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國文趣味
滿額折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國文趣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是否天生的聰敏昏庸就決定了你學習上的優劣成敗,未必盡然,很大程度還看你後天的個人努力;至於能否激發你奮發學習,就取決於“趣味”二字。

半個世紀前的教書先生寫下的《國文趣味》,放在今天的國文教育環境裡竟出奇地發覺並未過時:學生無心學習,因為覺得乏味;老師無奈教授,亦缺熱情,整體國文水平隨之偏低,這現象古今一也,而問題的徵結就在於能否找到國文的「趣味」。

本書是作者結合個人的讀書筆記與教學研習心得而成,分為“漢字”、“文體”、“文人”、“文章”、“讀書”及“作文”六個部份,從基本的漢語知識介紹到系統地指導寫作文章,處處旁徵中外名人的學習情況,博引各項有趣的國文學習統計,處處見趣味,偶有記述古今讀書人的逸聞趣事,更添閱讀時的樂趣。

作者簡介

姜建邦
生卒年不詳。曾在上海緝規中學(現上海市市東中學前身)任國文教員。這所學校由曾國藩外孫聶雲台興建,是當時中學的佼佼者。最初幾任校長皆延請外國人,後來又有學者黃仲蘇、教育家顧惠人等擔任此職。姜建邦後來信奉基督教。除此書外,還著有《識字心理》、《聖詩史話》等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近年來一般中學生底程度,無可諱言地比戰前確實降低了許多,尤其國文科,幾乎要差到一年甚至兩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屆不如一屆”。一個高中畢業生,連普通的一封信都寫不通,哪得不令人嚷著教育破產呢?無怪乎社會群眾蔑視教育,輕視教員了。

課餘和同事們談天,常會不自覺地將話題轉到學生的學業上去,沒有一個教師不搖頭太息,都覺得這種情形太危險了,對於國家民族前途的影響也太大了。每次為學生們批改文卷的時候,更常常引起我的憤恨、憎惡,有時擲筆而起,繞室興歎,那些“妙文妙句”誠有“雖欲潤飾,無從下筆”之感。

我在中學裡教國文,雖然歷史短、經驗淺,但度此粉筆生涯,先後算來,也已整整五年有半。在這斷續的五年半的過程中,我的膽量,越教越小;我的心思,越教越細;見了學生,越教越怕。起初的一年,我在課堂裡講授,並不覺得怎樣費力,學生們也都似乎能夠“心領神會”,近兩年可不同了,有時因為求學生們“懂”,常常一句文句,除掉解釋它底字和辭以及全句的意義以外,不得不像演劇般以表情、動作、假想等種種具體的方法幫助說明。有時一篇文章,不但從頭至尾逐字逐句逐段地詳加解釋,更要應用說書的技術,設種種比喻,而學生們仍似乎不十分“懂”,所以我要膽小心細而害怕了。

再說學生們為讀書而來讀書的,可說絕無僅有,一百個當中,最多不過兩三個而已。他們受教育好像都是“為人”,都是他們的家長迫令他們入學的,或者為著將來噉飯時一張文憑而不得不入學的。因之,大家都抱著敷衍了事混文憑的態度,功課但求“派司”(Pass),懂不懂是另外回事。試看以這樣的態度來求學,怎會有進步?程度怎得不低落?

教師如是教,學生如是學,學期修滿文憑到手,先生學生如釋重負。社會所需要的不是這種學生,學生貢獻給社會的也不是在學校裡所獲得的學問,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我國政府社會各機構,都普遍有這個現象。

誠然,在混亂的時代中,尤其具大破壞性的戰爭過程上,由於政治不安定,社會不寧靜,金融動盪,貨幣貶值,交通阻滯,物價高漲,生活艱苦,流離顛沛等種種原因,文化教育不但不能發展,反會停滯、倒退,歐洲的黑暗時代,就是歷史上最顯著的明證。則近年一般青年學生們的程度低落,當也不能過分苛責。不過無論如何,教師和學生到底不能辭其咎。

然而其咎安在呢?教師因為學生的程度低,感到頭痛而草草了事,更因為生活鞭策著趕鐘點,不能認真地教,管學生懂也好不懂也好。學生對於典雅艱深的國文,本來就“趣味索然”,今先生既不頂真,又不善誘,樂得偷懶。於是教者愈教愈無趣,學者愈學愈乏味,互為因果而循環,造成“先生講,學生聽"的勉強現象,每況愈下。

