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家貓是獅子的表親,是「新萬獸之王」,其數量正在爆炸;
無論溫馴或野性,宅居還是在外遊蕩,
都正逐步主宰自然與城市,文化和潮流趨勢;
就許多層面來看,牠們儼然成為人類的統治者。
事實是,我們對貓情有獨鍾。我們的文化——無論是網路還是實體世界——都被貓「瘋」潮席捲。明星貓咪可以出書、簽訂電影合約、募捐善款,人們搶著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按讚,或付費在一群隨意走動的貓之間品味咖啡。我們承認自己愛貓,卻不甚了解牠們最初是如何走進客廳,跳上床鋪。尤其是,我們能從貓身上得到的利益非常少,牠們既不是稱職的警衛,也不會下美味的蛋,更別說成為坐騎。所以,我們到底為什麼養牠們,還養了幾億隻?
這道題目特別刁鑽,因為貓這種備受珍寵的動物,同時也被歸類在世界百大入侵種之列,背負著破壞生態系統、甚至造成部分瀕危動物滅絕的罪名。澳洲科學家形容,流浪貓對當地哺乳動物的危害,更甚於全球暖化或棲地消失。困惑的動物愛好者有時難以抉擇,到底該在罐頭鮭魚淋上法式酸奶油、用湯匙餵給貓咪吃好呢,還是應該鐵了心,永遠不再理牠們?
作者為著名科學記者兼資深貓奴,親身採訪數十位來自各界的學者專家,從加州天然瀝青坑中保存著一萬多年來的大型貓科動物化石談起,層層爬梳家貓與野化貓對於生態環境的威脅、以牠們為宿主的傳染疾病、TNR與安樂死的爭議,以及古埃及迄今的養貓文化、育種與販賣史、現代人貓關係,直到網紅人氣貓如何征服虛擬世界……娓娓道出人貓從敵對到共居屋簷下的奇妙過程。
貓臉之下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事:
人類從吃素轉為吃肉,可能和貓有關?
我們之所以為貓痴狂,是因為牠們長得像人?
家貓是自己選擇了被馴化?
貓在中世紀是殘酷刑具,二戰後又成了情報金牌特務?
養貓不但無益身心療癒,還可能讓飼主病情加劇?
我們難以抗拒貓的吸引力,全因腦中的某種寄生蟲?
育種者的終極夢想,是培育出外表狂野但內心溫順的大貓?
備受爭議的TNR其實全是「貓囤積症」患者的一廂情願?
【好評推薦】
「充滿驚喜,就如所有暢銷的非虛構文學作品一樣,令人對自身所處的世界反思再三。」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作者
「以清晰觀點,解析人類如何與這群毛茸茸的生物共享世界。讀完之後,保證你在未來會對家貓另眼相待。」
——艾琳.派波柏格Irene M. Pepperberg,《你保重,我愛你:我和我的聰明鸚鵡艾利斯》作者
「科幻小說作家總幻想著外星人接管人類世界——只能說太遲了,家貓早已搶先一步,佔據了我們的家和心。本書生動、不失公允地描述牠們如何統御全球。」
——理察.康尼夫Richard Conniff,《失落世界之屋:恐龍、王朝與地球上的生命故事》(House of Lost Worlds: Dinosaurs, Dynasties, & the Story of Life on Earth)作者
「引人入勝、暖心又幽默,窺探家貓的漫長歷史,堪稱必讀之作。無論你是曾經養過貓,或是曾經被貓收服。」
——維吉尼亞.莫雷爾Virginia Morell,《動物心智:我們如何解讀動物的感知》(Animal Wise: How We Know Animals Think and Feel)作者
「幽默、知識含量高,又具深度見解的調查報導,提供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打破自然界馴化常規的天才生物,實屬佳作。特別是當你家客廳也剛好養了頭獅子,絕對必看。」
——布萊恩.黑爾Brian Hare,《天才神犬:狗比你想得更聰明》(The Genius of Dogs: How Dogs Are Smarter Than You Think)作者
「一趟引人發笑的非凡之旅,讓人得以凝視家貓如何從單打獨鬥的史前食肉動物,一步步邁向虛擬世界的冠軍哏王。這本大心之作同時具備科學佐證,為這群陪伴在人類身旁、最高深莫測的毛茸茸生物,揭開神祕面紗。」
