承受那些自以為是的指責,也不用累得再怎麼解釋也嫌不夠。
還要再騙自己,多久?
可是,親愛的,你知道嗎?我們這一生無法總是對別人負責。我們真正能夠負責,及給予交代的,只有自己。為了他人能認同及看得過去,你獨自忍受苦痛及空虛,在一份空洞的虛假關係中,扮演著自己的一角,撐住這一齣劇,好讓大家不用經歷有所變化的吃驚,也不必讓人擔心。你可知道這一份代價的辛苦及心力交瘁的疲憊?
關係,不是用來偽裝「I am OK」的,也不是為了給人交代與放心的。關係,是為了經驗到兩人真心實意的交流,給予彼此最無可被取代的支持與愛護。沒有心在當中的關係,又如何能真實接觸呢?失去了被善待的自己,又如何在關係中,真正的善待彼此呢?
面對自己的真實。因為真實,是別人無法瞭解也漠不關心的,卻是你逃也逃不過的糾結。
接受了自己的真實,放下了自己的幻覺,我們才可能真正的活著,真正的與自己和好、和解。
只是,你敢於對自己誠實嗎?還是你無論如何,也選擇要繼續欺騙自己、說服自己?寧可選擇讓一切符合別人的觀感和期待,也難以選擇為自己的人生「選擇真實」?
因為好怕「一個人」
華人傳統的思維,總是習於把「個人」和「關係」綁在一起,也總是習於把「一個人」的狀態,等同與「孤單」、「可憐」、「沒人要」、「不幸」劃上等號。如果,我們離開了「關係」,進入到一個人的人生探索歷程,那麼,我們可能很快就會被貼上標籤,代表了我們的「失敗」或「糟糕」,以至於我們無法擁有關係,無法長留於關係中。
許多人,正是困陷在這種恐懼中,害怕自己「一個人」的生命狀態,無依無靠,像是天地之間的孤兒。一想到:如果自己遇到任何難以承擔的情況,都不再有另一個人必然存在,必然給予幫助或扶持……就難以安撫心中的恐懼感,彷彿自己會被這世界拋棄,連死在某個角落,都不會有任何人在乎與發現。
我們總會被自己的大腦這樣恐嚇和威脅,使我們無法面對在關係中的真實感受,也無法坦承自己在關係裡的真實狀態。
即使在關係中,兩人交惡到猶如仇人,或是相處起來像是活在冰窖裡的人,總是冷言冷語,連一句有溫度的話也感受不到,但為了某些無法鬆動的價值框架,我們寧可漠視我們的真實感覺,找到一種「假裝自己不在意,也能夠把日子繼續過下去」的方式,留在一段只有表面形式的關係裡。
愛得毫無回應……
「我們每天幾乎說話不超過三句,有時候我問了話,半天也等不到回應。如果強烈的問下去,一定要聽到他回話,那麼聽到的,也只是我自取其辱的話,像是說我很煩人,或是說我聒噪、很吵。久而久之,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和他說話了。」在關係中,感覺到和伴侶毫無任何交集的一位女性這樣告訴我。
這位女性,在這樣的關係之中已經十年了。這十年來使用了不少方法,想和她的伴侶有交集,好保持這段關係的溫度。不論是約伴侶旅行、約伴侶試吃餐廳、約伴侶一起參加活動,她總是這麼努力,甚至到用力的地步。如果沒有擔負起「經營關係」、「關係成長」的重責大任,她便恐懼,兩人的感情會隨著時間而越來越乏味,越來越空虛。
事實上,感覺到這段關係的空虛及乏味,是她不斷想否認的感覺,所以才不停的力求維持之道。
而她的伴侶呢?一直以來,就是「配合」,有安排活動就去,有旅遊計畫就完成。唯一不做的,是「對話」和「親密接觸」。
他的人,可以待在兩人的居處,也可以待在她身邊,就是不愛說話。那麼,他都在做什麼呢?他閱讀,他看影片,他喜愛品嘗他珍藏的茶,他也做料理,就是不愛說話。而且,無論他品茶或做料理,都不是為兩人做的,而是為他自己做的。他們的關係,就像是很好的「室友」,可以共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或是參與同一個活動,然而,就是保持「各做各的事」的狀態。
已經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伴侶覺得很受打擾的情況下,到了睡覺時間,他們早就分開成兩個房間了。
我問她:這種情況,她是如何感知的?感覺到什麼?認為這是什麼情況?