學生的國文程度,本來就低落嗎?國文的確艱澀乏味嗎?這種情形固然有,但不能認為全是如此。一個人的天資固有高低,並不都是白癡。愚如曾參,卻傳了夫子之道。所謂“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後天的教育與自己的努力,才能決定智能的高下。我國的文學,並不都是艱深奧澀,盡多“逸興遄飛”的妙文,如果“心不在焉”,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感到“索然無味”的。所以國文一科,必使與其他各科同樣的趣味化,引起學生學習國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欣賞的能力,指導學生寫作的技巧,鼓勵學生閱讀的情緒。同時學生自己也必須在文章中尋找興趣,多讀多看多寫,隨時注意,隨時研究,尤須認清目的,讀書是為自己讀的,決不是混張文憑就算了事,打起精神,提起興趣。蓋興趣可謂為一切事業成功的要素,凡事有興趣,則事半而功倍。故今日一般中學生底國文程度的低落,雖有前述種種原因,而教者、學者都感無興趣,則是一個最大的癥結。

至於“興趣”兩字說起來很便當,做起來倒不易。摯友姜君建邦,替我們解決了這個困難,以其多年教學的經驗,寫成這本《國文趣味》,稿成後請我校閱,我反覆讀了十幾遍,覺得這本書不啻是著者的現身說法,文筆既清麗有趣,引證尤妙趣環生,把向來認為枯燥的國文說得那麼津津有味,不但打破了青年學生視國文為畏途的難關,而且予國文教師以許多趣味的教材,為今日青年學生低落的國文學習現狀開了一帖對症良方。

三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吳倬雲序於市立緝規中學

這本《國文趣味》是我在幾個中學教國文時的補充教材。最初有的曾經油印,有的只是口述,其中有幾篇也曾在幾個期刊裡發表過。現在把它們集聚一起,成了這本書。

中學生對於國文課,常覺枯燥無味。在課室裡,總是先生講,學生聽,兩方面都沒滋味。有的學生乘教員不注意的時候,偷做別的功課,或是打瞌睡。遇著嚴格一點的教師,也是眼在書上,心在外面,不能把教師的話吸收進去。為了補救這些缺點,幾年來我教國文的時候,總是使它趣味化。不過這種趣味化,並不是隨意說笑,而是把一些有趣的資料,插進所學的教材裡面,像鹽調和青菜一樣。有時叫他們聽,有時叫他們做,結果學生都感到極大的興趣。

有的學生在課外閒談時對我說:“先生,你的比喻真多,我們聽了,很有趣味!”記得有一年在市立模範中學教初三的國文,暑假後回來,學生知道了我不教他們這班,改教高二的一級了,初三學生很不滿意,推派代表向校長請願,結果校長答應了他們,但高二的一級,聽說如此,也不滿意。校長弄得無法,只好兩班國文都給我教了。直到現在,這些學生看見我,還常提起這一件“搶先生”的故事。

還記得在滬江大學滬東公社主辦的職工夜校裡,教一班初中二的國文,起初只有二十幾個人,他們聽得很得意,風聲傳開,學生漸來漸多,從二十幾人增至四十幾人,課室裡空地方都立滿了。後來改在大禮堂上課,不到一個星期,學生從二十幾個人增到一百二十幾人。這種情形使我對國文的教授更感興趣。

這樣一面教,一面搜集材料,幾年來手頭已有活頁分類材料厚厚的好幾冊了。近一年來,抽暇將所有材料略加整理,在自己的課上利用作文時間,比較有規律地講過一遍,學生很感興趣,這本書就是這樣編成的。