——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運動基因:科學剖析傑出運動表現》(The Sports Gene: Inside the Science of Extraordinary Athletic Performance)作者
序
我們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
◎文/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在歷史上,與人類發生長遠關係的動物有數十種之多。一般人馬上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動物、勞役動物,還有伴侶動物。然而不同文化對於不同動物的看法、熟悉度,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都是大相逕庭的。好比對於歐亞大陸或北美洲的文化來說,馬就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動物。然而馬這樣的動物並未在南美原住民文化中出現,這是因為奇蹄類的馬並不存在於南美洲的高原或雨林中,反而是偶蹄類的駝馬才是南美高原的日常。
那麼貓咪呢?由中東野貓所馴化而來的家貓,其實也只廣泛存在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東亞與歐洲白人帶入的北美文化之中。也就是說,雖然貓咪與人類的關係至少長達一萬年,但是牠並非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但是貓咪為什麼既有趣又如此重要?因為牠和人類的關係一向若即若離。相較於由灰狼所馴化的狗來說,貓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並非透過合作狩獵、食用或直接收養成為寵物來達成。而人對貓的馴化一方面沒有造就貓的外表的多樣性,二方面也幾乎沒有改變貓的行為與性格。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貓對人的若即若離造就了牠在某些文化中的神祕樣貌與文化地位。
很多人自稱貓奴,那是出自對貓咪的寵愛與情感投射,但是我們真的對貓這種動物,或是貓科動物,還有貓與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具有深刻的理解嗎?例如「貓科」動物究竟有哪些?「貓屬」動物究竟有多少種?為什麼有些種類的貓可以在相當乾燥的地帶生存?有些貓種卻需要生存在濕潤的森林中?為什麼有些貓甚至演化出可以游泳的蹼?有些絕種的大貓則演化出劍齒?為什麼全球貓科動物的骨骼結構都大同小異,但在體型上卻有天壤之別?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又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好比說貓成為寵物的歷史吧。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被圈養或馴養的貓科動物並非只有家貓,其實石虎、藪貓等物種都曾經被視為寵物圈養。但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只有中東野貓被馴化呢?動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一直是生物學家關切的焦點議題。我們想要了解的是貓的馴化只發生在中東地區嗎?除了中東以外,還有哪些區域是野貓到家貓發生馴化的中心呢?各種品系的貓的突變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些馴化品系的貓是健康的,有些品系(例如摺耳貓)卻被認為具有生理缺陷?貓的乳糖不耐症又是怎麼出現的?跟人類的馴化有關係嗎?如果貓咪的主食是齧齒類動物,那貓捉老鼠的故事要從哪個時間點說起?是一萬年前的中東野貓?還是貓科動物的祖先原本就有這樣的本領?貓是社會性動物嗎?牠們的社群內有階級之分嗎?例如豹貓之類的雜交寵物能夠活得健康嗎?
