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220 元優惠價
:90 折 198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綱》,出乎意料地在歐洲政、教界掀起軒然大波。這個事件不僅直接、間接影響歐洲其他地區的改革大業,更造成神學與教會體制的重大變革,改變近代歷史的走向。在普世教會慶祝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的同時,作者以《威登堡風雲》為題,描繪路德及他的朋友與對手共十人的生平、思想,讓讀者深入了解德意志地區的教會改革運動。
作者簡介
廖元威 牧師
政大歷史系畢,華神道學碩士,美國明州路德神學院神學博士。
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與神學副教授,兼推廣教育處長,同時擔任台灣信義會救恩堂督導牧師。
歷任高雄後勁信義會主任牧師(1985-92),中華信義神學院學務長(1997-2001),中華福音神學院牧育部長(2001-05)、教務長(2005-14)、代理院長(2010-11)等職。
作者於1975年10月31日在台北葛理翰佈道大會信主,同年聖誕節在台灣信義會救恩堂受洗。已婚,育有一女、一子。
政大歷史系畢,華神道學碩士,美國明州路德神學院神學博士。
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與神學副教授,兼推廣教育處長,同時擔任台灣信義會救恩堂督導牧師。
歷任高雄後勁信義會主任牧師(1985-92),中華信義神學院學務長(1997-2001),中華福音神學院牧育部長(2001-05)、教務長(2005-14)、代理院長(2010-11)等職。
作者於1975年10月31日在台北葛理翰佈道大會信主,同年聖誕節在台灣信義會救恩堂受洗。已婚,育有一女、一子。
序
第一次訪問威登堡是 1989 年 5 月,當時德國仍處戰後分裂狀態,不僅坐車從西德進入東德,就可明顯感受到落後、冷峻的氛圍,城堡教堂附近甚至還陳列了一架俄製坦克,顯得極不搭調。除了為觀光客開設的餐廳、刻意維護的古蹟外,吸引人的地方實在不多,而匆匆兩三個小時的威登堡行程(包括午餐),讓我對這個歷史古城留下的竟是殘缺的印象。
2006 年元月,我有幸參加美國瓦特堡神學院主辦的研習課程,在威登堡足足住了將近三個禮拜。兩德統一十五年後的威登堡,此時已經抖落塵埃,恢復了她穩重、氣質的樣貌。每天在威大舊址上課、研討,走在路德、墨蘭頓等人熟悉的街道上,在他們的故居佇足,讓我對這個宗教改革的重要城市,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到今天為止,我去過威登堡六次(包括三次帶團參觀),住在那裏的時間加起來超過一個月(2014 年 11 月又住了兩週)。當然,每次也都有機會參訪與路德生平相關的地點,如埃斯勒本、埃森納、瓦特堡、耳弗特、萊比錫、託爾高等地。閉上眼睛,這些城鎮的重要建築、歷史古蹟依舊歷歷在目。
這些年來,越研究路德的思想與事蹟,就越發讓我想寫點
東西介紹給更多人。2007 到 2008 年的第一次安息年,我開始著手這個計畫。很可惜由於不甘寂寞、外務太多,那一年的成果非常有限;除了在華神期刊發表了一篇跟宗教改革有關的論文外,只零星寫了幾篇沒有發表的文章。後來在陳志宏牧師鼓勵下,2010 年 5 月開始把寫過的東西,經過整理後在台灣信義會的會訊,以「信義宗人物小傳」為名發表一系列短文,得到一些同工滿好的回應與鼓勵。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華神推廣教育處 2016 年宗教改革之旅的全體團員。從8 月27 日到9 月10 日,我們用兩週時間走了德、法、瑞、奧、捷五個國家三千公里的旅程,遍訪路德、慈運理、布塞爾、加爾文、胡司等人進行宗教改革的重要地點。在各景點除了耶路撒冷旅行社導遊陳思麥弟兄的專業解說外,我也沿途補充相關的歷史、神學資訊,團員中有音樂、藝術、文學,甚至營養方面的專家、老師,也不吝傾囊相授、無私分享,讓這次的學習過程,成為令人驚豔的知性、感性、靈性之旅。
9 月 4 日在布拉格的主日崇拜更是讓許多人深受感動。我們在胡司當年經常講道的伯利恆堂聚會,敬拜主與緬懷前輩的勇敢行動,把我們與教會改革的傳統做了跨越時空的連結,真是令人難忘的經驗!