作者學識淺陋,錯誤處在所難免,望讀者指正。如本書能引起學生對國文的更大興趣,和補充國文教師一些有趣的教材,作者就引為滿足了。

書成,承友人吳倬雲先生替我仔細校閱一遍,減少許多缺陷,謹致謝意。

三十五年五月上海緝規市中

目次

壹 漢字的趣味
你識多少字
漢字的趣味
聯語
字的建築

貳 文體的趣味
幾首奇特的詩
最愛讀的傳記
關於日記
書信的溫情
詞的特點——愁

叁 文人的趣味
文人怪癖
短命詩人
文人的出身
文人興趣的變遷

肆 文章的趣味
三字妙句
山水文學
從《陳情表》說起
文學裡的月亮
一個字的苦心

伍 讀書的趣味
書的可愛
讀書的樂趣
有效的讀書方法
工具書的運用
對於古書的態度

陸 作文的趣味
作文難,難在何處?
材料的搜集
文章之心——情感
思想的泉源
作家的倉庫——經驗
神秘的靈感
題目的趣味
文章的建築圖樣
最難寫的第一句
有意思寫不出來
文章的修改
錯字、別字的分析
寫作的環境
寫作的修養

書摘/試閱

壹 漢字的趣味

你識多少字

中國的兒童到學校裡去,不是求學,也不是讀書,乃是識字。大人看到初入學的小孩子總是問他:“你識了幾個字?”小學生從第一天到學校裡,就是識字。從小學升入中學,還是翻字典,問先生,努力識字。即使在大學裡,還免不了有識字的工作。到底我們這樣努力識字,已經識了多少字呢?中國究竟有多少字?識多少才夠用?這都是有趣味的問題。

中國字都是單獨的,所以數目很多。多得一個人讀了半生的書,還有許多不識的字。有的國文教員叫學生背字典,結果也不能把中國字統統認識。

中國字雖然很多,但大部分已經是無用的死字(dead words)了,除了專門研究文字學的人,在這些字裡鑽研以外,我們用不著完全認識它 ── 而且實際上完全認識也是不可能的事。

中國字中,雖然有一部分是死字,已經沒有多少用處,但是還有一部分是我們常遇到的,是很有用的,普通稱為“常用字彙”。這些字我們應當首先認識,並且要識得十分正確。這是於閱讀寫作都有很大的利益的。

我們先來談談中國字到底有多少個吧!

中國的字數,歷代不同,因為每個時代都有新的字產生。並且現在所有的字典,因為用的人不同,所以編印的字也不同。馬瀛編的《平民字典》裡,只有四千四百三十一個字,王雲五的《小字典》裡有一萬五千四百三十一個字;《康熙字典》裡有四萬二千一百七十四個字;《中華大字典》裡有四萬四千九百零八個字。從民國九年新文化運動以來,歐美學術輸入,中國的新字增加了許多。有人估計新舊字共總算來,總在四萬六千個單字以上。這個數目恰好是我們全國人口的萬分之一。

何以說,中國字是隨著時代增加的?這情形可以從下面歷代的字典中看出來。

漢《說文解字》(許慎著)九三五三字
魏《聲韻》(李登著)一一五二○字
魏《廣雅》(張揖著)一八一五○字
梁《玉篇》(顧野王著)二二七二六字
唐《唐韻》(孫愐著)二六一九四字
宋《類篇》(王洙、胡宿等著)三一九一三字
明《字彙》(梅膺祚著)三三一七九字
清《康熙字典》(張玉書等著)四二一七四字
民國《中華大字典》(歐陽溥存等著)四四九○八字

從這裡我們知道中國字在魏朝和清朝增加得最多。這大概是因為魏、清兩代和外族接觸特多,吸收了許多外族語的緣故吧!

中國字這樣多,要都認識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經這樣計算一下,如果一個人每天識五個字,不分晴雨,不論假日,不管生病與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要費二十五年以上時間,每日識十個字,也要費十二年半以上的光陰。

為了免除這困難,所以有一些無用的字,我們就不必學了。單把有用的字學會也就夠了。但是,哪些字是最有用的呢?我們要識多少字才夠用呢?這是我們要談的第二個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人花費時間來研究。民國九年陳鶴琴曾經把許多兒童讀物、新聞紙、雜誌、 小學生課外作品、新舊小說、《聖經》等書裡面的字,分析研究,得到語體文應用字彙四千二百六十一個。敖弘德也把國父的《留聲演講》、《中國革命史略》、《諺語選》、《新生活》及時報裡的字分析研究,得常用字彙四千三百三十九個。李智曾估計說“最常用的四千字,得佔普通讀物的百分之九九點八”。可見一個人如果識四千個中國字就可以夠用了。四千字不過佔中國字總數的十分之一。可見中國的“死字”是怎麼的多。