這些都是貓咪相關的科學議題。不過一般來說,坊間有關貓咪的書都太聚焦在寵物貓身上,好比怎麼和牠們玩?如何做好居家照顧?或是直接跳離動物行為學的基礎,高談「貓咪心理學」。前述與所有貓科動物有關的深入議題,就甚少被各種「貓書」談論。
這本書讓我感到驚艷的原因是,這位愛貓之人能夠從人類歷史上所經歷過的大小貓科動物著手,進入主題,讓我們對家貓的關注在一開始就擴大到整個貓科動物世界。這種比較宏觀的書寫方式的確可以讓讀者不要在一開始就在書中尋求對家貓萌感的沉溺,進而理性,全面性地理解貓科動物究竟如何進入人類生活。
然而一但提到歷史,就必然會觸及一個愛貓人士的尷尬之處,也就是家貓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水手與船隻的四處散播,成為全球最嚴重入侵生物一事。家貓的確與人類發展出鬆散的合作關係和情感依戀,但是一但心中的最愛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惡夢時該怎麼辦?從全新世到人類世的大滅絕事件中,人類把家貓帶到所有遺世獨立的海島與原本沒有家貓的大陸,就註定這個悲劇會持續進行。而這個悲劇除了人類本身與家貓之外,還伴隨跟著船隻到處播遷的老鼠與豬而更加駭人。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住在穀倉裡的貓咪抓老鼠是大功一件,但是貓咪這種天生的獵人習性,也使得許多受到入侵的島嶼的珍貴動物因此消失。這本書也特別提到澳洲的案例。當人類自己造成馴化寵物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後,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其痛苦都會由動物所承擔。
此外,這本書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談論人對貓的愛戀在社會中的地位。一隻看來很安靜的貓咪靜佇在街角,總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意象,但是這樣的意象是怎麼出現的?是因為我們對其他生物看來不吵不鬧的主觀期待嗎?我們對寵物貓的美感評析是來自什麼樣的理念?是基於貓的健康?還是基於我們對萌感的想像?對一種生物應該變成什麼樣子才能討人喜歡的想法,也主導了貓咪的育種,甚至是被商業化的過程。不過幸好除了少數品種外,絕大多數的貓咪品系育成都沒有造成健康上的疑慮,不同貓咪品系之間也甚少因為性格與行為差異,而形成人類迫使的衝突。
我很高興終於能看見一本書,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學等多面向視角來審視人類對貓的痴迷與喜愛,也能夠在迷戀中理性地面對因為愛貓所造成的諸多複雜議題。這本書所談論的貓咪議題或許比較深沉,甚至比較像是集合歷史考證與科普知識的侃侃而談,但是我相信任何對貓咪、貓科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以及貓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這本誠懇、豐富與深入的著作。
前言
二○一二年夏天,丹妮絲.馬汀(Denise Martin)和她的丈夫鮑伯(Bob)到艾塞克斯郡的鄉間露營,該地位於倫敦以東八十公里,離雅緻的度假小鎮濱海克拉克頓不遠。當暮色開始籠罩營地,丹尼絲隔著篝火的煙霧瞥見某個不尋常的東西。這位五十二歲的工廠勞工決定翻出她的雙筒望遠鏡瞧個仔細。
「那是什麼啊?」她問丈夫。他也瞇著眼睛,打量趴在幾百公尺外草原上的黃褐色生物。
「一頭獅子。」鮑伯說。
他們觀望那頭野獸好一段時間,而牠似乎也在回望他們。牠的耳朵抽動了一下,開始清理身體,之後便悠哉地沿著一排樹籬笆走了。這對夫妻的反應很平靜,甚至泰然自若。
「在野外不常看到這樣的東西。」事後,丹妮絲向《每日郵報》如此表示。
營地裡的其他人可就沒那麼心平氣和了。
「天啊,那是一頭獅子。」丹妮絲的鄰居一邊用她的望遠鏡窺視,一邊喃喃自語。
「他媽的有獅子!」另一個男人尖聲叫道,然後衝向自己的露營車。
那隻大貓——謠傳和兩頭綿羊一樣大——很快地消失在夜色之中,恐慌隨之蔓延。鄉間平原上,群聚警方的狙擊手,動物園管理員也帶著麻醉槍趕來支援。直升機在頭頂盤旋,施展熱追蹤技術。整座營地疏散淨空,新聞媒體蜂擁而至,記錄這場大獵捕。英國的推特網站也被「艾塞克斯郡之獅」的新聞塞爆。
