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滿額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黃埔軍校文物收藏手記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20 元
優惠價
90558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作者收藏的黃埔文物之多,種類之豐富,在黃埔文物藏界是數一數二的。有徽章、教材、證書、同學錄、文房、報刊書籍、佩劍等。
2、作者作為一名軍人,對黃埔軍校的歷史甚為熟悉,由物到事,由事及人,從不同角度闡釋了黃埔軍校的歷史。
3、全書配圖數百幅,是了解黃埔軍校歷史的重要參考讀物。

在中國近現代,有一所軍校名揚海內外,被稱為中國將帥的搖籃,它就是黃埔軍校。
作者收藏有數百種黃埔軍校文物,包括徽章、教材、證書、同學錄、文房、報刊書籍、佩劍等。本書通過對這些尚存於世的珍貴黃埔文物的深入解讀,由物到事,由事及人,重拾黃埔軍校歷史的點點滴滴。
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黃埔軍校文物,從這些記錄印刻了陸軍軍官學校若干細節的藏品中,作者更抽絲剝繭,條條縷縷拼接還原出中國現代軍事史、政治史上湮滅於正史的傳奇精彩一面。

作者簡介

李學鋒

祖籍陝西,1956年生於北京。曾在湖北插隊四年。1976年入伍,1978年於軍中參加全國統考,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廣州軍區戰士報社副社長,大校軍銜。後轉業任過上市公司總經理。已退休。