你知道你識多少字嗎?這是我們要談的第三個問題。

也許你以為可以識很多的中國字,絕對不止四千這個數目。我恐怕你估計得太多。不信的話,現在可以試驗試驗。

在下面有一百個字。這是用機會法從一本字典裡抽出來的(原測驗為中國心理學家張耀翔所編)。一百字中的每一個字,代表一百三十五個字。因為字典裡總共一萬三千五百個字。你先把一百個字,一個一個地認識一下,只要知道那個字的讀音和意思,就是識了那個字。看看一百個字裡,你共總識幾個,然後乘一百三十五倍,就是你現在識字的數量。比方,一百個字裡,你識(如果只知道讀音,不知道意思,或是只知道意思,不知道讀音,就算半個字)三十二個,那麼,32×135=4320,你就共識四千三百二十個中國字。足夠閱讀普通的書報了。下面就是測驗用的一百個字:

花、和、叩、切、全、居、奔、科、直、台、腓、職、謹、異、璧、 綱、 紂、猖、密、島、邦、朵、僑、俱、俞、助、協、嚕、汁、陭、喋、枯、狂、疆、桔、瘦、羹、蚤、藥、蔭、軸、辯、鯉、策、窩、放、消、漕、時、胐、烝、濫、旗、遙、亄、郯、蘸、錤、墢、增、掛、扦、憍、㤰、揞、桀、樗、櫳、殳、撬、泐、磟、莋、賺、飿、裖、閕、靈、繮、簸、蠱、䗐、瘰、湱、猿、焰、、葰、踅、鴂、眺、訿、獾、鎝、黳、馯、髕、鷵、龤、韽

根據許多人的統計結果,初中一的學生,應當識四二六二個;初中二的學生,應當識四八八七個;初中三的學生應當識五一一四個;高中一的學生應當識五四七三個;高中二的學生應當識五六三二個;高中三的學生應當識五八六二個。你識多少個?誠實地測量一下吧!如果在標準以下,你應當努力識字,否則你的國文程度就有落後的危險!

漢字的趣味

有一個外國人說:“中國字是世界上最有趣味的文字。”

的確,中國字是很有趣的。它除了實用的效能以外,還可以用它做藝術品,做遊戲的工具,甚至做迷信材料。

我們先來談談中國字的藝術性。

在我們的客堂裡、書室中、商店家、辦公處,往往喜歡掛著名人的字,作為點綴。即使鄉下人,在過新年的時候,也喜歡在門上貼幾副紅對子。為甚麼要這樣呢?因為中國字是一種藝術品,像圖畫一樣。你看每一個字都像一座建築物,有它自己的構造和姿態。每一個字像一朵小小的鮮花,耐人尋味,可供欣賞。尤其是加上勁拔的筆鋒,烏黑的松墨和朱紅的印鑒,造成我們特有的東方藝術。

中國字所以這樣的美觀,其中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字大都是對稱的。對稱的東西常是美麗可愛的。中國人尤其喜歡對稱的東西,你看家庭的佈置,椅子分列兩旁,花瓶總是一對,門是兩扇,楹柱左右各一,石獅東西對列,廂房分為東西,大廳的門也分上下。社會上有許多美麗的符號,都是對稱的,紅十字會的十字,紅卍字會的卍字,基督教的十字架,青年會的三角,都是不偏不倚的圖案。如果你留心著社會的許多地方都含著對稱的成份。再說,我們人體的外形,不是一個對稱的典型嗎?手、足、耳、目都是左右各一,無怪我們人類這樣自負了。

中國字正合這個均稱律。我曾統計過一部小字典,一千八百二十九個單字之中,像“燕、雨、朋”等十分均稱的字有五百七十二個之多,佔全體百分之三十。中國文學中有許多美句,字字都是均稱,像“暮春三月”,“萬里無雲”,“霓裳一曲”等都是。我曾經這樣夢想,若是有人能完全用均稱的中國字寫美文一篇,字形的美和內容的美合奏,必能成功一篇空前的佳作。

中國字所以美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字是象形字,字形上能夠表達字意。拼音的文字是以形表聲,中國字是以形表意,有“一字傳神”的功能。例如“赫”字十足地表現出一個大將威武的神氣。一個“嫣”字可以表現出一個美女回眸微笑的姿態。《文心雕龍》裡有這樣的幾句話:“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都是說明這個“一字傳神” 的意思。