她苦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就是覺得愛他,不就是要接受所有的他嗎?而且他也不是做了什麼可惡的事啊!沒有出軌、沒有愛玩、沒有不回家。雖然我和他之間沒有親密的感受和行為,但生活中,有他在,還是比較安心啊!就像是一種習慣,不能沒有他……」
我問:「你覺得這是你愛他的方式。那他感受到了嗎?他有回應嗎?如果這是你付出愛的方式,那這一份為愛付出,是否有讓你覺得開心或滿足?」
她不禁眼眶紅了,面容上的表情有些茫然和無助,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越來越有種感受不到愛的感覺,覺得愛在我的生活中,好像早已消失不見了,只是我不敢承認……」
一個人的逃避,另一個人的孤單
這位女性所面臨到的情況,正是許許多多人困在關係中的情況。或許一開始的關係,充滿著愛的感覺,相互吸引。兩個人從陌生走到熟悉,總是有許多新奇的事物,可以激起彼此的感官和感受,讓生活的感覺並不平淡。
然而,漸漸的,那陌生的新鮮感不見了,兩人的生活,變成了一種「過日子」的狀態。關係,也漸漸的從「我們」走回各自的「我」。雖然,關係好似是走在一起了,生活有許多重疊之處,生活空間及資源也共享了,但實質的交集卻越來越少,能對話的材料也越來越薄。
各自都回到以自己的習慣過日子的方式,這時候,兩人的「關係」成了生活的「配角」,而如果,其中一人甚至認為「關係」的存在只是礙事或麻煩,希望「關係」不吵不鬧就好,絲毫不想滋養「關係」,或真實的進入「關係」,重視另外一個人的存在,那無疑的,這樣關係中的另一人就像是獻祭一樣,注定被犧牲,成了「穩定生活」的貢品。
離開空洞,迎向真實
為了所謂的「穩定生活」,我們究竟將「關係」擺放在生命的什麼位置?又將另一個人放在自己生命裡的什麼角落?
「關係」,對人類生活來說,是天性裡的必要。我們有依戀的需求,渴望從依戀關係裡,得著深刻的親密感和連結感。雖然,無法因為有了「關係」,就完全消融掉人生存會有的孤獨感,但對於存在來說,仍然因為有了和另一個人的親密與連結,而有了存在的意義,和愛的體會。
若是在生活中,失去了有意義的連結感,那麼親密感也不會存在,人將因為斷了情感連結,而鬱鬱寡歡。內在的空洞及虛無,不只會消磨掉一個人的生命能量,也會吞噬掉一段「關係」的愛及意義感。
如果做過了許多努力,也用盡心力到體無完膚、毫無尊嚴了,那麼,「離開」或許是一個選擇,讓彼此仍有機會擁有「真正渴望」的人生。
若兩人在一起,沒有讓生命更好,那麼,該考慮的或許是:如何才能停損?退出彼此生命,會不會是一個對彼此都好(至少對自己是好)的最佳選擇?
【逃避型偽愛關係檢測】
關於「逃避型關係」,問自己以下的五個問題:
1.在這段關係中,你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感覺是?
2.在這段關係中,你是感覺到充滿活力滋養?或是日漸消沉?
3.在這段關係中,孤單感是偶爾出現?或是大多數時間,孤單的感覺都揮之不去?
4.在這段關係中,當你面對對方時,經常感受到抑鬱痛苦?還是輕鬆自在?
5.在這段關係中,讓你感受到更喜歡你自己?還是更厭惡你自己?
接著,請誠實回答自己:
.這五個問題,當你得知自己的答案時,你的感受是什麼?
.對於你的關係,你的感受是正面經驗多,還是負面經驗多?
.這些問題的答案,正在告訴你自己什麼呢?你如何看見自己的真實關係處境呢?
在一起只剩下習慣
──你不敢承認的「那不是愛」
放手,為何那麼難?
你早已心知肚明,這一段關係早猶如一灘死水。沒有活力,沒有交集,各自在不同的世界裡。有的只是消耗、爭執,及明著來暗著去的攻擊。
但因為習慣依賴,或因為恐懼孤單、恐懼面對未知,你們都騙了自己,這段關係還沒壞到無可救藥。
你心裡仍然等待著一絲可能性:你們可以不再相互傷害,好好的在關係裡依存,即使這世界再糟,你們仍是彼此最終的庇護所、最穩固的守候。你仍希望,你們一起走到天長地久,沒有分離的發生。
但是,這份心願始終還沒到來,而迎來的是你越來越不認識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臉上猙獰、扭曲、憤恨及哀怨的表情。在咆哮及怒吼聲中,在歇斯底里的狂怒中,在冷漠的表情中,你開始不認得對方,也不懂:自己何以成為一個那麼被仇視、不被珍惜及在乎的人?