可是沒人能找到牠的任何蛛絲馬跡。
「艾塞克斯郡之獅」可以被歸類為「幻影貓」(Phantom Cat)的一種,或根據神祕動物學人士的說法,牠是一隻ABC(外星大貓﹝Alien Big Cat﹞)。和許多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同類(如「特羅布里奇之獸」、「哈林伯里黑豹」)一樣,牠屬於一種貓形幽浮、一種獵奇現象,在大英帝國的舊領土(如英格蘭、澳洲、紐西蘭)一帶特別常見。但事實上,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中,已經沒有大型貓科動物活動的紀錄了,甚至從來就不曾有過。
前述的這些幻影之中,有少數已被揭露為有心人的騙局,或真的是從圍欄脫逃的珍禽異獸。不過很多時候,這些自由逛大街的黑豹及花豹們,往往其實是我們更熟悉的動物:貓。貓家族成員除了尺寸之外,無一不像,也難怪常被人誤認。
「艾塞克斯郡之獅」的例子也一樣,幾乎可以確定牠只是一隻名叫泰迪熊的大塊頭橘貓。獵獅行動上演之際,泰迪的飼主剛好去度假了,當他們一看到晚間新聞時,立刻懷疑罪魁禍首就是牠。
「牠是那附近唯一又大又黃的動物。」他們告訴報社記者。
於是,這場獵遊鬧劇宣告結束。
然而,也許那群露營客並不是有遠視,而是有遠見。畢竟真正的獅子已不再是恐懼來源,很多人甚至開始憐憫那些可憐的動物(別忘了,當辛巴威的獅子塞西爾被一位從明尼蘇達州來的牙醫殺害取樂時,國際間響起強烈的撻伐聲浪)。獅子曾為萬獸之王,現在卻只能追憶當年勇,不再統治任何子民:目前僅有兩萬頭在幾個非洲保護區和一座印度森林裡苟延殘喘,仰賴人類貢獻的保育基金與慈悲心生存。牠們的棲地年年都在縮減,生物學家擔憂到了這個世紀末,獅子可能就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與此同時,獅子有如弄臣般的小型表親,曾只是演化史上的一個註腳,現在卻成了一股自然力量。全球的家貓數量約有六億,這個數字是浮動的,每天在美國出生的幼貓遠比在野外出生的幼獅還要多。紐約市春天的小貓潮,數量甚至堪比野生老虎的總數。至於和家貓爭寵的頭號對手——狗——相比,前者與後者的比例已呈三比一,全球皆然,而且很可能持續攀升。一九八六年到二○○六年期間,美國的寵物貓數量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如今已達一億隻。
全球各地都出現類似的貓口爆炸,光是巴西一國,寵物貓的數量就以每年一百萬隻的速度攀升。在許多國家,豢養貓和暴增的流浪貓的數量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澳洲一千八百萬隻的野化貓與寵物貓比例,是懸殊的六比一。
因此,不論野性或溫馴,宅居還是自由,貓都正逐步主宰自然與文化、水泥與真實叢林。牠們掌控了城市、陸塊,甚至網路空間。從很多層面來看,牠們是人類的統治者。
也許,丹妮絲.馬汀透過篝火的汩汩煙霧窺見了真相:貓是新萬獸之王。
---------------------
此刻,事實明擺在眼前:我們的文化——無論是網路或非網路——都被貓咪「瘋」潮席捲。明星貓隻除了能簽訂電影合約、募捐善款,還能吸引好萊塢明星成為牠們推特上的粉絲。諾德斯特龍百貨公司的陳列架上,擺滿牠們精美的照片。牠們推出自己的流行副牌和特調冰咖啡,其肖像佔據整個網路世界。說實話,貓咪還負責監管整座咖啡館呢。貓咖啡館是種奇特的場所,客人付費在一群隨意走動的貓之間品味咖啡香,現今此種型態的咖啡館在紐約、洛杉磯等世界各大城市仍方興未艾。
然而,這些盲目的行為讓我們忽略了更為有趣的事物。雖然我們承認對貓咪情有獨鍾,卻不甚了解其本質,以及牠們究竟如何融入我們的生活,又為什麼能在住家裡外都發揮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更何況,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能從這段緊張的關係獲得的利益甚少,一切就變得更加耐人尋味了。人類慣於對家畜予取予求,期望這些靠我們吃飯的傢伙招之即來、馱運物品,甚至聽話地走進屠宰場。但貓既不會幫忙拿報紙,也不會下美味的蛋,或讓我們騎乘。人類只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地思索到底為何要養牠們,而且還養了幾億隻。顯然是因為我們喜歡貓——甚至愛貓。可是為什麼呢?牠們的祕訣又是什麼?