我們在全書刊登了二十幾張相關照片,提供大家在閱讀時與內容做對照。今天要從網路找相關照片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但顧及版權問題我們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當我透過 Line 群組請宗教改革之旅團員提供某幾處照片時,他們熱切的回應讓我深受感動。
2006 年元月,我有幸參加美國瓦特堡神學院主辦的研習課程,在威登堡足足住了將近三個禮拜。兩德統一十五年後的威登堡,此時已經抖落塵埃,恢復了她穩重、氣質的樣貌。每天在威大舊址上課、研討,走在路德、墨蘭頓等人熟悉的街道上,在他們的故居佇足,讓我對這個宗教改革的重要城市,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到今天為止,我去過威登堡六次(包括三次帶團參觀),住在那裏的時間加起來超過一個月(2014 年 11 月又住了兩週)。當然,每次也都有機會參訪與路德生平相關的地點,如埃斯勒本、埃森納、瓦特堡、耳弗特、萊比錫、託爾高等地。閉上眼睛,這些城鎮的重要建築、歷史古蹟依舊歷歷在目。
這些年來,越研究路德的思想與事蹟,就越發讓我想寫點
東西介紹給更多人。2007 到 2008 年的第一次安息年,我開始著手這個計畫。很可惜由於不甘寂寞、外務太多,那一年的成果非常有限;除了在華神期刊發表了一篇跟宗教改革有關的論文外,只零星寫了幾篇沒有發表的文章。後來在陳志宏牧師鼓勵下,2010 年 5 月開始把寫過的東西,經過整理後在台灣信義會的會訊,以「信義宗人物小傳」為名發表一系列短文,得到一些同工滿好的回應與鼓勵。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華神推廣教育處 2016 年宗教改革之旅的全體團員。從8 月27 日到9 月10 日,我們用兩週時間走了德、法、瑞、奧、捷五個國家三千公里的旅程,遍訪路德、慈運理、布塞爾、加爾文、胡司等人進行宗教改革的重要地點。在各景點除了耶路撒冷旅行社導遊陳思麥弟兄的專業解說外,我也沿途補充相關的歷史、神學資訊,團員中有音樂、藝術、文學,甚至營養方面的專家、老師,也不吝傾囊相授、無私分享,讓這次的學習過程,成為令人驚豔的知性、感性、靈性之旅。
9 月 4 日在布拉格的主日崇拜更是讓許多人深受感動。我們在胡司當年經常講道的伯利恆堂聚會,敬拜主與緬懷前輩的勇敢行動,把我們與教會改革的傳統做了跨越時空的連結,真是令人難忘的經驗!