然而,離去,是那麼困難。
那些道德的、良心上的罪惡感,和害怕孤單的恐懼無助感,都讓你不敢就此放開手。
你不敢想像自己的離開,是否將帶給對方傷害?是否自己成了別人口中,只顧自己的自私人?而離開是否真的能解脫?還是換來下一場苦難?又或是只能與對方用盡生命,耗損到彼此枯竭,才是一種仁至義盡?
與其讓對方指責你的拋棄,不如乾脆放棄自己的人生,你這麼想。因為這樣再也不用承受那些自以為是的指責,也不用累得再怎麼解釋也嫌不夠。
還要再騙自己,多久?
可是,親愛的,你知道嗎?我們這一生無法總是對別人負責。我們真正能夠負責,及給予交代的,只有自己。為了他人能認同及看得過去,你獨自忍受苦痛及空虛,在一份空洞的虛假關係中,扮演著自己的一角,撐住這一齣劇,好讓大家不用經歷有所變化的吃驚,也不必讓人擔心。你可知道這一份代價的辛苦及心力交瘁的疲憊?
關係,不是用來偽裝「I am OK」的,也不是為了給人交代與放心的。關係,是為了經驗到兩人真心實意的交流,給予彼此最無可被取代的支持與愛護。沒有心在當中的關係,又如何能真實接觸呢?失去了被善待的自己,又如何在關係中,真正的善待彼此呢?
面對自己的真實。因為真實,是別人無法瞭解也漠不關心的,卻是你逃也逃不過的糾結。
接受了自己的真實,放下了自己的幻覺,我們才可能真正的活著,真正的與自己和好、和解。
只是,你敢於對自己誠實嗎?還是你無論如何,也選擇要繼續欺騙自己、說服自己?寧可選擇讓一切符合別人的觀感和期待,也難以選擇為自己的人生「選擇真實」?
因為好怕「一個人」
華人傳統的思維,總是習於把「個人」和「關係」綁在一起,也總是習於把「一個人」的狀態,等同與「孤單」、「可憐」、「沒人要」、「不幸」劃上等號。如果,我們離開了「關係」,進入到一個人的人生探索歷程,那麼,我們可能很快就會被貼上標籤,代表了我們的「失敗」或「糟糕」,以至於我們無法擁有關係,無法長留於關係中。
許多人,正是困陷在這種恐懼中,害怕自己「一個人」的生命狀態,無依無靠,像是天地之間的孤兒。一想到:如果自己遇到任何難以承擔的情況,都不再有另一個人必然存在,必然給予幫助或扶持……就難以安撫心中的恐懼感,彷彿自己會被這世界拋棄,連死在某個角落,都不會有任何人在乎與發現。
我們總會被自己的大腦這樣恐嚇和威脅,使我們無法面對在關係中的真實感受,也無法坦承自己在關係裡的真實狀態。
即使在關係中,兩人交惡到猶如仇人,或是相處起來像是活在冰窖裡的人,總是冷言冷語,連一句有溫度的話也感受不到,但為了某些無法鬆動的價值框架,我們寧可漠視我們的真實感覺,找到一種「假裝自己不在意,也能夠把日子繼續過下去」的方式,留在一段只有表面形式的關係裡。
愛得毫無回應……
「我們每天幾乎說話不超過三句,有時候我問了話,半天也等不到回應。如果強烈的問下去,一定要聽到他回話,那麼聽到的,也只是我自取其辱的話,像是說我很煩人,或是說我聒噪、很吵。久而久之,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和他說話了。」在關係中,感覺到和伴侶毫無任何交集的一位女性這樣告訴我。
這位女性,在這樣的關係之中已經十年了。這十年來使用了不少方法,想和她的伴侶有交集,好保持這段關係的溫度。不論是約伴侶旅行、約伴侶試吃餐廳、約伴侶一起參加活動,她總是這麼努力,甚至到用力的地步。如果沒有擔負起「經營關係」、「關係成長」的重責大任,她便恐懼,兩人的感情會隨著時間而越來越乏味,越來越空虛。
事實上,感覺到這段關係的空虛及乏味,是她不斷想否認的感覺,所以才不停的力求維持之道。
而她的伴侶呢?一直以來,就是「配合」,有安排活動就去,有旅遊計畫就完成。唯一不做的,是「對話」和「親密接觸」。
他的人,可以待在兩人的居處,也可以待在她身邊,就是不愛說話。那麼,他都在做什麼呢?他閱讀,他看影片,他喜愛品嘗他珍藏的茶,他也做料理,就是不愛說話。而且,無論他品茶或做料理,都不是為兩人做的,而是為他自己做的。他們的關係,就像是很好的「室友」,可以共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或是參與同一個活動,然而,就是保持「各做各的事」的狀態。
已經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伴侶覺得很受打擾的情況下,到了睡覺時間,他們早就分開成兩個房間了。
我問她:這種情況,她是如何感知的?感覺到什麼?認為這是什麼情況?