這道題目特別刁鑽,因為貓這種備受珍寵的動物,同時也被歸類在世界百大入侵種之列,背負著破壞生態系統、甚至造成部分瀕危動物滅絕的罪名。澳洲科學家近日形容,流浪貓對當地哺乳類動物的危害,更甚於全球暖化或棲地消失。在這座滿是大白鯊及南棘蛇的國度,澳洲環境部部長獨獨挑出貓,指稱其為「猛獸」。困惑的動物愛好者有時難以抉擇,到底該在罐頭鮭魚淋上法式酸奶油、用湯匙餵給貓咪吃好呢,還是應該鐵了心,永遠不再理牠們。
美國的法律也展現出同樣的搖擺不定:在某些州,家貓可以透過「寵物信託」合法繼承數百萬美元;而在其他地區,養在室外的貓會被視為有害動物。紐約市最近為了拯救兩隻流浪幼貓,關閉了其龐大地鐵系統的一大區塊;但同時,全美每年又都會定期安樂死數百萬隻健康的幼貓與成貓。談到家貓議題,矛盾之處比比皆是。
人貓之間的從屬關係在本質上令人困惑,或許也是為什麼長久以來家貓都會和黑魔法扯在一塊。的確,女巫的「魔寵」(familiar)的概念——同時含有親密及詭怪等意味——恰如其分地定義了被馴養的家貓。關於貓對人類展現出的神祕感,以及有時令人抓狂的魔力,也許巫術已經做了最好的解釋。不騙你,這類中世紀盛行的妄想症如今還有最新現代版本,經常會在討論到一種由貓傳播的常見疾病時浮上檯面。該疾病會寄生於人類的大腦組織,使思想和行為屈服讓步。
換言之,我們擔心自己著了魔。
---------------------
我必須先主動招供,我一向就是走火入魔的那種人:我不光是有養貓,在我大部分的人生中,人們都會想送我畫了鬍鬚的烤皿,搭配同樣圖案的隔熱墊等這類禮物。大家也都知道我會用整套的貓咪圖案毛毯和枕頭套布置臥房,並在整本出遊相簿裡裝滿於地中海街頭隨拍的貓咪照片。我從「絕世美貓」(Fabulous Felines,一度有人謠傳它是全球最大的賽級貓商城)買過有血統證明的純種貓,也從收容所和街頭領養過流浪貓。這些事曾使我的個人生活及職業生涯面臨風險:我最近才得知,有位朋友的母親一看到我就特地繞過馬路避開我,因為她患有嚴重過敏;還有一次,我為了雜誌採訪一所知名草原田鼠研究機構,結果一位科學家默默地捻掉我毛衣上一根根的貓毛,以免味道嚇著他們研究的齧齒動物,進而干擾多項實驗結果。在自家的私領域,我在挑選地毯時,永遠只能從少數幾種顏色中抉擇,首要考量是要能掩飾貓嘔吐物的痕跡。
很少有人能說他們的生命是拜貓咪之賜,但我可以:我的父母曾發誓,除非他們能「訓練成功」他們的第一隻貓,否則就不生小孩(牠最終學會追著一顆軟木塞跑,他們覺得這樣就算數了)。我們家什麼沒有,貓最多。我妹妹曾經跑了六百四十公里,去一個愛狗人士家的浴室援救一隻驚慌失措的俄羅斯藍貓。很多人都知道,我媽在長途自駕旅程中,會把她的虎斑貓像毛皮披肩一樣掛在肩膀上,然後抛下目瞪口呆的國道收費員揚長而去。
由於貓在我的成長背景中是如此不可或缺的一環,我鮮少思考過窩藏這些小小的「極肉食動物」(archcarnivore)有多麼古怪,直到生了小孩。我在應付自己孩子的無情需索時,才開始察覺我這樣孜孜矻矻地照料另一個物種的脾胃和如廁習慣,似乎相當愚蠢,甚至有點瘋狂。我用懷疑的眼光打量我的貓,這些狡猾的小東西究竟是如何對我伸出魔爪的?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都還是像對待自己的寶寶般伺候牠們?