目次

引子:世將無黃埔
開篇:以血灑紅花 一盆育黃埔— 一隻黃埔軍校「司母戊鼎」的世紀歸程
桃之夭夭,爍爍其華(徽章篇)
1-1 心頭,那第一抹曙色
1-2 縮龍成寸是紀律
1-3 金佛莊胸前佩著甚麼?
1-4 教導團:「國軍」祖宗的官佐標誌
1-5「中」字號之「銅桃子」
1-6 高級班出了個黃公略
1-7 何來「校長陳芝馨」
1-8 同學會的來世今生
1-9 臨界線上的蝶變
1-10 堪嘆這一籃子「畢業證章」
1-11 第六軍司令部證章
1-12 寶鼎,雲麾,黃埔
1-13 青天白日勳章
1-14 國光勳章
1-15 人民軍隊第一章
傳道授業,主義是從(教材篇)
2-1 打開迄今最早的教材
2-2 藍皮的!正宗的!
2-3 林林總總的軍事教育大觀
2-4 當黃埔是個小小小小鳥的時候
2-5 德式教育—德式師
一紙平生,身許心同(證書篇)
3-1 這代人名叫大浪淘沙
3-2 為老黃埔送終
3-3 南京正規「第一期」
3-4 一位東北帥哥的人生軌跡
3-5 小人物的全套「罪證」
3-6 第五期步科「黃」字號登記證
3-7 顧軍長的人生一刻
3-8 被「擊斃」的將軍怎麼又現身台灣
3-9「保安隊」之黃馬褂經歷
3-10「教育總長」張治中
3-11 美式裝備源源來也
3-12 武漢分校一位「賣狗皮膏藥的」
3-13 三分校歇菜之際的離職證明
3-14 空白的委任令:「高材生」碰上了「老八路」
3-15 一位鐵心反共的旅台黃埔將軍的心路
3-16「汪黨代表哪裡去了」
同學同道,毋忘吾校(同學錄篇)
4-1 名將如雲共史冊
4-2「副主任 謝」和一群顛沛同學
4-3 前後三度「武漢分校」紀略
4-4 巨無霸來了
4-5 海峽風雲伴生的同學錄
4-6 黃埔遺物挺過文革年月
4-7 列為「極機密」的同學錄
4-8 手抄本同學錄
4-9「陸沉」之刻:最後的同學錄
4-10 黃埔軍校第三期同學錄(附旅台三期通訊錄)
武裝生涯,翰墨年華(文房篇)
5-1 潮州分校的存世品
5-2「黃金時代」終結紀念
5-3 堪嘆那「武岡時期」
5-4「宗南山」下「黃埔村」
5-5 好像是校長手跡
5-6 來上一齣「拉郎配」
5-7 廣州分校的「UFO」
5-8「親愛精誠」:說不清的黃埔精神
5-9 當年的作業本和空白信箋
5-10 八十年的輪迴—侵華日軍所寄以南京中央軍校為背景的明信片
5-11 常凱申將軍的書法
5-12 黃埔家書
民眾先聲,奮鬥先鋒(報刊書籍篇)
6-1 革命年代的《革命畫報》
6-2 黃字號雜誌之王:《黃埔潮》
6-3《黃埔日刊》知多少
6-4「雙十節」—黃埔的國慶特刊
6-5 幾張《黨軍日報》
6-6《黃埔季刊》創刊了
6-7 黃埔軍校也登廣告?
6-8《軍人魂》亂彈
6-9 給蔣總司令做個友情推介
6-10 黃埔立校ABC
6-11 徐向前會長講話
6-12 幾個題外的「善本」
革命者來,於斯為證(精品雜件篇)
7-1 網上搜來一枚「關防」
7-2 佈告:「為培養國軍初級幹部起見……」
7-3 黃埔軍校是它下的一個蛋
7-4「三分黃埔」的見證:南京軍官學校門匾
7-5 委員長親贈照片
7-6 一枚胸章說個事:補訓生亦即甲級生
7-7 黃埔軍校原始軍帽與標識
7-8 最早的師生,最後的合影
7-9 陳明仁將軍的大衣
7-10 前生叫作洛陽分校
7-11 黃埔圖騰:校旗飄飄
7-12 一面凝著黃埔血脈的、最後的軍旗
7-13 為黃埔軍官造像
7-14 銅壺煮三江
7-15 黃埔軍校原始檔案
尺許青鋒,魂繞夢縈(佩劍篇)
8-1 十週年校慶的「橫空出世」
8-2 畢業劍之「黃埔一期劍」(第九期佩劍)
8-3 從這裡劃「平戰線」(第十期佩劍)
8-4 抗日戰火中誕生的首屆黃埔生(十一期佩劍)
8-5 見證蓬勃的武漢時代(十二期佩劍)
8-6 八千里路雲和月(十三期佩劍)
8-7 軍校進入成都時期(十四期佩劍)
8-8 大後方竟有這樣一所齊整軍校(十五期佩劍)
8-9 風光無限的典禮(十六期佩劍)
8-10 黃埔到達顛峰時刻(十七期佩劍)
8-11 戰爭,正在相持(十八期佩劍)
8-12 見證勝利的應屆生(十九期佩劍)
8-13 決戰年月與「炮走火了」(二十期佩劍)
8-14 卜決命運的時候到啦(二十一期佩劍)
8-15《陸軍服制條例》關於短劍的內容
尾子:「雙鄧會」佳話之海峽暢想曲
後記

書摘/試閱

引子:世將無黃埔

我生活的這座城市,叫做廣州。提起這兩個字,人們馬上聯想到的,是它那濃濃的商業氣息。南國的都市,開放的前沿,在這個以經濟論英雄的時代,這座城市也由此雄矗在國人的心目之中。於是太多的人逐漸並且已經形成了另外一個共同的認識缺位。他們已經看不見或者想不起這樣的事實:這是一座英雄之城。這裡是中國革命的真正策源地。而且,就在這裡,有過一座舉世聞名的—黃埔軍校。

九十多年以前,災難深重的年代,廣州是滿目黑暗中的一柄耀眼火炬,那時就已然湧現過一股舉國注目的「南下」熱潮。「到黃埔去」,便是當年熱血青年的捨身報國之途,一個個由此注定彪炳青史的棟樑之材,跨進了那道標著奪人心魄之美的「陸軍軍官學校」字樣的大門。於是,中國就是從這裡開始改天換地,以至改朝換代。「這是革命的黃埔」!黃埔建軍,國民黨如此,共產黨亦然,國民黨靠五百黃埔學生起家平定天下,共產黨最早的建軍骨幹,也是大批的黃埔師生。黃埔軍校,自當是「中國」這個名義下的所有軍人們心中共同的聖殿。對於這所世界著名軍校,我們不能忘記,也絕對不應該忘記。於是,在這個似乎是善於忘卻的年代,一份重任便歷史性地落在了我的頭上。