有時我們翻閱一篇記敘文,一眼看去,不要細讀,就可以領會所描寫的是山水,是花草。因為字裡行間都呈現著水、石、花、木、園、林、芳草的樣子,好像一幅繪出的圖畫一樣。

其次我們再談談中國字的遊戲性。

文字本來是遊戲的工具之一。像歐美的“迷陣遊戲(Puzzle)”不是文字的遊戲嗎?中國字因為是一個個各自獨立的,像些方木一樣,可以搭成各式各樣的玩意兒。並且中國字多是由幾個字拼攏起來的,所以有一種拆合性,這種拆合性,便產生了一些有趣的遊戲。一個“讀”字,可以拆成“言、土、四、貝”四個字。一個十字和一個口字,可以合成古、叶、田、由、甲等字。有人用這種拆合的方法,編出下面一些有趣的句子:

門口問信, 人言不久便來。
八刀分肉, 內人和議不均。
奴手拏花, 草化為螢飛去。

一個字既然可以拆成幾個字,因此產生了一種拆合對字的遊戲。例如“天”字,可以分成“一大”;“示”字可以分成“二小”。“一大”正對“二小”,所以“天”可以對“示”。這叫“拆合對字”。下面就是—些這樣的對字:

螞 呀 垢 恰 聂 恃 泉 惜 哩 咳
鮮 聒 鍠 吩 品 螳 墨 吟 忖 忸

讀者若是有時間,可以試試看,把下面的十個字用拆合的方法尋出—個對字:
時、蔣、秒、堤、牲、梯、柏、駟、躊、知(答案在本文之後)。

中國社會上有一批人專以測字混飯吃,就是利用中國字的拆合性以應和人意。現在舉個例如下:

據說在清乾隆時候,蘇州有一個測字的,名叫范時行,本領很好。一天,有一兵卒拈得一“棋”字,問終生運氣。范時行對他說:“下圍碁的時候,碁子越住越多;下象棋的時候,棋子越住越少。現在你拈的是象‘棋’,不是圍‘碁’,從木不從石,恐怕你家裡的人口—天凋零一天吧?”

那兵卒告訴他是的,並且又問:“日後運道如何?”范時行對他說:“我看你是行伍中人,是棋中的卒。卒在本界止行一步。如果過河,則縱橫皆可行。照此看來,你當遠走,方可得志。”

若是把測字認為可信,就是迷信;若是把測字看為一種遊戲,倒是十分有趣。

《春渚紀聞》裡記載了這樣的一件事:有一個成都人,名叫謝石潤夫,專以測字言人禍福。某日,有一朝士隨手寫一“也”字,問日後官運怎樣。謝石對他說:“也字加水則為池,加馬則為馳,今池運則無水,陸運則無馬,所以沒有升官的可能。”接著謝石又對他說:“你的親人都不存在了吧?因為也字加人為他,今只見有也而不見有人。不但如此,你的家產,也都蕩盡了吧?因為也字加土為地,今只有也而不見土,所以你人財兩空啊!”

中國字還給了我們一種遊戲,就是“燈謎”。這種遊戲,不知道在中國的家庭裡、朋友間,造出多少快樂。在《紅樓夢》、《浮生六記》等書裡,都有這樣的記載。下面是幾個很好的字謎:

(一)半放紅梅。 (繁)
(二)半牆斜月十分明。 (將)
(三)半推半就。 (掠)
(四)兩點一直,一直兩點。 (慎)
(五)一夜十天。 (殉)
(六)三人同日去觀花,百友原來是一家,和合二仙對面坐,夕陽之下有雙瓜。 (春夏秋冬)

中國字是象形字,構造複雜,難學難寫。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但是因它含有藝術性、拆合性,所以變化無窮。如果我們用一種輕鬆的眼光看它,便妙趣叢生,耐人尋味了。

拆各對字答案:腑、箱、夥、杯、獅、況、清、伍、撞、弭。

聯語

中國字是個個獨立的,所以可以做對字。記得少時老先生還咕咕嚕嚕講些“天對地”、“月對風”、“大陸對長空”一類的話給學生們聽。雖然現在國文課裡不做這套把戲了,但是楹聯、輓聯、喜聯,仍舊很風行。這自然因為我們中國人還有這種愛好;對聯的本身尚有它的樂趣,否則早就跟女人的小腳一起被淘汰了。