儘管腦中閃現這些疑問,我卻有機會透過孩子的眼睛看待家貓。我的兩個女兒學會說的第一個詞彙都是「貓」。她們要求貓主題的服裝、書籍以及生日派對。對於學步期的幼兒來說,這些昂首闊步的小寵物簡直和獅子一樣大,跟牠們生活在一起,似乎能燃起對狂野世界的好奇。
「我想要跟露西和亞斯藍一樣。」其中一個女孩嘆道,她剛造訪過納尼亞的世界,現在正從窗戶看著鄰居的貓。
「上帝愛老虎嗎?」睡前,她們躺在小床裡問道,懷中抱著毛茸茸的貓玩偶。
所以我下定決心,要進一步了解這種動物,以及我們之間令人困惑的關係為什麼可以天長地久。說起來,我職業生涯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為報章雜誌撰寫動物相關文章,幾乎跑遍地球,追蹤多種生物的真實面貌,包括紅狼和水母,試圖在這個人類統治的世界將牠們視為獨立的個體深入了解。但有的時候,最棒的故事題材就躺在你的腳邊。
那就是本書的亮橘色靈感來源——奇多——最愛待的地方。
奇多是我目前養的寵物貓,是從紐約州北部一處拖車公園領養來的。牠的老爸在那裡可能有跟浣熊打架的經驗,而牠本人在吃早餐前就重達九公斤,非比尋常的體型曾讓水電工一走進客廳就佇足讚嘆,也曾讓第四台人員用手機給牠拍照後秀給朋友看。貓保姆有時會拒接第二次工作,因為對食物異常執著的奇多,會搖晃著肥胖的肚腩追著他們跑。牠驚人的體積讓家中瀰漫著《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魔幻氛圍——你經常會好奇是自己縮小了,還是牠又變大了?
很難想像這個蜷在床尾的巨大可頌,竟屬於一個足以顛覆整個生態系統的物種。就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備受珍寵的家貓與掙扎求生的流浪貓或都市街貓沒什麼不同。不管有沒有主人,是純種貓或米克斯,住的是穀倉還是豪華大型貓跳台,牠們都是同一種動物。在被馴養的過程中,永久改變了基因和行為,即使牠們從沒看過人類也一樣。豢養貓與流浪貓經常雜交,相互支持並驅動彼此的存在。某隻家貓可能出生時屬於一方,死去時又屬於另一方,只有情境和語意學上的差異。
即使奇多看起來像是被拿走貓碗就活不下去了一樣,不過牠那股咄咄逼人、彷彿說著「馬上餵我吃飯」的固執勁兒倒是點出了一項重要真相:家貓是高需求動物。然而牠們既不是最聰明,也不是最強壯的動物,尤其和牠們的近親美洲豹及老虎相比時,更是如此。事實上,除了體型嬌小之外,牠們承擔著與其他貓科動物相同的體型呈現(body plan)和折騰人的高蛋白質飲食需求,而這兩種特質正是讓其他貓科走向滅絕的重要因素。
但貓的適應力超強,哪裡都能住。即便牠們需要很多蛋白質,不過基本上,只要會動的東西牠們都吃,包括鵜鶘和蟋蟀;甚至很多不會動的東西牠們也能接受,例如熱狗(舉個反例:牠們有些面臨生存危機的貓科親戚,竟演化成專門獵捕罕見絨鼠)。家貓還可以調整睡眠習慣和社交生活,以及,瘋狂繁殖。
我開始鑽研自然史以後,發現自己很難不用嶄新的、分外瘋狂的角度崇拜牠們。另外,在訪問過的幾十位生物、生態學家和相關研究者之中,我感覺他們許多人——有些是情不自禁地——也是貓痴。這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因為近年來愛貓人士與科學研究間的鴻溝又加深了一些,原因不光只是科學家經常與那些將貓視為生態威脅的團體為伍而已。科學實事求是的一面,似乎也冒犯了含蓄且神祕的愛貓精神;對於眼冒愛心的貓痴來說,以研究「有益的胺基酸替代物」來剖析貓奇蹟般的夜視力,可能稍嫌掃興了點(更別說極端枯燥)。