因為,我在廣州。
因為,我曾經是一名陸軍軍官。
我在收藏黃埔。我在守望著黃埔。當年黃埔今安在?早在1938 年它就已被日本鬼子的炸彈變成了廢墟。如今那裡只是一棟按圖復原的新的建築,除了些複製的器具和照片,可說一空如洗。真正的黃埔,是那些鳳毛麟角般尚存於世的當年遺物。這種已被冠以文物名稱的東西,只在博物館裡,或星散於極少數人的手中。其中的一個部分,就曰成體系地到了在下的手中。幾近二十年來,在華夏,在南國,有一個我在孜孜以求地尋覓黃埔。於我來說,這是一項人生的工程,它出於一種由衷的情愫。我也算得舉國的收藏愛好者中的一個,但我驀然回頭吃驚地發現,這號稱的八千萬大軍中,黃埔收藏作為專題幾乎無人涉獵,環顧海內外,稱得上「家」的更是一個也無。原因所在,首先是黃埔特別是早期黃埔能留到今天的東西太少太少,即便這方面最權威的北京軍博和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甚至包括擁有黃埔頂尖藏品的台北國軍歷史文物館,這類東西也是稀寥可數,於是就算有心者也難免面對這樣的境地:一個是藏品的體量遠遠不夠,再一個是手中完全沒有精品。這就決定了不成氣候。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多的人們自身的「道行」不夠。無心者特別是無識者無緣。對於黃埔,那可先得做到「一讀騷經一肅然」。秋瑾有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我覺得,這就是浸淫在收藏中的我。但「收藏」二字又何能足以涵蓋全部。我搜求上下找到它們,又有多少個靜靜的夜晚,我在和它們默默對話。它們是真的歷史,它們也就會真的說話。我相信,它們最終會大聲地,對著所有的、認同「中國」這個字眼的中國人說話。

其實我也是在以我的方式說話。我這就先要大聲告知大家:黃埔已與我們漸行漸遠。並且,黃埔正在加速退出當今歷史。在台灣,歷來秉稱黃埔純正血脈的那座軍校的面目已經全然模糊,曾經折騰的台獨分子在前些年提出「去中國化」以後,近乎瘋狂地鏟除著各種中國印記,還公然打出了更為具體的、也更具實質性的「去黃埔化」旋復登台的國民黨新生代那閃爍容顏令人難釋如此心懷:廟堂尚在神已走遠,黃埔遺脈氣若遊絲。於今台島之色再次生變,兩岸形勢陡然臨險。而在大陸,即便是當年最後的最年輕的黃埔學生們,也都已進入垂暮之年,如同被宣告「功能性滅絕」的珍貴物種,他們正無可挽回地融入歷史,曾經活躍於各地的「黃埔軍校同學會」,就要變成一個歷史名詞……

世將無黃埔矣。
此刻,在這個靜靜的冬夜,在開始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刻,面對眼前這些跟我說話的文物,我無語凝噎……
然而黃埔終將要完成自己的涅槃,由此它將擁有一段完全的歷史。它也將由此定格,開始凝固,最終物化。它將永遠定格在歷史的長河裡,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最後地定格在不才如我的手掌中。
那麼,如果,您知道黃埔,如果,您想知道黃埔,如果,您想真切地看看黃埔……
請跟我來。
謹以此書,獻給逝去的以及在世的黃埔師生,獻給我所在的這座黃埔的母親城,獻給隔絕著又連接著兩岸的台灣海峽。


開篇:以血灑紅花 一盆育黃埔
── 一隻黃埔軍校「司母戊鼎」的世紀歸程

2007 年12 月19 日晚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時刻。我如慣常打開電腦,開始漫不經心的黃埔遺物的搜索。這一回,我刻意換了一個別字:「浦」。只見不一樣的東西出來了—「發一個黄浦軍校紀念的花盆(可轉讓)」。發帖人是一個叫「神雕俠侶」的,發佈時間是2005 年10 月31日。帶著仍舊的不經意和參半的疑惑打開一看,我基本上傻眼了。我的電腦往往顯示不了人家的帖圖,而這次真的爭氣,一連串全方位的拍攝,看得那叫一個真切。我的腦袋被血脹得嗡嗡直響:這是黃埔的一件頂級文物!它在哪裡?它還在嗎?巨大的沮喪隨之襲上心頭:兩年多了,我早幹甚麼去了,這千載難逢的寶物肯定早已花落別家,不知所終……