我們在全書刊登了二十幾張相關照片,提供大家在閱讀時與內容做對照。今天要從網路找相關照片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但顧及版權問題我們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當我透過 Line 群組請宗教改革之旅團員提供某幾處照片時,他們熱切的回應讓我深受感動。
目次
楔子:路得與威登堡
第一章 宗教改革之父:馬丁路德
第二章 第一位信義會師母:凱蒂波拉
第三章 馬丁路德的屬靈導師:施道比次
第四章 路得的左右手:神學奇才墨蘭頓
第五章 全方面的教會改革家:布根哈根
第六章 協助宗教改革的三位君主:腓德力、約翰、約翰腓德力
第七章 宗教改革的圖像紀錄者:老克拉納
第八章 從威登堡出走的改革家:迦勒斯大
第九章 從改革到革命:閔次爾
第十章 藉人文理念推動改革的學者:伊拉斯姆
第一章 宗教改革之父:馬丁路德
第二章 第一位信義會師母:凱蒂波拉
第三章 馬丁路德的屬靈導師:施道比次
第四章 路得的左右手:神學奇才墨蘭頓
第五章 全方面的教會改革家:布根哈根
第六章 協助宗教改革的三位君主:腓德力、約翰、約翰腓德力
第七章 宗教改革的圖像紀錄者:老克拉納
第八章 從威登堡出走的改革家:迦勒斯大
第九章 從改革到革命:閔次爾
第十章 藉人文理念推動改革的學者:伊拉斯姆
書摘/試閱
威登堡(Wittenberg)是馬丁路德一生中居住最久、關係最密切、影響最深遠的城市。1508 年,他初抵威登堡,在威登堡大學客座了一年,教導倫理哲學,當年路德才廿五歲。爾後兩年,他回到耳弗特(Erfurt)的奧古斯丁修道院,直到 1511 年再度回到威登堡進修。次年秋,路德獲得神學博士學位,接著在威大任教,直到 1546 年離世,他在此居住,前後加起來超過三十五年。
路德一生曾走訪、居住過許多城市,但沒有一個能與威登堡相比。他出生於埃斯勒本(Eisleben),但幾個月後,他的父親就帶著全家搬至鄰近的銅礦開採區曼斯菲德(Mansfeld)定居,在那裏發展事業。因此,路德是在曼斯菲德度過童年,並接受初級教育。青少年時期,路德離家求學,從馬格德堡(Magdeburg)、埃森納(Eisenach),最後到耳弗特讀大學、加入修道院,數度遷徙。1517 年在威登堡發表《九十五條論綱》之後,路德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一生走訪的城市難計其數,包括御前聽證時勇敢見證的沃木斯(Worms),匿居了十個月的瓦特堡(Wartburg)等都算是他生平中的重要城市。然而,他留下最深足跡的城市依舊是威登堡。
即使路德最後去世於他的出生地埃斯勒本,也純屬偶然。 1546 年元月下旬,體弱的路德再度到曼斯菲德處理糾紛,回程途經埃斯勒本時病逝。1 因此,儘管路德出生與死亡都在埃斯勒本,但那裏卻非他長住之所,也不是埋骨之地,威登堡才是。因為威登堡是路德「成家立業」,長期委身於改教事業之地,以致到了二十世紀,德國政府正式將她命名為路德城(Lutherstadt)。
易北河畔的小白嶺
威登堡位於柏林西南方約一百公里處的易北河畔,德文的意思是小白山。據稱早年從河邊向北眺望,可以看到建城所在地的沙丘,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白色的光芒,該城因而得名。
大約 1180 年,威登堡之名已出現在歷史文件中。1260年起,她成為撒克森 - 威登堡公國的首府;到了 1355 年,正式成為撒克森選侯國的一部分。威登堡先後被亞斯堪尼家族(Ascanians)以及惠丁家族(Wettins)所統治,各方面建設起步得很早。十二世紀已蓋了城堡,在爾後一個半世紀裡,這裡也是皇室成員安葬的所在。城堡內的諸聖堂建於 1330 年,成為亞斯堪尼家族的祖先定期舉行紀念彌撒的教堂。由於累積了許多神聖遺物,以及遺物代表的贖罪效用,諸聖堂逐漸發展成中世紀的朝聖中心之一。