她苦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就是覺得愛他,不就是要接受所有的他嗎?而且他也不是做了什麼可惡的事啊!沒有出軌、沒有愛玩、沒有不回家。雖然我和他之間沒有親密的感受和行為,但生活中,有他在,還是比較安心啊!就像是一種習慣,不能沒有他……」
我問:「你覺得這是你愛他的方式。那他感受到了嗎?他有回應嗎?如果這是你付出愛的方式,那這一份為愛付出,是否有讓你覺得開心或滿足?」
她不禁眼眶紅了,面容上的表情有些茫然和無助,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越來越有種感受不到愛的感覺,覺得愛在我的生活中,好像早已消失不見了,只是我不敢承認……」
一個人的逃避,另一個人的孤單
這位女性所面臨到的情況,正是許許多多人困在關係中的情況。或許一開始的關係,充滿著愛的感覺,相互吸引。兩個人從陌生走到熟悉,總是有許多新奇的事物,可以激起彼此的感官和感受,讓生活的感覺並不平淡。
然而,漸漸的,那陌生的新鮮感不見了,兩人的生活,變成了一種「過日子」的狀態。關係,也漸漸的從「我們」走回各自的「我」。雖然,關係好似是走在一起了,生活有許多重疊之處,生活空間及資源也共享了,但實質的交集卻越來越少,能對話的材料也越來越薄。
各自都回到以自己的習慣過日子的方式,這時候,兩人的「關係」成了生活的「配角」,而如果,其中一人甚至認為「關係」的存在只是礙事或麻煩,希望「關係」不吵不鬧就好,絲毫不想滋養「關係」,或真實的進入「關係」,重視另外一個人的存在,那無疑的,這樣關係中的另一人就像是獻祭一樣,注定被犧牲,成了「穩定生活」的貢品。
離開空洞,迎向真實
為了所謂的「穩定生活」,我們究竟將「關係」擺放在生命的什麼位置?又將另一個人放在自己生命裡的什麼角落?
「關係」,對人類生活來說,是天性裡的必要。我們有依戀的需求,渴望從依戀關係裡,得著深刻的親密感和連結感。雖然,無法因為有了「關係」,就完全消融掉人生存會有的孤獨感,但對於存在來說,仍然因為有了和另一個人的親密與連結,而有了存在的意義,和愛的體會。
若是在生活中,失去了有意義的連結感,那麼親密感也不會存在,人將因為斷了情感連結,而鬱鬱寡歡。內在的空洞及虛無,不只會消磨掉一個人的生命能量,也會吞噬掉一段「關係」的愛及意義感。
如果做過了許多努力,也用盡心力到體無完膚、毫無尊嚴了,那麼,「離開」或許是一個選擇,讓彼此仍有機會擁有「真正渴望」的人生。
若兩人在一起,沒有讓生命更好,那麼,該考慮的或許是:如何才能停損?退出彼此生命,會不會是一個對彼此都好(至少對自己是好)的最佳選擇?
【逃避型偽愛關係檢測】
關於「逃避型關係」,問自己以下的五個問題:
1.在這段關係中,你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感覺是?
2.在這段關係中,你是感覺到充滿活力滋養?或是日漸消沉?
3.在這段關係中,孤單感是偶爾出現?或是大多數時間,孤單的感覺都揮之不去?
4.在這段關係中,當你面對對方時,經常感受到抑鬱痛苦?還是輕鬆自在?
5.在這段關係中,讓你感受到更喜歡你自己?還是更厭惡你自己?
接著,請誠實回答自己:
.這五個問題,當你得知自己的答案時,你的感受是什麼?
.對於你的關係,你的感受是正面經驗多,還是負面經驗多?
.這些問題的答案,正在告訴你自己什麼呢?你如何看見自己的真實關係處境呢?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