懷著卑怯而無望的心思,我試著撥了「神雕俠侶」留在帖子上的一個手機號碼。真通了,是個開古玩瓷器店的姓王的寧波商家。果不其然:早都賣啦,兩三年啦。第一次通話如想像中絕望地結束。當夜基本無眠,決定無論如何次日再打個追蹤電話。這「神雕俠侶」真是個有德之人,十分耐煩,來路和下落說得明白:它是三年前國外流回的東西(問哪個國家?答曰實在說不上來隨口亂說一個也不好),一個專做海外瓷器營生的上海人弄到,轉手經寧波一個古玩商賣給此位「神雕俠侶」,其時國外寄來的外文包裝皮還在,發出那個「黃浦」帖後不久就兩萬多連原包裝讓給了山東淄博的「古玩江湖」(此位也是那一大串古瓷行內跟帖讚美者中的一個,而很有價值的包裝皮也就在他這裡失落江湖),眼下東西已到了福州古玩城的「開心堂」一個姓陳的老闆手裡,並說有此人電話號碼只是不在手邊,讓我晚飯後再通話一次。果然是個俠侶,我衷心感謝滿懷期待。聽聽這些堂口,都是些玩瓷的高人(「神雕俠侶」名下被冠以近代民國瓷之「頂級專家」),又同在一個圈裡聲氣相通,對此物都一致予以了民國精品瓷的確切定位和相應待遇,但是對於黃埔這個概念,基本上屬於棒槌。接下來,如此這般聯繫上了福州的陳老闆,按「神雕俠侶」的囑咐我須客氣地稱他「陳總」。這位一開言就一股暖流湧上我的心頭。他說正欲出掉此盆,因為他準備清場而專玩三代瓷器,接著說到有一位報社的人物已打探多次正在磨價。事急矣,我慌忙討價還價一番,說定四萬。在我看來,這個數他絕對是賣「漏」了,因為這是我無論如何志在必得之物。惟恐有變,第二天我即打去一萬五定金,幾天裡忙著找過去的部下借錢。12 月
25 日,我飛赴福州—

現在,讓我們好好端詳一下,這個絕對的國家級寶物。
外徑37.5 公分,高28 公分,是一件大器,直如一尊畫缸。純淨肥厚的甜白地,釉下黑字略加紅彩描金,景德鎮窯口的一眼貨。
正面,交叉的黨旗和國旗的官家標準圖案,工楷大書「和平奮鬥救中國」,下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和篆書紅印,再下是中山先生「校訓」全文。
背面,一排隸書大字令人心旌搖蕩:「陸軍軍官學校成立紀念」,其下竪書「陸軍軍官學校校歌」全文。
盆沿作十二瓣凸起繪描金勾連紋,盆內下部規整露胎,滿釉的盆底環列金水楷書:「民國十三年省立窯業學校製」。