1485 年,惠丁王朝的開創者腓德力一世的長子爾尼斯特(Ernest, 1464-1486 在位)承襲了選侯的頭銜,統治範圍包括威登堡;他的兒子腓德力三世(Frederick III, 1486-1525 在位,以智者腓德力著稱)繼位後,決定全力發展這個被視為「撒克森珍寶」的城市。自 1490 年起,腓德力三世開始有計畫的重建城堡與教堂,並設立威登堡大學(1502)。因緣際會下,這裡成為路德求學與服事的所在,最後也成為路德委身改教大業的根據地。就在這樣背景下,威登堡成為十六世紀歐洲政治、宗教、學術的閃亮之星。
路德口中的這個「小威登堡」,城內居民不到二千五百人,住屋約四百間。根據紀錄,城內的房子大多陳舊、矮小、醜陋,不像城市,反像是村落。甚至有威登堡大學的教授表示,城內的街道骯髒,讓人不覺得置身選侯國的行政中心,反而有如置身於文明的邊陲地帶。但根據中世紀的標準,這個人口僅二千多人的威登堡,在五百年前的德意志地區,已稱得上是人口較多的「中型城市」。
路德一生曾走訪、居住過許多城市,但沒有一個能與威登堡相比。他出生於埃斯勒本(Eisleben),但幾個月後,他的父親就帶著全家搬至鄰近的銅礦開採區曼斯菲德(Mansfeld)定居,在那裏發展事業。因此,路德是在曼斯菲德度過童年,並接受初級教育。青少年時期,路德離家求學,從馬格德堡(Magdeburg)、埃森納(Eisenach),最後到耳弗特讀大學、加入修道院,數度遷徙。1517 年在威登堡發表《九十五條論綱》之後,路德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一生走訪的城市難計其數,包括御前聽證時勇敢見證的沃木斯(Worms),匿居了十個月的瓦特堡(Wartburg)等都算是他生平中的重要城市。然而,他留下最深足跡的城市依舊是威登堡。
即使路德最後去世於他的出生地埃斯勒本,也純屬偶然。 1546 年元月下旬,體弱的路德再度到曼斯菲德處理糾紛,回程途經埃斯勒本時病逝。1 因此,儘管路德出生與死亡都在埃斯勒本,但那裏卻非他長住之所,也不是埋骨之地,威登堡才是。因為威登堡是路德「成家立業」,長期委身於改教事業之地,以致到了二十世紀,德國政府正式將她命名為路德城(Lutherstadt)。
易北河畔的小白嶺
威登堡位於柏林西南方約一百公里處的易北河畔,德文的意思是小白山。據稱早年從河邊向北眺望,可以看到建城所在地的沙丘,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白色的光芒,該城因而得名。
大約 1180 年,威登堡之名已出現在歷史文件中。1260年起,她成為撒克森 - 威登堡公國的首府;到了 1355 年,正式成為撒克森選侯國的一部分。威登堡先後被亞斯堪尼家族(Ascanians)以及惠丁家族(Wettins)所統治,各方面建設起步得很早。十二世紀已蓋了城堡,在爾後一個半世紀裡,這裡也是皇室成員安葬的所在。城堡內的諸聖堂建於 1330 年,成為亞斯堪尼家族的祖先定期舉行紀念彌撒的教堂。由於累積了許多神聖遺物,以及遺物代表的贖罪效用,諸聖堂逐漸發展成中世紀的朝聖中心之一。
1485 年,惠丁王朝的開創者腓德力一世的長子爾尼斯特(Ernest, 1464-1486 在位)承襲了選侯的頭銜,統治範圍包括威登堡;他的兒子腓德力三世(Frederick III, 1486-1525 在位,以智者腓德力著稱)繼位後,決定全力發展這個被視為「撒克森珍寶」的城市。自 1490 年起,腓德力三世開始有計畫的重建城堡與教堂,並設立威登堡大學(1502)。因緣際會下,這裡成為路德求學與服事的所在,最後也成為路德委身改教大業的根據地。就在這樣背景下,威登堡成為十六世紀歐洲政治、宗教、學術的閃亮之星。
路德口中的這個「小威登堡」,城內居民不到二千五百人,住屋約四百間。根據紀錄,城內的房子大多陳舊、矮小、醜陋,不像城市,反像是村落。甚至有威登堡大學的教授表示,城內的街道骯髒,讓人不覺得置身選侯國的行政中心,反而有如置身於文明的邊陲地帶。但根據中世紀的標準,這個人口僅二千多人的威登堡,在五百年前的德意志地區,已稱得上是人口較多的「中型城市」。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