中國的對聯應用很廣,在客堂裡有它,在書齋裡有它,在亭榭裡有它,在樓閣上有它,在古跡處有它,在別墅裡有它,在廟宇裡有它,在祠社裡有它,在商店開幕時有它,在鄉村演戲時有它,人家有喜事用它道賀,朋友死了用它輓悼……對聯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裡到處會遇見的。因為它是一種藝術品,是一種很有趣味的點綴,所以至今風行。

對聯的開始,據說是“肇於五代之桃符,孟蜀‘餘慶長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於應用於楹柱,是從宋朝開始。至元、明以後才大大風行,成了文人應酬的妙法。

中國的對聯,有些是富有趣味,相對巧妙。這些作品大都出於“才子”之手,雖然是遊戲的文字,但也可供賞玩。例如金聖歎有副妙對是:“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紀曉嵐和友人同遊西湖在雷峰塔下,遙望雙峰插雲,友人想出一聯,和紀曉嵐為難:“雙峰隱隱,七層四面八方。”紀曉嵐聽了,略加思索,就對上下句:“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張之洞在八國聯軍一役時做司令。有一個外國人作對侮辱中國說:“琴瑟琵琶,八大王單戈對戰。”張之洞立刻寫出下聯以為報復:“魑魅魍魎,四小鬼合手擒拿。”

四川某銀行開幕,請才子李調元代撰一聯。送到之日,打開一看,寫的是:“長長長長長長長,行行行行行行行。”銀行經理莫名其妙,立刻請李來,設宴請教。李調元就解釋說:“我希望你的銀行有發展,所以上聯是:長長。長長。長長長(原來二四七三個字讀做生長的長,餘字讀長久的長);我又佩服你的才能,各行事業都能行,所以下聯是:行行。行行。行行行。”經理聽了,才恍然大悟,心裡非常快樂。

有少數的對聯,確是十分巧妙。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妙聯:“五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又如“冰涼酒,一點二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等都是。

有人曾作過一副對聯,上聯是:“獨覽梅花掃臘雪,”字音和音樂樂字1234567 相似。下聯是:“細睨山勢舞流溪。”聲音和一二三四五六七相近。音既相近,字是相對,頗為有趣。

有些對聯,不但對字巧妙,並且可以倒讀。例如西湖花神廟對聯和納蘭性德的詞,可做代表:

紫紫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暮暮朝朝年年雨雨風風。

霧窗寒對遙天暮,
花落正啼鴉,
袖羅垂影瘦,
風剪一絲紅。

中國從前有個女子,織成—塊回文錦,寄給她的丈夫。該文無論直讀、橫讀、倒讀、斜讀,都能成文。確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觀。

有些對聯,寫意微妙,耐人尋味。例如沈節甫曾作一聯:“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詞意俱佳,為不可多得的聯句。

在名勝地方的對聯,大多數是描寫風景的。這種聯句之中往往能一句話寫盡全部景致,例如濟南大明湖上的一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凡遊過大明湖的人,都對劉金門的筆法稱絕。宣武門外永慶寺的僧房,有一對聯,描寫山景,很是逼真:“石壓筍斜出,岩垂花倒生。”最有趣的是龔正謙題熙春山的對聯,上聯完全是寫看見的;下聯完全是寫聽見的:

放開眼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淡風初起。

洗淨耳根,聽林鳥爭鳴,寺鐘響達,漁歌遠唱,牛笛橫吹。

大多數的聯語是帶警惕性的,好像格言一樣。一副意思很好的對聯,掛在房裡,天天看見,可以藉以磨煉自己。不過這種聯句,大都陳腐,好的不多。鄭板橋有副對聯說:“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倒還不俗。程梓庭有副對聯說:“無多事,無廢事,庶幾無事;不循情,不驕情,乃能得情。”也很有道理。

中國的對聯,幾乎成了一種專門學問。許多文人喜歡在這上面下工夫。《萬有文庫》裡有一部《楹聯叢話》,搜集各地楹聯極多,可以看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