這件物品,沉重墜手,彈之嗡嗡如同洪鐘,完美明淨又似剛出窯一般。所有的信息精準無誤:最早被認為的校訓不光是「親愛精誠」,還有正面這篇「黃埔軍官學校訓詞」,以後更演進為國歌。最早的校歌也不是「怒潮澎湃黨旗飛舞」,而是背面這首戴季陶所作的「莘莘學子」,從這隻盆所見,原始開篇應為「軍事學子」,並且不止四段而為五段,多出原第四段歌詞如曰:「紀律神聖,重於生命,服從遵守,革命軍人本性」。這首原詞不見經傳,此物的現身填了一個史料空白。可以判定:這是黃埔籌備之際,那個專門的籌備委員會從江西定製的禮慶物品。因為當時贛省是孫傳芳的地盤,連從這裡招生都只能暗為,屬地決無何人有何可能去慶祝或紀念甚麼黃埔;即使廣東內部,各方對這所軍校多懷鬼胎,只有覬覦何來慶賀(賀禮的東西也自有行文的路數),這類檻外之人又何知甚麼校訓特別是根本就未發佈使用過的原始校歌,設其自置或受贈則更無來由:您家的甚麼校訓何事供在某的廳堂?加之此物是皇皇官府氣貌,決非一般授受如「某兄雅玩」可比。所以,這隻花盆的物主,只能是黃埔自己,而且只能是黃埔校方,又而且只適合擺放於黃埔校內。款識上的那所窯業學校位於江西波陽,基地則在景鎮,堪為此際的「官窯」,在當時那種奇特的既割據又相安而且該二孫兩方關係倒還不惡的政治背景下,這當是一樁「公事公辦」往來的產物。還能看出,肯定是主人方事先提供要求而製作方照貓畫虎,是故有一個字錯得離譜:「咨爾多士」,成了「咨爾多柒」,因為隨手寫的「士」和「七」太容易相混了,這首日後婦孺皆知的國歌那
一刻尚無人認得,書法著實不俗的畫工又聰明過頭,便兀自來了個大寫。此一誤處反倒印證了史實的正確。如許,即使單從美瓷美器的角度,這件東西也屬同類極品無可挑剔,而況如此明確的紀念與紀年主題,如此富有價值並且熔於一爐的信息,在黃埔軍校的收藏中,絕無僅有。它就是一尊黃埔軍校存世文物中的「司母戊鼎」。經手的莊家都有一個判斷:這般下功夫的東西不可能批量生產,原物應為一對,此為碩果僅存。今天,它終於在閱世八十三年有半又長相遊歷海內外之後,再次回到老家,誠可謂得其所哉。迎到此物,我還在暗自驚怵:好險!假如我不突發奇想打了那個「浦」字,假如我碰到的不是一位俠士而這位大俠又幾年沒換號碼,假如我不是在貨主正要清場、別人下手之前趕上,假如此物不是只在小圈子內打轉而這些上家兒又只沉迷於專業全然無趣於黃埔,再假如不是那個只能用百度搜到的帖子幸未被人刪除又幸未被更多的人發現,或者那天見了帖子而碰上「您所在的用戶組不能下載附件」,一切的一切都將會另當別論。我只能深深感嘆:這是天意。而僅此一件,便足以抵得我的全部收
藏,亦足以令我快慰平生。

等因奉此,本書特以這一黃埔軍校的最早的、又是本人收藏的殿後的珍貴文物,領銜開篇—
「碾冰為土玉為盆」。這是一隻黃埔軍校留傳到今的孤品花盆。它的真正價值,當然不應僅僅以一隻花盆的器物概念來作判定。然而令人稱絕的恰恰又在於,它是一隻花盆。

有識者深曉:「花」,是黃埔的一個重要意念。「以血灑花,以校作家」,是黃埔誕生之際的鮮明告白(亦恰是此盆上的鮮明印記)。血者,先烈之血;花者,主義之花。故而「血花」,即為黃埔的著名的當家品牌。血花劇社、血花雜誌、血花書社、血花世界,在那個年月裡盡展風采。有花者豈可無盆,好盆中綻放好花。我道是先有盆而後有花,黃埔這樹燦爛紅花,又何不正是在此一盆中孕育,發芽,長葉,開花……

它和黃埔一起誕生。有黃埔就有了這隻花盆。它,見證過血,承載過花,見證過所有的一切,承載過一切的所有。它聆聽過中山先生的開學演講。它看見過「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掛上校門面對珠江。那個時候,列隊通過檢閱台的黃埔一期的名將們,還是一群青澀的毛頭小伙。那個時候,周恩來還在歐洲,蔣校長倜儻鷹揚。那個時候,還沒有林彪、張靈甫,更沒有許光達、廖耀湘……

一隻花盆,不,一隻司母戊鼎。凝著黃埔全部歷史,將和黃埔永遠同在。黃埔參天地兮,此盆期垂永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5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