然而某些最生動、最有創意的貓形容詞,正是出自期刊論文:貓是「投機取巧、神出鬼沒,以及單打獨鬥的獵人」,也是「得天獨厚的掠食者」和「開朗而花俏的投機客」。我在撰寫本書期間訪問過的科學家之中,有養貓的哪怕不是大多數,也是多數——不論他們研究的是瀕臨絕種的夏威夷動物、寄生在腦部的貓寄生蟲,或是我們人類老祖宗被啃過的骨頭。
這一點畢竟不該讓人意外,因為家貓的適應力最重要的面向,以及牠們最主要的權力來源,就是與人類共存的能力。某些時候,這表示牠們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車,把我們對世界做的改變轉化為絕對優勢。譬如都市化對牠們來說就是一項利多。現今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小型和(理論上)易於照顧的貓,似乎比狗更適合擁擠的都市生活,於是我們買了更多的貓來當寵物。更多的寵物貓也代表會有更多的流浪貓,牠們皆擁有能容忍人類待在活動範圍內的基因,讓牠們比起潛伏在我們嘈雜、緊繃的大都會裡的其他動物多了一分優勢。
不過,談到與人類保持良好互動,貓不光只是順水推舟而已,牠們還大膽採取主動攻勢,而且從最一開始便是如此。在所有被馴養的物種當中,貓是據稱自己「選擇」成為家畜的罕見案例。時至今日,牠們綜合幸運擁有的可愛外貌以及刻意表現的行為模式,接管了我們的家、我們的加大床墊與我們的想像空間。近來橫掃網路的貓風潮只是一場最新的勝利,屬於持續進行中的全球性征服行動,而故事的盡頭仍遙不可見。說真的,我們的家中每天都在上演無數小型的攻城掠地戲碼。多數人在選擇寵物時,必須特意找一隻新狗,但有數據為證,貓經常會在某天傍晚出現在你家後門,然後不請自入。
---------------------
儘管家貓的生存劇本在這個人類支配的世界裡顯得驚人而獨特,牠們的故事卻有普遍性的寓意。它像是範例般揭示了人類某個單一、細微、看似單純的舉動——親近小型野貓,讓牠們在我們的爐火邊(以至於我們的心裡)自由來去——同時也可能引發全球性的骨牌效應,從馬達加斯加的叢林深處,一路延伸至思覺失調症病房,最後再到線上留言板。
從某幾種角度來說,家貓的崛起是一場悲劇,因為那些對牠們有利的力量同時毀滅了許多動物。家貓是投機客、暴發戶,是地球上除了智人之外最有影響力的侵略者之一。牠們出現在生態系統中的時候,通常就是獅子等大型動物(megafauna)退場的時候。這並不是巧合。
但家貓的故事也講述了生命的奧妙,以及大自然給我們的無限驚喜。它賦予我們機會,暫時將自我中心擺到一邊,仔細瞧瞧我們傾心照顧與保護的動物。牠們的眼界遠遠超出客廳與貓砂盆之外。家貓其實不是毛茸茸的寶寶,而是更了不起的存在:將整個地球踩在粉紅肉球底下的小小征服者。沒有人類就不會有家貓,但我們並沒有真正創造出牠們,也不能掌控牠們。我們彼此的關係與所有權較無關,而是更偏向於教唆犯罪。
用如此冷靜理性的角度來看待我們可愛的夥伴,可能讓人覺得不太講義氣。我們習慣把貓想像成同伴或依靠我們的小傢伙,而不是演化史上的自由球員。我才剛開始向我媽和我妹報告這本書的撰寫進度,就得花心思應付她們的牢騷了。
然而真愛必須建立在了解之上。儘管我們對貓的著迷有增無減,可能還是太小看牠們了。
對於奇多這樣的生物,我們該給予的正確回應可能不是「噢——」,而是「哇賽!」
目次
前 言
第一章.人貓大戰
第二章.貓的搖籃
第三章.家貓無用?
第四章.吞了金絲雀的貓
第五章.擁貓派
第六章.電腦斷層掃「喵」
第七章.潘朵拉的貓砂盆
第八章.身世之謎
第九章.稱霸虛擬世界
致 謝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